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139A -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139A
CN110316139A CN201910136254.9A CN201910136254A CN110316139A CN 110316139 A CN110316139 A CN 110316139A CN 201910136254 A CN201910136254 A CN 201910136254A CN 110316139 A CN110316139 A CN 110316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ir bag
frenulum
occupan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6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16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6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actual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to vehicle deformation, bumper displacement or bumpe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B60R2021/23388External tether means having ends which are movable or detachable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仅通过乘员就座的座椅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碰撞形态下的乘员保护。所述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具备:气囊,其设定有从乘员就座的座椅或所述座椅的周边部件膨出的膨出部位;系带,其具有:与所述气囊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部位连接的一端部、与相邻于所述气囊的相邻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连接或与所述气囊的比所述一端部更靠所述座椅侧的部位连接的另一端部,其中所述系带的从所述一端部到所述另一端部或所述相邻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气囊中从连接所述一端部的连接部位到所述膨出部位或到所述另一端部的第一长度、及从所述连接部位到所述气囊的前端的第二长度短,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短。

Description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车辆的接近乘员的区域保护乘员的技术,存在搭载于座椅的气囊。例如,为了保护搭乘者的头部,提出了具备:在车辆的车身侧部和搭乘者的从胸部到头部的部位之间进行展开膨胀的气囊主体部、以从气囊主体部向搭乘者的面部前方突出的方式进行展开膨胀的气囊突出部的侧气囊装置等(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08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实现了车室内空间的就座位置及就座状态的自由化的情况下,在将座椅制成了不同于现有配置的座椅时,在现有使用着的设置于转向器、仪表板等的气囊中,存在乘员的保护比较困难的可能性。鉴于此,将气囊等乘员的保护设备设置于座椅的必要性越来越高。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侧气囊装置中,难以应对全方位的碰撞。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仅通过乘员就座的座椅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碰撞形态下的乘员保护。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具备:气囊,其在乘员就座的座椅或所述座椅的周边部件上设定有朝向车室的膨出部位;系带,其具有:与所述气囊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部位连接的一端部、与相邻于所述气囊的相邻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或所述气囊的比所述一端部更靠所述座椅侧的部位连接的另一端部,其中所述系带的从所述一端部到所述另一端部或所述相邻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气囊中从连接所述一端部的连接部位到所述膨出部位或到所述另一端部的第一长度、及从所述连接部位到所述气囊的前端的第二长度短,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短。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所述膨出部位设定于所述座椅,经由所述座椅的座椅表面而展开。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气囊在座椅靠背中相对于所述乘员的上体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座椅前方膨出,所述气囊的前端的展开方向通过所述系带从所述座椅的膨出位置转向为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展开到所述乘员的上体前方。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系带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相邻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当所述气囊进行展开时,所述系带相对于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气囊在座垫中相对于所述乘员的下肢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座椅上方膨出,所述气囊的前端的展开方向通过所述系带从所述座椅的膨出位置转向为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展开到所述乘员的下肢上方。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系带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相邻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当所述气囊进行展开时,所述系带相对于所述座椅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系带的与所述相邻部件的连接部位设定为比所述乘员的上体或下肢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关于与从座椅展开的气囊连接的系带和气囊的连接位置,通过在系带的长度和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上具有规定的关系性,来实现特定的连接形态,气囊的展开方向成为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向。由此,由于从座椅上展开的气囊以接近乘员的方式延伸,因此成为气囊在乘员的周围展开了的状态,作为结果,能够提供一种仅通过座椅的结构就可实现各种各样的碰撞形态下的乘员保护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图,图1(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主视图,图1(b)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2(a)是示意地表示图1(a)~图1(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的概略图,图2(b)是示意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的概略图,图2(c)是示意地表示再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的概略图;
图3(a)~图3(c)是表示图1(a)~图1(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的一展开形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图1(b)及图2(a)~图2(c)对本发明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的概略图,图1(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1的主视图,图1(b)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1的俯视图。图2(a)是示意地表示图1(a)~图1(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的气囊2的概略图,图2(b)是示意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1的气囊201的概略图,图2(c)是示意地表示再另一乘员保护装置12的气囊202的概略图。
如图1(a)~图1(b)所示,乘员保护装置1具备气囊2和系带3。此外,为了气囊2的展开驱动,乘员保护装置1同时具备检测单元4及控制单元5。
气囊2经由乘员P就座的座椅100的座椅表面而展开。特别是如图1(b)所示,气囊2具有:在比与系带3的连接部位更靠座椅100侧位于乘员P的侧方的基端部21、以及在比与系带3的连接部位更靠气囊2的前端侧位于乘员P的前方的前端部22。
此外,座椅100具有:乘员P可就座的座垫101、和乘员P能够背靠的座椅靠背102。
气囊2为布制的袋体,在展开前折叠地收纳于收纳部6,所述收纳部6配置于座椅靠背102内。作为整体形状,气囊2为大致板状。在气囊2进行展开时,通过从附设于收纳部6的气体发生器7发生的气体被压入气囊2内,气囊2向收纳部6外膨出,进而,使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开裂,向车室内空间展开。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2的膨出部位设定于座椅100的座椅表面,但在本发明中,气囊也可以从座椅的周边部件即适宜的内装饰材料等膨出。
系带3例如由与气囊2相同的材料形成,是连接气囊2和收纳部6的长条状部件。在气囊2的展开前,系带3与气囊2一同折叠收纳于收纳部6内。
后面参照图2(a)~图2(c)对系带3与气囊2等的连接形态进行描述。
检测单元4检测车辆的碰撞或碰撞可能性。具体地说,检测单元4通过适宜的摄像头、传感器等,基于车外的周围环境的监视结果,检测有无其他车辆或障碍物和本车辆的碰撞或碰撞可能性。检测单元4能够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5。
碰撞的检测例如通过利用搭载于车辆的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到作用于本车辆的冲击,能够判别为发生了碰撞。
另外,碰撞可能性的检测例如通过同时基于由搭载于车辆的车外监视用摄像头、监视用传感器等检测到的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的监视结果、和本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等参数,来导出其他车辆或障碍物与本车辆接触的可能性。进而,通过导出结果是否超过了适宜的阈值,能够判别碰撞可能性的高低。
作为检测单元4,例如可组合使用车载摄像头、监视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和用于分析监视结果的运算处理装置。
控制单元5控制气体发生器7的驱动。具体地说,控制单元5基于从检测单元4输出的检测结果,进行使气体发生器7驱动的控制。当驱动了气体发生器7时,就通过点燃火药等而发生气体。控制单元5能够向气体发生器7输出驱动信号。
作为控制单元5,例如可使用车载用的运算处理装置即ECU等。
接下来,参照图2(a)~图2(c)对乘员保护装置的系带的与气囊或相邻部件的连接形态进行详细描述。
图2(a)是示意地表示图1(a)~图1(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的气囊2及系带3、座椅靠背102的图。
系带3具有:与气囊2外侧面的座椅100宽度方向内侧连接的一端部31、与气囊2相邻的多个相邻部件中的收纳部6连接的另一端部32。系带3和气囊2通过缝制来连接,系带3和收纳部6通过粘接而连接。
将系带3的一端部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A,将系带3从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103露出的部位设为B。另外,将气囊2的在座椅100宽度方向内侧部位的基端部21从座椅表面103露出的部位设为C,将前端部22的前端部位设为D。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与气囊相邻的相邻部件,可列举座椅靠背102及收纳部6等多个部件。
在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系带3中的从一端部31到相邻部件即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103的长度L(A-B间的长度)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的一端部31的连接部位到座椅表面103的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短。另外,A-B间的长度L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的一端部31的连接部位到前端部位的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进而,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比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
另外,如图2(b)所示,系带301的一端部311及另一端部312都采用与气囊2连接的连接形态。
系带301与上述系带3的不同点在于连接系带301的另一端部312的部件。即,代替上述另一端部32的连接部件即收纳部6,系带301的另一端部312变为气囊2。另一端部312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B’。另外,在图2(a)中,将基端部21从座椅表面103露出的部位设为C,取而代之,在图2(b)所示的连接形态中,将系带301的另一端部312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C’。即,在本连接形态中,连接部位B’和C’一致。
此外,将系带301的一端部311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A,将前端部22的前端部位设为D,在这一方面,与图2(a)所示的连接形态同样。
在图2(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1中,系带301中的从一端部311到另一端部312的长度L’(A-B’间的长度)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01的一端部311的连接部位到与气囊2的外侧面连接的系带301的另一端部312的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短。另外,A-B’间的长度L’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01的一端部311的连接部位到前端部位的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进而,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比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
进而,如图2(c)所示,也可以为系带302的一端部321与气囊2连接,且另一端部322通过缝制而与座椅靠背102连接的连接形态。
系带302与上述系带3的不同点在于连接系带302的另一端部322的部件。即,代替上述另一端部32的连接部件即收纳部6,系带302的另一端部322变为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103。将另一端部322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B”。另外,将图2(a)的基端部21从座椅表面103露出的部位C设为与B”一致的部位C”。
此外,将系带302的一端部321和气囊2的连接部位设为A,将前端部22的前端部位设为D,在这一方面与图2(a)所示的连接形态同样。
在图2(c)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2中,系带302中的从一端部321到相邻部件即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103的长度L”(A-B”间的长度)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02的一端部321的连接部位到座椅表面103的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短。另外,A-B”间的长度L”比在气囊2中从连接系带302的一端部321的连接部位到前端部位的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进而,第一长度l”1(A-C”间的长度)比第二长度l”2(A-D间的长度)短。
如图2(a)~图2(c)所示,系带和气囊或相邻部件可采取各种各样的连接形态,但系带的长度、气囊的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的大小关系都共同。通过满足这些特定的关系,气囊2的展开轨道从自座椅靠背102膨出时开始发生变化,从而朝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内侧。
接着,在图1(a)~图1(b)及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中,参照图3(a)~图3(c)对气囊2的展开进行说明。
图3(a)~图3(c)是表示图1(a)~图1(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的气囊2的一展开形态的说明图。
为了使乘员保护装置1的气囊2展开,首先,检测单元4检测碰撞或碰撞的可能性。
进而,在由检测单元4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的信号输入到控制单元5时,控制单元5向气体发生器7输出驱动信号。
通过来自控制单元5的驱动信号的输入,气体发生器7例如点燃火药等而发生气体。
通过由气体发生器7发生的气体被压入气囊2内,使座椅靠背102的座椅表面103开裂,向座椅100外膨出。图3(a)表示膨出到座椅100外的初始阶段的气囊2。
图3(a)所示的气囊2为向基端部21流入了某种程度的气体,且向前端部22流入的气体的流入量较少的状态。这时,系带3也为挠曲的状态。
这时,如图3(a)所示,气囊2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向座椅100的前方膨出。
当图3(a)所示的气囊2的展开进一步发展时,就成为图3(b)所示的状态。
图3(b)所示的气囊2为向基端部21流入了某种程度的气体,且前端部22通过气体而大致膨满的状态。这时,系带3变成以在与气囊2的座椅100宽度方向内侧连接的一端部31和与收纳部6连接的另一端部32之间成为直线状的方式拉伸了的状态。
与图3(a)所示的展开状态同样,图3(b)所示的气囊2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向座椅100的前方膨出。
当图3(b)所示的气囊2的展开进一步发展时,就成为图3(c)所示的状态,展开完成。
图3(c)所示的气囊2为基端部21及前端部22通过气体而大致膨满的状态。在基端部21从图3(b)所示的状态成为大致膨满的状态时,如上所述,通过系带3的长度L形成为比第一长度l1短,基端部21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弯曲。由此,前端部22朝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内侧。进而,气囊2整体以系带3的上述连接部位B或与收纳部6连接的连接部位为中心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内侧转动。因而,气囊2的前端部22成为向乘员P的上体前方展开了的状态。
图3(c)所示的气囊2完成了从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转换了方向的展开。
如图3(a)~图3(c)所示,气囊2在座椅靠背102中从比乘员P的上体更靠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座椅100的前方膨出,气囊2的前端部22的展开方向通过系带3从座椅100中气囊2的膨出位置转向为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内侧,向乘员P的上体前方展开。
如上所述,由于气囊2的第二长度l2设定为比第一长度l1长,因此通过前端部22形成为比气囊2的基端部21大,可在座椅100的宽度方向上确保大幅度罩住乘员P的上体的区域。
因而,由于从座椅靠背102展开了的气囊2变成包围乘员P的上体的侧方及前方的状态,因此作为结果,仅通过座椅100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前方碰撞、侧方碰撞、后方碰撞及斜向碰撞等各种各样碰撞形态下的乘员保护。
假使气囊2为通过系带3而从展开的初始阶段起被拉伸了的状态,就会在乘员P附近发生气囊2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初始展开。
与此相对,如图3(a)~图3(c)所示,气囊2将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前方的展开方向持续维持到展开的最后阶段,直到展开的最后阶段,都没有朝向乘员P那样的展开方向。这是因为系带3的上述长度L设定为比上述第一长度l1及上述第二长度l2短,且在气囊2的展开完成时,在座椅100的前后方向上的乘员P的前方及后方分别设定有系带3的各连接位置。由此,优选,在气囊2的展开的最后阶段中,即在伴随前端部22的展开而来的气囊2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所谓展开暴乱(展開暴れ)正在收敛的阶段中,通过系带3,气囊2进行弯曲或屈曲而接近乘员P,因此能够降低气囊2对乘员P的攻击性。
进而,在图1(a)~图1(b)、图2(a)及图(c)、图3(a)~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系带3及302的另一端部32及322与相邻部件即收纳部6或座椅靠背102连接的情况下,当气囊2展开时,系带3及302就相对于座椅100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在气囊2的展开完成时,通过系带3及302与座椅100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系带3及302不会或难以与乘员P的上体接触。
另外,系带3及302与相邻部件(收纳部6及座椅靠背102)的连接部位(B及B”)设定为比乘员P的上体更靠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外侧。由此,系带3及302更加难以接触乘员P的上体。此外,通过例如系带3不与乘员P的上体接触,如上所述,系带3容易成为与座椅100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或在座椅100的前后方向上的系带3的前侧向座椅100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状态。在气囊2的展开完成时,如果系带3为这种状态,则气囊2的前端部22的展开区域会更加接近乘员P,因此由气囊2实现接近乘员P的区域的保护性能提高。
本发明的气囊也可以为如下形态,即,在座垫中,相对于乘员的下肢,从座椅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座椅的上方膨出,气囊的前端部的展开方向通过系带从座椅中气囊的膨出位置转向为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向乘员的下肢上方展开。
即使是这种形态,系带的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或相邻部件的长度也可以设定为比气囊的第一长度及第二长度短。由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比系带的连接部位更靠前端侧的部位(前端部)形成为比气囊的座椅侧部位(基端部)大,可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确保大幅度罩住乘员的下肢的区域。
因而,从座垫上展开了的气囊变成包围乘员的下肢的侧方及上方的状态,因此作为结果,仅通过座椅的结构,就能够确保前方碰撞、侧方碰撞、后方碰撞及斜向碰撞等各种各样碰撞形态下的对乘员下肢的保护性能。
进而,在采用气囊从座垫向上方展开的形态时,在系带的另一端部与相邻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当气囊进行展开时,优选系带相对于座椅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在气囊的展开完成时,通过系带与座椅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系带不会或难以与乘员的下肢接触。
另外,系带与相邻部件的连接部位优选设定为比乘员的下肢更靠座椅的宽度方向外侧。由此,系带更加难以与乘员的下肢接触,因此气囊的前端部位的展开区域会更加接近乘员,作为结果,由气囊实现的接近乘员的区域的保护性能提高。
如上所述,图1(a)~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11及12通过使从座椅100向与乘员P不同的方向膨出了的气囊2弯曲或屈曲,能够将展开方向限制到接近乘员P的区域内。
将来在自动驾驶车辆中,不会将座椅100仅限定于车辆前方的朝向,而是可朝向各个方向。另外,也可将座椅100配置于各种各样的位置。由此,配置于种种内装饰材料上的现有气囊等乘员保护设备有可能不能对坐在可动的座椅100上的乘员P充分发挥现有的乘员保护性能。
与此相对,乘员保护装置1、11及12由于气囊2从座椅100展开,且在接近乘员P的区域内气囊2以包围乘员P的方式展开,因此不管是配置于什么方向及什么位置的座椅100,都不会或难以使乘员保护性能下降。
以上,对应用了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本发明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即,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基于该实施方式而完成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等全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是毋庸置疑的。
符号说明
1、11及12:乘员保护装置
2:气囊
21:基端部
22:前端部
3、301及302:系带
31、311及321:一端部
32、312及322:另一端部
4:检测单元
5:控制单元
6:收纳部
7:气体发生器
100:座椅
101:座垫
102:座椅靠背
103:座椅表面
P:乘员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
气囊,其在乘员就座的座椅或所述座椅的周边部件上设定有朝向车室的膨出部位;以及
系带,其具有:与所述气囊中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部位连接的一端部、与相邻于所述气囊的相邻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连接或与所述气囊中比所述一端部更靠所述座椅侧的部位连接的另一端部,
其中所述系带的从所述一端部到所述另一端部或所述相邻部件的长度比所述气囊中从连接所述一端部的连接部位到所述膨出部位或到所述另一端部的第一长度、及从所述连接部位到所述气囊的前端的第二长度短,
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的所述膨出部位设定于所述座椅,经由所述座椅的座椅表面而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在座椅靠背中相对于所述乘员的上体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座椅前方膨出,
所述气囊的前端的展开方向通过所述系带从所述座椅的膨出位置转向为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展开到所述乘员的上体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在所述系带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相邻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当所述气囊进行展开时,所述系带相对于所述座椅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气囊在座垫中相对于所述乘员的下肢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向所述座椅上方膨出,
所述气囊的前端的展开方向通过所述系带从所述座椅的膨出位置转向为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展开到所述乘员的下肢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在所述系带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相邻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当所述气囊进行展开时,所述系带相对于所述座椅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与所述相邻部件的连接部位设定为比所述乘员的上体或下肢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CN201910136254.9A 2018-03-30 2019-02-25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Pending CN110316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8592A JP2019177788A (ja) 2018-03-30 2018-03-30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JP2018-068592 2018-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139A true CN110316139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05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6254.9A Pending CN110316139A (zh) 2018-03-30 2019-02-25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99917A1 (zh)
JP (1) JP2019177788A (zh)
CN (1) CN11031613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2473A (zh) * 2021-04-16 2021-06-22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装置
CN114829209A (zh) * 2019-12-19 2022-07-29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用于运输工具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15214518A (zh) * 2021-03-30 2022-10-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远侧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30471B2 (en) * 2017-09-29 2020-08-04 Toyot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JP7302832B2 (ja) 2019-09-27 2023-07-04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ダイオー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6754B2 (ja) * 1994-06-14 2003-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法
US5636862A (en) * 1995-09-07 1997-06-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assembly with tether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2009-06-2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JP4400495B2 (ja) * 2004-05-27 2010-01-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240915B2 (en) * 2004-12-03 2007-07-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system with airbag-based occupant reaction surface
JP5401495B2 (ja) * 2011-03-17 2014-01-2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JP6107749B2 (ja) * 2014-06-23 2017-04-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79469B2 (ja) * 2014-06-23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979934B1 (en) * 2014-07-29 2019-05-01 Toyoda Gosei Co., Ltd. Far-side airbag apparatus
JP6191574B2 (ja) * 2014-10-10 2017-09-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31935B2 (ja) * 2014-12-03 2017-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707922B2 (en) * 2014-12-10 2017-07-18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DE102015001198B4 (de) * 2015-01-31 2018-05-09 Audi Ag Frontairbag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ines Fahrzeugs
JP6432547B2 (ja) * 2016-03-02 2018-1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994181B1 (en) * 2017-03-31 2018-06-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including airbag
US10336283B2 (en) * 2017-05-09 2019-07-02 Autoliv Asp, Inc. Oblique impact airbag mitt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399622B1 (ko) * 2017-08-24 2022-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US10703325B2 (en) * 2017-11-27 2020-07-07 Autoliv Asp, Inc. Multi-chambered side airbag assemblies
JP6691569B2 (ja) * 2018-03-30 2020-04-28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209A (zh) * 2019-12-19 2022-07-29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用于运输工具的乘员保护装置
US11993216B2 (en) 2019-12-19 2024-05-28 Mercedes-Benz Group AG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5214518A (zh) * 2021-03-30 2022-10-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远侧气囊装置
CN113002473A (zh) * 2021-04-16 2021-06-22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7788A (ja) 2019-10-17
US20190299917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6139A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10329201A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CN106994952B (zh) 乘员保护系统
US5462308A (en) Occupant protecting system for vehicle
US10899305B2 (en) Airbag for side collision
CN107531206B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05365737B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US8882138B1 (en) Center airbag
CN114514149B (zh) 用于装备有实用部件的车辆乘坐位置的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CN107415886A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04943645B (zh) 形状自适应的乘客安全气囊
JP2837955B2 (ja) 側面衝撃による頭部打撲の保護システム
JP4168283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481638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808633A (zh) 车辆座椅
CN106458135A (zh) 独立充气的双缓冲安全气囊
CN107054278A (zh) 安装到车门的安全气囊总成
CN105083202B (zh) 用于后排座椅乘员的可展开安全气囊布置
US20200164827A1 (en) Knee airbag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316138A (zh) 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JP2015006841A (ja) ルーフ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US20090079171A1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116353A (zh) 用于车辆的乘客保护装置和相对应的车辆
CN109849834A (zh) 安全气囊组件和用于控制安全气囊组件的系统和方法
DE102020207722A1 (de)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