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8690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690A
CN110088690A CN201780078551.1A CN201780078551A CN110088690A CN 110088690 A CN110088690 A CN 110088690A CN 201780078551 A CN201780078551 A CN 201780078551A CN 110088690 A CN110088690 A CN 11008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indicate
chemical formula
changing
alk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8690B (zh
Inventor
清水智文
丸尾敬司
东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8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8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18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5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5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7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8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63/685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G63/6854Polyester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ontaining nitrogen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85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7/00Porphines; Azaporphines
    • C09B47/04Phthalocyanines abbreviation: Pc
    • C09B47/30Metal-free 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5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7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non-six-membered 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9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6Hydrazines; Hydrazo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on-metal elements other tha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 G03G5/062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being five-membered
    • G03G5/0631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being five-membered containing two hetero ato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 G03G5/06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being six-membered
    • G03G5/06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hetero ring being six-membered containing one hetero ato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 G03G5/06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in the same ring system
    • G03G5/06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in the same ring system containing four relevant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具备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感光层(3)是单层型感光层(3c),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粘结树脂含有通式(1)表示的聚芳酯树脂。通式(1)中,Q1、Q2、Q3和Q4表示甲基或者氢原子。r、s、t和u表示15以上35以下的数。X和Y是化学式(2A)、化学式(2B)、化学式(2C)或者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并且彼此不同。电子输送剂由通式(ETM1)~(ETM5)表示。感光层(3)的抗划深度是0.50μm以下。感光层(3)的维氏硬度是17.0HV以上。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像承载体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中。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感光层。电子照相感光体例如有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感光层具有电荷产生功能和电荷输送功能。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电荷产生层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电荷输送层具有电荷输送功能。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特定聚芳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1358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关于使用了专利文献1的聚芳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通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提高抗灰雾性方面还不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备抗灰雾性优异的感光层。还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图像故障发生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所述感光层是单层型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所述粘结树脂含有聚芳酯树脂。所述聚芳酯树脂由下述通式(1)表示。所述电子输送剂由下述通式(ETM1)、通式(ETM2)、通式(ETM3)、通式(ETM4)或者通式(ETM5)表示。所述感光层的抗划深度是0.50μm以下。所述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是17.0HV以上。
【化1】
所述通式(1)中,Q1、Q2、Q3和Q4各自独立,表示甲基或者氢原子。r、s、t和u各自独立,表示15以上35以下的数。r+s+t+u=100。r+t=s+u。X和Y各自独立,是下述化学式(2A)、化学式(2B)、化学式(2C)或者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并且彼此不同。
【化2】
【化3】
所述通式(ETM1)中,R1和R4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a和b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a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彼此相同或不同。b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3彼此相同或不同。
【化4】
所述通式(ETM2)中,R5表示C1-C6烷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
【化5】
所述通式(ETM3)中,R6和R7各自独立,表示C6-C14芳基、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
【化6】
所述通式(ETM4)中,R8和R9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0表示卤素原子或者氢原子。
【化7】
所述通式(ETM5)中,R11、R12、R13、R14和R15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6表示C6-C14芳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
本发明的处理盒具备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承载体、带电部、曝光部、显影部和转印部。所述像承载体是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带电部使所述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所述带电部的带电极性是正极性。所述曝光部对带电的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进行曝光,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显影部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与被转印体进行接触时,所述转印部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承载体上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还有,本发明的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图像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5是划擦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6是沿着图5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7是图5中的固定台、划痕针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侧视图。
图8是形成在感光层表面上的划痕。
图9是化学式(R-1)表示的聚芳酯树脂的1H-NMR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被以下的实施方式所限定,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后再进行实施。另外,存在适当地省略了重复说明之处的情况,但并不因此限定发明的要旨。还有,本说明书中,有时在化合物名称之后加上“类”来统称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化合物名称之后加上“类”来表示聚合物名称的情况下,表示聚合物的重复单元源自该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
以下,C1-C6烷基、C1-C3烷基、C6-C14芳基和卤素原子各自含义如下。
C1-C6烷基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且是无取代的。C1-C6烷基例如有: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和己基。
C1-C3烷基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且是无取代的。C1-C3烷基例如有:甲基、乙基、丙基和异丙基。
C6-C14芳基是无取代的。C6-C14芳基例如有:C6-C14无取代芳香族单环烃基、C6-C14无取代芳香族缩合双环烃基和C6-C14无取代芳香族缩合三环烃基。更具体来说,C6-C14芳基例如有:苯基、萘基、蒽基和菲基。
卤素原子例如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还有,以下的“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是指官能团中部分或者全部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也是类似含义。
<第一实施方式: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有时记载为感光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图2和图3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一个例子的感光体1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如图1所示,感光体1具备导电性基体2和感光层3。感光层3是单层型感光层3c。如图1所示,感光层3可以直接设置在导电性基体2上。还有,如图2所示,感光体1例如也可以具备导电性基体2、中间层4(例如底涂层)和感光层3。图2的例子中,感光层3隔着中间层4间接设置在导电性基体2上。还有,如图3所示,感光体1也可以具备作为最外表面层的保护层5。
以下,对感光体1的要素(导电性基体2、感光层3和中间层4)进行说明。也对感光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导电性基体]
导电性基体2只要能够用作感光体1的导电性基体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对于导电性基体2,能够使用至少表面部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基体。导电性基体2例如有: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基体和由导电性材料包覆的导电性基体。导电性材料例如有:铝、铁、铜、锡、铂、银、钒、钼、铬、镉、钛、镍、钯和铟。这些导电性材料中,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两种以上的组合例如有:合金(更具体地来说,铝合金、不锈钢、黄铜等)。这些导电性材料中,由电荷从感光层3到导电性基体2的移动良好的方面来看,优选为铝或者铝合金。
导电性基体2的形状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来适当选择。导电性基体2的形状例如有:片状和鼓状。还有,导电性基体2的厚度根据导电性基体2的形状来适当选择。
[2.感光层]
感光层3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感光层3也可以进一步含有添加剂。感光层3的厚度只要能够使感光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来说,感光层3的厚度可以是5μm以上10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
感光层3的维氏硬度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Z2244的方法来测量。在维氏硬度的测量中,使用硬度计(例如,Matsuzawa Co.,Ltd制造“显微维氏硬度计DMH-1型”)。维氏硬度的测量例如可以在温度23℃、金刚石压头的负荷(测试力)10gf、到达测试力所要的时间5秒、金刚石压头的接近速度2mm/秒和测试力保持时间1秒的条件下进行。
感光层3的维氏硬度是17.0HV以上,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8.0HV以上,更优选为19.0HV以上。另外,感光层3的维氏硬度的上限只要能够使感光体1的感光层发挥作用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不过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为25.0HV。
另外,维氏硬度例如可以通过对后面说明的聚芳酯树脂(1)的通式(1)的r、s、t和u值、通式(1)的X和Y的种类以及后面说明的电子输送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调整来控制。
感光层3的抗划深度(以下,有时记载为划痕深度)是指:在以下特定条件下,对感光层3进行划擦而形成的划痕的深度。使用JIS K5600-5-5规定的划擦装置,进行以下的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由此测量划痕深度。划擦装置具备固定台和划痕针。划痕针具有直径1mm的半球状蓝宝石针尖。
第一步骤中,将感光体1固定在固定台的顶面上,使感光体1的长边方向与固定台的长边方向平行。第二步骤中,使划痕针相对于感光层3的表面垂直抵接。第三步骤中,划痕针对感光层3施加10g的负荷,并将固定台和固定在固定台的顶面上的感光体1沿着固定台的长边方向以30mm/分的速度移动30mm。通过上述的第三步骤,在感光层3的表面上形成划痕。第四步骤中,测量划痕的最大深度,即划痕深度。
如上所述,概要说明了划痕深度的测量方法。划痕深度的测量方法在实施例中再详细说明。
感光层3的划痕深度是0.50μm以下,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45μm以下,更优选为0.42μm以下。另外,感光层3的划痕深度的下限只要能够使感光体1的感光层发挥作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0.00μm,不过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10μm。
另外,划痕深度例如可以通过对后面说明的聚芳酯树脂(1)的通式(1)的r、s、t和u值、通式(1)的X和Y的种类以及后面说明的电子输送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调整来控制。
以下,对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粘结树脂和作为可选成分的添加剂进行说明。
(电荷产生剂)
电荷产生剂只要是感光体用的电荷产生剂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电荷产生剂例如有:酞菁类颜料、苝类颜料、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二硫酮吡咯并吡咯(dithioketo-pyrrolopyrrole)颜料、无金属萘酞菁颜料、金属萘酞菁颜料、方酸颜料、靛蓝颜料、甘菊蓝颜料、菁颜料、无机光导材料(例如,硒、硒-碲、硒-砷、硫化镉和非晶硅)的粉末、吡喃颜料、蒽嵌蒽醌类颜料、三苯甲烷类颜料、士林类颜料、甲苯胺类颜料、吡唑啉类颜料和喹吖啶酮类颜料。电荷产生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酞菁类颜料例如有:无金属酞菁和金属酞菁。金属酞菁例如有: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酞菁类颜料可以是结晶,也可以是非结晶。酞菁类颜料的晶体形状(例如,α型、β型、X型、Y型、V型和II型)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晶体形状的酞菁类颜料。
无金属酞菁的结晶例如有:无金属酞菁的X型晶体(以下,有时记载为X型无金属酞菁)。氧钛酞菁的结晶例如有:氧钛酞菁的α型、β型和Y型晶体(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α型、β型和Y型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的结晶例如有羟基镓酞菁的V型晶体。
还有,在将感光体1应用于数字光学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在700nm以上波长区域具有感光度的电荷产生剂。在700nm以上波长区域具有感光度的电荷产生剂例如有酞菁类颜料,从高效产生电荷的观点来看,优选为X型无金属酞菁。另外,数字光学式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有: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之类光源的激光打印机和传真机。
还有,在使用短波长激光光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应用感光体1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蒽嵌蒽醌类颜料或者苝类颜料作为电荷产生剂。短波长激光的波长例如是350nm以上550nm以下。
电荷产生剂例如有:以下化学式(CGM-1)~(CGM-4)表示的酞菁类颜料(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电荷产生剂(CGM-1)~(CGM-4))。
【化8】
【化9】
【化10】
【化11】
从高效产生电荷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电荷产生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4.5质量份以下。
(空穴输送剂)
空穴输送剂例如有:含氮环状化合物和稠合多环状化合物。含氮环状化合物和稠合多环状化合物例如有:三苯胺衍生物;二胺衍生物(更具体地来说,N,N,N′,N′-四苯基联苯胺衍生物、N,N,N′,N′-四苯基苯二胺衍生物、N,N,N′,N′-四苯基萘二胺衍生物、二(氨基苯基乙烯基)苯衍生物、N,N,N′,N′-四苯基亚菲基二胺(N,N,N′,N′-tetraphenylphenanthrylene diamine)衍生物等);恶二唑类化合物(更具体地来说,2,5-二(4-甲基氨基苯基)-1,3,4-恶二唑等);苯乙烯类化合物(更具体地来说,9-(4-二乙氨基苯乙烯基)蒽等);咔唑类化合物(更具体地来说,聚乙烯基咔唑等);有机聚硅烷化合物;吡唑啉类化合物(更具体地来说,1-苯基-3-(对二甲基氨基苯基)吡唑啉等);腙类化合物;吲哚类化合物;恶唑类化合物;异恶唑类化合物;噻唑类化合物;噻二唑类化合物;咪唑类化合物;吡唑类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这些空穴输送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这些空穴输送剂中,从高效传输空穴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以下通式(HTM1)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以下化学式(HTM1-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载为空穴输送剂(HTM1-1))。
【化12】
通式(HTM1)中,R20、R21、R22和R23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c、d、e和f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5以下的整数。c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0彼此相同或不同。d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1彼此相同或不同。e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2彼此相同或不同。f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3彼此相同或不同。
【化13】
从高效传输空穴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空穴输送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2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电子输送剂)
电子输送剂由以下的通式(ETM1)、通式(ETM2)、通式(ETM3)、通式(ETM4)或者通式(ETM5)表示。以下,这些电子输送剂有时分别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1)~(ETM5)。感光层3中,可以含有这些电子输送剂中的单独一种,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
【化14】
通式(ETM1)中,R1和R4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a和b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a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彼此相同或不同。b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3彼此相同或不同。
【化15】
通式(ETM2)中,R5表示C1-C6烷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
【化16】
通式(ETM3)中,R6和R7各自独立,表示C6-C14芳基、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
【化17】
通式(ETM4)中,R8和R9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0表示卤素原子或者氢原子。
【化18】
通式(ETM5)中,R11、R12、R13、R14和R15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6表示C6-C14芳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
通式(ETM1)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1和R4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C1-C6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1-C6支链状烷基。还有,通式(ETM1)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a和b优选为表示0。通式(ETM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ETM1)例如有:以下化学式(ETM1-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以下,有时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1-1))。
【化19】
通式(ETM2)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5优选为表示C1-C6烷基或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更优选为表示具有氯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通式(ETM2)表示的电子输送剂(ETM2)例如有:以下化学式(ETM2-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以下,有时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2-1))。
【化20】
通式(ETM3)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6和R7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C6-C14芳基或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C6-C14芳基,更优选为表示苯基或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苯基,进一步优选为表示具有若干个C1-C3烷基取代基的苯基。通式(ETM3)表示的电子输送剂(ETM3)例如有:以下化学式(ETM3-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以下,有时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3-1))。
【化21】
通式(ETM4)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8和R9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C1-C6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1-C6支链状烷基。还有,通式(ETM4)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10优选为表示卤素原子,更优选为表示氯原子。通式(ETM4)表示的电子输送剂(ETM4)例如有:以下化学式(ETM4-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以下,有时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4-1))。
【化22】
通式(ETM5)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11、R13和R15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C1-C6烷基,更优选为表示C1-C6支链状烷基。还有,通式(ETM5)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12和R14优选为表示氢原子。还有,通式(ETM5)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R16优选为表示C6-C14芳基或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14芳基,更优选为表示苯基或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苯基,进一步优选为表示具有氯原子取代基的苯基,特别优选为表示具有若干个氯原子取代基的苯基。还有,通式(ETM5)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G1和G2优选为表示氧原子。通式(ETM5)表示的电子输送剂(ETM5)例如有:以下化学式(ETM5-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以下,有时记载为电子输送剂(ETM5-1))。
【化23】
这些电子输送剂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电子输送剂(ETM1)、电子输送剂(ETM2)和电子输送剂(ETM5),更优选为电子输送剂(ETM1-1)、电子输送剂(ETM2-1)和电子输送剂(ETM5-1)。
感光层3也可以含有上述电子输送剂(ETM1)~(ETM5)以外的其它电子输送剂。其它电子输送剂例如有:醌类化合物、二酰亚胺类化合物、腙类化合物、丙二腈类化合物、噻喃类化合物、三硝基噻吨酮类化合物、3,4,5,7-四硝基-9-芴酮类化合物、二硝基蒽类化合物、二硝基吖啶类化合物、四氰乙烯、2,4,8-三硝基噻吨酮、二硝基苯、二硝基吖啶、琥珀酸酐、马来酸酐和二溴马来酸酐中结构不同于电子输送剂(ETM1)~(ETM5)的化合物。
从高效传输电子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粘结树脂100质量份,电子输送剂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80质量份以下。
(粘结树脂)
粘结树脂含有以下通式(1)表示的聚芳酯树脂(以下,有时记载为聚芳酯树脂(1))。
【化24】
通式(1)中,Q1、Q2、Q3和Q4各自独立,表示甲基或者氢原子。r、s、t和u各自独立,表示15以上35以下的数。r+s+t+u=100。r+t=s+u。X和Y各自独立,表示以下化学式(2A)、化学式(2B)、化学式(2C)或者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并且彼此不同。
【化25】
通式(1)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来看,X和Y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化学式(2A)、化学式(2B)或者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基于同样的观点,通式(1)中,更优选为:X表示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Y表示化学式(2A)或者化学式(2B)所示二价基。基于同样的观点,通式(1)中,Q1、Q2、Q3和Q4优选为表示甲基。
还有,通式(1)中,从进一步提高抗灰雾性的观点和提高感光层3的形成性的观点来看,r、s、t和u优选为各自独立地表示20以上30以下的数。
聚芳酯树脂(1)具有以下的通式(1-1)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记载为重复单元(1-1))、通式(1-2)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记载为重复单元(1-2))、通式(1-3)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记载为重复单元(1-3))和通式(1-4)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记载为重复单元(1-4))。
【化26】
通式(1-1)中的Q1和Q2、通式(1-2)中的X、通式(1-3)中的Q3和Q4以及通式(1-4)中的Y分别与通式(1)中的Q1、Q2、X、Q3、Q4和Y具有相同含义。
另外,通式(1)中,r表示:聚芳酯树脂(1)中,重复单元(1-1)的数相对于重复单元(1-1)的数、重复单元(1-2)的数、重复单元(1-3)的数和重复单元(1-4)的数之合计的百分比。s表示:聚芳酯树脂(1)中,重复单元(1-2)的数相对于重复单元(1-1)的数、重复单元(1-2)的数、重复单元(1-3)的数和重复单元(1-4)的数之合计的百分比。t表示:聚芳酯树脂(1)中,重复单元(1-3)的数相对于重复单元(1-1)的数、重复单元(1-2)的数、重复单元(1-3)的数和重复单元(1-4)的数之合计的百分比。u表示:聚芳酯树脂(1)中,重复单元(1-4)的数相对于重复单元(1-1)的数、重复单元(1-2)的数、重复单元(1-3)的数和重复单元(1-4)的数之合计的百分比。另外,r、s、t和u都不是从1条树脂链中得到的值,而是从感光层3所含有的聚芳酯树脂(1)整体(多条树脂链)中得到的算数平均值。
聚芳酯树脂(1)也可以具有重复单元(1-1)~(1-4)以外的重复单元。相对于聚芳酯树脂(1)中的全部重复单元的物质的量的总计,重复单元(1-1)~(1-4)的物质的量的合计的比率(摩尔分数)优选为0.80以上,更优选为0.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
聚芳酯树脂(1)中的重复单元(1-1)~(1-4)的排列只要来自芳香族二醇的重复单元与来自芳香族二羧酸的重复单元彼此相邻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例如,重复单元(1-1)与重复单元(1-2)或者重复单元(1-4)相邻而相互键合。还有,重复单元(1-3)例如与重复单元(1-2)或者重复单元(1-4)相邻而相互键合。
聚芳酯树脂(1)例如有:以下化学式(R-1)~(R-11)表示的聚芳酯树脂(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聚芳酯树脂(R-1)~(R-11))。
【化27】
【化28】
【化29】
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0以上,更优选为2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0以上。还有,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7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00以下。在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是30,00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粘结树脂的耐磨损性,感光层3变得不易磨损。另一方面,在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是40,000以下的情况下,在形成感光层3时,粘结树脂易溶解在溶剂中,从而往往容易形成感光层3。
粘结树脂中,可以单独使用聚芳酯树脂(1),也可以含有聚芳酯树脂(1)以外的树脂(其它树脂)。其它树脂例如有:热塑性树脂(聚芳酯树脂(1)以外的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顺丁烯二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离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砜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酮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以及其他交联性热固性树脂等)和光固化树脂(环氧-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类共聚物等)。这些树脂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粘结树脂的制造方法)
粘结树脂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制造聚芳酯树脂(1)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聚芳酯树脂(1)的制造方法(合成方法)例如有:用于构成聚芳酯树脂(1)的重复单元的芳香族二醇与芳香族二羧酸进行缩聚的方法。聚芳酯树脂(1)的具体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合成方法(更具体地来说,溶液聚合、熔融聚合、界面聚合等)。以下,对聚芳酯树脂(1)的合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聚芳酯树脂(1)例如按照以下反应方程式(R1)表示的反应(以下,有时记载为反应(R1))或类似方法来进行制造。聚芳酯树脂的制造方法例如包含反应(R1)。
【化30】
反应(R1)中,通式(1-11)中的Q1和Q2、通式(1-12)中的Q3和Q4、通式(1-9)中的X以及通式(1-10)中的Y分别与通式(1)中的Q1、Q2、Q3、Q4、X和Y具有相同含义。
反应(R1)中,使通式(1-9)表示的芳香族二羧酸和通式(1-10)表示的芳香族二羧酸(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芳香族二羧酸(1-9)和(1-10))与通式(1-11)表示的芳香族二醇和通式(1-12)表示的芳香族二醇(以下,有时分别记载为芳香族二醇(1-11)和(1-12))进行反应,得到聚芳酯树脂(1)。
相对于芳香族二羧酸(1-9)和(1-10)的合计物质的量1摩尔,芳香族二醇(1-11)和(1-12)的合计物质的量优选为0.9摩尔以上1.1摩尔以下。在上述范围时,容易提纯聚芳酯树脂(1),从而提高聚芳酯树脂(1)的收率。
反应(R1)可以在碱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催化剂例如有:叔铵(更具体地来说,三烷基胺等)和季铵盐(更具体地来说,苄基三甲基溴化铵等)。碱例如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更具体地来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更具体地来说,氢氧化钙等)。反应(R1)也可以在溶剂中和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溶剂例如有:水和三氯甲烷。惰性气体例如有:氩气。反应(R1)的反应时间优选为2小时以上5小时以下。反应温度优选为5℃以上25℃以下。
芳香族二羧酸(1-9)和(1-10)例如有:芳香环上具有2个羧基的芳香族二羧酸(更具体地来说,2,6-萘二羧酸、4,4′-二苯醚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等)。也可以使用芳香族二羧酸(1-9)和(1-10)以外的其它二羧酸来作为反应(R1)中使用的二羧酸。另外,在聚芳酯树脂(1)的合成中,也可以使用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物(更具体地来说,芳酰卤(aryloylhalide)、芳香族二羧酸酐等)来代替芳香族二羧酸(1-9)和(1-10)。
芳香族二醇(1-11)和(1-12)例如有: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也可以使用芳香族二醇(1-11)和(1-12)以外的其它二醇(更具体地来说,双酚A、双酚S、双酚E、双酚F等)来作为反应(R1)中使用的二醇。另外,在合成聚芳酯树脂(1)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二乙酸盐之类的衍生物来代替芳香族二醇(1-11)和(1-12)。
在聚芳酯树脂(1)的制造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其它工序(例如,提纯工序等)。在具有提纯工序的情况下,提纯方法例如是众所周知的方法(更具体地来说,过滤、层析、结晶等)。
(添加剂)
作为可选成分的添加剂例如有:劣化抑制剂(更具体地来说,抗氧化剂、自由基捕获剂、猝灭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软化剂、表面改性剂、增量剂、增稠剂、分散稳定剂、蜡、供体、表面活性剂和流平剂。在进行添加剂的添加时,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添加剂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抗氧化剂例如有: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醚化合物和亚磷酸酯化合物。这些抗氧化剂中,优选为受阻酚化合物和受阻胺化合物。
[3.中间层]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感光体1也可以具有中间层4(例如,底涂层)。中间层4例如含有无机颗粒和用在中间层中的树脂(中间层用树脂)。通过使中间层4存在,能够维持可抑制漏电发生这种程度的绝缘状态,同时使曝光感光体1时产生的电流流动顺利,能够抑制电阻的增加。
无机颗粒例如有:金属(更具体地来说,铝、铁、铜等)的颗粒、金属氧化物(更具体地来说,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锌等)的颗粒和非金属氧化物(更具体地来说,二氧化硅等)的颗粒。这些无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另外,无机颗粒也可以经过了表面处理。
中间层用树脂只要是能够形成中间层的树脂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
[4.感光体的制造方法]
对感光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感光体1的制造方法例如具有感光层形成工序。感光层形成工序中,制备用于形成感光层3的涂布液(以下,有时记载为感光层用涂布液)。然后,将感光层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2上。然后,通过适当方法进行干燥,去除所涂布的感光层用涂布液中所含的至少部分溶剂,从而形成感光层3。感光层用涂布液例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芳酯树脂(1)和溶剂。通过将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芳酯树脂(1)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由此制备出上述的感光层用涂布液。感光层用涂布液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
以下,对感光层形成工序进行详细说明。感光层用涂布液中含有的溶剂只要能够使涂布液所含的各成分溶解或者分散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溶剂例如有:醇(更具体地来说,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脂肪烃(更具体地来说,正己烷、辛烷、环己烷等)、芳香族烃(更具体地来说,苯、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烃(更具体地来说,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苯等)、醚(更具体地来说,二甲醚、二乙醚、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等)、酮(更具体地来说,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酯(更具体地来说,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等)、二甲基甲醛、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这些溶剂中,优选为非卤代溶剂。
通过将各成分混合并分散到溶剂中,由此制备出感光层用涂布液。混合或者分散的操作中,例如可以使用珠磨机、辊磨机、球磨机、磨碎机、油漆振荡器和超声波分散器。
为了提高各成分的分散性或者所形成的感光层3的表面平整度,感光层用涂布液中例如也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或者流平剂。
使用感光层用涂布液进行涂布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均匀涂布上感光层用涂布液的方法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涂布方法例如有: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和棒涂法。
去除感光层用涂布液所含的溶剂的至少一部分的方法只要是能够使涂布液中的溶剂的至少一部分蒸发的方法即可,不做特别的限定。去除方法例如有:加热、减压或者加热与减压的并用。更具体地来说,使用高温干燥机、减压干燥机等进行热处理(热风干燥)的方法。热处理条件例如是40℃以上150℃以下的温度和3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的时间。
另外,感光体1的制造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形成中间层4的工序等。形成中间层4的工序中可以适当选择众所周知的方法。
上述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的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中。
<第二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承载体、带电部、曝光部、显影部和转印部。所述像承载体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所述带电部使所述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所述带电部的带电极性是正极性。所述曝光部对带电的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进行曝光,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显影部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与被转印体进行接触时,所述转印部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承载体上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图像故障。其理由推测如下。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由此,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图像故障(更具体地来说,灰雾等)。
以下,以串联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为例,参照图4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方式进行说明。
图4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来说,采用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像承载体与作为被转印体的记录介质进行接触,因此细微的成分容易附着到像承载体的表面上,从而容易发生图像故障。但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一个例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30。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由此可以认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30时,即使是采用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也能够抑制图像故障的发生。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40a、40b、40c和40d,还具备转印带50和定影部52。以下,在不需要区分在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40a、40b、40c和40d都记载为图像形成单元40。
图像形成单元40具备像承载体30、带电部42、曝光部44、显影部46和转印部48。像承载体30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0的中央位置。像承载体30设置成可以沿着箭头方向(逆时针)进行旋转。在像承载体30的周围,以带电部42为基准,从像承载体3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带电部42、曝光部44、显影部46和转印部48。另外,图像形成单元40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清洁部(未图示)或者除电部(未图示)。
若干种颜色(例如,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分别被图像形成单元40a~40d的每一个依次叠加到转印带50上的记录介质P上。
带电部42是带电辊。带电辊通过与像承载体30的表面进行接触来使像承载体30的表面带电。一般来说,具备带电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容易发生图像故障。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30。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由此,即使是具备带电辊来作为带电部4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也能够抑制图像故障的发生。由此,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一个例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接触带电方式。其它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部例如有带电刷。另外,带电部也可以是非接触方式。非接触方式的带电部例如有:电晕管充电部和栅控式电晕充电部。
带电部42施加的电压没有特别的限定。带电部42施加的电压例如有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和重叠电压(在直流电压上重叠了交流电压的电压),其中优选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和重叠电压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带电部42只施加直流电压时,施加到像承载体30的电压值是一定的,因此容易使像承载体30的表面均匀带电到一定电位。还有,带电部42只施加直流电压时,感光层的磨损量往往会减少。其结果,能够形成适当的图像。
曝光部44对带电后的像承载体30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像承载体3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基于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46将调色剂供给到像承载体30的表面,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显影部46能够在与像承载体30的表面进行接触时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
显影部46能够对像承载体30的表面进行清扫。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采用所谓的无清洁器方式。这种情况下,显影部46能够去除像承载体30的表面上的残留成分。一般来说,在具备清洁部(例如,清洁刮板)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残留成分由清洁部刮掉。但是,在无清洁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像承载体的表面的残留成分无法被刮掉。因此,在采用无清洁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来说,残留成分容易残留在像承载体的表面。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抗灰雾性优异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30。因此,具备这种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使在采用无清洁器方式,残留成分(尤其是记录介质P的微小成分,例如纸粉)也不易残留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其结果,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抑制图像故障(例如,灰雾)的发生。
为了使显影部46在显影时也高效地清扫像承载体30的表面,优选为满足以下的条件(a)和条件(b)。
条件(a):采用接触显影方式,在像承载体30与显影部46之间设置转速(旋转速度)差。
条件(b):像承载体30的表面电位与显影偏压的电位满足以下的数学式(b-1)和数学式(b-2)。
0(V)<显影偏压的电位(V)<像承载体30的未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V)……(b-1)
显影偏压的电位(V)>像承载体30的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V)>0(V)……(b-2)
如条件(a)所示那样,采用接触显影方式,在像承载体30与显影部46之间设置转速差的话,像承载体30的表面与显影部46接触,像承载体30的表面的附着成分由于其与显影部46的摩擦而被去除。显影部46的转速优选为比像承载体30的转速快。
条件(b)中,假设成显影方式是反转显影方式的情况。为了提高带电极性为正极性的像承载体30的电气特性,优选为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像承载体30的未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像承载体30的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和显影偏压的电位都是正极性。另外,在转印部48将调色剂像从像承载体30上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带电部42使像承载体30的表面带电之前,测量像承载体30的未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和曝光区域的表面电位。
满足条件(b)的数学式(b-1)时,作用于像承载体30上残留的调色剂(以下,有时记载为残留调色剂)与像承载体30的未曝光区域之间的静电斥力比作用于残留调色剂与显影部46之间的静电斥力大。因此,像承载体30的未曝光区域的残留调色剂从像承载体30的表面向显影部46移动,然后被回收。
满足条件(b)的数学式(b-2)时,作用于残留调色剂与像承载体30的曝光区域之间的静电斥力比作用于残留调色剂与显影部46之间的静电斥力小。因此,像承载体30的曝光区域的残留调色剂被保持在像承载体30的表面。被保持在像承载体30的曝光区域上的调色剂之后就直接使用在图像形成中。
转印带50在像承载体30与转印部48之间对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转印带50是环形带。转印带50设置成可以沿着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转印部48将显影部46显影的调色剂像从像承载体30的表面上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调色剂像从像承载体30上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时,像承载体30与记录介质P进行接触。转印部48例如有:转印辊。
转印部48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定影部52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和/或加压。定影部52例如是加热辊和/或加压辊。通过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和/或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其结果,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如上所述,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这样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只具备1个图像形成单元即可。还有,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回转方式(Rotary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还有,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采用中间转印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相当于被转印体。
<第三实施方式:处理盒>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中,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接下来,参照图4,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图像形成单元40a~40d(图4)的每一个都相当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这些处理盒包含集成化了的部分。集成化的部分含有像承载体30。还有,集成化的部分中,除了像承载体30,还可以包含带电部42、曝光部44、显影部46和转印部48中的至少一个。在处理盒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除电器(未图示)。处理盒例如设计成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自由装拆。这种处理盒容易处理,在像承载体30的感光度特性等劣化了的情况下,能够容易且迅速地更换包含像承载体30在内的处理盒。
上述说明了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中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来作为像承载体,能够抑制图像故障的发生。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于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
准备以下的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作为用于制造单层型感光体的材料。
[电荷产生剂]
准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电荷产生剂(CGM-1)。电荷产生剂(CGM-1)是化学式(CGM-1)表示的无金属酞菁,其结晶结构是X型。也就是说,使用的电荷产生剂(CGM-1)是X型无金属酞菁。
[空穴输送剂]
准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空穴输送剂(HTM1-1)。
[电子输送剂]
准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电子输送剂(ETM1-1)、(ETM2-1)(ETM3-1)、(ETM4-1)和(ETM5-1)。还准备电子输送剂(ETM6-1)和(ETM7-1)。电子输送剂(ETM6-1)和(ETM7-1)分别是以下的化学式(ETM6-1)和(ETM7-1)表示的电子输送剂。
【化31】
【化32】
[粘结树脂]
准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聚芳酯树脂(R-1)~(R-9)以及树脂(R-12)~(R-17)来作为粘结树脂。树脂(R-12)~(R-17)分别是具有以下化学式(R-12)~(R-17)所示重复单元的树脂。
【化33】
【化34】
【化35】
以下,对实施例中使用的聚芳酯树脂(R-1)~(R-9)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
(聚芳酯树脂(R-1)的合成方法)
使用三口烧瓶作为反应容器。该反应容器是具备温度计、三通阀和滴液漏斗的容量1L三口烧瓶。在反应容器中放入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5.63g(82.86毫摩尔)、叔丁基苯酚0.124g(0.826毫摩尔)、氢氧化钠7.84g(196毫摩尔)和苄基三丁基氯化铵0.240g(0.768毫摩尔)。接着,在反应容器内进行氩气置换。然后,再将水600mL加入反应容器中。在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保持为20℃的条件下,将反应容器内的内含物搅拌1小时。然后,将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冷却到10℃。其结果,得到碱性水溶液。
另一方面,使2,6-萘二甲酰二氯(2,6-Naphthalene dicarbonyl dichloride)9.84g(38.9毫摩尔)和4,4′-氧二苯甲酰氯(4,4′-oxybisbenzoic dichloride)11.47g(38.9毫摩尔)溶解在三氯甲烷300g中。其结果,得到三氯甲烷溶液。
然后,使上述碱性水溶液的温度达到10℃之后,使用滴液漏斗,用时110分钟将上述三氯甲烷溶液缓慢滴加到碱性水溶液中,开始聚合反应。将反应容器内的内部温度调节到13±3℃,对反应容器的内含物进行3小时的搅拌,进行聚合反应。
然后,使用倾析器去除反应容器的内含物中的上层(水层),得到有机层。然后,在容量2L的三口烧瓶中放入离子交换水500mL之后,放入所得有机层。再放入三氯甲烷300g和乙酸6mL。将三口烧瓶的内含物在室温(25℃)下搅拌30分。然后,使用倾析器去除三口烧瓶的内含物中的上层(水层),得到有机层。使用离子交换水500mL,用分液漏斗对所得有机层进行清洗。通过离子交换水反复进行8次清洗,得到水洗后的有机层。
接下来,对水洗后的有机层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在容量3L的三角烧瓶中,放入甲醇1.5L。将所得滤液缓慢滴加到上述三角烧瓶中,得到沉淀物。通过过滤来滤出沉淀物。将所得沉淀物在温度7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其结果,得到聚芳酯树脂(R-1)。聚芳酯树脂(R-1)的产量是35.3g,收率是88.7%。
(聚芳酯树脂(R-2)~(R-9)的合成方法)
将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变更为作为聚芳酯树脂(R-2)~(R-7)的原料的芳香族二醇,将2,6-萘二甲酰二氯(2,6-Naphthalene dicarbonyl dichloride)和4,4′-氧二苯甲酰氯(4,4′-oxybisbenzoic dichloride)变更为作为聚芳酯树脂(R-2)~(R-7)的原料的芳酰卤(aryloyl halide),除此之外按照聚芳酯树脂(R-1)的方法,分别合成聚芳酯树脂(R-2)~(R-7)。还有,除了改变与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对应的重复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以外,按照聚芳酯树脂(R-1)的方法,分别合成聚芳酯树脂(R-8)和(R-9)。
接下来,使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仪(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300MHz),对合成的聚芳酯树脂(R-1)~(R-9)的1H-NMR图谱进行测量。使用CDCl3作为溶剂。使用四甲基硅烷(TMS)作为内标物。其中,以聚芳酯树脂(R-1)为代表例。
图9是聚芳酯树脂(R-1)的1H-NMR图谱。图9中,横轴是化学位移(单位:ppm),纵轴是信号强度(单位:任意单位)。还有,聚芳酯树脂(R-1)的化学位移值如下。
聚芳酯树脂(R-1):δ=8.81(d,2H),8.17-8.26(m,6H),8.09(d,2H),7.02-7.48(m,20H),2.74(brs,2H),2.50(brs,2H),2.02(brm,4H),1.41(brs,2H),1.23(brs,2H),0.99(d,12H),0.42(d,6H).
根据上述的1H-NMR图谱和化学位移值,确认得到了聚芳酯树脂(R-1)。对于其它聚芳酯树脂(R-2)~(R-9)也是一样,根据1H-NMR图谱和化学位移值,分别确认得到了聚芳酯树脂(R-2)~(R-9)。
<感光体的制造>
[感光体(A-1)]
以下,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感光体(A-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将电荷产生剂(CGM-1)2质量份、空穴输送剂(HTM1-1)65质量份、电子输送剂(ETM3-1)35质量份、作为粘结树脂的聚芳酯树脂(R-1)100质量份和作为溶剂的四氢呋喃300质量份放入到容器内。使用棒状超声波振荡子,将容器内的材料和溶剂混合2分钟,使材料分散在溶剂中。还有,使用球磨机,将容器内的材料和溶剂混合50小时,使材料分散在溶剂中。由此,得到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使用浸涂法,将该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涂布在作为导电性基体的铝制鼓状支撑体上。将所涂布的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在100℃进行40分钟热风干燥。由此,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了单层型感光层(膜厚25μm)。其结果,得到单层型感光体(A-1)。
[感光体(A-2)~(A-19)和感光体(B-1)~(B-10)]
除了使用表1和表2中的粘结树脂和电子输送剂以外,按照上述的感光体(A-1)的方法,分别得到感光体(A-2)~(A-19)和感光体(B-1)~(B-10)。另外,表1和表2中,“粘结树脂”一栏的“种类”的R-1~R-9分别表示聚芳酯树脂(R-1)~(R-9)。“粘结树脂”一栏的“种类”的R-12~R-17分别表示树脂(R-12)~(R-17)。“粘结树脂”一栏的“分子量”表示粘结树脂的粘均分子量。“电子输送剂的种类”一栏的ETM1-1~ETM7-1分别表示电子输送剂(ETM1-1)~(ETM7-1)。
<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
[划痕深度的测量]
对于所得感光体(A-1)~(A-19)和感光体(B-1)~(B-10)的每一个,测量感光层(单层型感光层)的划痕深度。划痕深度是使用JIS K5600-5-5(日本工业标准K5600:涂料一般测试方法;第五部:涂膜的机械性质;第5节:划擦硬度(负荷针法))规定的划擦装置200(参照图5)按照后面说明的方法进行测量的。
以下,参照图5,对JIS K5600-5-5规定的划擦装置200进行说明。图5是划擦装置2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划擦装置200具备:固定台201、固定件202、划痕针203、支承臂部204、2个轴支承部205、基台206、2个导轨部207、砝码皿208和定速电动机(未图示)。砝码皿208上放置砝码209。
图5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是水平方向,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X轴方向表示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Y轴方向表示在与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放置面)平行的平面内正交于X轴方向的方向。另外,在后面说明的图6~8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也与图5中的含义相同。
固定台201相当于JIS K5600-5-5中的测试板固定台。固定台201具备顶面201a、一端201b和另一端201c。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是水平面。一端201b与2个轴支承部205相对。
固定件202设置在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上的另一端201c一侧。固定件202将测量对象(感光体1)固定在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上。
划痕针203具有针尖203b(参照图6)。针尖203b的结构是直径1mm的半球状。针尖203b的材质是蓝宝石。
支承臂部204对划痕针203进行支承。支承臂部204以支轴204a为中心,在划痕针203接近和离开感光体1的方向上转动。
2个轴支承部205将支承臂部204支承为可转动。
基台206具备顶面206a。在顶面206a的一端侧,设置2个轴支承部205。
2个导轨部207设置在顶面206a的另一端侧。2个导轨部207设置成彼此平行地相对。2个导轨部207的每一个都设置成与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平行。固定台201安装在2个导轨部207之间。固定台201沿着导轨部207,能够在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水平移动。
砝码皿208隔着支承臂部204设置在划痕针203之上。砝码皿208上放置砝码209。
定速电动机使固定台201沿着导轨部207在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
以下,对划痕深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划痕深度的测量方法包含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使用表面性能测量仪(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造“HEIDONTYPE14”)作为划擦装置200。划痕深度的测量是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进行的。感光体的形状是鼓状(圆筒状)。
(第一步骤)
第一步骤中,将感光体1固定在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上,使感光体1的长边方向与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平行。此时,感光体1被安装成感光体1的中心轴L2(旋转轴)方向平行于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
(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中,使划痕针203相对于感光层3的表面3a垂直抵接。在图5的基础上,再参照图6和图7,对使划痕针203与鼓状的感光体1的感光层3的表面3a垂直抵接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沿着图5的IV-IV线的截面图,是使划痕针203抵接感光体1时的截面图。图7是图5中的固定台201、划痕针203和感光体1的侧视图。
以划痕针203的中心轴A1的延长线垂直于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的方式,使划痕针203接近感光体1。然后,在感光体1的感光层3的表面3a上,使划痕针203的针尖203b抵接于在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距离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最远的点(抵接点P2)。由此,以划痕针203的中心轴A1与切线A2垂直的方式,使划痕针203的针尖203b与感光体1抵接。此时,顶面201a的接触点P1与顶端203b的抵接点P2之间的连接线段垂直于感光体1的中心轴L2。另外,切线A2是感光体1中垂直于中心轴L2的截面所构成的外周圆在抵接点P2的切线。
(第三步骤)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说明第三步骤。第三步骤中,在使划痕针203相对于感光层3的表面3a垂直抵接的状态下,划痕针将10g的负荷W施加到感光层3上。具体来说,在砝码皿208上放了10g的砝码209。这样的状态下,移动固定台201。具体来说,驱动定速电动机,使固定台201沿着导轨部207在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水平移动。也就是说,使固定台201的一端201b从第一位置N1移动到第二位置N2。另外,第二位置N2位于第一位置N1的下游侧。下游侧是指:在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固定台201远离2个轴支承部205的方向上的一侧。随着固定台201在长边方向上的移动,感光体1也在固定台201的长边方向上水平移动。固定台201和感光体1的移动速度是30mm/分。还有,固定台201和感光体1的移动距离是30mm。另外,固定台201和感光体1的移动距离相当于第一位置N1与第二位置N2之间的距离D1-2。固定台201和感光体1移动后的结果,通过划痕针203在感光体1的感光层3的表面3a上形成了划痕S。
在图5~图7的基础上再参照图8,对划痕S进行说明。图8是在感光层3的表面3a上形成的划痕S。划痕S相对于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和切线A2都垂直。还有,划痕S穿过图7中的线L3。线L3是由若干个抵接点P2构成的线。线L3与固定台201的顶面201a和感光体1的中心轴L2都平行。线L3垂直于划痕针203的中心轴A1
(第四步骤)
第四步骤中,测量划痕S的深度Ds的最大值,即划痕深度。具体来说,将感光体1从固定台201上取下。使用三维干涉显微镜(Bruker公司的“WYKO NT-1100”),以缩放倍率5倍观察在感光体1的感光层3上形成的划痕S,测量划痕S的深度Ds。划痕S的深度Ds是从切线A2到划痕S的底部的距离。划痕S的深度Ds中的最大值作为划痕深度。测量的划痕深度表示在表1和表2中。
[维氏硬度的测量]
对于所得感光体(A-1)~(A-19)和感光体(B-1)~(B-10)的每一个,测量感光层(单层型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Z2244的方法进行测量。在维氏硬度的测量中,使用硬度计(Matsuzawa Co.,Ltd制造“显微维氏硬度计DMH-1型”)。在温度23℃、金刚石压头的负荷(测试力)10gf、到达测试力所要的时间5秒、金刚石压头的接近速度2mm/秒和测试力保持时间1秒的条件下,进行维氏硬度的测量。测量的维氏硬度表示在表1和表2中。
[抗灰雾性的评价]
对于所得感光体(A-1)~(A-19)和感光体(B-1)~(B-10)的每一个,评价所形成的图像的抗灰雾性。使用图像形成装置(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制造“单色打印机FS-1300D”的改装机),作为评价机。该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直接转印方式、接触显影方式和无清洁器方式。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部对感光体上残留的调色剂进行清扫。还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部是带电辊。使用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销售的“京瓷办公信息系统品牌纸VM-A4”(A4)),作为印刷用纸。在使用评价机的评价中,使用单组分显影剂(试生产样品)。
使用评价机,以感光体的转速168mm/秒、带电电位+600V的条件,在12,000张纸上连续印刷图像I。图像I是印刷覆盖率1%的图像。接下来,将空白图像印刷在1张纸上。印刷是在温度32.5℃、湿度80%RH的环境下进行的。对于所得空白图像,使用反射密度仪(X-rite公司制造“RD914”)测量空白图像内3处的图像浓度。空白图像的3处图像浓度之和除以测量位置数。由此,得到空白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算数平均值。空白图像的图像浓度的算数平均值减去基准纸张的图像浓度,得到的值作为灰雾密度。按照下述评价基准,判定测量的灰雾密度。判定是A或者B的感光体评价为抗灰雾性良好。还有,判定是C的感光体评价为抗灰雾性差。灰雾密度(FD值)和判定结果表示在表1和表2中。
(抗灰雾性的判定基准)
判定A:灰雾密度是0.010以下。
判定B:灰雾密度大于0.010且是0.020以下。
判定C:灰雾密度大于0.020。
【表1】
【表2】
如表1所示,感光体(A-1)~(A-19)含有聚芳酯树脂(R-1)~(R-9)中的一个,聚芳酯树脂(R-1)~(R-9)具有通式(1)的重复单元。感光体(A-1)~(A-19)含有通式(ETM1)、通式(ETM2)、通式(ETM3)、通式(ETM4)或者通式(ETM5)所包含的电子输送剂(ETM1-1)~(ETM5-1)中的一个。感光体(A-1)~(A-19)中,感光层的划痕深度是0.10μm以上0.42μm以下。感光体(A-1)~(A-19)中,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是19.0HV以上22.6HV以下。感光体(A-1)~(A-19)中,抗灰雾性的判定结果都是A(良好)。
如表2所示,感光体(B-1)~(B-6)、(B-9)和(B-10)含有树脂(R-12)~(R-17)中的一个,树脂(R-12)~(R-17)不是通式(1)所包含的树脂。感光体(B-5)~(B-8)含有电子输送剂(ETM6-1)和(ETM7-1)中的一个,电子输送剂(ETM6-1)和(ETM7-1)不是通式(ETM1)、通式(ETM2)、通式(ETM3)、通式(ETM4)和通式(ETM5)所包含的电子输送剂。感光体(B-1)~(B-6)、(B-9)和(B-10)中,感光层的划痕深度超过0.50μm。感光体(B-1)、(B-2)和(B-5)~(B-8)中,感光层的维氏硬度小于17.0HV。感光体(B-1)~(B-10)中,抗灰雾性的判定结果都是C(差)。
从表1和表2可以清楚看出,感光体(A-1)~(A-19)与感光体(B-1)~(B-10)相比,具有优异的抗灰雾性。还有,具备感光体(A-1)~(A-19)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具备感光体(B-1)~(B-10)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抗灰雾性优异。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能够用在多功能一体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Claims (15)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备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层是单层型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剂、空穴输送剂、电子输送剂和粘结树脂,
所述粘结树脂含有聚芳酯树脂,
所述聚芳酯树脂由下述通式(1)表示,
所述电子输送剂由下述通式(ETM1)、通式(ETM2)、通式(ETM3)、通式(ETM4)或者通式(ETM5)表示,
所述感光层的抗划深度是0.50μm以下,
所述感光层的维氏硬度是17.0HV以上,
【化1】
所述通式(1)中,Q1、Q2、Q3和Q4各自独立,表示甲基或者氢原子,r、s、t和u各自独立,表示15以上35以下的数、r+s+t+u=100,r+t=s+u,X和Y各自独立,表示下述化学式(2A)、化学式(2B)、化学式(2C)或者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并且彼此不同,
【化2】
【化3】
【化4】
【化5】
【化6】
【化7】
所述通式(ETM1)中,R1和R4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a和b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4以下的整数,a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彼此相同或不同,b表示2以上4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3彼此相同或不同,
所述通式(ETM2)中,R5表示C1-C6烷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
所述通式(ETM3)中,R6和R7各自独立,表示C6-C14芳基、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
所述通式(ETM4)中,R8和R9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0表示卤素原子或者氢原子,
所述通式(ETM5)中,R11、R12、R13、R14和R15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或者氢原子,R16表示C6-C14芳基、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14芳基或者氢原子,G1和G2各自独立,表示氧原子或者硫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1)中,X和Y各自独立,表示所述化学式(2A)、所述化学式(2B)或者所述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1)中,X是所述化学式(2D)所示二价基,Y是所述化学式(2A)或者所述化学式(2B)所示二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1)中,Q1、Q2、Q3和Q4表示甲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1)中,r、s、t和u各自独立,表示20以上30以下的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芳酯树脂由下述化学式(R-1)、化学式(R-2)、化学式(R-3)、化学式(R-4)、化学式(R-5)、化学式(R-6)、化学式(R-7)、化学式(R-8)或者化学式(R-9)表示,
【化8】
【化9】
【化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输送剂由所述通式(ETM1)、所述通式(ETM2)或者所述通式(ETM5)表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ETM1)中,R1和R4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a和b表示0,
所述通式(ETM2)中,R5表示C1-C6烷基或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1-C6烷基,
所述通式(ETM3)中,R6和R7各自独立,表示C6-C14芳基或具有C1-C3烷基取代基的C6-C14芳基,
所述通式(ETM4)中,R8和R9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R10表示卤素原子,
所述通式(ETM5)中,R11、R13和R15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R12和R14表示氢原子,R16表示C6-C14芳基或具有卤素原子取代基的C6-C14芳基,G1和G2表示氧原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输送剂由下述化学式(ETM1-1)、化学式(ETM2-1)、化学式(ETM3-1)、化学式(ETM4-1)或者化学式(ETM5-1)表示,
【化11】
【化12】
【化13】
【化14】
【化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输送剂含有下述通式(HTM1)表示的化合物,
【化16】
所述通式(HTM1)中,R20、R21、R22和R23各自独立,表示C1-C6烷基,c、d、e和f各自独立,表示0以上5以下的整数,c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0彼此相同或不同,d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1彼此相同或不同,e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2彼此相同或不同,f表示2以上5以下整数的情况下,若干个R23彼此相同或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输送剂含有下述化学式(HTM1-1)表示的化合物,
【化17】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产生剂含有X型无金属酞菁。
13.一种处理盒,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像承载体;
带电部,使所述像承载体的表面带电;
曝光部,对带电的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进行曝光,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以及
转印部,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承载体上转印到被转印体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像承载体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所述带电部的带电极性是正极性,
在所述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与所述被转印体进行接触时,所述转印部将所述调色剂像从所述像承载体上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转印体是记录介质。
CN201780078551.1A 2016-12-26 2017-11-30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088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1080 2016-12-26
JP2016-251080 2016-12-26
PCT/JP2017/043015 WO2018123425A1 (ja) 2016-12-26 2017-11-30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690A true CN110088690A (zh) 2019-08-02
CN110088690B CN110088690B (zh) 2022-10-14

Family

ID=6270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551.1A Active CN110088690B (zh) 2016-12-26 2017-11-30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2526B2 (zh)
JP (1) JP6642736B2 (zh)
CN (1) CN110088690B (zh)
WO (1) WO201812342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0089A (ja) * 2003-04-04 2004-11-04 Xerox Corp 光導電画像形成部材
JP2014231613A (ja) * 2005-11-24 2014-12-1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感光層用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
CN10451621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4914686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JP2016102086A (ja) * 2014-11-28 2016-06-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キノン誘導体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618084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5844A (en) 1980-03-26 1981-10-23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DE3903103A1 (de) * 1989-02-02 1990-08-09 Bayer Ag Polyester und polyestercarbonate auf basis von 1,1-bis-(4-hydroxyphenyl)-alkylcycloalkanen
US5554473A (en) * 1994-11-23 1996-09-10 Mitsubishi Chemical America, Inc. Photoreceptor having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containing a copolycarbonate and layer containing same
JP3621167B2 (ja) * 1995-10-31 2005-02-1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バインダー
JP5834496B2 (ja) * 2010-05-31 2015-12-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64234B2 (ja) * 2016-02-19 2020-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161778A (ja) * 2016-03-10 2017-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導電性基体
JP6519513B2 (ja) * 2016-03-30 2019-05-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マロノニトリル誘導体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0089A (ja) * 2003-04-04 2004-11-04 Xerox Corp 光導電画像形成部材
JP2014231613A (ja) * 2005-11-24 2014-12-1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感光層用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
CN10451621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4914686A (zh) * 2014-03-13 2015-09-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
JP2016102086A (ja) * 2014-11-28 2016-06-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キノン誘導体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1618084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正帯電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32023A1 (en) 2019-10-31
JP6642736B2 (ja) 2020-02-12
JPWO2018123425A1 (ja) 2019-10-31
US10732526B2 (en) 2020-08-04
CN110088690B (zh) 2022-10-14
WO2018123425A1 (ja)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3722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2844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89132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03190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2844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283808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2843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235979B (zh) 萘四碳二酰亚胺衍生物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1008869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03190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93721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2080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0979138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08869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73359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86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41900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92155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70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450289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074008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074010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074009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42178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86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