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0295A - 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0295A
CN110270295A CN201910704222.4A CN201910704222A CN110270295A CN 110270295 A CN110270295 A CN 110270295A CN 201910704222 A CN201910704222 A CN 201910704222A CN 110270295 A CN110270295 A CN 110270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ed
reaction
fixed
water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42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0295B (zh
Inventor
刘建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uhe Ning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uhe N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uhe N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uhe N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42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0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0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0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0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1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19/0066Stirr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2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constructed of material selected for its chemically-resistant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5/1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quinoline ring system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5/38Nitrogen atoms
    • C07D215/40Nitrogen atoms attached in position 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2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ly-resistant properties
    • B01J2219/025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ly-resistant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the reactor vessel proper
    • B01J2219/0254G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其利用一种特制反应釜制备,该反应釜具有玻璃材质的本体(1),该本体具备釜盖(11)、下凸缘(12)、筒体(13),反应釜还包括进气组合(2)、出气组合(3)、固定装置(4)、搅拌部(5);是以8‑溴喹啉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备8‑氰基喹啉,再与硫酸水溶液反应,得到2喹啉‑8‑甲酸,将其溶于甲醇中,滴加氯化亚砜制备得到喹啉‑8‑甲酸甲酯;溶于四氯化碳中,加入吡啶,滴加溴素,制得3‑溴喹啉‑8‑甲酸甲酯;与氢氧化锂反应,制得3‑溴喹啉‑8‑甲酸;再经3‑溴‑8‑Boc‑氨基喹啉过渡,得产品3‑溴‑8‑氨基喹啉。

Description

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领域,具体涉及药物中间体3-溴-8-氨基喹啉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因此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医药中间体之中被广泛应用。CN201710229123.6中给出了一种糖基化3-氨基喹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这是氨基喹啉类衍生物应用和合成的示例,但是本申请提及的3-溴-8-氨基喹啉鲜少有作为医药中间体的应用或者制备方法出现,或者有文献或者资料公开出来。
由于该分子的特性,该方法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合成中。这是由无数次试验得到的该制备方法的独创性、较高产率和较短反应时间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的,其他路线基本无法有较高产率或者能够接受的反应时间。
此外,现有技术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现有的四口瓶作为反应容器的显著不足,一般此类实验室制备都用四口瓶作为反应容器,几点不足特点突出:一、固定性能的不足,四口瓶中混合物需要搅拌时,因为四口瓶一般都是夹持主瓶颈处以实现高速搅拌,但是四口瓶底部不平,使得搅拌棒无法深入,且难以实现高速搅拌,以现有的四口瓶主口处插入搅拌棒的方式,最多稳定的搅拌速度在350-400转/min,再高之后装置整体抖动太剧烈,会有整瓶破损风险,且由于瓶底的不平,物料在很多时候也难以得到有效充分地搅拌,影响反应充分进行;二、现有氮气保护方式的不足,现有的氮气保护都是从四口瓶的一个口通入氮气,从另一个口引出瓶内气体,但是这样的方式由于四口瓶形状的局限性,瓶内会产生较大的死体积或者不参与对流的体积,根据红外视频检测,这种的死体积的出现情况是大概率事件,且目前的简单的通氮气方式难以克服;三、移出反应混合物大量损失问题,四口瓶的多个口,以及主口偏小的问题,使得每一步骤后的处理时,反应混合物难以被妥善的移出,实践中大量或者大部分被损失,往往每一步都要在移出时由于操作问题减少1-2成的产物数量,不仅影响了实际得到的产物数量,而且还使得每个步骤的产率计算偏离了实际情况,这是使用四口瓶体系所无法克服的。还有就是存在加热回流的需要,四口瓶加热回流时,冷凝管和四口瓶僵硬地结合,中间的空隙无法忽略,且整体装置结合性不好,在高速搅拌时重心偏置,晃动明显,有装置崩坏的风险。此外,在步骤较多时,传统的四口瓶制备方式中,每一步结束后移出反应混合物时,由于四口瓶不易用勺子等物操作的缘故,很难将反应产物移出完全,常常要损失一部分,尤其是在产物粘性大,数量少时,问题尤其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是提供一种特殊的反应釜,该反应釜相对四口瓶体系明显性能优异,不仅能实现高速下更稳定的搅拌,而且由于气流结构,氮气保护的效果更好,每一步都能实现更高的产率,并且由于结构是圆柱阔口且没有边口,反应混合物能够比较轻松地完全移出,避免了四口瓶反应移出的损失,通过下部的下出口移出物料,方便用少量溶剂反复冲洗移出,可进一步增强移出物料的完全度,还有,由于底部主要是圆柱形,接触面积远比四口瓶为大,底部配以适配的加热/冷冻装置,也能比四口瓶体系实现更好的加热/制冷效果。
一种反应釜,其具有玻璃材质的本体,该本体具备釜盖、下凸缘、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进气组合、出气组合、固定装置、搅拌部;釜盖的中心处具有中间孔,中间孔是中心位于釜盖中心处的圆形通孔,其内侧表面呈磨砂状,用于与外套管的外周表面贴合;以釜盖的上表面中心点为中心,两侧对称地设有规格相同的圆柱型通孔的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中间孔旁边釜盖上还设有一圆形通孔的加料孔,该加料孔具有磨砂内侧面以及与之配合的加料塞,所述加料塞具有截面积大于加料孔的塞部以及具有磨砂外表面的体部,所述筒体外表面中部有一圆环型的磨砂外表。釜盖上在加料孔相对于中间孔大约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回流孔,回流孔上设置有适配的回流密封塞和回流带孔塞,回流密封塞是塞部外表磨砂的玻璃制品,回流带孔塞为橡胶材质,且回流带孔塞中间有一上大下小的中间通孔,该中间通孔与回流冷凝管适配。如此设置,在不需回流时,回流密封赛填满回流孔,不使流出如四口瓶带胶塞的孔处的颈部,而颈部会有残留反应物的风险,在回流带孔塞和冷凝管结合时,由于橡胶的弹性,这样结合的韧性极好,高速搅拌时装置没有崩坏的风险,远好于普通四口瓶口与冷凝管口结合。
该筒体侧下方有一下出口,该下出口垂直于筒体的中轴线且与筒体一体成型,该下出口外形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内腔也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该下出口的内腔最下缘与筒体底面平行,该下出口内插有充满内腔的下出口塞,下出口塞内端大约与其上方的筒体侧壁平齐,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外端面大约平齐。
进气组合包括进气管、进气空心胶塞以及进气通孔,所述进气管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进气管的高度为筒体高度的1-1.3倍之间,所述进气空心胶塞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进气空心胶塞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进气通孔,其内径使得进气管插入其中并与进气空心胶塞紧密结合。
出气组合包括出气管、出气空心胶塞以及出气通孔,所述出气管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出气管的高度为筒体高度的0.2-0.4倍之间,所述出气空心胶塞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出气空心胶塞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出气通孔,其内径使得出气管插入其中并与出气空心胶塞紧密结合。
固定装置具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左一法兰、左二法兰、右一法兰、右二法兰、前螺栓组合、后螺栓组合、左固定台、右固定台、固定底板、橡胶里衬。
左固定板上右侧中间具有左半圆缺口,右固定板上左侧中间具有右半圆缺口,所述橡胶里衬是均由半圆形的左橡胶里衬和右橡胶里衬组成,左橡胶里衬和右橡胶里衬分别用强力胶粘在左半圆缺口和右半圆缺口的缺口内,以使得左半圆缺口和右半圆缺口合并形成的圆形缺口内,橡胶里衬和本体的磨砂外表紧密结合。
左一法兰位于左固定板前边缘最右侧,左二法兰位于左固定板后边缘最右侧,右一法兰位于右固定板前边缘最左侧,右二法兰位于右固定板后边缘最左侧,当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缺口对齐拼合时,所述左一法兰和右一法兰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前螺栓组合包含的前螺栓和前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二法兰和右二法兰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后螺栓组合包含的后螺栓和后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一法兰和左二法兰以及左固定板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右一法兰、右二法兰和右固定板是一体成型的。
所述左固定台具备长方体状的左固定台座以及左箍,左箍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之上,所述右固定台具备长方体状的右固定台座以及右箍,右箍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41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之上。
搅拌部包括顶盖、内套管、外套管、搅拌棒、叶片,外套管具备上外套管和下外套管,顶盖呈倒U型,其下缘具有第一内螺纹,该内螺纹适配于上外套管外部最上侧的第一外螺纹,且在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旋紧后,所述顶盖的下部中间压紧内套管上表面,所述上外套管之内从上到下具有三个不同内径的内腔,上方第一内腔内径最大,中间第二内腔内径明显小于第一内腔,使得第一内腔下部形成一承托内套管下部的圆环形台阶,第三内腔内径与第一内腔近似,且其侧壁具有第二内螺纹,内套管为实心且其外径略小于上述第一内腔,内套管外部和第一空腔之间填满了凡士林,所述下外套管整体为圆环盖状,中间有一个大于搅拌棒外径的通孔,上侧靠外部有一向上的圆环凸部,圆环凸部的外侧有与第二内螺纹适配的第二外螺纹,下外套管上侧在圆环凸部内侧还有一较高的第二圆环凸部,当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完全旋紧后,第二圆环凸部的顶部离内套管下表面的距离在1cm之内。
优选地,还包括内槽为空心圆柱形槽且大于所述筒体下部的冰水浴锅、水浴锅、电加热套、零下降温槽;所述加料孔的内径略大于加样用滴管。该电加热套被用于等于或大于100℃时的加热,电加热套的整体加热座呈圆柱形,其在底部一侧具有一空洞,适于容纳前述下出口伸入该空洞与电加热套外壳之间的空腔;所述下出口塞塞入下出口之内后,用高温防静电胶带将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的外端共同粘接固定。
一种3-溴-8-氨基喹啉的制备方法,其利用如前所述反应釜进行,其制备步骤如下。
1)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900-11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再加入45-55g的8-溴喹啉,以及33-34g的氰化亚铜和5-7g的碘化亚铜,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600-7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00-18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100℃-120℃反应2.5-3.5h,将体系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将体系混合物倒入1300-1400mL水中得到A物,置于较大广口玻璃容器中,用100-200ml水多次冲洗筒体内部并与A物合并,加入450-550mL氨水,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产品2-4次,合并有机相,用300mL饱和食盐水洗2-4次,用40-60g的无水硫酸钠搅拌干燥30-50min,抽滤,浓缩除掉溶剂得粗品,再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1产品8-氰基喹啉。
2)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55-65ml的硫酸水溶液,其浓硫酸:水=1:5,再加入7-9g的步骤1产物,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600-7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00-18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70-90℃反应1.5-2.5h,停止加热保持搅拌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水多次冲洗筒体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得B物,将B物抽滤,滤饼用2N氢氧化钠调节至大约pH=10,再用盐酸调节pH值在2-3之间,静置至析出固体完全,抽滤并干燥,得到步骤2产品喹啉-8-甲酸。
3)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45-55ml的甲醇,再加入4.5-5.5g的步骤2产物,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用冰水浴锅降温体系至0℃并保持,打开加料塞,从加料孔中缓慢加入7-8m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上装设回流带孔塞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10-16h,拆下本体,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然后全部直接旋干,再置于广口玻璃容器中,加50-70ml水,用碳酸钠调节至pH值=8-9,50ml乙酸乙酯萃取2-4次,10g无水硫酸钠干燥20min,旋干乙酸乙酯相,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得步骤3产物喹啉-8-甲酸甲酯。
4)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45-55ml的四氯化碳,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从加料孔中缓慢加入4.5-5g的步骤3产物,用含少量冰的冰水浴锅将体系降温至20℃下,再从加料孔缓慢加入9-10g的吡啶以及2-3ml的溴素,加入完毕后,在回流孔上装设回流带孔塞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0-80℃,反应1.5-2.5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在搅拌下降至室温,分液,将上层有机相与适量碳酸氢钠混合,再次分液出有机相,将剩余固体用适量二氯甲烷浸泡多次,合并有机相,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浓缩掉有机溶剂,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步骤4产品3-溴喹啉-8-甲酸甲酯。
5)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50-60ml水,在其中加入2.7-3.3g氢氧化锂,将5.5-6.5g的步骤4产品用55-65ml的四氢呋喃溶解,加入其中,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反应1.5-2.5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打开下出口塞,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四氢呋喃多次冲洗筒体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旋掉全部四氢呋喃,用3N的盐酸调节pH值至3-4之间,静置至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烘干,得到步骤5产品3-溴喹啉-8-甲酸。
6)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40-50ml的甲苯和8-12ml的叔丁醇,再加入3.8-4.2g3-溴喹啉-8-甲酸,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从加料孔中缓慢加入1.8-2.2g的三乙胺以及4.3-4.5g的叠氮磷酸二苯酯,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上装设回流带孔塞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2-3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从加料孔滴加35-45ml水淬灭,拆下本体,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抽滤并将滤液分液保留有机相,用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干燥旋干,在PE:EA=100:1条件下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6产品3-溴-8-Boc-氨基喹啉。
7)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打开釜盖,先加入18-22ml的甲醇盐酸溶液,将1.7-1.9g的步骤6产物混合在5-8ml的甲醇中,加入其中,合上釜盖,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保持常温下反应10-16h,拆下本体,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极少量甲醇冲洗合并,抽滤,将滤饼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7.5-8.5,再次抽滤,将滤液旋干后,加10ml水,再次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7.5-8.5,抽滤,合并固体,得到最终产品3-溴-8-氨基喹啉。
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其用如前制备的3-溴-8-氨基喹啉用作医药中间体以制备药物。
优选地,前述所有试剂均为化学纯以上纯度,或者均为优级纯。所述水均为去离子水,优选地为双蒸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在装置方面改进,该反应釜相对四口瓶体系明显性能优异,不仅能实现高速下更稳定的搅拌,可以轻松实现600转以上的稳定搅拌,而普通四口瓶体系不可以,或者高速时极不稳定,有掉落的风险,而且由于气流结构,氮气保护的效果更好,每一步都能实现更高的产率,用普通四口瓶很难保证确切的氮气保护效果,瓶中部底部是否能顶出气体无控制手段,只能听天由命,并且由于结构是圆筒形阔口,反应混合物能够比较轻松地完全移出,避免了普通四口瓶反应移出的损失,普通四口瓶口小,多口,想要完全彻底地移出反应物非常困难,还有,由于底部是圆柱形,接触面积远比四口瓶为大,底部配以适配的加热/冷冻装置,也能比四口瓶体系实现更好的加热/制冷效果,这也是用普通四口瓶远远不及的;再者,通过双塞配合式添加冷凝管,冷凝管能够更有韧性的结合,不放冷凝管时,也不存在如四口瓶与冷凝管简单结合带来的装置不稳固,有崩坏风险的问题,因为四口瓶和冷凝管是硬结合,缺乏弹性。此时橡胶塞要选取能耐180℃高温不变性的种类。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在筒体底部设置了下出口,该下出口用聚四氟乙烯堵塞,不影响使用,前述100℃以上使用的加热套也是采用专门设计将该下出口留出位置,不至于不能放入,而在每一步反应结束后,筒体略倾斜即可从下出口倒出物料,用少量水或者有机溶剂进行冲洗带出残余物料也非常方便。
以8-溴喹啉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备8-氰基喹啉,再与硫酸水溶液反应,得到2喹啉-8-甲酸,将其溶于甲醇中,滴加氯化亚砜制备得到喹啉-8-甲酸甲酯;溶于四氯化碳中,加入吡啶,滴加溴素,制得3-溴喹啉-8-甲酸甲酯;与氢氧化锂反应,制得3-溴喹啉-8-甲酸;再经3-溴-8-Boc-氨基喹啉过渡,得产品3-溴-8-氨基喹啉,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无该产物制得的报道,与同类物质制备方法相比,本申请方法步骤精细考究,每一步原料利用率均非常高,有极大价值实现工业生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精细设计,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合成,且产率较高,总体产率可以超过22%,有较高的工业生产价值,经济价值较大,本申请通过对于过滤产物的反复精细操作,以及低温下操作,体现了极强的发明构思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制备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并无较为类似的公开信息可供借鉴,本发明方案具有独创性。与之相对的是,利用传统四口瓶体系进行上述类似操作,收率极低,经多次尝试,收率没有超过8%的情况,可以说没有实用价值。四口瓶一是容积不足,难以进行如上大量溶剂下的反应,二是转移物料困难,在每次转移出都要损失大部分,不如本申请装置能够完全彻底移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反应釜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进气组合和出气组合从侧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搅拌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回流孔两种配置情况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下出口部位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制备得到的3-溴-8-氨基喹啉的HNMR谱图。
附图标记表示:本体1、釜盖11、下凸缘12、筒体13、进气组合2、出气组合3、固定装置4、搅拌部5、中间孔14、进气孔15、出气孔16、加料孔18、加料塞19、塞部191、体部192、磨砂外表17、进气管21、进气空心胶塞22、进气通孔23、出气管31、出气空心胶塞32、出气通孔33、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左一法兰411、左二法兰412、右一法兰421、右二法兰422、前螺栓组合43、后螺栓组合44、左固定台45、右固定台46、固定底板47、橡胶里衬48、左半圆缺口410、右半圆缺口420、左橡胶里衬481、右橡胶里衬482、左半圆缺口410、右半圆缺口420、左固定台座452、左箍451、右固定台座462、右箍461、顶盖51、内套管52、外套管53、搅拌棒54、叶片55、上外套管531、下外套管532。回流孔10、回流密封塞101、回流带孔塞102、中间通孔103、下出口131、下出口塞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本发明提供的3-溴-8-氨基喹啉的制备方法,其工艺路线如下:
实施例1
一种反应釜,其具有玻璃材质的本体1,该本体具备釜盖11、下凸缘12、筒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进气组合2、出气组合3、固定装置4、搅拌部5。该反应釜整体性地改进了目前四口瓶体系的整体问题:不够稳固,底部接触面积小,加热制冷慢,搅拌无法提高速度,氮气保护效果不好,加料必须彻底敞开一口,移出反应混合物非常麻烦且很难完全的问题。
釜盖11的中心处具有中间孔14,中间孔14是中心位于釜盖11中心处的圆形通孔,其内侧表面呈磨砂状,用于与外套管53的外周表面贴合;以釜盖11的上表面中心点为中心,两侧对称地设有规格相同的圆柱型通孔的进气孔15和出气孔16;所述中间孔14旁边釜盖11上还设有一圆形通孔的加料孔18,该加料孔18具有磨砂内侧面以及与之配合的加料塞19,所述加料塞19具有截面积大于加料孔18的塞部191以及具有磨砂外表面的体部192,所述筒体外表面中部有一圆环型的磨砂外表17。釜盖11上在加料孔18相对于中间孔14大约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回流孔10,回流孔上设置有适配的回流密封塞101和回流带孔塞102,回流密封塞101是塞部外表磨砂的玻璃制品,回流带孔塞102为橡胶材质,且回流带孔塞102中间有一上大下小的中间通孔103,该中间通孔103与回流冷凝管适配。如此设置使得装置整体的气密性得以保证,且加料塞易于封闭开启,口径小,为进一步保持气密性提供了保证。釜盖上在加料孔相对于中间孔大约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回流孔,回流孔上设置有适配的回流密封塞和回流带孔塞,回流密封塞是塞部外表磨砂的玻璃制品,回流带孔塞为橡胶材质,且回流带孔塞中间有一上大下小的中间通孔,该中间通孔与回流冷凝管适配。如此设置,在不需回流时,回流密封赛填满回流孔,不使流出如四口瓶带胶塞的孔处的颈部,而颈部会有残留反应物的风险,在回流带孔塞和冷凝管结合时,由于橡胶的弹性,这样结合的韧性极好,高速搅拌时装置没有崩坏的风险,远好于普通四口瓶口与冷凝管口结合。
该筒体13侧下方有一下出口131,该下出口131垂直于筒体13的中轴线且与筒体13一体成型,该下出口131外形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内腔也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该下出口131的内腔最下缘与筒体13底面平行,该下出口131内插有充满内腔的下出口塞132,下出口塞内端大约与其上方的筒体13侧壁平齐,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131外端面大约平齐。该下出口塞用聚四氟乙烯制成,可以在200℃以下稳定地堵塞下出口,且在每步反应结束时,通过少量溶剂涮洗,可以很容易地转移,转移到抽滤设备或者萃取设备中都很方便,可极大地避免从上口用勺子等物取出时的遗撒和遗落,相比传统的四口瓶体系更是极大进步,四口瓶在每次移出反应混合物都会遗留一部分,在量少时损失极大。
进气组合2包括进气管21、进气空心胶塞22以及进气通孔23,所述进气管21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进气管21的高度为筒体13高度的1-1.3倍之间,所述进气空心胶塞22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进气空心胶塞22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进气通孔23,其内径使得进气管21插入其中并与进气空心胶塞22紧密结合。这样的设置使得进气效率得以保证,氮气可以直接进入较瓶底的部位,进气管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插入深度,在搅拌速度较高时可上调。进气管21上口连接氮气输出装置。
出气组合3包括出气管31、出气空心胶塞32以及出气通孔33,所述出气管31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出气管31的高度为筒体13高度的0.2-0.4倍之间,所述出气空心胶塞32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出气空心胶塞32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出气通孔33,其内径使得出气管31插入其中并与出气空心胶塞32紧密结合。出气管31上口用橡胶管或者聚酯透明管连接流量泵或转子流量计。
固定装置4具有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左一法兰411、左二法兰412、右一法兰421、右二法兰422、前螺栓组合43、后螺栓组合44、左固定台45、右固定台46、固定底板47、橡胶里衬48。这样的设置使得本体被有效固定,即使高速旋转也能够保持稳定,如果有需要的话,固定装置4下方可以从具有多个高度的木制长方体垫块中选择,垫起本体。在一般情况下,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下方的空间足够盛放冰水浴锅、水浴锅、电加热套、零下降温槽。
左固定板41上右侧中间具有左半圆缺口410,右固定板42上左侧中间具有右半圆缺口420,所述橡胶里衬48是均由半圆形的左橡胶里衬481和右橡胶里衬482组成,左橡胶里衬481和右橡胶里衬482分别用强力胶粘在左半圆缺口410和右半圆缺口420的缺口内,以使得左半圆缺口410和右半圆缺口420合并形成的圆形缺口内,橡胶里衬48和本体1的磨砂外表17紧密结合。两个橡胶里衬的结构保证了结合的稳固性和韧性,本体不至于受到大的应力作用。为了保证观察性能和坚韧性,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包括法兰,可采用帕姆板材料。
左一法兰411位于左固定板41前边缘最右侧,左二法兰412位于左固定板41后边缘最右侧,右一法兰421位于右固定板42前边缘最左侧,右二法兰422位于右固定板42后边缘最左侧,当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缺口对齐拼合时,所述左一法兰411和右一法兰422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前螺栓组合43包含的前螺栓和前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二法兰412和右二法兰422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后螺栓组合44包含的后螺栓和后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一法兰411和左二法兰412以及左固定板41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右一法兰421、右二法兰422和右固定板42是一体成型的。
所述左固定台45具备长方体状的左固定台座452以及左箍451,左箍451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41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452之上,所述右固定台46具备长方体状的右固定台座462以及右箍461,右箍461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41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452之上。从上方看,左箍和右箍各自具有至少30cm的宽度,以保证这种固定的有效性。
搅拌部5包括顶盖51、内套管52、外套管53、搅拌棒54、叶片55,外套管53具备上外套管531和下外套管532,顶盖51呈倒U型,其下缘具有第一内螺纹,该内螺纹适配于上外套管531外部最上侧的第一外螺纹,且在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旋紧后,所述顶盖51的下部中间压紧内套管52上表面,所述上外套管531之内从上到下具有三个不同内径的内腔,上方第一内腔内径最大,中间第二内腔内径明显小于第一内腔,使得第一内腔下部形成一承托内套管52下部的圆环形台阶,第三内腔内径与第一内腔近似,且其侧壁具有第二内螺纹,内套管52为实心且其外径略小于上述第一内腔,内套管52外部和第一空腔之间填满了凡士林,所述下外套管532整体为圆环盖状,中间有一个大于搅拌棒54外径的通孔,上侧靠外部有一向上的圆环凸部,圆环凸部的外侧有与第二内螺纹适配的第二外螺纹,下外套管532上侧在圆环凸部内侧还有一较高的第二圆环凸部,当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完全旋紧后,第二圆环凸部的顶部离内套管52下表面的距离在1cm之内。这样设置后,在内套管52的侧面和下部都涂抹凡士林,这样既保证了固定效果,且内套管和搅拌棒的组合还可以实现高速旋转,如果有少量凡士林被挤出,会落入下外套管532形成的槽内,而不会流入反应体系,整体为高速搅拌提供了有效保障。
反应釜还包括内槽为空心圆柱形槽且大于所述筒体13下部的冰水浴锅、水浴锅、电加热套、零下降温槽;所述加料孔18的内径略大于加样用滴管。该电加热套被用于等于或大于100℃时的加热,电加热套的整体加热座呈圆柱形,其在底部一侧具有一空洞,适于容纳前述下出口伸入该空洞与电加热套外壳之间的空腔;所述下出口塞塞入下出口131之内后,用高温防静电胶带将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131的外端共同粘接固定。
实施例2
1)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10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再加入50g的8-溴喹啉,以及33.5g的氰化亚铜和6g的碘化亚铜,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6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6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110℃反应3h,将体系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倒入1350mL水中得到A物,置于较大广口玻璃容器中,用共150ml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A物合并,加入500mL氨水,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产品3次,合并有机相,用300mL饱和食盐水洗3次,用50g的无水硫酸钠搅拌干燥40min,抽滤,浓缩除掉溶剂得粗品,再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1产品8-氰基喹啉32g。收率88%。
2)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60ml的硫酸水溶液,其浓硫酸:水=1:5,再加入8g的步骤1产物,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6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6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80℃反应2h,停止加热保持搅拌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得B物,将B物抽滤,滤饼用2N氢氧化钠调节至大约pH=10,再用盐酸调节pH值在2-3之间,静置至析出固体完全,抽滤并干燥,得到步骤2产品喹啉-8-甲酸5g,收率55.6%。
3)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ml的甲醇,再加入5g的步骤2产物,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用冰水浴锅降温体系至0℃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7.5m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13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然后全部直接旋干,再置于广口玻璃容器中,加60ml水,用碳酸钠调节至pH值8.5左右,5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10g无水硫酸钠干燥20min,旋干乙酸乙酯相,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得步骤3产物喹啉-8-甲酸甲酯4.7g;收率87%。
4)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ml的四氯化碳,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4.7g的步骤3产物,用含少量冰的冰水浴锅将体系降温至20℃下,再从加料孔18缓慢加入9.6g的吡啶以及2.5ml的溴素,加入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5℃,反应2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在搅拌下降至室温,分液,将上层有机相与适量碳酸氢钠混合,再次分液出有机相,将剩余固体用适量二氯甲烷浸泡多次,合并有机相,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浓缩掉有机溶剂,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步骤4产品3-溴喹啉-8-甲酸甲酯6g;收率89.6%。
5)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ml水,在其中加入3g氢氧化锂,将6g的步骤4产品用60ml的四氢呋喃溶解,加入其中,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反应2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四氢呋喃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旋掉全部四氢呋喃,用3N的盐酸调节pH值至3-4之间,静置至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烘干,得到步骤5产品3-溴喹啉-8-甲酸5g,收率88%。
6)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45ml的甲苯和10ml的叔丁醇,再加入4g的3-溴喹啉-8-甲酸,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2g的三乙胺以及4.4g的叠氮磷酸二苯酯,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2.5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从加料孔18滴加40ml水淬灭,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抽滤并将滤液分液保留有机相,用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干燥旋干,在PE:EA=100:1条件下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6产品3-溴-8-Boc-氨基喹啉4.5g,收率87.7%。
7)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20ml的甲醇盐酸溶液,将1.8g的步骤6产物混合在6.5ml的甲醇中,加入其中,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保持常温下反应13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极少量甲醇冲洗合并,抽滤,将滤饼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再次抽滤,将滤液旋干后,加10ml水,再次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抽滤,合并固体,得到最终产品3-溴-8-氨基喹啉1g,收率80.6%。总收率23.7%。
实施例3
1)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105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再加入55g的8-溴喹啉,以及35g的氰化亚铜和6.5g的碘化亚铜,合上釜盖11,以140ml/min通入氮气,以63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5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100℃反应3h,将体系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倒入1400mL水中得到A物,置于较大广口玻璃容器中,用共100ml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A物合并,加入500mL氨水,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产品4次,合并有机相,用300mL饱和食盐水洗2次,用50g的无水硫酸钠搅拌干燥50min,抽滤,浓缩除掉溶剂得粗品,再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1产品8-氰基喹啉35.6g。收率89%。这里升温至100℃是先用水浴锅,80℃后再用电加热套加热。
2)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65ml的硫酸水溶液,其浓硫酸:水=1:5,再加入9g的步骤1产物,合上釜盖11,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63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5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82℃反应2.5h,停止加热保持搅拌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得B物,将B物抽滤,滤饼用2N氢氧化钠调节至大约pH=10,再用盐酸调节pH值在2.5左右之间,静置至析出固体完全,抽滤并干燥,得到步骤2产品喹啉-8-甲酸5.72g,收率56.5%。
3)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ml的甲醇,再加入5.4g的步骤2产物,合上釜盖11,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150转/min搅拌并保持,用冰水浴锅降温体系至0℃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8m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16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然后全部直接旋干,再置于广口玻璃容器中,加65ml水,用碳酸钠调节至pH值9左右,5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旋干乙酸乙酯相,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得步骤3产物喹啉-8-甲酸甲酯5.12g;收率87.75%。
4)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ml的四氯化碳,合上釜盖11,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15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5g的步骤3产物,用含少量冰的冰水浴锅将体系降温至20℃下,再从加料孔18缓慢加入10g的吡啶以及2.8ml的溴素,加入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5℃,反应2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在搅拌下降至室温,分液,将上层有机相与适量碳酸氢钠混合,再次分液出有机相,将剩余固体用适量二氯甲烷浸泡多次,合并有机相,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浓缩掉有机溶剂,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步骤4产品3-溴喹啉-8-甲酸甲酯6.47g;收率90.8%。
5)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ml水,在其中加入3.3g氢氧化锂,将6.5g的步骤4产品用65ml的四氢呋喃溶解,加入其中,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15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反应2.5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四氢呋喃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旋掉全部四氢呋喃,用3N的盐酸调节pH值至3.5左右,静置至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烘干,得到步骤5产品3-溴喹啉-8-甲酸5.57g,收率90.5%。
6)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ml的甲苯和12ml的叔丁醇,再加入4.4g的3-溴喹啉-8-甲酸,合上釜盖11,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150转/min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2.1g的三乙胺以及4.5g的叠氮磷酸二苯酯,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3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从加料孔18滴加45ml水淬灭,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抽滤并将滤液分液保留有机相,用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干燥旋干,在PE:EA=100:1条件下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6产品3-溴-8-Boc-氨基喹啉4.99g,收率88.4%。
7)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20ml的甲醇盐酸溶液,将2g的步骤6产物混合在6ml的甲醇中,加入其中,合上釜盖11,以150ml/min通入氮气,以150转/min搅拌并保持,保持常温下反应15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极少量甲醇冲洗合并,抽滤,将滤饼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再次抽滤,将滤液旋干后,加10ml水,再次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抽滤,合并固体,得到最终产品3-溴-8-氨基喹啉1.15g,收率83.4%。总收率26.74%。
最终产物3-溴-8-氨基喹啉的NMR谱图如图7所示。
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其用前述任意一个方法所得到制备的3-溴-8-氨基喹啉用作医药中间体以制备药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反应釜,其具有玻璃材质的本体(1),该本体具备釜盖(11)、下凸缘(12)、筒体(13),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进气组合(2)、出气组合(3)、固定装置(4)、搅拌部(5);
釜盖(11)的中心处具有中间孔(14),中间孔(14)是中心位于釜盖(11)中心处的圆形通孔,其内侧表面呈磨砂状,用于与外套管(53)的外周表面贴合;以釜盖(11)的上表面中心点为中心,两侧对称地设有规格相同的圆柱型通孔的进气孔(15)和出气孔(16);所述中间孔(14)旁边釜盖(11)上还设有一圆形通孔的加料孔(18),该加料孔(18)具有磨砂内侧面以及与之配合的加料塞(19),所述加料塞(19)具有截面积大于加料孔(18)的塞部(191)以及具有磨砂外表面的体部(192),所述筒体外表面中部有一圆环型的磨砂外表(17);釜盖(11)上在加料孔(18)相对于中间孔(14)大约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回流孔(10),回流孔上设置有适配的回流密封塞(101)和回流带孔塞(102),回流密封塞(101)是塞部外表磨砂的玻璃制品,回流带孔塞(102)为橡胶材质,且回流带孔塞(102)中间有一上大下小的中间通孔(103),该中间通孔(103)与回流冷凝管适配;
该筒体(13)侧下方有一下出口(131),该下出口(131)垂直于筒体(13)的中轴线且与筒体(13)一体成型,该下出口(131)外形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内腔也为外大内小的两段圆柱形,该下出口(131)的内腔最下缘与筒体(13)底面平行,该下出口(131)内插有充满内腔的下出口塞(132),下出口塞内端大约与其上方的筒体(13)侧壁平齐,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131)外端面大约平齐;
进气组合(2)包括进气管(21)、进气空心胶塞(22)以及进气通孔(23),所述进气管(21)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进气管(21)的高度为筒体(13)高度的1-1.3倍之间,所述进气空心胶塞(22)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进气空心胶塞(22)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进气通孔(23),其内径使得进气管(21)插入其中并与进气空心胶塞(22)紧密结合;
出气组合(3)包括出气管(31)、出气空心胶塞(32)以及出气通孔(33),所述出气管(31)是一根圆柱型薄壁空心玻璃管,所述出气管(31)的高度为筒体(13)高度的0.2-0.4倍之间,所述出气空心胶塞(32)是由上宽下窄的两部分橡胶圆环组成,且这出气空心胶塞(32)的中心处挖出了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型的出气通孔(33),其内径使得出气管(31)插入其中并与出气空心胶塞(32)紧密结合;
固定装置(4)具有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左一法兰(411)、左二法兰(412)、右一法兰(421)、右二法兰(422)、前螺栓组合(43)、后螺栓组合(44)、左固定台(45)、右固定台(46)、固定底板(47)、橡胶里衬(48);
左固定板(41)上右侧中间具有左半圆缺口(410),右固定板(42)上左侧中间具有右半圆缺口(420),所述橡胶里衬(48)是均由半圆形的左橡胶里衬(481)和右橡胶里衬(482)组成,左橡胶里衬(481)和右橡胶里衬(482)分别用强力胶粘在左半圆缺口(410)和右半圆缺口(420)的缺口内,以使得左半圆缺口(410)和右半圆缺口(420)合并形成的圆形缺口内,橡胶里衬(48)和本体(1)的磨砂外表(17)紧密结合;
左一法兰(411)位于左固定板(41)前边缘最右侧,左二法兰(412)位于左固定板(41)后边缘最右侧,右一法兰(421)位于右固定板(42)前边缘最左侧,右二法兰(422)位于右固定板(42)后边缘最左侧,当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缺口对齐拼合时,所述左一法兰(411)和右一法兰(422)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前螺栓组合(43)包含的前螺栓和前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二法兰(412)和右二法兰(422)对齐且其上的通孔也对齐,用后螺栓组合(44)包含的后螺栓和后螺母旋入固定;所述左一法兰(411)和左二法兰(412)以及左固定板(41)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右一法兰(421)、右二法兰(422)和右固定板(42)是一体成型的;
所述左固定台(45)具备长方体状的左固定台座(452)以及左箍(451),左箍(451)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41)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452)之上,所述右固定台(46)具备长方体状的右固定台座(462)以及右箍(461),右箍(461)从侧面看呈“几”字型且厚度在2-5mm之间,从上面覆盖左固定板(41)的靠左一段并被用2N个对称的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台座(452)之上;
搅拌部(5)包括顶盖(51)、内套管(52)、外套管(53)、搅拌棒(54)、叶片(55),外套管(53)具备上外套管(531)和下外套管(532),顶盖(51)呈倒U型,其下缘具有第一内螺纹,该内螺纹适配于上外套管(531)外部最上侧的第一外螺纹,且在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旋紧后,所述顶盖(51)的下部中间压紧内套管(52)上表面,所述上外套管(531)之内从上到下具有三个不同内径的内腔,上方第一内腔内径最大,中间第二内腔内径明显小于第一内腔,使得第一内腔下部形成一承托内套管(52)下部的圆环形台阶,第三内腔内径与第一内腔近似,且其侧壁具有第二内螺纹,内套管(52)为实心且其外径略小于上述第一内腔,内套管(52)外部和第一空腔之间填满了凡士林,所述下外套管(532)整体为圆环盖状,中间有一个大于搅拌棒(54)外径的通孔,上侧靠外部有一向上的圆环凸部,圆环凸部的外侧有与第二内螺纹适配的第二外螺纹,下外套管(532)上侧在圆环凸部内侧还有一较高的第二圆环凸部,当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完全旋紧后,第二圆环凸部的顶部离内套管(52)下表面的距离在1cm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内槽为空心圆柱形槽且大于所述筒体(13)下部的冰水浴锅、水浴锅、电加热套、零下降温槽;该电加热套被用于等于或大于100℃时的加热,电加热套的整体加热座呈圆柱形,其在底部一侧具有一空洞,适于容纳前述下出口伸入该空洞与电加热套外壳之间的空腔;
所述下出口塞塞入下出口(131)之内后,用高温防静电胶带将下出口塞外端与下出口(131)的外端共同粘接固定;
所述加料孔(18)的内径略大于加样用滴管;所述筒体(13)的容积在2000-3000ml之间。
3.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其利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反应釜进行,其制备步骤在于:
1)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900-11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再加入45-55g的8-溴喹啉,以及33-34g的氰化亚铜和5-7g的碘化亚铜,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600-7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00-18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100℃-120℃反应2.5-3.5h,将体系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倒入1300-1400mL水中得到A物,置于较大广口玻璃容器中,用100-200ml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A物合并,加入450-550mL氨水,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产品2-4次,合并有机相,用300mL饱和食盐水洗2-4次,用40-60g的无水硫酸钠搅拌干燥30-50min,抽滤,浓缩除掉溶剂得粗品,再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1产品8-氰基喹啉;
2)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65ml的硫酸水溶液,其浓硫酸:水=1:5,再加入7-9g的步骤1产物,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600-7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00-18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70-90℃反应1.5-2.5h,停止加热保持搅拌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得B物,将B物抽滤,滤饼用2N氢氧化钠调节至大约pH=10,再用盐酸调节pH值在2-3之间,静置至析出固体完全,抽滤并干燥,得到步骤2产品喹啉-8-甲酸;
3)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45-55ml的甲醇,再加入4.5-5.5g的步骤2产物,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用冰水浴锅降温体系至0℃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7-8m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10-16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然后全部直接旋干,再置于广口玻璃容器中,加50-70ml水,用碳酸钠调节至pH值=8-9,50ml乙酸乙酯萃取2-4次,10g无水硫酸钠干燥20min,旋干乙酸乙酯相,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得步骤3产物喹啉-8-甲酸甲酯;
4)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45-55ml的四氯化碳,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4.5-5g的步骤3产物,用含少量冰的冰水浴锅将体系降温至20℃下,再从加料孔(18)缓慢加入9-10g的吡啶以及2-3ml的溴素,加入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0-80℃,反应1.5-2.5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在搅拌下降至室温,分液,将上层有机相与适量碳酸氢钠混合,再次分液出有机相,将剩余固体用适量二氯甲烷浸泡多次,合并有机相,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浓缩掉有机溶剂,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步骤4产品3-溴喹啉-8-甲酸甲酯;
5)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60ml水,在其中加入2.7-3.3g氢氧化锂,将5.5-6.5g的步骤4产品用55-65ml的四氢呋喃溶解,加入其中,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反应1.5-2.5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四氢呋喃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旋掉全部四氢呋喃,用3N的盐酸调节pH值至3-4之间,静置至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烘干,得到步骤5产品3-溴喹啉-8-甲酸;
6)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40-50ml的甲苯和8-12ml的叔丁醇,再加入3.8-4.2g3-溴喹啉-8-甲酸,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1.8-2.2g的三乙胺以及4.3-4.5g的叠氮磷酸二苯酯,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2-3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从加料孔(18)滴加35-45ml水淬灭,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抽滤并将滤液分液保留有机相,用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干燥旋干,在PE:EA=100:1条件下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6产品3-溴-8-Boc-氨基喹啉;
7)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18-22ml的甲醇盐酸溶液,将1.7-1.9g的步骤6产物混合在5-8ml的甲醇中,加入其中,合上釜盖(11),以100-180ml/min通入氮气,以100-180转/min搅拌并保持,保持常温下反应10-16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极少量甲醇冲洗合并,抽滤,将滤饼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7.5-8.5,再次抽滤,将滤液旋干后,加10ml水,再次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7.5-8.5,抽滤,合并固体,得到最终产品3-溴-8-氨基喹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10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再加入50g的8-溴喹啉,以及33.5g的氰化亚铜和6g的碘化亚铜,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6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6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110℃反应3h,将体系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倒入1350mL水中得到A物,置于较大广口玻璃容器中,用共150ml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A物合并,加入500mL氨水,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产品3次,合并有机相,用300mL饱和食盐水洗3次,用50g的无水硫酸钠搅拌干燥40min,抽滤,浓缩除掉溶剂得粗品,再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1产品8-氰基喹啉;
2)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60ml的硫酸水溶液,其浓硫酸:水=1:5,再加入8g的步骤1产物,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650转/min的转速搅拌10min,降速至160转/min并保持,升温至80℃反应2h,停止加热保持搅拌降温至室温,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水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得B物,将B物抽滤,滤饼用2N氢氧化钠调节至大约pH=10,再用盐酸调节pH值在2-3之间,静置至析出固体完全,抽滤并干燥,得到步骤2产品喹啉-8-甲酸;
3)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ml的甲醇,再加入5g的步骤2产物,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用冰水浴锅降温体系至0℃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7.5ml的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13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然后全部直接旋干,再置于广口玻璃容器中,加60ml水,用碳酸钠调节至pH值8.5左右,5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10g无水硫酸钠干燥20min,旋干乙酸乙酯相,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分离,得步骤3产物喹啉-8-甲酸甲酯;
4)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0ml的四氯化碳,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4.7g的步骤3产物,用含少量冰的冰水浴锅将体系降温至20℃下,再从加料孔(18)缓慢加入9.6g的吡啶以及2.5ml的溴素,加入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升温至75℃,反应2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在搅拌下降至室温,分液,将上层有机相与适量碳酸氢钠混合,再次分液出有机相,将剩余固体用适量二氯甲烷浸泡多次,合并有机相,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10g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浓缩掉有机溶剂,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得到步骤4产品3-溴喹啉-8-甲酸甲酯;
5)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55ml水,在其中加入3g氢氧化锂,将6g的步骤4产品用60ml的四氢呋喃溶解,加入其中,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速度搅拌并保持,反应2h,如用TLC检测反应不完全则继续反应15min,直至反应完全,打开下出口塞(132),将体系混合物移出,用少量四氢呋喃多次冲洗筒体(13)内部并与移出物合并,旋掉全部四氢呋喃,用3N的盐酸调节pH值至3-4之间,静置至固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烘干,得到步骤5产品3-溴喹啉-8-甲酸;
6)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45ml的甲苯和10ml的叔丁醇,再加入4g的3-溴喹啉-8-甲酸,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打开加料塞(19),从加料孔(18)中缓慢加入2g的三乙胺以及4.4g的叠氮磷酸二苯酯,滴加完毕后,在回流孔(10)上装设回流带孔塞(102)以及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回流出现,反应2.5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从加料孔(18)滴加40ml水淬灭,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少量水冲洗合并,抽滤并将滤液分液保留有机相,用50ml的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并干燥旋干,在PE:EA=100:1条件下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得步骤6产品3-溴-8-Boc-氨基喹啉;
7)取一如权利要求2的反应釜,清洗晾干,将本体(1)固定在固定装置(4)上,打开釜盖(11),先加入20ml的甲醇盐酸溶液,将1.8g的步骤6产物混合在6.5ml的甲醇中,加入其中,合上釜盖(11),以160ml/min通入氮气,以160转/min搅拌并保持,保持常温下反应13h,拆下本体(1),将反应混合物全部从下出口移出,并多次用极少量甲醇冲洗合并,抽滤,将滤饼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再次抽滤,将滤液旋干后,加10ml水,再次用碳酸氢钠调节至pH值8左右,抽滤,合并固体,得到最终产品3-溴-8-氨基喹啉。
5.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应用,其用权利要求3-4任意一个方法所得到制备的3-溴-8-氨基喹啉用作医药中间体以制备药物。
CN201910704222.4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氨基取代苯并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270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222.4A CN11027029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氨基取代苯并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4222.4A CN11027029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氨基取代苯并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0295A true CN110270295A (zh) 2019-09-24
CN110270295B CN110270295B (zh) 2021-08-24

Family

ID=6796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4222.4A Active CN110270295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氨基取代苯并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02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6849B (zh) * 2020-09-18 2023-11-07 安徽金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甲醇钠生产的反应釜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3841U (zh) * 2011-07-08 2012-02-15 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反应釜装置
CN202666719U (zh) * 2012-05-30 2013-01-16 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物料利用率高的氧化槽
CN103539781A (zh) * 2013-09-09 2014-01-29 苏州东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nt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合成方法
CN204528042U (zh) * 2015-04-03 2015-08-05 中国矿业大学 多功能搅拌聚四氟塞子
CN105148548A (zh) * 2015-08-14 2015-12-16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工业生产的蒸馏釜
CN205667835U (zh) * 2016-05-30 2016-11-02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可视化搅拌式瓦斯水合反应实验装置
EP3227300A1 (en) * 2014-12-02 2017-10-11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s
CN108003100A (zh) * 2017-12-20 2018-05-08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中间体含氮杂环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207709050U (zh) * 2017-12-26 2018-08-10 济南悟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5-二甲基哌啶合成反应装置
CN208098088U (zh) * 2018-03-22 2018-11-16 李梅 一种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
CN208786381U (zh) * 2018-05-23 2019-04-26 吉林百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四溴-2-磺基苯甲酸环酐的反应釜
CN208865617U (zh) * 2018-07-13 2019-05-17 上海经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反应釜
CN110302733A (zh) * 2019-07-31 2019-10-08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卤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68887A (zh) * 2019-07-31 2019-10-25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取代新型螺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85096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氟甲氧基多取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04497A (zh) * 2019-07-31 2019-11-05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取代溴氟取代苯丙咪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620896A (zh) * 2020-06-11 2020-09-04 石河子大学 8-氨基喹啉衍生物为双齿配体的四配位n,n-螯合二芳基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3841U (zh) * 2011-07-08 2012-02-15 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反应釜装置
CN202666719U (zh) * 2012-05-30 2013-01-16 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物料利用率高的氧化槽
CN103539781A (zh) * 2013-09-09 2014-01-29 苏州东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nt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合成方法
EP3227300A1 (en) * 2014-12-02 2017-10-11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s
CN204528042U (zh) * 2015-04-03 2015-08-05 中国矿业大学 多功能搅拌聚四氟塞子
CN105148548A (zh) * 2015-08-14 2015-12-16 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工业生产的蒸馏釜
CN205667835U (zh) * 2016-05-30 2016-11-02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可视化搅拌式瓦斯水合反应实验装置
CN108003100A (zh) * 2017-12-20 2018-05-08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中间体含氮杂环的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207709050U (zh) * 2017-12-26 2018-08-10 济南悟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5-二甲基哌啶合成反应装置
CN208098088U (zh) * 2018-03-22 2018-11-16 李梅 一种制药工程合成实验室中专用的实验滴管装置
CN208786381U (zh) * 2018-05-23 2019-04-26 吉林百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四溴-2-磺基苯甲酸环酐的反应釜
CN208865617U (zh) * 2018-07-13 2019-05-17 上海经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反应釜
CN110302733A (zh) * 2019-07-31 2019-10-08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卤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68887A (zh) * 2019-07-31 2019-10-25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取代新型螺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85096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氟甲氧基多取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04497A (zh) * 2019-07-31 2019-11-05 北京六合宁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取代溴氟取代苯丙咪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620896A (zh) * 2020-06-11 2020-09-04 石河子大学 8-氨基喹啉衍生物为双齿配体的四配位n,n-螯合二芳基硼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RLES R. HAUSER: "Synthesis of Antimalarials. VII.1,2 Synthesis of Certain 8-Aminoquinolin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LIAN-HUA LI: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Aryl and Arylvinyl", 《SYNLETT》 *
刘军: "《有机化学 第2版》", 31 August 2014,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尹冬冬: "《有机化学(下)》", 31 January 200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6849B (zh) * 2020-09-18 2023-11-07 安徽金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甲醇钠生产的反应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0295B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5096A (zh) 一种二氟甲氧基多取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368887A (zh) 一种氨基取代新型螺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207886731U (zh) 一种高效分离六氟磷酸锂半成品与母液的沉降装置
CN110302733A (zh) 一种双卤代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270295A (zh) 一种氨基取代苯丙吡啶含氮杂环的制备方法
CN106117253B (zh) 一种瓜环与氨基酸合成的超分子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01032A (zh) 一种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制备杨梅素/HP-β-CD包合物超细颗粒的方法
CN110404497A (zh) 一种多取代溴氟取代苯丙咪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0577655C (zh)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857A (zh) 西他沙星三元环中间体制备方法
CN218793978U (zh) 一种新型结晶罐
CN209509058U (zh) 一种水雾收集器
CN104017003B (zh) 芳香基有机多齿配体-瓜环多孔框架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5585628A (zh) 一种甘精胰岛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甘精胰岛素
CN113384916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纳米晶体制备用纳米晶体收集装置
CN206288355U (zh) 一种适合儿童使用的矿泉水瓶
CN117800909A (zh) 一种含氮芳香杂环甲胺的合成方法
CN220443796U (zh) 一种碳酸二甲酯高效合成装置
CN108947782A (zh) 一种溴氟多取代苯甲醛衍生物和制备方法
CN110305065A (zh) 溴氯海因连续式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104530214B (zh) 一种醋酸普兰林肽的制备方法
CN206500166U (zh) 一种过滤烧瓶
CN109593382A (zh) 一种红色络合型染料的制备方法
CN208800101U (zh) 用于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的装置
CN208200788U (zh) 一种4,4-亚甲基双(3-氯-2,6-二乙基)苯胺合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300 east area, building 10, Maohua workshop, 1 CAIDA 3rd Street, Nancai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iuhe Ning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east area, building 10, Maohua workshop, 1 CAIDA 3rd Street, Nancai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IUHE NINGYUA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300 Building 9, courtyard 10, Linhe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iuhe Ning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east area, building 10, Maohua workshop, 1 CAIDA 3rd Street, Nancai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iuhe Ningyu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