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7846B -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7846B
CN110267846B CN201780085667.8A CN201780085667A CN110267846B CN 110267846 B CN110267846 B CN 110267846B CN 201780085667 A CN201780085667 A CN 201780085667A CN 110267846 B CN110267846 B CN 110267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top
seat
cushion carrier
stop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6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7846A (zh
Inventor
约翰内斯·尔奇
萨沙·哈特曼
赫维格·埃伯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0267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7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3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63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 B60N2/3065Cushion movements by composed movement in a longitudinal-vertical plan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F),其具有座椅底架(G)、用于车辆座椅(F)的座部的座垫承载件(W)以及靠背(R),其中坐垫承载件(W)能调节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以降低座垫承载件(W)的至少一个部段,所述靠背(R)分别相对于座椅底架(G)在舒适区域中枢转以调整靠背(R)的使用位置以及在舒适区域之外的过渡区域中朝座垫承载件(W)枢转到承载位置中,其中设有止动机构(1),在舒适区域中调节靠背(R)时所述止动机构使座垫承载件(W)止动以防调节,并在所述靠背(R)朝向承载位置枢转超出舒适区域时,允许通过调节靠背(R)来调节座垫承载件(W)。根据本发明,止动机构(1)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元件组件(2a),其具有能调节的并与靠背(R)耦联的止动元件(4a)和可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地支承的传递元件(6),其中传递元件(6)具有用于止动元件(4a)的滑槽(60),通过传递元件(6)的枢转能调节座垫承载件(W),并且在舒适区域中调节靠背(R)时,能沿着传递元件(6)的滑槽(60)调节止动元件(4a),并且使传递元件(6)止动以防围绕其枢转轴线(B)枢转,并且在过渡区域中调节靠背(R)时,止动元件(4a)与传递元件(6)一起可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

Description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 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座椅尤其具有座椅底架;用于车辆座椅的座部的、能调节地支承在其上的座垫承载件;以及能枢转的靠背。在这种情况下,靠背可以朝向所述座部向前枢转到承载位置中,例如扩大承载空间。已知的是,在这种车辆座椅中,通常设置用于机动车辆的第二排或第三排座椅,所述座垫承载件在将所述靠背枢转到承载位置时至少局部地降低,以使所述车辆座椅能够尽可能平坦地折叠在所述靠背的承载位置中。
在实践中,通常设有靠背与座垫承载件的耦联,使得靠背朝向所述座部的向前枢转直接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降低。然而,在具有其倾斜度可调节的靠背的车辆座椅中不希望这种耦联。这里,座垫承载件应保持在已调节的调节位置,只要靠背相对于座椅底架只在舒适区域中进行调节以调整使用位置。只有在朝向承载位置超出这样的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时,才也应进行所述座垫承载件的降低。
为此目的,例如DE 10 2014 214 563 A1提出了一种具有耦联机构的车辆座椅,当靠背在舒适区域内调节时,靠背和座垫承载件通过该耦联机构彼此脱耦。只有当朝向承载位置超出舒适区域调节靠背时,靠背和座垫承载件之间才发生机械耦联,以便在靠背朝向承载位置进一步枢转时降低座垫承载件。
还已知的是,提出一种止动机构,其具有位于车辆座椅上的至少一个锁止件。通过所述锁止件,所述座垫承载件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被止动以防调节。如果所述靠背向前枢转或者说折叠到承载位置中,那么手动操纵这样的锁止件,使得所述座垫承载件在随后向前折叠所述靠背时降低。然而,具有这种附加的锁止件的止动机构需要相当多的结构空间并且通常也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这方面改进的车辆座椅,其具有至少局部地可降低的座垫承载件和能枢转的靠背。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止动机构,其具有至少一个止动元件组件,所述止动元件组件包括能调节的且与所述靠背耦联的止动元件和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的传递元件。所述传递元件具有用于止动元件的滑槽并且在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时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所述止动元件可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调节并且使所述传递元件止动以防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在过渡区域中进而朝向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靠背时,所述止动元件与此相反,与所述传递元件一起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以由此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
不仅能够在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而且在过渡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止动元件,使得不需要耗费的止动元件解耦,以排除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不希望地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不再需要用于止动所述座垫承载件的单独的锁止件(但当然也可以在附加地同样提供),在朝向承载位置向前折叠所述靠背时,必须操纵所述锁止件,以允许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在根据本发明设有的止动机构中,更确切地说,对于止动元件在所述靠背的每个位置不同地规定的调节路径进而自由度决定了所述座垫承载件是止动的还是同样能调节的。如果所述靠背朝向承载位置调节直到过渡区域中,那么所述止动机构自动释放所述座垫承载件,并且将通过所述靠背的调节导入的调节力传递到所述传递元件中,以使所述座垫承载件至少局部地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止动机构的止动元件不仅可以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内而且在所述靠背的过渡区域中进行调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所述止动元件规定不同的调节路径,使得所述座垫承载件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通过所述止动元件被止动以防调节,并且所述止动元件仅在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时,才允许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止动元件原则上可以也在所述靠背的过渡区域中传递调节力以使所述过渡元件枢转进而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使得所述止动元件除了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的止动功能之外还承担在所述靠背的过渡区域中传递调节力时的功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与所述靠背可外力操纵地还是可手动地枢转无关。因为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止动和释放仅取决于所述靠背的调节位置,因此以何种方式导入用于枢转所述靠背的调节力并不重要。
所述止动机构的可枢转的传递元件典型地支承在座椅底架上,例如支承在座椅底架的两个相对侧部之一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靠背耦联的止动元件与引导元件共同作用,当所述靠背在所述舒适区域中枢转时,所述引导元件使所述止动元件止动以防围绕所述传递元件的枢转轴线枢转。因此,所述止动元件——以及因此与其耦联的传递元件——通过所述止动部段被止动以防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引导元件例如固定于座椅底架并例如固定在所述座椅底架的侧部上。
为了使所述止动元件止动以防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引导元件可以具有止动部段,所述止动元件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贴靠在所述止动部段上。然而,同时,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通过所述止动部段迫使所述止动元件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进行调节运动。因此,所述止动元件本身通过所述引导元件限制其可调节性,并且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仅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可移动。虽然,当所述靠背在其舒适区域中被枢转时,所述引导元件因此允许通过其止动部段使所述止动元件进行调节运动。然而,所述引导元件限制所述止动元件的自由度,从而通过所述靠背的枢转运动作用到所述止动元件上的调节力只引起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调节所述止动元件,但不引起所述止动元件的枢转运动。那么借此,具有用于所述止动元件的滑槽的传递元件也被止动以防围绕其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因此,当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中且可移动的所述止动元件可执行围绕所述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时,所述传递元件仅能被枢转进而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因此,当所述靠背在所述舒适区域中枢转时,所述止动元件保持所述传递元件进而使所述座垫承载件止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止动部段具有用于止动元件的止动滑槽,所述止动元件的部段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止动滑槽中并且在所述止动滑槽中可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时,仅允许沿着止动滑槽的调节运动。在该实施例中,然后当所述靠背在所述舒适区域中枢转时,通过所述止动滑槽迫使所述止动元件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执行调节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提出,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和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彼此叠置。这样例如实现,细长的止动元件的一个部段在传递元件的滑槽上被引导,并且与其间隔开的一个部段在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中被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和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例如关于平行于传递元件的枢转轴线伸展的空间方向处于并排。通过传递元件的滑槽和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在靠背的舒适区域中彼此叠置,其构成了一种用于所述止动元件的双滑槽,通过所述双滑槽实现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所述传递元件的进而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持久止动,而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排除所述止动元件本身的调节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引导构件的止动滑槽关于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布置并形成有开口端,使得当所述靠背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所述止动元件可以在所述开口端从所述止动滑槽中移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不抵抗所述止动元件从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中移位。与此相反,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设计为并尤其是确定尺寸为,使得当所述靠背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所述传递元件不阻止所述止动元件以防从所述止动滑槽中移出。那么,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和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相互协调并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仅通过所述靠背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所述止动元件可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移动直至所述止动元件不再接合到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滑槽中进而能够相对于所述止动滑槽调节为止。
所述引导元件可还具有调节部段,所述止动元件在所述靠背的过渡区域中贴靠在所述调节部段上,并且通过所述调节部段,在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时,在所述止动元件中规定调节运动,所述调节运动引起所述传递元件枢转以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所述引导元件的调节部段因此为所述止动元件规定调节路径,通过所述调节路径,所述靠背的超出所述舒适区域的枢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止动元件的围绕所述传递元件的枢转轴线的调节运动,使得所述传递元件通过所述止动元件驱动并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在此,所述传递元件的枢转运动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并且尤其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至少一个部段降低(在常规的嵌入式车辆座椅中,朝向所述车辆座椅的底部进而朝向车辆地板)。
为此目的,所述调节部段可以具有用于所述止动元件的弯曲的调节轮廓,所述止动元件通过所述靠背在所述过渡区域中的枢转可沿着所述调节轮廓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以设有复杂的并且例如多重弯曲的调节轮廓。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调节部段的调节轮廓仅简单地(例如凹形地)弯曲并且基本上沿着圆弧伸展。
另外,通过所述调节部段,所述止动元件也在所述靠背复位运动时朝向所述舒适区域从所述承载位置中被引导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止动机构的止动组件构造为,使得当所述靠背已枢转直到所述舒适区域中时,所述止动元件才(再次)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移动,并再次达到与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部段的止动接合。在所述靠背复位运动时,所述止动元件例如沿着所述调节部段的调节轮廓滑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所述传递元件,使得该传递元件沿着相反的枢转方向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以再次提升所述座垫承载件。如果所述靠背已再次枢转直到其舒适区域中进而位于相对于所述座椅底架的多个可能的使用位置之一中,那么在继续调节所述靠背再次与所述引导元件的止动部段接合时,所述止动元件达到止动位置中。然后,所述靠背在所述舒适区域中的(继续)调节仅仍引起所述止动元件沿着所述传递元件的滑槽滑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为了使所述止动元件与所述靠背机械耦联,设有单独的耦联元件,其铰接在所述靠背的元件上——例如所述靠背的框架的靠背梁上并且尤其是布置在所述靠背梁上的靠背部件上——和铰接在所述止动元件上。相应地,在所述靠背的枢转运动中,所述耦联元件因此一起移位并借此将调节力导入到所述止动元件中。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由于所述止动机构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该调节力引起所述止动元件的调节,但并不取消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止动。仅在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枢转所述靠背时,经由所述耦联元件传递的调节力才导致所述止动元件的枢转运动,由此所述传递元件也围绕其枢转轴线枢转,以使所述座垫承载件降低。
为了传递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力,所述传递元件可抗扭地与耦联件连接。这种耦联件尤其可以设置用于将调节力从座椅底架的侧部的一(外/内)侧传递到所述侧部的相对(内/外)侧。因此,所述止动元件组件的部件可以布置在所述座椅底架的侧部的不同侧上并且经由耦联件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止动元件组件的部件在侧部的不同侧上或其处的布置当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由于结构空间,这样的布置能是有利的。
所述耦联件例如与枢转杆抗扭地连接,所述枢转杆铰接到所述座垫承载件的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座垫承载件的元件可以与所述座垫承载件一体地形成或者作为单独的构件固定在所述座垫承载件上。当所述靠背枢转或者说向前折叠到所述承载位置中时,通过与耦联件抗扭地连接的枢转杆,将调节力导入到所述座垫承载件中,以使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至少一个部段降低。因此,所述传递元件将其枢转运动传递到所述耦联件中。所述耦联件又使所述枢转杆旋转,进而引起所述座垫承载件的降低。
尤其,在该实施方式变型中可提出,所述座垫承载件通过多个枢转杆以四铰链的方式铰接,以便能够使所述座垫承载件全部或者其(相对于座椅纵向轴线的)前部降低。在这里可以提出,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力——在所述靠背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仅仅导入到所述多个枢转杆中的一个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车辆座椅的止动机构包括两个止动元件组件,其中第一止动元件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底架的第一侧部上,而第二止动元件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椅底架的与第二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上。因此,所述止动机构在此包括两个止动元件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底架的不同的相对的侧部上。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止动元件组件可以包括具有滑槽并且能枢转地支承的传递元件,其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可以例如相对于所述第一止动元件组件镜像地形成有传递元件和止动元件。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与第一止动元件组件不同地构造,并且仅被配置和设置为,当所述靠背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进入所述承载位置中时,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止动所述座垫承载件,但不传递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力。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包括例如至少一个能枢转地支承的闭锁元件,
-通过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止动元件共同作用,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所述闭锁元件同样使所述座垫承载件止动以防调节,以及
-通过所述靠背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所述闭锁元件能枢转,以便经由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取消止动。
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止动元件例如固定在枢轴杆上,所述枢转杆一方面围绕第一枢转轴线能枢转地铰接在所述座椅底架的元件,并且另一方面围绕第二枢转轴线能枢转地铰接在所述座垫承载件的元件上。在所述靠背的舒适区域中,所述闭锁元件借助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固定在该枢转杆上的止动元件闭锁,使得所述枢转杆被止动以防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枢转。为了与所述止动元件闭锁,所述闭锁元件例如具有钩部段。通过该钩部段,提供与所述止动元件的形状配合的止动连接,所述止动连接可通过枢转所述闭锁元件松开。
所述锁定元件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弹性地预紧到闭锁位置,在该闭锁位置中,所述闭锁元件和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止动元件接合。因此,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在所述闭锁元件上施加预紧力,当没有足够高的调节力更多地作用于所述闭锁元件时,特别是当所述靠背已从所述承载位置再次向回枢转直到所述舒适区域中并且再次提升所述座垫承载件时,所述闭锁元件通过该预紧力再次自动地占据所述闭锁位置。
为了操纵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闭锁元件,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柔性牵引机构,例如呈一条鲍登线或多条鲍登线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所述柔性牵引机构,在所述靠背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调节力可以传递到所述闭锁元件上,以便将所述闭锁元件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通过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取消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止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牵引机构可以借助一端固定在所述靠背的元件上,使得所述靠背的枢转运动在柔性牵引机构中转换成拉力,在所述靠背朝向承载位置枢转并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所述拉力引起所述闭锁元件枢转到其释放位置中。
在基于其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车辆座椅的纵向侧的区域中设有所述牵引机构在所述靠背的元件上的固定,所述第一止动元件组件与所述能枢转的传递元件也位于该区域上。如果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位于所述车辆座椅的另一纵向侧上,则通过所述柔性牵引机构确保调节力到传递到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上,其中由于所述牵引机构的柔性,该牵引机构可以沿着所述座椅底架没有问题地铺设到另一纵向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中,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升降)补偿机构,通过所述(升降)补偿机构,在舒适区域中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调节所述靠背时,补偿在所述牵引装置上的牵拉。只有在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时才进行所述闭锁元件的枢转以取消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止动。因此,借助于至少一个(升降)组合机构,例如呈升降补偿器的形式,在所述舒适区域中平衡在所述牵引机构上的牵拉。只有当朝向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时,(足够高的)调节力才被传递到所述闭锁元件上,以便经由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取消止动。
在具有第一和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止动机构中尤其可实施如下实施方式变型,其中所述第一止动元件组件设在所述车辆座椅的所谓门侧,而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设在所述车辆座椅的所谓通道侧。两个,即第一和第二止动元件组件,使所述座垫承载件止动以防调节,只要所述靠背在其舒适区域中枢转以调整不同的使用位置,在不同的使用位置中,使用者常规地坐在车辆座椅上。如果所述靠背与此相反地朝向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那么经由两个止动元件组件在门侧和过道侧单独地取消止动。此外,经由所述止动元件组件之一,即第一止动元件组件,通过所述靠背的枢转运动产生的调节力被转换成所述座垫承载件的调节,以便降低该座垫承载件。如果所述靠背再次向回枢转到使用位置中,那么所述座垫承载件同样再次被提升到使用位置中并通过所述止动机构的两个止动元件组件在过道侧和门侧(碰撞安全地)锁定在该使用位置中。
附图说明
附图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可行的实施例。
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的一个实施方式变型的立体图;
图2A-2B示出图1的车辆座椅的局部,其中考虑在不同的视图中车辆座椅的座椅底架;
图3A-3B示出图1的车辆座椅的座垫承载件的不同立体图;
图4A-4C示出图1的车辆座椅的靠背从使用位置向前折叠到承载位置并借助于止动机构使座垫承载件同时降低时不同阶段的相应侧视图;
图5示出座椅底架的局部,其中考虑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枢转杆;
图6示出座椅底架的局部立体图,其中考虑用于所述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第一止动元件组件;
图7A-7B示出第一止动元件组件的不同的放大视图;
图8示出第一止动元件组件的引导元件的单个视图;
图9示出第一止动元件组件的剖面图;
图10示出具有座垫承载件的座椅底架的局部,其中考虑止动机构的第二止动元件组件;
图11A从第一侧面示出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立体图;
图11B从第二侧面示出第二止动元件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2示出具有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和座垫承载件的座椅底架的局部;
图13A-13B示出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具有在向前折叠靠背时至少局部可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车辆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A-13B以一致的侧视图和各自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车辆座椅F,其具有座椅底架G、能调节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呈座椅安装板W形式的座垫承载件和相对于座椅底架G能枢转地支承的靠背R。靠背R可从图13A中显示的使用位置围绕枢转轴线沿着调节方向VR枢转或者说折叠到承载位置中以及座椅安装板W上。在这种情况下,靠背R与座椅安装板W耦联,使得座椅安装板W在靠背R与其前部区域向前折叠时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座椅安装板W在前部区域中通过多个枢转杆铰接在座椅底架G上。在图13A和13B的侧视图中,在这些枢转杆中只示出枢转杆H1,其一方面铰接在座椅安装板W上并且另一方面铰接在座椅底架G的侧部S1上。如果靠背R从使用位置枢转到承载位置中,那么枢转杆H1也围绕其在侧部S1上的枢转轴线沿着调节方向VW(在图13A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由此座椅安装板W的前部段降低。
因此,当靠背R没有按照常规折叠到承载位置中时,为了使座椅安装板W不会无意地且尤其在碰撞情况下不希望地移位,该座椅安装板被止动以防调节。图13A和13B中所示的车辆座椅F例如设置用于机动车辆的第二或第三排座椅。在所示的变型中,不设有靠背R相对于座椅底架G的倾斜度调整。靠背R的调节运动因此可以直接与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运动耦合,使得靠背R的枢转运动也直接导致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运动(一方面,在向前折叠靠背R时降低座椅安装板W,或者另一方面,在向回枢转靠背R时提升座椅安装板W)。因此,这里不设有靠背相对于座椅底架G的倾斜度的调整。
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F能够实现车辆座椅F的靠背R在舒适区域中的枢转运动,以调整靠背R相对于座椅底架G的不同使用位置,其中呈座椅安装板W形式的座垫承载件保持止动以防调节(防撞)。只有在朝向前折叠的承载位置超出舒适区域调节靠背R时,才解除座椅安装板W的止动,并且使座椅安装板W通过靠背R的进一步枢转向前移位和降低。
在图1至12中以不同的视图示出的车辆座椅F中,车辆座椅F的靠背R围绕枢转轴线A能枢转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座椅底架G的侧部S1和S2上进行靠背R的可枢转的支承,所述侧部S1和S2沿着座椅纵向方向L延伸并且彼此相对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侧部S1限定了车辆座椅F的所谓的门侧,而另一相对的侧部S2限定了车辆座椅F的所谓的通道侧。两个侧部S1和S2通过导轨装置SA沿座椅纵向方向L可移动地支承,并且通过后横轴或横管Q在靠背R的区域中彼此刚性连接。
对于座椅面的限定,车辆座椅F具有被布置在座椅底架G上的呈座椅安装板W形式的座垫承载件。在该座椅安装板W上通常固定座垫,座椅使用者坐在所述座垫上。座椅安装板W目前通过四铰接运动学借助多个枢转杆H1至H5能调节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使得座椅安装板W可从例如图1中所示的使用位置降低到承载位置中。当靠背R围绕枢转轴线A向前枢转或者说折叠到座椅安装板W上使得靠背R占据承载位置时,其中通过承载位置例如扩大承载空间,座椅安装板W在此特别是在其(沿座椅纵向方向L观察)前部区域中降低。因此,车辆座椅F设置用于例如车辆的第二或第三排座椅。
为了提高舒适性,所示的车辆座椅F的靠背R也在舒适区域内可调整其关于枢转轴线A的倾斜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靠背R的枢转运动不应导致座椅安装板W相对于座椅底架G的调节。为此目的,当前设有无锁止件的止动机构1。
该止动机构1一方面相对于座椅底架G锁定座椅安装板W并且使座椅安装板W止动以防调节,只要靠背R仅在舒适区域中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以调整不同的使用位置。然而,如果靠背R围绕枢转轴线A朝向承载位置超出该舒适区域向前枢转到座椅安装板W上,那么止动机构1通过简单地继续向前枢转靠背R取消座椅安装板W的止动,并将用于降低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力传递到枢转杆H1至H5中的一个上。为此目的,止动机构1既不是单独操纵,止动机构1也不具有用于调节座椅安装板W的独立的驱动器。更确切地说,在靠背R枢转超出其舒适区域时,止动机构1将由靠背R的枢转运动产生的调节力转换成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运动。因此,图示的车辆座椅F还具有用于以外力操纵的方式调节靠背R的仅一个驱动装置。例如,电动机是该驱动装置的部分。
在图2A-2B和3A-3B中以放大的比例示出的座椅安装板W通过多个枢转杆H1至H5能枢转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且尤其是侧部S1和S2上。两个前部枢转杆H1和H2在这里铰接在侧部S1或S2上,以及铰接在与座椅安装板W刚性地固定在其底侧上的支承轴LW上。该支承轴LW通过保持衬套BU1、BU2和BU3固定在座椅安装板W的底侧上。
在靠近后横轴Q的后部区域中,座椅安装板W还通过另外的枢转杆(目前为三个)H3、H4和H5与座椅底架G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后部的、通道侧的枢转杆H3铰接在座椅安装板W的呈连接板LL3形式的连接元件上。该连接板LL3构造为单独的构件并且与座椅安装板W刚性连接或与其一体地形成。在相对的门侧上设有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L5,其通过连接区域VW铰接在座椅安装板W的另一连接板LL5上。在这两个通道侧和门侧的枢转杆H3和H5之间设有另一个枢转杆H4。该另一个枢转杆Hartz IV铰接在另一个连接板LL4上。而前部的、通道侧和门侧的枢转杆H1和H2还有后部的、通道侧和门侧的枢转杆H3和H5也分别铰接在侧部S1、S2中的一个上,而在两个侧部S1和S2之间的另一(中间)枢转杆H4支承在固定于座椅底架的中间件M上。
为了铰接,各个枢轴杆H1-H5具有不同的支承开口O1a、O1b、O2a、O2b、O3b、O4a。例如,前部的枢轴杆H1和H2分别具有(第一)支承开口O1a或O2a用于铰接在配属的侧部S1或S2上,例如借助于螺栓,以及另一(第二)支承开口O1b,O2b用于与支承轴LW形状配合地连接。相应的后部的枢转杆H3或H4通过支承开口O3a和O4a相应地铰接在(通道侧的)侧部S2或中间件M上。
相反地,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具有连接口O5a用于能枢转地支承在门侧的侧部S1上,通过所述连接口O5a,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与呈耦联轴KW形式的耦联件形状配合且抗扭地连接。在靠背R向前折叠到其承载位置中时,通过该耦联轴KW,经由止动机构1导入转矩,进而驱动座椅安装板W进行调节运动,引起座椅安装板W前移并降低。在靠背R从承载位置复位到使用位置时,又相反地通过曲轴KW将转矩导入到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中以使座椅安装板W竖起。曲轴KW为此是止动机构1的第一止动元件组件2a的部分,并且将其设在侧部S1的外侧S1A上的部件与布置在侧部S1的相对的内侧S1B上的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连接。
在图4A、4B和4C中图解示出靠背R向前折叠到承载位置中的不同阶段。图5、6、7A-7B、8和9概览地图解示出了止动机构1的第一门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a的细节。在此,第一(门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a在第一侧部S1的外侧S1A上具有与耦联轴KW通过连接套筒7a抗扭地连接的、呈传递杆6形式的传递元件。如果该传递杆6围绕由曲轴KW限定的枢转轴线B枢转,则相应的转矩传递到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并且驱动座椅安装板W进行调节运动。
然而,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碰撞安全地将座椅安装板W在靠背R的不同的使用位置中碰撞安全地锁定,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座椅使用者常规应坐在车辆座椅F上,门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a具有止动元件4a。当前,该止动元件4a由止动销41a和固定在其上的滑动螺母40a限定(特别是比较图9的截面图)。通过该止动元件4a锁定传递杆6进而使座椅安装板W止动以防调节(防撞),只要靠背R仅在其舒适区域中相对于座椅底架G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此外,止动元件4a用于将调节力导入到传递杆6中,以便在靠背R围绕其枢转轴线A向前折叠到承载位置时使传递杆6沿旋转方向枢转并进而降低座椅安装板W,以及在靠背R向回折叠时使传递杆6沿相反的转动方向枢转并进而提升座椅安装板W。
为了使靠背R的枢转运动与止动元件4a的调节运动相耦合,止动元件4a与呈耦联杆3形式的耦联元件连接。耦联杆3借助杆端30铰接在靠近枢转轴线A的固定于靠背的靠背部件RK上。借助另一杆端31,耦联杆3铰接在止动元件4a的止动销41a上。止动元件4a还通过(第一)部段——在其滑动螺母40a的区域中——形状配合且可移动地保持在传递杆6的构造为杆长孔的滑槽60中。同时,止动元件4a通过另一(第二)部段——在其止动销41a的区域中——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固定于座椅底架的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中。
在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一方面传递杆6的且另一方面引导元件5的两个滑槽60和5010彼此叠置。经由在引导元件5的止动部段501上构造的止动滑槽5010,当由于靠背R的枢转运动,调节力通过耦联杆3传递到止动元件4a上,防止止动元件4a围绕传递杆6的枢转轴线B转动并且仅基本上横向于该旋转轴线B在滑槽60和5010中可移动。因此,通过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迫使止动元件4a沿着该止动滑槽5010还沿着传递杆6的滑槽60进行调节运动,而止动元件4a围绕传递杆6的枢转轴线B不可转动。借此,那么传递杆6也被止动以防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进而确保座椅安装板W在其使用位置中。因此,与止动元件4a相连接的耦联杆3的(下部)杆端31沿着止动滑槽5010和沿着传递杆6的滑槽60移动,而不会释放座椅安装板W的止动。
只有当如图4B所示,靠背R朝向承载位置继续向前枢转超出舒适区域时,才解除座椅安装板W的止动,并且将转矩经由耦联杆3和止动元件4a导入到传递杆6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止动元件4a(向下)移动到止动元件4a不再与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接合为止。在靠背R朝向承载位置进一步枢转时,引导元件5因此不再抵抗止动元件4a围绕枢转轴线B的枢转运动。更确切地说,在引导元件5上构造有调节部段502,调节部段502具有凹形弯曲的调节轮廓5020,当靠背R在舒适区域之外位于最大向前折叠的承载位置和舒适区域的第一使用位置之间的过渡区域中时,调节轮廓5020规定止动元件4a围绕传递杆6的枢转轴线B的调节运动。
在沿着引导元件5的调节轮廓5020调节时,止动元件4a通过支承在传递杆6的滑槽60中携带传递杆6并且使该传递杆围绕其枢转轴线B枢转。该枢转运动通过传递杆6的连接部段61传递到连接套筒7中并进而传递到耦联轴KW中,使得在侧部S1的内侧S1B上,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被施加转矩,并且降低座椅安装板W。因此,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那么也同样围绕枢转轴线B枢转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呈连接螺栓VE5形式的连接元件,枢转杆H5铰接在所述连接螺栓上并且所述连接螺栓固定在座椅安装板W的连接板LL5上。通过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5被驱动,那么座椅安装板W经由枢转杆H1至H5的各铰接点向前移动并向下降低。
因此,当靠背R在其舒适区域中被调节时,经由止动机构1的第一门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a的止动元件4a,使座椅安装板W碰撞安全地止动以防调节。只有当止动元件4a从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中通过靠背R朝向承载位置的继续枢转而移出时,传递杆6才不再被止动以防围绕通过曲轴KW限定的枢转轴线B的枢转,进而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是可行的。在进一步枢转靠背R时,不再迫使止动元件4a沿着传递杆6的滑槽60移动,而是通过引导元件5的调节部段502为止动元件2进而传递杆6规定围绕枢转轴线B的调节路径,由此,座椅安装板W在调节靠背R时一起被调节。引导元件5进而通过止动部段501和调节部段502限定引导轮廓50,所述引导轮廓一方面保持止动元件4a在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被止动,并且另一方面,在调节靠背R超出舒适区域时产生传递杆6的转动运动。
此外,例如从图6和7A-7B可以看到在传递杆6的滑槽60中使用滑动插入件。这种(可选的)滑动插入件确保止动元件4a在滑槽60中低摩擦地移动。也可以在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上设有所提及的滑动插入件。
引导元件5在门侧的侧部S1的外侧S1A上的固定例如通过可在图8中看到的固定开口进行。优选地,引导元件5由金属制成。
第二(通道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b也是止动机构1的部分。该止动元件组件2b设置用于在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附加地止动座椅安装板W并且通过呈鲍登线8形式的柔性牵引机构操纵。与车辆座椅F的门侧上的第一止动元件组件2a不同,没有用于调节座椅安装板W的转矩经由通道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b传递。当靠背R处于舒适区域中并且单独通过将靠背R向前折叠超过舒适区域进行操纵时,第二通道侧的止动元件组件2b仅仅用于座椅安装板W的附加止动。在第二侧部S2的区域中设有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的与座椅安装板W共同作用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件不存在于第二侧部S2的外侧S2A上,而是存在于第二侧部S2的内侧S2B的区域中。
除了图1、图4A至图7B和图9之外,在图10、11A-11B和12的概图中详细示出的第二止动元件组件具有能枢转的闭锁元件9,当靠背R朝其承载位置枢转超出舒适区域时,所述闭锁元件可通过鲍登线8围绕枢转轴线C枢转。在这种情况下,闭锁元件9的枢转轴线C由呈支承轴或(空心的)支承销7b形式的支承元件形成,该支承销在固定于座椅底架的支承部段LA上突出。为了支承在支承销7b上,闭锁杆9具有带有支承开口的支承部段90。
后部的、通道侧的枢转杆H3也能枢转地支承在支承部段LA上。后部的、通道侧的枢转杆H3通过呈连接销VE3形式的连接元件与座椅安装板W的连接板LL3连接。呈止动销形式的止动元件4b在该枢转杆H3上突出,所述止动元件在构造为闭锁杆的闭锁元件9的图示闭锁位置中,由闭锁杆9的钩部段94包围。闭锁杆9在这里在其闭锁位置中抵抗后部的、通道侧的枢转杆H3围绕枢转轴线D在固定于座椅底架的支承部段LA上沿枢转方向VW的枢转,并进而抵抗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因此,首先闭锁杆9必须围绕其枢转轴线C沿枢转方向V9(与VW相同且在图11A中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使释放后部的、通道侧的枢转杆H3的止动元件4b并能够使枢转杆H3枢转,由此座椅安装板W可向前沿座椅纵向方向L且向下移动。
为了使锁定杆9相应地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其中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闭锁杆9允许枢转杆H3枢转,设有鲍登线8。鲍登支撑装置BSb固定在闭锁杆9上,鲍登护套81b的一端挂在所述鲍登支撑装置上。鲍登线的芯通过固定钩80b固定于座椅底架地固定。此外,同样在门侧的侧部S1上设有用于鲍登线8的鲍登护套81a的一个端部的鲍登支撑装置BSa,并且芯通过另一固定钩80a固定在靠背部件RK上。因此,如果现在向前枢转靠背R,那么通过鲍登护套施加的压力作用在闭锁杆9上,通过所述压力,该闭锁杆9围绕其枢转轴线C枢转并与止动元件4b脱离接合,但只有当靠背R已调节超出舒适区域时才如此。因此,从门侧部至通道侧铺设在座椅底架G上的鲍登线8具有至少一个呈升降补偿器形式的补偿机构,以便通过在舒适区域中枢转靠背R平衡在鲍登线8的芯处的牵拉,进而保证靠背R在舒适区域中的相应的枢转运动不引起通过闭锁杆9和止动元件4b取消止动。
此外,为了使闭锁杆9朝向其闭锁位置弹性预紧,设有呈腿簧形式的弹簧元件FE。弹簧元件FE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支撑在支承部段LA的凸起N上,以及另一方面支撑在闭锁杆9上,以便朝向止动元件4b使其预紧。因此,闭锁杆9的用于释放止动元件4b的进而释放后部的、门侧的枢转杆H3的调节必须克服由弹簧元件FE施加的复位力来进行。支承部段LA的凸起N在这里还限定止挡,通过所述止挡防止闭锁杆9的突出的腹板在调节时超过闭锁位置。
通过止动机构1的两个止动元件组件2a和2b,当前座椅安装板W在舒适区域中调节靠背R时不仅在门侧而且在通道侧被止动以防调节(防撞)。在靠背R朝向其承载位置的方向上调节超出舒适区域时,一方面在通道侧,闭锁杆9被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另一方面在门侧,止动元件4a从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中被推出,使得不仅取消座椅安装板W的通道侧的还取消门侧的止动,并且靠背R的另外的调节运动直接与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运动耦合。那么,靠背R朝向承载位置的另外的(手动或外力操纵的)的调节也自动引起座椅安装板W降低。在靠背R从承载位置复位时,通过止动机构1还保证座椅安装板W再次自动提升,进而为了调节靠背R(手动或外力操纵地)施加的调节力也转换成座椅安装板W的调节运动,以使该靠背再次转换到使用位置中。在门侧,在竖起靠背R时牵拉耦联杆3,进而使止动元件4a首先沿着引导元件5的弯曲的调节轮廓5020移动。通过止动元件4a沿调节轮廓5020的滑动,传递杆6围绕其枢转轴线B向回转动,进而座椅安装板W再次提升。在此,引导元件5的引导轮廓50确保止动元件4a不会过早地再次在传递杆6的滑槽60中向上滑动。仅在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必要时以安全区域随后补充),传递杆6的滑槽60和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再次彼此叠置,使得止动元件4a在传递杆6的滑槽60中能够向上滑动。
因此,当靠背R再次位于舒适区域中时,在门侧引导元件5的引导轮廓50确保座椅安装板W再次碰撞安全地止动以防调节运动。在通道侧,这通过闭锁杆9借助于弹簧元件FE的弹性预紧来实现。
与所示的实施方式变型方案(具有带有耦联杆3和螺栓状止动元件4a的门侧的止动元件组件,所述止动元件在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在两个滑槽60和5010中被引导,以及在通道侧通过鲍登线8控制的止动)不同,例如还提出:
-在前部的枢转杆H2上设有通道侧的止动;
-尤其,耦联杆3和螺栓状构造的止动元件4a不布置在座部S1的外侧,而是布置在内侧;
-在通道侧设有镜像于第一止动元件组件2a的第二止动元件组件;或
-靠背R通过具有摆动传动机构的调角器能枢转地支承在座椅底架G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止动机构
2a,2b 止动元件组件
3 耦联杆(耦联元件)
30,31 杆端
4a,4b 止动元件
40a 滑动螺母
41a 止动销
5 引导元件
50 引导轮廓
501 止动部段
5010 止动滑槽
502 调节部段
5020 调节轮廓
6 传递杆(传递元件)
60 滑槽
61 连接区域
7a 连接套筒
7b 支承轴/支承轴颈
8 鲍登线
80a,80b 芯/固定钩
81a,81b 鲍登护套
9 闭锁杆(闭锁元件)
90 支承部段
94 钩部段
A 枢转轴线
B 枢转轴线
BSa,BSb 鲍登支撑装置
BU1,BU2,BU3 保持衬套
C 枢转轴线
D 枢转轴线
F 车辆座椅
FE 弹簧元件
H1-H5 枢转杆
KW 耦联轴(耦联件)
L 座椅纵向方向
LA 支承部段
LL3,LL4,LL5 连接板(连接元件)
LW 支承轴
M 中间件
N 凸起(止挡区域)
O1a,O1b,
O2a,O2b,
O3a,
O4a 支承开口
O5a 连接开口
Q (后部的)横轴
R 靠背
RK 靠背部件
S1,S2 侧部
S1A,S2A 外侧
S1B,S2B 内侧
SA 轨道装置
SB 止动部段
VB 连接区域
VE3,VE5 连接螺栓(连接元件)
VR,Vw,V9 调节方向
W 座椅安装板(座垫承载件)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座椅,具有
-座椅底架(G),
-用于所述车辆座椅的座部的座垫承载件(W),其中所述座垫承载件(W)能调节地支承在所述座椅底架(G)上,用于降低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至少一个部段,以及
-靠背(R),其分别相对于所述座椅底架(G),在舒适区域中能枢转以调整所述靠背(R)的使用位置,和在所述舒适区域之外的过渡区域中能朝向所述座垫承载件(W)枢转到承载位置中,
其中设有止动机构(1),所述止动机构(1)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R)时使所述座垫承载件(W)止动以防调节,并且在所述靠背(R)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允许通过调节所述靠背(R)来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W),
所述止动机构(1)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元件组件(2a),所述止动元件组件具有能调节的且与所述靠背(R)耦联的止动元件(4a)以及围绕枢转轴线(B)能枢转地支承的传递元件(6),其中
-所述传递元件(6)具有用于所述止动元件(4a)的滑槽(60),
-所述座垫承载件(W)通过所述传递元件(6)的枢转是能调节的,以及
-所述止动元件(4a)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R)时能沿着所述传递元件(6)的滑槽(60)调节,并且使所述传递元件(6)止动以防围绕其枢转轴线(B)枢转,并且所述止动元件(4a)在所述过渡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R)时与所述传递元件(6)一起围绕所述枢转轴线(B)是能枢转的,
其中与所述靠背(R)耦联的止动元件(4a)与引导元件(5)共同作用,在所述靠背(R)在所述舒适区域中枢转时,所述引导元件使所述止动元件(4a)止动以防围绕所述传递元件(6)的枢转轴线(B)的枢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元件(5)具有止动部段(501),用于使所述止动元件(4a)止动以防围绕所述枢转轴线(B)的枢转,在所述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所述止动元件(4a)贴靠在所述止动部段上,其中通过所述止动部段(501),在所述舒适区域中调节所述靠背(R)时迫使所述止动元件(4a)执行沿着所述传递元件(6)的滑槽(60)进行调节运动,或者
所述引导元件(5)具有调节部段(502),在所述靠背(R)的过渡区域中所述止动元件(4a)贴靠在所述调节部段(502)上,并且在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R)时,通过所述调节部段(502)为所述止动元件(4a)规定调节运动,所述调节运动引起所述传递元件(6)枢转以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段(501)具有用于所述止动元件(4a)的止动滑槽(5010),所述止动元件(4a)的部段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止动滑槽中并且在所述止动滑槽中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6)的滑槽(60)和所述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在所述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相互重叠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5)的止动滑槽(5010)相对于所述传递元件(6)的滑槽(60)布置并形成有开口端,使得在所述靠背(R)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所述止动元件在所述开口端上能从所述止动滑槽(5010)中移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段(502)具有用于所述止动元件(4a)的弯曲的调节轮廓(5020),所述止动元件(4a)能通过所述靠背(R)在所述过渡区域中的枢转沿着所述调节轮廓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止动元件(4a)与所述靠背(R)耦联,设有单独的耦联元件(3),所述耦联元件(3)铰接在所述靠背(R)的元件(RK)上和所述止动元件(4a)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6)与耦联件(KW)抗扭地连接,以传递用于调节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调节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耦联件(KW)与枢转杆(H5)抗扭地连接,所述枢转杆(H5)铰接在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元件(LL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机构(1)包括两个止动元件组件(2a、2b),其中第一止动元件组件(2a)设在所述座椅底架(G)的第一侧部(S1)上,而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设在所述座椅底架(G)的与所述第一侧部(S1)相对的第二侧部(S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元件组件(2a)包括具有滑槽(60)的且能枢转地支承的传递元件(6),而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包括至少一个能枢转地支承的闭锁元件(9),所述闭锁元件
-通过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的止动元件(4b)共同作用,在所述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同样使所述座垫承载件(W)止动以防调节,以及
-通过所述靠背(R)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是能枢转的,以便经由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取消止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的止动元件(4b)固定在枢转杆(H3)上,所述枢转杆一方面围绕第一枢转轴线(C)铰接在所述座椅底架(G)的元件(LA)上,并且另一方面围绕另一枢转轴线(D)铰接在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元件(LL3)上,并且在所述靠背(R)的舒适区域中,所述闭锁元件(9)借助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的止动元件(4b)闭锁,使得所述枢转杆(H3)被止动以防围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C)的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9)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FE)弹性地预紧到闭锁位置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闭锁元件(9)和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的止动元件(4b)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的牵引机构(8),借助所述牵引机构,在所述靠背(R)朝向所述承载位置枢转超出所述舒适区域时,调节力能传递到所述闭锁元件(9)上,以便将所述闭锁元件(9)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通过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取消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止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元件组件(2b)包括至少一个补偿机构,经由所述补偿机构,在所述舒适区域中朝向所述承载位置调节所述靠背(R)时补偿在所述牵引机构(8)上的牵拉,使得在超出所述舒适区域调节所述靠背(R)时才进行所述闭锁元件(9)的枢转,以取消所述座垫承载件(W)的止动。
CN201780085667.8A 2016-12-09 2017-12-06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110267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24625.9 2016-12-09
DE102016224625.9A DE102016224625A1 (de) 2016-12-09 2016-12-09 Fahrzeugsitz mit Sperrmechanimus zur Sperrung eines zumindest abschnittsweise absenkbaren Polsterträgers bei einer Verstellung einer Rückenlehne
PCT/EP2017/081619 WO2018104360A1 (de) 2016-12-09 2017-12-06 Fahrzeugsitz mit sperrmechanismus, zur sperrung eines zumindest abschnittsweise absenkbaren polsterträgers, bei einer verstellung einer rückenleh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7846A CN110267846A (zh) 2019-09-20
CN110267846B true CN110267846B (zh) 2021-12-03

Family

ID=6057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667.8A Active CN110267846B (zh) 2016-12-09 2017-12-06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3377B2 (zh)
CN (1) CN110267846B (zh)
DE (1) DE102016224625A1 (zh)
WO (1) WO2018104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9422B2 (en) 2016-12-22 2019-11-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DE102018216473A1 (de) * 2018-09-26 2020-03-26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mit verstellbarer Sitzkomponente
DE102018133538A1 (de) * 2018-12-21 2020-06-25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Montagebausatz für einen Flugzeugsitz
DE102019001067A1 (de) * 2019-02-14 2019-12-05 Daimler Ag Fahrzeugsitz für einen lnnenraum eines Kraftwagens
DE102019218103A1 (de) * 2019-11-22 2021-05-2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Schlosseinheit mit Kopplungsmechanismus für einen integrierten Leerhub
US11135954B1 (en) * 2020-03-18 2021-10-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ushion pan integration bracket
CN111319523B (zh) * 2020-03-18 2021-06-04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坐垫独立下沉的汽车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7240B2 (ja) 1993-02-24 1997-07-02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9841363C1 (de) 1998-09-10 2000-04-20 Opel Adam Ag Kraftfahrzeug-Rücksitz mit klappbarer Rückenlehne und absenkbarem Sitzteil
DE19904300C1 (de) 1999-01-28 2000-08-03 Keiper Gmbh & Co Rast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9938666C5 (de) 1999-08-14 2008-01-03 Keiper Gmbh & Co.Kg Verstellbeschlag für Sitze mit neigungseinstellbarer Lehn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zeugsitze
DE19957380C1 (de) 1999-11-29 2001-03-01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Kraftfahrzeug-Rücksitz mit klappbarer Rückenlehne
DE10123776B4 (de) 2001-05-16 2010-07-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Fahrzeugsitz mit Klappkinematik
DE10227945B4 (de) * 2002-06-22 2004-05-27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US6817646B2 (en) * 2002-08-26 2004-11-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DE20304713U1 (de) 2003-03-17 2004-07-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Kraft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Rück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317238A1 (de) 2003-04-10 2004-10-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Kraftfahrzeugsitz
EP1533177B1 (en) 2003-11-20 2009-10-21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Retractable seats
DE10355765A1 (de) 2003-11-26 2005-06-30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Kraftfahrzeugsitz
KR100578899B1 (ko) * 2004-07-09 2006-05-1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의 탈착장치
KR101225331B1 (ko) 2005-09-15 2013-01-23 인티어 오토모티브 시팅 시스템스 게엠베하 전방 쿠션 이동부와 함께 절첩 편평 기구를 구비한 전방 열좌석 조립체
DE102006004497A1 (de) 2006-02-01 2007-08-09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06022800A1 (de) 2006-04-27 2007-11-08 Intier Automotive Seating Systems Gmbh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07012429B4 (de) * 2007-03-15 2013-08-22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Kraftfahrzeugsitz
EP2209667A4 (en) * 2007-11-12 2011-07-27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SEAT BUTTON CLOCP MECHANISM WITH FLAT FOLDING FUNCTION
JP5119910B2 (ja) * 2007-12-26 2013-0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119911B2 (ja) 2007-12-26 2013-0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09007051B3 (de) 2009-01-29 2010-05-20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US9114736B2 (en) * 2010-05-17 2015-08-25 Magna Seating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easy-entry mechanism
FR2969057B1 (fr) 2010-12-21 2014-02-14 Antolin Grupo Ing Sa Siege escamotabl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3211495B4 (de) 2013-06-19 2020-03-1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14216935A1 (de) * 2013-08-27 2015-03-05 Lear Corporation Rückenlehnenstoppmechanismus für eine Komforteinstiegssitzanordnung
DE102013225123B4 (de) 2013-12-06 2020-12-17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Fahrzeugsitz mit einer Höhenverstell- und Schwenkvorrichtung
DE102014214564B4 (de) * 2014-05-13 2016-07-28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14214563B4 (de) 2014-05-13 2016-05-12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7846A (zh) 2019-09-20
US10913377B2 (en) 2021-02-09
DE102016224625A1 (de) 2018-06-14
US20190366883A1 (en) 2019-12-05
WO2018104360A1 (de)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846B (zh) 具有在调节靠背时用于止动可至少部分降低的座垫承载件的止动机构的车辆座椅
EP2261078B1 (en) Erroneous operation preventing device and stowable seat for vehicle
CA2799233C (en) Easy entry seat system with single position memory and hold open feature
EP2485918B1 (en) Sliding easy entry release mechanism with rest in full rear position
US20190106026A1 (en) Easy-entry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dive-down vehicle seats or seat systems
US8439444B2 (en) Tip slide stow seat
US8454092B2 (en) Lock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seat
EP1945478B1 (en) Front row seat assembly having fold flat mechanism with forward cushion movement
US20110068612A1 (en) Fitting for a vehicle seat
CA2951080C (en) Seat assembly with recliner lockout mechanism
CA2799234C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easy-entry mechanism
WO2007076612A1 (en) Fold flat seat assembly
US20150097405A1 (en) Vehicle seat with at least one fitting and an actuating shaft
US10150393B2 (en) Fitting with a pivoting-forwards mechanism and easy-entry latch, and vehicle seat with such a fitting
JP200826032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902311B (zh) 用于可反向座椅的线缆驱动式头枕
US10421374B2 (en) Forward pivot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KR20140007487A (ko) 차량 시트, 특히 자동차 시트
US20200307801A1 (en) Seat, in particular an aircraft seat
US5393121A (en) Swivel mounting for vehicle front seats
JP4758779B2 (ja) シートの操作装置及びシート
KR102235026B1 (ko) 자동 폴딩이 가능한 차량용 시트
JP4480167B2 (ja) ウォークインシート構造
CN114728604B (zh) 座椅
US20230382273A1 (en) Vehicle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