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3065B -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3065B
CN110203065B CN201910140852.3A CN201910140852A CN110203065B CN 110203065 B CN110203065 B CN 110203065B CN 201910140852 A CN201910140852 A CN 201910140852A CN 110203065 B CN110203065 B CN 110203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peripheral wall
push
inner peripher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0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3065A (zh
Inventor
平野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03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3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3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3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4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fuel inlet covers essentially flush with the vehicle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22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ed by a pulling or pushing a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 plate, i.e. by pulling or pushing the wing itsel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60K2015/0515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60K2015/0515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 B60K2015/0523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with sliding connection to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60K2015/0515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 B60K2015/053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with hinged connection to the vehicle bod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041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05F1/105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10Additional functions
    • E05Y2800/12Sea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4Fuel lids, charger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能够将浸入内部的水通过排水部而排出。在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的下部(95)具有周壁(例如内周壁(110))、底壁(111)、在底壁的中心开口的排气部(114)。在帽体(100)具有:底部(120),其与底壁相对向且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与该底壁之间形成与排气部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130);筒形的侧部(121),其连续于底部且与周壁(例如内周壁(110))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与该周壁(例如内周壁)之间形成与第一气体流路连通的第二气体流路(131);排水部(122),其在盒体(例如盒体主体)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与第二气体流路连通的同时,向着底部开口。

Description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在车体上的油箱盖(Fuel Lid)向车外按压打开的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Push Lifter),能够将浸入到内部的水通过排水部而排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车辆的油箱盖部结构”,在水从安装构件的下端流下之际成为水容易侵入按压弹起装置内的位置的安装构件的下端外周上的上方侧的位置设置有凸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号【0014】以及图4及图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8332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结构中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点:当水越过安装构件的凸缘部时,有可能从按压弹起装置的空气孔侵入到内部,使得弹簧构件生锈。
发明内容
在各技术方案中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的以往的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以下的点。
(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以以下的点为目的。
即,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能够将浸入到内部的水通过排水部而排出。
除此之外,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在盒体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在下侧设置有排水部,相对于该排水部而使排气部位于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水通过排水部而向排气部浸入。
(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目的。即,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通过使排水部的水的流路蜿蜒曲折,从而能够抑制来自排水部的水的浸入。
(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以以下的点为目的。
即,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使盒体的周壁为双重,在内部设置排水部,并且在盒体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相对于该排水部而使排气部位于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水通过排水部而向排气部浸入。
各技术方案中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的各目的而提出的,使用附图所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各发明的特征点在下面进行说明。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附图编号也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编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按压弹起装置(10)固定在与油箱盖(未图示)相对向的车体侧,例如如图1所示,将油箱盖向着车外按压打开。
第二、按压弹起装置(10)例如如图1以及图3所示,具有以下的构成。
(1)盒体(20)
盒体(20)例如如图3所示,是在车体侧(未图示)固定的筒形的结构。
(2)按压杆(30)
按压杆(30)例如如图1、图3以及图13所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在盒体(20)内,从盒体(20)内突出而将油箱盖(未图示)按压打开。
(3)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
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例如如图1以及图3所示,位于盒体(20)内,对按压杆(30)向着按压杆(30)从该盒体(20)内突出的前进位置施力。
(4)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例如如图1以及图3所示,位于盒体(20)与按压杆(30)之间,通过抵抗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的施加力而将按压杆(30)压入,从而例如如图13所示,将该按压杆(30)锁定于盒体(20)的后退位置。
在此,“锁定机构”包括有例如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和例如如图45所示的旋转凸轮(60)的卡合突起(61)。锁定机构是卡合突起(61)嵌入到锁定部(56)的卡止槽(55)中的状态成为锁定状态(例如参照图13),卡合突起(61)从卡止槽(55)脱离的状态成为锁定解除状态(例如参照图1)。
第三、在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例如如图1以及图3所示,具有将该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的下部(95)的外侧覆盖住的筒形的帽体(100)。
第四、在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的下部(95),例如如图1以及图16所示,具有以下的构成。
(5)周壁(例如内周壁(110))
周壁(例如内周壁(110))例如如图1以及图16所示,是将下部(95)的周围包围住的筒形的结构。
(6)底壁(111)
底壁(111)例如如图1以及图16所示,将该周壁(例如内周壁(110))的底封闭住。
(7)排气部(114)
排气部(114)例如如图1以及图16所示,在该底壁(111)的中心开口。
第五、在帽体(100),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具有以下的构成。
(8)底部(120)
底部(120)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与底壁(111)相对向且隔开间隔而设置,与该底壁(111)之间形成与排气部(114)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130)。
(9)侧部(121)
侧部(121)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为筒形的结构,并且,连续于底部(120)且与周壁(例如内周壁(110))隔开间隔而设置,与该周壁(例如内周壁(110))之间形成与第一气体流路(130)连通的第二气体流路(131)。
(10)排水部(122)
排水部(122)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在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与第二气体流路(131)连通,并且,向着底部(120)开口。
在此,所谓的“盒体(例如盒体主体(9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是指,例如如图1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a),盒体(20)侧位于下侧。
例如构成为,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的下部(95)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水浸入到盒体(20)内之际,例如如图1所示,从排水部(122)向着水流下方向(b)排水。
(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还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排水部(122)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包括有以下的构成。
(1)槽部(123)
槽部(123)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从侧部(121)的内周面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凹入,且与第二气体流路(131)连通。
(2)开口部(124)
开口部(124)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从该槽部(123)向着底部(120)开口。
第二、排水部(122)例如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从槽部(123)向着开口部(124),使在第二气体流路(131)流下的水一边以截面呈L字形的方式蜿蜒而行一边排出。
(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是以以下的点为特征。
第一、按压弹起装置(10)固定于与油箱盖(未图示)相对向的车体侧,例如如图51以及图57所示,将油箱盖向着车外按压打开。
第二、按压弹起装置(10)例如如图51以及图57所示,具有以下的构成。
(1)盒体(200)
盒体(200)例如如图51以及图57所示,是固定于车体侧(未图示)的筒形的结构。
(2)按压杆(30)
按压杆(30)例如如图51、图57以及图61所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在盒体(200)内,从盒体(200)内突出而将油箱盖(未图示)按压打开。
(3)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
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例如如图51以及图57所示,位于盒体(200)内,对按压杆(30)向着按压杆从该盒体(200)内突出的前进位置施力。
(4)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例如如图51以及图57所示,位于盒体(200)与按压杆(30)之间,抵抗施力机构(例如弹簧(40))的施加力而将按压杆(30)压入,例如如图61所示,将该按压杆锁定在盒体(200)的后退位置。
另外,锁定机构与先前说明的技术方案1的结构同样构成。
第三、在盒体(200),例如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具有以下的构成。
(5)内周壁(210)
内周壁(210)例如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为筒形的结构。
(6)底壁(211)
底壁(211)例如如图55及图57所示,将该内周壁(210)的底封闭住。
(7)折回部(212)
折回部(212)例如如图57所示,在内周壁(210)上,位于与底壁(211)所连续的下缘部相反侧的上缘部,从该内周壁(210)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呈环状延伸。
(8)外周壁(213)
外周壁(213)例如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连续于该折回部(212),且与内周壁(210)间隔开而将该内周壁(210)的周围包围住。
(9)排水部(214)
排水部(214)例如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位于内周壁(210)与外周壁(213)之间,底向着底壁(211)侧开放,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能够向着开放面排水。
在此,所谓的“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是指,例如如图57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c),盒体(200)侧位于下侧。
例如构成为,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0)的底壁(211)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在水浸入到盒体(200)内之际,在排水部(214)的内部向着开放面流下,从该开放面排水。
(10)排气部(215)
排气部(215)例如如图55所示,位于折回部(212),将内周壁(210)的内部与排水部(214)连通。
在此,虽然未图示,但排气部(215)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相对于排水部(214)的开放面而位于上侧。
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实现以下记载的那样的效果。
(技术方案1)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实现以下那样的效果。
即,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将浸入到内部的水通过排水部而排出。
除此之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盒体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在下侧设置排水部,相对于该排水部,使排气部位于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水通过排水部而向排气部浸入。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以下那样的效果。
即,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排水部的水的流路蜿蜒而行,能够抑制水从排水部浸入。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能够实现以下那样的效果。
即,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盒体的周壁为双重,在内部设置排水部,并且在盒体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相对于该排水部,使排气部位于上方,从而能够抑制水通过排水部而向排气部浸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图是图6的C-C剖视图。
图2是按压弹起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按压弹起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主视图。
图5(a)、图5(b)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图5(a)是左视图,图5(b)是右视图。
图6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仰视图。
图8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9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10是按压弹起装置的锁定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按压弹起装置的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按压弹起装置的锁定状态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1的D-D剖视图。
图14是盒体主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盒体主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16是盒体主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17是帽体的立体图。
图18是帽体的左视图。
图19是图17的横向剖视图。
图20是图18的E-E剖视图。
图21是内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F部放大图。
图23是内构件的另外的立体图。
图24是内构件的主视图。
图25是内构件的左视图。
图26是内构件的右视图。
图27是内构件的仰视图。
图28是图24的G-G剖视图。
图29是图24的H-H剖视图。
图30是图24的I-I剖视图。
图31是图27的K-K剖视图。
图32是图25的J-J剖视图。
图33是按压杆的立体图。
图34是按压杆的另外的立体图。
图35是按压杆的主视图。
图36是按压杆的俯视图。
图37是按压杆的左视图。
图38是图35的L-L剖视图。
图39是图37的M-M剖视图。
图40是图37的N-N剖视图。
图41是凸轮的主视图。
图42是凸轮的左视图。
图43是凸轮的右视图。
图44是凸轮的后视图。
图45是图43的O-O剖视图。
图46是套筒的主视图。
图47是套筒的俯视图。
图48是套筒的仰视图。
图49是图46的P-P剖视图。
图50是防护罩的横向剖视图。
图51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立体图。
图5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主视图。
图54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俯视图。
图5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左视图。
图56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右视图。
图57是图54的Q-Q剖视图。
图58是图55的R-R剖视图。
图59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锁定状态的主视图。
图60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图是按压弹起装置的锁定状态的俯视图。
图61是图60的S-S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0 按压弹起装置 20 盒体
30 按压杆 31 中间凸部
32 上侧杆部 33 下侧杆部
34 滑动突起 35 固定侧凸轮部
36 防护罩安装凹部 37 套筒安装凹部
40 弹簧(施力机构)
50 内构件 51 盖部
52 圆筒部 53 盒体安装爪
54 贯通孔 55 滑动槽
56 锁定部(锁定机构) 57 卡止槽
60 旋转凸轮
61 卡合突起(锁定机构) 62 可动侧凸轮部
70 套筒
71 突缘部 72 主体部
73 狭缝 74 杆安装爪
80 防护罩
81 杆安装凸部 82 盒体安装凸部
90 盒体主体 91 凸缘部
92 胴体部 93 车体安装爪
94 内构件安装孔 95 下部
96 弹性片 97 帽体安装孔
100 帽体 101 引导槽
102 盒体安装爪 103 凹入部
110 内周壁
111 底壁 112 折回部
113 外周壁 114 排气部
120 底部
121 侧部 122 排水部
123 槽部 124 开口部
130 第一气体流路 131 第二气体流路
a 安装上方向 b 水流下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
200 盒体 201 凸缘部
202 胴体部 203 车体安装爪
204 内构件安装孔 205 下部
210 内周壁 211 底壁
212 折回部 213 外周壁
214 排水部 215 排气部
c 安装上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50,针对按压弹起装置10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虽然未图示,但按压弹起装置10被固定在与油箱盖(未图示)相对向的车体侧,如图1所示,在锁定的解除状态下,将油箱盖向车外按压打开。
按压弹起装置10在后述的盒体2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如图1所示,后述的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a上,盒体20侧位于下侧。
具体而言,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的后述的底壁111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着,在水浸入到后述的盒体主体90内之际,从后述的帽体100的排水部122向着水流下方向b流下而排水。在此,帽体100如图2以及图6所示,以箭头的标记朝向上方而后述的凹入部103朝向下方的方式安装着。
按压弹起装置10如图3所示,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部件。
另外,针对以下的部件如后所述。
(1)盒体20
(2)按压杆30
(3)弹簧40(施力机构)
(4)内构件50
(5)旋转凸轮60
(6)套筒70
(7)防护罩80
另外,按压弹起装置10的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7),也可以具有防水用的O形密封圈等其它的部件。
(盒体20)
盒体20如图3所示,是在车体侧(未图示)固定的筒形的结构。
盒体20如图3所示,大致区分的话,包括有以下的部件。
另外,针对以下的部件如后所述。
(1)盒体主体90
(2)帽体100
另外,盒体20的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以及(2),也可以具有防水用的O形密封圈等其它的部件。
(盒体主体90)
盒体主体90如图3以及图14~图16所示,是在车体侧(未图示)固定的筒形的结构。盒体主体90形成为一端部开口而另一端部被后述的底壁111封闭住的方筒形。
盒体主体9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甲醛)一体构成。
盒体主体90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7)如后所述。
(1)凸缘部91
(2)胴体部92
(3)车体安装爪93
(4)内构件安装孔94
(5)下部95
(6)弹性片96
(7)帽体安装孔97
(凸缘部91)
凸缘部91如图14~图16所示,位于盒体主体90的开口侧,且从开口侧的端部伸出平面而形成为四方环状。
(胴体部92)
胴体部92如图14~图16所示,从凸缘部91而形成中空的方筒形。
(车体安装爪93)
车体安装爪93如图14~图16所示,是从胴体部92的相背向的侧面呈爪状伸出且具有一对,与凸缘部91间隔开并相对向。虽然没有图示,但盒体主体90通过一对车体安装爪93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车体侧(未图示)。
(内构件安装孔94)
内构件安装孔94如图14~图16所示,位于胴体部92的相背向的侧面,即与车体安装爪93存在90度相位差,且形成为方形的孔状。内构件50如图1所示,插入到胴体部92的中空部内,内构件50的盒体安装爪53从内部嵌入到内构件安装孔94内,内构件5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到胴体部92的中空部内。
(下部95)
下部95如图14~图16所示,位于盒体主体90的被封闭的后述的底壁111侧,在盒体2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下部95形成为比方筒形的胴体部92细一些的圆筒形。
下部95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5)如后所述。
(1)内周壁110
(2)底壁111
(3)折回部112
(4)外周壁113
(5)排气部114
(弹性片96)
弹性片96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与比方筒形的胴体部92细一些的圆筒形的下部95平行而延伸,位于与一对车体安装爪93同侧的侧面,且形成为一对。弹性片96如图9所示,在安装帽体100之际,嵌入到后述的一对引导槽101内。
(帽体安装孔97)
帽体安装孔97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位于一对弹性片96的中途,呈方形且将内外面贯通。帽体安装孔97如图9所示,在安装帽体100之际,后述的一对盒体安装爪102嵌入其中。
(下部95的内周壁110)
下部95的内周壁110
内周壁110如图14~图16所示,为将下部95的周围包围住的筒形的结构,也称为“周壁”。
(底壁111)
底壁111如图14~图16所示,将内周壁110(周壁)的底封闭。
(折回部112)
折回部112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在内周壁110的相背向的侧面,即与弹性片96存在90度相位差而形成为一对,折回部112在内周壁110上,位于与底壁111所连续的下缘部相反侧的上缘部,从该内周壁110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呈环状延伸。
(外周壁113)
外周壁113如图14以及图16所示,连续于折回部112,与内周壁110隔开间隔而将该内周壁110的周围包围住。外周壁113形成为一对,且比弹性片96短。另外,外周壁113在帽体100的安装状态下,向着帽体100的后述的槽部123内突出,且具有如下功能:使得槽部123内的同样后述的排水部122变窄,并且使得内部以截面呈L字形的方式而蜿蜒曲折。
(排气部114)
排气部114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底壁111的中心开口而成圆形。
(帽体100)
帽体100如图1、图3以及图17~图20所示,为将盒体20,即盒体主体90的下部95的外侧覆盖住的筒形的结构。
帽体10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P一体构成。
帽体100如图17~图20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8)如后所述。
(1)引导槽101
(2)盒体安装爪102
(3)凹入部103
(4)底部120
(5)侧部121
(6)排水部122
(7)槽部123
(8)开口部124
(引导槽101)
引导槽101如图17~图19所示,具有一对,且位于筒形的帽体100的相背向的侧面,从筒形的帽体100的开口端部向着后述的底部120侧呈槽状延伸。如图9所示,盒体主体90的一对弹性片96分别插入到一对引导槽101中。
(盒体安装爪102)
盒体安装爪102如图17~图19所示,具有一对且从一对引导槽101呈爪状突出。一对盒体安装爪102在将盒体主体90的弹性片96插入到引导槽101中之际,嵌入到帽体安装孔97内,阻止帽体100的拔出。
(凹入部103)
凹入部103如图17、图18以及图20所示,与引导槽101存在90度相位差而在一个部位设置,从后述的侧部121凹入,与同样后述的底部120相邻。
(底部120)
底部120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位于与底壁111相对向且隔开间隔的位置,与该底壁111之间形成与排气部114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130。
(侧部121)
侧部121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位于连续于底部120且与内周壁(周壁)110隔开间隔的位置,构成为筒形且与该内周壁(周壁)110之间形成与第一气体流路130相连通的第二气体流路(131)。
(排水部122)
排水部122如图1以及图20所示,在盒体主体90(盒体2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与第二气体流路131连通,并且向着底部120开口。
在此,所谓的“盒体主体90(盒体2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是指,如图1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a上,而盒体20侧位于下侧。
例如,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的下部95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着,当水浸入到盒体20内之际,如图1所示,从排水部122向着水流下方向b排水。
排水部122如图20所示,大致区分的话,包括有以下各部。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2)如后所述。
(1)槽部123
(2)开口部124
(槽部123)
槽部123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从侧部121的内周面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凹入,与第二气体流路131相连通。
(开口部124)
开口部124如图1以及图20所示,从该槽部123向着底部120开口。开口部124在凹入部103开口。
排水部122如图1所示,在将帽体100安装于盒体主体90的下部95之际,通过盒体主体90的外周壁113从上方突出到槽部123内,从而在第二气体流路131流下的水从槽部123向着开口部124,一边以截面呈L字形的方式蜿蜒而行,一边排水。
(按压杆30)
按压杆30如图1、图3以及图13所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在盒体20内,即保持在盒体主体90内,从盒体20内突出而将油箱盖(未图示)按压打开。
按压杆30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一体构成。
按压杆30如图33~图40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7)如后所述。
(1)中间凸部31
(2)上侧杆部32
(3)下侧杆部33
(4)滑动突起34
(5)固定侧凸轮部35
(6)防护罩安装凹部36
(7)套筒安装凹部37
(中间凸部31)
中间凸部31如图33~图37所示,位于按压杆30在轴向上的中途,在半径方向上呈环状伸出。
(上侧杆部32)
上侧杆部32如图33~图36所示,从中间凸部31向着轴向延伸而成圆柱状,如图1所示,在经由内构件50而插入到盒体主体90内之际,从盒体主体90内向外部突出。
(下侧杆部33)
下侧杆部33如图33~图36所示,从中间凸部31向着在轴向上与上侧杆部32相反的方向延伸而成圆柱状。下侧杆部33形成为比上侧杆部32细的圆柱状,如图1所示,经由内构件50而插入到盒体主体90内,且位于盒体主体90内。
(滑动突起34)
滑动突起34如图33~图37所示,从中间凸部31呈放射状突出有多个,例如等间隔的突出有三个。三个滑动突起34在将按压杆30插入到内构件50内之际,如图1所示,嵌入到后述的滑动槽55内,阻止按压杆30在内构件50内旋转。
(固定侧凸轮部35)
固定侧凸轮部35如图33~图37所示,位于中间凸部31的下表面,在盒体主体90内,与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相啮合。固定侧凸轮部35如图40所示,成为一个齿成钝角的三角形,形成为沿着中间凸部31的圆周方向而连续的波形。
(防护罩安装凹部36)
防护罩安装凹部36如图33~图36所示,位于下侧杆部33的前端部,且形成为凹入成环状的凹状。如图1所示,在防护罩安装凹部36嵌入防护罩80的后述的杆安装凸部81,将防护罩80固定于按压杆30。
(套筒安装凹部37)
套筒安装凹部37如图33~图36、图38以及图39所示,位于下侧杆部33的前端部,通过使该前端部形成为截面呈十字形,从而在其周围形成呈三角形状凹入的多个例如四个凹部。如图1所示,在盒体主体90内,套筒70的杆安装爪74嵌入到套筒安装凹部37中,将套筒70固定于按压杆30上。
(弹簧40)
弹簧40如图1以及图3所示,位于盒体20内,即位于盒体主体90内,对按压杆30向着从该盒体20内突出的前进位置施力,构成施力机构。
弹簧40由弹簧用不锈钢线形成。
弹簧40如图1以及图13所示,在盒体主体90内,在底壁111与套筒70的后述的突缘部71之间被压缩。
(内构件50)
内构件50如图1、图3以及图21~图32所示,位于盒体20内,即位于盒体主体90内,将按压杆3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着。
内构件50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一体构成。
内构件50如图21~图32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7)如后所述。
(1)盖部51
(2)圆筒部52
(3)盒体安装爪53
(4)贯通孔54
(5)滑动槽55
(6)锁定部56(锁定机构)
(7)卡止槽57
(盖部51)
盖部51如图21、图23~图26所示,从一端部呈方形伸出,如图1所示,与盒体主体90的凸缘部91相重叠。
(圆筒部52)
圆筒部52如图21、图23~图26所示,从盖部51延伸而成圆筒形,如图1所示,嵌入到盒体主体90内。
(盒体安装爪53)
盒体安装爪53如图21、图24、图25、图27以及图31所示,从圆筒部52的相背向的侧面呈爪状伸出一对。盒体安装爪53在将内构件50嵌入到盒体主体90内之际,嵌入到内构件安装孔94中,使得内构件5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盒体主体90内。
(贯通孔54)
贯通孔54如图21~图23、图25、图26以及图28~图31所示,从盖部51通过圆筒部52而贯通且呈圆筒形。在贯通孔54内,如图1所示,按压杆30以及旋转凸轮6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保持着。
(滑动槽55)
滑动槽55如图25以及图28~图31所示,从贯通孔54的内周面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呈放射状形成为凹状,且构成多个例如三个。插通到贯通孔54内的按压杆30的三个滑动突起3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入到三个滑动槽55中,阻止按压杆30在内构件50内旋转。另外,插通到贯通孔54内的旋转凸轮60的三个卡合突起6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入到三个滑动槽55中,阻止旋转凸轮60在贯通孔54内旋转。
(锁定部56)
锁定部56如图21、图22以及图28~图32所示,位于贯通孔54的开口端部,在相邻的滑动槽55之间形成为爪状,在多个例如三个滑动槽55的相邻的间隔内共计形成有三个。锁定部56在旋转凸轮60从贯通孔54内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与后述的卡合突起61相卡合,阻止旋转凸轮60在内构件50内旋转,从而如图13所示,锁定为弹簧40被压缩且按压杆30缩短的状态,构成“锁定机构”。
“锁定机构”包括有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和旋转凸轮60的后述的卡合突起61。在此,“锁定机构”如图1以及图3所示,位于盒体20与按压杆30之间,通过抵抗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而将按压杆30压入,从而如图13所示,将该按压杆30锁定在盒体20的后退位置。
“锁定机构”是,卡合突起61嵌入到锁定部56的后述的卡止槽57中的状态成为锁定状态(参照图13),卡合突起61从卡止槽57脱离的状态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参照图1)。
(卡止槽57)
卡止槽57位于锁定部56的中途,如图21、图22、图28以及图30~图32所示,形成为凹状。旋转凸轮60的后述的卡合突起61嵌入到卡止槽57中而成为锁定状态。卡止槽57如图32所示,沿着旋转凸轮60的旋转方向突出而成为直角三角形形状,包括有达到卡止槽57的斜面和从该斜面的底垂直立起的垂直面。
(旋转凸轮60)
旋转凸轮60如图1、图3以及图41~图45所示,被按压杆30的下侧杆部33插通,可动侧凸轮部62与中间凸部31的固定侧凸轮部35相卡合,该旋转凸轮60形成为圆形的环状。
旋转凸轮60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一体构成。
旋转凸轮60如图41~图45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2)如后所述。
(1)卡合突起61
(2)可动侧凸轮部62
(卡合突起61)
卡合突起61如图41~图45所示,从旋转凸轮60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且具有多个,例如三个,且在旋转凸轮60的旋转方向上的前方具有斜面,与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一起构成“锁定机构”。
三个卡合突起61如图1所示,嵌入到内构件50的三个滑动槽55内,阻止旋转凸轮60在贯通孔54内旋转。而当旋转凸轮60通过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而向下方突出时,能够旋转。在通过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而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卡合突起61嵌入到内构件50的卡止槽57中,从而旋转凸轮60相对于内构件50的旋转被阻止,另外,维持突出状态,“锁定机构”成为锁定状态。
(可动侧凸轮部62)
可动侧凸轮部62如图43以及图45所示,位于旋转凸轮60的上表面上,与按压杆30的固定侧凸轮部35相啮合。可动侧凸轮部62形成为与固定侧凸轮部35互补的形状,成为一个齿为钝角的三角形,形成为沿着中间凸部31的圆周方向而连续的波形。
(套筒70)
套筒70如图1、图3以及图46~图49所示,被按压杆30的下侧杆部33插通,同样防止先前被下侧杆部33插通的旋转凸轮60的拔出,将该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向着中间凸部31的固定侧凸轮部35而横向按压。
套筒7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一体构成。
套筒70如图46~图49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4)如后所述。
(1)突缘部71
(2)主体部72
(3)狭缝73
(4)杆安装爪74
(突缘部71)
突缘部71如图46~图49所示,呈环状伸出。突缘部71如图1所示,在盒体主体90内,突缘部71的上表面与旋转凸轮60的下表面相抵接,而下表面与弹簧40相抵接。
(主体部72)
主体部72如图46、图48以及图49所示,从突缘部71的下表面延伸而成圆筒形,如图1所示,被按压杆30的下侧杆部33插通。
(狭缝73)
狭缝73如图46、图48以及图49所示,将圆筒形的主体部72的前端部分切为多个,例如四分切而构成。
(杆安装爪74)
杆安装爪74如图46~图49所示,位于被四个狭缝73分切的间隔内,在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突出而成爪状。共计四个的杆安装爪74,分别嵌入到插通于主体部72内的下侧杆部33的四个套筒安装凹部37中,阻止下侧杆部33在轴向上的移动以及旋转。
(防护罩80)
防护罩80如图1~图3、图10~图13以及图50所示,将从盒体20内,即从盒体主体90内突出的按压杆30的上侧杆部32覆盖住,且能够伸缩,该防护罩80安装到盒体主体90上。防护罩80形成为波纹管状,一端部形成为头细状并被封闭,另一端部开口。
防护罩8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合成橡胶一体构成。
防护罩80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以及(2)如后所述。
(1)杆安装凸部81
(2)盒体安装凸部82
(杆安装凸部81)
杆安装凸部81如图50所示,位于形成为头细状且被封闭的前端部的内部,从内面呈环状突出。杆安装凸部81如图1所示,弹性嵌入到按压杆30的防护罩安装凹部36中,阻止按压杆30从防护罩80拔出。
(盒体安装凸部82)
盒体安装凸部82如图50所示,位于开口的开口缘部的内周面,从该内周面呈环状突出。盒体安装凸部82如图1所示,在将防护罩80的开口缘部以覆盖住盒体主体90的凸缘部91的方式覆盖住之际,卡挂在凸缘部91的下表面上,将防护罩80固定到盒体主体90上。在防护罩80的安装状态下,通过该防护罩80覆盖在盒体主体90的凸缘部91上,从而防止水向盒体主体90内浸入。
(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
接着,针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组装状态的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缩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下,锁定机构处于锁定解除状态,如图1所示,按压杆30的中间凸部31在盒体主体90内,通过弹簧40的加载力,经由套筒70、旋转凸轮60而被按压,上侧杆部32从盒体主体90突出。
通过上侧杆部32突出,经由防护罩80,将油箱盖(未图示)按压打开。因此,能够将被按压打开的油箱盖(未图示)利用手动而完全打开。
(按压弹起装置10的缩短状态)
相对于此,为了从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转移到缩短状态,抵抗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经由油箱盖(未图示),或者直接将按压杆30压入到盒体主体90内即可。当按压杆30被压入时,中间凸部31以及旋转凸轮60在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中向着深处后退。当旋转凸轮60在贯通孔54中向着深处后退时,从贯通孔54中拔出而能够旋转。
此时,通过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与按压杆30的固定侧凸轮部35的啮合,旋转凸轮60旋转,卡合突起61到达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在该状态下,当将按压杆30压入的力被解除时,旋转凸轮60经由套筒70,通过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被按压返回而前进,从而卡合突起61嵌入到锁定部56的卡止槽57中,锁定机构成为锁定状态。因此,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通过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而被挡住,如图13所示,按压弹起装置10维持缩短状态。
(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解除)
为了使按压弹起装置10再次伸展,只要经由油箱盖(未图示),或者直接将按压杆30向着盒体主体90内稍微压入即可。当按压杆30被压入时,中间凸部31以及旋转凸轮60在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中向深处后退。
当内构件50后退时,旋转凸轮60的卡合突起61从锁定部56的卡止槽57中露出,旋转凸轮60能够旋转。
此时,通过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与按压杆30的固定侧凸轮部35的啮合,旋转凸轮60旋转,卡合突起61正对着内构件50的滑动槽55,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在该状态下,当将按压杆30压入的力被解除时,旋转凸轮60经由套筒70,通过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被按压返回而前进。
此时,旋转凸轮60的卡合突起61在内构件50的滑动槽55内滑动。因此,按压杆30的中间凸部31在盒体主体90内通过弹簧40的施加力,如图1所示,经由套筒70、旋转凸轮60而被按压,上侧杆部32从盒体主体90突出,按压弹起装置10再次处于伸展状态。
(按压弹起装置10的安装位置)
按压弹起装置10在盒体2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如图1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a,盒体20侧位于下侧。具体而言,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的底壁111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来安装。
此时,帽体100如图2以及图6所示,以箭头的标记朝向上方,而凹入部103朝向下方的方式来安装。
(排气作用)
盒体20内的排气,通过作为盒体主体90的孔的排气部114来进行。即,从排气部114出来的空气,如图1所示,通过在盒体主体90与帽体100之间形成的第一气体流路130、第二气体流路131,从帽体100的排水部122排出。
(排水作用)
盒体20内的排水是从帽体100的排水部122向着水流下方向b流下而排水。
即,假设在盒体主体90内、帽体100内或者两者之间浸入水时,通过作为盒体主体90的孔的排气部114、在盒体主体90与帽体100之间形成的第一气体流路130、第二气体流路131,从帽体100的排水部122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51~图61,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省略了之前使用图1~图50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帽体100这一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由于能够省略帽体100,因此能够使盒体200的构造简单化。
按压弹起装置10如图51所示,大致区分的话,具有以下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1)盒体200
(2)按压杆30
(3)弹簧40(施力机构)
(4)内构件50
(5)旋转凸轮60
(6)套筒70
(7)防护罩80
另外,按压弹起装置10的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7),也可以具有防水用的O形密封圈等其它的部件。
(盒体200)
盒体200如图51~图58所示,是固定于车体侧(未图示)的筒形的结构。盒体200形成为一端部开口且另一端部由后述的底壁211封闭的方筒形。
盒体200由具有适度的弹性和刚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一体构成。
盒体200如图51~图58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5)如后所述。
(1)凸缘部201
(2)胴体部202
(3)车体安装爪203
(4)内构件安装孔204
(5)下部205
(凸缘部201)
凸缘部201如图51~图58所示,位于盒体200的开口侧,从开口侧的端部伸出平面而成四方环状。
(胴体部202)
胴体部202如图51所示,从凸缘部201形成为中空的方筒形。
(车体安装爪203)
车体安装爪203如图51所示,从胴体部202的相背向的侧面呈爪状伸出且具有一对,与凸缘部201间隔开并相对向设置。虽然未图示,但盒体200通过一对车体安装爪203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车体侧(未图示)。
(内构件安装孔204)
内构件安装孔204如图51所示,是在胴体部202的相背向的侧面,即与车体安装爪203具有90度相位差,而形成为方形的孔状。内构件50如图57所示,插入到胴体部202的中空部内,内构件50的盒体安装爪53从内部嵌入到内构件安装孔204内,从而内构件5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胴体部202的中空部内。
(下部205)
下部205如图57所示,位于盒体200的被封闭的后述的底壁211侧,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
下部205如图55、图57、图58以及图61所示,具有以下的各部。
另外,针对以下的(1)~(6)如后所述。
(1)内周壁210
(2)底壁211
(3)折回部212
(4)外周壁213
(5)排水部214
(6)排气部215
(内周壁210)
内周壁210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是筒形的结构。
(底壁211)
底壁211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将该内周壁210的底封闭住。
(折回部212)
折回部212如图57所示,在内周壁210,位于与底壁211所连续的下缘部相反侧的上缘部,从该内周壁210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呈环状延伸。
(外周壁213)
外周壁213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连续于该折回部212,与内周壁210隔开间隔而将该内周壁210的周围包围住。
(排水部214)
排水部214如图55以及图57所示,位于内周壁210与外周壁213之间,底向着底壁211侧开放,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能够向着开放面来排水。
在此,所谓的“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是指,如图57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c上,盒体200侧位于下侧。
例如,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0的底壁211侧向着倾斜下方而向下倾斜的方式安装着,在水浸入到盒体200内之际,在排水部214的内部向着开放面流下,从该开放面排水。
(排气部215)
排气部215如图55所示,位于折回部212,将内周壁210的内部与排水部214连通。
在此,虽然未图示,但排气部215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相对于排水部214的开放面而位于上侧。
(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
接着,针对具有上述构成的组装状态的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缩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下,处于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状态,如图57以及图58所示,按压杆30的中间凸部31在盒体200内通过弹簧40的施加力,经由套筒70、旋转凸轮60而被按压,上侧杆部32从盒体200突出。
通过上侧杆部32突出,从而经由防护罩80,将油箱盖(未图示)按压打开。因此,被按压打开的油箱盖(未图示),能够利用手动而完全打开。
(按压弹起装置10的缩短状态)
相对于此,为了从按压弹起装置10的伸展状态转移到缩短状态,抵抗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经由油箱盖(未图示),或者直接将按压杆30压入到盒体200内即可。
当按压杆30被压入时,中间凸部31以及旋转凸轮60在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中向着深处后退。
当旋转凸轮60在贯通孔54中向着深处后退时,从贯通孔54中拔出而能够旋转。
此时,通过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与按压杆30的固定侧凸轮部35的啮合,旋转凸轮60旋转,卡合突起61到达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
在该状态下,当压入按压杆30的力被解除时,旋转凸轮60经由套筒70,通过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被按压返回而前进,从而卡合突起61嵌入到锁定部56的卡止槽57中,锁定机构成为锁定状态。因此,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通过内构件50的锁定部56而被挡住,如图61所示,按压弹起装置10维持缩短状态。
(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解除)
为了使按压弹起装置10再次伸展,只要经由油箱盖(未图示),或者直接将按压杆30向着盒体200内稍微压入即可。当按压杆30被压入时,中间凸部31以及旋转凸轮60在内构件50的贯通孔54中向着深处后退。
当内构件50后退时,旋转凸轮60的卡合突起61从锁定部56的卡止槽57中露出,旋转凸轮60能够旋转。
这时,通过旋转凸轮60的可动侧凸轮部62与按压杆30的固定侧凸轮部35的啮合,旋转凸轮60旋转,卡合突起61正对着内构件50的滑动槽55,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当压入按压杆30的力被解除时,旋转凸轮60经由套筒70,通过弹簧40(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被按压返回而前进。
这时,旋转凸轮60的卡合突起61在内构件50的滑动槽55内滑动。因此,按压杆30的中间凸部31在盒体200内通过弹簧40的施加力,如图57所示,经由套筒70、旋转凸轮60而被按压,上侧杆部32从盒体200突出,按压弹起装置10再次成为伸展状态。
(按压弹起装置10的安装位置)
按压弹起装置10在盒体200安装于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如图57所示,防护罩80侧位于安装上方向c上,盒体200侧位于下侧。
具体而言,防护罩80侧位于上方,以盒体200的底壁211侧向着倾斜下方而下降倾斜的方式被安装。
这时,盒体200如图52以及图54所示,以箭头的标记朝向上方的方式被安装。
(排气作用)
盒体200内的排气通过图55所示的作为盒体200的孔的排气部215来进行。即,从排气部215出来的空气,如图57所示,从在内周壁210与外周壁213之间形成的排水部214排出。
(排水作用)
盒体200内的排水通过排水部214而排出。
即,假设在盒体200内浸入水时,通过作为盒体200的孔的排气部215,从排水部214排水。

Claims (3)

1.一种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固定在与油箱盖相对向的车体侧,将所述油箱盖向着车外按压打开,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具有:筒形的盒体,其固定于所述车体侧;按压杆,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盒体内,从所述盒体内突出而将所述油箱盖按压打开;施力机构,其位于所述盒体内,对所述按压杆向着从该盒体内突出的前进位置施力;锁定机构,其位于所述盒体与所述按压杆之间,通过抵抗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而将所述按压杆压入,从而将该按压杆锁定在所述盒体的后退位置;
在所述盒体上具有将该盒体的下部的外侧覆盖住的筒形的帽体,
在所述盒体的所述下部具有:将所述下部的周围包围住的筒形的周壁;将该周壁的底封闭的底壁;在该底壁的中心开口的排气部;
在所述帽体具有:底部,其与所述底壁相对向且间隔开而设置,与该底壁之间形成与所述排气部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筒形的侧部,其连续于所述底部且与所述周壁间隔开而设置,与该周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连通的第二气体流路;排水部,其在所述盒体安装于所述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位于下侧,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连通,并且向着所述底部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包括有:槽部,其从所述侧部的内周面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凹入,且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连通;开口部,其从该槽部向着所述底部开口;并且,从所述槽部向着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二气体流路流下的水一边以截面呈L字形的方式蜿蜒而行一边排出。
3.一种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固定在与油箱盖相对向的车体侧,将所述油箱盖向着车外按压打开,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具有:筒形的盒体,其固定于所述车体侧;按压杆,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盒体内,从所述盒体内突出而将所述油箱盖按压打开;施力机构,其位于所述盒体内,对所述按压杆向着从该盒体内突出的前进位置施力;锁定机构,其位于所述盒体与所述按压杆之间,通过抵抗所述施力机构的施加力而将所述按压杆压入,从而将该按压杆锁定在所述盒体的后退位置;
所述盒体具有:筒形的内周壁;底壁,其将该内周壁的底封闭住;折回部,其在所述内周壁,位于与所述底壁所连续的下缘部相反侧的上缘部,且从该内周壁向着半径方向上的外侧而呈环状延伸;外周壁,其连续于该折回部,且与所述内周壁间隔开而将该内周壁的周围包围住;排水部,其位于所述内周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底向着所述底壁侧开放,在所述盒体安装于所述车体侧的安装状态下,能够向着开放面排水;排气部,其位于所述折回部,将所述内周壁的内部与所述排水部连通。
CN201910140852.3A 2018-02-28 2019-02-26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Active CN1102030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387 2018-02-28
JP2018034387A JP6784714B2 (ja) 2018-02-28 2018-02-28 車載用プッシュリフ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3065A CN110203065A (zh) 2019-09-06
CN110203065B true CN110203065B (zh) 2022-02-15

Family

ID=6768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0852.3A Active CN110203065B (zh) 2018-02-28 2019-02-26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4995B2 (zh)
JP (1) JP6784714B2 (zh)
CN (1) CN110203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571B (zh) * 2016-05-04 2018-11-06 杰必机电配件(上海)有限公司 盖板控制装置及汽车
CN111017042B (zh) * 2019-12-18 2020-12-25 上海均胜奔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连杆自动开闭机构的充电口盖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2823A (ja) * 1986-09-25 1988-04-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フユエルキヤツプアダプタのドレン構造
WO1995030592A1 (en) * 1994-05-06 1995-11-16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Quick-on cap with removal delay mechanism
KR20040037319A (ko) * 2002-10-28 2004-05-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필러 캡의 미장착 방지 구조
CA2541188A1 (en) * 2005-05-24 2006-11-24 Honda Motor Co., Ltd. General-purpose engine fuel tank fuel vapor treatment system
CN2866226Y (zh) * 2005-11-29 2007-02-07 吴伯明 多功能汽车燃油箱盖
WO2010035767A1 (ja) * 2008-09-25 2010-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可能な燃料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WO2013069240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燃料タンクの排気弁装置
JP2013256297A (ja) * 2012-06-11 2013-12-26 Hoei Kogyo Kk 燃料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WO2015105193A1 (ja) * 2014-01-10 2015-07-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WO2015162861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リッド装置
JP2016160626A (ja) * 2015-02-27 2016-09-05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CN205577672U (zh) * 2015-03-30 2016-09-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盖锁定装置
CN206487272U (zh) * 2017-01-12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加油口门锁以及车辆
WO2017218799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Nifco America Corp. Push lif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35669U (zh) * 1973-03-24 1974-11-21
JP2572636Y2 (ja) * 1992-05-11 1998-05-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箱
JP4738445B2 (ja) * 2008-06-24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燃料供給部構造
JP4599440B2 (ja) * 2008-08-08 2010-1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部構造
JP5531765B2 (ja) * 2010-05-10 2014-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WO2012049733A1 (ja) * 2010-10-12 2012-04-19 トヨタ車体 株式会社 充電リッドの開閉検出装置
JP2012240645A (ja) * 2011-05-24 2012-12-10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インレットボックスアッセンブリ
DE102012004078A1 (de) * 2012-03-02 2013-09-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15071354A (ja) * 2013-10-03 2015-04-16 株式会社Fts フィラーパイプの入口部のエアフィルタ構造
DE102014003198A1 (de) * 2014-03-04 2015-09-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lappenhalterung
JP6183321B2 (ja) 2014-08-25 2017-08-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ィラーリッド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82823A (ja) * 1986-09-25 1988-04-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フユエルキヤツプアダプタのドレン構造
WO1995030592A1 (en) * 1994-05-06 1995-11-16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Quick-on cap with removal delay mechanism
KR20040037319A (ko) * 2002-10-28 2004-05-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필러 캡의 미장착 방지 구조
CA2541188A1 (en) * 2005-05-24 2006-11-24 Honda Motor Co., Ltd. General-purpose engine fuel tank fuel vapor treatment system
CN2866226Y (zh) * 2005-11-29 2007-02-07 吴伯明 多功能汽车燃油箱盖
WO2010035767A1 (ja) * 2008-09-25 2010-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可能な燃料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WO2013069240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燃料タンクの排気弁装置
JP2013256297A (ja) * 2012-06-11 2013-12-26 Hoei Kogyo Kk 燃料タンク用キャップ
WO2015105193A1 (ja) * 2014-01-10 2015-07-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WO2015162861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リッド装置
JP2016160626A (ja) * 2015-02-27 2016-09-05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CN205577672U (zh) * 2015-03-30 2016-09-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盖锁定装置
WO2017218799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Nifco America Corp. Push lifter
CN206487272U (zh) * 2017-01-12 2017-09-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加油口门锁以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型车载油气回收装置设计;韦海燕等;《汽车技术》;20081224(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24995B2 (en) 2021-09-21
JP6784714B2 (ja) 2020-11-11
CN110203065A (zh) 2019-09-06
JP2019147511A (ja) 2019-09-05
US20190264475A1 (en)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3065B (zh) 车载用按压弹起装置
CN109642442B (zh) 旋转式伸缩装置
US5524786A (en) Body conforming fuel tank cap latch mechanism
EP1167107A2 (en) Filler cap device
US6654969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hield plate for helmet
KR102191471B1 (ko) 캡 유닛 및 음료용 용기
CA2591765A1 (en) Cap-free filler neck for a motor vehicle tank
JP2016149860A (ja) 電線挿通部材
RU2000109712A (ru)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ая всасывающая трубка пылесоса
US20040084451A1 (en) Cover for closing an opening in a wall
CA1125532A (en) Torque override threaded locking cap
EP2877260A1 (en) Keyed spin-on filter element
US6842913B1 (en) Shield mounting device of helmet
US10744871B2 (en) Fuel fill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EP3589561B1 (fr) Capot diffuseur de securite
JP631759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7667199B (zh) 用于保护铲斗边沿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KR20140125319A (ko) 레버식 커넥터
JP2007153011A (ja)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部構造
JP2005299550A (ja) オイルフィルタ装置
CN115152112B (zh) 护线套
JP6694659B2 (ja) フィラーキャップ
JP2008232382A (ja) ガス栓カバー
JP2023085148A (ja) インレットボックス
US20210236680A1 (en) Fragranc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