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6687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96687A CN109996687A CN201780073077.3A CN201780073077A CN109996687A CN 109996687 A CN109996687 A CN 109996687A CN 201780073077 A CN201780073077 A CN 201780073077A CN 109996687 A CN109996687 A CN 1099966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lot
- inclination
- tire
- width direction
- tie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10000003754 fetu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61076 Melanonus zugmay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9—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具有:中央主槽,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第1倾斜横槽,位于从所述中央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延伸的所述第1侧;第2倾斜横槽,位于从所述中央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而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延伸的所述第2侧;以及内侧分支横槽,从所述第1、2倾斜横槽各自的中途分支,并向与所述第1、2倾斜横槽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且与所述中央横槽连接。所述第1、2倾斜横槽各自包括:从所述中央横槽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中央侧部分、从胎肩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外侧部分、以及所述中央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弯折地连接的弯折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全天候用充气轮胎(以下称为全天候轮胎)被定位为非积雪期所使用的通常的所谓“夏用轮胎”与被称为冬用轮胎的雪地轮胎的中间的轮胎,在北美州、欧洲被广泛使用。该全天候轮胎要求雪地路面上的操纵性能·制动驱动性能(雪地性能)和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性能(干路/湿地性能)优异。但是,若为了提高雪地性能而设置槽和/或刀槽花纹来使槽面积增大,则存在如下的问题:设置于胎面花纹的块要素的块刚性降低而干路/湿地性能降低。
另一方面,已知有能够同时以高度优异的水准兼顾到湿地和冰地雪地路面上的制动·驱动的性能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
该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踏面部是具有由一条以上的中央周向主槽、从两侧端区域呈箭尾(人字)状地延伸的倾斜主槽、以及从两侧端区域附近的倾斜主槽分支出的倾斜副槽区划形成的方向性块的排列的旋转方向指定的轮胎。倾斜主槽具有从两侧端区域靠内侧的主槽部分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为30度~65度的倾斜角度和比倾斜副槽宽的槽宽。倾斜主槽在轮胎旋转方向前方的主槽部分的一方的槽缘具有两处以上的槽缘台阶部,使倾斜主槽的槽宽在槽缘台阶部扩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24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充气轮胎是提高湿地和冰地雪地路面上的制动·驱动性能的冬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与全天候轮胎不同,因此作为目标的性能不同。因此,在将该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应用于全天候轮胎的情况下,未必能够得到包含充分的排水性的湿地性能。若为了提高排水性而增加槽,则边缘成分增加,因此雪地性能提高,但作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性能的干地性能会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至少维持雪地性能及干地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包含排水性的湿地性能的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具备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包括以下的各形态。
即,充气轮胎具有:
中央主槽,所述中央主槽设置在轮胎赤道线上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第1倾斜横槽(日文:ラグ溝)组,所述第1倾斜横槽组是将第1倾斜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得到的,所述第1倾斜横槽以所述中央主槽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并在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所述第1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轮胎周向中的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所述中央主槽延伸;
第2倾斜横槽组,所述第2倾斜横槽组是将第2倾斜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得到的,所述第2倾斜横槽以所述中央主槽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并在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所述第2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所述中央主槽延伸;以及
内侧分支横槽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组是内侧分支横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而得到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中途分支,并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向与所述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第2倾斜横槽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且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中央横槽连接。
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包括:从所述中央横槽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中央侧部分、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侧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外侧部分、以及所述中央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弯折地连接的弯折部。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从所述外侧部分分支。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侧部分平行,或者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中央侧部分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
优选的是,所述弯折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从轮胎赤道线离开了轮胎赤道线与所述胎面花纹的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8%~23%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中央侧部分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优选的是,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优选的是,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所述弯折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方向、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延伸的弯折横槽,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分别对应地设置。
优选的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所述弯折横槽,与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第2倾斜横槽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地进一步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弯折横槽的从所述弯折横槽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的点起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槽深,比所述弯折横槽的从所述弯折部起到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的点为止的部分的槽深深。
优选的是,所述弯折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优选的是,设置有外侧分支横槽,所述外侧分支横槽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所述外侧部分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向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延伸,
所述外侧分支横槽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地进一步延伸,并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或第2倾斜横槽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外侧分支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优选的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A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各自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B1、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C1之间,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A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B2、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第2倾斜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C2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点A1与所述连接点B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为所述连接点B1与所述连接点C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
所述连接点A2与所述连接点B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为所述连接点B2与所述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点A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比所述连接点A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靠近所述连接点B2或所述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充气轮胎,能够至少维持雪地性能及干地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包含排水性的湿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一例的轮廓剖视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第1倾斜横槽及第2倾斜横槽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以往的胎面花纹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比较例1的胎面花纹的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2的胎面花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详细地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例如适用于乘用车用全天候轮胎,但也可以适用于小型卡车用全天候轮胎或公共汽车·卡车用全天候轮胎。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为乘用车用全天候轮胎。
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与充气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比较的位置从表示轮胎赤道面的轮胎赤道线CL离开的一侧。另外,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比较的位置接近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轮胎周向是充气轮胎以充气轮胎的旋转轴为旋转的中心而旋转的方向。轮胎周向具备方向互相不同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轮胎径向是与充气轮胎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外侧是指相对于比较的位置沿着轮胎径向从所述旋转轴离开的一侧。另外,轮胎径向内侧是指相对于比较的位置沿着轮胎径向接近所述旋转轴的一侧。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轮胎接地宽度是指,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被赋予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荷时形成在平板上的轮胎接地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接地端之间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直线距离。规定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適用リム(适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気圧(最高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充气压力)”。另外,规定载荷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大負荷能力(最大负荷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LOADCAPACITY(负荷能力)”。不过,在JATMA中,在乘用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规定内压为气压180[kPa],规定载荷为最大负荷能力的88[%]。
(轮胎构造)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一例的轮廓剖视图。轮胎10具备:具有胎面花纹的胎面部10T、一对胎圈部10B、以及设置于胎面部10T的两侧且与一对胎圈部10B和胎面部10T连接的一对胎侧部10S。
轮胎10具有胎体帘布层12、带束层14及胎圈芯16作为骨架件或骨架件的层,在这些骨架件或骨架件的层的周围主要具有胎面橡胶构件18、胎侧橡胶构件20、胎圈填胶橡胶构件22、轮辋缓冲橡胶构件24及内衬层橡胶构件26。
胎体帘布层12由在一对圆环状的胎圈芯16之间卷绕而形成环形状的、由橡胶覆盖有机纤维而得到的胎体帘布件构成。胎体帘布件绕胎圈芯16卷绕并延伸至轮胎径向外侧。在胎体帘布层1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由两个带束件14a、14b构成的带束层14。带束层14是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预定的角度、例如20度~30度倾斜地配置的钢帘线覆盖了橡胶而得到的构件,下层的带束件14a与上层的带束件14b相比,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宽。两层的带束件14a、14b的钢帘线的倾斜方向互相为相反方向。因此,带束件14a、14b成为交错层,抑制由所填充了的气压引起的胎体帘布层12的膨胀。
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胎面橡胶构件18。胎面橡胶构件18为上部胎面橡胶18a和下部胎面橡胶18b的层叠构造。在胎面橡胶构件18的两端部连接胎侧橡胶构件20而形成了胎侧部10S。在胎侧橡胶构件20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设置轮辋缓冲橡胶构件24,与安装轮胎10的轮辋接触。在胎圈芯16的轮胎径向外侧,以被夹在绕胎圈芯16卷绕之前的胎体帘布层12的部分与绕胎圈芯16卷绕之后的胎体帘布层12的部分之间的方式设置有胎圈填胶橡胶构件22。在面向由轮胎10和轮辋包围的填充空气的轮胎空洞区域的轮胎10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橡胶构件26。
除此之外,轮胎10也可以在绕胎圈芯16卷绕的胎体层12与胎圈填胶橡胶构件22之间具备胎圈加强件。而且,也可以具备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覆盖带束层14的、由橡胶覆盖有机纤维或钢帘线而得到的两层的带束覆层30。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造如上所述,但轮胎构造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应用公知的轮胎构造。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胎面花纹中的槽的图示。
(胎面花纹)
图2是说明设置于轮胎10的胎面部10T的胎面花纹的一例的图。
在图2中,纸面上下方向与轮胎周向对应,纸面左右方向与轮胎宽度方向对应。关于轮胎周向,在图2中,将纸面上方向称为轮胎周向的第1方向,将纸面下方向称为轮胎周向的第2方向。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40是指定了旋转方向的胎面花纹,旋转方向为第2方向。第2方向为旋转方向的情况,通过在轮胎10的胎侧部10S将旋转方向记号化了的箭头的信息来表示。关于轮胎宽度方向,在图2中,将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中的纸面左侧称为第1侧,将纸面右侧称为第2侧。
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40主要具有中央主槽42、第1倾斜横槽44、第2倾斜横槽46、内侧分支横槽48、弯折横槽50以及外侧分支横槽52。
中央主槽42设置于轮胎赤道线CL上,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中央主槽42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在轮胎周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但也可以呈锯齿状地延伸。在呈直线状地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中央主槽42的情况下,优选轮胎赤道线CL通过中央主槽42的中心,但只要轮胎赤道线CL通过中央主槽42,则也可以相对于中央主槽42的槽宽的中心偏移。中央主槽42的槽宽具有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2%~10%的范围的尺寸。
第1倾斜横槽44以中央主槽42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从中央主槽4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延伸至第1侧的花纹末端。第1倾斜横槽44在胎面部的轮胎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轮胎周向中的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多个第1倾斜横槽44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形成了第1倾斜横槽组。
第2倾斜横槽46以中央主槽42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从中央主槽42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延伸至第2侧的花纹末端。第2倾斜横槽46在胎面部的轮胎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轮胎周向中的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多个第2倾斜横槽46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形成了第2倾斜横槽组。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3中,为了能够容易理解,槽用直线表示。
如图3所示,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各自包括中央侧部分44a、46a、外侧部分44b、46b、及弯折部44c、46c。
中央侧部分44a、46a是第1倾斜横槽44和第2倾斜横槽46的一部分,从中央横槽42平滑地、具体而言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中央侧部分44a、46a呈直线状地延伸。
外侧部分44b、46b是第1倾斜横槽44和第2倾斜横槽46的一部分,从胎面部的胎肩侧呈平滑的形状、具体而言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在此,槽平滑地延伸是指,通过槽宽的中心的槽的中心线不弯折而以直线或具有有限的曲率的曲线延伸。如图3所示,外侧部分44b、46b呈直线状地延伸。
弯折部44c、46c是第1倾斜横槽44和第2倾斜横槽46的一部分,使中央侧部分44a、46a与外侧部分44b、46b连接。中央侧部分44a、46a和外侧部分44b、46b由弯折部44c、46c弯折地连接。优选的是,中央侧部分44a、46a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与弯折部44c、46c连接的部分的、相对于第1方向的倾斜角度比外侧部分44b、46b从弯折部44c、46c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相对于第1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中央侧部分44a、46a与外侧部分44b、46b之间的弯折角度θ(参照图3)优选为110度~170度。
弯折部44c、46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优选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8%~23%的距离,更优选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12%~19%的距离。
内侧分支横槽48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各自的中途分支,并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且与中央主槽42连接。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向与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并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即,内侧分支横槽48以随着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前进而向第2方向前进的方式倾斜。
多个内侧分支横槽48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了分别设置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内侧分支横槽组。
内侧分支横槽48优选与中央侧部分44a、46a大致平行地设置。大致平行是指2个槽的中心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差为10度以下,优选为8度以下。另外,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也优选比中央侧部分44a、46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在该情况下,2个槽的中心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差为10度以下,优选为8度以下。
另外,内侧分支横槽48优选从外侧部分44b、46b分支。内侧分支横槽48从外侧部分44b、46b分支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优选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15%~35%的距离。
中央侧部分44a、46a和内侧分支横槽48优选作为将外侧部分44b、46b与中央主槽42连接的横槽而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弯折横槽50是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各自的弯折部44c、46c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方向且向第2方向延伸的槽。弯折横槽50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分别对应地设置。
弯折横槽50与在第2方向上相对于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地进一步延伸。弯折横槽50不到达在第2方向上相对于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而是在块陆部的区域内封闭。
外侧分支横槽52是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各自的外侧部分44b、46b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向且向第2方向延伸的槽。外侧分支横槽52的、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中的分支位置设置于夹着外侧部分44b、46b而与内侧分支横槽48的、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中的分支位置大致相对的位置。另外,外侧分支横槽52的、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中的分支位置相对于同一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中的弯折部44c、46c的位置而位于第1方向侧。
外侧分支横槽52与在第2方向上相对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分别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地进一步延伸,并与在第2方向上相对于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连接。即,外侧分支横槽52在从该外侧分支横槽52向轮胎周向的第2方向观察时与第2个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连接。因此,在1个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存在1个外侧分支横槽52分支的分支位置和1个外侧分支横槽52横穿的横穿位置,分支位置位于比横穿位置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处。
优选的是,外侧分支横槽52从外侧部分44b、46b分支并沿第2方向延伸的分支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15%~35%的距离。
而且,在胎面花纹40,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2个第1倾斜横槽44之间以及沿轮胎周向相邻的2个第2倾斜横槽46之间、且将这2个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连接的2个外侧分支横槽5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在块陆部的区域内封闭的缺口槽54,而且,在上述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在块陆部的区域封闭的缺口槽56。缺口槽54、56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第2方向的槽壁延伸。
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为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前进而向轮胎周向的第2方向前进的方向。该倾斜方向是与第1倾斜横槽44、第2倾斜横槽46、内侧分支横槽48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朝向。优选的是,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的倾斜方向互相大致平行。大致平行是指2个槽的中心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差为10度以下,优选为8度以下。优选的是,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的倾斜方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为10度~60度。
优选的是,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相对于第1方向的倾斜角度在比外侧分支横槽52横穿的横穿位置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区域为20度~60度。在比上述横穿位置靠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从提高排水性的这一点出发,优选上述倾斜角度为30度~80度。
通过这样的槽,从而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之间以及沿轮胎周向相邻的第2倾斜横槽46之间设置有多个块陆部。在此,优选的是,在位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之间以及第2倾斜横槽46之间的块陆部中的、位于比2个外侧分支横槽52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处的外侧分支横槽52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处的块陆部之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内侧且与中央主槽42相接的内侧块陆部64的接地面的面积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外侧块陆部62的接地面的面积小。在该情况下,内侧块陆部64的接地面积相对于外侧块陆部62的接地面积的比优选为15%~35%。由此,块陆部的边缘成分集中于轮胎赤道线CL的周围,因此能够提高雪地路面上的牵引性能。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与第2倾斜横槽46之间设置的块陆部分别设置有刀槽花纹70、72。刀槽花纹70、72的一方的端在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开口,另一方的端在中央主槽42、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46、或缺口槽54开口。
在位于第1侧的块陆部的区域设置的刀槽花纹70的倾斜方向与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前进而向第1方向前进的方向、即位于第1侧的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的倾斜方向相同。刀槽花纹70优选与位于第1侧的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大致平行地设置。大致平行是指刀槽花纹的中心线与槽的中心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差为10度以下,优选为8度以下。刀槽花纹的倾斜方向是指将刀槽花纹的始端与终端连结的直线的倾斜方向。
在位于第2侧的块陆部的区域设置的刀槽花纹72的倾斜方向与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前进而向第1方向前进的方向、即位于第2侧的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的倾斜方向相同。刀槽花纹72优选与位于第2侧的弯折横槽50、外侧分支横槽52、及缺口槽54、56大致平行地设置。大致平行是指刀槽花纹的中心线与槽的中心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差为10度以下,优选为8度以下。
而且,在胎面花纹40的、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观察时第2个外侧分支横槽5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设置有如下的块陆部,该块陆部由花纹末端、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2个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及外侧分支横槽52包围。在该块陆部设置有在外侧分支横槽52开口的刀槽花纹74、76。刀槽花纹74设置于第1侧,其倾斜方向与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前进而向第2方向前进的方向、即第1倾斜横槽44的倾斜方向相同。刀槽花纹76设置于第2侧,其倾斜方向与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前进而向第2方向前进的方向、即第2倾斜横槽46的倾斜方向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中央侧部分44a、46a、和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向与外侧部分44b、46b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即以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前进而向轮胎周向中的第2方向前进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因此能够高效地排除排水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能够至少维持雪地性能及干地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包含排水性的湿地性能。由于在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设置有弯折部44c、46c,因此,能够将进入到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雪压实而产生大的雪柱剪切力从而提高雪地性能。
内侧分支横槽48通过从外侧部分44b分支,从而能够增大由内侧分支横槽48与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在轮胎周向上夹着的块陆部,因此能够提高干地性能。
通过将弯折部44c、46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设定在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赤道线CL与胎面花纹40的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8%~23%的距离的位置,即,通过在轮胎赤道线CL附近区域设置弯折部44c、46c,从而在雪地路面上行驶期间,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将进入到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雪压实而产生大的雪柱剪切力,因此能够提高雪地性能。关于轮胎的牵引力,由于中央区域的牵引力的贡献高,因此能够尤其提高雪地性能之中的牵引力。
在这样的槽中,优选的是,中央侧部分44a、46a的槽深比外侧部分44b、46b的槽深浅。由此,能够提高与中央主槽42相接的块陆部的块刚性,其结果,能够提高干地性能、特别是初期操舵响应性。中央侧部分44a、46a的槽深例如为3mm~5mm,外侧部分44b、46b的槽深的槽深为6mm~9mm。
内侧分支横槽48的槽深优选比外侧部分44b、46b的槽深浅。由此,能够提高与中央主槽42相接的块陆部的块刚性,其结果,能够提高干地性能、特别是初期操舵响应性。内侧分支横槽48的槽深例如为3mm~5mm。
通过在胎面花纹40设置弯折横槽50,即,通过将弯折横槽50设置成与在第2方向上相对于第1倾斜横槽44或第2倾斜横槽46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地进一步延伸,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性能,除此之外,还形成块陆部而使得边缘成分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雪地性能。
弯折横槽50的槽深优选比外侧部分44b、46b的槽深浅。由此,能够调整块陆部的块刚性,能够提高干地性能。
通过在胎面花纹40设置外侧分支横槽52,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性能,除此之外,还形成块陆部而使得边缘成分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雪地性能。
外侧分支横槽52的槽深优选比外侧部分44b、46b的槽深浅。由此,能够调整块陆部的块刚性,能够提高干地性能。外侧分支横槽52的槽深例如为3mm~7mm。
弯折横槽50的从弯折横槽50与在第2方向上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的点起向第2方向延伸的部分(将该部分称为部分A)的槽深优选比弯折横槽50的从弯折部44c、46c起到与上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上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的点为止的部分(将该部分称为部分B)的槽深深。由此,能够调整块陆部的块刚性,能够提高干地性能。部分A的槽深例如为4mm~7mm,部分B的槽深例如为3mm~6mm。
优选的是,分别设置于第1倾斜横槽44的内侧分支横槽48与中央主槽42的连接点A1(参照图3)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第1倾斜横槽44各自与中央主槽的连接点B1(参照图3)、与在第1方向上相对于第1倾斜横槽44的各自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44与中央主槽42的连接点C1(参照图3)之间,分别设置于第2倾斜横槽46的内侧分支横槽48与中央主槽42的连接点A2(参照图3)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第2倾斜横槽46各自与中央主槽42的连接点B2(参照图3)、与在第1方向上相对于第2倾斜横槽46的各自相邻的第2倾斜横槽46与中央主槽42的连接点C2(参照图3)之间。由此,能够调整块陆部的块刚性,能够提高干地性能。
此时,连接点A1与连接点B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优选为连接点B1与连接点C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更优选为25%~50%。另外,连接点A2与连接点B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优选为连接点B2与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更优选为25%~50%。另外,连接点A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优选比连接点A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靠近连接点B2或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由此,在轮胎周向的相同位置,能够使夹着中央主槽42的块的形状不同,因此能够抑制夹着中央主槽42的块的块刚性的、轮胎周向上的变动,能够稳定地提高初期操舵响应性。
(实施例、以往例、比较例)
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制作出具有各种胎面花纹的轮胎。制作出的轮胎的构造均采用图1所示的构造。
制作出的轮胎的轮胎尺寸为195/65R15 91H。将制作出的轮胎安装于15×6.0J的轮辋(气压200kPa),安装于前轮驱动的1500cc的乘用车。
使上述乘用车在试验场地的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行驶,进行了基于驾驶员的干地性能及湿地性能的感官评价。在湿地性能中,特别关注排水性能(浮滑(英文:hydroplaning)性能)而进行了评价。
另外,使乘用车在试验场地中的雪地路面上行驶,进行了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的感官评价。
任意的评价结果均以以往例为100进行了指数化。指数越高,则意味着各性能越高。
以往例使用了图4所示的胎面花纹。在以往例的胎面花纹中,相对于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中央侧部分44a、46a及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图4所示的中央侧部分44a、46a及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外侧部分44b、46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
比较例1使用了图5所示的胎面花纹。在比较例1的胎面花纹中,相对于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图5所示的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外侧部分44b、46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
比较例2使用了图6所示的胎面花纹。在比较例2的胎面花纹中,相对于图2所示的胎面花纹,中央侧部分44a、46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图6所示的中央侧部分44a、46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外侧部分44b、46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不同。
实施例1~12的胎面花纹均如图2所示那样使用中央侧部分44a、46a及内侧分支横槽48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与外侧部分44b、46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同的胎面花纹,将弯折部的位置及内侧分支横槽48的分支位置从图2所示的位置进行各种变更,或者对槽的槽深进行了各种变更。
下述表1~5中示出各实施例、比较例、以往例的规格及其评价结果。在表中,栏所示的符号“←”意味着该栏的内容与左栏的内容相同。
在表中,“弯折部的位置”中的“%”的表示,表示弯折部44c、46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为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多少%的位置。
在表中,“槽深”中的“=”的表示,意味着槽深相等,“<”表示槽深的大小关系。A<B表示A的槽深比B的槽深浅。关于槽深的调整,在对槽深设置差的情况下,对槽深设置2mm的差,以使槽体积的合计为大致恒定的方式调整了整体的槽的槽深。
表1~4的所谓“部分A”是弯折横槽50的一部分,是从与在第2方向上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的点起进一步向第2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谓“部分B”是弯折横槽50的一部分,是弯折横槽50的从弯折部44c、46c起到与相邻第1倾斜横槽44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46交叉的点为止的部分。
[表1]
[表2]
[表3]
[表4]
根据表1的实施例1、以往例、及比较例1、2的比较可知,通过使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中央侧部分44a、46a和内侧分支横槽48的倾斜方向、与第1倾斜横槽44及第2倾斜横槽46的外侧部分44b、46b的倾斜方向相同,从而湿地性能提高。
另外,根据表2的实施例2~5的比较可知,通过使弯折部44c、46c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从轮胎赤道线CL离开了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8%~23%的距离,从而雪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3的实施例6、7和实施例1、5的比较可知,通过使内侧分支横槽48从外侧部分44b、46b分支,从而干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3、4的实施例8~12的比较可知,通过使中央侧部分的槽深<外侧部分的槽深,使内侧分支横槽的槽深<外侧部分的槽深,使弯折横槽的槽深<外侧部分的槽深,使外侧分支横槽的槽深<外侧部分的槽深,使部分B的槽深<部分A的槽深,从而干地性能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和/或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
12:胎体帘布层;
14:带束层;
16:胎圈芯;
18:胎面橡胶构件;
20:胎侧橡胶构件;
22:胎圈填胶橡胶构件;
24:轮辋缓冲橡胶构件;
26:内衬层橡胶构件;
30:带束覆层;
40:胎面花纹;
42:中央主槽;
44:第1倾斜横槽;
44a、46a:中央侧部分;
44b、46b:外侧部分;
44c、46c:弯折部;
46:第2倾斜横槽;
48:内侧分支横槽;
50:弯折横槽;
52:外侧分支横槽;
54、56:缺口槽;
62:外侧块陆部;
64:内侧块陆部;
70、72、74、76:刀槽花纹。
Claims (15)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央主槽,所述中央主槽设置在轮胎赤道线上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第1倾斜横槽组,所述第1倾斜横槽组是将第1倾斜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得到的,所述第1倾斜横槽以所述中央主槽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1侧,并在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所述第1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轮胎周向中的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所述中央主槽延伸;
第2倾斜横槽组,所述第2倾斜横槽组是将第2倾斜横槽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而得到的,所述第2倾斜横槽以所述中央主槽为界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的第2侧,并在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的任意位置,均以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所述第2侧的外侧的方向且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方式在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上从所述中央主槽延伸;以及
内侧分支横槽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组是内侧分支横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而得到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中途分支,并相对于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向与所述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第2倾斜横槽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且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中央横槽连接,
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包括:从所述中央横槽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中央侧部分、从所述胎面部的胎肩侧呈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地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外侧部分、以及所述中央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弯折地连接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从所述外侧部分分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侧部分平行,或者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中央侧部分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从轮胎赤道线离开了轮胎赤道线与所述胎面花纹的轮胎接地宽度的一半的长度的8%~23%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部分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分支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所述弯折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方向、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延伸的弯折横槽,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分别对应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所述弯折横槽,与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第2倾斜横槽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地进一步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横槽的从所述弯折横槽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的点起向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部分的槽深,比所述弯折横槽的从所述弯折部起到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的点为止的部分的槽深深。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外侧分支横槽,所述外侧分支横槽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的所述外侧部分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向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2方向延伸,
所述外侧分支横槽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及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相邻第2倾斜横槽交叉地进一步延伸,并与在所述第2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相邻第1倾斜横槽或所述相邻第2倾斜横槽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或第2倾斜横槽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分支横槽的槽深比所述外侧部分的槽深浅。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A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各自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B1、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第1倾斜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C1之间,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所述内侧分支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A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各自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B2、与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2倾斜横槽的各自相邻的第2倾斜横槽与所述中央主槽的连接点C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点A1与所述连接点B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为所述连接点B1与所述连接点C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
所述连接点A2与所述连接点B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为所述连接点B2与所述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距离的20%~5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点A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比所述连接点A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靠近所述连接点B2或所述连接点C2的轮胎周向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6148A JP6844244B2 (ja) | 2016-12-20 | 2016-12-20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6-246148 | 2016-12-20 | ||
PCT/JP2017/045477 WO2018117083A1 (ja) | 2016-12-20 | 2017-12-19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96687A true CN109996687A (zh) | 2019-07-09 |
CN109996687B CN109996687B (zh) | 2021-02-05 |
Family
ID=6262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3077.3A Active CN109996687B (zh) | 2016-12-20 | 2017-12-19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40352B2 (zh) |
JP (1) | JP6844244B2 (zh) |
CN (1) | CN109996687B (zh) |
DE (1) | DE112017006424B4 (zh) |
WO (1) | WO201811708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9957A (zh) * | 2020-04-14 | 2022-11-2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40173B2 (ja) * | 2018-12-27 | 2023-03-15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499573B2 (ja) | 2019-12-12 | 2024-06-14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24134419A1 (en) * | 2022-12-22 | 2024-06-27 | Pirelli Tyre S.P.A. | Winter car tyre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8203U (zh) * | 1987-03-05 | 1988-09-12 | ||
JPH05319023A (ja) * | 1992-05-14 | 1993-12-03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H07215013A (ja) * | 1994-01-28 | 1995-08-15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EP0734887A2 (en) * | 1995-03-29 | 1996-10-02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neumatic tire |
JP2006089004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856410A (zh) * | 2003-09-05 | 2006-11-01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DE202007019375U1 (de) * | 2007-12-17 | 2012-04-04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
WO2012133559A1 (ja) * | 2011-03-28 | 2012-10-0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3022971A (ja) * | 2011-07-14 | 2013-02-04 | Bridgestone Corp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 |
CN103373178A (zh) * | 2012-04-13 | 2013-10-30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334372A (zh) * | 2012-12-11 | 2015-02-04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6042781A (zh) * | 2015-04-03 | 2016-10-26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0235A (en) | 1900-09-11 | 1901-03-19 | Michael J Irlbacher | Adjustable ring for meat-choppers. |
BE418027A (zh) * | 1935-10-22 | |||
JPS6313820A (ja) | 1986-07-07 | 1988-01-21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可動ル−フ開閉装置 |
JPS6313820U (zh) * | 1986-07-10 | 1988-01-29 | ||
JPS63138203A (ja) | 1986-11-28 | 1988-06-10 | Sharp Corp | 原稿サイズ検知装置 |
DE19900266C2 (de) * | 1999-01-07 | 2003-08-14 | Continental Ag |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laufrichtungsgebunden gestalteten Laufstreifenprofil |
JP2001322406A (ja) | 2000-05-15 | 2001-11-20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764085B2 (ja) | 2005-07-22 | 2011-08-3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684096B2 (ja) | 2005-12-14 | 2011-05-18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670235S1 (en) | 2012-05-30 | 2012-11-06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
JP5827631B2 (ja) | 2013-01-07 | 2015-12-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2016
- 2016-12-20 JP JP2016246148A patent/JP684424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19 US US16/470,168 patent/US114403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9 DE DE112017006424.4T patent/DE112017006424B4/de active Active
- 2017-12-19 WO PCT/JP2017/045477 patent/WO20181170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19 CN CN201780073077.3A patent/CN1099966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38203U (zh) * | 1987-03-05 | 1988-09-12 | ||
JPH05319023A (ja) * | 1992-05-14 | 1993-12-03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H07215013A (ja) * | 1994-01-28 | 1995-08-15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EP0734887A2 (en) * | 1995-03-29 | 1996-10-02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neumatic tire |
CN1856410A (zh) * | 2003-09-05 | 2006-11-01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充气轮胎 |
JP2006089004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DE202007019375U1 (de) * | 2007-12-17 | 2012-04-04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
WO2012133559A1 (ja) * | 2011-03-28 | 2012-10-0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3022971A (ja) * | 2011-07-14 | 2013-02-04 | Bridgestone Corp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対 |
CN103373178A (zh) * | 2012-04-13 | 2013-10-30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4334372A (zh) * | 2012-12-11 | 2015-02-04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6042781A (zh) * | 2015-04-03 | 2016-10-26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9957A (zh) * | 2020-04-14 | 2022-11-2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轮胎 |
CN115379957B (zh) * | 2020-04-14 | 2024-01-12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96687B (zh) | 2021-02-05 |
US20200009917A1 (en) | 2020-01-09 |
DE112017006424T5 (de) | 2019-09-05 |
US11440352B2 (en) | 2022-09-13 |
WO2018117083A1 (ja) | 2018-06-28 |
JP6844244B2 (ja) | 2021-03-17 |
DE112017006424B4 (de) | 2024-03-28 |
JP2018099956A (ja) | 2018-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07722B (zh) | 充气轮胎 | |
JP5083451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4203603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232025B (zh) | 充气轮胎 | |
JP313610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3367927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4334372B (zh) | 充气轮胎 | |
JP5617859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9996687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206846B (zh) | 充气轮胎 | |
JP6725009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499504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896981A (zh) | 充气轮胎 | |
JP2018024420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946923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8099955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WO2020153011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9137340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2049110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2022096037A (ja) | タイヤ | |
EP3932695A1 (en) | Motorcycle tire | |
JPH06179305A (ja) | 冬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H0781317A (ja) |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20006878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H09193615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