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965B -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 Google Patents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965B
CN110114965B CN201880005491.5A CN201880005491A CN110114965B CN 110114965 B CN110114965 B CN 110114965B CN 201880005491 A CN201880005491 A CN 201880005491A CN 110114965 B CN110114965 B CN 110114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adially
slot
projection
induc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4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4965A (zh
Inventor
三须大辅
松下真琴
谷口峻
长谷部寿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14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4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7/00Asynchronous induction motors; Asynchronous induction generators
    • H02K17/02Asynchronous induction motors
    • H02K17/16Asynchronous induction motors having rotors with internally short-circuited windings, e.g. cage rotors
    • H02K17/20Asynchronous induction motors having rotors with internally short-circuited windings, e.g. cage rotors having deep-bar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duction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具有转子铁芯、转子槽及导体条。转子铁芯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地设置。转子槽形成于转子铁芯的靠外周面的位置,且沿旋转轴线方向贯通形成,并且沿旋转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导体条被插入到各转子槽中。另外,转子槽具有内侧槽及外侧槽。内侧槽配置有导体条。外侧槽形成于内侧槽的径向外侧,且与内侧槽连通。另外,外侧槽形成为旋转方向的宽度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小。另外,在外侧槽的径向最外侧设置有从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Description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作为感应电动机,已知有使用所谓的笼型转子的笼型感应电机。该笼型感应电动机包括:定子,在具有多个定子槽的大致圆筒状的定子铁芯配置有定子线圈;以及转子,设置在定子的径向内侧,相对于定子旋转自如地设置。
转子具有:旋转轴,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地设置;以及转子铁芯,外嵌固定于该旋转轴。在转子铁芯放射状地配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齿,在沿周向相邻的转子齿之间形成有转子槽。在该转子槽中插入有导体条。
另外,转子槽中有: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侧转子槽开放的半闭型的转子槽、以及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侧转子槽被完全封闭的全闭型的转子槽。全闭型的转子槽由于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不形成槽,因此能够降低转子的齿槽转矩。
在这样的构成的基础上,感应电动机在向定子线圈供给电流时,通过在一次侧(定子侧)产生的磁通而在导体条(二次导体)产生感应电流。由此,对转子赋予旋转转矩。
在此,一次侧具有用于收纳定子线圈的定子槽,二次侧具有用于收纳导体条的转子槽,因此产生无助于转子的旋转转矩的高次谐波磁通。即,高次谐波磁通使位于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微小间隙附近的导体条产生高次谐波二次电流。该高次谐波二次电流成为使导体条产生感应电流时的电阻,成为在转子产生旋转转矩时的损失。该损失被称为高次谐波二次铜损。
另外,一般而言,为了驱动感应电动机而使用逆变器。由于该逆变器的电流波形包含由开关动作产生的高次谐波,所以产生时间上的高次谐波磁通。该高次谐波磁通也成为产生高次谐波二次电流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全闭型的转子槽中,多数情况下通过铸造来构成导体条,在这种情况下,就连转子槽的间隙附近都被导体条填充。因此,高次谐波磁通与导体条交链,从而存在高次谐波二次铜损增大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7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90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高次谐波二次铜损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具有转子铁芯、转子槽及导体条。转子铁芯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地设置。转子槽形成于转子铁芯的靠外周面的位置,且沿旋转轴线方向贯通形成,并且沿旋转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导体条被插入到各转子槽中。另外,转子槽具有内侧槽及外侧槽。内侧槽配置有导体条。外侧槽形成于内侧槽的径向外侧,且与内侧槽连通。另外,外侧槽形成为旋转方向的宽度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小。另外,在外侧槽的径向最外侧设置有从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感应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是第1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主磁通的分布图。
图5是是第1实施方式的高次谐波磁通的分布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槽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感应电动机1的沿着中心轴线C的剖视图,以该中心轴线C为中心仅示出单侧一半。
如图1所示,感应电动机1具备定子2、相对于定子2旋转自如地设置的转子3、以及支承这些定子2及转子3的壳体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C方向简称为轴向,将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旋转方向),将与轴向及周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
定子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定子铁芯5。定子铁芯5是将多个电磁钢板6沿轴向层叠而成的。电磁钢板6例如是通过在铁中添加硅而制造的薄板的钢板。
另外,在定子铁芯5的内周面侧形成有朝向中心轴线C突出的多个定子齿7。各定子齿7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在沿周向相邻的定子齿7之间分别形成定子槽8。并且,经由各定子槽8在各定子齿7上卷绕有定子线圈9。定子线圈9以从定子铁芯5的轴向两端朝向轴向外侧悬出的方式设置。在这样的定子线圈9中,例如从架线经由导电弓架(均未图示)供给的直流电力被变换为交流电力而被供给。
另外,在定子铁芯5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定子铁芯按压件10。定子铁芯按压件10用于保持层叠的电磁钢板6(定子铁芯5)不分离。定子铁芯按压件10由铁等金属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其外径被设定为比定子铁芯5的外径大。另外,定子铁芯按压件10的内径被设定为该定子铁芯按压件10与定子线圈9不接触的程度的大小。这些定子铁芯5与定子铁芯按压件10通过焊接等一体化。
壳体4由配置在定子2的轴向两侧的大致有底筒状的一对端盖11、12及与对应的端盖11、12一体化的一对轴承托架13、14构成。
各端盖11、12分别以开口部11a、12a朝向定子铁芯5侧的状态配置。另外,在各端盖11、12的开口部11a、12a的外周缘分别形成有外凸缘部15、16。
这些外凸缘部15、16的外径被设定为与定子铁芯按压件10的外径大致相同。由此,定子铁芯按压件10与各端盖11、12的外凸缘部15、16在轴向上重合。并且,定子铁芯按压件10与各端盖11、12的外凸缘部15、16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螺母而紧固固定。由此,定子2被支承于端盖11、12。
在各端盖11、12的底部11b、12b,分别在径向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1c、12c。以闭塞这些开口部11c、12c的方式设置有对应的轴承托架13、14。各轴承托架13、14分别与对应的端盖11、12一体化。
各轴承托架13、14分别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以突出方向朝向定子2侧的方式配置。在各轴承托架13、14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通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旋转轴21插通的插通孔13a、14a。
另外,在各轴承托架13、14的径向中央,在轴向外侧分别凹设有轴承收纳部13b、14b。在这些轴承收纳部13b、14b分别设置有轴承17、18。旋转轴21经由这些轴承17、1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各轴承托架13、14。并且,例如在铁道车辆的铁轨下(均未图示)固定有外壳4。
转子3具有被壳体4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轴21。在旋转轴21的与定子2对应的位置外嵌固定有大致圆柱状的转子铁芯22。转子铁芯22的外径被设定为在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与定子2的定子齿7之间形成微小间隙。优选该微小间隙尽量小。
转子铁芯22也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23沿轴向层叠而形成。而且,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中央,沿轴向整体贯通形成有能够供旋转轴21插入或压入的贯通孔24,旋转轴21与转子铁芯22成为一体而旋转。另外,在将旋转轴21向转子铁芯22插入的情况下,利用压入或粘接剂等使转子铁芯22与旋转轴21一体化。
另外,在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两端设置有大致圆板状的转子铁芯按压件25。转子铁芯按压件25也由铁等金属形成,在径向中央形成有能够供旋转轴21插入或压入的贯通孔25a。
这样构成的转子铁芯按压件25具有以使层叠的电磁钢板23(转子铁芯22)不分离且相对于旋转轴21在轴向上不偏移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作用。
图2是从轴向观察转子铁芯22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附近,转子槽26沿着轴向贯通形成,并且沿周向排列配置有多个。转子槽26是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侧不开放的所谓全闭型的槽。
图3是转子槽26的放大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转子槽26包括:内侧槽27,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沿径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状;以及外侧槽28,形成于内侧槽27的径向外侧,与该内侧槽27连通。
外侧槽28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变小的方式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另外,外侧槽28中的内侧槽27侧的周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与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相同。
并且,在外侧槽28的径向最外侧的顶点,一体成形有从该顶点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20。
突起20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沿径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突起20的径向的长度L1被设定为比外侧槽28的径向的长度L2稍短的程度。另外,突起20的周向的宽度W1被设定为比后述的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后述的导体条30的周向的宽度)W2的1/3小的程度。
在这样构成的转子铁芯22中,沿周向相邻的转子槽26之间作为转子齿29而构成。即,本第1实施方式的全闭型的转子槽26也可以说是沿周向相邻的转子齿29的径向外侧彼此连结。在各转子齿29中流过由定子2产生的交链磁通。
在内侧槽27中插入有导体条30。导体条30是铜或铝等导电体,且由非磁性体形成。另外,导体条30以与内侧槽27的形状对应的方式,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径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进而,导体条30形成为截面积比内侧槽27的开口面积稍小的程度。并且,在将导体条30插入到内侧槽27的状态下,成为与内侧槽27之间形成微小间隙的程度。因此,导体条30的周向的宽度与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另外,插入到内侧槽27的导体条30例如通过铆接或粘接剂等固定于内侧槽27内。
在此,形成于外侧槽28的突起20的径向的长度L1被设定为比外侧槽28的径向的长度L2稍短的程度。即,突起20形成为径向内侧的前端20a位于比内侧槽27(导体条30)稍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突起20不会与导体条30接触。
另外,如图1所示,导体条30的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长度长。因此,在将导体条30插入到转子铁芯22的转子槽26(内侧槽27)的状态下,导体条30的轴向两端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两侧端突出。在这些从转子铁芯22突出的导体条30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大致圆环状的短路环31。多个导体条30通过这些短路环31而被连结。
接着,对转子铁芯22的转子槽26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感应电动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使感应电动机1动作,对定子线圈9通电。当对定子线圈9通电时,在定子铁芯5形成磁通(以下称为主磁通)。该主磁通经由定子齿7流向转子齿29。另外,由于在转子槽26中插入有导体条30,因此定子2的主磁通与转子槽26交链,且若存在主磁通的变化,则在导体条30产生二次电流。通过该二次电流及定子2的磁通,在转子3产生旋转转矩。
图4是定子2的主磁通的分布图。
如该图所示,定子2的主磁通经由转子齿29深入地流向转子铁芯22的径向内侧。即,在转子齿29内,定子2的主磁通成为大致沿着径向的流动。
在此,转子槽26的外侧槽28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变小的方式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因此,定子2的主磁通沿着外侧槽28顺畅地被导向转子齿29的径向内侧。其结果,主磁通不会集中流向配置于内侧槽27的导体条30的一部分(角部)。
另外,在外侧槽28虽然设置有突起20,但该突起20的周向的宽度W1被设定为比外侧槽28的周向的宽度(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2的1/3小的程度,定子2的主磁通容易饱和。因此,该主磁通的流动几乎不会被突起20阻碍。
图5是高次谐波磁通的分布图。
如该图所示,如上所述,在转子铁芯22,除了定子2的主磁通之外,还由于转子槽26的影响而产生高次谐波磁通。该高次谐波磁通在定子2及转子3的微小间隙附近产生,因此以沿周向横穿转子槽26的方式流动。
在此,在转子槽26的外侧槽28,突起20沿着径向延伸。即,相对于沿周向横穿外侧槽28的高次谐波磁通,以遮挡该高次谐波磁通的流动的方式设置有突起20。因此,高次谐波磁通集中于突起20。由此,能够降低沿周向横穿导体条30的高次谐波磁通。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转子槽26的外侧槽28设置突起20,能够抑制在导体条30产生高次谐波二次电流。因此,能够降低感应电动机1的高次谐波二次铜损。
而且,突起20被设定为周向的宽度W1比外侧槽28的周向的宽度(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2的1/3小的程度。因此,定子2的主磁通饱和,该主磁通的流动几乎不会被突起20阻碍。除此之外,外侧槽28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22a)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变小的方式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因此,定子2的主磁通被沿着外侧槽28顺畅地导向转子齿29的径向内侧,主磁通不会集中地流向配置于内侧槽27的导体条30的一部分(角部)。因此,能够使定子2的主磁通高效地贡献于转子3的旋转转矩,能够提供高效率的感应电动机1。
另外,突起20的径向的长度L1被设定为比外侧槽28的径向的长度L2稍短的程度。因此,能够防止突起20与导体条3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因在导体条30产生感应电流而引起的磁通向突起20漏出,能够更高效地对转子3赋予旋转转矩。
在此,高次谐波磁通经过突起20,由此在导体条30的径向外侧的端面30a附近感应出涡电流。但是,由于在导体条30的端面30a与导体条30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隔,因此也能够降低在导体条30的端面30a附近感应出的涡电流。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降低感应电动机1的高次谐波二次铜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芯222的转子槽26的放大俯视图,与上述的图3对应。此外,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2就下面各点等基本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被用于图1所示的与定子2、外壳4等一起构成感应电动机1的转子3这一点;在转子铁芯222的外周面222a附近,转子槽26沿着轴向贯通形成并且沿周向排列配置有多个这一点;以及在转子槽26的内侧槽27中插入有导体条230这一点。
在此,上述第1实施方式与本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1实施方式的导体条30的形状与第2实施方式的导体条230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导体条230的径向外侧的端面230a,在径向上与突起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凹部40。通过形成凹部40,在径向上对置的导体条230与突起20的径向内侧的前端20a之间的距离L3大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导体条30与突起20的前端20a之间的距离L4(参照图3)。
另外,凹部40的周向的宽度W3被设定为凹部40的角部与突起20的前端20a的角部之间的距离L5成为与上述距离L3大致相同的尺寸。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不将突起20的径向的长度L1设定得比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短的情况下尽可能大地确保突起20与导体条230之间的距离(距离L3、L5)。
在此,突起20优选将径向的长度L1设定得尽可能长,遮挡沿周向横穿外侧槽28的高次谐波磁通的流动。另一方面,若使突起20的径向的长度L1变长,则突起20与导体条230之间的距离会变短。其结果是,因在导体条230中产生感应电流引起的磁通有可能漏出到突起20。
但是,通过在导体条230形成凹部40,能够尽可能大地确保突起20与导体条230之间的距离(距离L3、L5),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导体条230的磁通向突起20漏出。另外,也能够抑制因该漏出而在导体条230中感应出涡电流。因此,能够提供更高效率的感应电动机1。
并且,通过在导体条230形成凹部40,即使由于转子铁芯222旋转时作用于导体条230的离心力而例如导致导体条230向径向外侧进行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导体条230与突起20接触。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芯322的转子槽26的放大俯视图,与上述的图3对应。
如该图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槽26中填充有非导电性材料41。在这一点上,第3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
非导电性材料41例如由树脂构成。通过在转子槽26中填充非导电性材料41,能够将导体条230牢固地固定在转子槽26内。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于外侧槽28的突起20的周向的宽度W1被设定为比后述的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后述的导体条30的周向的宽度)W2的1/3小的程度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突起20的周向的宽度W1也可以设定为比后述的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后述的导体条30的周向的宽度)W2的1/3大。但是,优选将突起20的宽度W1设定为定子2的主磁通在突起20处饱和的程度。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芯422的转子槽26的放大俯视图,与上述的图3对应。
如该图所示,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与本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外侧槽28设置有突起20,与此相对,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在外侧槽28未设置突起20。
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不设置外侧槽28的情况相比,通过设置外侧槽28,从而相应地,在转子铁芯422的外周面422a侧,高次谐波磁通难以沿着周向通过。因此,根据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芯522的转子槽526的放大俯视图,与上述的图3对应。
如该图所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与本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槽26的形状与本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槽526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而言,转子槽526包括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沿径向长的大致长方形状的内侧槽527、以及形成于内侧槽527的径向外侧且与该内侧槽527连通的外侧槽528。
在内侧槽527中,在从径向最外侧到内侧槽527的径向的长度的约1/4左右的范围内形成有副槽51。副槽51在内侧槽527的周向两侧分别形成,并与内侧槽527连通。另外,副槽51形成为,随着趋向径向外侧(外侧槽528侧)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变大。因此,插入到内侧槽527的导体条30与副槽51之间的间隙S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变大。
另一方面,外侧槽528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转子铁芯522的外周面522a)而周向的宽度逐渐变小的方式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半椭圆状。另外,外侧槽528中的内侧槽527侧的周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没有形成副槽51的部位的内侧槽527的周向的宽度稍小的程度。
这样,即使在将外侧槽528形成为大致半椭圆状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此,在导体条30的径向外侧的端面30a附近,与导体条30的径向中央附近相比,高次谐波磁通容易通过(参照图5)。但是,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在导体条30的端面30a附近形成有副槽51。因此,该副槽51阻碍高次谐波磁通沿周向横穿导体条30的端面30a附近。另外,在导体条30与副槽51之间形成有间隙S,相应地,能够抑制在导体条30的端面30a附近感应出涡电流。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降低感应电动机1的高次谐波二次铜损。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0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转子铁芯622的转子槽626的放大俯视图,与上述的图3对应。
如该图所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与本第6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外侧槽28与本第6实施方式的外侧槽628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而言,第6实施方式中的外侧槽628形成为径向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状。即,外侧槽628的周向的宽度W4遍及径向整体均匀地设定。另外,外侧槽628的周向的宽度W4相对于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2(近似于导体条30的周向的宽度)被设定为约1/3左右的大小。
即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外侧槽628的周向的宽度W4也比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5小,相应地,获得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外侧槽628的周向的宽度W4相对于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5被设定为约1/3左右的大小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外侧槽628的周向的宽度W4被设定为比内侧槽27的周向的宽度W5小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各种形状的转子槽26、526、626、各种形状的导体条30、23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转子槽26、526、626、导体条30、230而构成。例如,也可以将第5实施方式的外侧槽528如第1实施方式的外侧槽28那样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状。另外,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的外侧槽28如第5实施方式的外侧槽528那样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呈大致半椭圆状。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在转子槽26中填充了非导电性材料4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将该非导电性材料41填充到其他实施方式的转子槽26、526、626。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将形成于转子铁芯22~622的转子槽26、526、626由供导体条30、230插入的内侧槽27、527、以及形成于比该内侧槽27、527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与内侧槽27、527连通的外侧槽28、528、628构成,能够减少沿周向横穿导体条30~230的高次谐波磁通。因此,能够抑制在导体条30、230产生高次谐波二次电流,能够降低感应电动机1的高次谐波二次铜损。另外,能够抑制在导体条30、230的径向外侧的端面30a、32a附近产生涡电流。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具备:
转子铁芯,绕旋转轴线旋转自如地设置;
转子槽,形成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附近,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贯通形成,并且,沿旋转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以及
导体条,插入到各所述转子槽中,
所述转子槽包括:
内侧槽,配置有所述导体条;以及
外侧槽,形成在所述内侧槽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内侧槽连通,
所述外侧槽形成为所述旋转方向的宽度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小,
在所述外侧槽的径向最外侧设置有从内侧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突起的沿径向的突出长度被设定为能够避免该突起的径向内侧的前端与所述导体条接触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突起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径向较长的长方形状,且所述突起延伸到该突起的径向内侧的前端接近所述导体条的位置,并且,
所述突起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导体条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宽度的1/3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所述突起的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径向较长的长方形状,且所述突起延伸到该突起的径向内侧的前端接近所述导体条的位置,并且,
所述突起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导体条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宽度的1/3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导体条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在径向上与所述突起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槽的避开所述导体条的位置填充有非导电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在所述转子槽的避开所述导体条的位置填充有非导电性部件。
CN201880005491.5A 2017-06-16 2018-05-09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Active CN1101149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8965 2017-06-16
JP2017118965A JP6914742B2 (ja) 2017-06-16 2017-06-16 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
PCT/JP2018/017933 WO2018230201A1 (ja) 2017-06-16 2018-05-09 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965A CN110114965A (zh) 2019-08-09
CN110114965B true CN110114965B (zh) 2021-03-09

Family

ID=6465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5491.5A Active CN110114965B (zh) 2017-06-16 2018-05-09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641112B1 (zh)
JP (1) JP6914742B2 (zh)
CN (1) CN110114965B (zh)
TW (1) TWI682612B (zh)
WO (1) WO2018230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608B (zh) * 2019-11-26 2020-11-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高压大功率笼型电机转子铜条消谐槽加工方法
JP7419205B2 (ja) * 2020-09-25 2024-01-2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回転子、かご形誘導電動機及びドライブシステム
CN113595275B (zh) * 2021-07-26 2022-10-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器、电机和机器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4345A (ja) * 1987-11-27 1989-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電動機
JP2002369472A (ja) * 2001-06-05 2002-12-20 Meidensha Corp 誘導電動機のロータ構造
CN103250335A (zh) * 2010-12-06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和空调
CN103460572A (zh) * 2012-04-06 2013-1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重鼠笼式转子
CN105284038A (zh) * 2013-07-01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9944A (zh) * 2014-09-18 2016-03-30 勃姆巴迪尔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鼠笼式转子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造的转子
CN105896777A (zh) * 2016-06-29 2016-08-24 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鼠笼转子装配结构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572B (de) * 1960-11-19 1961-12-28 Bbc Brown Boveri & Cie Rotor fuer Asynchronmotoren mit gegossenem Laeuferkaefig und unterteiltem Blechpaket
US4064410A (en) * 1975-04-22 1977-12-20 Service First, Inc. Squirrel cage ro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1105363U (zh) * 1987-12-28 1989-07-17
JPH01209940A (ja) * 1988-02-16 1989-08-23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回転子の鉄心
JP2878860B2 (ja) * 1991-03-20 1999-04-05 株式会社東芝 かご形回転子
JP2001025222A (ja) * 1999-07-07 2001-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電動機のかご形回転子
EP2200160B1 (en) * 2007-12-27 2019-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tor for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 induction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blower,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SE534248C2 (sv) * 2008-10-23 2011-06-14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Omröraraggregat med rotor innefattande sektioner av synkron och asynkron typ
JP2011087373A (ja) 2009-10-14 2011-04-28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誘導電動機
JP5490251B2 (ja) 2010-10-19 201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誘導電動機及び圧縮機及び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3177144B (zh) * 2011-12-23 2015-12-09 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槽型元素组合的感应电机槽型设计计算方法
JP6013062B2 (ja) * 2012-07-24 2016-10-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誘導電動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鉄道車両
TWM477091U (en) * 2013-04-25 2014-04-21 Rechi Precision Co Ltd Rotor iron co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4345A (ja) * 1987-11-27 1989-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電動機
JP2002369472A (ja) * 2001-06-05 2002-12-20 Meidensha Corp 誘導電動機のロータ構造
CN103250335A (zh) * 2010-12-06 2013-08-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电动机、压缩机、送风机和空调
CN103460572A (zh) * 2012-04-06 2013-1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重鼠笼式转子
CN105284038A (zh) * 2013-07-01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9944A (zh) * 2014-09-18 2016-03-30 勃姆巴迪尔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鼠笼式转子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造的转子
CN105896777A (zh) * 2016-06-29 2016-08-24 成都中车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鼠笼转子装配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2612B (zh) 2020-01-11
TW201906280A (zh) 2019-02-01
JP2019004641A (ja) 2019-01-10
WO2018230201A1 (ja) 2018-12-20
EP3641112A4 (en) 2021-03-03
JP6914742B2 (ja) 2021-08-04
CN110114965A (zh) 2019-08-09
EP3641112B1 (en) 2023-09-13
EP3641112A1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5366B2 (en)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7960886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2009148057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10114965B (zh)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
US8729766B2 (en) Electric machine
JP2014045630A (ja) 回転電機
US9979267B2 (en) Double-stat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3223412A1 (en) Induction motor
US20130193811A1 (en) Induction rotor end ring support device
JP2018046690A (ja) 回転電機
JP2018102027A (ja) 回転電機
WO2018221449A1 (ja) 電動機
JP2017121108A (ja) 回転電機
JP5245348B2 (ja) 回転電動機のロータ構造
CN112152351A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用于车辆的电机及车辆
JP2017034873A (ja) 電動機
JP2016111894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15211563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WO2017038837A1 (ja) 回転電機
CN207150281U (zh) 永磁转子和永磁电机
JP2024514331A (ja) モータ
JP2016171660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2022174956A (ja) 回転電機
CN115244831A (zh) 旋转电机
JP2022150298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