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4576A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4576A
CN109204576A CN201810578936.0A CN201810578936A CN109204576A CN 109204576 A CN109204576 A CN 109204576A CN 201810578936 A CN201810578936 A CN 201810578936A CN 109204576 A CN109204576 A CN 109204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rch
strengthening part
fixed
vehicle
strength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89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4576B (zh
Inventor
渡边干人
浅野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04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4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4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81Jack receiv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车身刚性提高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具有:下纵梁(2),其沿着车辆(1)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至少具有下纵梁内部件(3);下纵梁加强部件(5),其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配置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轮罩拱部件(9),其配置在下纵梁(2)的后方,下纵梁加强部件(5)具有从车宽方向的外方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的外侧面(9a)的第1固定部(5c),和从前方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的第2固定部(5d)。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对于以往车身构造而言,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左右一对下纵梁。在下纵梁的后部设置有下纵梁加强部件。另外,在下纵梁的后方配置有覆盖后轮外周的轮罩拱。
下纵梁加强部件固定于轮罩拱的外侧面且与轮罩拱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0689号公报等)。
对于这样的车身构造而言,从车辆的前后方向施加于下纵梁的载荷,借助下纵梁加强部件传递到轮罩拱的外侧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0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以往的车身构造而言,通过使下纵梁加强部件仅与轮罩拱的外侧面的接合部位接合,从而将下纵梁和轮罩拱连接。因此,担心应力集中在接合部位,导致行驶中的车身的扭转刚性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车身的刚性提高的车身构造。
本发明的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纵梁,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至少具有下纵梁内部件;下纵梁加强部件,其在下纵梁的后部配置在下纵梁内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轮罩拱部件,其配置在下纵梁的后方,下纵梁加强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固定于轮罩拱部件的外侧面的第1固定部和在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轮罩拱部件的前表面的第2固定部。
采用本发明,提供一种使车身的刚性提高的车身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中,在将覆盖下纵梁的装饰部件拆下的状态下,示出配置下纵梁加强部件的状况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下纵梁的后部安装的下纵梁加强部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下纵梁的后部拆下了下纵梁加强部件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在沿着表示下纵梁的构造的图2中的IV-IV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在沿着表示下纵梁的构造的图2中V-V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拆下了纵梁内部件并从车室内侧观察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安装于车门的开口周缘部的开口部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车门的开口周缘部安装轮罩拱加强部件和开口部加强部件的状况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2 下纵梁
3 下纵梁内部件
3a 后部
3c 层差部
4 下纵梁外部件
5 下纵梁加强部件
5a 平直部
5b 扩宽部
5c 第1固定部
5d 第2固定部
7 顶起板
8 轮罩拱加强部件
8a 安装面部
8b 加强肋部
9 轮罩拱部件
9a 外侧面
9b 前表面
11 横加强筋
11a 延长部
12 开口周缘部
13 开口部加强部件
15 纵加强筋
19 轮罩拱延长部件
20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针对相同的构造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只要未特别说明,基本上是基于从驾驶员来看的前后左右上下进行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意思相同。
图1是表示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示出车辆的构造,并将主要部分分解后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底板10的左、右侧缘部延伸设置有一对下纵梁2、2。
下纵梁2主要具有:下纵梁内部件3;下纵梁外部件4;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车宽方向外侧且在下纵梁外部件4的后部配置的下纵梁加强部件5;以及覆盖这些下纵梁2的下纵梁饰板等装饰部件6。
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外部件4的截面分别呈大致帽子状。而且,这些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外部件4分别从车宽方向的左、右使形成于上下缘部的凸缘部彼此接合。由此,下纵梁2呈剖面大致矩形的中空形状,且使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设。
其中,下纵梁外部件4形成为比下纵梁内部件3短规定尺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下纵梁2的后部,如图2所示设置有下纵梁加强部件5,该下纵梁加强部件5具有大致帽子状的截面,与下纵梁外部件4连续设置。
该下纵梁加强部件5与下纵梁外部件4同样地,构成为从车宽方向的左、右方分别与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接合,从而截面呈大致矩形的中空形状(参照图4、图5)。
另外,在下纵梁2的后方配置有轮罩拱部件9。轮罩拱部件9具有以沿着轮胎的圆周形状的方式形成为侧面观察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的前表面9b。
在该前表面9b的外侧缘一体地设置有具有规定宽度的拱状的外侧面9a。
进一步而言,在轮罩拱部件9的内侧缘,沿着前表面9b的弯曲形状一体地设置有接合凸缘部9c。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侧设置有凸缘加强部件18。
凸缘加强部件18具有固定于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上方的固定面部18a和一对固定腿部18b。在各固定腿部18b分别形成有抵接面18c。抵接面18c在各固定腿部18b的前端朝向大致正交方向弯曲,并且使面外方向朝向车辆内侧方向(参照图8)。
而且,抵接面18c在车宽方向与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板状部8c和接合凸缘部9c重叠且接合。
如图2所示,下纵梁加强部件5位于车外侧,包括在车宽方向具有面内外方向的侧面部5m以及与侧面部5m大致正交的上表面部5l和下表面部5n。
在这些上表面部5l和下表面部5n的内侧缘分别设置有接合凸缘部5p、5q,与下纵梁内部件3的上下侧缘的形成在相对位置的接合凸缘在车宽方向接合。
另外,在侧面部5m的后缘部设置有第1固定部5c。并且,在上表面部5l的后缘部设置有第2固定部5d。
其中,第1固定部5c从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侧面部5m的后缘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有后片部5h。在该后片部5h开设有安装孔5i。
而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下纵梁加强部件5而言,如图1所示,第1固定部5c的后片部5h从车宽方向的外方抵接于从轮罩拱部件9的外侧面9a向下方延伸的轮罩拱延长部件19。
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省略图示的螺栓部件等安装件穿插于安装孔5i并紧固,从而将第1固定部5c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
此外,第2固定部5d具有安装片部5f。安装片部5f以从上表面部5l的后缘向后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片部5f通过向车辆上方弯曲大约90度,而形成为面内外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舌片状。另外,在安装片部5f开设有安装孔5g,该安装孔5g的轴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
另一方面,从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突出设置有螺栓部件21。而且,当螺栓部件21穿插于在安装片部5f上形成的安装孔5g时,安装片部5f从前方抵接于前表面9b。此时,安装片部5f的安装面弯曲且使面内外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因此,安装片部5f使安装面以规定的面积抵接于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
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螺栓部件21将安装片部5f紧固于前表面9b,从而第2固定部5d在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
另外,当利用第1固定部5c和第2固定部5d将下纵梁加强部件5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时,下纵梁加强部件5在车辆前后方向与下纵梁外部件4相连,并且定位于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的外侧位置。
因此,下纵梁2配置在轮罩拱部件9的前方的正确位置。
而且,如图4和图5所示,处于与前表面9b连接的状态的下纵梁2利用下纵梁内部件3、下纵梁外部件4以及下纵梁加强部件5形成为中空闭合截面形状。
如图2所示,在下纵梁加强部件5设置有横加强筋11。横加强筋11使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地形成在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面的侧面部5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加强筋1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在后部连续设置有朝向上方倾斜的延长部11a。
延长部11a以朝向后方在上下方向缓缓扩开且侧视观察为大致扇形的方式构成。在延长部11a的平面状的底部形成有密封材料注入用的密封孔部11b。密封孔部11b沿着延长部11a的延伸设置方向形成为大致长圆形状,并且在车宽方向贯穿底部。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孔部11b具有能够实施密封施工作业的开口面积。而且,密封孔部11b设置在与周围相比刚性较高的横加强筋11的延长部11a内。因此,密封孔部11b即使形成为所希望的大小,也能够维持强度。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设置有轮罩拱加强部件8。
轮罩拱加强部件8主要具有板状部8c和在板状部8c的后缘部沿着上下方向一体形成的安装面部8a。
板状部8c的内外方向朝向车宽方向,侧面观察呈现大致梯形形状。板状部8c的上缘部和下缘部分别夹持在后部3a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并被接合。多个加强肋部8b在车辆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于板状部8c。
安装面部8a使板状部8c的后缘部朝向车外侧弯曲大约90度,并且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另外,在沿着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的形状进行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弯曲形状。
而且,该安装面部8a从前方固定于前表面9b。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夹持有顶起板(jack-up plate)7。顶起板7在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前方,从车宽方向左、右利用后部3a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接合。
如图3所示,该顶起板7具有主体部7a、加强筋7b以及抵接面7c。
在该情况下,主体部7a呈侧面观察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的板状,多个加强筋7b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另外,抵接面7c沿着主体部7a的下缘呈大约90度、垂直截面大致L字状地弯曲,并且与主体部7a形成为一体。
而且,如图3所示,在下纵梁2的内部空间中的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前方配置顶起板7。如图4、图5所示,顶起板7和轮罩拱加强部件8在下纵梁2的内部空间配置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
另外,如图2所示,下纵梁加强部件5以使平直部5a和扩宽部5b在车辆前后方向成为一体的方式连续设置。
其中,平直部5a和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车宽方向尺寸和上下方向尺寸是恒定尺寸的方式构成(参照图3)。
另外,扩宽部5b以与平直部5a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且使车宽方向尺寸和上下方向尺寸逐渐扩宽的方式构成(参照图4)。而且,下纵梁加强部件5与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一起使中空部分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在平直部5a的侧面部形成有多个纵加强筋15。纵加强筋15使长度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地形成。
因此,在顶起板7处于被夹持在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的接合状态下,能够配置为使平直部5a的纵加强筋15的位置与配置有顶起板7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顶起板7的加强筋7b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纵加强筋15的至少一部分在车宽方向重叠。
进一步而言,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上部,通过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进行安装来设置用于加强开口周缘部12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
如图7所示,开口部加强部件13具有侧缘部13a、螺栓孔部13b、通孔13c以及螺栓回避凹部13d。其中,侧缘部13a以沿着开口周缘部12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另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设置有缺口状的层差部3c。层差部3c位于与轮罩拱部件9的周缘形成为一体的接合凸缘部9c和后部3a之间。而且,利用该层差部3c在开口周缘部12形成使弯曲形状的局部不连续的凹陷部。
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上部以封闭该层差部3c的方式从车辆外侧与轮罩拱部件9的接合凸缘部9c抵接。在抵接状态下,将省略图示的螺栓部件等紧固部件穿插于轮罩拱部件9的安装孔9d和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螺栓孔8f并进行紧固。
开口部加强部件13将穿插于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安装孔8e中的省略图示的螺栓部件穿插在螺栓孔部13b中并进行紧固。
穿插在接合凸缘部9c的安装孔9d和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螺栓孔8f中的螺栓部件,在开口部加强部件13上以与螺栓回避凹部13d卡合而不干涉的方式被回避。
而且,以穿插在安装孔8e中的省略图示的螺栓部件为旋转中心进行的转动,因螺栓部件与螺栓回避凹部13d干涉而被阻止,从而在预先设定的规定角度停止。
因此,能够以较少的安装点将开口部加强部件13安装于轮罩拱加强部件8。
另外,开口部加强部件13以与层差部3c的凹陷部对应且使缺口连续的方式配置。
此时,开口周缘部12利用开口部加强部件13进行加强,通过以圆弧状连续,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扭转刚性。
因此,即使缺口状的不连续的凹陷部形成于开口周缘部12,也能够高效地获得所希望的强度。因此,能够使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成形自由度提高。
而且,对于设置于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而言,通孔13c和螺栓回避凹部13d不需要与开口周缘部12连接。因此,利用螺栓部件的紧固就能够进行安装,从而能够抑制焊接时的焊点数量增加。
而且,如图8所示,当将轮罩拱加强部件8向轮罩拱部件9和下纵梁内部件3的后部3a安装时,设置于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上部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配置。
因此,下纵梁内部件3的上端后部和轮罩拱部件9的接合凸缘部9c的前端部之间利用开口部加强部件13而连接,以对开口周缘部12进行加强。
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沿着开口周缘部12的弯曲形状配置。因此,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能够使针对由开口形状引起的车身的扭转的刚性提高。
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轮罩拱部件9具有从前表面9b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轮罩拱延长部件19。
该轮罩拱部件9的下缘部和轮罩拱延长部件19的上缘部在上下方向以规定尺寸重合。而且,在重合的部分形成有与第2固定部5d重叠并对第2固定部5d进行固定的连接部20。
第2固定部5d固定于连接部20,该连接部20通过重叠而使面内外方向的刚性与其他部分相比提高。因此,能够使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安装强度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中,如图1所示,车辆1具有:下纵梁2,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具有下纵梁内部件3;下纵梁加强部件5,其在下纵梁2的后部3a配置在下纵梁内部件3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轮罩拱部件9,其配置在下纵梁2的后方。
如图1或者图2所示,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第1固定部5c从车宽方向的外方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的外侧面9a。另外,第2固定部5d从前方固定于前表面9b。
由此能够提供使车身的刚性提高的车身构造。
进一步而言,如图1、图2所示,对于实施方式的车辆1而言,第1固定部5c和第2固定部5d大致正交且以不同的角度接合。因此,应力分散于这两个连接部位。由此能够使针对施加于行驶中的车身的扭转方向载荷的强度提高。
因此,能够提供使车身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的车身构造。
另外,下纵梁加强部件5在车辆前后方向将下纵梁2和轮罩拱部件9之间连结。由此,能够使施加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在下纵梁2和轮罩拱部件9之间高效地传递。
因此,在该方面也能够使车身的刚性提高。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设置有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横加强筋11。因此,能够使针对施加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的刚性提高。
进一步而言,在横加强筋11的后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倾斜的延长部11a。利用该延长部11a,即使针对朝向车辆1的上下方向施加的载荷输入,也能够获得高刚性。
而且,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设置有轮罩拱加强部件8。轮罩拱加强部件8具有沿着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的形状从前方固定的安装面部8a。
安装面部8a通过使在其与前表面9b之间重叠的面彼此抵接,能够以规定的面积连接。因此,能够进一步高效地传递施加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能够使车身的刚性提高。
另外,伴随着刚性的提高,能够使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
例如,能够缩短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车辆前后方向尺寸,向后方的轮罩拱部件9靠近。由此,在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前方能够配置例如其他部件。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使车身的刚性提高。
另外,如图3和图6所示,能够在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前方配置顶起板7。
由此,轮罩拱加强部件8与顶起板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在后方。而且,轮罩拱加强部件8沿着位于更后方的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的弯曲形状固定。
这样一来,能够在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将顶起板7和轮罩拱加强部件8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参照图2、图3)。因此,能够提高零件的配置效率,在抑制重量增大的同时,使车身的刚性提高。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下纵梁加强部件5包含:平直部5a,其车宽方向尺寸是恒定尺寸;以及扩宽部5b,其与平直部5a相比在后方扩宽车宽方向尺寸。
顶起板7配置于平直部5a,同时,平直部5a具有纵加强筋15,该纵加强筋15与顶起板7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并且使长度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
因此,利用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多个纵加强筋15,能够使配置有顶起板7的位置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而言,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对开口周缘部12进行加强。
因此,针对由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的开口形状引起的车身扭转,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强度。
而且,利用开口部加强部件13能够抑制焊接时的焊点的数量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加强部件13。开口部加强部件13通过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安装而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配置。开口部加强部件13位于下纵梁内部件3的上端后部和轮罩拱部件9的接合凸缘部9c的前端部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使两个部件之间连接。由此,无需在开口周缘部12设置焊接的焊点就能够进行加强。
而且,利用开口部加强部件13加强了的开口周缘部12针对由车门的开口形状引起的车身扭转,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而言,开口部加强部件13与利用凸缘加强部件18的一对固定腿部18b加强了的接合凸缘部9c连接。因此,能够使开口部加强部件13的安装刚性提高,进一步容易地获得所希望的强度。
另外,轮罩拱部件9具有从前表面9b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轮罩拱延长部件19。第2固定部5d固定于连接部20。连接部20处轮罩拱部件9和轮罩拱延长部件19重叠,与部件为单片的其他部分相比,强度提高。因此,能够使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安装刚性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中,基于良好的零件配置效率,能够高效地使车身的刚性提高。利用车身的刚性的提高,针对从侧面和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的载荷,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强度。
另外,能够抑制由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的开口形状引起的刚性降低。
特别是,与第2固定部5d一起使由扭转方向的载荷引起的应力分散的第1固定部5c的安装片部5f,与轮罩拱部件9的前表面9b连接。由此,施加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在下纵梁2和轮罩拱部件9之间高效地传递,能够获得所希望的车身刚性。
进一步而言,能够以在形成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的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夹住顶起板7和轮罩拱加强部件8的方式进行配置。
而且,通过进行使用了螺栓部件等紧固机构的连接,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强度。因此,不会增加焊接等带来的连接点的数量,且制造效率良好。
由此,提供能够通过使零件的配置效率良好来提高车身刚性的车身构造。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清楚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例示的,并不限于一定具有所说明的全部构造。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一部分置换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另外,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基础上加入另一实施方式的构造。另外,能够去除各实施方式的构造的一部分或者进行另一构造的追加/置换。针对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的变形例如如下所示。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身构造而言,如图1、图2所示,使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第1固定部5c和第2固定部5d抵接于轮罩拱部件9以进行固定。
然而,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至少如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第1固定部5c和第2固定部5d那样分别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的外侧面9a和前表面9b即可,也可以利用三处以上的固定部将下纵梁加强部件5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即,只要至少利用两处以上位置固定于不同的侧面,固定部的数量、形状、包括焊接在内的固定方法就不特别限定。
另外,既可以代替图2所示的一个横加强筋11或者在横加强筋11的基础上设置其他的横加强筋,也可以是横加强筋11在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某处位置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并不特别限定延长部11a的倾斜角度、设置多个的情况下的分叉的有无、分叉个数等、横加强筋11的形状、数量以及密封孔部11b的有无。
进一步而言,板状部8c也可以是长方形形状、正方形形状或者其他的多边形形状等。即,轮罩拱加强部件8只要设置在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即可。并且,板状部8c的形状、数量、材质以及安装位置不特别限定。
另外,顶起板7也可以是长方形形状、正方形形状或者其他的多边形形状等。另外,顶起板7也可以不设置在下纵梁内部件3和下纵梁加强部件5之间,设置于下纵梁2的其他位置即可。
进一步而言,例如,顶起板7的加强筋7b与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纵加强筋15也可以不重叠,只要平直部5a的纵加强筋15的位置与顶起板7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即可,纵加强筋15的形状、数量以及配置位置不特别限定。
而且,如图7和图8所示,代替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12的形状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例如也可以使用新月型等其他形状的开口部加强部件13。另外,连接部20并不限于轮罩拱部件9和轮罩拱延长部件19重叠的位置。例如前表面9b的下缘等只要是能够固定下纵梁加强部件5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将第2固定部5d固定于轮罩拱部件9的某一部分。

Claims (7)

1.一种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纵梁,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至少具有下纵梁内部件;
下纵梁加强部件,其在所述下纵梁的后部配置在下纵梁内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
轮罩拱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下纵梁的后方,
所述下纵梁加强部件具有在车宽方向固定于所述轮罩拱部件的外侧面的第1固定部和在车辆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轮罩拱部件的前表面的第2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加强部件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设置有使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横加强筋,在所述横加强筋的后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倾斜的延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内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加强部件之间设置有轮罩拱加强部件,所述轮罩拱加强部件具有沿着所述轮罩拱部件的前表面的形状从前方固定的安装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内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加强部件之间,在所述轮罩拱加强部件的前方配置有顶起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纵梁加强部件包含:平直部,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使车宽方向尺寸为恒定尺寸;以及扩宽部,其与该平直部相比在后方扩宽车宽方向尺寸,
所述顶起板配置于所述平直部,并且,所述平直部具有纵加强筋,该纵加强筋与所述顶起板的配置位置相对应,且使长度方向沿车辆上下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罩拱加强部件沿着车门的开口周缘部具有对所述开口周缘部进行加强的开口部加强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轮罩拱部件的前表面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轮罩拱延长部件,所述第2固定部与所述轮罩拱部件和所述轮罩拱延长部件的连接部重叠固定。
CN201810578936.0A 2017-07-05 2018-06-07 车身构造 Active CN109204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1787 2017-07-05
JP2017131787A JP6647248B2 (ja) 2017-07-05 2017-07-05 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4576A true CN109204576A (zh) 2019-01-15
CN109204576B CN109204576B (zh) 2021-03-23

Family

ID=6490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8936.0A Active CN109204576B (zh) 2017-07-05 2018-06-07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7086B2 (zh)
JP (1) JP6647248B2 (zh)
CN (1) CN1092045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265A (zh) * 2019-04-19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结构
CN112874639A (zh) * 2021-02-26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后纵梁连接件总成
CN113428233A (zh) * 2020-03-23 2021-09-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2687B2 (ja) * 2017-11-21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US10864944B2 (en) * 2018-05-14 2020-12-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JP7070068B2 (ja) * 2018-05-14 2022-05-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11628886B2 (en) 2019-02-14 2023-04-1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6960965B2 (ja) * 2019-07-03 2021-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ア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支持構造
JP7372894B2 (ja) 2020-10-14 2023-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939A (zh) * 2001-03-14 2002-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车体侧板的方法
JP2008001244A (ja) * 2006-06-22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9029323A (ja) * 2007-07-30 2009-02-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の後方下部構造
CN201660027U (zh) * 2008-11-28 2010-12-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轮罩加固支架和机动车辆车身
JP2013119337A (ja) * 2011-12-08 2013-06-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側部構造
CN103442973A (zh) * 2011-03-10 2013-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1061844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8745B2 (ja) * 2004-05-06 2007-10-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WO2011118618A1 (ja) * 2010-03-26 2011-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014476B2 (ja) 2010-07-30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JP5639936B2 (ja) * 2011-03-10 2014-1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6061906B2 (ja) * 2014-09-26 2017-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15100263B3 (de) * 2015-01-09 2016-03-31 Audi Ag Strukturbauteil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KR102567277B1 (ko) * 2016-12-07 2023-08-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사이드실 구조
KR102383237B1 (ko) * 2017-06-29 2022-04-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사이드실의 보강구조
JP6919536B2 (ja) * 2017-12-05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939A (zh) * 2001-03-14 2002-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车体侧板的方法
JP2008001244A (ja) * 2006-06-22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9029323A (ja) * 2007-07-30 2009-02-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の後方下部構造
CN201660027U (zh) * 2008-11-28 2010-12-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轮罩加固支架和机动车辆车身
CN103442973A (zh) * 2011-03-10 2013-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JP2013119337A (ja) * 2011-12-08 2013-06-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側部構造
CN1061844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构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4265A (zh) * 2019-04-19 2020-10-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结构
US11305820B2 (en) 2019-04-19 2022-04-1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11824265B (zh) * 2019-04-19 2022-07-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结构
CN113428233A (zh) * 2020-03-23 2021-09-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结构
CN112874639A (zh) * 2021-02-26 2021-06-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后纵梁连接件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09824A1 (en) 2019-01-10
JP6647248B2 (ja) 2020-02-14
JP2019014331A (ja) 2019-01-31
US10597086B2 (en) 2020-03-24
CN109204576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76A (zh) 车身构造
EP2196382B1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JP604105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210086B1 (ko) 아우터 어퍼센터필러 레인포스와 시트벨트 브래킷의 결합구조
JP5920527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構造
CN103391873B (zh) 车辆上部结构
EP2186665A1 (en) Rear door structure
JPS6238856Y2 (zh)
JP5075949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244113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JP6816676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US11325647B2 (en) Under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0315940A (zh) 车辆用门构造、车辆用门构造的加强部件及车辆用门构造的制造方法
JP2019089488A (ja) 車両のボディ骨格構造
JP6272931B2 (ja) 車体構造
US20150353139A1 (en) Reinforcing agent frame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8202765B (zh) 车辆侧部结构
JP3856277B2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の上部構造
KR102067746B1 (ko) 측부 충격의 경우에 중앙 필러 구조물의 변형을 안내할 수 있는 추가 보강부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210134981A (ko) 일체형 측방향 보강재들을 갖는 터널
EP2202133B1 (en) A stiffening element for the rear flanks of motor vehicle bodies
CN109572825A (zh) 车身侧部构造
JP7204936B2 (ja) 車体構造
CN217893016U (zh) D柱加强结构以及车辆
CN108502024A (zh) 车辆车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