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035A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035A
CN110098035A CN201910080271.5A CN201910080271A CN110098035A CN 110098035 A CN110098035 A CN 110098035A CN 201910080271 A CN201910080271 A CN 201910080271A CN 110098035 A CN110098035 A CN 110098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nterarea
pair
straight line
extern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02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035B (zh
Inventor
加藤一
冈本悟
加藤昌弘
吉野真
飞田和哉
志贺悠人
数田洋一
滨地纪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98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46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conductive path having a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7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special conductive pattern, e.g. flat spi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层叠线圈部件(1)包括素体(2)、配置于素体(2)内的线圈(8)和第一外部电极(4)及第二外部电极(5),从一对侧面(2e、2f)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从一对侧面(2e、2f)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8)并未配置在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线圈部件,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087号公报)中记载的线圈部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线圈部件包括:具有彼此对的一对端面、互相相对的一对主面和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的素体;配置于素体内的线圈;和分别配置于素体的一对端面侧的一对外部电极。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线圈部件中,线圈的线圈轴沿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延伸。
发明内容
线圈部件在其安装于电路板等的情况下,当在素体发生弯曲时,可能在素体产生裂缝。线圈部件在其发生了弯曲的情况下,应力容易集中在配置于安装面(一主面)的外部电极的缘。因此,素体上的裂缝可能以外部电极的缘为起点向端面产生。如现有的线圈部件,在线圈与配置于安装面的外部电极电连接的构成中,在可能产生裂缝的区域配置有线圈,因此当素体产生裂缝时线圈可能发生断线。因此,现有的线圈部件存在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一侧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可靠性的线圈部件。
本发明的一侧面的线圈部件包括:素体,其具有互相相对的一对端面、互相相对的一对主面和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一主面为安装面;配置于素体内的线圈;和分别配置于素体的一对端面侧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各自具有配置于端面的第一部分、配置于一主面的第二部分和配置于另一主面的第三部分,线圈的线圈轴沿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延伸,线圈的一端部与第一外部电极由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线圈的另一端部与第二外部电极由第二连接部电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各自配置于比一对主面的相对方向的中心靠近与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主面侧,从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由第一直线、通过中心且沿一对端面的相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一端面及另一主面划分的第一区域和由第二直线、中心线、另一端面及另一主面划分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直线连结第一外部电极的第二部分的缘和一主面的第一接点与第三部分的缘和另一主面的第二接点,第二直线连结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部分的缘和一主面的第三接点与第三部分的缘和另一主面的第四接点,从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并未配置于由第三直线、一端面及一主面划分的第三区域和由第四直线、另一端面和一主面划分的第四区域,其中第三直线连结第一接点与中心线和一端面的第一交点,第四直线连结第三接点与中心线和另一端面的第二交点。
在本发明的一侧面的线圈部件中,线圈未配置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在以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部分的缘为起点在素体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是可能产生裂缝的区域。在线圈部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置于比一对主面的相对方向的中心靠近与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主面侧,并且线圈未配置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因此即使在以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的第二部分的缘为起点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线圈产生断线的情况。因此,在线圈部件中,即使在素体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特性。其结果,在线圈部件中,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在线圈部件中,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如此,在线圈部件中,通过将线圈配置在不产生裂缝的区域,能够确保线圈的径(长度)。因此,在线圈部件中,能够提高线圈特性(Q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从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的内缘的至少一部分别配置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各自中。在该构成中,由于线圈的内缘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各自中,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线圈的径。因此,线圈部件中,能够提高线圈特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各自包括配置于一侧面的第四部分和配置于另一侧面的第五部分。在该构成中,能够提高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的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从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中心线与一主面之间。在该构成中,在线圈未配置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构成中,能够确保线圈的径。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从一对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线圈并未配置在由第一直线、中心线及第三直线划分的第五区域和由第二直线、中心线及第四直线划分的第六区域。在该构成中,线圈未配置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附近的第五区域的第六区域。因此,在线圈部件中,能够确实地避免在线圈发生断线。
依照本发明的一侧面,能够提高线圈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的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层叠线圈部件1包括素体2和分别配置于素体2的两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4及第二外部电极5。
素体2呈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包含角部及棱线部被倒角的长方体的形状和角部及棱线部被倒圆的长方体的形状。作为素体2的外表面,包括互相相对的一对端面2a、2b、互相相对的一对主面2c、2d和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2e、2f。一对主面2c、2d相对的相对方向为第一方向D1。一对端面2a、2b相对的相对方向为第二方向D2。一对侧面2e、2f相对的相对方向为第三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为素体2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D2为素体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D1正交。第三方向D3为素体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正交。
一对端面2a、2b以连结一对主面2c、2d之间的方式在第一方向D1延伸。一对端面2a、2b也在第三方向D3(一对主面2c、2d的短边方向)延伸。一对侧面2e、2f以连结在一对主面2c、2d之间的方式在第一方向D1延伸。一对侧面2e、2f也在第二方向D2(一对端面2a、2b的长边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层叠线圈部件1安装于其他电子器件(例如,电路基板或者电子部件等)时,主面2d被规定为与其他电子器件相对的安装面。
素体2在一对侧面2e、2f相对的方向层叠多层电介质层(绝缘体层)11而构成。在素体2中,多层电介质层11的层叠方向(下面,仅称为“层叠方向”。)与第三方向D3一致。各电介质层11由包含例如电介质材料(BaTiO3系,Ba(Ti,Zr)O3系或者(Ba,Ca)TiO3系等的电介质陶瓷)的陶瓷生片的烧结体构成。在实际的素体2中,各电介质层11一体化到各电介质层11之间的边界不能够肉眼辨别的程度。
第一外部电极4配置于素体2的端面2a侧,第二外部电极5配置于素体2的端面2b侧。即,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位于一对端面2a、2b的相对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位置。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包含导电材料(例如,Ag或者Pd等)。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构成为包含导电性金属粉末(例如,Ag粉末或者Pd粉末等)和玻璃料的导电性膏的烧结体。在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实施了电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有镀层。电镀中能够使用例如Ni、Sn等。
第一外部电极4配置于一端面2a侧。第一外部电极4包括位于端面2a上的第一电极部分(第一部分)4a、位于主面2d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第二部分)4b、位于主面2c上的第三电极部分(第三部分)4c、位于侧面2e上的第四电极部分(第四部分)4d和位于侧面2f上的第五电极部分(第五部分)4e这5个电极部分。第一电极部分4a与第二电极部分4b、第三电极部分4c、第四电极部分4d及第五电极部分4e在素体2的棱线部连接,且彼此电连接。第一外部电极4形成于一个端面2a、一对主面2c、2d和一对侧面2e、2f这五个面。各电极部分4a、4b、4c、4d、4e形成为一体。
第二外部电极5配置于另一端面2b侧。第二外部电极5包括位于端面2b上的第一电极部分(第一部分)5a、位于主面2d上的第二电极部分(第二部分)5b、位于主面2c上的第三电极部分(第三部分)5c、位于侧面2e上的第四电极部分(第四部分)5d和位于侧面2f上的第五电极部分(第五部分)5e这5个电极部分。第一电极部分5a与第二电极部分5b、第三电极部分5c、第四电极部分5d及第五电极部分5e在素体2的棱线部连接,且彼此电连接。第二外部电极5形成于一个端面2b、一对主面2c、2d和一对侧面2e、2f这五个面。各电极部分5a、5b、5c、5d、5e形成为一体。
层叠线圈部件1如图3所示,在素体2内配置有线圈8。如图2所示,线圈8构成为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21、第三导体22与第四导体23电连接。各导体20~23由作为线圈的导体通常使用的导电性材料(例如,Ni或者Cu等)构成。各导体20~23构成为包含上述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膏的烧结体。
第一导体20包括第一部分20a、第二部分20b和第三部分20c。各部分20a~20c具有规定的宽度,呈直线状。第一部分20a构成线圈8的一端部。第一部分20a和第二外部电极5由第二连接部28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8与第一部分20a形成为一体。第二连接部28露出于素体2的端面2b,与第二外部电极5直接连接。
第二导体21包括第一部分21a、第二部分21b和第三部分21c。各部分21a~21c具有规定的宽度,呈直线状。第一导体20与第二导体21由通孔导体24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导体20的第三部分20c的一端部与第二导体21的第二部分21b的一端部由通孔导体24连接。
第三导体22包括第一部分22a、第二部分22b和第三部分22c。各部分22a~22c具有规定的宽度,呈直线状。第二导体21与第三导体22由通孔导体25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二导体21的第三部分21c的一端部与第三导体22的第二部分22b的一端部由通孔导体25连接。
第四导体23包括第一部分23a、第二部分23b和第三部分23c。各部分23a~23c具有规定的宽度,呈直线状。第一部分23a构成线圈8的另一端部。第一部分23a与第一外部电极4由第一连接部29电连接。第一连接部29与第一部分23a形成为一体。第一连接部29露出于素体2的端面2a,与第一外部电极4直接连接。第三导体22与第四导体23由通孔导体26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三导体22的第三部分22c的一端部与第四导体23的第三部分23c的一端部由通孔导体26连接。
图3所示,线圈8的线圈轴AX(轴心方向)沿第三方向D3(一对侧面2e、2f的相对方向)延伸。线圈8的线圈轴AX与素体2的安装面即主面2d平行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从沿线圈轴AX的方向观察),线圈8呈大致三角形状。
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第二连接部28和第一连接部29各自配置于在素体2内比第一方向D1(层叠线圈部件1的高度方向)的中心(1/2的位置)靠主面2c侧(作为安装面的主面2d的相反侧)处。从第三方向D3观察,第二连接部28配置于后述的第二区域A2。从第三方向D3观察,第一连接部29配置于后述的第一区域A1。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通过第一方向D1的中心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中心线C、第一直线L1、端面2a和主面2c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A1,其中该第一直线L1连结第一外部电极4的第二电极部分4b的缘(端面)4be和主面2d的第一接点P1与第三电极部分4c的缘4ce和主面2c的第二接点P2。即,第一区域A1是由中心线C、第一直线L1、素体2的端面2a和主面2c包围的区域。第一区域A1呈矩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中心线C、第二直线L2、端面2b和主面2c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二区域A2,其中该第二直线L2连结第二外部电极5的第二电极部分5b的缘5be和主面2d的第三接点P3与第三电极部分5c的缘5ce和主面2c的第四接点P4。即,第二区域A2是由中心线C、第二直线L2、素体2的端面2b和主面2c包围的区域。第二区域A2呈矩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第三直线L3、端面2a和主面2d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三区域A3,其中该第三直线L3连结中心线C和端面2a的第一交点P5与第一外部电极4的第二电极部分4b的缘4be和主面2d的第二接点P2。即,第三区域A3是由第三直线L3、素体2的端面2a和主面2d包围的区域。第三区域A3呈三角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第四直线L4、端面2b和主面2d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四区域A4,其中该第四直线L4连结中心线C和端面2a的第二交点P6与第二外部电极5的第二电极部分5b的缘5be和主面2d的第四接点。即,第四区域A4是由第四直线L4、素体2的端面2b和主面2d包围的区域。第四区域A4呈三角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第一直线L1、中心线C和第三直线L3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五区域A5。即,第五区域A5是由第一区域A1、第三区域A3和第一直线L1包围的区域。第五区域A5呈三角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将由第二直线L2、中心线C和第四直线L4划分的素体2的区域设为第六区域A6。即,第六区域A6是由第二区域A2、第四区域A4和第二直线L2包围的区域。第六区域A6呈三角形形状。
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的一部分分别配置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具体而言,线圈8中位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c侧的部分的外缘和内缘的一部分分别配置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的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d侧的区域。具体而言,线圈8的包含外缘和内缘的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d侧的区域。
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并不配置于与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重叠的位置。即,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与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重叠的位置,未配置构成线圈8的导体。另外,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并不配置于第五区域A5与第六区域A6重叠的位置。即,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第五区域A5与第六区域A6重叠的位置未配置构成线圈8的导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线圈未配置在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在以第一外部电极4的第二电极部分4b的缘4be和/或第二外部电极5的第二电极部分5b的缘5be为起点在素体2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是可能产生裂缝的区域。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8配置于比一对主面2c、2d的相对方向(第一方向D1)的中心靠近与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主面2c侧,并且线圈8未配置在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因此在以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各自的第二电极部分4b、5b的缘为起点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第一连接部29、第二连接部28和线圈8产生断线。因此,层叠线圈部件1即使在素体2产生了裂缝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特性产生影响。其结果,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能够提高可靠性。另外,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线圈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如此,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通过在不产生裂缝的区域配置线圈8,能够确保线圈8的径(长度)。因此,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能够提高线圈特性(Q值)。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的内缘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在该构成中,线圈8的内缘位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线圈8的径。因此,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能够确保线圈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第一外部电极4形成于一个端面2a、一对主面2c、2d和一对侧面2e、2f这五个面。第二外部电极5形成于一个端面2b、一对主面2c、2d和一对侧面2e、2f这五个面。在该构成中,能够提高第一外部电极4和第二外部电极5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中心线C与一主面2d之间。在该构成中,在线圈8未配置在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的构成中,能够确保线圈8的径。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并未配置在由第一直线L1、中心线C及第三直线L3划分的第五区域A5和由第二直线L2、中心线C及第四直线L4划分的第六区域A6。在该构成中,线圈8未配置在第三区域A3和第四区域A4的附近的第五区域A5和第六区域A6。因此,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能够确实地避免在线圈8产生断线。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8呈三角形状的方式为一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线圈的形状不限于三角形状。如图4所示,在层叠线圈部件1A中,线圈8A位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各自的部分沿第一方向D1呈直线状。如图5所示,在层叠线圈部件1B中,线圈8B位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各自的部分沿第一方向D1呈直线状,并且位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d侧的顶部沿第二方向D2呈直线状。
如图6所示,在层叠线圈部件1C中,线圈8C呈半圆柱形状(拱形)。如图7所示,在层叠线圈部件1D中,线圈8D呈半圆形状。如图8所示,在层叠线圈部件1E中,线圈8E呈梯形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线圈8由第一导体20、第二导体21、第三导体22和第四导体23这4个导体构成的方式为一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构成线圈8的导体的数量不限于4个,可以适当设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外部电极4具有5个电极部分4a、4b、4c、4d、4e,第二外部电极5具有5个电极部分5a、5b、5c、5d、5e的方式为一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第一外部电极4至少具有电极部分4a、4b、4c,第二外部电极5至少具有电极部分5a、5b、5c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从第三方向D3观察各线圈8、8A~8E的一部分配置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d侧的方式为一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为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并未配置在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d侧处。即,也可以为,从第三方向D3观察,线圈仅配置于比中心线C靠近主面2c侧。

Claims (5)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素体,其具有互相相对的一对端面、互相相对的一对主面和互相相对的一对侧面,一个所述主面为安装面;
配置于所述素体内的线圈;和
分别配置于所述素体的一对所述端面侧的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各自具有配置于所述端面的第一部分、配置于一个所述主面的第二部分和配置于另一个所述主面的第三部分,
所述线圈的线圈轴沿一对所述侧面的相对方向延伸,
所述线圈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由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由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各自配置于比一对所述主面的相对方向的中心靠近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个所述主面侧,
从一对所述侧面的相对方向观察,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由第一直线、通过所述中心且沿一对所述端面的相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一个所述端面及另一个所述主面划分的第一区域和由第二直线、所述中心线、另一个所述端面及另一个所述主面划分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直线连结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缘和一个所述主面的第一接点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缘和另一个所述主面的第二接点,所述第二直线连结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缘和一个所述主面的第三接点与所述第三部分的缘和另一个所述主面的第四接点,
从一对所述侧面的所述相对方向观察,所述线圈并未配置于由第三直线、一个所述端面及一个所述主面划分的第三区域和由第四直线、另一个所述端面和一个所述主面划分的第四区域,其中所述第三直线连结所述第一接点与所述中心线和一个所述端面的第一交点,所述第四直线连结所述第三接点与所述中心线和另一个所述端面的第二交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一对所述侧面的所述相对方向观察,所述线圈的内缘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各自包括配置于一个所述侧面的第四部分和配置于另一个所述侧面的第五部分。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一对所述侧面的所述相对方向观察,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中心线与一个所述主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一对所述侧面的所述相对方向观察,所述线圈并未配置在由所述第一直线、所述中心线及所述第三直线划分的第五区域和由所述第二直线、所述中心线及所述第四直线划分的第六区域。
CN201910080271.5A 2018-01-29 2019-01-28 线圈部件 Active CN110098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2830A JP7127287B2 (ja) 2018-01-29 2018-01-29 コイル部品
JP2018-012830 2018-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035A true CN110098035A (zh) 2019-08-06
CN110098035B CN110098035B (zh) 2021-11-30

Family

ID=6739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0271.5A Active CN110098035B (zh) 2018-01-29 2019-01-28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9020B2 (zh)
JP (1) JP7127287B2 (zh)
CN (1) CN1100980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98534B1 (ko) * 2019-04-19 2021-0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JP7127610B2 (ja) * 2019-05-24 2022-08-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JP7020455B2 (ja) * 2019-05-24 2022-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69401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wer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609267A (zh) * 2014-11-14 2016-05-25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基板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833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017083A (zh) * 2015-10-07 2017-08-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感器
CN107068355A (zh) * 2013-03-07 2017-08-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07154300A (zh) * 2016-03-04 2017-09-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5938A (ja) * 1999-09-17 2001-06-08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92281B1 (ko) 2004-01-23 2007-03-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칩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019071B2 (ja) 2004-07-12 2007-12-0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07214341A (ja) * 2006-02-09 2007-08-23 Taiyo Yuden Co Ltd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5920304B2 (ja) 2013-09-25 2016-05-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40805B2 (ja) * 2014-01-31 2018-06-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KR102089696B1 (ko) * 2014-04-30 2020-03-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의 실장 기판
KR102004793B1 (ko) * 2014-06-24 2019-07-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기판
JP6217861B2 (ja) 2014-07-08 2017-10-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464614B2 (ja) 2014-08-27 2019-02-06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KR101832546B1 (ko) * 2014-10-16 2018-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및 칩 전자부품의 실장 기판
JP2017005087A (ja) 2015-06-09 2017-01-05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6534880B2 (ja) * 2015-07-14 2019-06-2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
JP6174093B2 (ja) 2015-09-07 2017-08-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映像表示装置
JP6484194B2 (ja) 2016-03-18 2019-03-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15024B2 (ja) 2016-03-24 2019-12-0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6508126B2 (ja) 2016-05-26 2019-05-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797676B2 (ja) 2016-05-31 2020-12-0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69401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wer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068355A (zh) * 2013-03-07 2017-08-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05609267A (zh) * 2014-11-14 2016-05-25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基板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833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017083A (zh) * 2015-10-07 2017-08-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感器
CN107154300A (zh) * 2016-03-04 2017-09-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035B (zh) 2021-11-30
US20190237239A1 (en) 2019-08-01
JP7127287B2 (ja) 2022-08-30
US11569020B2 (en) 2023-01-31
JP2019133993A (ja)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035A (zh) 线圈部件
US20190333686A1 (en) Multilayer coil component
JP2021022588A (ja) コンデンサ素子
US8395881B2 (en) Multilayer feedthrough capacitor and mounted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feedthrough capacitor
KR100650362B1 (ko)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적층 코일 부품 및 적층 세라믹전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US20090207550A1 (en) Electrical feedthrough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7535694B2 (en) Feedthrough multilayer capacitor
CN110459379A (zh) 层叠线圈部件
JP6142650B2 (ja) 積層貫通コンデンサ
JP5042892B2 (ja) 貫通コンデンサ
JP2008078226A (ja)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
US20090015982A1 (en) Feedthrough multilayer capacitor
US11551846B2 (en) Multilayer coil component
JP2017139403A (ja) 積層貫通コンデンサ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JP4412386B2 (ja) 貫通型積層コンデンサ
JP7180329B2 (ja)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2016149425A (ja) 積層貫通コンデンサ
JP7215112B2 (ja) コイル部品
US20240022225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5929524B2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2018129435A (ja) 積層貫通コンデンサ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JP2023111075A (ja) 電子部品
JP6142652B2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2019133992A (ja) コイル部品
JP2020035969A (ja)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