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79704B -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79704B
CN110379704B CN201910652524.1A CN201910652524A CN110379704B CN 110379704 B CN110379704 B CN 110379704B CN 201910652524 A CN201910652524 A CN 201910652524A CN 110379704 B CN110379704 B CN 110379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avity
silicon epitaxial
flow
temperature
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25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79704A (zh
Inventor
周幸
李明达
王楠
赵扬
李普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46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6525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79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7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9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79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79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24Deposition of silicon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373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381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58Pretrea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64Aftertrea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外延生长前大流量氢气的长时间吹扫,净化了外延设备的反应腔体,降低了腔体内部集聚的杂质含量;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使升温阶段积累的应力及时释放,降低缺陷产生几率;通过缩短外延设备反应腔体的石英钟罩和基座的距离,以及采用大流量三氯氢硅和氢气的配比方式,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在保证硅外延片结晶质量良好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外延生长;通过采用硅外延层分段生长的方法,克服了现有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厚度、电阻率、结晶质量的综合控制问题;所制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位错、层错、滑移线和雾缺陷,实现厚度、电阻率、缺陷等材料指标的可控,满足高压功率器件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外延材料的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微波、电力和光电系统向着高响应速度、高灵敏度、高集成化等方向飞速发展,对高质量的高压功率器件需求迫切,由于每个系统组件需要内嵌成百上千个功率器件,单一器件的失效将对整机系统的工作状态造成无法忽视的干扰,因此对所用作为基底的硅外延片的质量特性也愈加严苛。由于高压功率器件的工作环境决定了硅外延片厚层高阻低缺陷的属性,目前普遍要求沉积的硅外延层厚度不低于60μm,甚至高达百微米以上量级,电阻率需要达到400~700 Ω·cm的高阻状态,无层错、位错、滑移线和雾缺陷,一旦存在缺陷将引发低击穿和软击穿特性,造成材料片的直接报废。但是在电阻率0.01~0.02 Ω·cm的重掺硅衬底上,沉积厚层高阻低缺陷的硅外延层,电阻率需要跨越4~5个数量级,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厚层外延仍可视为由一层层薄膜堆叠而成,反应时间的显著延长,受热工艺过程更为复杂,各类应力不断积累,诱生缺陷的因素大为增加,极易导致硅片边缘的崩边,乃至裂片。从工艺技术上对整体外延生长反应环境如热流场梯度控制,温度升降速率控制、硅源浓度稳定性均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控制不当极易导致硅外延片边缘区域的厚度和电阻率参数离散严重,无法满足指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在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厚度分布离散、电阻率失控、缺陷密度较高的问题,研发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硅片升温时采用非线性升温梯度,及时释放潜在热应力,抑制厚层外延缺陷生成几率;在外延生长前实施大流量的氢气吹扫,将高温下衬底挥发的杂质、基座上沉积杂质吹扫出腔体,同时采用两步沉积的方式以降低衬底和腔体环境非可控掺杂的影响。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60~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20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20~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40~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30~1180 ℃,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0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生长时间为1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60~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20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3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的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40~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1125 ℃,利用90 L/min的氢气流量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10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5.9~6.1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从基座上取出。
本发明所述硅外延片采用常压工艺生长,生长前对所用反应腔体的石英部件用酸液清洗,以清除吸附在内壁的残留物。
本发明所述在给硅衬底片和硅外延片升温过程中,均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1~3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
本发明所述反应腔体为单片式圆盘形外延设备,石英钟罩距基座高度设定为1.7~2.0 mm。
本发明所述生长过程中反应腔体的基座转速控制为32~36 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通过外延生长前大流量氢气的长时间吹扫,净化了外延设备的反应腔体,降低了腔体内部集聚的杂质含量,为高阻硅外延片提供生长环境;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使升温阶段积累的应力可以及时释放,降低缺陷产生几率;通过最大限度缩短外延设备反应腔体的石英钟罩和基座的距离,以及采用大流量三氯氢硅和大流量氢气的配比方式,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在保证硅外延片结晶质量良好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外延生长,大幅降低了硅外延片高温受热时间,将反应腔体内各类自掺杂因素对电阻率的扰动影响大为降低;通过采用硅外延层分段生长的方法,充分抑制初期硅衬底片背面、边缘乃至正面挥发的杂质影响,克服了现有高压功率器件用厚层高阻硅外延片在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厚度、电阻率、结晶质量的综合控制问题,所制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位错、层错、滑移线和雾缺陷,实现厚度、电阻率、缺陷等材料指标的可控,满足高压功率器件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内厚度5点分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片内电阻率5点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片内厚度5点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片内电阻率5点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内厚度5点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内电阻率5点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片内厚度5点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片内电阻率5点分布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片内厚度5点分布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片内电阻率5点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用的反应腔体为单片式圆盘形外延设备,石英钟罩距基座高度设定为1.7~2.0 mm,采用常压工艺生长硅外延片,生长前需要对所用反应腔体的石英部件用酸液清洗,以清除吸附在内壁的残留物,采用硅衬底片直径为150 mm,电阻率为0.01~0.02 Ω·cm,升温至1100℃的过程均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生长过程中反应腔体内基座转速控制为36 r/min,硅外延片的硅外延层厚度、电阻率、缺陷指标均采用5点测试法,记录中心点和四周距边缘10 mm的位置。
实施例1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基座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给外延基座加热,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8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0.8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7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 L/min,生长时间设定为1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3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流量的氢气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高速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7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 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5.92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60℃后从基座上取出。
以上实施例1制得的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滑移线和雾缺陷,层错密度为0个/cm2,位错密度为15个/cm2,厚度和电阻率片内5点测试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各位置厚度分别为124.3μm,125.8μm,123.5μm,123.5μm,123.1μm,电阻率分别为405.8 Ω·cm,392.2 Ω·cm,394.6 Ω·cm,391.4 Ω·cm,374.5 Ω·cm,四周区域不满足电阻率指标要求。
实施例2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基座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6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1.0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7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3 L/min,生长时间设定为1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流量的氢气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高速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7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3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5.96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60℃后从基座上取出。
以上实施例2制得的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滑移线和雾缺陷,层错密度为0个/cm2,位错密度为11个/cm2,厚度和电阻率片内5点测试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各位置厚度分别为125.2 μm,126.3 μm,124.8 μm,124.8 μm,124.7 μm,电阻率分别为405.8 Ω·cm,392.2Ω·cm,394.6 Ω·cm,391.4 Ω·cm,374.5 Ω·cm,四周区域不满足电阻率指标要求。
实施例3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基座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给外延基座加热,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6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1.2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8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5 L/min,生长时间设定为1.5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流量的氢气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7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高速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80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5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5.98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60℃后从基座上取出。
以上实施例3制得的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滑移线和雾缺陷,层错密度为0个/cm2,位错密度为8个/cm2,厚度和电阻率片内5点测试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各位置厚度分别为125.6 μm,126.7 μm,125.4 μm,125.2 μm,125.0 μm,电阻率分别为415.2 Ω·cm,400.3Ω·cm,395.3 Ω·cm,395.3 Ω·cm,387.4 Ω·cm,四周区域存在不满足电阻率要求的位置。
实施例4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基座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给外延基座加热,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8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0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6 L/min,生长时间设定为1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流量的氢气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8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高速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3.6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6.01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60℃后从基座上取出。
以上实施例4制得的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滑移线和雾缺陷,层错密度为0个/cm2,位错密度为0个/cm2,厚度和电阻率片内5点测试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各位置厚度分别为126.2 μm,126.5 μm,126.0 μm,125.8 μm,125.5 μm,电阻率分别为422.5 Ω·cm,409.1Ω·cm,402.3 Ω·cm,405.7 Ω·cm,394.6 Ω·cm,四周区域存在不满足电阻率要求的位置。
实施例5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基座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给外延基座加热,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8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0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生长时间设定为1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流量的氢气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10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高速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6.03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60℃后从基座上取出。
以上实施例5制得的硅外延片表面光亮无滑移线和雾缺陷,层错密度为0个/cm2,位错密度为0个/cm2,厚度和电阻率片内5点测试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各位置厚度分别为126.6 μm,126.9 μm,126.4 μm,126.3 μm,125.7 μm,电阻率分别为428.8 Ω·cm,414.2Ω·cm,408.6 Ω·cm,414.2 Ω·cm,404.3 Ω·cm,各区域均满足电阻率指标要求。
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相比,在其相应的工艺条件下,实施例5所制得的硅外延片结晶质量良好,表面光亮,无位错、层错、滑移线和雾缺陷,片内5个测试点的厚度、电阻率和缺陷指标均可满足指标要求。因此,实施例5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Claims (1)

1.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给反应腔体的基座进行加热,温度设定为1160~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流量设定为18~20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120~240 sec,在高温下对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将刻蚀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对基座进行降温,达到40~60℃状态;
(2)、将硅衬底片装在反应腔体的基座上,反应腔体的石英钟罩距基座高度设定为1.7~2.0 mm,反应腔体的基座转速控制为36 r/min,在给硅衬底片升温过程中,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将硅衬底片升温至1180 ℃,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反应腔体内通入低流量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流量设定为2.0 L/min,抛光时间设定为15 sec,对硅衬底片表面进行抛光;
(3)、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硅衬底片抛光过程挥发出的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
(4)、通入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硅衬底片上进行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生长,形成硅外延片,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生长时间为1 min;
(5)、第一层硅外延层生长后开始降温,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将硅外延片从反应腔体转移至装载片腔体等待;
(6)、将反应腔体温度设定为1160~1180 ℃,通入氯化氢气体进行刻蚀,气体流量设定为18~20 L/min,刻蚀时间设定为20~30 sec,对硅衬底片挥发的杂质,以及基座前期沉积的残余物质通过刻蚀方式进行去除,然后使用90 L/min的大流量氢气对反应腔体进行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5 min,将杂质排除出反应腔体,然后降温至40~60℃状态;
(7)、将已生长第一层硅外延层的硅外延片,从装载片腔体重新传递进入反应腔体的基座上,采用非线性梯度升温,将硅外延片升温至1100℃,升温速率设定为200℃/min,并且在升温至800℃、900℃时均恒温2 min,使升温过程积累的热应力可以及时释放,利用90 L/min的氢气流量对反应腔体吹扫,吹扫时间设定为10 min;
(8)、反应腔体内通入大流量气态三氯氢硅作为生长原料,在第一层硅外延层上继续进行第二层硅外延层的生长,氢气流量设定为85 L/min,三氯氢硅流量设定为14 L/min,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时间为20 min,生长速率设定为5.9~6.1 μm/min;
(9)、第二层硅外延层生长完成后开始降温,温度下降速率设为100 ℃/min,待硅外延片温度降低至40~60℃后从基座上取出;
硅外延片采用常压工艺生长,反应腔体为单片式圆盘形外延设备,生长前对所用反应腔体的石英部件用酸液清洗,以清除吸附在内壁的残留物;
制得的硅外延片的厚度达到百微米以上,电阻率达到400~700 Ω·cm。
CN201910652524.1A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379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2524.1A CN110379704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2524.1A CN110379704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9704A CN110379704A (zh) 2019-10-25
CN110379704B true CN110379704B (zh) 2021-05-28

Family

ID=6825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2524.1A Active CN110379704B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9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3117B (zh) * 2020-04-27 2022-05-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高频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1519245B (zh) * 2020-04-29 2021-07-20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桶式外延炉的硅衬底外延层生长方法
CN111710606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度亘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衬底处理方法
CN112382560A (zh) * 2020-11-12 2021-02-19 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外延减压生长方法
CN113737151B (zh) * 2021-08-30 2023-06-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pin开关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13737276B (zh) * 2021-08-30 2024-04-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提高硅外延生长速率的方法
CN116072524A (zh) * 2023-02-17 2023-05-05 浙江求是创芯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硅外延片滑移线的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9996A1 (en) * 2008-04-28 2010-05-27 Jian Zhong Yuan Silicon material surface etching for large grain polysilicon thin film deposition and structure
CN102386067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有效抑制自掺杂效应的外延生长方法
CN103367252A (zh) * 2013-07-08 2013-10-23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型晶体管用双层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3820849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压生产12寸单晶硅外延片的工艺
CN104282535A (zh) * 2014-10-23 2015-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提高ccd器件用p型硅外延片电阻率均匀性的方法
CN104319235A (zh) * 2014-10-23 2015-0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4947183A (zh) * 2015-05-29 2015-09-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肖特基器件用重掺薄磷衬底上硅外延层的制备方法
CN106057650A (zh) * 2016-08-01 2016-10-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ldmos晶体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6757324A (zh) * 2016-12-26 2017-05-3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7012506A (zh) * 2017-04-18 2017-08-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阶跃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7099840A (zh) * 2017-04-18 2017-08-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7845570A (zh) * 2017-11-09 2018-03-27 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硅外延片生产工艺
CN108417484A (zh) * 2018-04-13 2018-08-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提升光电传感器用硅外延层掺杂浓度均匀性的方法
CN108538713A (zh) * 2018-04-13 2018-09-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光电探测器用重掺硅衬底制备高阻外延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9996A1 (en) * 2008-04-28 2010-05-27 Jian Zhong Yuan Silicon material surface etching for large grain polysilicon thin film deposition and structure
CN102386067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有效抑制自掺杂效应的外延生长方法
CN103820849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压生产12寸单晶硅外延片的工艺
CN103367252A (zh) * 2013-07-08 2013-10-23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型晶体管用双层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4282535A (zh) * 2014-10-23 2015-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提高ccd器件用p型硅外延片电阻率均匀性的方法
CN104319235A (zh) * 2014-10-23 2015-01-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快速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4947183A (zh) * 2015-05-29 2015-09-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肖特基器件用重掺薄磷衬底上硅外延层的制备方法
CN106057650A (zh) * 2016-08-01 2016-10-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ldmos晶体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6757324A (zh) * 2016-12-26 2017-05-31 南京国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硅外延片的制造方法
CN107012506A (zh) * 2017-04-18 2017-08-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阶跃恢复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7099840A (zh) * 2017-04-18 2017-08-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CN107845570A (zh) * 2017-11-09 2018-03-27 四川广瑞半导体有限公司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硅外延片生产工艺
CN108417484A (zh) * 2018-04-13 2018-08-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提升光电传感器用硅外延层掺杂浓度均匀性的方法
CN108538713A (zh) * 2018-04-13 2018-09-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一种光电探测器用重掺硅衬底制备高阻外延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9704A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9704B (zh)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JP3156382B2 (ja) 化合物半導体単結晶およびその成長方法
US8659020B2 (en) Epitaxial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463117B (zh) 一种高频器件用硅外延片的制备方法
JPH04163920A (ja) Si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7577515A (zh) 一种碳化硅外延生长方法
US8420514B2 (en) Epitaxial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538713B (zh) 一种光电探测器用重掺硅衬底制备高阻外延层的方法
CN115910755A (zh) 一种碳化硅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65489A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装置
JP5589867B2 (ja)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H06151864A (ja) 半導体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01091A (ja) 窒素および炭素添加基板を用いたエピ層欠陥のないエピウエハの製造方法
JP2017005049A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3903643B2 (ja)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3763631B2 (ja) 薄膜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WO2022075369A1 (ja)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H10209055A (ja) 薄膜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690174B (zh) 一种耐高温高质量SOI基剥离Ge薄膜的制备方法
KR101962174B1 (ko) 웨이퍼 제조방법
JPS6312376B2 (zh)
JP2554336B2 (ja) 誘電体分離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18030666A1 (ko) 웨이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54133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80017833A (ko) 웨이퍼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Assignee: CLP Jinghua (Tianj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o.,Ltd.

Assignor: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O.46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426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preparing silicon epitaxial wafers for high-voltage power devic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