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5940A -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5940A
CN110315940A CN201910226923.1A CN201910226923A CN110315940A CN 110315940 A CN110315940 A CN 110315940A CN 201910226923 A CN201910226923 A CN 201910226923A CN 110315940 A CN110315940 A CN 110315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batter portion
rearview mirror
outer reinforcemen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69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留置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15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36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at the mirror are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4Outside rear view mirror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1Belt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3Inner panel, e.g. characterised by carrying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5Oute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26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at the belt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在车辆用门构造中,在局部与外加强件重叠的状态下,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接合于外加强件的前端侧。后视镜保持器的上侧脚部具有与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并且结合于内面板。下侧脚部具有与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并且结合于内面板。加强部件连接于第1对置面,并且通过连接于主体部内表面和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对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 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在外面板的内侧设置有外加强件、在该外加强件的前端侧接合有后视镜保持器的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门构造中,若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刚性不充分,则车门后视镜能由于车辆的行驶、车门的开闭而上下或者前后振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321266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门构造中,如本申请所附的图10所示,门腰线外加强件52沿着门外面板51的门腰线延展。上下方向加强件53在车门的上下方向上延展。在门腰线外加强件52的前端侧,上下方向加强件53的上端侧部分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门内面板54分离。另外,在上述文献中,门腰线外加强件52的前端部分结合于上下方向加强件53的上端侧部分。上述文献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上下方向加强件53的上端侧部分固定有车门后视镜55的安装基座56的安装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门后视镜55的安装基座56的保持刚性。
在上述文献的结构中,将上下方向加强件53向上方大型化。并且,在使门腰线外加强件52的前端部向外侧与门内面板54分离的状态下,使该门腰线外加强件52的前端部重合于上下方向加强件53的上端部。其结果是,上述文献的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变重。不仅是重量增加,在门外面板51与门内面板54间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小空间)时,无法将上下方向加强件53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车门的外面板与内面板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为了将车门后视镜在上下方向位移的情况抑制至所希望量,也能够在对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进行了抑制的状态下,在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确保必要的刚性的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例子。
例1.车辆用门构造的主旨为,具备:外面板,其构成车门的外板,并具有门腰线;内面板,其构成车门的内板;外加强件,其沿着上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上述外加强件具有前端和后端,且以上述后端侧结合于上述内面板;后视镜保持器,其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局部与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上述主体部接合于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上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述上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上端部并且结合于上述内面板,上述下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下端部并且结合于上述内面板,上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上述上侧脚部和上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上述上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上述下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以及加强部件,其连接于上述第1对置面,并构成为:通过连接于上述主体部内表面和上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对上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车门的外面板与内面板间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对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进行了抑制的状态下,确保车辆用门构造中的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为了将车门后视镜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情况抑制至所希望量所必需的刚性。
然而,作为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结构,可考虑具备结合于内面板的外加强件、接合于外加强件的后视镜保持器这种结构。外加强件沿着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且外加强件的后端侧结合于内面板。在后视镜保持器的局部与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后视镜保持器接合于该外加强件的前端侧。后视镜保持器具有结合于内面板的上下一对脚。为了实现车身的轻型化,并确保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刚性,后视镜保持器形成为比外加强件厚。
对于将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刚性提高而言,可考虑将外加强件、后视镜保持器的板厚增厚的方法、或不改变板厚而将外加强件、后视镜保持器弯折形成为波纹板状从而将外加强件、后视镜保持器的截面形状变更为可得到需要的截面系数的形状。但是,对于通过将加强件等弯折形成来对加强件等的截面形状进行变更而言,由于配置空间的关系而存在极限。另外,若将加强件的板厚增厚,则连无需提高刚性的位置也都板厚增厚,导致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上述例1的结构对这种问题进行抑制。
例2.关于上述例1的车辆用门构造,也可以为如下:上述加强部件接合于上述后视镜保持器的至少上述第1对置面和上述第2对置面,上述上侧脚部和上述下侧脚部在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上述加强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上述板状部件形成有在上述对置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根据该结构,加强部件例如对上侧脚部向前方方向变形有效地进行抑制,从而对车门后视镜在上下方向上位移有效地进行抑制。
例3.关于上述例1或者例2的车辆用门构造,也可以为如下:上述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具有作为在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的主体后端部,上述主体后端部接合于上述外加强件,在上述主体后端部,在补片跨设在上述外加强件、上述后视镜保持器的状态下设置有该补片,上述补片接合于上述后视镜保持器,并且接合于上述外加强件。
外加强件中的与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形成了接合的部分的截面系数为外加强件的截面系数与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的截面系数之和。因此,外加强件中的与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形成了接合的部分跟外加强件中的未与后视镜保持器接合的部分之边界部的截面系数可急剧地变化。因此,车辆用门构造中的供车门后视镜做安装的基座部的部分发生变形,从而能考虑车门后视镜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的担忧。但是,根据上述例3的结构,通过设置补片来对两用门构造中的供车门后视镜的基座部做安装的部分的变形进行抑制,因而可对车门后视镜在前后方向上位移进行抑制。
例4.关于上述例3的车辆用门构造,也可以为如下:上述后视镜保持器的上述主体部的后端具有作为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部的后端上部,设置于上述主体后端部的上述补片设置为至少覆盖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后端上部。
根据该结构,补片对后视镜向前后方向位移更有效地进行抑制。
例5.一种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其中,上述车辆用门构造具备:
外面板,其构成车门的外板,并具有门腰线;
内面板,其构成上述车门的内板;
外加强件,其沿着上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上述外加强件具有前端和后端,且以上述后端侧结合于上述内面板;以及
后视镜保持器,其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局部与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上述主体部接合于上述外加强件的上述前端侧,上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述上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上端部并且结合于上述内面板,上述下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下端部并且结合于上述内面板,
在上述后视镜保持器中,上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上述上侧脚部和上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上述上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上述下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
上述加强部件连接于上述第1对置面,并且构成为:通过连接于上述主体部内表面和上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对上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
例6.一种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制造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利用具有门腰线的外面板来构成车门的外板;
利用内面板来构成上述车门的内板;
将沿着上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的外加强件的后端侧结合至上述内面板;
准备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的后视镜保持器;
在上述主体部的局部与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将上述主体部接合至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并且将如下上述主体部接合至上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上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述上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上端部,上述下侧脚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下端部,上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上述上侧脚部和上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上述上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上述下侧脚部具有与上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
将上述上侧脚部结合至上述内面板;
将上述下侧脚部结合至上述内面板;
将加强部件连接至上述第1对置面;以及
为了对上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将上述加强部件连接至上述主体部内表面和上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车门的外面板与内面板间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为了将车门后视镜在上下方向位移的情况抑制至所希望量,也能够在对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进行了抑制的状态下,在车供门后视镜的基座做安装有部的部分确保必要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前门的侧视图。
图2是在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中,被紧固部件的简要立体图。
图3A是在图2的车辆用门构造中,安装有后视镜保持器的外加强件的主视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在图3B的车辆用门构造中,表示加强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在图4的车辆用门构造中,表示加强部件的安装位置的主视图。
图6A是图4所示的加强部件的侧视图。
图6B是图6A的A-A线上的简要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具有加强部件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7B作为比较例,是表示没有加强部件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增加了补片的变更例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图,是与图3B对应的局部放大图。
图9A是表示具有图8所示的补片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9B是表示没有补片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通常的车辆用门构造中的车门后视镜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7A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进行说明。图7B示出比较例。
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车门(前门)11的外面板12的前端侧外表面安装有车门后视镜13。车门后视镜13在基座部13a处安装于外面板12。
如图2和图3A所示,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相互接合。外加强件14沿着外面板12的门腰线延伸。详细而言,在后视镜保持器15的局部与外加强件14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后视镜保持器15接合于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接合于外加强件14,以使外加强件14中的与后视镜保持器15重叠的部分,相对于后视镜保持器15而位于外面板12侧。即外加强件14中的与后视镜保持器15重叠的部分位于后视镜保持器15与外面板12之间。此外,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被未图示的螺栓固定,该螺栓插通于在外加强件1和后视镜保持器15重叠起来的部分形成的孔16。即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是供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做紧固的被紧固部件。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后视镜保持器15具备板状的主体部151。在主体部151的局部与外加强件14的前端部重叠的状态下,主体部151接合于该外加强件14的前端部。另外,后视镜保持器15具备在主体部151的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设置的上侧脚部15a、在主体部151的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设置的下侧脚部15b。并且,后视镜保持器15具有从主体部151的上端部的前侧开始与上侧脚部15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前侧脚部15c。
与后视镜保持器15中的外加强件14与后视镜保持器15间的接合部相比,各脚部15a、15b、15c在远离外加强件14的位置设置于后视镜保持器15。上侧脚部15a和前侧脚部15c设置为从外加强件14与后视镜保持器15的接合面朝向车辆内侧延伸。下侧脚部15b设置为下侧脚部15b与上侧脚部15a间的间隔越靠下侧脚部15b的前端侧则越宽。
如图2所示,外加强件14在该外加强件14的后端侧结合于内面板17。后视镜保持器15在各脚部15a、15b、15c的前端侧结合于内面板17。内面板17构成车门11的内板,外面板12构成车门11的外板。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后视镜保持器15结合有加强部件18。上侧脚部15a具有与下侧脚部15b对置的第1对置面20a,下侧脚部15b具有与上侧脚部15a对置的第2对置面20b。主体部151具有设置有上侧脚部15a和下侧脚部15b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19。加强部件18设置在连接于后视镜保持器15的第1对置面20a、第2对置面20b、主体部内表面19这3个面的状态下。
如图6A及图6B所示,加强部件18是将金属板材以成为具有突条21的截面形状的方式弯折而形成的。如图6B所示,加强部件18形成为具有6处弯曲部18a的形状。在突条21在与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下侧脚部15b的第2对置面20b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设置有加强部件18。因此,在上侧脚部15a与下侧脚部15b在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下,突条21在上侧脚部15a与下侧脚部15b的对置方向上延伸。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门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车门后视镜13由于车辆的行驶、车门11的开闭而振动时,车门后视镜13的振幅取决于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的刚性、均供基座部13a做紧固的被紧固部件亦即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的刚性、以及被紧固部件与车门11间的结合部分的刚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构造中,在主体部151的后端部(局部)与外加强件14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后视镜保持器15接合于外加强件14。针对这种接合状态下的后视镜保持器15,加强部件18以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内表面19、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以及下侧脚部15b的第2对置面20b的状态下存在。因此,设置有加强部件18的空间为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上侧脚部15a与下侧脚部15b之间。因此,无需为了设置加强部件18而在车辆用门构造确保新的多余的空间。另外,加强部件18不仅仅是厚板,其为具有多个弯曲部18a并且具有突条21的形状。因此,即使加强部件18的板厚并不那么厚,也能够提高加强部件18的刚性。其结果是,设置有加强部件18,由此,为了将车门后视镜13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情况抑制至所希望量,在供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做安装的部分确保有必需的刚性。即,在外加强件14与后视镜保持器15相互重叠的部分、且在孔16的周边,确保有为了对车门后视镜13的变异进行抑制所必需的刚性,孔16供用于将基座部13a固定至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的螺栓进行插通。
不设置加强部件18而例如将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形成为厚壁,由此,为了得到与设置有加强部件18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与设置加强部件18的情况相比,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变大。因此,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的厚壁化从车辆的轻型化的观点来看并不优选。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与上述文献的情况不同,即使在车门11的外面板12与内面板17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对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进行了抑制的状态下,确保供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做安装的部分(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所必需的刚性。
以下,示意性地示出未设置加强部件18的情况下和设置有加强部件18的情况下的后视镜保持器15的变形和车门后视镜13的位移。首先,一方面,如图7B所示,在未设置加强部件18的情况下,后视镜保持器15较大地变形,车门后视镜13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位移。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在设置有加强部件18的情况下,后视镜保持器15的变形减少,车门后视镜1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也减少。另外,加强部件18设置在沿上侧脚部15a、下侧脚部15b的对置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以使突条21与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下侧脚部15b的第2对置面20b交叉,从而更加抑制后视镜保持器15的变形。此外,在图7A以及图7B的各自当中,实线表示变形前的后视镜保持器15和车门后视镜13的状态,点划线表示变形时的状态。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示出的效果。
(1)车辆用门构造具备加强部件18,加强部件18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下侧脚部15b的第2对置面20b、以及主体部内表面19。并且,加强部件18为具有突条21的截面形状。因此,即使在车门11的外面板12与内面板17间的间隔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对车辆用门构造的重量增加进行了抑制的状态下,确保供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做安装的部分(被紧固部件亦即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所必需的刚性。另外,例如与将外加强件14或者后视镜保持器15较厚地形成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以较小的重量增加来确保必需的刚性。
(2)加强部件18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中的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下侧脚部15b的第2对置面20b、主体部151的主体部内表面19共计3个面。因此,例如与加强部件18仅接合于上下一对第1对置面20a和第2对置面20b的情况、或者加强部件18仅接合于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主体部151的主体部内表面19这2个面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对上侧脚部15a向前方方向变形有效地进行抑制,而能够对车门后视镜13在上下方向上位移有效地进行抑制。
(3)突条21在与上下一对第1对置面20a和第2对置面20b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由此,在突条21在上侧脚部15a、下侧脚部15b的对置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设置有加强部件18。因此,更加抑制后视镜保持器15的变形。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8以及图9A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构造进行说明。图9B示出相对于图9A的比较例。如图8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除具备加强部件18之外,在以下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补片22跨设在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的状态下,该补片22接合于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
如图8所示,补片22接合于主体部151中的在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中的后端部接合于外加强件14。补片22以共计4个点焊接至外加强件14。共计4个点的焊接的详细内容为:在外加强件14与后视镜保持器15重叠的位置处有2个点,而且在外加强件14不与后视镜保持器15重叠的位置处有2个点。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中的后端具有作为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部的后端上部。补片22设置为:补片22的大致中央部覆盖主体部151中的上述后端上部。
外加强件14中的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形成了接合的部分的截面系数为外加强件14的截面系数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的截面系数之和。因此,在外加强件14接合有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的部分与在外加强件14未接合有后视镜保持器15的部分之边界部,截面系数能急剧地变化。其结果是,例如若仅设置有加强部件18,则在为了实现轻型化而将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减薄了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的结合体在外加强件14与后视镜保持器15彼此的接合的边界部可较大地发生变形。即存在车门后视镜13在前后方向上较大地位移的担忧。
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通过设置补片22,对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的结合体的向前后方向的变形进行抑制,从而对车门后视镜13的向前后方向的位移进行抑制。此外,在图9A中省略补片22的图示。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除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能够得到以下示出的效果。
(4)补片22跨设在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中的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在这种跨设状态下,补片22接合于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其结果是,对在外加强件14接合有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的部分与在外加强件14未接合有后视镜保持器15的部分之边界部的截面系数急剧地变化所引起的、供车门后视镜13的基座部13a做安装的部分(被紧固部件亦即外加强件14和后视镜保持器15)的变形进行抑制,从而对车门后视镜13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的情况进行抑制。
(5)补片22设置为覆盖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中的在门上下方向上的后端上部。因此,补片22能够对车门后视镜13的向前后方向的位移更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两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具体化。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更例也可以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进行实施。
○加强部件18并不限定于以3个面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例如也可以是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上下一对第1对置面20a和第2对置面20b共计2个面的构造。
○加强部件18也可以是接合于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上侧脚部15a的第1对置面20a、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的主体部内表面19共计2面的构造。
○后视镜保持器15并不限定于具有与上侧脚部15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前侧脚部15c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上侧脚部15a的宽度较宽地形成,而从后视镜保持器15去掉与上侧脚部15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前侧脚部15c。
○在加强部件18中,并不限定于夹着弯曲部18a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也可以大于直角,也可以小于直角。另外,因弯曲部的位置而异,夹着弯曲部18a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角度。
○加强部件18的弯曲部18a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
○并不限定于补片22的大致中央部对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中的门上下方向上的后端上部进行覆盖的状态。例如也可以在补片的中央部未覆盖后视镜保持器15的主体部151的后端上部的状态下、在补片跨设在外加强件14、后视镜保持器15的状态下设置。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中,所述车辆用门构造具备:
外面板,其构成车门的外板,并具有门腰线;
内面板,其构成所述车门的内板;
外加强件,其沿着所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所述外加强件具有前端和后端,且以所述后端侧结合于所述内面板;
后视镜保持器,其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局部与所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接合于所述外加强件的所述前端侧,所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端部并且结合于所述内面板,所述下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下端部并且结合于所述内面板,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所述上侧脚部和所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所述上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所述下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以及
加强部件,其连接于所述第1对置面,并构成为:通过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内表面和所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对所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构造,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接合于所述后视镜保持器的至少所述第1对置面和所述第2对置面,
所述上侧脚部和所述下侧脚部在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所述加强部件由板状部件构成,所述板状部件形成有在所述对置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构造,其中,
所述后视镜保持器的主体部具有作为在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的主体后端部,
所述主体后端部接合于所述外加强件,
在所述主体后端部,在补片跨设在所述外加强件、所述后视镜保持器的状态下设置有该补片,
所述补片接合于所述后视镜保持器,并且接合于所述外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构造,其中,
所述后视镜保持器的所述主体部的后端具有作为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部的后端上部,
设置于所述主体后端部的所述补片设置为至少覆盖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后端上部。
5.一种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其中,所述车辆用门构造具备:
外面板,其构成车门的外板,并具有门腰线;
内面板,其构成所述车门的内板;
外加强件,其沿着所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所述外加强件具有前端和后端,且以所述后端侧结合于所述内面板;以及
后视镜保持器,其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局部与所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所述主体部接合于所述外加强件的所述前端侧,所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端部并且结合于所述内面板,所述下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下端部并且结合于所述内面板,
在所述后视镜保持器中,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所述上侧脚部以及所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所述上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所述下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
所述加强部件连接于所述第1对置面,并且构成为:通过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内表面和所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而对所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
6.一种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利用具有门腰线的外面板来构成车门的外板;
利用内面板来构成所述车门的内板;
将沿着所述外面板的门腰线延伸的外加强件的后端侧结合至所述内面板;
准备具有主体部、上侧脚部、以及下侧脚部的后视镜保持器;
在所述主体部的局部与所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下,将所述主体部接合至所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并且将如下所述主体部接合至所述外加强件的前端侧,所述主体部具有在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端部,所述下侧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下端部,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有所述上侧脚部和所述下侧脚部的一侧亦即主体部内表面,所述上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下侧脚部对置的第1对置面,所述下侧脚部具有与所述上侧脚部对置的第2对置面;
将所述上侧脚部结合至所述内面板;
将所述下侧脚部结合至所述内面板;
将加强部件连接至所述第1对置面;以及
为了对所述后视镜保持器进行加强,将所述加强部件连接至所述主体部内表面和所述第2对置面中的至少一者。
CN201910226923.1A 2018-03-28 2019-03-25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3159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3278A JP6649422B2 (ja) 2018-03-28 2018-03-28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18-063278 2018-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940A true CN110315940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05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6923.1A Pending CN110315940A (zh) 2018-03-28 2019-03-25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8005B2 (zh)
JP (1) JP6649422B2 (zh)
CN (1) CN1103159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229A (zh) * 2019-10-16 2020-02-2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后视镜安装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2492B2 (ja) * 2017-11-01 2019-10-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US11186147B2 (en) * 2019-06-10 2021-11-30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assembly
US11975598B2 (en) * 2022-05-19 2024-05-0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6070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室内外への部品の取付け構造
CN103802642A (zh) * 2012-11-14 2014-05-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结构
CN103826891A (zh) * 2011-09-28 2014-05-28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架
CN203937490U (zh) * 2014-05-27 2014-11-12 长春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框架结构
CN104470742A (zh) * 2012-07-17 2015-03-25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框架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4002A (en) * 1996-05-31 1999-05-18 Lear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door module
JP3516873B2 (ja) 1998-11-12 2004-04-05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ドアミラー取付構造
DE10052739A1 (de) * 2000-10-25 2002-05-16 Brose Fahrzeugteile Kraftfahrzeugtür
JP2006321266A (ja) 2005-05-17 2006-11-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13014209A (ja) 2011-07-04 2013-01-2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ドアのドアミラー取付部構造
JP5802076B2 (ja) * 2011-08-01 2015-10-28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地絡検出装置、地絡検出方法、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及び地絡検出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6070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室内外への部品の取付け構造
CN103826891A (zh) * 2011-09-28 2014-05-28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框架
CN104470742A (zh) * 2012-07-17 2015-03-25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框架构造
CN103802642A (zh) * 2012-11-14 2014-05-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结构
CN203937490U (zh) * 2014-05-27 2014-11-12 长春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框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229A (zh) * 2019-10-16 2020-02-2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后视镜安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9757A1 (en) 2019-10-03
JP6649422B2 (ja) 2020-02-19
JP2019172104A (ja) 2019-10-10
US10988005B2 (en)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940A (zh)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JP3474417B2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KR100998455B1 (ko) 차체 하부 구조
JP5041064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KR101144455B1 (ko) 차량의 센터 필라 보강 구조
KR101210086B1 (ko) 아우터 어퍼센터필러 레인포스와 시트벨트 브래킷의 결합구조
CN109703623B (zh) 车身上部结构
KR20110111294A (ko) 차량의 하부 구조
CN110884336B (zh) 蓄电池组支承结构
CN109204576A (zh) 车身构造
JP6166998B2 (ja) 異材接合体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US9381942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1925500B (zh) 车身前部结构
JP2019089488A (ja) 車両のボディ骨格構造
CN105383408A (zh) 车辆用车身底罩
JP2022074136A (ja) 車両用bピラー
JP5584879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9746331A (zh) 车辆用接合结构
JP4752727B2 (ja) 車両のピラー部構造
CN210133189U (zh) 一种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JP5803685B2 (ja) 車体構造
CN107804373A (zh) 车体上部结构
WO2018061669A1 (ja) ドアインパクトビーム
CN111746660B (zh) 前围上盖板构造
JP5115386B2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