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984B - 压力式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压力式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984B
CN110213984B CN201780084598.9A CN201780084598A CN110213984B CN 110213984 B CN110213984 B CN 110213984B CN 201780084598 A CN201780084598 A CN 201780084598A CN 110213984 B CN110213984 B CN 110213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ot
steam
discharge hol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4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984A (zh
Inventor
三村雅代
梛木隆
西野大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1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锅;盖体,其设置有蒸汽排出孔;以及控制部。盖体包含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控制部构成为,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对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使锅内的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转移到焖制工序。

Description

压力式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锅内的压力加压到大气压以上而进行煮饭的压力式煮饭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压力式煮饭器,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力式煮饭器,其构成为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出米饭的粘糯感,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后使压力调整部进行动作而使锅内的压力减小,在焖制工序时再次加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3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中,在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的观点上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的压力式烹调器。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压力式煮饭器具有:
锅,其收纳烹调物;
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以及
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煮饭程序中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其中,该煮饭程序包含维持所述烹调物的沸腾的维持沸腾工序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
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焖制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取下外盖的上外廓部件侧的部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中的蒸汽供给部的配置场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示出使用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了煮饭程序的一例时的锅内的温度、锅底加热单元的电力量、锅内的压力、压力阀的开闭状态以及蒸汽供给部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
发明人们为了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得到了以下的新见解。
在以往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构成为将锅内的压力维持为高压状态直到维持沸腾工序结束时,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后使锅内的压力减小。在维持沸腾工序的结束时刻,锅内的水蒸发而处于锅内几乎没有水分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使锅内的压力减小时,在维持沸腾工序过程中产生的米汤(作为米的美味成分的有粘性的煮汁)会附着于米饭的表面。由此,米饭的表面走形,米饭的粘度变得过强,会导致味道下降。
对此,发明人们发现了如下的煮饭顺序:为了在残留有水分的状态下进行减压,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前的阶段使锅内的压力降低,在该状态下转移到焖制工序。根据该煮饭顺序,由于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前是锅内残留有少量水分的状态,所以即使进行减压,在米饭的表面上也难以附着米汤。因此,能够抑制米饭的表面走形,从而将米饭的粘度抑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基于该新见解,发明人们完成了以下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
锅,其收纳烹调物;
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以及
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煮饭程序中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其中,该煮饭程序包含维持所述烹调物的沸腾的维持沸腾工序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
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焖制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第1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锅温度检测部,该锅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锅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的所述结束之前,在所述锅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温度超过了所述锅内的水的沸点之后,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所述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焖制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第1或第2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第3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
在从所述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在所述压力阀使所述蒸汽排出孔闭塞的状态下至少执行了1次所述再煮模式后,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执行1次或多次所述再煮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提供第1~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提供第4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所述焖制工序的所述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所述时间内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提供第6方式记载的压力式煮饭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所述焖制工序的所述开始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所述时间后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停止所述蒸汽的供给。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1.结构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100具有煮饭器主体1、锅2以及盖体。本实施方式的盖体具有外盖3和内盖4。
煮饭器主体1的形状为有底的大致筒状(以下,称为有底筒状)。煮饭器主体1在上部具有开口部(以下,称为上部开口部)。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1a。
锅2被收纳于锅收纳部1a。锅2的形状是有底筒状。锅2具有上部开口部。在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周边形成有凸缘部2a。凸缘部2a沿水平方向朝向外侧突出。在锅2中放入米和水等被烹调物。
外盖3配置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方。外盖3被安装成对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开闭。外盖3是中空构造。在外盖3的内侧(覆盖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一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内盖4。
内盖4在盖体关闭时对锅2的上部开口部进行密闭。内盖的形状为大致圆盘状。
以下,对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上框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
上框1b具有筒状部1ba和凸缘部1bb。筒状部1ba被配置成相对于所收纳的锅2的侧壁空出规定的间隙。筒状部1ba的上端对锅2的凸缘部2a进行支承。凸缘部1bb构成为,从筒状部1ba的上部向外侧突出,并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嵌合。
线圈基座1c的形状为有底筒状,形成为沿着锅2的下部的形状。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于上框1b的筒状部1ba的下端部。在线圈基座1c的外周面安装有锅底加热单元5。锅底加热单元5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加热部的一例。锅底加热单元5由底内加热线圈5a和底外加热线圈5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5a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而与锅2的底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底外加热线圈5b被配置成,隔着线圈基座1c而与锅2的底部的角部对置。
进而,在线圈基座1c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配置有锅温度传感器6。锅温度传感器6是用于测量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例。锅温度传感器6被配置成与收纳在锅收纳部1a中的锅2的底部抵接。由于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大致相同,所以通过由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获知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
外盖3具有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上外廓部件3a和下外廓部件3b构成外盖3的外廓。另外,外盖3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铰链轴3A。铰链轴3A是外盖3的开闭轴。铰链轴3A的两端部转动自如地固定于煮饭器主体1的上框1b。在铰链轴3A的周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7。扭转螺旋弹簧7以铰链轴3A为中心对外盖3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方向(打开方向)弹性地施力。
在外盖3的内部设置有盖开放装置8。盖开放装置8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卡合,由此来保持外盖3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外盖3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状态下,当按压了设置于外盖3的开盖按钮81(参照图2)时,盖开放装置8以钩轴8A为中心向箭头A1方向旋转。由此,盖开放装置8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外盖3借助于扭转螺旋弹簧7的作用力而以铰链轴3A为中心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方向旋转。由此,外盖3成为不将锅2的上部开口部封闭的打开状态。另外,外盖3例如构成为,当从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的位置以铰链轴3A为中心旋转90度时,该旋转停止。
在上外廓部件3a的上表面,在铰链轴3A的附近设置有凹部3d。在凹部3d能够装卸地安装有蒸汽筒9。在凹部3d的底部设置有蒸汽排放孔3da,以便能够朝向蒸汽筒9排出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在蒸汽筒9的上壁设置有蒸汽排放孔9a,以便能够向煮饭器的外部排出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在从锅2内到蒸汽排放孔9a的蒸汽排出路径的任意的部位设置有对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蒸汽温度传感器(未图示)。
在内盖4设置有蒸汽排出孔4a和蒸汽排出孔4b,其中,该蒸汽排出孔4a用于将锅2内的蒸汽排出,该蒸汽排出孔4b将锅2内与盖体内连通。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比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大,例如,被设定为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的2倍以上。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例如是4mm,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例如是10mm。
另外,在内盖4设置有压力抑制阀10和压力阀11,其中,该压力抑制阀10对蒸汽排出孔4a进行开闭,该压力阀11对蒸汽排出孔4b进行开闭。
压力抑制阀10是抑制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大气压高的规定值(例如,1.2个大气压)以上的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阀10包含球体。球体借助自重来闭塞蒸汽排出孔4a。另一方面,在锅2内的压力比自重大时(例如,1.2个大气压以上时),压力抑制阀10只被锅2内的压力推压而离开蒸汽排出孔4a,从而蒸汽排出孔4a开放。另外,压力抑制阀10可以由闭塞蒸汽排出孔4a的闭塞部件和对闭塞部件施力以闭塞蒸汽排出孔4a的弹簧构成。根据该结构,在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比大气压高的规定值以上时,该压力抵抗着弹簧的作用力而使闭塞部件移动,从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a。
压力阀11构成为,在闭塞蒸汽排出孔4b的闭塞位置与开放蒸汽排出孔4b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图1示出了压力阀11处于闭塞位置的状态。压力阀11构成为通过压力阀移动机构12进行移动。
压力阀移动机构12被配置于外盖3。压力阀移动机构12如上述那样使压力阀11在闭塞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动以对蒸汽排出孔4b进行开闭。压力阀移动机构12例如如图1那样包含弹簧122、杆125、齿轮126、127以及马达。杆125的下表面包含水平面125a和斜面125b。
在图1的状态下,杆125的水平面125a与压力阀11抵接。在图1的状态下,压力阀移动机构12构成为将压力阀11保持在闭塞位置。由此,能够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例如,从1.0个大气压上升到1.2个大气压)。
另外,在锅2内的压力为规定值(例如,1.2个大气压)以上的规定的定时,压力阀移动机构12的马达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4的控制而进行驱动。然后,马达使齿轮126、127旋转,使杆125从右方向向左方向移动。当杆125移动时,杆125的斜面125b与压力阀11抵接,弹簧122进行施力以使压力阀11从闭塞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由此,能够使锅2内的压力减小(例如,从1.2个大气压减小到1.0个大气压)。另外,压力阀移动机构12的具体结构也与以往的压力阀移动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相同。
另外,在外盖3设置有显示操作部13。显示操作部13显示煮饭程序和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另外,显示操作部13受理从多个煮饭程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程序。多个煮饭程序例如是白米程序、糙米程序以及白米(柔软)程序等,它们被预先登记在压力式煮饭器100中。显示操作部13具有液晶显示器13A和多个按钮13B。液晶显示器13A显示煮饭程序及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多个按钮13B除了受理煮饭程序的选择之外,还分别受理煮饭的开始、取消及预约等指示。用户一边参照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3A的各种信息,一边通过多个按钮13B来选择特定的煮饭程序,从而能够指示煮饭开始。
另外,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搭载有控制部14。控制部14具有存储部。存储部分别存储用于煮制米饭的多个煮饭顺序。这里,“煮饭顺序”是指在依次进行预热、升温、维持沸腾以及焖制这4个主要工序时所预先确定的煮饭步骤。在该煮饭步骤中包含各工序的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加热输出等。各煮饭顺序与多个煮饭程序中的任意一个对应。控制部14根据由显示操作部13受理的煮饭程序和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对锅底加热单元5、压力阀移动机构12以及后述的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并执行煮饭程序。
图3是示出从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取下外盖3的上外廓部件3a侧的部件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外盖3的内部配置有蒸汽供给部15、蒸汽导入管16以及蒸汽排出管17。
蒸汽供给部15构成为向锅2内供给蒸汽。在本实施方式中,蒸汽供给部15构成为将超过100度的过热蒸汽作为蒸汽向锅2内供给。蒸汽供给部15借助螺钉等紧固部件而安装于外盖3的下外廓部件3b。在蒸汽供给部15连接有蒸汽导入管16和蒸汽排出管17。
图4是示出图1的压力式煮饭器中的蒸汽供给部15的配置场所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煮饭器主体1配置有水箱18。更具体来说,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框1b的凸缘部1bb形成有水箱收纳部1bc,水箱18被收纳于水箱收纳部1bc。水箱18经由蒸汽导入管16而与蒸汽供给部15连接。
水箱18是有底筒状的容器。在水箱18中注入用于生成蒸汽的水。另外,在收纳水箱18的水箱收纳部1bc的外周面安装有加热线圈19。加热线圈19对水箱18进行加热(感应加热)。通过由加热线圈19对水箱18进行加热,水箱18内的水沸腾而生成约100℃的蒸汽。
这里,蒸汽导入管16被设置成,在盖体为关闭状态时与水箱18内连通,将在水箱18内产生的蒸汽向蒸汽供给部15引导。蒸汽供给部15对通过蒸汽导入管16而从水箱18导入的蒸汽进行过度加热而成为过热蒸汽,将该过热蒸汽通过蒸汽排出管17向锅2内供给。另外,在蒸汽导入管16的水箱18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件20。密封件20被设置成,在盖体为关闭状态时与水箱18的凸缘部紧贴。
蒸汽排出管17被设置成,在盖体为关闭状态时,通过设置于内盖4的蒸汽供给孔4c而与锅2内连通,将由蒸汽供给部15生成的蒸汽向锅2内引导。在蒸汽排出管17的锅2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件21。密封件21被设置成,在盖体为关闭状态时与内盖4的蒸汽供给孔4c的周围紧贴。另外,蒸汽供给部15包含加热器。加热器通过对蒸汽进行加热而生成过热蒸汽。
2.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进行了煮饭程序的一例时的锅2内的温度、锅底加热单元5的电力量、锅2内的压力、压力阀11的开闭状态以及蒸汽供给部15的动作状态的关系的曲线图。
首先,用户将放入了包含米和水的被烹调物的锅2设置于锅收纳部1a。另外,放入了水的水箱18设置于水箱收纳部1bc。然后,在用户经由显示操作部13选择了煮饭程序之后,指示煮饭开始时,通过控制部14的控制开始煮饭程序。当开始煮饭程序时,首先,开始预热工序。
预热工序是将米浸入到温度比糊化温度低的水中而预先使米吸水以便能够在之后的工序中充分糊化到米的中心部的工序。在该预热工序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水的温度上升到米开始糊化的温度θ1(例如约60℃)附近。然后,根据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对锅底加热单元5的锅加热动作(电力量W1)进行控制,以维持该升温后的温度θ1。由此,促进米的吸水。另外,在该预热工序中,控制部14使加热线圈19驱动而对水箱18内的水进行预热。另外,控制部14在预热工序期间控制压力阀11,以开放蒸汽排出孔4b。当从预热工序开始起经过了根据所选择的煮饭程序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时,转移到升温工序。
升温工序是用大火一口气对锅2进行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为沸腾状态(约100℃)的工序。在该升温工序中,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控制,以便迅速地对锅2进行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为沸腾状态。另外,控制部14在升温工序期间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以开放蒸汽排出孔4b。另外,优选从升温工序开始起的一定期间内,提高锅底加热单元5的电力量。由此,能够加快升温工序的启动,减少米粒的走形,能够形成紧实的米饭。另外,升温工序所花费的时间是从锅2的水的温度在预热工序中维持的温度θ1(例如约60℃)的状态到达沸腾状态的时间。因此,升温工序所花费的时间根据煮饭量(放入到锅2中的被烹调物的量)而不同。因此,控制部14能够根据升温工序所花费的时间自动判定煮饭量。控制部14根据在升温工序中判定的煮饭量进行之后的工序。在升温工序中,当设置于盖体等的蒸汽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规定温度(例如,水的沸点)时,转移到维持沸腾工序。
维持沸腾工序是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而使米的淀粉糊化,从而将糊化度提高到大约50%~80%的工序。在该维持沸腾工序中,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和压力阀11进行控制,以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
更具体来说,控制部14进行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锅底加热单元5的驱动(ON)和驱动停止(OFF)的占空比控制,间歇地对锅2进行加热。另外,在维持沸腾工序的前半段,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以便对蒸汽排出孔4b进行开闭,使锅2内的压力在从大气压到超过大气压的压力(例如,从1.0个大气压到1.2个大气压)的范围内变动。由此,在锅2内产生突沸现象,锅2内的米被搅拌。另外,在维持沸腾工序的后半段,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以闭塞蒸汽排出孔4b,将锅2内的压力维持为超过大气压的压力(例如,1.2个大气压)。
在维持沸腾工序中,由于连续地使水沸腾,所以产生大量蒸汽。该蒸汽通过内盖4的蒸汽排出孔4a、4b以及蒸汽排放孔3da、9a而排出到煮饭器的外部。由此,当锅2内的水几乎都消失后,锅2的底面的温度上升到水的沸点以上。在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到达了沸点以上的规定温度θ2(例如,130℃)的情况、和从维持沸腾工序开始起经过了根据所选择的煮饭程序而预先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转移到焖制工序。
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使蒸汽排出孔4b开放,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然后,控制部14在使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从维持沸腾工序转移到焖制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超过了锅2内的水的沸点(例如,105℃)之后,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使蒸汽排出孔4b开放,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
焖制工序是利用预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从而将米的糊化度提高到100%附近的工序。在焖制工序中,与维持沸腾工序相比锅底加热单元5的电力量下降。因此,在焖制工序中,锅2的温度逐渐下降。在该焖制工序中,每当锅2的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例如,100℃)以下时,控制部14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再煮模式。再煮模式是对锅2进行加热的模式。另外,在从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执行的至少1次的再煮模式中,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闭塞蒸汽排出孔4b,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例如,1.2个大气压)。另外,此时,控制部14对加热线圈19进行控制而使水箱18内的水沸腾,从而产生蒸汽。另外,控制部14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使通过蒸汽导入管16导入到蒸汽供给部15中的蒸汽过热,从而作为过热蒸汽通过蒸汽排出管17和内盖4的蒸汽供给孔4c向锅2内供给。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从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执行了再煮模式之后,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使蒸汽排出孔4b开放,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例如,1.0个大气压)。然后,在使压力下降的状态下,执行剩余次数的再煮模式。剩余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另外,控制部14在剩余的再煮模式中使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供给动作停止。然后,当从焖制工序开始起经过了根据所选择的煮饭程序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时,控制部14结束焖制工序。即,控制部14结束煮饭程序。
3.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b,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然后,控制部14构成为在使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从维持沸腾工序转移到焖制工序。根据该结构,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锅2内的压力下降。也就是说,在锅2内残留有少量水分的状态下,锅2内的压力下降。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米汤附着而导致米饭的表面走形,从而将米饭的粘度抑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维持沸腾工序中,在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超过了锅2内的水的沸点之后,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b,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然后,控制部14构成为,在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从维持沸腾工序转移到焖制工序。即使在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超过了锅2内的水的沸点之后,如果在维持沸腾工序结束之前,则处于与维持沸腾工序结束后相比锅2内残留有少量水分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米汤附着而导致米饭的表面走形,从而将米饭的粘度抑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另外,在维持沸腾工序即将结束之前,由于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所以能够高效地对米赋予热。因此,能够提升米饭的味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焖制工序中,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闭塞蒸汽排出孔4b,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根据该结构,在焖制工序中,通过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能够将米饭保持在高温,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焖制工序中,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锅2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另外,控制部14构成为,在从焖制工序开始起到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在压力阀11使蒸汽排出孔4b闭塞的状态下执行至少1次再煮模式。然后,在执行了该再煮模式之后,控制部14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b,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然后,控制部14构成为,在使锅2内的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按照剩余次数进行再煮模式。根据该结构,在焖制工序开始之后,在压力阀11使蒸汽排出孔4b闭塞的状态下,通过执行至少1次再煮模式,能够将米饭保持在高温,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另外,通过在使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执行剩余的再煮模式,能够抑制因加压导致的米饭表面的走形。另外,通过执行再煮模式,能够将米饭保持在高温。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焖制工序中,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汽。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米饭过多地干燥,从而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从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执行的至少1次的再煮模式中,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闭塞蒸汽排出孔4b。另外,控制部14构成为,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汽,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加压状态下蒸汽与米饭接触,所以蒸汽的水分容易包含在米饭中,能够抑制米饭的干燥。另外,能够通过向锅2内供给的蒸汽而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因此能够抑制锅2的加热量,从而进一步抑制米饭的干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式煮饭器中,控制部14构成为,在从焖制工序开始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后执行的再煮模式中,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b。另外,控制部14构成为使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供给动作停止。根据该结构,在焖制工序的后半段使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供给动作停止,因此,能够抑制在焖制工序结束之后由于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而使米饭过多地含有水分的情况。
4.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再煮模式时,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蒸汽,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蒸汽供给部15也可以在再煮模式前开始向锅2内供给蒸汽的动作。
另外,在图5中,在焖制工序中,图示了进行两次再煮模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进行3次以上的再煮模式。
另外,在图5中,在第2次再煮模式中,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开放蒸汽排出孔4b,并且使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供给动作停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2次之后的再煮模式中,也可以对压力阀11进行控制而闭塞蒸汽排出孔4b,并且对蒸汽供给部15进行控制而向锅2内供给蒸汽,使锅2内的压力上升。
参照附图,与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且充分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述,但是,对于精熟于本技术的人员而言可以明确各种变形或修改。这样的变形或修改只要没有超出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被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压力式煮饭器能够进一步提升米饭的味道,因此例如对家庭用和业务用的压力式煮饭器有用。
标号说明
1:煮饭器主体;
1a:锅收纳部;
1b:上框;
1ba:筒状部;
1bb:凸缘部;
1bc:水箱收纳部;
1c:线圈基座;
2:锅;
2a:凸缘部;
3:外盖;
3A:铰链轴;
3a:上外廓部件;
3b:下外廓部件;
3d:凹部;
3da:蒸汽排放孔;
4:内盖;
4a、4b:蒸汽排出孔;
4c:蒸汽供给孔;
5:锅底加热单元(加热部);5a:底内加热线圈;
5b:底外加热线圈;
6:锅温度传感器;
7:扭转螺旋弹簧;
8:盖开放装置;
8A:钩轴;
81:开盖按钮;
9:蒸汽筒;
9a:蒸汽排放孔;
10:压力抑制阀;
11:压力阀;
12:压力阀移动机构;122:弹簧;
125:杆;
125a:水平面;
125b:斜面;
126、127:齿轮;
13:显示操作部;
13A:液晶显示器;
13B:按钮;
14:控制部;
15:蒸汽供给部;
16:蒸汽导入管;
17:蒸汽排出管;
18:水箱;
19:加热线圈;
20、21:密封件;
100:压力式煮饭器。

Claims (7)

1.一种压力式煮饭器,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
锅,其收纳烹调物;
盖体,其构成为对所述锅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设置有将所述锅内的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排出孔;以及
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煮饭程序中对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其中,该煮饭程序包含维持所述烹调物的沸腾的维持沸腾工序和焖制所述烹调物的焖制工序,
所述盖体包含对所述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压力阀,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的前半段,以对所述蒸汽排出孔间歇地进行开闭的方式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使所述锅内的压力在从大气压到超过大气压的压力的范围内变动,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的前半段之后,以闭塞所述蒸汽排出孔的方式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以超过大气压的压力维持所述锅内的压力,进而,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即将结束之前,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焖制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锅温度检测部,该锅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锅的温度,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维持沸腾工序的所述结束之前,在所述锅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温度超过了所述锅内的水的沸点之后,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所述状态下转移到所述焖制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闭塞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该压力式煮饭器具有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而多次执行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再煮模式,
在从所述焖制工序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在所述压力阀使所述蒸汽排出孔闭塞的状态下至少执行了1次所述再煮模式后,对所述压力阀进行控制而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下降,在该压力下降后的状态下执行1次或多次所述再煮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焖制工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该压力式煮饭器还具有蒸汽供给部,该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所述焖制工序的所述开始起的预先确定的所述时间内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蒸汽,使所述锅内的所述压力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式煮饭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所述焖制工序的所述开始起经过预先确定的所述时间后执行的所述再煮模式中,对所述蒸汽供给部进行控制而停止所述蒸汽的供给。
CN201780084598.9A 2017-02-27 2017-10-31 压力式煮饭器 Active CN110213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5313A JP6895628B2 (ja) 2017-02-27 2017-02-27 圧力式炊飯器
JP2017-035313 2017-02-27
PCT/JP2017/039217 WO2018154852A1 (ja) 2017-02-27 2017-10-31 圧力式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984A CN110213984A (zh) 2019-09-06
CN110213984B true CN110213984B (zh) 2021-12-24

Family

ID=63254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4598.9A Active CN110213984B (zh) 2017-02-27 2017-10-31 压力式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895628B2 (zh)
CN (1) CN110213984B (zh)
WO (1) WO2018154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65028A1 (en) 2017-08-09 2021-08-18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CN211795800U (zh) * 2019-02-02 2020-10-30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20176477A1 (en) 2019-02-25 2020-09-0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system with guard
US11678765B2 (en) 2020-03-30 2023-06-2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WO2024070863A1 (ja) * 2022-09-26 2024-04-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4064A (ja) * 1995-12-15 1997-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054647A (ja) * 2006-10-23 2007-03-08 Zojirushi Corp 圧力炊飯器
JP2008142229A (ja) * 2006-12-08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12187295A (ja) * 2011-03-11 2012-10-04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CN1027839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JP2015134259A (ja) * 2015-04-30 2015-07-27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7951B2 (ja) * 2003-04-28 2006-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5022786B2 (ja) * 2007-06-20 2012-09-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方法及び炊飯器
JP2010240197A (ja) * 2009-04-07 2010-10-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圧力式炊飯器
JP2010274021A (ja) * 2009-06-01 2010-12-09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JP6213833B2 (ja) * 2013-02-20 2017-10-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力式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4064A (ja) * 1995-12-15 1997-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7054647A (ja) * 2006-10-23 2007-03-08 Zojirushi Corp 圧力炊飯器
JP2008142229A (ja) * 2006-12-08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12187295A (ja) * 2011-03-11 2012-10-04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CN102783906A (zh) * 2011-05-20 2012-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
JP2015134259A (ja) * 2015-04-30 2015-07-27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54852A1 (ja) 2018-08-30
JP6895628B2 (ja) 2021-06-30
JP2021102133A (ja) 2021-07-15
CN110213984A (zh) 2019-09-06
JP2018139776A (ja)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3984B (zh) 压力式煮饭器
CN109419335B (zh) 压力式煮饭器
JP6467629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TWI600398B (zh) Pressure cooker
KR101213901B1 (ko) 전기취반기 및 취반방법
JP6305421B2 (ja) 加熱調理器
WO2018146872A1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2014012118A (ja) 炊飯器
JP2014171626A (ja) 炊飯器
CN107198443B (zh) 煮饭器
JP2012187295A (ja) 炊飯器
JP740752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228395B2 (ja) 加熱調理器
JP6782459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WO2018154851A1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682599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4071180A (ja) 炊飯器
WO2018042691A1 (ja) 加熱調理器
JP4208137B2 (ja) 炊飯器
JP2013013535A (ja) 炊飯器
CN118021133A (zh) 煮饭器
JP6775336B2 (ja) 炊飯器
JP2023139873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1171284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2073726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