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7397A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7397A
CN113587397A CN202010367255.7A CN202010367255A CN113587397A CN 113587397 A CN113587397 A CN 113587397A CN 202010367255 A CN202010367255 A CN 202010367255A CN 113587397 A CN113587397 A CN 11358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heat exchanger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72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7397B (zh
Inventor
杨正华
王迪
徐扬杨
刘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72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7397B/zh
Priority to PCT/JP2021/017161 priority patent/WO2021221152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58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7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7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能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通过对室内机内部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以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实现室内机内部的彻底干燥,并且能防霉、除菌。在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和机内减湿阶段,机内增湿阶段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其中使机内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相对湿度上升;第二增湿步骤,其中使湿气扩散至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上升,机内减湿阶段具有:第一减湿步骤,其中使机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流通,进而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降低;第二减湿步骤,其中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降低至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抑制细菌滋生和繁殖,减少霉菌生长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调机在长期使用后,室内机内部,特别是室内热交换器上会附着有灰尘,而灰尘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另外,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后,室内机内部的湿度增高,更是为细菌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室内机内部的细菌滋生、繁殖,甚至是发生霉变将会导致吹出到室内的空气严重危害用户健康。若是室内机内部的霉菌生长严重,甚至可能阻塞室内机内部的孔隙(出风路径),使得出风量减少,影响空调机的性能和使用。
因此,如何抑制细菌滋生和繁殖,减少霉菌生长便成为空调机业内面临的技术问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09489189A(下称“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一种空调器的清洗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结露,空调器制冷以在室内热交换器表面上形成冷凝水清洗室内热交换器表面;S2结霜,空调器制冷以在室内热交换器表面形成霜层;S3制热,空调器制热以化霜对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清洗,并进行杀菌;S4通风,室内机执行通风模式,以便室内热交换器快速干燥和降温(参见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和图4)。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空调器的清洗方法中,通过调节空调运转状态依次经过:结露(使用冷凝水带走表面浮尘)→结霜(使灰尘、杂质等从室内热交换器表面剥离)→制热(化霜,二次清洁,使剥离的灰尘、杂质等从室内热交换器清除的同时,实现高温杀菌)→通风(降温的同时干燥室内热交换器)四个阶段,由此实现空调器内部的清洁、除菌。
另外,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10382969A(下称“专利文献2”)中,已知有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具有: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的室内机;以及控制上述室内风扇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室内热交换加热运转,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加热运转中,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且控制室内风扇,以能够将作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温度维持在规定的第一温度以上,以减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存在的霉菌及细菌的数量(参见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1)。另外,所述控制单元紧接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状态(例如,制冷运转)执行所述室内热交换加热运转(参见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2),由此实现空气调节器内部的干燥,减少霉菌、细菌数量,抑制繁殖。
另外,众所周知,霉菌生长繁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芽孢期、孢子萌发期、菌丝体生长期、霉菌繁殖期。
在芽孢期,由于芽孢的壁厚且致密,芽孢具有极强的抗高温、抗低温、抗辐射等特性,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中仍能存活,堪称生命世界之最。芽孢通过空气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方式在室内到处传播,并且慢慢沉积在墙体及建材表面。在墙体内部的芽孢主要来源于建材本身或是空气等。
在开始阶段这些芽孢处于休眠期,一旦孢子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并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又达到适宜条件时,孢子就开始萌发(孢子萌发期),菌丝体生长(菌丝体生长期),霉菌开始迅速繁殖(霉菌繁殖期)。大量霉菌繁殖后形成霉菌群体。
而关于霉菌生长条件,有研究表明霉菌生长与温度、湿度(相对湿度)、营养物和暴露时间等因素相关,其中,尤以温度和湿度为主。
温度:
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在0℃以下,最高温度30℃以上。
在适合霉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霉菌随温度的升高,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增强,生物化学反应加快,生长速率提高。当温度超过霉菌生长的极限温度时,如果温度继续上升,细胞中对温度较敏感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超过最适温度以后,生长速率将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
相对湿度:
微生物按照湿度的生长适性划分,可分为:
(1)高湿性(即湿生型)微生物,生长要求最低相对湿度为90%以上;
(2)中湿性(中湿型)微生物,生长要求最低相对湿度80%-90%;
(3)低湿性(干生型)微生物,生长要求最低相对湿度80%以下。
在微生物中,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部分霉菌,如青霉、毛霉等多属于湿生型;多数霉菌属于中生型;部分曲霉如灰绿曲霉、白曲霉、杂色曲霉等,都属于干生型。
一般说来,霉菌孢子比较耐干旱,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够继续存活一段时间,当环境改变,霉菌孢子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后将继续生长。
室内霉菌主要以曲霉菌、青霉菌和毛霉菌为主,其中曲霉菌在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湿度为90%左右生长速率最大。另外,一般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
在申请人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JP2009-299983A(下称“参考文献1”)中,记载有相对湿度值对于霉、菌抑制过程的影响,并且内部清洗运转控制部从停止状态开始切换为速干(英文:dry shock)状态,由此能使室内机内部的湿度急剧下降,从而能高效地抑制霉菌及细菌的繁殖(参见参考文献1的说明书第[0004]、[0075]-[0076]段)。
但是,无论是专利文献1,还是专利文献2,都只能实现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洁和干燥,并未对室内机内部环境(特别是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调整,由此并不能对室内机内部进行彻底的防霉、除菌,即并未完全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只能进行一次性地清洁。
另外,尤其是在专利文献2中,在紧接着制冷后立即执行制热运转,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温差大,使得室内人员的体感舒适度差,同时也不节能。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能够通过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来实现防霉、除菌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能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通过对室内机内部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以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实现室内机内部的彻底干燥,并且能防霉、除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地实现室内机内部的防霉、除菌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单元,所述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和连接它们的管道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构成部件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特征是,所述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和机内减湿阶段,所述机内增湿阶段具有:第一增湿步骤,在第一增湿步骤中,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二次侧的相对湿度上升;第二增湿步骤,在第二增湿步骤中,使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产生的、主要出现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二次侧的湿气扩散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上升,所述机内减湿阶段具有:第一减湿步骤,在所述第一减湿步骤中,使所述机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流通,进而所述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降低;第二减湿步骤,在所述第二减湿步骤中,使所述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至所述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中,先增湿(执行机内增湿阶段)再减湿(执行机内减湿阶段),通过对机内整体湿度环境的调节,从而能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能实现机内彻底干燥,防霉、除菌,相对于未增湿的空气,增湿后,空气相对湿度值更容易降至0.5倍以下,节能。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整个防霉运转模式中,按第一增湿步骤(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降温增湿)→第二增湿步骤:(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压缩机停止)→第一减湿步骤(机内-室内换气、压缩机停止)→第二减湿步骤(升温减湿)的顺序执行室内机的运转控制,因此,从出风口吹出的温度不会骤冷、骤热,能改善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时的用户体感舒适度,并且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无需长时间处于运转状态,更加节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控制单元,所述室外机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和连接它们的管道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空调系统中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构成部件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特征是,所述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和机内减湿阶段,所述机内增湿阶段具有:第一增湿步骤,在第一增湿步骤中,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二次侧的相对湿度上升;第二增湿步骤,在第二增湿步骤中,使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产生的、主要出现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二次侧的湿气扩散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上升,在所述机内减湿阶段中,所述室内机执行制热运转,在规定时间内,使所述室内机内部的相对湿度降低至所述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中,先增湿(执行机内增湿阶段)再减湿(执行机内减湿阶段),通过对机内整体湿度环境的调节,从而能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能实现机内彻底干燥,防霉、除菌。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整个防霉运转模式中,按第一增湿步骤(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降温增湿)→第二增湿步骤:(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压缩机停止)→机内减湿阶段(升温减湿)的顺序执行室内机的运转控制,由于在机内减湿阶段通过执行制热运转来实现,因此,在机内增湿阶段,既可以以结露的方式实现增湿,也可以以冻结的方式实现增湿。另外,在机内增湿阶段的第二增湿步骤中,使压缩机停止,因此,能避免在增湿时从出风口吹出冷风,随后在减湿时马上从出风口吹出热风的骤冷、骤热,能改善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并且室内机也无需长时间处于压缩机运转的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更加节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所述室内机执行制冷运转或是通过加湿部,实现增湿。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第一增湿步骤中,利用制冷运转可充分析出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湿度,确保机内,尤其是室内热交换器的二次侧达到高湿的状态。除此之外,通过加湿部(例如,加湿器、加湿转子等),也能更直接地增加机内的湿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中,使所述压缩机停止。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第二增湿步骤中,使压缩机停止运转,因此,能使制冷剂温度回升,冷凝水蒸发,进一步使机内的湿度增加,并且有利于机内气流充分混合,由此,能使机内整体(室内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接近均衡,机内整体达到高湿的状态。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室内机具有室内风扇,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之前,包括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是否发生结霜进行判断的步骤,若判断为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之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发生了结霜,则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中使所述室内风扇运转,和/或若判断为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之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未发生结霜,则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中停止所述室内风扇的运转。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若在第一增湿步骤中室内热交换器上形成结霜,则在后续的第二增湿步骤中使室内风扇的运转,这样,可以快速化霜,进而实现机内湿度的快速上升,反之,若在第一增湿步骤中室内热交换器上形成结露而未形成结霜,则在后续的第二增湿步骤中停止室内风扇运转,因此,能够避免与室内空间的气流循环,使室内机内部的气流充分混合,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根据室内热交换器的具体状态调节室内风扇的运转状态,控制精度高,节能,有利于空调系统的稳定,确保用户舒适度。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室内机具有室内风扇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中,使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室内风扇反向运转和/或使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导风板关闭。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中使室内风扇反向运转和/或使室内机的导风板关闭,从而能避免机内湿度(高湿气体)外泄,也能够有利于加快机内气流混合,进而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高效,节能。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机内增湿阶段中,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室内机执行制热运转和/或通过加热部件实现微加热的加热增湿步骤,这样可以促进水分蒸发,实现机内整体的快速增湿。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室内机具有室内风扇,在所述加热增湿步骤中,停止所述室内风扇的运转。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在第二增湿步骤之后执行加热增湿步骤,从而能促进水分蒸发,更进一步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停止室内风扇的运转,能快速提升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迅速蒸发冷凝水,以更有利地实现使湿度快速上升的效果,同时避免有冷风吹出,影响用户体感舒适度。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减湿步骤中,所述室内机执行送风运转,在所述第二减湿步骤中,所述室内机执行制热运转或是通过加热部件,实现减湿,避免室内温度骤升,影响用户体感舒适度。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减湿步骤和所述第二减湿步骤交替切换执行多次。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机内减湿阶段中,通过分两阶段进行减湿,先执行送风(第一减湿步骤:送风运转)再执行加热(第二减湿步骤:通过加热运转或加热部件实现加热/减湿),从而能够节能,并且能够防止因室内温度骤增而影响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使所述第一减湿步骤和所述第二减湿步骤交替切换执行多次,从而能对室内机内部进行更彻底的防霉干燥。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之前,根据环境参数和/或所述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是否进入所述防霉运转模式进行判断。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当判断为能进入防霉运转模式时,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当判断为不能进入防霉运转模式时,保持进入前的空调系统的运转模式和运行状态,由此确保防霉运转模式能在合适的工况下运行,保证运转的有效性。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通过执行制冷运转实现增湿,并且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起到蒸发器作用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被控制在露点温度以下。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蒸发温度被控制在冰点温度以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第一增湿步骤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对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蒸发温度)进行检测,并调节空调系统运行状况,使该温度(蒸发温度)控制在露点温度(10℃)以下,从而能够保证通过制冷运转产生足够的制水量。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空调系统运行状况,使该温度(蒸发温度)控制在冰点温度以上,这样室内热交换器仅结露,结露能快速蒸发实现机内快速增湿,而且能实现室内机内部低噪音。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风扇、室外风扇、电动阀、导风板,根据环境参数和/或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所述室内风扇、所述室外风扇、所述压缩机、所述电动阀的开度以及所述导风板的偏转方向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调节。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最大程度确保在防霉运转模式下的室内机内部的防霉、除菌的效果。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确定所述机内增湿阶段和所述机内减湿阶段中的各个步骤的运行时长。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通过预先设定的条件来确定各个步骤的运行时长,与任意设定各个步骤的运行时长相比,控制精度高,能够为了实现室内机内部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后被彻底干燥并且防霉、除菌这个目的,在机内增湿阶段更有效地增湿,而在机内减湿阶段更可靠地减湿。
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机内增湿阶段中的所述第一增湿步骤和所述第二增湿步骤以及所述机内减湿阶段中的所述第一减湿步骤和所述第二减湿步骤的运行时长是固定的运行时长。
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机内减湿阶段的运行时长是可变的运行时长,并且根据所述机内增湿阶段中产生的水量来调节。
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机内增湿阶段中,所述第二增湿步骤的运行时长是可变的运行时长,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增湿步骤中产生的水量来调节。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所述机内增湿阶段中的第一增湿步骤和第二增湿步骤以及所述机内减湿阶段中的第一减湿步骤和第二减湿步骤的运行时长是固定的运行时长既可以采用固定的运行时长,也可以采用可变的运行时长。
通过采用固定的运行时长,能使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各个阶段或步骤的控制简单。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可变的运行时长,能使空调系统能更高精度且更有效率地执行防霉运转模式,也节能。特别是,通过使机内减湿阶段的运行时长是根据机内增湿阶段中产生的水量决定的,从而针对空调系统的机内减湿阶段的控制精度高,并且能确保彻底实现机内干燥和防霉、除菌。除此之外,在机内增湿阶段中,通过使第二增湿步骤的运行时长根据第一增湿步骤中产生的水量决定,从而针对空调系统的机内增湿阶段的控制精度高,并且能更进一步确保彻底实现机内干燥和防霉、除菌。
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第十六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台室内机,多台所述室内机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若同时全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则能够避免执行器过于复杂的判断过程和切换过程,并且能一次性全部完成整个空调系统的整体防霉、除菌。此外,若部分地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特别地根据需求或是根据不同室内机的使用频度分开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则能避免对尚未形成霉菌的室内机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防霉、除菌,成为更加智能且节能的空调系统,另一方面还能尽早对已形成霉菌的室内机进行防霉、除菌,避免从部分已形成霉菌的室内机中吹出的空气对用户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多台所述室内机中的一部分、即运行机器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时,使其余的所述室内机、即非运行机器停止运转。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运行机器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时,使非运行机器停止运转。能使整个空调系统更节能,并且也能确保防霉效果。此时,在执行器的控制上,在第二减湿步骤中,使未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室内机(非运行机器)的膨胀阀等电动阀关闭,或是以稍许打开的方式控制,由此防止非运行机所在的室内温度升高或过度升高。
本发明第二十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空调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开启多个所述室内机中的非运行机器和/或结束多个所述室内机中的运行机器的所述防霉运转模式。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多联机的情况下,空调系统根据用户需求(例如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开启非运行机器和/或结束防霉运转模式,由此,以用户指令为优先,能实现以用户舒适度为优先的控制。
本发明第二十二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第十六方面至第十八方面、第二十方面和第二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空调系统的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外部控制设备,在所述外部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防霉运转模式的运行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能在诸如线控器、手机终端APP等外部控制设备上显示防霉运转模式的运行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运行模式的可视化,用户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式的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空调系统1进行简要说明的管路示意图。
图2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具有固定时长的湿度调节的各阶段进行整体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具有可变时长的湿度调节的各阶段的运行时长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对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具有防冻结保护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室内风扇202的状态调节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空调系统1进行简单描述。图1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空调系统1进行简要说明的管路示意图。
上述空调系统1由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构成,并且能够在执行包括制冷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送风运转模式等在内的常规运转模式之外,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常规运转模式的组合运转)。另外,防霉运转模式是指从结果上说使室内机200的内部环境的相对湿度整体降低(即“干燥”),包括去除室内风扇202、室内热交换器201、排水盘等室内机200各零部件的水分以达到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的目的的组合运转模式,其以将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水分吹走或是使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水分滴落,并且使室内机200内部的水分蒸发的方式进行的组合运转模式。但是,防霉运转模式不应被狭义地解释为仅由使空调机内部环境的湿度降低的机内减湿阶段构成。相反,防霉运转模式应当被广义且宽泛地定义,并且可以包括机内增湿模式,用以或是有助于对生长在室内机200内部的室内风扇202、室内热交换器201、或排水盘上的霉菌进行清洗。
在室内机200内部收容有室内风扇202、室内热交换器201以及室内调节阀203等零部件,此外,在室外机100内部收容有压缩机101、室外风扇104、室外热交换器103、流路切换阀102以及室外调节阀105等零部件,收容于室外机100内部的上述压缩机101、室外热交换器103、流路切换阀102、膨胀阀和收容于室内机200内部的上述室内热交换器201作为主要部件,构成制冷剂回路。
收容于室内机200内部的室内风扇202通过驱动而旋转,在室内风扇202的吸入侧产生负压,并且沿着吹出方向产生空气流,由此,利用上述室内风扇202,能将室内空气从室内吸入至室内机200内部,并且将在室内机200内部通过与室内热交换器201之间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吹出至室内。
收容于室外机100内部的室外风扇104通过驱动而旋转,在例如制冷运转时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外机100内部对室外热交换器103进行散热。
另外,空调机包括对收容于室内机200内部及室外机100内部的各个零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300,通过对上述各个零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能执行空调系统1的各个运转模式。
<防霉运转模式>
在空调系统1接收到防霉运转模式指令,满足开启条件时,空调系统1开始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另外,空调系统1也可以根据前一次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或热交换器清洁运转后的运行时长,抑或是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自动开启执行或是切换执行防霉运转模式。
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和机内减湿阶段。在防霉运转模式中包括机内减湿阶段之外的其他运转时,最后执行机内减湿阶段。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固定时长)>
以下,参照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其中,图2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具有固定时长的湿度调节的各阶段进行整体说明的流程图。
在防霉运转模式中,先执行机内增湿阶段S100,再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
上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亦称为“第一增湿步骤(S110)”)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亦称为“第二增湿步骤(S120)”),在此处所指的“一次侧”和“二次侧”是按照空气的流动方向来定义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为“一次侧”,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为“二次侧”。另外,“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是指空气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01后的那一侧,即,靠近室内机200的出风口的那一侧。“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是指空气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01前的那一侧,即,靠近室内机200的进风口的那一侧。
在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先执行第一固定时长(例如,20分钟)的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此时,压缩机101运转,室内机200执行制冷运转,以使室内热交换器201冻结或结露,进而使机内的、主要是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增加,例如增加至75%-90%。将此时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的值称为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相对湿度值H1(亦称为“扩散前二次侧相对湿度值”或“第一相对湿度值H1”),然后开始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但是,除了通过制冷运转实现增湿之外,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还可以替代地或是共同地通过加湿部实现增湿。此处的加湿部例如可以是加湿器、加湿转子等。另外,若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通过制冷运转实现增湿,则起到蒸发器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蒸发温度)被控制为露点温度以下、冰点温度以上。为此,设置室内热交换器201温度检测装置,对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蒸发温度)进行检测。
然后,再执行第二固定时长(例如,10分钟)的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此时,压缩机101停止运转,冷凝水蒸发,使机内湿度进一步增加,并且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中产生的、主要出现在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湿气扩散至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也增加,例如增加至75%-95%,由此,能使机内整体(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接近均衡,即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湿度环境大致相同。将此时的机内整体的湿度(相对湿度)的值称为初始相对湿度值H2(亦称为“增湿后相对湿度值”、“减湿前相对湿度值”或“第二相对湿度值H2”)(H2≥H1),然后开始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
如上所述,在上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通过使机内的湿度增加,主要的作用是为执行后续的机内减湿阶段而预先使机内的湿度(相对湿度)增加,以有效地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使机内的湿度增加,还能够使生长在室内热交换器201上的霉菌、细菌被水珠浸湿,并在后续阶段或步骤中使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水分滴落,从而用于或是至少有助于对生长在室内机200内部的室内风扇202、室内热交换器201、排水盘上的霉菌进行清洗。
上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具有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
在机内减湿阶段S200中,先执行第三固定时长(例如,60分钟)的第一减湿步骤S210,此时,压缩机101停止运转,室内风扇202运转,室内机200执行送风运转,以使机内空气与室内空气内-内循环,进而机内整体的湿度(相对湿度)减湿,例如减湿至室内空气湿度或与之相当的湿度H3(亦称为“与室内空气湿度相当的第三湿度H3”)。
然后,再执行第四固定时长(例如,30分钟)的第二减湿步骤S220,此时,压缩机101运转,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以使机内整体的湿度(相对湿度)进一步减湿。将此时的相对湿度值称为“减湿后相对湿度值”或“第四相对湿度值H4”。另外,目标相对湿度值H4优选是初始相对湿度值H2的0.5倍以下,即H4/H2≤0.5,最优选为初始相对湿度值H2的0.4-0.5倍。但是,除了通过制热运转实现减湿之外,第二减湿步骤S220还可以替代地或是共同地通过加热部件实现加热/减湿。此处的加热部件例如可以是电热丝等加热器,或是其他能应用于室内机200内部的任何部件。另外,若在第二减湿步骤S220中通过制热运转实现减湿,则起到冷凝器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冷却温度)被控制为45℃-59℃(快速加热),或是被控制为35℃-45℃(缓慢加热)。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通过先增湿(执行机内增湿阶段S100)再减湿(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从而能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能实现机内彻底干燥,防霉、除菌。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利用制冷运转可充分析出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湿度,确保机内达到高湿的状态。除此之外,通过加湿部(例如,加湿器、加湿转子等),也能更直接地增加机内的湿度。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01温度检测装置,对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蒸发温度)进行检测,并调节空调系统1运行状况,使该温度(蒸发温度)控制在露点温度(10℃)以下,从而能够保证通过制冷运转产生足够的制水量。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空调系统1运行状况,使该温度(蒸发温度)控制在冰点温度以上,这样室内热交换器仅结露,结露能快速蒸发实现机内快速增湿,而且能实现室内机内部低噪音。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压缩机101停止运转,从而能使制冷剂温度回升,冷凝水蒸发,进一步使机内的湿度增加,并且有利于机内气流充分混合,由此,能使机内整体(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湿度(相对湿度)接近均衡。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通过使初始相对湿度值(或增湿后相对湿度值、减湿前相对湿度值)H2大于等于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相对湿度值(或扩散前二次侧相对湿度值)H1,从而能加速机内整体增湿,达到高湿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机内减湿阶段S200中,通过分两阶段进行减湿,先执行送风(第一减湿步骤S210:送风运转)再执行加热(第二减湿步骤S220:通过加热运转或加热部件实现加热/减湿),从而能够节能,并且能够防止因室内温度骤增而影响用户体感舒适度。
特别地,在整个防霉运转模式中,按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机内增湿阶段:通过制冷运转或是加湿器、加湿转子等实现增湿)→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机内增湿阶段)→第一减湿步骤(机内减湿阶段:送风运转)→第二减湿步骤(机内减湿阶段:通过制热运转或加热部件实现减湿)的顺序执行室内机200的运转控制,因此,从出风口吹出的温度不会骤冷、骤热,能改善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并且室内机200也无需长时间处于压缩机101运转的模式(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更加节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在防霉运转模式中,第一固定时长为例如20分钟,第二固定时长为例如10分钟,第三固定时长为例如60分钟,第四固定时长为例如30分钟,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固定时长、第二固定时长、第三固定时长、第四固定时长可以是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的任意合适的值。另外,通过采用固定时长,能使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各个阶段或步骤的控制简单,但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可变时长。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可变时长)>
以下,参照图3,对采用了可变时长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进行说明,其中,图3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具有可变时长的湿度调节的各阶段的运行时长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此,主要对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对于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相同的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赘述而适当地简略或省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如图3所示,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同样地,先执行机内增湿阶段S100’,再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
上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同样地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
上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同样地具有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
在图3中,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和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和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如图3所示,在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之后、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之前,对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进行检测(步骤S130’),并且对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初始温度的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进行判断(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倘若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初始温度的差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则返回步骤S130’,此时,不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而是继续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并且继续对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进行检测。
一旦在步骤S140’中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初始温度差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则跳出上述循环,而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并且记录下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的运行时长。
如图3所示,在执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之后、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第一减湿步骤S210’)之前,计算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的运行时长(步骤S150’),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取决于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的运行时长或是生成的水量。
另外,在机内减湿阶段S200’中,一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减湿步骤S210’之后、第二减湿步骤S220’之前,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计算第一减湿步骤S210’的运行时长,在第二减湿步骤S220’之后,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计算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减湿步骤S210’之后、第二减湿步骤S220’之前,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计算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在又一种情况下,还可以在上述步骤S150’中,在计算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的同时,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计算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
以上,对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和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的决定因素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决定运行时长的因素除了为a.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与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初始温度的差之外,还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为b.室内热交换器201的当前温度的下限值、c.固定的或是根据前次热交换器净化后的运行时长或间隔时间确定的积分水量和d.室内温度(体感温度)的下限值(有湿度传感器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特别是,在冬季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时,由于室内温度可能已经很低(未开启空调机时),如果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时因室内机200执行制冷运转而使室内温度进一步降低,则会因冬季长时间吹冷风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此时,优选的是根据室内温度的下限值、即预先设定的用户能够接受的最低体感温度,来设定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的运行时长。
另外,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决定运行时长的因素除了为a.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的运行时长或生成的水量之外,还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为b.固定的或是根据前次热交换器净化后的运行时长或间隔时间确定的积分水量、c.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结束时的温湿度、d.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结束时的回风温度Th1与蒸发温度Th2的差值、e.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结束时的室外温度Ta与回风温度Th1的差值、f.停机时的高压与低压的压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另外,例如,在第一减湿步骤S210’中,决定运行时长的因素除了为a.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之外,还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为b.固定的或是根据前次热交换器净化后的运行时长或间隔时间确定的积分水量、c.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的结束时的温湿度、d.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或结束时温湿度、e.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结束时的吸入温湿度与吹出温湿度的差值、f.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结束时的室外温度Ta与回风温度Th1的差值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关于决定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的因素e.和决定第一减湿步骤S210’的运行时长的因素f.,即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结束时的吸入温湿度与吹出温湿度的差值,根据两者的差值来判断室内达到舒适温度时所需的时间。
另外,例如,在第二减湿步骤S220’中,决定运行时长的因素除了为a.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生成的水量之外,还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为b.室内温度(体感温度)的上限值(有湿度传感器时)、c.室内温度变化量(变化值或变化速率)。
特别是,在夏季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时,由于室内温度可能已经很高(未开启空调机时),如果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时因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而使室内温度进一步升高,则会因夏季长时间吹暖风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体感舒适度),此时,优选的是根据室内温度的上限值、即预先设定的用户能够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来设定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机内增湿阶段S110’(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和机内减湿阶段S200’(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运行时长是可变的,其中,机内减湿阶段S200’的运行时长是根据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产生的水量决定的,由此,针对空调系统1的机内减湿阶段S200’的控制精度高,并且能确保彻底实现机内干燥和防霉、除菌。
除此之外,在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是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产生的水量决定的,由此,针对空调系统1的机内增湿阶段S100’的控制精度高,并且能更进一步确保彻底实现机内干燥和防霉、除菌。
<执行器控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执行器如下面的表1中所示那样,在防霉运转模式的不同执行步骤对室内风扇202、室外风扇104、压缩机101频率、电动阀、导风板(水平导叶和垂直导叶)进行控制。
表1:在防霉运转模式的不同执行步骤(S110/S110’-S140/S140’)下,室内风扇202、室外风扇104、压缩机101频率、电动阀、导风板(水平)和导风板(垂直)的控制状态
Figure BDA0002476933420000221
更具体来说,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S110’中,由于室内机200执行制冷运转,因此,优选将室内风扇202的风扇转速设为低转速,由此能使室内机200更静谧地运转并且由制冷运转引起的室内温度的下降也少。另外,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室内机200的运转容量调节室外风扇104的转速。压缩机101频率可以根据目标蒸发温度(或室内热交换器201)温度确定,或者也可以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室内机200运转容量确定压缩机101频率。作为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例如膨胀阀等电动阀被设定成固定开度,该固定开度可根据预设的目标过热度或是目标排出管温度来确定。另外,在室内风扇202以低转速运转时,优选使导风板关闭。在室内风扇202以高速运转时,为了避免室内风扇202吹出的风对导风板造成损伤,优选使导风板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水平导叶优选被设置成水平或最大摆动幅度(上限),以使出风(此时为冷气)尽可能不直接向人员走动的室内下部区域吹出,而是平吹或向上吹,抑或者是被设置成上下摆动,以避免长时间对室内下部区域吹出冷气。另一方面,在水平导叶被设置成上下摆动时,垂直导叶优选被设置成最大摆动幅度(最大角度),以使出风(此时为冷气)尽可能不直接向人员经常活动的特定区域吹出(正吹),而是向墙角等人员少有活动的非特定区域吹出(侧吹),抑或者是被设置成左右摆动,以避免长时间对某一区域吹出冷气。
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和室外风扇104均不运转,由此使得湿气在室内机200内部进一步扩散(增湿),但不局限于此,在后面描述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起到蒸发器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201发生冻结(防冻结保护),也可以根据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适时地使室内风扇202运转。另外,此时压缩机101不运转,制冷剂也不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动,因此,压缩机101频率被设为0,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例如膨胀阀等电动阀被设为关闭。另外,为了使湿气在室内机200内部进一步扩散(增湿)而不扩散至室内,导风板(水平导叶和垂直导叶)被设置成关闭。
在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中,由于室内机200执行送风运转,因此,根据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结束时的回风温度Th1和室外温度Ta,对室内风扇202的转速进行调节。另外,此时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和高压,选定并固定室外风扇104的转速(固定转速)。另外,在室内机200执行送风运转时,压缩机101依旧不运转,制冷剂也依旧不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动,因此,压缩机101频率仍被设为0,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例如膨胀阀等电动阀仍被设为关闭。另外,为了使湿气快速扩散至室内,将导风板打开。此时,水平导叶优选被设置成水平或最大摆动幅度(上限),以使出风(此时为高湿空气)尽可能不直接向人员走动的室内下部区域吹出,而是平吹或向上吹。至于垂直导叶,只要出风平吹或向上吹,那么垂直导叶无论设置成使出风正吹或是侧吹,还是设置成左右摆动,都不会造成问题。
在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中,由于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因此,优选将室内风扇202的风扇转速设为低转速,由此能使室内机200更静谧地运转并且由制热运转引起的室内温度的上升也少。另外,此时室外风扇104的转速不变(固定转速)。另外,在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时,使压缩机101以固定频率运转,或是根据冷凝温度调节压缩机101频率。作为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例如膨胀阀等电动阀被设定成固定开度,该固定开度可根据预设的目标过冷度等来确定。另外,在室内风扇202以低转速运转时,优选使导风板关闭。在室内风扇202以高速运转时,为了避免室内风扇202吹出的风对导风板造成损伤,优选使导风板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水平导叶优选被设置成水平或最大摆动幅度(上限),以使出风(此时为暖气)尽可能不直接向人员走动的室内下部区域吹出,而是平吹或向上吹,抑或者是被设置成上下摆动,以避免长时间对室内下部区域吹出暖气。另一方面,在水平导叶被设置成上下摆动时,垂直导叶优选被设置成最大摆动幅度(最大角度),以使出风(此时为暖气)尽可能不直接向人员经常走动的特定区域吹出(正吹),而是向墙角等人员少有走动的非特定区域吹出(侧吹),抑或者是被设置成左右摆动,以避免长时间对某一区域吹出暖气。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根据室内外的环境参数和/或空调系统1的当前运行状态,对室内风扇202、室外风扇104、压缩机101、电动阀的开度以及导风板的偏转方向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调节,因此,能最大程度确保在防霉运转模式下的室内机200内部的防霉、除菌的效果,同时确保用户体感舒适度,节能。
<第二减湿步骤的运行时长与霉、菌的去除率的关系>
在实验工况下,在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以制热运转的方式运行了10分钟时,金色葡萄球菌的去除率为90.0%以上,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为90%以上,而甲型流感病毒H3N2的去除率为99%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除菌效果,制热运转的时长也可以是15分钟或更长。
当以制热运转的方式运行了30分钟后,不仅能实现除菌效果,还能实现黑曲霉的去除率为88%以上。
一般来说,达到“破坏细菌、霉菌的繁殖和生存环境,抑制霉菌及细菌的繁殖”的程度,至少要求使细菌的去除率为90%以上,优选同时使霉菌的去除率为80%以上。
可见,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四固定时长优选为30分钟以上。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计算出的第二减湿步骤S220’的可变的运行时长也优选为30分钟以上。
<在防霉运转模式中具有防冻结保护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以下,参照图4,对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具有防冻结保护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室内风扇202的状态调节(特别是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中的室内风扇202的状态调节)进行说明,其中,图4是对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具有防冻结保护的防霉运转模式中的室内风扇202的状态调节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所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与图2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除了具有防冻结保护相关的判断和对室内风扇202的控制之外,其他的均相同。另外,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的防冻结保护的判断和对室内风扇202的控制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
在此,主要对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对于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相同的部分,标注对应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赘述而适当地简略或省略。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中,如图4所示,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防霉运转模式同样地,先执行机内增湿阶段S100”,再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
上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同样地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
上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同样地具有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
在图4中,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和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和上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第二减湿步骤S22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如图4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之后、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之前,对室内热交换器201是否发生结霜(发生结霜还是发生结露)进行判断(步骤S160”),即对在通过制冷运转实现增湿的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后的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进行判断。
倘若在步骤S160”中判断为“是”,即室内热交换器201发生了结霜(或者说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后的室内热交换器201发生冻结),则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运转(步骤S121”)。
另一方面,倘若在步骤S160”中判断为“否”,即室内热交换器201未发生结霜(或者说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后的室内热交换器201发生结露),则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停止(步骤S122”)。通过停止室内风扇202的运转,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与室内空间的气流循环,避免机内湿度(高湿气体)外泄,也能够有利于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
在执行完步骤S121”或步骤S122”后,继续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直至经过固定的或可变的运行时长后,切换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以先执行第一减湿步骤(通过送风运转实现减湿)S210、S210’再执行第二减湿步骤(通过加热运转减湿,或是通过电热丝等加热器加热而减湿)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执行第一减湿步骤S210”再执行第二减湿步骤S220”并且使第一减湿步骤S210”和第二减湿步骤S220”交替切换执行多次。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若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室内热交换器201上形成结霜,则在后续的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停止室内风扇202的运转,反之,若在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中室内热交换器201上形成结露而未形成结霜,则在后续的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运转,由此,能够避免与室内空间的气流循环,使室内机200内部的气流充分混合,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缩短运转时长,节能。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想到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因此,在其更宽泛的上来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做出修改。
例如,在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以在空调系统1被从某一运转模式切换成防霉运转模式时,空调系统1开始执行防霉运转模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直接从停机状态开始进入防霉运转模式。另外,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之前,根据环境参数和/或空调系统1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是否进入防霉运转模式进行判断,当判断为能进入防霉运转模式时,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当判断为不能进入防霉运转模式时,保持进入前的空调系统1的运转模式和运行状态。通过这样,确保防霉运转模式能在合适的工况下运行,保证运转的有效性。
另外,例如,在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均以在执行完固定时长或可变时长的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S120”后,切换执行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即,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仅包括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步骤S110、S110’、S110”和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还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之后进一步包括通过制热运转实现增湿或是通过加热部件(电热丝等加热器)实现增湿的加热增湿步骤,在该加热增湿步骤中,停止室内风扇202的运转。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之后执行加热增湿步骤,从而能促进水分蒸发,更进一步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另外,此时通过停止室内风扇202的运转,能快速提升室内热交换器201的温度,迅速蒸发冷凝水,以更有利地实现使湿度快速上升的效果。
另外,例如,在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均以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具有使所述机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流通来减湿的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和使所述机内整体的湿度进一步减湿的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机内减湿阶段也可以作为一个步骤,其中,所述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在规定时间T内,使所述室内机200内部的相对湿度降低至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值的0.5倍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机内减湿阶段通过执行制热运转来实现,因此,在机内增湿阶段,第一增湿步骤通过制冷运转既可以以结露的方式实现增湿,也可以以冻结的方式实现增湿。
以结露的方式实现增湿的,在减湿阶段,空调系统执行制热运转,可以实现机内快速干燥,进而能在短时间内使机内相对湿度降至减湿前的0.5倍以下,例如制热运转半小时以内使机内相对湿度降至减湿前的0.4-0.5倍。
以冻结的方式实现增湿的,在第一增湿阶段,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在冰点以下,能够快速析出空气的水分,从而缩短增湿时长;在减湿阶段,空调系统执行制热运转,先将室内热交换器上的霜或冰融化(此时换热后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室内温度变化轻微),再快速将机内水分吹干,使机内相对湿度降至减湿前的0.5倍以下,例如制热运转半小时以内使机内相对湿度降至减湿前的0.4-0.5倍。
另外,例如,在上述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均以空调系统1是单个室内机200和单个室外机100组合的单联机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空调系统1也可以是单个室外机100和多个室内机200组合的多联机系统。另外,在具有多个室内机200的多联机系统中,同时全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或是部分地执行防霉运转模式。
若同时全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则能够避免执行器过于复杂的判断过程和切换过程,并且能一次性全部完成整个空调系统1的整体防霉、除菌。
若部分地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特别地根据需求或是根据不同室内机200的使用频度分开执行防霉运转模式,则能避免对尚未形成霉菌的室内机200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防霉、除菌,成为更加智能且节能的空调系统1,另一方面还能尽早对已形成霉菌的室内机200进行防霉、除菌,避免从部分已形成霉菌的室内机200中吹出的空气对用户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部分室内机200中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使其余室内机200停止,由此,能使整个空调系统1更节能,并且也能确保防霉效果。此时,在执行器的控制上,在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中,使未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室内机200(非运行机)的膨胀阀等电动阀关闭,由此防止非运行机所在的室内温度升高或过度升高,或是以稍许打开的方式控制,由此防止非运行机所在的室内温度升高或过度升高,这样可以防止空调系统压缩机欠冷媒,确保空调系统安全及性能稳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1中,还可以包括诸如线控器、手机终端APP等外部控制设备,在外部控制设备上显示防霉运转模式的运行状态,由此,能够实现运行模式的可视化,用户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模式的进度。
另外,在多联机的情况下,空调系统1根据用户需求(例如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开启非运行机和/或结束防霉运转模式,由此,能实现以用户舒适度为优先的控制。更具体地,在预设时间内(例如进入室内热交换器二次侧增湿模式S110、S110’、S110”后2分钟以内,或是第一台室内机200的外部控制设备操作或室外机100接收到指令后的规定时间内),一台或多台非运行机可中途参与防霉运转模式。另外,在执行防霉运转模式的一台或多台室内机200正在执行这一防霉运转模式时,如果非运行机接到动作指令,则从用户舒适度优先出发,结束防霉运转模式,而根据非运行机的指令执行相应的运转。
在上述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中,以通过基于步骤S160”的判断分别执行步骤S121”、步骤S122”的室内风扇202的启停来实现防冻结保护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替代地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反向运转和/或使室内机200的导风板关闭,而不执行包括上述步骤S160”、步骤S121”、步骤S122”。如此,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一次侧增湿步骤S120”中使室内风扇202反向运转和/或使室内机200的导风板关闭,从而能避免机内湿度(高湿气体)外泄,也能够有利于加快机内整体的湿度上升。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对湿度值可以在检测到空气温度后通过干湿球法进行推算;也可以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进行检测,例如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直接检测机内湿度;或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机进风口处,检测室内回风湿度,根据室内回风的温度、湿度来计算露点温度,再根据露点温度和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的差值△T、以及室内热交面积S来计算水量,进而推算出机内相对湿度;还可以将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这样可以检测出风口吹出气流的相对湿度值,判断增湿阶段机内湿度是否处于高湿状态,或减湿阶段机内湿度是否降至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设置在房间内的任意位置,检测单元内设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湿度;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搭载湿度传感器的空气处理设备,例如除湿机,控制单元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调节室内机和/或除湿机的运转状态。

Claims (22)

1.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00)、室内机(200)和控制单元(300),所述室外机(100)具有压缩机(101)和室外热交换器(103),所述室内机(20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01),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03)、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和连接它们的管道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所述控制单元(300)对所述空调系统(1)中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构成部件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和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
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具有:
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在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相对湿度上升;
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在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中,使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产生的、主要出现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湿气扩散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上升,
所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具有:
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在所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中,使所述机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流通,进而所述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降低;
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在所述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中,使所述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至所述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2.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机(100)、室内机(200)和控制单元(300),所述室外机(100)具有压缩机(101)和室外热交换器(103),所述室内机(20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01),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03)、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和连接它们的管道构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所述控制单元(300)对所述空调系统(1)中的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构成部件进行控制,并且能够执行防霉运转模式,所述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霉运转模式包括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和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
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具有:
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在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相对湿度上升;
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在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中,使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产生的、主要出现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二次侧的湿气扩散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一次侧,进而使机内整体的相对湿度上升,
在所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中,所述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在规定时间(T)内,使所述室内机(200)内部的相对湿度降低至所述机内减湿阶段前的相对湿度的0.5倍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所述室内机(200)执行制冷运转或是通过加湿部,实现增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中,使所述压缩机(101)停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200)具有室内风扇(202),
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中、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之前,包括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是否发生结霜进行判断的步骤(S160”),
若判断为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中,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发生了结霜,则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20”)中使所述室内风扇(202)运转,和/或
若判断为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之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未发生结霜,则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中停止所述室内风扇(202)的运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200)具有室内风扇(202)和导风板,
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中,使所述室内机(200)的所述室内风扇(202)反向运转和/或使所述室内机(200)的所述导风板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中,在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之后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和/或通过加热部件实现微加热的加热增湿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200)具有室内风扇(202),
在所述加热增湿步骤中,停止所述室内风扇(202)的运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中,所述室内机(200)执行送风运转,
在所述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中,所述室内机(200)执行制热运转或是通过加热部件,实现减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和所述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交替切换执行多次。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之前,根据环境参数和/或所述空调系统(1)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是否进入所述防霉运转模式进行判断。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通过执行制冷运转实现增湿,并且调节所述空调系统(1)的运行状态,以使起到蒸发器作用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01)的蒸发温度被控制在露点温度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中,调节所述空调系统(1)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蒸发温度被控制在冰点温度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1)包括室内风扇(202)、室外风扇(104)、电动阀(105、203)、导风板,
根据环境参数和/或空调系统(1)的当前运行状态,对所述室内风扇(202)、所述室外风扇(104)、所述压缩机(101)、所述电动阀(105、203)的开度以及所述导风板的偏转方向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调节。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确定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和所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中的各个步骤的运行时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S100’、S100”)中的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S110’、S110”)和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S120’、S120”)以及所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S200’、S200”)中的所述第一减湿步骤(S210、S210’、S210”)和所述第二减湿步骤(S220、S220’、S220”)的运行时长是固定的运行时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内减湿阶段(S200’)的运行时长是可变的运行时长,并且根据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产生的水量来调节。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内增湿阶段(S100’)中,所述第二增湿步骤(S120’)的运行时长是可变的运行时长,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增湿步骤(S110’)中产生的水量来调节。
19.如权利要求1至14、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1)包括多台室内机(200),多台所述室内机(200)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所述室内机(200)中的一部分、即运行机器执行所述防霉运转模式时,使其余的所述室内机(200)、即非运行机器停止运转。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1)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开启多台所述室内机(200)中的非运行机器和/或结束多台所述室内机(200)中的运行机器的所述防霉运转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至14、16至18、20和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1)的所述控制单元(300)具有外部控制设备,在所述外部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防霉运转模式的运行状态。
CN202010367255.7A 2020-04-30 2020-04-30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87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255.7A CN11358739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PCT/JP2021/017161 WO2021221152A1 (ja) 2020-04-30 2021-04-30 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255.7A CN11358739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7397A true CN113587397A (zh) 2021-11-02
CN113587397B CN113587397B (zh) 2023-06-23

Family

ID=78237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7255.7A Active CN113587397B (zh) 2020-04-30 2020-04-30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7397B (zh)
WO (1) WO20212211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9853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453B (zh) * 2022-02-17 2023-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控制方法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JP7486676B1 (ja) 2023-04-05 2024-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184A (ja) * 1998-01-27 1999-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機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299983A (ja) * 2008-06-12 2009-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8200127A (ja) * 2017-05-26 2018-12-2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9140666A (zh) * 2018-09-03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外机自清洁方法
CN109154444A (zh) * 2017-04-28 2019-01-04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CN109237720A (zh) * 2018-08-21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JP2019060526A (ja) * 2017-09-26 2019-04-1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10382968A (zh) * 2017-02-28 2019-10-2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1184A (ja) * 1998-01-27 1999-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機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299983A (ja) * 2008-06-12 2009-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10382968A (zh) * 2017-02-28 2019-10-2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CN109154444A (zh) * 2017-04-28 2019-01-04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JP2018200127A (ja) * 2017-05-26 2018-12-2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9060526A (ja) * 2017-09-26 2019-04-1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9237720A (zh) * 2018-08-21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N109140666A (zh) * 2018-09-03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外机自清洁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9853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69853B (zh) * 2020-05-13 2022-09-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杀菌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1152A1 (ja) 2021-11-04
CN113587397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5313B (zh) 空调器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空调器
CN113587397B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JP6234574B2 (ja) 換気装置
JP6234575B2 (ja) 換気装置
JP6253459B2 (ja) 空調用換気装置
CN109764438B (zh) 整体式新风除湿干衣机
JP2008138913A (ja) 空気調和機
KR970002175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945314B (zh) 空调器清洁装置、清洁方法及空调器
JP7248940B2 (ja) 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KR101129910B1 (ko) 수영장제습공조기
CN105737286B (zh) 带湿度调节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调湿溶液再生的控制方法
JP5237782B2 (ja)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2010091209A (ja) 空調装置
JP5228344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200408502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043676A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器和新风除湿方法
JP200616217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876186U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器
JP431779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100430002B1 (ko) 욕실용 공조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JP5435161B2 (ja) 空調装置
JP2010091208A (ja) 換気空調装置
CN113587398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系统
KR102246320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