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720B -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720B
CN110325720B CN201880013568.3A CN201880013568A CN110325720B CN 110325720 B CN110325720 B CN 110325720B CN 201880013568 A CN201880013568 A CN 201880013568A CN 110325720 B CN110325720 B CN 110325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oling water
engine
bypass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5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720A (zh
Inventor
今阪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5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7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02Details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s

Abstract

阀(41)能够控制在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迂回通路(Pd)迂回阀(41)从发动机(2)侧与主流路(Rm)侧连接。失效保护阀(50)具有与阀(41)独立地工作、能够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阀主体(51)、以及能够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阀主体(51)工作来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温度检测介质(52)。若将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旁通流路(Rb)和迂回通路(Pd)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分支部(Div)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

Description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93162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将发动机与散热器连接供冷却水流动的主流路、以及绕过散热器与发动机连接、使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的旁通流路。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在迂回能够控制在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的阀门而将旁通流路与主流路连接的迂回通路上设置有失效保护阀。若冷却水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以上,则失效保护阀通过温度检测介质打开迂回通路。由此,抑制由冷却水的温度过度上升引起的发动机的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8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流动有大流量的冷却水的发动机的转速高,冷却水的温度变高。因此,通过温度检测介质迅速检测冷却水的温度,在异常时打开迂回通路极为重要。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失效保护阀的温度检测介质设置于旁通流路上。因此,特别是在大流量的冷却水从旁通流路中流动时,在温度检测介质的下游侧产生卡门涡。由此,温度检测介质下游的冷却水变得难以移动,存在旁通流路的通水阻力增大的隐患。因此,来自热源的通水量减少,存在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恶化的隐患。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高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本公开的第1方式为冷却水控制阀装置,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其具备阀、迂回通路以及失效保护阀,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冷却水从发动机流向散热器的主流路、以及绕过散热器与发动机连接、使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的旁通流路。阀能够控制在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迂回通路迂回阀而从发动机侧连接到主流路侧。失效保护阀具有阀主体及温度检测介质,阀主体独立于阀而工作,能够开闭迂回通路,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迂回通路。在本方式中,若将从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向旁通流路和迂回通路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温度检测介质不突出到分支部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成为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通水阻力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
在本公开的第2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设置于与从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朝向旁通流路的路径不同、并且能够与流入口以及旁通流路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成为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且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
在公开的第3方式中,从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朝向迂回通路侧,依次排列有朝向旁通流路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温度检测介质。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成为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
本公开的第4方式为冷却水控制阀装置,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其具备箱体、阀、以及失效保护阀,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冷却水从发动机流向散热器的主流路,以及绕过散热器连接到发动机、使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的旁通流路。箱体设置于发动机与主流路以及旁通流路之间,具有流入口、主流路开口部、旁通流路开口部、主通路、旁通通路以及迂回通路。流入口与发动机连接,供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水流入。主流路开口部与主流路连接,供朝向主流路的冷却水流过。旁通流路开口部与旁通流路连接,供朝向旁通流路的冷却水流过。主通路将流入口与主流路开口部连接。旁通通路将流入口与旁通流路开口部连接。迂回通路迂回阀而从旁通通路连接到主流路。阀收容于箱体,能够控制从流入口流向主流路的冷却水的流量。失效保护阀具有阀主体及温度检测介质,阀主体独立于阀而工作,能够开闭迂回通路,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迂回通路。
在本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不突出到旁通通路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成为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旁通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通水阻力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的热响应性。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以及下述的详细记叙而更加明确。其附图为:
图1是表示适用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的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流过小流量的冷却水时的温度检测介质随时间经过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流过大流量的冷却水时的温度检测介质随时间经过的温度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多个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另外,在多个方式中对于实际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多个方式中实际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起到相同或者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如图1~3所示。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例如用于控制将未图示的车辆的发动机2冷却的冷却水的流量。具体而言,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控制在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在车辆中,除了发动机冷却系统1、发动机2、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以外,还设置有水泵3、散热器11、油冷却器12、加热器13、EGR阀14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1具备主流路Rm与旁通流路Rb。
水泵3以与发动机2的水冷套4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发动机2。水泵3由发动机2的驱动力驱动,将流入的冷却水加压并向水冷套4排出。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以与发动机2的水冷套4连接的方式设置于发动机2。因此,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能够流入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
主流路Rm以经由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将发动机2的水冷套4与散热器11连接的方式形成。由此,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主流路Rm流入散热器11。散热器11从流入的冷却水散热。在散热器11中降低温度后的冷却水流向水泵3,并流入发动机2的水冷套4。通过流入水冷套4的温度低的冷却水,能够将发动机2冷却。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能够控制在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即从发动机2向散热器11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旁通流路Rb以经由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将发动机2的水冷套4与水泵3连接的方式形成。即,旁通流路Rb是绕过散热器11与发动机2连接来将从发动机2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2的流路。通过将从发动机2的水冷套4流出的冷却水绕过散热器11地返回发动机2,能够在发动机2启动时等促进发动机2的暖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不控制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因此,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在发动机2启动时限制向主流路Rm以及散热器11的冷却水的流量,来实现发动机2的暖机。
油冷却器12设置于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与水泵3之间。从发动机2的水冷套4流出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流向油冷却器12,并返回发动机2。由此,油冷却器12能够使润滑油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低时,也能够降低润滑油的粘度。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能够控制流向油冷却器12的冷却水的流量。
加热器13设置于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与水泵3之间。从发动机2的水冷套4流出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流向加热器13,并返回发动机2。由此,加热器13能够使车辆的车室内的温度上升。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能够控制流向加热器13的冷却水的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EGR阀14,使发动机2的排气向吸气侧再循环,能够进行可使氮氧化物的浓度降低的排气再循环(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阀14能够控制在将发动机2的排气通路与吸气通路连接的通路中流动的排气的流量。
EGR阀14设置于发动机2的水冷套4与水泵3之间。因此,从水冷套4流出的冷却水经由EGR阀14返回发动机2。由此,能够将EGR阀14冷却。另外,在发动机2的运转中,冷却水在水泵3、水冷套4、EGR阀14中循环。
如图2所示,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具备箱体20、马达31、阀41、轴42、失效保护阀(Fail safe valve)50等。
箱体20具有箱体主体21、管部22、23等。箱体主体21、管部22、23例如通过树脂等形成。
箱体主体21具有流入口Oin、主流路开口部Om、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迂回通路开口部Od、主通路Pm、旁通通路Pb、迂回通路Pd等。箱体主体21在内侧形成有空间200。
流入口Oin、主流路开口部Om、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迂回通路开口部Od分别以将箱体主体21的内部即空间200与外部连接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空间200中的特定位置形成有与流入口Oin连接的阀室201。
主通路Pm以连接流入口Oin与主流路开口部Om的方式形成于空间200。此外,在箱体主体21内的主通路Pm上形成有将阀室201与主流路开口部Om连接的流路孔部202。
旁通通路Pb以连接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方式形成于空间200。
迂回通路Pd以连接旁通通路Pb与迂回通路开口部Od的方式形成于空间200。
箱体主体21以流入口Oin与发动机2的水冷套4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由此,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能够经由流入口Oin流入箱体主体21的内部即空间200。
管部22、23形成为筒状。管部22的一端侧的开口部以与主流路开口部Om以及迂回通路开口部Od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箱体主体21。管部22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与散热器11连接。即,在管部22的内侧形成有主流路Rm的一部分。另外,迂回通路Pd经由迂回通路开口部Od,与旁通通路Pb相反侧的端部在管部22的内侧与主流路Rm连接。
管部23的一端侧的开口部以与阀室201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箱体主体21。管部23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部与加热器13连接。
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连接于旁通流路Rb的与发动机2相反侧的端部。
马达31设置于与箱体20的内侧的空间200不同的空间。马达31能够通过通电输出扭矩。
阀41例如通过树脂等形成为有底筒状。阀41具有将筒部的内侧与外侧连接的阀孔部411。阀41以与底部相反侧的开口部朝向流入口Oin的方式设置于阀室201。
轴42例如通过金属等形成为棒状。轴42插通形成于阀41的底部的轴孔部,以不能相对于阀41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阀41。轴42被箱体主体21轴承支承。由此,箱体主体21以能够相对于箱体主体21旋转的方式支承轴42以及阀41。
马达31与轴42通过未图示的动力传递部连接。由此,从马达31输出的扭矩向轴42传递。因此,若马达31旋转,则阀41在阀室201中绕轴42的轴旋转。阀孔部411与流路孔部202的重叠面积根据阀41的旋转位置而变化。
若阀41旋转,阀孔部411与流路孔部202的重叠面积大于0,则流入口Oin与主流路开口部Om经由阀41的与底部相反侧的开口部、阀孔部411相互连通。此时,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能够经由流入口Oin、阀41的开口部、阀孔部411、主流路开口部Om、主流路Rm流向散热器11侧。这样,主通路Pm以经由阀41的开口部、阀孔部411将流入口Oin与主流路开口部Om连接的方式设定于空间200内。
通过由马达31控制阀41的旋转位置,能够控制在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即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冷却水的流量。
此外,通过由马达31控制阀41的旋转位置,能够控制流向油冷却器12、加热器13的冷却水的流量。
旁通通路Pb以经由阀41的外周壁与箱体主体21的内壁之间将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连接的方式设定于空间200内。因此,冷却水能够与阀41的旋转位置无关地经由旁通通路Pb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开口部Ob。因此,在发动机2的运转中,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经由流入口Oin、旁通通路Pb、旁通流路开口部Ob、旁通流路Rb返回水冷套4。
如上述那样,迂回通路Pd将旁通通路Pb与主流路Rm连接。这里,迂回通路Pd的一端在箱体主体21的内侧与旁通通路Pb连接,另一端在管部22的内侧与主流路Rm连接。这样,迂回通路Pd是迂回阀41从旁通通路Pb连接到主流路Rm的通路。此外,迂回通路Pd也可以说是迂回阀41从发动机2侧连接到主流路Rm侧的通路。
失效保护阀50具有阀主体51、温度检测介质52、弹簧53、支承部件54等。
支承部件54例如通过金属等形成为筒状。支承部件54以一端位于箱体主体21内,另一端位于管部22内的方式设置于迂回通路开口部Od。换句话说,支承部件54以轴沿着迂回通路Pd的方式设置于迂回通路Pd上。这里,支承部件54的外周壁与形成迂回通路开口部Od的箱体主体21的内壁液密地相接。此外,在支承部件54的另一端形成有阀座541。
阀主体51具有轴部511以及阀部512。轴部511形成为棒状,以能够沿轴向往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承部件54的内侧。阀部512例如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安装于轴部511的一端。阀部512能够与支承部件54的另一端的阀座541抵接,即能够将阀座541封堵。阀部512与轴部511一同沿轴向往返移动,与阀座541抵接或者从阀座541分离。若阀部512与阀座541抵接,则迂回通路Pd关闭。另一方面,若阀部512从阀座541分离,则迂回通路Pd打开。以下,适当地将阀部512从阀座541分离的方向称作“开阀方向”,将阀部512与阀座541抵接的方向称作“闭阀方向”。
温度检测介质52具有感温部521。在感温部521的内部封入有例如热蜡等蜡。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支承部件54的与阀座541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即,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迂回通路Pd。进一步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温度检测介质52连接于轴部511的与阀部512相反侧的端部。
弹簧53是所谓的螺旋弹簧,设置于支承部件54的内侧。弹簧53将轴部511向闭阀方向施力。由此,阀部512成为与阀座541抵接的状态,即闭阀状态。
若迂回通路Pd内的冷却水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以上则温度检测介质52膨胀,克服弹簧53的作用力将轴部511向开阀方向按压。由此,阀部512从阀座541分离而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规定的温度、即失效保护阀50开阀的温度例如设定为约110℃。
这样,失效保护阀50具有与阀41独立地工作能够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阀主体51、以及能够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阀主体51工作来开闭迂回通路Pd的温度检测介质52。
接下来,基于图4~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与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不同。
图4是示意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的失效保护阀50及其附近的图。图5是示意示出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失效保护阀50及其附近的图。
如图4所示,若将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旁通流路Rb和迂回通路Pd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分支部Div而是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旁通通路Pb而是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此外,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与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R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不同、并且能够与流入口Oin及旁通流路Rb连通的位置Pos。再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从最短地连结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Pos。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迂回通路Pd侧,依次排列有朝向旁通流路Rb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Ob、温度检测介质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流入口Oin经由旁通通路Pb以及迂回通路Pd朝向主流路Rm的路径上,旁通流路开口部Ob相对于温度检测介质52位于流入口Oin侧。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比较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以向分支部Div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迂回通路Pd以及旁通通路Pb。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以向旁通通路Pb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迂回通路Pd。此外,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R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上。再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最短地连结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上。并且,在比较方式中,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迂回通路Pd侧,依次排列有温度检测介质52、朝向旁通流路Rb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Ob。
图6是基于模拟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的旁通通路Pb、迂回通路Pd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图7是基于模拟示出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旁通通路Pb、迂回通路Pd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式的图。这里,图中的箭头的朝向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箭头的大小表示冷却水的流动的速度(流速)。另外,此处的模拟是使较大流量的冷却水在旁通通路Pb中流动时的模拟。
如图6所示,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流入口Oin侧流向旁通流路Rb侧的冷却水不被温度检测介质52妨碍流动,能够顺畅地在旁通通路Pb中流通。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可知在比较方式中,从流入口Oin侧流向旁通流路Rb侧的冷却水被温度检测介质52妨碍流动,旁通通路Pb中的顺畅的流通被阻碍。
接下来,基于图8、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与比较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中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温度变化的不同。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比较方式中例如以约5L/min的较小流量使例如约90℃的较低温的冷却水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Rb侧时的温度检测介质52随时间经过的温度变化的图。在图8中,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温度变化,虚线表示比较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温度变化。
如图8所示可知,在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Rb侧的冷却水、即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比较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一方的温度迅速上升。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比较方式中例如以约10L/min的较大流量使例如约130℃的较高温的冷却水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Rb侧时的温度检测介质52随时间经过的温度变化的图。在图9中,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温度变化,虚线表示比较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温度变化。
如图9所示可知,在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Rb侧的冷却水、即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介质52一方的温度迅速上升。考虑这是因为在比较方式中,在旁通通路P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大时,旁通通路Pb中的通水阻力增大,针对温度检测介质52的来自热源的通水量减少。
以上,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特别是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大时,在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的观点上相对于比较方式有利。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的工作。
在发动机2的启动时,由于发动机2为低温,通过阀41遮挡主流路Rm,不使冷却水经由主流路Rm流向散热器11。此时,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经由流入口Oin、旁通通路Pb、旁通流路开口部Ob、旁通流路Rb、水泵3返回水冷套4。由此,促进发动机2的暖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阀41遮挡主流路Rm时的从流入口Oin流向旁通流路Rb侧的冷却水的流量约为10L/min。
若发动机2的运转状态继续,冷却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上,则通过马达31旋转驱动阀41,打开主流路Rm。由此,水冷套4内的冷却水经由主流路Rm流向散热器11,被冷却后返回水冷套4。因此,能够将发动机2冷却,能够抑制发动机2的过热。另外,此时,阀41的开度根据冷却水的温度来调整。
在阀41因某种异常等而不能旋转时,存在主流路Rm保持被遮挡的状态的情况。若保持主流路Rm被遮挡的状态,而发动机2的运转继续,则在散热器11中不能将冷却水冷却,冷却水的温度有可能过高。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迂回通路Pd设置有失效保护阀50,若迂回通路Pd的冷却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例如约110℃)以上,则通过温度检测介质52使阀主体51开阀。由此,在旁通通路Pb中流动的高温的冷却水经由迂回通路Pd流向主流路Rm。其结果,在散热器11中冷却后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2。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阀41的异常引起的发动机2的过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大时的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高,因此在阀41的异常时等,能够迅速使失效保护阀50开阀。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为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其具备阀41、迂回通路Pd、以及失效保护阀50,该发动机冷却系统1具备冷却水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主流路Rm、以及绕过散热器11与发动机2连接、使从发动机2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2的旁通流路Rb。
阀41能够控制在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迂回通路Pd迂回阀41从发动机2侧连接到主流路Rm侧。
失效保护阀50具有与阀41独立地工作、能够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阀主体51、以及能够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阀主体51工作来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温度检测介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旁通流路Rb和迂回通路Pd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分支部Div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通水阻力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与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Rb的路径(旁通通路Pb)不同、且能够与流入口Oin及旁通流路Rb连通的位置Pos。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52。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迂回通路Pd,依次排列有朝向旁通流路Rb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Ob、温度检测介质52。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52。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为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其具备箱体20、阀41、以及失效保护阀50,该发动机冷却系统1具备冷却水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主流路Rm、以及绕过散热器11与发动机2连接、使从发动机2流出的冷却水返回发动机2的旁通流路Rb。
箱体20设置于发动机2与主流路Rm以及旁通流路Rb之间,具有流入口Oin、主流路开口部Om、旁通流路开口部Ob、主通路Pm、旁通通路Pb以及迂回通路Pd。
流入口Oin与发动机2连接供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主流路开口部Om与主流路Rm连接供朝向主流路Rm的冷却水流动。旁通流路开口部Ob与旁通流路Rb连接、供朝向旁通流路Rb的冷却水流动。主通路Pm将流入口Oin与主流路开口部Om连接。旁通通路Pb将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连接。迂回通路Pd迂回阀41从旁通通路Pb连接到主流路Rm。
阀41收容于箱体20,能够控制从流入口Oin流向主流路Rm的冷却水的流量。
失效保护阀50具有与阀41独立地工作能够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阀主体51、以及能够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主体51工作来将迂回通路Pd开闭的温度检测介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旁通通路Pb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通水阻力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与从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旁通通路Pb)不同、并且能够与流入口Oin及旁通流路开口部Ob连通的位置Pos。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52。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热源的通水量的减少,能够提高温度检测介质52的热响应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流入口Oin经由旁通通路Pb以及迂回通路Pd朝向主流路Rm的路径中,旁通流路开口部Ob相对于温度检测介质52位于流入口Oin侧。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能够将冷却水导向温度检测介质5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从最短地连结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Pos。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水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时,温度检测介质52成为在旁通流路Rb中流动的冷却水的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具有在内部封入了蜡的感温部521。因此,能够比较低廉地制造温度检测介质52。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如图10所示。
在第2实施方式中同样,若将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旁通流路Rb与迂回通路Pd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分支部Div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旁通通路Pb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此外,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与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R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不同、并且能够与流入口Oin及旁通流路Rb连通的位置Pos。再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从最短地连结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Pos。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迂回通路Pd侧,依次排列有朝向旁通流路Rb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Ob、温度检测介质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流入口Oin经由旁通通路Pb以及迂回通路Pd朝向主流路Rm的路径中,旁通流路开口部Ob相对于温度检测介质52位于流入口Oin侧。
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一部分如图11~13所示。
在第3实施方式中同样,若将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旁通流路Rb和迂回通路Pd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则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分支部Div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不突出到旁通通路Pb地整体收容于迂回通路Pd。此外,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与从来自发动机2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旁通流路R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不同、并且能够与流入口Oin及旁通流路Rb连通的位置Pos。再换言之,温度检测介质52设置于从最短地连结流入口Oin与旁通流路开口部Ob的路径即旁通通路Pb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Pos。
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失效保护阀50开阀的温度也可以设定为110℃以外的温度。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常时仅通过阀41控制主流路Rm的冷却水的流量的例子。与此相对,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通常时除了阀41之外还使用失效保护阀50来控制主流路Rm的冷却水的流量。例如,也可以对通过阀41打开主流路Rm的温度设定上限,冷却水的温度成为上限的温度时,关闭阀41,在与该上限的温度大致同等的温度下失效保护阀50开阀。在该情况下,能够降低阀41的工作时间,实现阀41的高寿命化。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介质52只要能够根据温度而位移从而在设定温度下使阀主体51开闭即可,不限于封入了热蜡的感温部521,例如也可以使用恒温器、双金属、形状记忆合金等。
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箱体20不限于树脂,也可以通过金属等形成。
这样,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本公开根据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以及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以及均等的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以及形态进而包含仅一要素、其以上或其以下的其他组合以及形态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及思想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所述主流路,供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冷却水流过;以及旁通流路(Rb),绕过所述散热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使从所述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所述发动机,
所述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阀(41),能够控制在所述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迂回通路(Pd),迂回所述阀而从所述发动机侧连接到所述主流路侧;以及
失效保护阀(50),具有阀主体(51)及温度检测介质(52),所述阀主体独立于所述阀而工作,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所述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主体具有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连接的轴部(511)以及在所述轴部的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相反的一侧设置的阀部(512),
若将从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Oin)向所述旁通流路和所述迂回通路分支的部分设为分支部(Div),
则所述阀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相对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向所述分支部的相反侧移动,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也不突出到所述分支部地整体收容于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形成为筒状,
所述流入口形成在所述阀的轴上。
2.一种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所述主流路,供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冷却水流过;以及旁通流路(Rb),绕过所述散热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使从所述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所述发动机,
所述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阀(41),能够控制在所述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迂回通路(Pd),迂回所述阀而从所述发动机侧连接到所述主流路侧;以及
失效保护阀(50),具有阀主体(51)及温度检测介质(52),所述阀主体独立于所述阀而工作,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所述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主体具有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连接的轴部(511)以及在所述轴部的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相反的一侧设置的阀部(512),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设置于与从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所述旁通流路的路径(Pb)不同、并且能够与所述流入口以及所述旁通流路连通的位置(Pos),
所述阀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相对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向所述路径的相反侧移动,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也不突出到所述路径地整体设置于所述位置,
所述阀形成为筒状,
所述流入口形成在所述阀的轴上。
3.一种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所述主流路,供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冷却水流过;以及旁通流路(Rb),绕过所述散热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使从所述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所述发动机,
所述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阀(41),能够控制在所述主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
迂回通路(Pd),迂回所述阀而从所述发动机侧连接到所述主流路侧;以及
失效保护阀(50),具有阀主体(51)及温度检测介质(52),所述阀主体独立于所述阀而工作,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所述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主体具有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连接的轴部(511)以及在所述轴部的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相反的一侧设置的阀部(512),
从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所流入的流入口(Oin)朝向所述迂回通路侧,依次排列有朝向所述旁通流路的入口即旁通流路开口部(Ob)、所述温度检测介质,
所述阀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相对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向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的相反侧移动,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也不相对于所述迂回通路向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侧突出地整体收容于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形成为筒状,
所述流入口形成在所述阀的轴上。
4.一种冷却水控制阀装置(10),控制在发动机冷却系统(1)的主流路(Rm)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备:所述主流路,供从发动机(2)流向散热器(11)的冷却水流过;以及旁通流路(Rb),绕过所述散热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使从所述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水返回所述发动机,
所述冷却水控制阀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阀(41);
箱体(20),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主流路及所述旁通流路之间,具有: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供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Oin);与所述主流路连接、供流向所述主流路的冷却水流过的主流路开口部(Om);与所述旁通流路连接、供流向所述旁通流路的冷却水流过的旁通流路开口部(Ob);将所述流入口与所述主流路开口部连接的主通路(Pm);将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连接的旁通通路(Pb);以及迂回所述阀而从所述旁通通路连接到所述主流路的迂回通路(Pd);所述箱体收容所述阀,所述阀能够控制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主流路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以及
失效保护阀(50),具有阀主体(51)及温度检测介质(52),所述阀主体独立于所述阀而工作,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基于冷却水的温度使所述阀主体工作,从而能够开闭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主体具有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连接的轴部(511)以及在所述轴部的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相反的一侧设置的阀部(512),
所述阀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相对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向所述旁通通路的相反侧移动,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在所述阀主体将所述迂回通路打开时也不突出到所述旁通通路地整体收容于所述迂回通路,
所述阀形成为筒状,
所述流入口形成在所述阀的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设置于与从所述流入口朝向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的路径(Pb)不同、并且能够与所述流入口以及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连通的位置(Pos)。
6.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流入口经由所述旁通通路以及所述迂回通路朝向所述主流路的路径上,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相对于所述温度检测介质位于所述流入口侧。
7.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设置于从最短地连结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旁通流路开口部的路径即所述旁通通路离开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Pos)。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介质具有在内部封入有蜡的感温部(521)。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阀形成为有底筒状,底部的相反侧的开口部朝向所述流入口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失效保护阀设置在所述阀的径向外侧。
CN201880013568.3A 2017-05-09 2018-05-07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25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3162 2017-05-09
JP2017093162A JP6838485B2 (ja) 2017-05-09 2017-05-09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PCT/JP2018/017658 WO2018207740A1 (ja) 2017-05-09 2018-05-07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720A CN110325720A (zh) 2019-10-11
CN110325720B true CN110325720B (zh) 2021-07-20

Family

ID=6410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5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325720B (zh) 2017-05-09 2018-05-07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0408B2 (zh)
JP (1) JP6838485B2 (zh)
CN (1) CN110325720B (zh)
DE (1) DE112018002388T5 (zh)
WO (1) WO20182077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2705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弁
JP7350668B2 (ja) * 2020-02-12 2023-09-26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バルブユニット
JP2022175443A (ja) * 2021-05-13 2022-11-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6810A (ja) 1983-12-13 1985-07-06 日立コンデンサ株式会社 ケ−ス入り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S60126810U (ja) * 1984-01-31 1985-08-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ワツクス型サ−モスタツト
JP3859307B2 (ja) * 1997-05-16 2006-12-20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JP5925456B2 (ja) 2011-09-22 2016-05-25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バルブ装置
JP6050952B2 (ja) * 2012-05-15 2016-12-21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バルブ装置
CN105074301B (zh) * 2013-03-21 2016-11-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
FR3015613B1 (fr) 2013-12-19 2016-06-1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Vanne de commande pour un circuit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6232960B (zh) * 2014-04-25 2018-11-16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KR101567434B1 (ko) * 2014-07-31 2015-11-12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페일 세이프티 냉각수조절밸브
JP6004018B2 (ja) * 2015-01-09 2016-10-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107614949B (zh) * 2015-06-05 2020-02-0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
JP6501641B2 (ja) * 2015-06-15 2019-04-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JP6616142B2 (ja) * 2015-09-28 2019-12-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JP6536364B2 (ja) 2015-11-10 2019-07-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電器
KR101720568B1 (ko) * 2016-05-04 2017-03-29 엔브이에이치코리아(주) 통합 유량 제어밸브
KR102463203B1 (ko) * 2017-11-29 2022-11-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 밸브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72117A1 (en) 2020-03-05
CN110325720A (zh) 2019-10-11
US10900408B2 (en) 2021-01-26
JP6838485B2 (ja) 2021-03-03
DE112018002388T5 (de) 2020-01-16
WO2018207740A1 (ja) 2018-11-15
JP2018189041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720B (zh)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EP1588035B1 (en) Thermal control of flowrate in engine coolant system
KR101018538B1 (ko) 차량의 냉각 장치
WO2001083961A1 (fr) Dispositif a thermostat
JP6013022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冷却制御方法
JP2017057792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US20090120417A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10317967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JP4498636B2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JP5229012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2007291928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2006057635A (ja) 電動ウォーターポンプの取付け配列構成
JP2010121455A (ja) 熱応動弁装置
JPH11287122A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のボトムバイパス構造
JP2018105185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EP1537307A1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s
JP3435554B2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制御装置
JP5787152B2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WO2022176871A1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JP2007205197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17008753A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冷却水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サーモ弁装置
JP3928936B2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CN114514365B (zh) 恒温器装置
JP2012197730A (ja) エンジン
US10975756B2 (en) Thermostat for an engine cool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