CN110382968A -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968A
CN110382968A CN201880014498.3A CN201880014498A CN110382968A CN 110382968 A CN110382968 A CN 110382968A CN 201880014498 A CN201880014498 A CN 201880014498A CN 110382968 A CN110382968 A CN 110382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mold
air regulat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44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野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337142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38296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2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5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by evaporating the condensate in the cooling medium, e.g. in air flow from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2Cleaning ducts or apparatus
    • F24F2221/225Cleaning ducts or apparatus using a liq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具备:利用结露水润湿热交换器的表面的工序;基于制冷剂的冷凝,加热室内热交换器,将室内热交换器加热至不使结露水蒸发的工序。由此,能够提供实现比以往更有效的杀菌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例如在日本,在夏天的制冷运转时,在室内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结露水。结露水成为霉菌繁殖的主要原因。霉菌成为令人不愉快的臭味的原因。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中要求抑制霉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2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65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空气调节器中,在抑制细菌及霉菌的繁殖时,在制冷运转后,加热交换器,以使室内机的主体内干燥。但是,用于这种干燥的加热即使能够抑制细菌及霉菌的生长,也不能导致灭杀细菌及霉菌使其数量减少的所谓杀菌。在热交换器干燥的状态下,若不使温度达到摄氏150度以上,就不能灭杀细菌及霉菌使其数量减少。通常,用于使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干燥的制热运转时的热交换器的温度被设定为摄氏40度左右。当再次进行制冷运转时,生长被抑制的细菌及霉菌有再次繁殖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加热热交换器,实现灭杀细菌及霉菌以使数量减少的、所谓杀菌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霉菌的防治方法),其具备:用结露水将交换器的表面润湿的工序;基于制冷剂的冷凝加热热交换器,将热交换器且不使结露水蒸发的工序。
细菌及霉菌与结露水一起被加热。在湿度高的状态下对细菌及霉菌施加热,在比干燥状态下的温度低的温度下灭杀细菌,使其数量减少(以下称为“湿热杀菌”)。因为能够比单纯抑制了生长的状态减少细菌及霉菌的数量,所以防止了令人不不愉快的臭味的发生。
加热时的所述热交换器的温度设定在摄氏45度以上即可。当温度设定为摄氏45度以上时,结露水被加热到摄氏45度以上,实现细菌及霉菌的杀菌。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只要在将所述热交换器的表面润湿时,在所述热交换器内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即可。热交换器的温度下降,在热交换器的表面高效地生成结露水。在热交换器的表面可以确保充分的润湿。
在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设置将所述热交换器的前侧体及后侧体相互连接的连接体,从所述热交换器传递热,实施所述制冷剂的冷凝,直到所述连接体达到设定温度。这样,在热交换器中,将前侧体及后侧体相互连接的连接体加热到了充分的设定温度,因此,细菌及霉菌与在连接体表面生成的结露水一起被充分加热,实施湿热杀菌。
连接热交换器的连接体对热交换器的前侧体及后侧体的空隙进行挡风。连接体受到温度因所述制冷剂的蒸发而下降的热交换器的传热,表面产生结露水。因为连接体进行挡风,所以连接体附近结露水很难蒸发。使连结体的附近干燥是很困难的。通过实施湿热杀菌,可以灭杀空气难以流通的连接体附近的细菌及霉菌,使其数量减少。
在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中,也可以是,具备排水盘,其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接受从所述热交换器落下的结露水,从所述热交换器向蓄积于所述排水盘中的结露水传递热,实施所述冷凝,直到蓄积于所述排水盘中的结露水达到设定温度。这样将蓄积于排水盘的结露水加热到充分的设定温度,因此,细菌及霉菌与蓄积于排水盘中的结露水一起被充分地加热,实施湿热杀菌。
也可以是,与制热运转时设定的所述压缩机的过载条件相比,在所述冷凝时设定的压缩机的过载条件宽松。因为冷凝时压缩机的过载条件宽松,所以与制热运转时相比,热交换器可以被加热到高的温度。实现细菌及霉菌的湿热杀菌。
在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中,也可以是,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停止送风风扇的旋转。能够可靠地抑制结露水的蒸发。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备热交换器、由导热材料成形且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的排水盘以及由导热材料成形且与所述热交换器及蓄积在所述排水盘中的结露水分别连接的传热部件。
通过传热部件,热从热交换器可靠地传递到蓄积于排水盘中的结露水。因此,当基于制冷剂的冷凝加热热交换器时,蓄积于冷凝器中的结露水被可靠地加热到设定温度。能够充分加热蓄积于排水盘中的结露水。在加热的结露水中细菌及霉菌被杀菌。这样能够灭杀细菌及霉菌,使其数量减少。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公开的方法,提供一种实现比以往更有效的杀菌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概略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表示室内机的主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概略表示室内机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室内机的主体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6是概略表示控制部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概略表示防霉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1…空气调节器
14…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
14a…前侧体
14b…后侧体
15…压缩机
24…(室内机的)风扇
73…连接体
75a…排水盘(第一排水盘)
75b…排水盘(第二排水盘)
76…传热部件(第三传热部件)
77…传热部件(第四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1)空气调节器的结构
图1概略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1的结构。空气调节器11具备室内机12及室外机13。室内机12例如被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室内空间中。另外,室内机12只要设置于相当于室内空间的空间即可。在室内机12内装入有室内热交换器14。在室外机13内装入有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及四通阀18。室内热交换器14、压缩机15、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及四通阀18形成制冷回路19。室外机13只要设置于能够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即可。
制冷回路19具备第一循环路径21。第一循环路径21将四通阀18的第一口18a及第二口18b相互连接。在第一循环路径21中设有压缩机15。压缩机15的吸入管15a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一口18a连接。从第一口18a向压缩机15的吸入管15a供给气体制冷剂。压缩机15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到规定的压力。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四通阀18的第二口18b连接。从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向四通阀18的第二口18b供给气体制冷剂。制冷剂配管例如只要是铜管即可。
制冷回路19还具备第二循环路径22。第二循环路径22将四通阀18的第三口18c及第四口18d相互连接。在第二循环路径22中,从第三口18c侧依次装入有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及室内热交换器14。室外热交换器16在通过的制冷剂和周围的空气之间交换热能。室内热交换器14在通过的制冷剂和周围的空气之间交换热能。
在室外机13内装入有送风风扇23。送风风扇23向室外热交换器16通风。送风风扇23例如随着叶轮的旋转生成气流。气流利用送风风扇23的动作,穿过室外热交换器16。室外的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或暖风的气流从室外机13吹出。通过的气流的流量根据叶轮的转速进行调节。
在室内机12内装入有送风风扇24。送风风扇24向室内热交换器14通风。送风风扇24根据叶轮的旋转生成气流。室内空气利用送风风扇24的动作被吸入室内机12。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或暖风的气流从室内机12吹出。通过的气流的流量根据叶轮的转速进行调节。
室内机12具备上下风向板25a、25b。上下风向板25a、25b规定从室内机1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上下风向板25a、25b的构造的详情将在后面描述。
在制冷回路19中实施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四通阀18将第二口18b及第三口18c相互连接,且将第一口18a及第四口18d相互连接。因此,从压缩机15的排出管15b向室外热交换器16供给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6、膨胀阀17及室内热交换器14。在室外热交换器16中,从制冷剂向外部空气散热。用膨胀阀17将制冷剂减压到低压。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从周围的空气吸热。生成冷风。冷风利用送风风扇24的动作吹出到室内空间。
在制冷回路19中实施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四通阀18将第二口18b及第四口18d相互连接,且将第一口18a及第三口18c相互连接。从压缩机15向室内热交换器14供给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4、膨胀阀17及室外热交换器16。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从制冷剂向周围的空气散热。产生暖风。暖风利用送风风扇24的动作吹出到室内空间。制冷剂被膨胀阀17减压至低压。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6从周围的空气吸热。然后,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5。
空气调节器11具备温度传感器26a及湿度传感器26b。温度传感器26a与室内热交换器14连接。温度传感器26a测量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6a输出包含测量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信号。湿度传感器26b设置于室内机12内。湿度传感器26b测量室内机12内的相对湿度。湿度传感器26b输出包含测量的湿度的湿度信息的湿度信号。
空气调节器11具备控制部27。控制部27例如形成于装入室外机13的未图示的控制板上。通过单独的信号线将室外机13内的四通阀18、膨胀阀17及压缩机15与控制部27电连接。同样,通过单独的信号线将室内机12内的送风风扇24的驱动电动机、上下风向板25a、25b的驱动源、温度传感器26a及湿度传感器26b与控制部27电连接。控制部27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26a的温度信号及来自湿度传感器26b的湿度信号,控制室外机13内的四通阀18、膨胀阀17及压缩机15、以及室内机12内的送风风扇24的动作。这样的控制的结果是,如后所述,实现空气调节器11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防霉处理动作。控制部27可以基于从遥控器输入到室内机12的操作信号,在制冷运转中及制热运转中控制送风风扇24的动作及上下风向板25a、25b的动作,改变冷风、暖风的风量及风向。
(2)室内机的结构
图2概略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2的外观。外部面板28b覆盖在室内机12的主体(框体)28a上。在主体28a的下表面形成吹出口29。吹出口29面向室内开口。主体28a例如可以固定于室内的墙上。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生成冷风或暖风,冷风或暖风的气流从吹出口29吹出。
在吹出口29配置有前后一对上下风向板25a、25b。上下风向板25a、25b可以分别围绕与主体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水平轴线32a、32b旋转。随着旋转,上下风向板25a、25b开闭吹出口29。根据上下风向板25a、25b的角度,吹出的气流方向改变。
如图3所示,在主体28a上形成有吸入口33。吸入口33在主体28a的正面和上表面开口。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33取入到主体28a内,向室内热交换器14供给。
在吸入口33,空气过滤器组件34沿与水平轴线32a、32b平行的方向排列。空气过滤器组件34具备空气过滤器35及集尘箱36。空气过滤器35保持于集尘箱36中。集尘箱36可装拆地安装于主体28a上。当集尘箱36设置于主体28a上时,空气过滤器35被配置在吸入口33的整个面上。
在集尘箱36中形成有前侧的过滤器轨道38。在主体28a上,与前侧的过滤器轨道38的延长线对应地形成后侧的过滤器轨道39。过滤器轨道38、39沿着与水平轴线32a、32b正交的垂直面延伸。空气过滤器35的左右两端可滑动自如地保持于过滤器轨道38、39。空气过滤器35由后述的第二从动齿轮52驱动,沿着过滤器轨道38、39移动。
如图4所示,在主体28a中旋转自如地支承有送风风扇24。送风风扇24例如使用横流风扇。送风风扇24围绕与水平轴线32a、32b平行的旋转轴41旋转。送风风扇24的旋转轴41在设置主体28a时的水平方向上延伸。送风风扇24与吹出口29平行配置。从驱动源(未图示)向送风风扇24传送绕旋转轴41的驱动力。驱动源被主体28a支承。随着送风风扇24的旋转,气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其结果是,生成冷风或暖风的气流。冷风或暖风的气流从吹出口29吹出。
室内热交换器14具备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前侧体14a从送风风扇24的前侧面对送风风扇24。后侧体14b从送风风扇24的后侧面对送风风扇24。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如后述在上端相互连接。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具有制冷剂管42a。即,制冷剂管42a沿水平轴线32a、32b平行延伸,在主体28a的正面看左右端折回,进一步沿水平轴线32a、32b平行延伸,在主体28a的正面看,进一步在左右端折回,重复这些步骤。制冷剂管42a构成第二循环路径22的一部分。多个散热翅片42b与制冷剂管42a结合。散热翅片42b与水平轴线32a、32b正交,并且相互平行地扩展。制冷剂管42a及散热翅片42b可以由例如铜或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制冷剂管42a及散热翅片42b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实现热交换。
如图4所示,空气过滤器组件34具备过滤器清扫单元43。集尘箱36承担过滤器清扫单元43的一个构成要素。集尘箱36具备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上集尘箱45位于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侧。上集尘箱45具有盖47。盖47开闭箱主体48的储存空间49。下集尘箱46配置于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侧。上集尘箱45及下集尘箱46夹着空气过滤器35。在空气过滤器35的清扫时,大致上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的尘埃被回收到上集尘箱45的箱主体48,空气过滤器35的后表面的尘埃被回收到下集尘箱46。
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第一从动齿轮51及第二从动齿轮52。第一从动齿轮51被上集尘箱45支承。第一从动齿轮51绕水平轴53旋转。第一从动齿轮51的齿部分地从上集尘箱45的外表面露出。同样,第二从动齿轮52被下集尘箱46支承。第二从动齿轮52绕水平轴54旋转。第二从动齿轮52在下集尘箱46的两端驱动空气过滤器35。第二从动齿轮52的齿部分地从下集尘箱46的外表面露出。当空气过滤器组件34被设置于主体28a上时,第一从动齿轮51与主体28a上搭载的第一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同样,第二从动齿轮52与主体28a上搭载的第二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在各驱动齿轮上单独连接电动机之类的驱动源(未图示)。第一从动齿轮51及第二从动齿轮52根据从各驱动源供给的驱动力单独旋转。
如图5所示,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清扫刷66。清扫刷66被收纳在上集尘箱45内。清扫刷66具备刷台座67。刷台座67可以通过来自第一从动齿轮51的驱动力绕水平轴68旋转。刷毛69在刷台座67的筒面上遍及规定的中心角范围配置。刷毛69的植毛范围在刷台座67的轴向上具有横穿空气过滤器35的宽度。清扫刷66在规定的旋转位置使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在该旋转位置以外使刷毛69脱离空气过滤器35。当空气过滤器35在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的状态下在沿着与水平轴线32a、32b正交的垂直面的方向上移动时,附着于空气过滤器35的前表面的尘埃可以被刷毛69刷去。
过滤器清扫单元43具备刷座71。刷座71收纳于下集尘箱46内。刷座71具有承接面72。承接面72朝向清扫刷66。在刷毛69与空气过滤器35接触时,在承接面72与刷毛69之间夹着空气过滤器35。另外,也可以在承接面72上植入刷毛。
室内热交换器14具备将前侧体14a及后侧体14b相互连接的连接体73。连接体73与前侧体14a的上端及后侧体14b的上端结合。连接体73由例如铜或铝之类的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在前侧体14a与连接体73之间夹着从前侧体14a向连接体73传递热的第一传热部件74a。前侧体14a和连接体73相互紧贴,在前侧体14a与连接体73之间建立高的热传递率。第一传热部件74a只要使用在树脂填料中含有多个铜粒子或银粒子的传热性粘接剂、具有传热性的焊锡材料、具有传热性的焊接材料即可。这样,热从前侧体14a高效地从室内热交换器14传递到连接体73。同样,在后侧体14b和连接体73之间夹着从后侧体14b向连接体73传热的第二传热部件74b。后侧体14b和连接体73相互贴紧,在后侧体14b和连接体73之间建立高的热传递率。第二传热部件74b由与第一传热部件74a相同的原料形成。这样,热从后侧体14b高效地从室内热交换器14传递到连接体73。
室内热交换器14在前侧体14a的下方具备下侧体14a1。具备对前侧体14a及下侧体14a1的间隙进行挡风的挡风体88。挡风体88与前侧体14a的下端及下侧体14a1的上端结合。挡风体88由例如铜或铝之类的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前侧体14a和挡风体88、下侧体14a1和挡风体88相互接触。从前侧体14a及下侧体14a1向挡风体88传热。这样,热从室内热交换器14传递到挡风体88。这样,热传递到挡风体88的下风处蓄积的冷凝水中。
空气调节器11的室内机12具备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4的下方的排水盘。排水盘包含配置于前侧体14a的下方的第一排水盘75a和配置于后侧体14b的下方的第二排水盘75b。第一排水盘75a在送风风扇24的前方支承于主体28a。第二排水盘75b在送风风扇24的后方支承于主体28a。可以通过导热材料将热交换器的热传热到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的一部分。在前侧体14a的表面生成的结露水由于重量的作用而落到第一排水盘75a上。在后侧体14b的表面生成的结露水同样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到第二排水盘75b上。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分别向最下位置的排出口(未图示)平缓倾斜。与室外机13相连的配管与各个排出口连接。
在前侧体14a和第一排水盘75a之间夹着从前侧体14a向蓄积于第一排水盘75a的结露水传递热的第三传热部件76。第三传热部件76只要使用具有传热性的原料即可。这样,热从室内热交换器14传递到蓄积于第一排水盘75a的结露水。
在前侧体14a和第二排水盘75b之间夹着从后侧体14b向蓄积于第二排水盘75b的结露水传递热的第四传热部件77。第四传热部件77使用与第三传热部件76相同的材料。这样,从室内热交换器14向蓄积于第二排水盘75b的结露水传递热。
(3)控制系统的结构
如图6所示,控制部27具备管理制冷运转的动作的制冷运转部78、管理制热运转的动作的制热运转部79、管理防霉处理的动作的防霉处理部81。阀切换控制部82、开度控制部83、压缩机控制部84、送风风扇控制部85及风向控制部86与这些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以及防霉处理部81连接。阀切换控制部82与四通阀18连接。阀切换控制部82向四通阀18输出控制信号。四通阀18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位置,四通阀18将第二口18b及第三口18c相互连接,且将第一口18a及第四口18d相互连接。在第二位置,四通阀18将第二口18b及第四口18d相互连接,且将第一口18a及第三口18c相互连接。阀切换控制部82根据来自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或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生成确定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控制信号。
开度控制部83与膨胀阀17连接。开度控制部83向膨胀阀17输出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调节膨胀阀17的开度。控制信号确定膨胀阀17的开度。在设定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时,与后述压缩机15的控制一起使用膨胀阀17的开度的调节。开度控制部83根据来自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或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生成确定膨胀阀17的开度的控制信号。
压缩机控制器84与压缩机15连接。压缩机控制部84向压缩机15输出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压缩机15的动作。控制信号例如确定压缩机15的转速。在设定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时,与膨胀阀17的开度一起调节压缩机15的动作。压缩机控制部84根据来自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或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生成确定压缩机15的转速的控制信号。
送风风扇控制部85与送风风扇23、24连接。送风风扇控制部85向送风风扇23、24输出控制信号。送风风扇23、24的旋转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控制信号例如切换送风风扇23、24的旋转及静止。在送风风扇23、24旋转时,控制信号确定送风风扇23、24的转速。根据基于送风风扇23、24的旋转的风量,调节由室内热交换器14或室外热交换器16交换的热能量。送风风扇控制部85根据来自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或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生成确定动作的停止、送风风扇23、24的转速的控制信号。
风向控制部86与上下风向板25a、25b连接。风向控制部86向上下风向板25a、25b输出控制信号。上下风向板25a、25b绕水平轴线32a、32b的姿势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被控制。控制信号例如确定上下风向板25a、25b绕水平轴线32a、32b的角度。在最小角度时上下风向板25a、25b关闭吹出口29。在最大角度时上下风向板25a、25b最大限地开放吹出口29。风向控制部86根据来自制冷运转部78、制热运转部79或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生成确定上下风向板25a、25b的角度的控制信号。
制冷运转部78对阀切换控制部82进行指示而建立制冷运转。制冷运转部78根据制冷运转时的设定温度及风量,对开度控制部83及压缩机控制部84进行指示,控制膨胀阀17的开度及压缩机15的转速。制热运转部79对阀切换控制部82进行指示而建立制热运转。制热运转部79根据制热运转时的设定温度及风量,对开度控制部83及压缩机控制部84进行指示而控制膨胀阀17的开度及压缩机15的转速。
温度传感器26a及湿度传感器26b与防霉处理部81连接。温度传感器26a及湿度传感器26b也可以兼用作空气调节器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使用的传感器。防霉处理部81基于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及主体28a内的湿度,推定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上生成的结露水的水量。在此,防霉处理部81例如只要基于由温度传感器26a检测到的每一温度的饱和水蒸气量及制冷运转的经过时间来推定结露水的水量即可。
计时器87与防霉处理部81连接。计时器87根据防霉处理部81的指示进行计时。测定空气调节器的运行的持续时间及自运转结束时起的经过时间。计时器87向防霉处理部81输出计时信号。计时信号确定所计时的时间值。防霉处理部81根据所计时的时间的值,控制阀切换控制部82的动作、开度控制部83的动作、压缩机控制部84的动作。
(4)防霉处理动作
接着,说明由空气调节器11实施的防霉处理动作。在执行防霉处理动作时,控制部27的防霉处理部81进行动作。例如,只要在制冷运转后基于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及湿度来执行防霉处理动作即可。在执行这样的防霉处理动作时,从制冷运转部78向防霉处理部81供给制冷运转结束的通知。
如图7所示,防霉处理部81在接收到制冷运转结束的通知后,在步骤S1停止送风风扇24的旋转。在实现停止时,防霉处理部81向风扇控制部85供给指令信号。指令信号确定送风风扇24的停止。送风风扇24的静止抑制结露水从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蒸发。此时,四通阀18维持制冷运转时的位置。
此外,在步骤S1中从防霉处理部81供给的指令信号也可以降低风扇的转速、或使风扇间歇性地旋转。只要根据结露水的水量适当调节即可。
防霉处理部81在步骤S2中,根据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生成的结露水的水量,确定室内热交换器14的润湿量。在确定润湿量时,防霉处理部81根据温度信号及湿度信号推定饱和水蒸气量。防霉处理部81根据推定的饱和水蒸气量及计时器87计时的持续时间及经过时间的值确定结露水的水量。通常,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较低,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生成结露水。
在推定的润湿量低于预定的规定量的情况下,防霉处理部81在步骤S3中使室内热交换器14冷却。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冷却时,防霉处理部81向开度控制部83及压缩机控制部84供给指令信号。指令信号例如确定在室内热交换器14内降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膨胀阀17及压缩机15的动作。其结果是,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下降,促进结露水的生成。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能够确保充分的润湿。所谓润湿量的预定的规定量,只要设定为在为了进行湿热杀菌而加热室内热交换器14的期间不至于由于蒸发而不能进行湿热杀菌的水量即可。
如果推定的润湿量达到预定的规定量,则防霉处理部81在步骤S4中加热室内热交换器14。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加热时使用制冷剂的冷凝。此时,防霉处理部81向阀切换控制部82供给指令信号。指令信号确定四通阀18的切换。四通阀18切换到制热运转时的位置。在此,加热时的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被设定为摄氏45度以上。优选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设定为摄氏60度以上。这样不经过目前进行的干燥的动作,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表面不使结露水蒸发而加热室内热交换器14。由室内热交换器14加热结露水。在加热的结露水中细菌及霉菌被加热。因此,细菌及霉菌被湿热杀菌。能够灭杀细菌及霉菌而减少数量。
特别是,当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设定为摄氏45度以上时,结露水被加热到摄氏45度以上,有效地实现细菌及霉菌的湿热杀菌。而且,当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设定为摄氏60度以上时,更加有效地实现细菌及霉菌的湿热杀菌。可以缩短杀菌时间。但是,因为要尽可能地抑制结露水的蒸发,所以期望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被设定为在摄氏70度以下尽可能低的温度。在上述热交换器干燥的状态下,即使温度设定在摄氏45度以上,也不能实现细菌及霉菌的杀菌。
为了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加热时不使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超过摄氏60度成为过载条件,只要适当调节膨胀阀17的开度及送风风扇23、24的旋转即可。
此时,热从室内热交换器14传递到连接体73以及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执行制冷剂的冷凝,直至连接体73以及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达到设定温度。连接体73以及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的温度滞后地追随室内热交换器14的温度上升。根据温度传感器26a检测到的温度,只要在室内热交换器14比预定的时间长、为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达到设定温度即可。为了直接测定加热的部位的温度,也可以在连接体73上设置用于检测连接体的温度的未图示的连接体温度传感器。同样,在进行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的加热的附近,也可以设置未图示的排水盘温度传感器。这样,因为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连接体73被加热到充分的设定温度,所以在连接体73表面生成的结露水中,细菌及霉菌被充分加热而被湿热杀菌。同样,由于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被加热至充分的设定温度,所以在第一排水盘75a及第二排水盘75b中蓄积的结露水中,细菌及霉菌被充分加热并被湿热杀菌。
在步骤S5中,防霉处理部81判断湿热杀菌的完成。在判断时,例如防霉处理部81使用计时器87的时钟。计时器87测量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当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值时,防霉处理部81结束湿热杀菌。如果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低于规定值,则防霉处理部81继续加热的动作。设定温度的持续时间的规定值只要是在获得湿热杀菌的效果的时间以上即可。根据申请人的实验可知,如果是大肠菌则设为3分钟以上,如果是黑霉菌则设为5分钟以上,由此获得湿热杀菌的效果。另外,可知如果是军团菌,则优选10分钟以上。此时,防霉处理部81在步骤S6中监视压缩机15的动作。当在加热到设定温度时探测到压缩机15的过载时,在步骤S7,防霉处理部81使压缩机15的排出温度降低,结束加热的动作。如果未探测到过载,则加热操作继续至在步骤S5中判定为湿热杀菌完成。
在此,与在制热运转时设定的压缩机15的过载条件相比,冷凝时设定的压缩机15的过载条件宽松。即,将成为过载条件的阈值的排出温度设定得较高,或者将在排出温度超过过载条件的阈值规定时间时成为过载保护动作的时间设定得较长。由于在防霉处理动作时放宽压缩机21的过载条件,所以与制热运转时相比,室内热交换器31可以被加热到高的温度。细菌及霉菌的湿热杀菌得以实现。
在空气调节器11的防霉处理动作中,也可以接着湿热杀菌的处理而进行本体28a内的干燥处理。在该干燥处理中,在维持室内热交换器14的加热的状态下,开始送风风扇24的旋转。在送风风扇24的旋转动作时,防霉处理部81向送风风扇控制部85供给指令信号。指令信号确定送风风扇24的转速。送风风扇24的旋转促进加热后的结露水的蒸发。此时,也可以通过上下风向板25a、25b关闭吹出口29。在吹出口29封闭时,防霉处理部81向风向控制部86供给指令信号。指令信号确定上下风向板25a、25b的最小角度。这样避免指令运转后的暖风的吹出。通过这样接着湿热杀菌的处理继续干燥加热,抑制在湿热杀菌中残存的细菌及霉菌的生长。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伴随制冷剂的蒸发的结露水将热交换器的表面润湿的工序;
基于制冷剂的冷凝而加热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热交换器加热且不使所述结露水蒸发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
加热时的所述热交换器的温度设定为摄氏45度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配置于空气调节器中包含的送风风扇的旋转轴的前侧的前侧体及配置于送风风扇的旋转轴的后侧的后侧体,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将所述热交换器的前侧体及后侧体相互连接的连接体传热,实施所述冷凝,直到所述连接体达到设定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蓄积在接受从所述热交换器落下的结露水的排水盘中的结露水传热,实施所述冷凝,直到蓄积在所述排水盘中的结露水达到设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在制热运转时设定的所述压缩机的过载条件相比,在所述冷凝时设定的压缩机的过载条件宽松。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加热所述热交换器时,停止送风风扇的旋转。
7.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的排水盘以及由导热材料成形并从所述热交换器向蓄积于所述排水盘中的结露水传热的传热部件。
CN201880014498.3A 2017-02-28 2018-02-22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Pending CN1103829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6408 2017-02-28
JP2017036408A JP6824779B2 (ja) 2017-02-28 2017-02-28 空気調和機の防カ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PCT/JP2018/006438 WO2018159442A1 (ja) 2017-02-28 2018-02-22 空気調和機の防カ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968A true CN110382968A (zh) 2019-10-25

Family

ID=6337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4498.3A Pending CN110382968A (zh) 2017-02-28 2018-02-22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91305B1 (zh)
JP (1) JP6824779B2 (zh)
CN (1) CN110382968A (zh)
AU (1) AU2018226754B2 (zh)
WO (1) WO20181594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7345A (zh) * 2020-10-13 2021-01-08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器杀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8739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3790509A (zh) * 2021-10-19 2021-12-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干燥防霉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5063A (ja) * 2019-01-18 2020-07-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7255193B2 (ja) * 2019-01-18 2023-04-1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10736197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736198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736199B (zh) * 2019-10-18 2021-09-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自清洁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10925914B (zh) * 2019-11-15 2020-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的水循环系统、温度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JP7031650B2 (ja) * 2019-12-23 2022-03-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7031651B2 (ja) * 2019-12-23 2022-03-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11594976B (zh) * 2020-03-03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清洁的方法及空调器
AU2021230666B2 (en) * 2020-03-05 2023-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397125B (zh) * 2020-03-27 2021-09-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杀菌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控制设备
CN111928436B (zh) * 2020-08-05 2022-06-1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室内环境杀菌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1692A (ja) * 1991-11-19 1993-06-0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590213U (ja) * 1992-05-11 1993-12-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9229456A (ja) * 1996-02-19 1997-09-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滅菌方法
CN1360182A (zh) * 2000-12-20 2002-07-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及抑制空调装置内发霉的方法
JP2006125801A (ja) * 2004-11-01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06138545A (ja) * 2004-11-12 2006-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10243102A (ja) * 2009-04-08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加湿装置およびその防カビ方法
CN105333638A (zh) * 2014-05-26 2016-0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62487A (zh) * 2014-09-26 2016-10-2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9656A (ja) * 1992-08-11 1994-05-13 Osaka Gas Co Ltd かび防止機能付き空調装置
JPH1062000A (ja) 1996-08-20 1998-03-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0213795A (ja) * 1999-01-25 2000-08-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010269A (ja) * 2005-07-01 2007-01-18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0071500A (ja) * 2008-09-17 2010-04-0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JP2011220558A (ja) * 2010-04-06 2011-11-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115005A (ja) * 2012-12-07 2014-06-2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913429B (zh) * 2014-03-10 2018-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及空调器
JP2016065687A (ja) 2014-09-25 2016-04-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1692A (ja) * 1991-11-19 1993-06-0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590213U (ja) * 1992-05-11 1993-12-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9229456A (ja) * 1996-02-19 1997-09-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滅菌方法
CN1360182A (zh) * 2000-12-20 2002-07-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及抑制空调装置内发霉的方法
JP2006125801A (ja) * 2004-11-01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06138545A (ja) * 2004-11-12 2006-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とその運転方法
JP2010243102A (ja) * 2009-04-08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加湿装置およびその防カビ方法
CN105333638A (zh) * 2014-05-26 2016-0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62487A (zh) * 2014-09-26 2016-10-2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佐藤成広,阿部恵子: "Suppression of Fungal Growth inside Air-Conditioners using the Intermittent Short-Time-Heating Method", 《JOURNAL OF SOCIETY OF INDOOR ENVIRONMENT》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7397A (zh) * 2020-04-30 2021-11-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197345A (zh) * 2020-10-13 2021-01-08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器杀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90509A (zh) * 2021-10-19 2021-12-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干燥防霉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226754A1 (en) 2019-08-22
WO2018159442A1 (ja) 2018-09-07
AU2018226754B2 (en) 2020-10-29
JP2018141597A (ja) 2018-09-13
EP3591305A4 (en) 2020-12-23
EP3591305A1 (en) 2020-01-08
JP6824779B2 (ja) 2021-02-03
EP3591305B1 (en)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2968A (zh)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ES2975296T3 (es) Método de prevención de moho par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493156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826793A (zh) 冰箱、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297101A (zh) 空调器杀菌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N108779936B (zh) 空调机
WO2018159446A1 (ja) 空気調和機
TW202104807A (zh) 空調機
CN113587397B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JP2009236381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23101011A (ja) 空気調和機
JP7113775B2 (ja) 空気調和機の防カ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95337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滅菌方法
JP200232325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314611A (zh) 冰箱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11153B (zh) 一种变频柜及变频柜防凝露方法
JPH11636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00083913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7192197A (zh) 冰箱
JP725519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47594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3026456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091208A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5158283B1 (ja) 食品乾燥庫
JP2024077699A (ja) 空気調和機の防カビ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