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1109A -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1109A
CN110311109A CN201910575922.8A CN201910575922A CN110311109A CN 110311109 A CN110311109 A CN 110311109A CN 201910575922 A CN201910575922 A CN 201910575922A CN 110311109 A CN110311109 A CN 110311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ture
parts
negative electrode
preparation
electr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5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1109B (zh
Inventor
于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Shuo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Shuo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Shuo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Shuo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59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1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1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1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针对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性能不佳,制成的电池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进行搅拌和球磨,并进行干燥处理,对混合物进行碳化,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混合物中并进行混合;将相关原料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混合后得到混合物B;对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进行混合搅拌,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制备成本低廉,能够保证各种组分的充分混合并凝聚在一起,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了负极材料的性能,且通过此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具有性能稳定、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与重视,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自九十年代锂离子电池开始出现后就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极多其他电池不能超越的优点,比如重量轻,寿命长,循环性能高,体积小等,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因此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但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且制成的负极材料性能不佳,导致制成的电池性能不佳,能量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和制备成本低廉的优点,且通过此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具有性能稳定、能量密度高等优点,通过添加增稠剂、消泡剂和助分散添加剂,保证了各种组分的充分混合并凝聚在一起,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4.5h,搅拌温度为40~50℃;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0~12h,球磨速度为750~950r/min,球磨温度为50~65℃;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20℃~150℃,并保持温度1.5~3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50℃~1150℃,加热碳化时间为5~7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00~150r/min,搅拌时间为0.5~1h分钟,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0.5~1h,搅拌转速为120~15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300~400r/min,搅拌时间为2~3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2h,混合温度为65~90℃,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优选的,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15~20份、石墨粉:15~18份、导电剂:6~10份、粘结剂:5~8份、无机硅盐:3~6份、碳化调节剂:4~6份、多巴胺:3~5份、聚偏氟乙烯:2~5份、助分散添加剂:1~2份、增稠剂:2~4份、阻燃剂:2~3份、消泡剂:1~2份。
优选的,导电剂为乙炔黑、导电炭黑、电石墨、石墨烯和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粘结剂为海藻酸钠、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碳化调节剂为烷烃、醚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无机硅盐为膨润土、黏土、蒙脱土、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助分散添加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吐温80和司盘60,其中吐温80与司盘60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卡波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改性聚脲和低分子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消泡剂为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和制备成本低廉的优点,通过以氧化铜和石墨粉为基本原料,能够显著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通过添加增稠剂、消泡剂和助分散添加剂,保证了各种组分的充分混合并凝聚在一起,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性能,并且通过此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具有性能稳定、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4.5h,搅拌温度为40~50℃;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0~12h,球磨速度为750~950r/min,球磨温度为50~65℃;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20℃~150℃,并保持温度1.5~3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50℃~1150℃,加热碳化时间为5~7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00~150r/min,搅拌时间为0.5~1h,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0.5~1h,搅拌转速为120~15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300~400r/min,搅拌时间为2~3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2h,混合温度为65~90℃,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15~20份、石墨粉:15~18份、导电剂:6~10份、粘结剂:5~8份、无机硅盐:3~6份、碳化调节剂:4~6份、多巴胺:3~5份、聚偏氟乙烯:2~5份、助分散添加剂:1~2份、增稠剂:2~4份、阻燃剂:2~3份、消泡剂:1~2份。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h,搅拌温度为40℃;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0h,球磨速度为750r/min,球磨温度为50℃;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20℃℃,并保持温度1.5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50℃,加热碳化时间为5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00r/min,搅拌时间为0.5h,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0.5h,搅拌转速为12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300r/min,搅拌时间为2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h,混合温度为65℃,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15份、石墨粉:15份、导电剂:6份、粘结剂:5份、无机硅盐:3份、碳化调节剂:4份、多巴胺:3份、聚偏氟乙烯:2份、助分散添加剂:1份、增稠剂:2份、阻燃剂:2份、消泡剂:1份。
实施例三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5h,搅拌温度为50℃;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2h,球磨速度为950r/min,球磨温度为65℃;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50℃,并保持温度3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1150℃,加热碳化时间为7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50r/min,搅拌时间为1h,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h,搅拌转速为15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400r/min,搅拌时间为3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2h,混合温度为90℃,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20份、石墨粉:18份、导电剂:10份、粘结剂:8份、无机硅盐:6份、碳化调节剂:6份、多巴胺:5份、聚偏氟乙烯:5份、助分散添加剂:2份、增稠剂:4份、阻燃剂:3份、消泡剂:2份。
实施例四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4h,搅拌温度为45℃;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1h,球磨速度为800r/min,球磨温度为60℃;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30℃,并保持温度2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900℃,加热碳化时间为6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20r/min,搅拌时间为0.8h,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0.8h,搅拌转速为13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350r/min,搅拌时间为2.5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5h,混合温度为80℃,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18份、石墨粉:16份、导电剂:8份、粘结剂:6份、无机硅盐:5份、碳化调节剂:5份、多巴胺:4份、聚偏氟乙烯:3份、助分散添加剂:1份、增稠剂:3份、阻燃剂:2份、消泡剂:1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剂为乙炔黑、导电炭黑、电石墨、石墨烯和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粘结剂为海藻酸钠、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碳化调节剂为烷烃、醚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无机硅盐为膨润土、黏土、蒙脱土、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助分散添加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吐温80和司盘60,其中吐温80与司盘60的质量比为1: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卡波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改性聚脲和低分子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消泡剂为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本发明中,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和制备成本低廉的优点,通过以氧化铜和石墨粉为基本原料,能够显著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通过添加增稠剂、消泡剂和助分散添加剂,保证了各种组分的充分混合并凝聚在一起,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性能,并且通过此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具有性能稳定、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称取所需原料;
S2、将称取的氧化铜粉末和石墨粉加入密闭的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3~4.5h,搅拌温度为40~50℃;
S3、将S2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球磨机中,并向球磨机中加入去离子水,球磨10~12h,球磨速度为750~950r/min,球磨温度为50~65℃;
S4、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密闭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将温度升高到120℃~150℃,并保持温度1.5~3h;
S5、向S4的混合物中加入碳化调节剂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碳化,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50℃~1150℃,加热碳化时间为5~7h;
S6、将称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加入S5的混合物中,并使用高效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速度为公转100~150r/min,搅拌时间为0.5~1h,得到混合物A;
S7、向称取的增稠剂中加入去离子水,并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0.5~1h,搅拌转速为120~150r/min,制得增稠剂溶液;
S8、将称取的无机硅盐、助分散添加剂、阻燃剂、消泡剂和多巴胺加入到增稠剂溶液中,并调整搅拌机搅拌转速为300~400r/min,搅拌时间为2~3h,得到混合物B;
S9、将混合物A、混合物B和称取的聚偏氟乙烯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为1~2h,混合温度为65~90℃,得到负极凝胶状混合物;
S10、将S9中制得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压制成压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如下:
氧化铜粉末:15~20份、石墨粉:15~18份、导电剂:6~10份、粘结剂:5~8份、无机硅盐:3~6份、碳化调节剂:4~6份、多巴胺:3~5份、聚偏氟乙烯:2~5份、助分散添加剂:1~2份、增稠剂:2~4份、阻燃剂:2~3份、消泡剂: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电剂为乙炔黑、导电炭黑、电石墨、石墨烯和导电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粘结剂为海藻酸钠、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化调节剂为烷烃、醚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硅盐为膨润土、黏土、蒙脱土、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分散添加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吐温80和司盘60,其中吐温80与司盘60的质量比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增稠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卡波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改性聚脲和低分子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消泡剂为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CN201910575922.8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311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5922.8A CN110311109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5922.8A CN110311109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109A true CN110311109A (zh) 2019-10-08
CN110311109B CN110311109B (zh) 2021-02-26

Family

ID=6807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5922.8A Active CN110311109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11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9191A (zh) * 2020-08-26 2020-11-20 刘广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2164A (zh) * 2020-08-28 2020-12-1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253A (zh) * 2007-06-13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3539103A (zh) * 2013-10-25 2014-01-29 福州大学 一种低成本炭质石墨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06661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5576210A (zh) * 2016-02-18 2016-05-11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3245A (zh) * 2016-01-15 2016-05-25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一种搭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55543A (zh) * 2014-11-13 2016-06-08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9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燕园众欣纳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054362A (zh) * 2017-12-11 2018-05-18 宁波高新区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铜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78815A (zh) * 2018-06-15 2018-11-23 朱晓明 一种复合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1250A (zh) * 2018-09-17 2019-02-01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9888264A (zh) * 2019-04-20 2019-06-14 枣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一种高能量锂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253A (zh) * 2007-06-13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3539103A (zh) * 2013-10-25 2014-01-29 福州大学 一种低成本炭质石墨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06661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机械化学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5655543A (zh) * 2014-11-13 2016-06-08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3245A (zh) * 2016-01-15 2016-05-25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一种搭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76210A (zh) * 2016-02-18 2016-05-11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9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燕园众欣纳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054362A (zh) * 2017-12-11 2018-05-18 宁波高新区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铜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78815A (zh) * 2018-06-15 2018-11-23 朱晓明 一种复合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1250A (zh) * 2018-09-17 2019-02-01 深圳市心版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9888264A (zh) * 2019-04-20 2019-06-14 枣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一种高能量锂电池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9191A (zh) * 2020-08-26 2020-11-20 刘广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9191B (zh) * 2020-08-26 2021-12-10 山东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2164A (zh) * 2020-08-28 2020-12-1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1109B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6135B (zh) 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337613B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0579899C (zh) 高压实密度优良粘结性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4617276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77066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0455A (zh) 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9503B (zh) 复合硅酸盐与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3214038B (zh) 碳包覆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37552B (zh) 一种用于钠硫电池的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3087800A1 (zh) 一种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制备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1370675B (zh) 一种镶嵌金属磷化物的碳纳米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01213A1 (zh) 一种SiO@Mg/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37649A (zh) 一种掺杂包覆改性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1109A (zh) 一种基于氧化铜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230923A (zh) 一种碳包覆磷酸焦磷酸铁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68218A (zh) 一种氮掺杂的硬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9860579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7399A (zh) 一种掺杂型钒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9786681B (zh) 一种具有导电性复合包覆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5885A (zh) 一种碳纳米管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8245A (zh) 氮掺杂石墨化介孔碳/氧化锌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599730A (zh) 一种碳包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2022264A1 (zh) 制造电化学活性材料的方法
CN114792788A (zh) 一种钠离子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0957A (zh)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