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7538B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7538B
CN110017538B CN201910007729.4A CN201910007729A CN110017538B CN 110017538 B CN110017538 B CN 110017538B CN 201910007729 A CN201910007729 A CN 201910007729A CN 110017538 B CN110017538 B CN 110017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passage
air
blade
ope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7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7538A (zh
Inventor
权俊锡
孙瑄希
宋永泰
李元熙
曺叙荣
千诚贤
金秉建
朴亨根
宋雨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风扇、管道、多孔面板、叶片、驱动器和处理器,其中:热交换器定位在壳体内部;风扇用于将空气吹送至热交换器中,以使得吹送的空气中的热量与热交换器交换;管道包括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多孔面板与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对应,并包括多个孔;叶片用于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打开位置处阻挡低风速通道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能够被排放至空调的外部,将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移动至低风速通道,并且在关闭位置处将空气经由孔排放至外部;驱动器用于驱动叶片进行旋转;处理器配置成控制驱动器。

Description

空调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1月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02622号韩国专利申请并要求其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具有用于制造低风速气流和直风气流的简单结构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在从空气过滤掉灰尘等的同时采用制冷循环来调节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温度、湿度、气流、分布等。在分成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空调中,室内单元包括用于与吸入至空调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至空调中并将吸入的空气送至空调的外部的风扇。
在相关技术的空调中,室内单元通常设置成通过风扇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形成气流。换言之,热交换器和风扇放置在通道结构内部,并且制冷气流通过定位在通道端部处的出口排放至室内空间,从而具有制冷效果。
相关技术的空调的室内单元具有通过风扇生成强气流并通过出口直接排放至房间或用户的结构,以克服热交换器中的压降并具有充分的制冷效果。然而,当用户直接接触具有远低于体温的温度的强气流时,用户可能会感到不舒适。
上述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至于上述内容中的任何一项是否可以适合作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确定,也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各方面将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下述有益效果。因此,本公开的方面将提供用于产生低风速制冷气流以避免因直接接触制冷气流而引起不适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提供具有用于在低风速制冷气流与直风制冷气流之间切换的简单结构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提供具有用于控制左右方向上的直风气流并形成空调的外观的简单结构的空调。
另外的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所提出的实施方式而了解。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风扇、至少一个管道、多孔面板、叶片、驱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中:热交换器定位在壳体内部;风扇用于将空气吹送至热交换器中,以使得热交换器与吹送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至少一个管道包括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其中,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形成用于引导吹送的空气的基础通道,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形成从基础通道延伸的低风速通道;多孔面板与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对应,多孔面板包括多个孔;叶片用于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打开位置处阻挡低风速通道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能够被排放至空调的外部,将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移动至低风速通道,并且在关闭位置处将空气经由孔排放至外部;驱动器驱动叶片进行旋转;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控制驱动器。
因此,低风速制冷气流能够避免用户与制冷气流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接触可能使用户感到不适。此外,简单结构可足以在低风速制冷气流与直风制冷气流之间切换。
多孔面板可包括第一多孔面板和第二多孔面板,第一多孔面板和第二多孔面板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以在第一多孔面板与第二多孔面板之间形成直风出口,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在叶片的打开位置处经由直风出口被排放至外部。
风扇可偏离空调的中心,并且叶片可旋转到与该偏离相反的区域。
叶片可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板状的外部构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根据叶片在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方向或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放。
叶片可在打开位置处引导空气通过直风出口排放,并根据叶片在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通过将外部构件避开基础通道与直风出口之间的通道来引导空气在第一方向上排放,并且通过将外部构件插入基础通道与直风出口之间的通道中来引导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空气变向并在第二方向上排放。
因此,不仅能够在低风速气流与直风气流之间切换,并且还能够控制直风气流的左右方向。
叶片可包括具有彼此间隔开的成对的引导件的内部构件,并且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在经过由成对的引导件形成的通道时根据叶片在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排放。
因此,叶片可被用于更精确地控制气流的方向。
叶片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可形成为单个主体。
因此,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关闭位置处由内部构件的成对的引导件形成的通道可形成在基础通道与低风速通道之间。
因此,内部构件的引导件可实现基础通道与低风速通道之间更平滑的连接。
在打开位置处,叶片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可形成预定角度,使得外部构件可阻挡低风速通道,并且内部构件可用作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引导件。
因此,即使因叶片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形成为单个主体而使得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在叶片旋转时一体地旋转,也能够在低风速气流与直风气流之间切换,还能够控制直风气流的左右方向。
叶片可设置成包括内部构件,该内部构件的成对的引导件之中的靠近于外部构件的引导件短于或等于预定长度。
因此,当叶片处于关闭位置处时,即使叶片包括内部构件,内部构件也不会干扰低风速通道,从而使得被吹送的空气能够平稳地移动至低风速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风扇、至少一个管道和多孔面板,其中:热交换器定位在壳体内部;风扇用于将空气吹送至热交换器中,以使得热交换器与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至少一个管道包括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形成用于引导被吹送的空气的基础通道,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形成从基础通道延伸的低风速通道;多孔面板与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对应,多孔面板包括多个孔;其中,管道的第一通道形成表面使基础通道朝向空调的中心定向,以及其中,管道的第二通道形成表面使从基础通道延伸的低风速通道朝向空调的至少一侧定向。
空调还可包括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的叶片,其中,叶片配置成在打开位置处阻挡低风速通道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被排放至外部,将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移动至低风速通道,并在关闭位置处将空气经由多个孔排放至外部。
空调还可包括驱动叶片旋转的驱动器,以及控制驱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风扇可偏离空调的中心,并且叶片可旋转至与该偏离相反的区域。
叶片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并且叶片可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根据在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方向或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放。
叶片可包括具有彼此间隔开的成对的引导件的内部构件,并且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可在经过由这成对的引导件形成的通道时根据在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排放。
叶片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可形成为单个主体。
在关闭位置处,叶片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可形成预定角度,使得内部构件的成对的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件可定位在基础通道的中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通过避免由直接接触制冷气流所导致的不适来给出更好的气流感。
此外,根据本公开,简单的结构不仅足以在低风速气流与直风气流之间切换,还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控制直风气流,从而能够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方面、有益效果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有益效果将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立体图;
图3、图4和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叶片的旋转和相应通道的示例;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管道和多孔面板的示例;
图7示出了空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被排放至空调的外部;
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空调的叶片控制直风的风向的示例;
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空调的叶片控制直风的风向的另一示例;
图13、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分开设置在空调的叶片中的示例;
图16、图17和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分开设置在空调的叶片中的另一示例;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当空调的叶片包括内部构件时的基础通道与低风速通道之间的关系;
图20、图21、图22、图23和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叶片;以及
图25、图26和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在空调中在直风气流与低风速气流之间切换的另一示例。
应注意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描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文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如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该描述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具体细节将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措辞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被发明人用于使得本公开能够被清楚且一致地理解。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下文提供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公开的目的。
应理解的是,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a)”、“一(an)”和“该(the)”包括复数指示物。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对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表面的引用。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措辞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并且除非单数表述明确给出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含义,否则单数表述包括复数表述。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包括(comprise)”、“包括(include)”、“具有(have)”等表述应被解释为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或数值、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不仅表示所有元件,还表示多个元件中的排除其它元件的每个单独的元件或其组合。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和图2,空调1包括壳体10、热交换器20、风扇30、管道40、多孔面板50、叶片60、配置成旋转叶片的驱动器以及配置成控制驱动器的控制器。
壳体10形成空调1的外观。壳体10包括布置在空调1前方的前面板10a、布置在前面板10a后方的后面板10b、布置在前面板10a与后面板10b之间的侧面板10c以及布置在侧面板10c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顶面板和底面板10d。
壳体10可包括至少一个直风出口11,空气通过该直风出口11从空调1的内部排放至外部。例如,前面板10a可形成有矩形直风出口11。后面板10b可形成有吸入器12,外部空气通过吸入器12被吸入壳体10中。然而,直风出口11和吸入器12不受限于这些位置或形状。
吸入器12设置在布置于热交换器20的后方的后面板10b上,并引导壳体10外部的空气被引入至壳体10中。当通过吸入器12引入至壳体10中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20时,空气的热量被热交换器20吸收并在热交换器20中丢失。其热量在经过热交换器20时与热交换器20交换的空气通过风扇30被排放至壳体10的外部。
热交换器20放置在壳体10内部并与被引入至壳体10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20布置在风扇30与吸入器12之间,从而从通过吸入器12引入的空气吸收热量或将热量传递给通过吸入器12引入的空气。热交换器20可包括管以及联接至管的顶侧和底侧的联管。然而,对可使用的热交换器20的种类(或类型)没有限制。
风扇30吹出与热交换器20交换热量的空气。风扇30可通过横流风扇实现。然而,风扇30不限于这种类型的风扇,而是可实现为能够使从壳体外部引入的空气流到壳体外部的任何类型的风扇,诸如混流风扇、涡轮风扇、西洛可(sirocco)风扇等。对风扇30的数量没有限制。例如,可对应于至少一个直风出口11设置至少一个风扇30。风扇30放置在吸入器12的前方,并且热交换器20可放置在风扇30与吸入器12之间。直风出口11可放置在风扇30的前方。风扇30可设置有用于驱动风扇30的风扇驱动器。风扇驱动器可包括电机。
管道40引导由风扇30吹送的空气。管道40可包括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其中,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用于形成引导被吹送的空气的基础通道A;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用于形成从基础通道A延伸的低风速通道B。这里,基础通道A表示被风扇30吹送并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外部的空气所流过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低风速通道B表示从基础通道A延伸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的空气通过该路径流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基础通道A和低风速通道B的细节将稍后进行描述。
对管道40的数量没有限制。换言之,可提供单个管道,并可提供两个或更多个管道。例如,管道40可包括前管道43、侧向管道44和面板管道45,其中,前管道43定位在风扇30与壳体10的前面板10a之间,侧向管道44定位在风扇30的侧面处,面板管道45定位在多孔面板50的背部中。然而,管道40的数量和种类不局限于该示例。
用于形成基础通道A的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和用于形成低风速通道B的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可设置在一个管道中,可分别设置在两个管道中,或者可至少部分地分开设置在两个或多个管道中。例如,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可设置在前管道43中,并且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可设置在面板管道45中。然而,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以及具有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的管道不局限于该示例。
管道40的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可设置成使基础通道A可朝向空调1的中心定向。此外,管道40的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可设置成使得低风速通道B可从基础通道A延伸并朝向空调1的至少一侧定向。例如,当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设置成使基础通道A朝向空调1的中心定向时,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可设置成使得低风速通道B从基础通道A延伸并朝向空调1的左侧和右侧定向。然而,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基础通道A和低风速通道B不受限于这些位置和形状。
管道40可具有支承结构。例如,管道40可包括管道稳定器46,管道稳定器46定位在前管道43的前方并支承前管道43。
多孔面板50包括穿透多孔面板5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而形成的多个孔51。
多孔面板50设置成与用于形成低风速通道B的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对应。因此,经过低风速通道B的空气通过多孔面板50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与由风扇30吹送并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外部的空气相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吹送并排放至外部的空气在速度上有所降低。此外,当空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外部时,例如,与待在下文描述的叶片60被定位在打开位置100处时的风扇30的旋转速度相比,当叶片60被定位在关闭位置200处时,风扇30的旋转速度相对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外部的空气的风速(下文中,通过孔51排放的气流将被称为‘弱风’气流或‘低风速’气流,而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的气流将被称为‘直风’)。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实现了低风速制冷气流,从而避免由于直接接触吹到用户上的冷空气而引起的不适。
孔51可分布在整个多孔面板50中,或者可仅分布在多孔面板50的一部分中。在前一种情况下,孔51可均匀地或非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多孔面板50中。为了方便,下文将在孔51均匀分布在整个多孔面板50中的前提下进行描述。
多孔面板50可包括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以形成直风出口11,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能够被排放。例如,多孔面板50包括分别定位壳体的前面板10a的左侧和右侧处的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可以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使其可与壳体前面板10a的上部和下部一起在壳体前面板10a的中部形成矩形直风出口11。然而,对多孔面板50的数量和位置以及直风出口11的位置、形状等没有限制。例如,多孔面板50可布置在空调1的前侧、右侧、左侧、后侧和顶侧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然而,为了方便,下文将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描述: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分别定位在壳体前面板10a的左侧和右侧处,并且矩形直风出口11沿着空调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第一多孔面板52与第二多孔面板53之间。
叶片60可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61和支承构件64,支承构件64连接至外部构件61和叶片60的旋转轴并支承叶片60的旋转。
叶片60可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这里,打开位置100表示这样的叶片位置:用于向外排放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的直风出口11被打开;并且关闭位置200表示这样的叶片位置:直风出口11关闭。
对于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叶片60的方法没有特定限制。例如,叶片60可旋转以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可选地,叶片60可直线移动以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当叶片60旋转以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时,叶片60在于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旋转的同时打开和关闭经由其将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排放至外部的直风出口11(即开口)。另一方面,当叶片60直线移动以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移动时,叶片60在于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直线移动(例如,相对于前面板10a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同时打开和关闭直风出口11。
当叶片60移动至打开位置100时,叶片60不仅打开直风出口11而且还关闭低风速通道B,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可经由直风出口11直接排放至外部而不被引入至低风速通道B中。
另一方面,当叶片60移动至关闭位置200时,叶片60关闭直风出口11,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可移动至低风速通道B并且经由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外部,即,作为低风速气流排放。如上所述,当叶片60移动至关闭位置200时,风扇30的旋转速度也可被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经由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外部的空气速度。
因此,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能够在低风速制冷气流与直风制冷气流之间切换。
这里,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各自均可不受限于特定位置。例如,打开位置100可包括任何位置,只要直风出口11(即,直风出口11是这样的开口,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经由其排放至外部)打开即可。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中的叶片60的打开位置100可包括多个位置。
用于移动或旋转叶片60的驱动器可由电机实现,但不限于此。用于控制驱动器的控制器可由微处理器实现,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可包括用于接收用户命令的用户输入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可响应于经由用户输入部分输入的用户命令来控制空调。用户输入部分可例如设置在壳体10的前面板10a上。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可包括显示器。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器可显示空调1的运行状态。此外,显示器可设置有可通过其来控制空调1的用户输入部分。
下面,将描述叶片60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旋转。
图3至图5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叶片60的旋转和相应的通道。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空调1中的叶片60的旋转状态。
叶片60在管道40与直风出口11之间的空间M中相对于从支承构件64的一端朝向直风出口11的长度方向定向的旋转轴R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随着旋转,叶片60可定位在打开位置100或关闭位置200处。
参照图4,将对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进行描述。当叶片60旋转并移动至打开位置100时,在关闭位置200处被叶片60阻挡的直风出口11打开。此外,由管道40的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形成并从基础通道A延伸的低风速通道B被叶片60关闭。因此,当叶片60定位在打开位置100处时,通过风扇30吹送并由管道40的第一通道形成表面41引导穿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被阻止引入至低风速通道B中并经由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可另外包括用于限制叶片60的旋转角度的元件。如上所述,当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时叶片60阻挡低风速通道B,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可经由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因此,当叶片60旋转到低风速通道B不再被阻挡的位置时,叶片60的功能在打开位置100中减弱。例如,当叶片60从图4的位置在逆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低风速通道B不关闭而是至少部分地打开。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还可包括用于限制叶片60的旋转角度的元件,例如弹簧。然而,用于限制叶片60的旋转角度的元件不限于弹簧。
参照图5,将对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进行描述。当叶片60旋转并移动至关闭位置200时,直风出口11被叶片60关闭。因此,被风扇30吹送并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不会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而是沿着低风速通道B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排放至外部。在这种情况下,面板管道45可至少部分地设置有用于使空气通过的面板孔47,使得未经由直风出口11排放至外部的空气可通过低风速通道B引入至由多孔面板50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形成的空间N中。
将参照图6描述这样的路径,经过该路径,沿着低风速通道B经过面板孔47的空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被排放至外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在管道40中设置有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的面板管道45以及与其对应的多孔面板50。
当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被叶片60阻挡,并沿着低风速通道B朝向面板管道45和多孔面板50移动。然后,随着经由面板管道45的面板孔47引入至由多孔面板50和第二通道形成表面42形成的空间中的空气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至相同空间中并增加内部压力,空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外部。
图7示出了空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被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
当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时,直风出口11打开以使得从空调1内部吹出的空气可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外部。另一方面,当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直风出口11被叶片60关闭以使得从空调1内部吹出的空气可通过多孔面板50排放至外部,并且在图7的情况下,从空调1内部吹出的空气可通过定位在直风出口11的侧面处的第一多孔面板52和第二多孔面板53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与通过开口(即,没有任何其它障碍的直风出口11)直接排放的被吹送的空气相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的空气在风速上有所降低。此外,风扇30的旋转速度也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的空气的风速。
图8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空调1的叶片60控制直风气流的风向的示例。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风扇30可设置为偏离空调1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叶片60旋转到与偏离相反的区域。并且仅改变旋转角度而不改变旋转方向,从而控制直风气流的风向。
例如,叶片60在打开位置100与关闭位置200之间旋转,并且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61,板状的外部构件61在打开位置100处的旋转角度100a和100b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在第一方向P上或在不同于第一方向P的第二方向Q上排放。因此,板状的外部构件61被用于控制直风气流的风向。
使用叶片60控制直风方向的详细方法如下。叶片60在打开位置100处使空气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并根据打开位置100处的旋转角度(参见图9中的‘100a’,称为‘第一打开位置’)通过将外部构件61避开基础通道A的直风出口11内的通道而使空气沿第一方向P排放。此外,叶片60使在第一方向P上流动的空气被插置在基础通道A的直风出口11内的通道中的外部构件61变向,并随后在第二方向Q上排放(参见图10中的‘100b’,称为‘第二打开位置’)。
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不仅能够在低风速气流与直风气流之间切换,而且能够控制直风气流的左右方向。
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空调1的叶片60控制直风的风向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1和图12,空调1的叶片60可包括内部构件62以及外部构件61,从而在控制直风方向时更精确地引导所排放的空气的方向。内部构件62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因此,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在经过由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形成的通道的同时根据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100a和100b在第一方向P或第二方向Q上排放。
因此,能够通过叶片60更精确地控制气流的方向。
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设置为单个主体,或者可以是可分离的。当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单个主体时,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在叶片60旋转时一起旋转。另一方面,当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分离时,内部构件62可依赖于外部构件61的旋转而旋转,或者可与外部构件61一起且同时地旋转但独立于外部构件61自己旋转更多一些。
首先,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当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单个主体时的特征。
在第一打开位置100a的情况下,即当通过将外部构件61避开基础通道A的直风出口11内的通道而在第一方向P上排放空气时,如图11中所示,具有内部构件62的叶片60使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沿着由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形成的通道排放至外部。与示出为不存在内部构件62的图9的情况相比,图11的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的空气在第一方向P上更聚集。
另一方面,在第二打开位置100b的情况下,即当在第一方向上流动的空气被插置在基础通道A的直风出口11内的通道中的外部构件61变向时并随后在第二方向Q上排放时,如图12中所示,具有内部构件62的叶片60使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沿着由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形成的通道排放至外部。与示出为不存在内部构件62的图10的情况相比,图12的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的空气在第二方向Q上更聚集。
如上所述,当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单个主体时,由于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一体地设计和制造,因此能够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并且通过内部构件62具有更精确地控制气流的风向的效果。
接下来,将描述当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分离时的特征。
当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分离时,内部构件62可独立于外部构件61的旋转而旋转。在这方面,将参照图13至图15进行描述。
图13、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分开设置在空调1的叶片60中的示例。
参照图13、图14和图15,在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分离的空调1中,即使外部构件61在关闭位置200与打开位置100之间旋转,内部构件62也不受外部构件61的旋转的影响。此外,如图15中所示,内部构件62可独立于外部构件61相对于旋转轴R2旋转。内部构件62的旋转轴R2可与外部构件61的旋转轴同心或偏心地给出。
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直风气流的风向。
可选地,叶片60的可与外部构件61分离的内部构件62可与外部构件61一起且同时地旋转但独立于外部构件61自己旋转更多一些。在这方面,将参照图16至图18进行描述。
图16、图17和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分开设置在空调1的叶片60中的另一示例。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分离的空调1中,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内部构件62可在外部构件61在关闭位置200与打开位置100之间旋转时与外部构件61一起旋转。此外,如图18中所示,内部构件62可与外部构件61分离且独立于外部构件61地相对于旋转轴R2旋转。内部构件62的旋转轴R2可以与外部构件61的旋转轴相同或不同。
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直风气流的风向。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当空调1的叶片60包括内部构件62时的基础通道A与低风速通道B之间的关系。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中,当具有内部构件62的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由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形成的通道C可形成在基础通道A与低风速通道B之间。与在图11和图12中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的情况下的从内部构件62的背部向前形成的通道不同,在图19中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的情况下,通道是从内部构件62的前部向后形成。
因此,基础通道A和低风速通道B通过内部构件62的引导件更平滑地连接。
图20至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
图20是叶片60的前视图,图21是叶片60的俯视图,图22示出了气流被叶片60分散的示例,图23是叶片60的左侧视图,并且图24是叶片60的右侧视图。
参照图20至图24,空调1的叶片60可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61、内部构件62和支承构件64,其中,内部构件62具有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以及连接构件63c,连接构件63c与每个引导件63a和63b的一侧接触并连接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对一个叶片60中包括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的数量没有限制。换言之,一个叶片60可包括多个外部构件61或多个内部构件62。例如,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叶片60可包括多个内部构件62,在多个内部构件62中,沿着外部构件6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通过连接构件63c在相对侧处连接并且每个连接构件63c通过支承构件64进行支承,并且多个内部构件62可彼此相邻并且连续地布置。
当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单个主体时,例如,当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中的每个均联接至支承构件64时,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设置成形成预定角度θ。例如,如图21中所示,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设置成使得与叶片60的旋转轴X交叉并与外部构件61相切的线XY可以和与叶片60的旋转轴X交叉并朝向由内部构件62的引导件63a和63b形成的通道定向的线XZ形成预定角度θ。在这种情况下,当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内部构件62的前方向(即,从X朝向Z的方向)可朝向基础通道A(参见图19)定向,以使得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可延伸至低风速通道B。当叶片60处于第一打开位置100a处时,内部构件62的后方向(即,从Z朝向X的方向)可朝向基础通道A定向,并且内部构件62的与后方向相反的前方向可朝向第一方向P定向(参见图11),以使得可在第一方向P上引导经过基础通道A的空气。当叶片60处于第二打开位置100b处时,内部构件62的前方向可朝向第二方向Q定向,并且内部构件62的后方向可朝向相反方向定向(参见图12),以使得低风速通道B可被外部构件61阻挡并且同时被内部构件62朝向第二方向Q引导。因此,即使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单个主体并且在叶片60旋转时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一体地旋转,也能够在低风速气流与直风气流之间切换,并且还能够控制直风气流的左右方向。
另外,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可设置成形成如图22中所示的角度,以使得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一个引导件(例如,图22中的63b)可在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被定位在基础通道A的中部。因此,能够在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使通道的流动阻力最小化并将经过基础通道A的气流均匀地分布到低风速通道B的两侧。即使在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设置为可分离类型时,通过控制内部构件62的旋转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以使得在叶片60旋转至关闭位置200时,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一个引导件63a或63b可定位在基础通道A的中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空调1的叶片60可被设置成不仅在外部构件61与内部构件62之间形成预定角度θ,还使得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靠近于外部构件61的引导件63a短于或等于预定长度。在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靠近于外部构件61的引导件63a长于预定长度(例如,图21的L)的情况下,内部构件62的外侧与外部构件61的内侧之间的低风速通道(参见图21中的‘B’)可在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受到引导件63a的干扰或阻挡,并因而经过基础通道A和内部构件62的空气朝向低风速通道B流动。因此,由于叶片60的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形成预定角度θ并且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更靠近于的外部构件61的引导件63a等于或短于预定长度,从而致使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可形成为使得低风速通道B可经过内部构件62的外侧与外部构件61的内侧之间。
因此,即使叶片60设置有内部构件62,内部构件62也不会在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的情况下干扰低风速通道B,而使得吹送的空气平稳地移动至低风速通道B。
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可包括具有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的内部构件62,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中靠近于外部构件61的引导件63a比预定长度长。因此,当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时,在内部构件62的成对的引导件63a和63b之间的靠近于外部构件61的引导件63a干扰或阻挡内部构件62的外侧与外部构件61的内侧之间贯穿的低风速通道B,从而将经过基础通道A的气流均匀地分配到低风速通道B的两侧。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叶片60沿一个方向(例如,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控制直风的风向,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叶片60可相对于空调1的中心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可根据旋转方向控制风向。具体地,当叶片6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直风气流被控制成在向右方向上定向。当叶片6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直风气流被控制成在向左方向上定向。当叶片60在相对于空调1的中心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控制风向时,即使风扇30没有偏离空调1的中心而是与空调1的中心对准,也能够通过叶片60的移动来控制风向。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叶片60旋转以在直风气流与低风速气流之间切换,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可相对于前面板10a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在直风气流与低风速气流之间切换。在这方面,将参照图25至图27进行描述。
图25、图26和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在空调1中在直风气流与低风速气流之间切换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处于关闭位置200处。叶片60的该位置等同于通过叶片60的旋转而将直风出口11打开和关闭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叶片60的关闭位置200。
然而,叶片60的打开位置100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叶片60的打开位置100不同。参照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与通过叶片60的旋转打开直风出口11的前述实施方式不同,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叶片60相对于前面板10a向前移动以移动至打开位置100并打开直风出口11,从而通过打开的直风出口11排放直风气流。随后,当叶片60相对于前面板10a向后移动并返回至关闭位置200时,直风出口11关闭并且气流切换至低风速气流。
此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叶片60控制直风的风向。例如,当如图26中所示叶片60处于打开位置100处时,能够通过旋转叶片60来控制直风的风向。具体地,如图27中所示,叶片60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使得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的直风气流可相对于空调1的中心在一侧方向上排放。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空调1的运行。
当用户通过按下设置在遥控器或空调1中的电源按钮等方法打开空调1时,空调1开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运行。
当开始运行时,空调1可以以直风模式或低风速模式运行。直风模式表示叶片60移动或旋转至打开位置100,并因而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低风速模式表示叶片60移动或旋转至关闭位置200,并因而经过基础通道的空气移动至低风速通道并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在低风速模式中,风扇30的旋转速度可低于直风模式中的旋转速度。当开始空调1的运行时,空调1运行的模式可通过预设的初始值确定,可通过用户进行设置,或者可通过空调1基于最后一次的运行模式信息、其它情景信息等自动确定。
例如,当确定空调1开始以直风模式运行时,控制器控制已在空调1关闭时处于关闭位置200处的叶片60,以被移动或旋转至打开位置100,并适当地控制空调1的其它元件,以使得空气可通过直风出口11排放至外部。
在直风模式中,吹送直风的风向也是可控的。基于用户命令或空调1中的确定,空调1的控制器控制叶片60旋转至第一打开位置100a或第二打开位置100b,以使得从空调1排放的空气可被朝向第一方向P或第二方向Q引导。然而,对叶片60旋转到的位置和旋转的角度以及相应的空气排放方向没有限制。
此外,当叶片60包括外部构件61和内部构件62并且两个构件被设置为可分离类型时,空调1的控制器响应于用户命令或空调1中的确定而旋转内部构件62,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直风的风向。
当接收到用于从直风模式切换到低风速模式的命令或控制信号时,空调1的控制器可控制叶片60移动或旋转至关闭位置200。因此,在空调1内部吹送的空气通过多孔面板50的孔5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另一方面,当接收到用于从低风速模式切换到直风模式的命令或控制信号时,空调1的控制器可控制叶片60移动或旋转至打开位置100。因此,在空调1内部吹送的空气经由直风出口11排放至空调1的外部。
当在低风速模式期间输入用于关闭空调1的命令时,由于叶片60已经处于关闭位置200处,控制器不单独控制叶片60并停止运行其它元件,从而停止空调1的运行。另一方面,当在直风模式期间输入用于关闭空调1的命令时,控制器控制叶片60从打开位置100移动或旋转至关闭位置200并停止运行其它元件,从而停止空调1的运行。因此,在空调1不运行时,处于关闭位置200处的叶片60部分地形成空调1的外观。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公开中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3)

1.空调,包括:
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直风出口;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定位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吹送至所述热交换器中,以使得所述热交换器与所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至少一个管道,所述至少一个管道包括:
第一通道形成表面,所述第一通道形成表面形成用于引导所吹送的空气的基础通道;以及
第二通道形成表面,所述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形成从所述基础通道延伸的低风速通道;
多孔面板,所述多孔面板与所述第二通道形成表面对应,所述多孔面板包括多个孔;
叶片,所述叶片配置成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叶片从所述至少一个直风出口进入所述壳体中,从而打开所述至少一个直风出口并且阻挡所述低风速通道,以使得经过所述基础通道的空气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直风出口排放至所述空调的外部;以及
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叶片阻挡所述至少一个直风出口并且将经过所述基础通道的所述空气移动至所述低风速通道并经由所述多个孔排放至所述外部;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叶片进行旋转;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控制所述驱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多孔面板包括第一多孔面板和第二多孔面板,所述第一多孔面板和所述第二多孔面板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以在所述第一多孔面板与所述第二多孔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直风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
其中,所述风扇偏离所述空调的中心,以及
其中,所述叶片旋转至与所述偏离相反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叶片包括板状的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旋转,使得经过所述基础通道的空气能够根据所述叶片在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在第一方向或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
其中,所述叶片配置成:
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引导所述空气通过所述直风出口排放;
根据所述叶片在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通过将所述外部构件避开所述基础通道与所述直风出口之间的通道,引导所述空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放;以及
通过将所述外部构件插入至所述基础通道与所述直风出口之间的通道中,引导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流动的空气变向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
其中,所述叶片包括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具有彼此间隔开的成对的引导件,以及
其中,根据所述叶片在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旋转角度,经过所述基础通道的空气在经过由所述成对的引导件形成的通道时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排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叶片的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形成为单个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
其中,所述叶片的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通过支承构件连接,以及
其中,所述内部构件布置成相对于所述支承构件的一端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处由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成对的引导件形成的通道形成在所述基础通道与所述低风速通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叶片的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形成预定角度,使得所述外部构件能够阻挡所述低风速通道,并且所述内部构件能够用作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引导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叶片的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在所述关闭位置处设置成形成预定角度,使得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成对的引导件中的一个引导件能够定位在所述基础通道的中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叶片设置成包括这样的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的所述成对的引导件中靠近于所述外部构件的引导件短于或等于预定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
其中,所述管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形成表面使所述基础通道朝向所述空调的中心定向,以及
其中,所述管道的所述第二通道形成表面使从所述基础通道延伸的所述低风速通道朝向所述空调的至少一侧定向。
CN201910007729.4A 2018-01-09 2019-01-04 空调 Active CN110017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02622 2018-01-09
KR1020180002622A KR102514679B1 (ko) 2018-01-09 2018-01-09 공기조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538A CN110017538A (zh) 2019-07-16
CN110017538B true CN110017538B (zh) 2022-01-11

Family

ID=6714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7729.4A Active CN110017538B (zh) 2018-01-09 2019-01-04 空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5651B2 (zh)
EP (1) EP3714214B1 (zh)
KR (1) KR102514679B1 (zh)
CN (1) CN110017538B (zh)
WO (1) WO20191392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9755A1 (en) * 2016-12-21 2018-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10513774A (zh) * 2019-09-10 2019-11-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及室内空调
CN111780244A (zh) * 2020-06-08 2020-10-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912008B (zh) * 2020-07-16 2022-02-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37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6891A (zh) * 2014-12-12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4697146A (zh) * 2013-12-05 2015-06-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JP2016099032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暖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170009701A (ko) * 2015-07-17 2017-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6160408U (zh) * 2016-11-14 2017-05-10 宁波艾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出风口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4043A (en) * 1989-05-25 1993-03-16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air deflector arrangement
JPH05180503A (ja) 1991-12-28 1993-07-23 Toyotomi Co Ltd 窓用空気調和機の構造
JP4965618B2 (ja) * 2009-09-15 2012-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節装置の風向変更装置
KR101749658B1 (ko) 2010-09-01 2017-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8768151B2 (en) * 2011-02-25 2014-07-01 Yung-Ming Tai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WO2013084426A1 (ja) 2011-12-06 2013-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4566981B (zh) 2015-01-26 2017-06-27 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烟气余热冷凝回收装置
KR101698842B1 (ko) 2015-07-17 2017-0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504098B1 (ko) 2015-10-14 2023-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KR102519931B1 (ko) 2016-01-07 2023-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146A (zh) * 2013-12-05 2015-06-1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JP2016099032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暖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566891A (zh) * 2014-12-12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口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KR20170009701A (ko) * 2015-07-17 2017-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6160408U (zh) * 2016-11-14 2017-05-10 宁波艾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出风口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9268A1 (en) 2019-07-18
EP3714214B1 (en) 2022-10-26
US20190212017A1 (en) 2019-07-11
EP3714214A1 (en) 2020-09-30
KR20190084635A (ko) 2019-07-17
US11085651B2 (en) 2021-08-10
KR102514679B1 (ko) 2023-03-29
EP3714214A4 (en) 2021-01-27
CN110017538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7538B (zh) 空调
US10675938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9726385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40000852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KR101606006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828121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604163A (zh) 立式空调
JP2013053796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60877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00085428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8232470A (ja) 空調室内機
KR20090116522A (ko)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KR20200076936A (ko) 공기조화기
EP2821717B1 (en) Wind direction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WO2005052463A1 (ja) 空気調和機
JP6934610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50047371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159156U (zh) 空调室内机
JP526741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52145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331485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109487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08507012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66481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US20220260276A1 (en)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