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1465B -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1465B
CN110271465B CN201810219827.XA CN201810219827A CN110271465B CN 110271465 B CN110271465 B CN 110271465B CN 201810219827 A CN201810219827 A CN 201810219827A CN 110271465 B CN110271465 B CN 110271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ever
collision
transmission rod
dow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98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1465A (zh
Inventor
赵世宜
雷发荣
刘艳
纪绪北
杨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98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1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1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1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1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1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1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36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whole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包括杠杆、用于传递碰撞力的前传力杆和后传力杆,所述前传力杆和所述后传力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不共轴,所述前传力杆的前端和所述后传力杆的后端连接到车架上,所述前传力杆的后端和所述后传力杆的前端铰接于所述杠杆,所述杠杆与汽车座椅相连,使得在所述前传力杆和所述后传力杆发生相对靠近运动时,所述杠杆能够带动所述汽车座椅向后移动。该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结构简单,发生碰撞时,可实现汽车座椅自动、可靠地向后移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碰撞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汽车使用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生活中常看到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由于车体变形导致驾乘人员被困在车内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汽车在碰撞发生时,尤其是前碰撞时,由于驾乘人员的座椅无法向后移动以与座椅前方的零部件(如仪表盘)拉开安全距离,致使驾乘人员在受到前方零部件挤压时无处避让,从而导致驾乘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被困或受伤,极大地威胁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现有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或是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过高,或是汽车座椅后移量较小,未能在汽车碰撞时拉开汽车座椅与其前方零部件(如仪表盘)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该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结构简单,碰撞时,可实现汽车座椅自动、可靠地向后移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包括杠杆、用于传递碰撞力的前传力杆和后传力杆,所述前传力杆和所述后传力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不共轴,所述前传力杆的前端和所述后传力杆的后端连接到车架上,所述前传力杆的后端和所述后传力杆的前端铰接于所述杠杆,所述杠杆与汽车座椅相连,使得在所述前传力杆和所述后传力杆发生相对靠近运动时,所述杠杆能够带动所述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座椅固定座,所述汽车座椅固定在所述座椅固定座上,所述杠杆与所述座椅固定座相连。
可选地,所述杠杆和所述座椅固定座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中。
可选地,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座椅固定座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杠杆上。
可选地,所述后传力杆为一个,所述前传力杆和所述杠杆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杠杆设置在所述后传力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前传力杆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前传力杆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
可选地,每个杠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传力杆,每个杠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相连,每个前传力杆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杠杆与所述前传力杆的铰接点和所述杠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杠杆与所述前传力杆的铰接点和所述杠杆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杠杆与所述后传力杆垂直。
可选地,所述前传力杆、所述后传力杆和所述杠杆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到所述车架上,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供所述后传力杆穿过的导向孔。
可选地,所述前传力杆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到所述车架上。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滑轨、滑座、弹簧和第一棘爪,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车架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座固定在所述汽车座椅的底部且滑动配合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座上形成有第一单向齿,所述第一棘爪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弹簧用于向所述第一棘爪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棘爪压紧在所述第一单向齿上,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单向齿啮合以限制所述滑座向后滑动,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前传力杆联动,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后传力杆联动。
可选地,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二棘爪,所述滑座上还形成有第二单向齿,所述第二棘爪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第二单向齿啮合以限制所述滑座向前滑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棘爪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棘爪相连。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钢绳和钢绳推力杆,所述钢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前传力杆上的过孔以连接至对应的第二棘爪,所述钢绳推力杆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钢绳推力杆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传力杆的前端,所述钢绳推力杆的前端抵顶在所述钢绳的中部。
本方案通过巧妙设计杠杆结构,使得不管是前传力杆的前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发生碰撞变形,还是后传力杆的后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变形,亦或是上述两个区域都发生变形,都能确保汽车座椅后移;另外,本方案无需另外设置动力源去驱动汽车座椅后移,仅利用碰撞力作为驱动力即可实现汽车座椅的自动后移,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成本;再者,该碰撞后移装置采用机械设计,还可避免出现采用电控方式可能出现的延迟和控制失效的情况,保证了汽车座椅后移动作的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座椅、车架,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所述汽车座椅安装在座椅固定座上,所述前传力杆的前端和所述后传力杆的后端均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可选地,所述车架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变形区、加强区、第二变形区,所述第一变形区的强度和所述第二变形区的强度均小于所述加强区的强度,所述前传力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变形区,所述后传力杆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变形区,所述汽车座椅和所述座椅固定座位于所述加强区。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安装于车架上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座椅固定座和滑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锁止机构和座椅固定座;
图8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后传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钢绳推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架 2 转向机构安装梁
3 前传力杆 31 安装座
4 后传力杆 41 安装板
42 连接支耳 5 导向块
6 座椅固定座 61 滑槽
62 顶板 63 侧板
64 翻边 7 杠杆
71 滑块 72 耳板
8 滑轨 81 燕尾形凸台
82 安装部 9 滑座
91 第一单向齿 92 第二单向齿
93 燕尾形滑槽 10 第一棘爪
11 第二棘爪 12 钢绳
13 钢绳推力杆 131 贯通槽
14 弹簧 15 紧固件
P 杠杆与前传力杆的铰接点
Q 杠杆与后传力杆的铰接点
B 第一变形区 C 加强区
D 第二变形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包括杠杆7、用于传递碰撞力的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不共轴,前传力杆3的前端和后传力杆4的后端连接到车架1上,前传力杆3的后端和后传力杆4的前端铰接于杠杆7,杠杆7与汽车座椅相连,使得在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发生相对靠近运动时,杠杆7能够带动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这里所说的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发生相对靠近运动指的是前传力杆3相对于后传力杆4向后运动和/或后传力杆4相对于前传力杆3向前运动。
在本公开提供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中,当前传力杆3的前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发生碰撞变形、后传力杆4的后端所在的车架区域不变形时,前传力杆3向后移动,后传力杆4基本不动,前传力杆3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为支点转动,进而带动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当后传力杆4的后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发生碰撞变形、前传力杆3的前端所在的车架区域不变形时,后传力杆4向前移动,前传力杆3基本不动,后传力杆4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为支点转动,进而带动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当前传力杆3的前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发生碰撞变形、后传力杆4的后端所在的车架区域也发生变形时,前传力杆3向后移动,后传力杆4向前移动,前传力杆3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为支点转动,后传力杆4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为支点转动,进而带动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本方案通过巧妙设计杠杆结构,使得不管是前传力杆3的前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发生碰撞变形,还是后传力杆4的后端所在的车架区域变形,亦或是上述两个区域都发生变形,都能确保汽车座椅后移;另外,本方案无需另外设置动力源去驱动汽车座椅后移,仅利用碰撞力作为驱动力即可实现汽车座椅的自动后移,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成本;再者,该碰撞后移装置采用机械设计,还可避免出现采用电控方式可能出现的延迟和控制失效的情况,保证了汽车座椅后移动作的可靠性。
在本公开中,汽车座椅可与杠杆7直接连接,也可通过中间结构相连。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固定在座椅固定座6上,杠杆7与座椅固定座6相连。
其中,杠杆7与座椅固定座6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连接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6所示,杠杆7和座椅固定座6中的一者上可设置有滑槽61,另一者上设置有滑块71,滑块71滑动配合在滑槽61中,即,可将滑槽61设置在座椅固定座6上,对应地,将滑块71设置在杠杆7上;也可将滑槽61设置在杠杆7上,对应地,将滑块71设置在座椅固定座6上。这样,杠杆7在后移的过程中可及时、可靠地带动座椅固定座6及其上的汽车座椅后移。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杠杆7与座椅固定座6可通过连杆机构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槽61可设置在座椅固定座6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滑块71设置在杠杆7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滑块71形成为柱状体,在杠杆7向后转动时,柱状体在滑槽61中滑动,从而带动座椅固定座6及时向后移动。
再进一步地,还可在该柱状体上套设滚轮,使得滚轮与滑槽61形成滚动配合,以减小摩擦力,从而提高杠杆7的运动平滑性,进而保证座椅固定座6在碰撞时能够顺利、及时向后移动。
另外,为了提升了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且有利于提升座椅固定座6在后移过程中的平稳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7所示,后传力杆4为一个,前传力杆3和杠杆7均为两个,两个杠杆7设置在后传力杆4的左右两侧,两个前传力杆3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前传力杆3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7。
进一步地,每个杠杆7的第一端铰接于后传力杆4,每个杠杆7的第二端与座椅固定座6相连,每个前传力杆3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7的中部。这样,由于杠杆7的第二端和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杠杆7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和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杠杆7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所以当前传力杆3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为支点转动时,杠杆7的第二端后移的距离会大于前传力杆3后移的距离,从而达到增大座椅固定座6后移量的效果,进而增大汽车座椅的后移量,有利于在碰撞时汽车座椅大幅向后移动以与座椅前方的零部件(如仪表盘)拉开安全距离,避免驾乘人员因受到仪表盘等零部件的挤压而受困于车中和受伤,进而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和杠杆7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和杠杆7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当后传力杆4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为支点转动时,杠杆7的第二端后移的距离大于后传力杆4前移的距离,从而达到增大座椅固定座6及其上的汽车座椅后移量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前传力杆3、后传力杆4和杠杆7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可选地,杠杆7可均与后传力杆4及前传力杆3垂直布置,以便于碰撞力的传递。
另外,由于后传力杆4的长度通常较大,容易发生折弯变形,以致其不能很好地将碰撞力传递至杠杆7。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可包括导向块5,导向块5固定到车架1上,导向块5上开设有供后传力杆4穿过的导向孔。这样,碰撞变形时,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后传力杆4可沿导向孔的轴线移动,以尽量避免后传力杆4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发生折弯变形。
其中,后传力杆4与车架1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连接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后传力杆4的后端形成有安装板41,安装板41可通过螺接、铆接及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车架1,以实现后传力杆4与车架1形成可靠稳定的连接,从而保证后传力杆4能够将碰撞力有效传递至杠杆7上。
同样地,前传力杆3与车架1也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连接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前传力杆3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座31,安装座31用于连接到车架1上。具体地,安装座31的后端与前传力杆3的前端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座31的前端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车架1的转向机构安装梁2上,以保证前传力杆3能够将碰撞力有效传递至杠杆7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前传力杆3的前端也可以与安装座31铰接。
同样地,杠杆7与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之间的铰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至图9所示,后传力杆4上的前端形成有两个分别朝左右方向凸出的连接支耳42,杠杆7的第一端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耳板72,连接支耳42位于两个耳板72之间,螺栓穿过耳板72和连接支耳42,以将连接支耳42和耳板72铰接在一起。杠杆7的中部形成有装配孔,螺栓穿过前传力杆3和装配孔以将杠杆7和前传力杆3铰接在一起。
另外,为了能在正常情况下将汽车座椅位置锁定以及在碰撞时实现汽车座椅的及时解锁,如图4至图6所示,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机构,以用于锁止和解锁座椅汽车座椅,具体地,锁止机构可包括滑轨8、滑座9、第一棘爪10和第二棘爪11,滑轨8固定在车架1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座9固定在座椅固定座6的底部且滑动配合在滑轨8上,滑座9上形成有第一单向齿91和第二单向齿92,第一棘爪10和第二棘爪11安装在滑轨8上,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啮合以限制滑座9向后滑动,第二棘爪11与第二单向齿92啮合以限制滑座9向前滑动。通过两个棘爪与两个单向齿的啮合,锁止机构可实现汽车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的锁止。
其中,第一棘爪10与前传力杆3联动,使得前传力杆3向后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脱开,从而使滑座9可向后滑动,进而使座椅固定座6及其上的汽车座椅可向后滑动。第一棘爪10与后传力杆4联动,使得后传力杆4向前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脱开,从而使滑座9可向后滑动,进而使座椅固定座6及其上的汽车座椅可向后滑动。另外,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齿92与第二棘爪11始终啮合,使得座椅固定座6无法向前移动,所以在碰撞发生后,座椅固定座6后移后也不会反弹,防止对人造成二次碰撞伤害。该锁止机构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座椅固定座6的可靠锁止和及时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单向齿91和第二单向齿92均设置在滑座9的内侧壁上,且第一单向齿91位于第二单向齿92的下方。对应地,滑轨8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向内延伸的安装部82,紧固件15依次穿过第二棘爪11、第一棘爪10和安装部82以将第二棘爪11和第一棘爪10固定到滑轨8上。第二单向齿92和第一单向齿91沿上下方向布置,可减小滑座9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第二棘爪11和第一棘爪10也可采用上下布置,这样,使用一个紧固件15即可同时固定第二棘爪11和第一棘爪10,且有利于减小棘爪的尺寸,从而使得锁止机构的结构更为紧凑,并有利于减轻锁止机构的重量以及节约成本。其中,紧固件15可以为双头台阶螺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滑座9的内侧壁指的是滑座9的靠近后传力杆4轴线的一侧壁,同理,滑轨8的内侧壁指的是滑轨8的靠近后传力杆4轴线的一侧壁。
其中,如图5所示,滑座9的底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燕尾形滑槽93,滑轨8的顶部形成有与燕尾形滑槽93配合的燕尾形凸台81,以保证滑座9在滑轨8上的可靠滑动。
其中,如图6所示,可将滑座9焊接于座椅固定座6的底部,以保证两者形成稳固可靠的连接,使得碰撞过程中,座椅固定座6能随着滑座9向后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螺接或者铆接方式实现滑座9和座椅固定座6的连接。
在本公开中,如图6所示,座椅固定座6可包括顶板62、从顶板62左右两侧边缘向下延伸两个侧板63、以及从侧板63的下端向相对的另一侧板63延伸的翻边64,汽车座椅安装于座椅固定座6的顶板62上,两个滑槽61分别布置于两个翻边64底部,两个滑座9分别布置于两个翻边64的底部,每个滑座9沿前后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5所示,锁止机构还包括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棘爪10和第二棘爪11。正常情况下,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第一棘爪10和第二棘爪11压持在对应的单向齿上。碰撞时,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脱开,座椅固定座6沿滑轨8向后移动。碰撞后,第一棘爪10在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以与第一单向齿91重新啮合。
在本公开中,可通过多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第一棘爪10与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的联动。例如,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例如,第一拉索)将第一棘爪10与前传力杆3相连,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例如,第二拉索)将第一棘爪10与后传力杆4相连。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7所示,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钢绳12和钢绳推力杆13,钢绳1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前传力杆3上的过孔以连接至左右两侧的第一棘爪10,钢绳推力杆13沿前后方向延伸,钢绳推力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后传力杆4的前端,钢绳推力杆13的前端抵顶在钢绳12的中部,以此实现第一棘爪10与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的联动。具体地,当后传力杆4受力向前移动时,驱动钢绳推力杆13向前运动,向前推动钢绳12,在钢绳12的拉动下,第一棘爪10从第一单向齿91上脱开,实现座椅固定座6的解锁;当前传力杆3受力向后运动时,前传力杆3带动钢绳12向后运动,在钢绳12的拉动下,第一棘爪10从第一单向齿91上脱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使用一根钢绳12,即可同时实现第一棘爪10与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的联动,避免了给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单独设置连接件以与第一棘爪10连接,在简化锁止机构结构的同时还能保证联动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钢绳传力杆13的前端面上可形成有供钢绳12穿过的贯通槽131,贯通槽131的底面形成为与钢绳12的形状配合的圆弧面,以保证钢绳传力杆13对钢绳12的可靠抵顶。
其中,钢绳推力杆13的后端可焊接在后传力杆4的前端面上,以实现两者的可靠固定,从而保证后传力杆4对能够驱动钢绳推力杆13向前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钢绳推力杆13可与后传力杆4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座椅、车架1,汽车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汽车座椅安装在座椅固定座6上,前传力杆3的前端和后传力杆4的后端均安装在车架1上。
如图3所示,车架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变形区B、加强区C、第二变形区D,第一变形区B和第二变形区D的强度小于加强区C的强度,前传力杆3的前端位于第一变形区B,后传力杆4的后端位于第二变形区D,汽车座椅和座椅固定座6位于加强区C。这样,发生碰撞时,第一变形区B和第二变形区D产生形变以缓冲吸能,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简要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正常情况时,如图4和5所示,在弹簧14的作用下,第一棘爪10和第二棘爪11分别与滑座9上的第一单向齿91和第二单向齿92啮合。此时,滑座9在滑轨8上不能前后移动,即座椅固定座6处于锁定状态。
当碰撞变形发生时,分下面三种情况分析。
第一种情况:当车架1的第一变形区B受到碰撞变形、车架1的第二变形区D不变形时,前传力杆3受到向后的推力而往后移动,后传力杆4基本不动。前传力杆3后移推动钢绳12往后拉,在钢绳12的拉动下,左右两侧的第一棘爪10在拉力的作用下往内摆动,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分离,从而实现对座椅固定座6的解锁。在前传力杆3后移的过程中,前传力杆3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后传力杆4的铰接点Q为支点转动,从而使杠杆7的第二端向后移动,由杠杆7上的滑块71与座椅固定座6的滑槽61配合,迫使座椅固定座6往后移动,从而实现汽车座椅的后移。
第二种情况:当车架1的第二变形区D受到碰撞变形、车架1的第一变形区B不变形时,后传力杆4向前移动,前传力杆3基本不动。后传力杆4迫使钢绳推力杠13往前移动,带动钢绳12往前拉,左右两侧的第一棘爪10在钢绳12的作用下往内摆动,第一棘爪10与第一单向齿91分离,从而实现对座椅固定座6的解锁。在后传力杆4的作用下,后传力杆4推动杠杆7以杠杆7与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为支点转动,从而使杠杆7的第二端向后移动,由杠杆7上的滑块71与座椅固定座6的滑槽61配合,迫使座椅固定座6往后移动,从而实现汽车座椅的后移。
第三种情况:当车架1的第一变形区B受到碰撞变形、车架1的第二变形区D也发生变形时,前传力杆3向后移动,后传力杆4向前移动。综合第一和第二种情况,即可实现座椅固定座6及其上的汽车座椅的后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6)

1.一种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杠杆(7)、用于传递碰撞力的前传力杆(3)和后传力杆(4),所述前传力杆(3)和所述后传力杆(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不共轴,所述前传力杆(3)的前端和所述后传力杆(4)的后端连接到车架(1)上,所述前传力杆(3)的后端和所述后传力杆(4)的前端铰接于所述杠杆(7),所述杠杆(7)与汽车座椅相连,使得在所述前传力杆(3)和所述后传力杆(4)在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靠近运动时,所述杠杆(7)能够带动所述汽车座椅向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座椅固定座(6),所述汽车座椅固定在所述座椅固定座(6)上,所述杠杆(7)与所述座椅固定座(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7)和所述座椅固定座(6)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61),另一者上设置有滑块(71),所述滑块(71)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6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1)设置在所述座椅固定座(6)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滑块(71)设置在所述杠杆(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传力杆(4)为一个,所述前传力杆(3)和所述杠杆(7)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杠杆(7)设置在所述后传力杆(4)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前传力杆(3)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前传力杆(3)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杠杆(7)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后传力杆(4),每个杠杆(7)的第二端与所述汽车座椅相连,每个前传力杆(3)的后端铰接于对应的杠杆(7)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7)与所述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和所述杠杆(7)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杠杆(7)与所述前传力杆(3)的铰接点(P)和所述杠杆(7)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7)与所述后传力杆(4)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力杆(3)、所述后传力杆(4)和所述杠杆(7)位于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导向块(5),所述导向块(5)固定到所述车架(1)上,所述导向块(5)上开设有供所述后传力杆(4)穿过的导向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力杆(3)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座(31),所述安装座(31)用于连接到所述车架(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滑轨(8)、滑座(9)、弹簧(14)和第一棘爪(10),所述滑轨(8)固定在所述车架(1)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座(9)固定在所述汽车座椅的底部且滑动配合在所述滑轨(8)上,所述滑座(9)上形成有第一单向齿(91),所述第一棘爪(10)安装在所述滑轨(8)上,所述弹簧(14)用于向所述第一棘爪(10)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一棘爪(10)压紧在所述第一单向齿(91)上,所述第一棘爪(10)与所述第一单向齿(91)啮合以限制所述滑座(9)向后滑动,所述第一棘爪(10)与所述前传力杆(3)联动,所述第一棘爪(10)与所述后传力杆(4)联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二棘爪(11),所述滑座(9)上还形成有第二单向齿(92),所述第二棘爪(11)安装在所述滑轨(8)上,所述第二棘爪(11)与所述第二单向齿(92)啮合以限制所述滑座(9)向前滑动,所述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棘爪(1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棘爪(11)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还包括钢绳(12)和钢绳推力杆(13),所述钢绳(1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前传力杆(3)上的过孔以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棘爪(10),所述钢绳推力杆(13)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钢绳推力杆(1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传力杆(4)的前端,所述钢绳推力杆(13)的前端抵顶在所述钢绳(12)的中部。
15.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座椅、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所述汽车座椅安装在座椅固定座(6)上,所述前传力杆(3)的前端和所述后传力杆(4)的后端均安装在所述车架(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变形区(B)、加强区(C)、第二变形区(D),所述第一变形区(B)的强度和所述第二变形区(D)的强度均小于所述加强区(C)的强度,所述前传力杆(3)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变形区(B),所述后传力杆(4)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变形区(D),所述汽车座椅和所述座椅固定座(6)位于所述加强区(C)。
CN201810219827.XA 2018-03-16 2018-03-16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110271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9827.XA CN110271465B (zh) 2018-03-16 2018-03-16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9827.XA CN110271465B (zh) 2018-03-16 2018-03-16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1465A CN110271465A (zh) 2019-09-24
CN110271465B true CN110271465B (zh) 2021-09-03

Family

ID=6795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9827.XA Active CN110271465B (zh) 2018-03-16 2018-03-16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146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6434A (en) * 1967-09-12 1969-11-04 Robert D Coyle Vehicle with shock absorbing mounting
DE19517701C1 (de) * 1995-05-13 1996-09-19 Johnson Controls Naue Engineer Gleitschienenführung für Fahrzeugsitze
CN179617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全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溃式汽车电动座椅
CN201268243Y (zh) * 2008-08-30 2009-07-08 丁明成 汽车座椅底座
WO2009108140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Silvestar Ovcar Crash safety system in motor vehicles - safe seat
CN104842830A (zh) * 2015-05-21 2015-08-19 凌恺 保护汽车驾驶员的安全装置
CN106926759A (zh) * 2017-03-30 2017-07-07 平潭县建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驾驶员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62550A1 (de) * 2009-12-09 2011-09-01 Tk Holdings, Inc. Insassensicherheits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6434A (en) * 1967-09-12 1969-11-04 Robert D Coyle Vehicle with shock absorbing mounting
DE19517701C1 (de) * 1995-05-13 1996-09-19 Johnson Controls Naue Engineer Gleitschienenführung für Fahrzeugsitze
CN179617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全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溃式汽车电动座椅
WO2009108140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Silvestar Ovcar Crash safety system in motor vehicles - safe seat
CN201268243Y (zh) * 2008-08-30 2009-07-08 丁明成 汽车座椅底座
CN104842830A (zh) * 2015-05-21 2015-08-19 凌恺 保护汽车驾驶员的安全装置
CN106926759A (zh) * 2017-03-30 2017-07-07 平潭县建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驾驶员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1465A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21282T2 (de) Kindersitz
US7185934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DE102013018236B4 (de) Festlegungs- bzw. Befestigungsstruktur eines Tür- bzw. Rückspiegels sowie Verfahren zum Festlegen eines Türspiegels
CN104812657B (zh) 针对轻微重叠的碰撞而设计的机动车车身
JP2788120B2 (ja) パワーシートアジャスタ用一体型上部レール
KR20020064902A (ko) 자동차용 브레이크 페달 장치
US20200198502A1 (en) Seat track mechanism for vehicle
EP2994366B1 (de)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impulses auf ein fahrzeug in einer fahrzeugquerrichtung
JP201322078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271465B (zh) 汽车座椅碰撞后移装置及汽车
JPH07323737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210881744U (zh) 客车及其座椅
CN216861594U (zh) 一种抗弯曲变形的汽车纵梁
JP2005053349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3848821B2 (ja) 車体構造
JP3848820B2 (ja) 車体構造
JPH09277811A (ja) 車両用牽引フックの取付構造
CN203637623U (zh) 吸能装置及使用该吸能装置的后移式座椅
WO2015068848A1 (ja) 車両用レール機構
JP439656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支持部の構造
CN212400998U (zh) 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
CN220262617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轻量化滑轨
CN221049551U (zh) 一种长齿条吸能结构
CN109318767B (zh) 汽车安全座椅
JP4315861B2 (ja) 連接車における車体間の衝撃吸収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