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3638A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33638A CN105333638A CN201410224654.2A CN201410224654A CN105333638A CN 105333638 A CN105333638 A CN 105333638A CN 201410224654 A CN201410224654 A CN 201410224654A CN 105333638 A CN105333638 A CN 105333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condition
- refrigerant
- adjusting device
- indoor
- mild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制冷运转后,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分岔管,其将压缩机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且在该分岔管中串接有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以及旁通管,其将气液分离器与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与分岔管一起将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单元、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进行防霉运转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上会形成冷凝水,若室内机停止运转后冷凝水无法及时蒸发,则室内机内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容易发霉、滋生细菌。若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室内机,则从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会影响人体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在中国专利文献CN1979037A中公开了一种防霉运转的方法,在关机后,室内风扇停止工作,但压缩机仍进行运转,通过四通阀使制冷剂流向反向,使室内机的热交换器温度上升,蒸发水分,同时,开启挡板,使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
此外,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0362287C中也公开了一种带有防霉功能的空调装置,其实现方式之一是利用加热装置,例如原有的热交换器进行加热来实现去湿防霉,也就是使制冷剂反向流动进入制热模式。
上述两种防霉运转都是在制冷运转后使制冷剂反向流动而切换至制热运转,以此加热室内热交换器、蒸发水分。
但如上述CN100362287C中所述,制冷运转时,外部气温高,在该状态下切换成制热运转会使压缩机的载荷变大,因此,制热运转应限制在加热防霉处理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时间内,换言之,突然切换运转模式会增加压缩机的负担。因此,采用上述CN100362287C中的方法来进行防霉运转时,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运转,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防霉。
此外,在图8或图9所示的能在冷暖运转模式之间切换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四通阀始终有高压与低压制冷剂通过,较难实现瞬时自动切换。图8是表示通常的一拖一式空调装置,其具有室外单元100X和室内单元200X,室外单元100X包括气液分离器11X、压缩机12X、四通阀V0X、室外热交换器13X,室内单元200X包括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X、室内热交换器21X,上述部件通过管路相互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热运转时,四通阀V0X将压缩机12X的出口与室内热交换器21X连接,制冷运转时,四通阀V0X将压缩机12X出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3X连接;图9是通常的多联式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多个室内机201X、202X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此外,在图9所示的多联式空调装置中,若室内机201X、202X进行制冷运转,则无法将室外机切换至制热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制冷运转后,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具有室外单元和防霉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防霉室内单元包括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室内热交换单元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主制冷剂回路,所述空调装置能通过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改变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向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并且,空调装置还包括:分岔管,该分岔管将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且,在该分岔管中串接有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以及旁通管,该旁通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分岔管一起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利用分岔管、旁通管将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单元、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因此,当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单元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只需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即可,无需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除湿热交换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所述旁通管和所述分岔管一起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能实现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加热除湿运转之间的切换,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高压制冷剂管段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的一部分的低压制冷剂管段,所述高压制冷剂管段和所述低压制冷剂管段各自连接分流器并经由管路在汇流点汇流,从而与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连接,在所述低压制冷剂管段所对应的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汇流点之间设置有低压制冷剂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在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来进行防霉运转时,通过关闭低压制冷剂控制阀,能避免从室内热交换单元的高压制冷剂管段流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的一部分因压差而从压力较低的低压制冷剂管段回流,能进一步提高防霉效果。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采用常用的电动阀或电磁阀来作为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能方便、廉价地制造空调装置。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比所述除湿热交换器更靠近所述排水盘。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能使在除湿热交换器上积聚的冷凝水的蒸发效果变得更好,而且能对排水盘进行干燥,从而进一步提高防霉效果。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防霉室内单元还包括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该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加热热交换器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能方便地对流经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分别进行调整,更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是四通阀。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采用常用的四通阀来作为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能方便、廉价地制造空调装置。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是能对制冷剂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流向切换装置,该流向切换装置能在使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的状态与使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和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更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室外单元包括过冷却单元,所述旁通管是所述过冷却单元的过冷却管。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与另外设置连接气液分离器入口端与室外热交换单元的管路来作为旁通管的情况相比,能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过冷却单元是套管式过冷器。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采用常用的套管式过冷器来作为过冷却单元,能方便、廉价地制造空调装置。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旁通管中串接有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利用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对流经旁通管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有助于提高防霉运转效率。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采用常用的电动阀、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任一种来作为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能方便、廉价地制造空调装置。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该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串联并对流经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空调装置,通过利用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对流经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更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九方面、第十方面和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空调装置,无论是否有多个室内单元在进行制冷运转,均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空调装置,无论是否有多个室内单元在进行制冷运转,均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空调装置是在本发明第十一或十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空调装置,无论是否有多个室内单元在进行制冷运转,均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并且包括如下步骤:A)关闭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根据本发明第十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当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单元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并不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二方面、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并且包括如下步骤:A)关闭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关闭与所述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根据本发明第十八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当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单元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并不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进行防霉运转。另外,通过关闭与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能防止因除湿热交换器结露而影响防霉效果。
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第十六方面的空调装置,并且包括如下步骤:A)在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的状态下,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进行制冷运转时,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C)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都停止运转,打开所述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根据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当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单元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并不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在本发明第十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空调装置中,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除湿热交换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在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中,关闭与所述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十方面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关闭与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能防止因除湿热交换器结露而影响防霉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制冷运转后,能在不增加压缩机负担的状态下立即进行防霉运转,且能长时间进行防霉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进行防霉运转时的防霉运转回路中各点的制冷剂状态的压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空调装置的部分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1A、1B、1C空调装置
100、100’、100”室外单元
11气液分离器
12压缩机
13室外热交换器
14过冷却单元
200、200’防霉室内单元
201、202室内单元
21室内热交换单元
21a除湿热交换器
21b加热热交换器
22、23分流器
PO1~PO7、P1~P3配管
DP分岔管
BP旁通管
V0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
V1、V2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V3、V3’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
V4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V5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
VS1~VS3截止阀
VK低压制冷剂控制阀
K0汇流点
100X室外单元
11X气液分离器
12X压缩机
13X室外热交换器
200X、201X、202X室内单元
21X室内热交换器
V0X四通阀
V1X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包括室外单元100和防霉室内单元200。
另外,室外单元100具有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室外热交换器13,防霉室内单元200具有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室内热交换单元21。此处,室外单元100还具有截止阀VS1~VS3。
另外,上述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室外热交换器13、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室内热交换单元21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主制冷剂回路。此处,气液分离器11的出口侧通过配管PO1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相连,压缩机12的排出侧通过配管PO2与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相连,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通过配管PO3与室外热交换器13相连,室外热交换器13通过配管PO4与截止阀VS1相连,截止阀VS1通过配管P1与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相连,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通过串接有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配管P2与截止阀VS2相连,截止阀VS2通过配管PO5与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相连,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通过配管PO6与气液分离器11的入口侧相连,从而构成主制冷剂回路。
另外,空调装置1能通过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改变主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向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此处,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是四通阀,通过将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切换至使配管PO2与配管PO3连通并使配管PO5与配管PO6连通的状态,空调装置1能进行制冷运转,通过将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切换至使配管PO2与配管PO5连通并使配管PO3与配管PO6连通的状态,空调装置1能进行制热运转。
接下来,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包括分岔管DP和旁通管BP,上述分岔管DP将压缩机12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单元21连接,并且,在该分岔管DP中串接有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上述旁通管BP将气液分离器11与室内热交换单元21连接,并与分岔管DP一起将压缩机12、室内热交换单元21、气液分离器11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其中,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例如可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岔管DP从配管PO2的中途分岔出并一直延伸至截止阀VS3,并经由串接有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配管P3而与配管P1在汇流点K0汇流,旁通管BP从配管PO4从中途分岔出,并与配管PO6的中途相连,从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进行的运转进行说明。
此处,假定空调装置1在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处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开始运转(制冷运转),此时,将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打开,并将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关闭。
在这种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2内压缩后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O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配管PO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配管PO4、截止阀VS1、配管P1而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接着,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配管P2流入室内热交换单元21,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制冷剂经由配管P2、截止阀VS2、配管PO5、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和配管PO6而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当空调装置1以上述制冷运转状态运转一定时间后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1和/或室外热交换器13中,使剩余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压缩机12低频运转(此处,可将压缩机的转速设定成额定的最低运转转速与所需的防霉运转能力之间的转速)一预设时间(例如能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可靠地干燥的时间)后停止,但也可根据需要对压缩机12的运转频率和运转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对防霉运转时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的流动进行具体说明。
在需要进行防霉运转而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时,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配管PO2流入分岔管DP。流入分岔管DP的制冷剂流过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并经由截止阀VS3流入配管P3。流入配管P3的制冷剂流过室内热交换单元21,并在汇流点K0处分岔,一部分经由配管P2、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流入配管P1,其余部分则经由配管P2、室内热交换单元21、截止阀VS2而流入配管PO5。流入配管P1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S1流入配管PO4,然后流入旁通管BP。另一方面,流入配管PO5的制冷剂经由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而流入配管PO6,然后,与从旁通管BP流来的制冷剂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O6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图2是示意表示空调装置1进行防霉运转时防霉运转回路中各点的制冷剂状态的压焓图,其中,点A代表压缩机12的吸入侧,点B代表压缩机12的排出侧,点C代表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的液体侧,点D代表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的气体侧。此处,假定点D处的制冷剂状态与点A处的制冷剂状态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装置1在制冷运转后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只需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即可,无需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例如10分钟)进行防霉运转。
(1-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室内热交换单元21包括串接在配管P2中的构成主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高压制冷剂管段和串接在配管P3中的构成防霉运转回路的一部分的低压制冷剂管段,因此,在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来进行防霉运转时,会出现以下现象:从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高压制冷剂管段流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的一部分因压差而从压力较低的低压制冷剂管段回流。
为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如图3所示,可采用如下结构: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低压制冷剂管段和高压制冷剂管段各自连接分流器22、23并经由管路在汇流点K0汇流,从而与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连接,并且,在低压制冷剂管段所对应的分流器22与汇流点K0之间设置低压制冷剂控制阀VK。此处,低压制冷剂控制阀VK可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打开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来进行防霉运转时,只要关闭低压制冷剂控制阀VK,就能避免出现上述回流。
(1-1)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中,还可如图4所示,在室外单元100’中,在配管PO4上串接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以对流经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并在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与截止阀VS1之间设置以旁通管BP构成过冷却管的过冷却单元14,并且,在旁通管BP中串接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此处,过冷却单元14可以是套管式过冷器,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可以是电动阀或电磁阀,也可以是毛细管等。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利用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和/或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控制制冷剂的流量或管路的开闭。另外,由于将冷却单元14的过冷却管兼用作旁通管,因此与另外设置连接气液分离器入口端与室外热交换单元的管路来作为旁通管的情况相比,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此处在配管PO4上同时设置了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和过冷却单元14,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配管PO4上仅设置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和过冷却单元14中的一方。
另外,此处在旁通管BP中串接有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但在旁通管BP中也可不设置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
(2)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1A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A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在此,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标记,并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该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是能对制冷剂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流向切换装置,其能在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与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此处,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是四通阀,其能在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配管P3、截止阀VS3、分岔管DP、配管PO7、配管P06、气液分离器11和配管PO1而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与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配管P3、截止阀VS3、分岔管DP、配管PO2而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旁通管BP上串接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一样的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A还包括两个室内单元201、202,这两个室内单元201、202与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此处,室内单元201、202分别包括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调节装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A进行的运转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单元201、202均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当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能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方式进行运转,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以室内单元201、202中至少有一个运转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此处,假定空调装置1A在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处于图5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开始运转(制冷运转),并假定室内单元201运转、室内单元202停止运转。此时,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通。
在这种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2内压缩后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O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配管PO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配管PO4、截止阀VS1、配管P1而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室内单元201。
接着,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配管P2流入室内热交换单元21。流入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配管P2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制冷剂的其余部分则经由配管P3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
另一方面,被输送至室内单元201的制冷剂流经室内单元201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调节装置,然后与经由配管P2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汇流。
汇流后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2、截止阀VS2、配管PO5、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而流入配管PO6,并与经由配管P3、截止阀VS3、分岔管DP、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而流入配管PO7的制冷剂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当空调装置1A以上述制冷运转状态运转一定时间后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进行:第一步骤,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并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第二步骤,将室内单元201也停止运转(也就是使室内单元都停止运转),打开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1和/或室外热交换器13中,使剩余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压缩机12低频运转(此处,可将压缩机的转速设定成额定的最低运转转速与所需的防霉运转能力之间的转速)一预设时间(例如能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可靠地干燥的时间)后停止,但也可根据需要对压缩机12的运转频率和运转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此处,上述防霉运转时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的流动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防霉运转时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A,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3)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B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B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在此,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标记,并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的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并且,在旁通管BP上串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一样的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室内热交换单元21包括除湿热交换器21a和加热热交换器21b,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室外热交换器13、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室内热交换单元21通过配管依次连接而构成主制冷剂回路,压缩机12、加热热交换器21b、气液分离器11通过配管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霉室内单元200’还包括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该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在防霉运转回路中设置在压缩机12与加热热交换器21b之间。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湿热交换器21a和加热热交换器21b分别具有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这样,能方便地对流经除湿热交换器21a和加热热交换器21b的制冷剂的流量分别进行调整,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当然,也可不设置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B进行的运转进行说明。
此处,假定空调装置1B在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处于图6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开始运转(制冷运转),此时,将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V2打开,并将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切换至使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2内压缩后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O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配管PO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配管PO4、截止阀VS1、配管P1而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接着,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配管P2流入除湿热交换器21a,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的其余部分则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配管P3流入加热热交换器21b,从而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然后,流入除湿热交换器21a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2、截止阀VS2而流入配管PO5。另一方面,流入加热热交换器21b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3、截止阀VS3、分岔管DP、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而流入配管PO7,然后与从配管PO5经由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而流入配管PO6的制冷剂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当空调装置1B以上述制冷运转状态运转一定时间后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除湿热交换器21a)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加热热交换器21b)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关闭与除湿热交换器21a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1和/或室外热交换器13中,使剩余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压缩机12低频运转(此处,可将压缩机的转速设定成额定的最低运转转速与所需的防霉运转能力之间的转速)一预设时间(例如能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可靠地干燥的时间)后停止,但也可根据需要对压缩机12的运转频率和运转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对空调装置1B进行防霉运转时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的流动进行具体说明。
在需要进行防霉运转而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关闭与除湿热交换器21a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时,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配管PO2流入分岔管DP。流入分岔管DP的制冷剂流过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并经由截止阀VS3流入配管P3。流入配管P3的制冷剂流过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加热热交换器21b,然后经由配管P3、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流入配管P1。流入配管P1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S1流入配管PO4,然后流入旁通管BP。然后,制冷剂经由配管PO6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空调装置1B在制冷运转后除湿热交换器21a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只需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无需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连接状态,因而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因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切换而导致压缩机的负荷增大,能在制冷运转后立即进行防霉运转,并且能以较长的时间(例如10分钟)进行防霉运转。
另外,在进行防霉运转时,通过关闭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能防止除湿热交换器21a结露影响防霉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是四通阀,但其在切换至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的状态前仅有低压制冷剂流过,因此能顺畅地切换制冷剂流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换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和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能实现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加热除湿运转之间的切换,有助于将合适的温度、湿度的空气提供给室内。
(4)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空调装置1C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C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B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在此,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标记,并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空调装置1C还包括两个室内单元201、202,这两个室内单元201、202与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此处,室内单元201、202分别包括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调节装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C进行的运转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单元201、202均停止运转的情况下,空调装置1C的制冷运转及防霉运转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方式进行,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以室内单元201、202中至少有一个运转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此处,假定空调装置1C在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处于图7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下开始运转(制冷运转),并假定室内单元201运转、室内单元202停止运转。此时,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通。
在这种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2内压缩后排出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O2、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配管PO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由配管PO4和截止阀VS1而流入配管P1,流入配管P1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其余部分则被输送至室内单元201。
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配管P2流入除湿热交换器21a,在除湿热交换器21a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经由配管P2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被输送至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的其余部分则经由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配管P3流入加热热交换器21b,在加热热交换器21b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经由配管P3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
另一方面,被输送至室内单元201的制冷剂流经室内单元201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调节装置,然后与经由配管P2流出防霉室内单元200的制冷剂汇流。
汇流后的制冷剂经由配管P2、截止阀VS2、配管PO5、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而流入配管PO6,并与经由配管P3、截止阀VS3、分岔管DP、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而流入配管PO7的制冷剂汇流。汇流后的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11,并经由配管PO1被压缩机12再次吸入。
当空调装置1C以上述制冷运转状态运转一定时间后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除湿热交换器21a)上积聚冷凝水而需要进行防霉运转时,进行:第一步骤,利用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加热热交换器21b)经由分岔管DP与压缩机12的排出侧连通,并保持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V0的状态;第二步骤,将室内单元201也停止运转(也就是使室内单元都停止运转),打开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V5,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气液分离器11和/或室外热交换器13中,使剩余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压缩机12低频运转(此处,可将压缩机的转速设定成额定的最低运转转速与所需的防霉运转能力之间的转速)一预设时间(例如能使室内热交换单元21可靠地干燥的时间)后停止,但也可根据需要对压缩机12的运转频率和运转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此处,上述防霉运转时制冷剂在防霉运转回路中的流动与上述实施方式3中的防霉运转时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调装置1C的防霉运转中进行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中,也可将与除湿热交换器21a相应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关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C,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1B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由于防霉运转时利用室内热交换器蒸发水分,若室内单元的壳体大致封闭,则水气会积聚在室内单元内部再次凝结成水,无法可靠地实现防霉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导风板或其它机构形成开口使水气从室内单元的内部发散到外部。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室内单元包括设有出风口的单元壳体和设置在该单元壳体的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的情况下,为更可靠地实现防霉效果,在进行上述防霉运转时,可考虑使导风板转动至工作位置,也就是未封闭出风口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导风板的开度大小以能够实现水分向外发散为最低限度,同时不会让用户产生风感,因此较佳的是小于10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配管PO4分岔出旁通管BP,但并不局限于此,旁通管也可从配管P1分岔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配管P3与配管P2的汇流点K0位于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与室内热交换单元21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1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与汇流点K0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也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以避免从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高压制冷剂管段流出后的高压制冷剂的一部分因压差而从压力较低的低压制冷剂管段回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4中,室内单元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4中,也可如图4所示那样,在配管PO4上串接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以对流经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并在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与截止阀VS1之间设置以旁通管BP构成过冷却管的过冷却单元1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4中,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室内热交换单元21的下方设置排水盘,使加热热交换器21b比除湿热交换器21a更靠近排水盘。这样,能使在除湿热交换器21a上积聚的冷凝水的蒸发效果变得更好,而且能对排水盘进行干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5中,作为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V3’,采用了四通阀,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三通阀等。
Claims (20)
1.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室外单元和防霉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和所述防霉室内单元包括的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室内热交换单元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而构成主制冷剂回路,所述空调装置能通过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改变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向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岔管,该分岔管将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且,在该分岔管中串接有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以及
旁通管,该旁通管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分岔管一起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防霉运转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除湿热交换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
所述旁通管和所述分岔管一起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高压制冷剂管段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的一部分的低压制冷剂管段,
所述高压制冷剂管段和所述低压制冷剂管段各自连接分流器并经由管路在汇流点汇流,从而与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连接,
在所述低压制冷剂管段所对应的所述分流器与所述汇流点之间设置有低压制冷剂控制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比所述除湿热交换器更靠近所述排水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霉室内单元还包括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该另一个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加热热交换器之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是四通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是能对制冷剂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流向切换装置,该流向切换装置能在使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的状态与使所述加热热交换器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包括过冷却单元,所述旁通管是所述过冷却单元的过冷却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却单元是套管式过冷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旁通管中串接有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任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该室外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串联并对流经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3、4、9、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15.如权利要求2、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多个室内单元,这多个室内单元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并联连接。
17.一种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关闭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
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18.一种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2、5~8、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关闭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
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关闭与所述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19.一种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利用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将制冷剂的流向切换为使所述空调装置进行制冷运转的状态下,当所述多个室内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室内单元进行制冷运转时,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通;
B)利用所述第一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经由所述分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通,保持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的状态;
C)将所述多个室内单元都停止运转,打开所述第二制冷剂调节装置,将部分制冷剂储存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或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中,使剩余制冷剂在所述防霉运转回路中流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装置中,所述室内热交换单元包括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侧流向切换装置、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除湿热交换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主制冷剂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加热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而构成所述防霉运转回路,
在所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中,关闭与所述除湿热交换器相应的所述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4654.2A CN10533363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CT/JP2015/064533 WO2015182461A1 (ja) | 2014-05-26 | 2015-05-20 | エアコン室内機 |
JP2016523444A JP6292304B6 (ja) | 2014-05-26 | 2015-05-20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PCT/JP2015/064535 WO2015182463A1 (ja) | 2014-05-26 | 2015-05-20 | 空気調和機 |
PCT/JP2015/064650 WO2015182486A1 (ja) | 2014-05-26 | 2015-05-21 | エアコン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4654.2A CN10533363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33638A true CN105333638A (zh) | 2016-02-17 |
CN105333638B CN105333638B (zh) | 2018-09-21 |
Family
ID=5469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4654.2A Active CN105333638B (zh) | 2014-05-26 | 2014-05-26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92304B6 (zh) |
CN (1) | CN105333638B (zh) |
WO (3) | WO2015182463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3518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883601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7894111A (zh) * | 2016-09-30 | 2018-04-1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382968A (zh) * | 2017-02-28 | 2019-10-25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
CN110906454A (zh) * | 2018-09-18 | 2020-03-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2013474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5567B (zh) * | 2020-07-02 | 2024-07-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998565B (zh) * | 2020-08-13 | 2024-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KR102462774B1 (ko) | 2020-12-17 | 2022-1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US11913672B2 (en) * | 2020-12-21 | 2024-02-27 | Goodman Global Group, Inc. |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dehumidification |
CN112902474A (zh) * | 2021-03-25 | 2021-06-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换热结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内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98298A (ja) * | 2007-05-29 | 2008-12-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201314726Y (zh) * | 2008-09-02 | 2009-09-23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行流空调器 |
CN101726132A (zh) * | 2009-11-12 | 2010-06-09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201688636U (zh) * | 2010-05-11 | 2010-12-29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器除霜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05915U (ja) * | 1983-01-06 | 1984-07-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換気乾燥装置 |
JPH0749900B2 (ja) * | 1988-08-31 | 1995-05-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回収形空気調和装置 |
JPH0495271U (zh) * | 1991-01-07 | 1992-08-18 | ||
JPH06159724A (ja) * | 1992-11-30 | 1994-06-07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JPH0743051A (ja) * | 1993-07-30 | 1995-02-10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H0829012A (ja) * | 1994-07-20 | 1996-02-02 | Kubota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2877048B2 (ja) * | 1995-10-19 | 1999-03-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JPH09126595A (ja) * | 1995-11-02 | 1997-05-16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
JPH11281090A (ja) * | 1998-03-31 | 1999-10-15 | Harman Co Ltd | 加熱機 |
JP3693525B2 (ja) * | 1999-05-31 | 2005-09-07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JP2001208392A (ja) * | 2000-01-31 | 2001-08-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2002081719A (ja) * | 2000-09-04 | 2002-03-22 | Osaka Gas Co Ltd | 冷暖房乾燥装置 |
JP4747439B2 (ja) * | 2001-05-18 | 2011-08-17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
JP2006194525A (ja) * | 2005-01-14 | 2006-07-27 | Hitachi Ltd |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
JP4120676B2 (ja) * | 2005-12-16 | 2008-07-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8190758A (ja) * | 2007-02-02 | 2008-08-21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9228954A (ja) * | 2008-03-21 | 2009-10-08 | Toto Ltd | 浴室換気暖房装置 |
JP5610278B2 (ja) * | 2010-07-06 | 2014-10-22 |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2097911A (ja) * | 2010-10-29 | 2012-05-24 | Orion Machinery Co Ltd | 熱交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45494B2 (ja) * | 2011-03-17 | 2014-03-19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14
- 2014-05-26 CN CN201410224654.2A patent/CN10533363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20 JP JP2016523444A patent/JP6292304B6/ja active Active
- 2015-05-20 WO PCT/JP2015/064535 patent/WO20151824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5-20 WO PCT/JP2015/064533 patent/WO201518246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5-21 WO PCT/JP2015/064650 patent/WO20151824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98298A (ja) * | 2007-05-29 | 2008-12-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201314726Y (zh) * | 2008-09-02 | 2009-09-23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行流空调器 |
CN101726132A (zh) * | 2009-11-12 | 2010-06-09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201688636U (zh) * | 2010-05-11 | 2010-12-29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式空调器除霜装置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3518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883601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7894111A (zh) * | 2016-09-30 | 2018-04-10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883518B (zh) * | 2016-09-30 | 2020-06-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894111B (zh) * | 2016-09-30 | 2020-10-0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382968A (zh) * | 2017-02-28 | 2019-10-25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的防霉方法及使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
CN110906454A (zh) * | 2018-09-18 | 2020-03-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0906454B (zh) * | 2018-09-18 | 2021-07-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12013474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92304B6 (ja) | 2018-06-27 |
WO2015182463A1 (ja) | 2015-12-03 |
WO2015182461A1 (ja) | 2015-12-03 |
JP6292304B2 (ja) | 2018-03-14 |
WO2015182486A1 (ja) | 2015-12-03 |
JPWO2015182463A1 (ja) | 2017-04-20 |
CN105333638B (zh) | 2018-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3638A (zh)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ES2929389T3 (es) | Sistema de bomba de calor de división múltiple (multi-split) con frecuencia variable de recuperación de calor y su método de control | |
KR101702884B1 (ko) | 히트 펌프형 냉난방 시스템 | |
AU2016244535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 |
US10928105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2008128498A (ja) |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 | |
CN106705298B (zh) | 一种带排风热泵热回收的多联式新风空调机组及换热方法 | |
CN102597647B (zh) | 空调机 | |
CN101852508B (zh) | 空调机 | |
JP201511789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KR100619756B1 (ko) | 열교환용량 조절가능한 실외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 |
US20240167735A1 (en) | Heat source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WO2019064335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8534231B (zh) | 空调器的新风调节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2457525U (zh) | 节流装置、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除湿机 | |
JP2002267204A (ja) | 除湿装置 | |
KR20160098755A (ko) | 송풍기 모듈을 이용한 제습시스템 및 그 제습시스템의 작동방법 | |
JP7266999B2 (ja)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KR20050112151A (ko) | 실외기간 균압관을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 |
CN104214986B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 | |
CN112327975B (zh) | 一种高效多级烘干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6152332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581680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JP2001227799A (ja) |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 |
CN105556219A (zh) | 制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