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586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862A
CN110365862A CN201910618759.9A CN201910618759A CN110365862A CN 110365862 A CN110365862 A CN 110365862A CN 201910618759 A CN201910618759 A CN 201910618759A CN 110365862 A CN110365862 A CN 110365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key
casing
power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8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泰
川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65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84Key input means, e.g. buttons or key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设置在上表面至少具有触摸平板显示器的操作单元。图像读取部的机壳具有比原稿按压盖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机壳突出部,在该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设置由硬件键构成的电源键。由此,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并且容易识别电源键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906055.8、申请日为2016年10月18日、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例如将上表面至少具有触摸平板显示器的操作单元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被2011年9月1日申请公开的日本特开2011-170070号公报[G03G 21/00,H04M 11/00,B41J 29/00,B41J 29/38](文献1)公开。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被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的操作单元,在该操作单元的上表面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触摸面板式键)、电源键、节能键,起始键以及数字键等硬件键。然而,如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若将各种操作键配置在一个操作单元上,则电源键与其它的操作键混淆,较难识别电源键的重要性。因此,用户在操作触摸平板显示器等其它的操作键的一系列的流程中,有时无意中(无意识地)操作了电源键。若电源键被误操作,则至再起动装置为止,需要花费时间,所以不便。
另一方面,具备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的操作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它例子被2014年6月19日申请公开的日本特开2014-112353号公报[G06F 3/02,H01H 13/02,H03M 11/04,G06F 3/023,G06F 3/041](文献2)公开。文献2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操作装置具有能倾斜地设置的第一操作部和不能倾斜地被固定住的第二操作部。而且,在第一操作部上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和作为静电电容式键的起始键,在第二操作部上设置作为机械式键的电源键及节能键。这样,作为比较重要的键的电源键及节能键使用机械式键,通过将该机械式键配置在不能倾斜地被固定住的第二操作部,从而防止重要的操作键的误操作。
然而,在文献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触摸平板显示器、起始键、节能键以及电源键被配置为在横方向(左右方向)上拓宽,所以电源键难以进入到用户的有效视野内。因此,存在用户较难识别电源键的位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电源键、且电源键的位置容易识别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采用了以下的构成。
第一发明是具备图像读取部、自由开闭地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上表面的原稿按压盖、以及设置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的操作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单元在上表面至少具有触摸平板显示器,图像读取部的机壳具有比原稿按压盖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机壳突出部,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靠里侧,且在上述操作单元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在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设置由硬件键构成的电源键。
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读取部。在图像读取部的上表面,自由开闭地设置原稿按压盖,在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设置上表面至少具有触摸平板显示器的操作单元。另外,图像读取部的机壳具有比原稿按压盖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机壳突出部,在该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设置由硬件键构成的电源键。这样,在图像读取部的机壳形成机壳突出部,并在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设置电源键,在作为与图像读取部不同的单元的操作单元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从而用户容易认识到电源键的重要性,所以,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另外,通过将电源键设置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靠里侧且位于操作单元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从而电源键位于用户的视线方向的正面侧,容易进入到用户的有效视野内。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并且容易识别电源键的位置。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性提高。
第二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换句话说,是与图像读取部的原稿载置台平行的表面。
第三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操作单元除了触摸平板显示器之外,上表面还具有起始键等硬件键。而且,电源键和设置在操作单元的硬件键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这样,通过事先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硬件键彼此,用户更容易识别电源键的位置。
第四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第三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操作单元的上表面是相对于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向前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换句话说,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的表面相对于设置电源键的表面倾斜。由此,用户更容易认识到电源键的重要性,更可靠地防止无意中操作电源键。
第五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一~第四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在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与操作单元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差,操作单元的上表面被配置在比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低的位置。这样,通过事先在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与操作单元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差,用户更容易认识到电源键的重要性。另外,该台阶差形成阻挡,防止在操作操作单元上的其它操作键的一系列流程中无意中操作电源键。因此,更可靠地防止无意中操作电源键。
第六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五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机壳突出部的前表面具有随着靠向下方而进入里侧的倾斜面,换句话说,具有下端比上端靠里侧的朝下的倾斜面。而且,操作单元被配置为其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的倾斜面之下。由此,虽然清楚图像读取部和操作单元是不同单元,但仍产生一体感,所以图像形成装置的美感提高。
第七技术方案是从属于第五或者第六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机壳突出部的前表面具有凹陷部。而且,操作单元被配置为其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的凹陷部,即,钻入凹陷部之下或者进入凹陷部的内部。由此,虽然清楚图像读取部和操作单元是不同单元,但仍产生一体感,所以图像形成装置的美感提高。
该技术方案的上述的目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参照附图来进行的后述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从正面斜上方观察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周边部分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周边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从正面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周边部分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正面斜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周边部分的样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图像形成部12与图像读取部14之间形成机体内排纸部16的机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读取部14的前表面侧具备作为不同单元而设置的操作单元18。如后述,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等,对规定的纸张(记录介质)形成多色或者单色的图像,并将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排出到机体内排纸部16。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等的复合一体机(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与用户的站立位置对置的表面、即设置操作单元18侧的表面作为前表面(正面),规定图像形成装置10及其构成部件的前后方向(纵深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0及其构成部件的左右方向(横方向)以从用户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为基准来规定。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部12、和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2的上方的图像读取部14。
图像形成部12的机壳包括形成在右侧上部的第一连结机壳12a和形成在里侧上部的第二连结机壳12b,通过该第一连结机壳12a及第二连结机壳12b来支承图像读取部14。由此,在图像读取部14的下表面侧形成作为收容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的机体内空间的机体内排纸部16。另外,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的前表面24c位于比图像形成部12的机壳前表面靠后方的位置,第一连结机壳12a的前表面成为下端比上端向前方突出的朝上的倾斜面。
图像形成部12具备曝光单元、显影器、感光鼓、带电器、中间转印带、转印辊以及定影单元等。图像形成部12对从配置在其下方的供纸盒20等输送的纸张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即,图像形成部12通过带电器以及曝光单元等,在感光鼓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器,利用调色剂,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化。另外,通过中间转印带以及转印辊等,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至纸张上,并通过定影单元,使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热定影。之后,将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从形成在第一连结机壳12a的排纸口22排出到机体内排纸部16。此外,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是由图像读取部14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等。
图像读取部14具备机壳24,该机壳24上表面具有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原稿载置台。在该机壳24内设置光源、多个反射镜、成像透镜以及线传感器等。图像读取部14通过光源对原稿表面进行曝光,并通过多个反射镜将从原稿表面反射来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而且,通过成像透镜使线传感器的受光元件,对反射光进行成像。在线传感器中,对受光元件中成像的反射光的亮度、色度进行检测,生成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线传感器,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者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
在机体内排纸部16中,底面及顶面由图像形成部12的机壳及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划分,右侧面及背面由第一连结机壳12a及第二连结机壳12b划分。换句话说,机体内排纸部16的前表面侧以及左侧面侧形成开口。另外,在机体内排纸部16中设置承托从排纸口22排出的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的排纸托盘26。
另外,在图像读取部14的上表面,借助配置在里侧的铰接等,自由开闭地安装原稿按压盖30。在该原稿按压盖30中设置ADF(自动原稿进给装置)34,该ADF34针对图像读取部14的图像读取位置逐张自动地供给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32上的原稿。
并且,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具有比原稿按压盖3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机壳突出部24a。换句话说,机壳24的前端部比原稿按压盖3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而且,在该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的前表面侧设置操作单元18。下文描述操作单元18及机壳突出部24a的具体的构成。
另外,图示省略,但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规定位置设置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位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具备CPU及存储器等,根据用户对操作单元18的输入操作等,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使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各种动作。
接着,与图1~图4一起参照图5以及图6,对操作单元18及安装该操作单元18的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的前端部(机壳突出部24a)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操作单元18形成为横长的大致矩形板状。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左右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例如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的横向宽度的约一半左右的大小,操作单元18被配置在机壳24的前表面右侧。但是,操作单元18的大小能够根据搭载的触摸平板显示器50的大小等适当地变更,并未特别限定。另外,操作单元18以用户容易目测其上表面的方式向前侧下方稍微倾斜地设置。在该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及起始键52。
触摸平板显示器50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层叠模拟电阻膜等而构成的触摸面板一体型液晶显示装置,被设置在操作单元18的除了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及右侧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作为触摸平板显示器50的触摸位置的检测方式,使用静电电容方式。但是,也可以适当地利用红外线遮挡检测方式、声表面波方式以及电阻膜方式等其它的公知方式。在该触摸平板显示器50上显示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打印指示等的软件键以及消息等。作为一个例子,在触摸平板显示器50上显示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执行的各种动作模式中选择所希望的动作模式的起始画面。
起始键52是基于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用户的操作的静电电容式的硬件键,被设置在触摸平板显示器50的右侧的区域中。起始键52是用于进行向起始画面转移的指示的键,若被用户按下起始键52,则在触摸平板显示器50上显示起始画面。
此外,软件键是指画面上以软件的方式再现的键。与此相对,硬件键是指作为物理的装置而设置的键(按钮)。
另外,操作单元18能够变更相对于图像读取部14的倾斜角度。操作单元18基本上被配置在向前侧下方稍微倾斜的状态(例如相对于水平方向10度的倾斜)的基本位置上,但在轮椅使用者等视线较低的用户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时,为了迎合用户的视线,以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更加朝向前表面侧的方式适当地变更倾斜角度。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的手动动作,能够使操作单元18以支点44为中心从各图所示那样的基本位置转动到与第一连结机壳12a的前表面大致平行的位置。
另一方面,从图4以及图6可知,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的前端部即机壳突出部24a,其上表面24b采用与原稿载置台平行的表面,换句话说,采用水平面。而且,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与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差,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被配置在比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低的位置。
另外,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换句话说,是机壳24的前表面)24c采用随着靠向下方而进入里侧的朝下的倾斜面。并且,在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24c形成沿横方向延伸的凹陷部24d。而且,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后端位于比形成在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24c的倾斜面的上端靠里侧的位置,操作单元18的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24a的倾斜面之下。并且,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后端位于比形成在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24c的凹陷部24d的上端靠里侧的位置,操作单元18的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24a的凹陷部24d之下(或者进入凹陷部24d的内部)。
这样,因操作单元18的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24a的倾斜面之下,所以,虽然清楚图像读取部14和操作单元18是不同单元但仍产生一体感,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的美感提高。另外,因操作单元18的后端部钻入机壳突出部24a的凹陷部24d之下或者内部,所以,图像读取部14与操作单元18的一体感进一步提高。并且,因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24c成为倾斜面,所以,目测确认收容在机体内排纸部16的纸张的状态变得容易,也容易取出纸张。
另外,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通过组装多个机壳部件而构成,作为多个机壳部件的边界之一的划分部42被设置为,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处沿前后方向延伸。操作单元18被配置在该划分部42与机壳24(机壳突出部24a)的右端之间。由此,用户容易识别操作单元18。
而且,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针对该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设置电源键54。电源键54是基于机械式的触点状态的切换来检测用户的操作的机械式硬件键,是用于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键。
此处,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从图2以及图5可知,电源键54被设置于比触摸平板显示器50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更具体而言,电源键54被设置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的右侧端部,电源键54和作为设置在操作单元18中的硬件键的起始键52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这样,通过在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形成机壳突出部24a,并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设置电源键54,在作为与图像读取部14不同的单元的操作单元18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等其它的操作键,从而用户容易认识到电源键54的重要性。因此,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另外,通过将电源键54设置得比触摸平板显示器50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电源键54位于用户的视线方向的正面侧,容易进入到用户的有效视野内。因此,用户容易识别(视觉确认)电源键54的位置。
另外,通过针对是水平面的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设置电源键54,针对是倾斜面的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等其它的操作键,换句话说将电源键54和其它的操作键分开配置在水平面和倾斜面,从而用户更容易认识到电源键54的重要性。因此,更可靠地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但是,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并非必须是水平面。只要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是相对于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向前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换句话说,只要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等其它的操作键的表面相对于设置电源键54的表面倾斜(只要配置角度不同),则获得同样的效果。
并且,通过事先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与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台阶差,用户更容易认识到电源键54的重要性。另外,该台阶差形成阻挡,防止在操作操作单元18上的其它操作键的一系列流程中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因此,更可靠地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
而且,另外,通过事先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硬件键彼此(起始键52和电源键54),用户更容易识别电源键54的位置。另外,通过事先将电源键54设置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的右侧端部,对用户来说,电源键54容易操作,且不会成为用户打开原稿按压盖30等其它的动作时的阻挡。
另外,从图5可知,在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在电源键54的左侧相邻设置LED灯60。该LED灯60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为接通状态时点亮。
并且,在机壳突出部24a的前表面24c的上端部设置FAX信号接收状况指示灯62、警告指示灯64以及USB端子66。此处,在该第一实施例中,FAX接收状况指示灯62及警告指示灯64也设置得比触摸平板显示器50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由此,FAX接收状况指示灯62及警告指示灯64位于用户的视线方向的正面侧,容易进入到用户的有效视野内。因此,用户在操作操作单元18时,容易识别FAX接收状况指示灯62及警告指示灯64点亮。另外,通过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内的两端部分开配置FAX接收状况指示灯62及警告指示灯64,即使用户从远离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位置观察,也容易掌握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况。
如以上那样,根据该第一实施例,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并且容易识别电源键54的位置。即,虽然将各种操作键集中在相接近位置来配置,但能够防止误操作电源键54。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性提高。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操作单元18具备节电模式键56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的部分的构成相同,所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及起始键52,并且设置节电模式键56。
节电模式键56是基于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用户的操作的静电电容式的硬件键,被设置在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的右侧里侧的区域。节电模式键56是用于进行从通常模式向节电模式转移的指示或者从节电模式向通常模式转移的指示的操作键。此外,不光在按下了节电模式键56的情况下,在没有用户的输入操作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也执行向节电模式转移。此处,通常模式表示的是,电源接通的状态,并且全部的动作模式都可执行的状态。节电模式表现的是,电源接通的状态,并且仅一部分的动作模式可执行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50靠里侧且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设置作为机械式的硬件键的电源键54。
此处,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从近前侧起,以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起始键52、节电模式键56以及电源键54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各操作键的大小按照起始键52、节电模式键56以及电源键54的顺序变大。这样做的理由在于,起始键52、节电模式键56以及电源键54的操作频度按照该顺序变高,另外需要防止误按下的优先顺位按照该顺序变低。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到电源键54,并且容易识别电源键54的位置。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性提高。
[第三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在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24具备节电模式键56这一点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的部分的构成相同,所以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在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设置触摸平板显示器50及起始键52。
另一方面,在图像读取部14的机壳突出部24a的上表面24b,在比触摸平板显示器50靠里侧且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设置电源键54,并且设置作为机械式的硬件键的节电模式键56。具体而言,在电源键54的左侧临近的区域中设置节电模式键56。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电源键54,并且容易识别电源键54的位置。同样地能够防止无意中操作到节电模式键56,并且容易识别节电模式键56的位置。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性提高。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使设置在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的硬件键(起始键52或者节电模式键56)为静电电容式,但设置在操作单元18的上表面的硬件键并非必须是静电电容式,也可以为机械式的硬件键。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使机壳24的前表面24c为朝下的倾斜面,但机壳24的前表面24c并非必须是朝下的倾斜面,也能够为垂直面。另外,也能够仅使前表面24c的局部为朝下的倾斜面。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使机壳24的前表面24c为朝下的倾斜面,并且在该前表面24c形成凹陷部24d,但机壳24的前表面24c可以只具有倾斜面或者凹陷部24d中的任意一者。而且,因操作单元18的后端部钻入机壳24的前表面24c的倾斜面或者凹陷部24d中的任意一者,所以,虽然清楚图像读取部14和操作单元18是不同单元但仍能够产生一体感。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将操作单元18角度可变为所希望的角度,但操作单元18并非必须是角度可变。另外,用户手动变更操作单元18的角度,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根据用户进行的键操作等而电动进行操作单元18的角度变更的构成。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将操作单元18配置在机壳24的前表面右侧,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操作单元18可以配置在机壳24的前表面左侧,也可以配置在机壳24的前表面中央部。
而且,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电源键54完全进入到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但电源键54也可以配置为其局部从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探出。即,将电源键54设置在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包括电源键54的至少局部进入到操作单元18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例示了组合了复印机、传真以及打印机等的复合一体机,但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以及打印机等的任一,或者组合了这些设备中的至少2种的复合一体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并非必须是机体内排纸型。
并且,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或者各变形例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各个能够相互组合来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详细地说明并图示了本发明,但这仅作为图解以及一例来使用,不应被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精神以及保护范围仅通过添加的权利要求的文字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读取部和自由开闭地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上表面的原稿按压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机壳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机壳,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上侧观察,该机壳突出部比所述原稿按压盖向外侧突出;
显示器;以及
由硬件键构成的电源键和节电键中的至少任一者,
所述电源键和所述节电键中的至少任一者在比所述显示器靠里侧处设置于所述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键和所述节电键中的至少任一者设置于所述显示器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机壳突出部的FAX信号接收状况指示灯和警告指示灯中的至少任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比所述显示器设置得靠里侧的FAX信号接收状况指示灯和警告指示灯中的至少任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操作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
FAX信号接收状况指示灯;以及
警告指示灯,
所述FAX信号接收状况指示灯和所述警告指示灯分开配置于所述操作单元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作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表面侧;和
USB端子,其设置于所述机壳突出部的前表面,配置于所述操作单元的横向宽度的范围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是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其它硬件键,
所述电源键和所述节电键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其它硬件键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电源键,
还具备对应于所述电源键的操作而被点亮的显示灯,
所述显示灯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机壳,并且,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电源键接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电源键和所述节电键双方,
所述电源键和所述节电键设置于所述机壳突出部的上表面,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接邻配置。
CN201910618759.9A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03658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6013 2015-10-20
JP2015206013A JP6646400B2 (ja) 2015-10-20 2015-10-20 画像形成装置
CN201610906055.8A CN106973183B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6055.8A Division CN106973183B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862A true CN110365862A (zh) 2019-10-22

Family

ID=5852325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8759.9A Pending CN110365862A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610906055.8A Active CN106973183B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0618771.XA Pending CN110365863A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6055.8A Active CN106973183B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0618771.XA Pending CN110365863A (zh) 2015-10-20 2016-10-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888138B2 (zh)
JP (1) JP6646400B2 (zh)
CN (3) CN11036586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4784B2 (ja) * 2017-09-13 2021-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1619399S (zh) * 2018-02-28 2019-01-21
JP7137435B2 (ja) * 2018-10-17 2022-09-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1638964S (zh) * 2019-04-02 2019-08-13
JP1638965S (zh) 2019-04-02 2019-08-13
JP1638963S (zh) 2019-04-02 2019-08-13
JP7334579B2 (ja) * 2019-10-31 2023-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91114B2 (ja) * 2020-07-21 202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021964A (ja) 2020-07-23 2022-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9870A (ja) 2021-07-08 2023-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3009872A (ja) * 2021-07-08 2023-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3009873A (ja) * 2021-07-08 2023-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623A (ja) * 1993-02-02 1994-08-19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2477A (ja) * 2002-08-26 2004-03-18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US20060170831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90059317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926758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64222A (zh) * 2010-02-18 2011-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2244703A (zh) * 2010-03-23 2011-11-16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设备、电子设备和图像处理装置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04756220A (zh) * 2012-10-30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具备该操作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6757B2 (ja) 1994-03-17 2000-12-11 ケイディディ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認証方法
JP4569757B2 (ja) * 2005-02-08 2010-10-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036605A (ja) * 2005-07-26 2007-02-08 Brother Ind Ltd 多機能装置
JP3116757U (ja) * 2005-09-15 2005-12-1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装置
JP5047898B2 (ja) * 2007-08-31 2012-10-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US8228511B2 (en) * 2007-08-31 2012-07-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28705A (ja) * 2007-11-26 2009-06-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94977B2 (ja) * 2008-04-11 2013-05-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11069952A (ja) * 2009-09-25 2011-04-0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709B2 (ja) * 2010-01-26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199295B2 (ja) 2010-02-18 2013-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機器、その操作機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589604B2 (ja) * 2010-06-25 2014-09-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機器
JP5147087B2 (ja) * 2010-07-22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2624956B (zh) * 2011-02-01 2014-12-0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JP5316571B2 (ja) * 2011-03-22 2013-10-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6717A (ja) * 2012-11-09 2014-05-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TWI535576B (zh) * 2014-04-16 2016-06-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獨立平台式與饋送式掃描裝置之事務機
CN203870570U (zh) * 2014-06-08 2014-10-08 浙江海洋学院 双层键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0623A (ja) * 1993-02-02 1994-08-19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2477A (ja) * 2002-08-26 2004-03-18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US20060170831A1 (en) * 2005-01-31 2006-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90059317A1 (en) * 2007-09-05 2009-03-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926758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64222A (zh) * 2010-02-18 2011-08-24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2244703A (zh) * 2010-03-23 2011-11-16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设备、电子设备和图像处理装置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04756220A (zh) * 2012-10-30 2015-07-01 夏普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以及具备该操作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69677B2 (en) 2019-11-05
CN106973183A (zh) 2017-07-21
JP2017078759A (ja) 2017-04-27
US9888138B2 (en) 2018-02-06
CN106973183B (zh) 2019-08-06
US20180124263A1 (en) 2018-05-03
US20170111526A1 (en) 2017-04-20
CN110365863A (zh) 2019-10-22
US20200036842A1 (en) 2020-01-30
JP6646400B2 (ja)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318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237427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remote termin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80611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09491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109994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xecuting processing for wake-up from power saving state according to direction of eye gaze detected by eye-gaze sensor
US2022038577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rmining whether user's hand having made gesture is right or left hand based on detection result of touch panel and allowing display to display screen for right-hand gesture operation or screen for left-hand gesture operation based on determination result
US9682832B2 (en) Sheet feed casset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411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692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997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6879B2 (ja) 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10469080B2 (en) Operation uni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US105189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79001A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183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063651A (ja) 操作パネ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51354B2 (ja) 電子機器、振動制御方法
JP20200499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表示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50378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JPWO2020262179A1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911A (ja) 操作パネ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7788A (ja) 画像読取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90955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7091A (ja) 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58910A (ja) 原稿位置確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