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9957B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9957B
CN115379957B CN202180027237.7A CN202180027237A CN115379957B CN 115379957 B CN115379957 B CN 115379957B CN 202180027237 A CN202180027237 A CN 202180027237A CN 115379957 B CN115379957 B CN 115379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oove
width direction
distance
degr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72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9957A (zh
Inventor
本间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79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9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9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9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2Shallow grooves, i.e. having a depth of less than 50% of othe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从配置有多个倾斜槽的轮胎的胎面图案方面,提高了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该多个倾斜槽从包括轮胎赤道线的中心区域的开始端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同一侧延伸至图案末端。将从轮胎赤道线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图案末端为止的外围距离L设为100%,倾斜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在从所述开始端间隔开小于等于35%的第一范围内为大于40度且小于等于50度;在间隔开大于35%且小于等于50%的第二范围内为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65度;在间隔开大于50%且小于等于70%的第三范围内为大于65度且小于等于80度;在间隔开大于70%且小于等于100%的第四范围内为大于80度且小于等于90度。从所述开始端到所述倾斜槽的结束端为止的沿所述轮胎周向的周向距离为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距离的60%~90%。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胎面图案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胎,特别是提高了在积雪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冬季用轮胎中,有很多利用在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周向槽和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槽将胎面部区分为多个花纹块的花纹块图案。这种图案中,利用在横槽内被压实的雪柱的剪切力获得周向的抓地力,在发挥雪路上的驱动性以及制动性的同时,利用在周向槽内被压实的雪柱的剪切力获得横向抓地力,从而提高在雪路上的驾驶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冬季用轮胎中,由于要经过雪融化后路面上形成水膜的地方,因此优选地提高包括排水性的湿地性能。为了提高湿地性能,作为能够有效地排出转动轮胎前方积水的胎面图案,有时使用具备倾斜槽群的胎面图案,该倾斜槽群由从开始端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同一侧,延伸至胎面部的图案末端的多个倾斜槽组在轮胎周向配置而成。倾斜槽随着从开始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前进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变大,在胎面图案末端,相对于轮胎周向接近约90度。
例如,作为能够提高雪地制动性能和湿地性能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一种胎面图案,其具备在轮胎周向具有呈凸型的V字形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横跨胎面部而在左右胎面端部开口的V字形横跨槽,多个V字形横跨槽以V字形朝向对齐并在轮胎周向以指定间隔排列(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能够以更高水平兼顾在湿润路面和冰雪路面的性能的轮胎,已知有一种胎面图案,其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并形成有多个高角度倾斜槽,其从胎面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专利文献2)。在这种胎面图案上形成有低角度倾斜槽,其从上述周向槽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且相比于高角度倾斜槽与胎面宽度方向形成的锐角侧的角度较小,高角度倾斜槽与以轮胎赤道线为基准在相反侧形成的高角度倾斜槽交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1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60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公开了具有上述V字形横跨槽的充气轮胎的专利文献1和公开了具有上述高角度倾斜槽的充气轮胎的专利文献2中,并未公开关于各个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是如何优选地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的。
与现有充气轮胎相比,为了同时提高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优选对倾斜槽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的倾斜角度进行适当设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其在具备倾斜槽群的胎面图案方面,能够同时提高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该倾斜槽群由从包括轮胎赤道线的中心区域的开始端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同一侧延伸至胎面部的图案末端的多个倾斜槽组在轮胎周向配置而成。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轮胎。该轮胎包括具备倾斜槽群的胎面图案,该倾斜槽群由从包括轮胎赤道线的中心区域的开始端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相同的第一侧延伸至胎面部的图案末端的多个倾斜槽组在轮胎周向配置而成。
将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到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图案末端为止的外围距离设为L,所述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为:
(a)在从所述开始端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为止的第一范围内,大于40度且小于等于50度;
(b)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为止的第二范围内,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65度;
(c)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为止的第三范围内,大于65度且小于等于80度;
(d)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100%的位置为止的第四范围内,大于8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从所述开始端到所述倾斜槽在所述图案末端中的结束端为止的沿所述轮胎周向的周向距离为从所述开始端到所述结束端为止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距离的60%~90%。
优选地,所述倾斜槽延伸至所述图案末端而不与在所述轮胎周向延伸并绕轮胎周向上一圈的周向主槽交叉,
在配置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两侧的各个半胎面区域的所述倾斜槽中,设置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邻接倾斜槽之间的花纹块环岸部均与两个所述邻接倾斜槽相接。
优选地,所述胎面图案具备两个连通槽,其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15%~55%的范围内,连接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
优选地,所述连通槽向所述第一侧,并向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连通槽的一部分横跨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至由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划分的环岸部区域并封闭。
优选地,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都具有横跨在两个倾斜槽之间的横跨部分,其在与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延伸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同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所述横跨部分还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
优选地,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具有横跨在两个倾斜槽之间的横跨部分,其在与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延伸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同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所述横跨部分还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
所述连通槽包括位于所述轮胎赤道线侧的第一连通槽和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二连通槽;
所述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连通槽以及所述横跨部分从所述轮胎周向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倾斜,所述横跨部分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C大于所述第一连通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A,所述倾斜角度θA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B。
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θB为所述倾斜角度θA的0.6~0.8倍,所述倾斜角度θA为所述倾斜角度θC的0.75~0.95倍。
优选地,所述胎面图案具备连通浅槽,其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大于55%且小于等于75%的范围内,连接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所述连通浅槽具有为位于与所述连通浅槽连接的连接位置的所述邻接倾斜槽槽深的40%~50%的槽深。
优选地,所述胎面图案在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各个邻接倾斜槽之间具备第一花纹块环岸部和第二花纹块环岸部,该第一花纹块环岸部被所述邻接倾斜槽和所述横跨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槽包围;该第二花纹块环岸部被所述邻接倾斜槽和所述第一连通槽以及所述第二连通槽包围;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面积S1小于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面积S2。
优选地,所述面积S1为所述面积S2的75%~85%。
在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将所述倾斜槽中的一个倾斜槽的所述开始端侧的槽部分而非所述横跨部分设置为开始槽部分;
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侧位于离所述开始槽部分最远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开始槽部分和与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相接的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1,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所述第一端与位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二端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1时,优选所述距离L1为所述距离LB1的25%~35%。
将从所述开始槽部分的所述开始端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L2时,优选所述距离L2为所述距离LB1的40%~45%。
在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设置封闭槽,其从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并封闭而不与另一个所述邻接倾斜槽连接;
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侧位于离所述封闭槽最远的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三端与所述封闭槽和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3,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所述第三端与位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第四端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2时,优选所述距离L3为所述距离LB2的25%~35%。
将从所述封闭槽的封闭端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L4时,优选所述距离L4为所述距离LB2的40%~45%。
所述胎面图案具备多个刀槽花纹,其设置在所述倾斜槽的轮胎周向邻接的倾斜槽之间的环岸部区域;
对于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以角度α(α=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360度)倾斜的倾斜方向A,将设于所述胎面图案的全槽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mm)除以(接地宽度×周长)(mm2)得到的值设为ρg,将设于轮胎的全刀槽花纹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mm)除以(接地宽度×周长)(mm2)得到的值设为ρs,槽的平均深度(mm)设为Dg,用下列公式(1)对雪地牵引指数STI进行定义时,
优选角度α=30度~40度的所述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为角度α=0度的所述雪地牵引指数STI的104%~110%。
STI=-6.8+2202·ρg+672·ρs+7.6·Dg· · · · · (1)
发明效果
使用上述轮胎,能够同时提高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截面的轮胎剖视图。
图2是表示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胎面图案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对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倾斜槽在第一范围至第四范围内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图4(a)是对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连通槽和横跨部分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b)是对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花纹块环岸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a)、(b)是对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图案的第一花纹块环岸部和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形状尺寸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进行说明。下文说明的轮胎例如是乘用车用轮胎。乘用车用轮胎是指JATMA YEAR BOOK 2019(日本汽车轮胎协会标准)的A章中所规定的轮胎。此外,也能适用于B章所规定的小型卡车用轮胎和C章所规定的卡车以及公共汽车用轮胎。
轮胎可以是充入空气以发挥轮胎性能的充气轮胎,或者可以是代替空气充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或惰性气体的气体填充轮胎。此外,轮胎可以不是气体填充轮胎,而是通过在轮胎空腔区域配置树脂支撑材料来替代气体填充从而能够发挥轮胎性能和轮胎负载支撑功能的零压轮胎。
下文说明的轮胎周向是指使轮胎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时胎面表面的旋转方向,轮胎径向是指相对于轮胎旋转轴正交延伸的放射方向,轮胎径向的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远离轮胎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方向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是指远离轮胎的轮胎赤道线的两侧。
图1是表示包括一个实施方式轮胎的轮胎旋转轴,沿着轮胎径向的截面的图。图1示出了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的右侧截面,但是轮胎在截面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具有线对称的形状和结构。
图1所示的轮胎10作为骨架材料或者骨架材料层,具有胎体帘布层12、带束层14以及胎圈芯16,在这些骨架材料的周围主要具有胎面胶构件18、侧壁橡胶构件20、胎边芯橡胶构件22、轮辋护胶构件24以及内衬层橡胶构件26。
胎体帘布层12包含胎体帘布层材料12a和12b,其用橡胶覆盖缠绕在一对圆环状的胎圈芯16之间而形成环形的有机纤维。在图1所示的轮胎10中,胎体帘布层12由胎体帘布层材料12a和12b构成,但也可以由一种胎体帘布层材料构成。在胎体帘布层1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由两片带束材料14a、14b构成的带束层14。带束层14是将橡胶覆盖于钢丝帘线的构件,该钢丝帘线配置为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规定的角度,例如20~30度倾斜,下层的带束材料14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比上层的带束材料14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宽。两层带束材料14a、14b的钢丝帘线的倾斜方向互为反方向。因此,带束材料14a、14b成为交错层,抑制由填充的气压引发的胎体帘布层12的膨胀。
在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的外侧设置胎面胶构件18,侧壁橡胶构件20与胎面胶构件18的两端部连接而形成侧壁部。胎面橡胶构件18由2层橡胶构件构成,具有设于轮胎径向的外侧的上层胎面胶构件18a和设于轮胎径向的内侧的下层胎面胶构件18b。在侧壁橡胶构件20的轮胎径向的内侧的端部设置轮辋护胶构件24,与装接轮胎10的轮辋接触。以夹在缠绕在胎圈芯16的周围前的胎体帘布层12的部分与缠绕在胎圈芯16的周围后的胎体帘布层12的部分之间的方式,在胎圈芯16的轮胎径向的外侧设置胎边芯橡胶构件22。在面向由轮胎10和轮辋包围的填充空气的轮胎空腔区域的轮胎10的内表面设置内衬层橡胶构件26。
除此之外,轮胎10具备带束覆盖层28,其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的外侧覆盖带束层14并且用橡胶覆盖有机纤维。
轮胎10具有此类轮胎结构,但本发明的轮胎结构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轮胎结构。在图1中,省略了形成在胎面胶构件18的下述胎面图案30的槽横截面的图示。
(胎面图案)
图2是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胎面部的胎面图案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展开图。图2所示的胎面图案30具备倾斜槽32和刀槽花纹34。
设置多个倾斜槽32以形成倾斜槽群。
倾斜槽32如图2所示,从包括轮胎赤道线CL的中心区域的开始端32a横跨轮胎赤道线CL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相同的第一侧(图2中纸面的上侧方向)延伸至胎面部的图案末端PE。对多个这些倾斜槽组在轮胎周向以指定间隔进行配置。
其中,中心区域是指从轮胎赤道线CL到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图案末端PE为止的外围距离L的15%(优选为10%~20%),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到远离轮胎赤道线CL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的区域。
倾斜槽32的开始端32a位于在轮胎宽度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与作为倾斜槽32的结束端32b的图案末端PE侧相反的一侧。因此,倾斜槽32在从开始端32a延伸至图案末端PE的结束端32b中途,横跨轮胎赤道线CL。
倾斜槽32的开始端32a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在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主要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倾斜槽32和主要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倾斜槽32之间错开。具体而言,在主要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一侧,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倾斜槽32的开始端32a的大致中间位置(轮胎周向的位置),有主要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倾斜槽32的开始端32a。
倾斜槽32的槽宽随着从开始端32a向结束端32b前进逐渐变大。另外,倾斜槽32的槽深随着从开始端32a向结束端32b前进逐渐变浅。倾斜槽32的槽宽例如为2.0mm~7.0mm,槽深例如为7.5mm~6.5mm。
刀槽花纹34设置在倾斜槽群中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32之间设置的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刀槽花纹34为提高雪地性能呈波形并在指定方向延伸。在图2所示的胎面图案30中,刀槽花纹34在波形弯曲点具备一个分支部。刀槽花纹34可以连接至包围花纹块环岸部的槽,也可以在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内封闭。刀槽花纹34的刀槽壁面之间的距离例如为2.5mm~7.0mm,刀槽花纹34的深度例如为2.0mm~7.2mm,刀槽花纹34可以根据倾斜槽32和宽度以及深度区分。
其中,对倾斜槽3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进行如下设定。图3是对在以下说明的第一范围至第四范围内的倾斜槽32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a)在从开始端32a到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为止的第一范围R1内,大于40度且小于等于50度;
(b)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为止的第二范围R2内(不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65度;
(c)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为止的第三范围R3内(不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大于65度且小于等于80度;
(d)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100%的位置为止的第四范围R4内(不包括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大于8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其中,倾斜角度是将倾斜槽32的中心位置彼此连接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该倾斜槽32位于用于分别划分第一范围R1至第四范围R4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例如,第一范围R1内的倾斜角度是连接开始端32a和倾斜槽32的中心位置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该倾斜槽32位于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第二范围R2内的倾斜角度是连接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和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
另外,从开始端32a到倾斜槽32的图案末端PE中的结束端32b为止的沿轮胎周向的周向距离Y(参考图3)是从开始端32a到结束端32b为止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距离X(参考图3)的60%~90%。
通过由此规定倾斜槽32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槽32的整体形状,提高了湿地性能和雪地性能。
特别是,通过在第二范围R2内将倾斜角度设为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65度,与现有轮胎相比,提高了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
如图2所示,优选地,倾斜槽32延伸至图案末端PE而不与沿轮胎周向延伸并绕轮胎周向上一圈的周向主槽相交,进一步地,在配置在轮胎赤道线CL两侧的各个半胎面区域的倾斜槽32中,设置在轮胎周向相邻的邻接倾斜槽之间的花纹块环岸部均与两个邻接倾斜槽相接。
胎面图案30不具备轮胎周向主槽。轮胎周向主槽是指包括直线状槽和锯齿状槽,该直线状槽在轮胎周向平行且线性地延伸并绕轮胎周向上一圈;该锯齿状槽在轮胎宽度方向呈锯齿状错位并在轮胎周向延伸绕轮胎周向上一圈,但槽横截面具有在轮胎周向平行延伸并绕一圈的部分。
当胎面图案30具有此类轮胎周向主槽时,倾斜槽32的向图案末端PE的排水流动在轮胎周向主槽和倾斜槽32的汇合处停滞,容易降低排水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设置在邻接倾斜槽之间的花纹块环岸部均构成与两个邻接倾斜槽相接的花纹块环岸部,因此当轮胎10在湿地路面滚动时由花纹块环岸部挤压的水流入排水效率较高的倾斜槽32,其结果提高了湿地性能,特别是排水性能。
另外,优选地,倾斜槽32的每一个如图2所示具有横跨在两个倾斜槽32之间的横跨部分32c,该横跨部分32c在与倾斜槽每一个延伸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同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横跨部分32c还横跨轮胎赤道线CL。由此,由于由轮胎赤道线CL周围的中心区域的花纹块环岸部挤压的路面上的水势必会流入三个倾斜槽32,因此提高了难以排水的中心区域的排水性能。
优选地,胎面图案30如图2所示,具备两个连通槽36、38,其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15%~55%的范围内,连接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
由于通过设置连通槽36、38,能够增加边缘成分,除了提高雪地性能,还可以通过连通槽36、38让水流向倾斜槽32,因此提高了湿地性能,特别是排水性能。连通槽36、38的槽宽比连通槽36、38与倾斜槽32连接的部分中的倾斜槽32的槽宽窄。连通槽36、38的槽深比倾斜槽32的(连接部的)槽深浅,连通槽36、38的槽深例如小于等于倾斜槽32的(连接部分的)槽深的55%。
优选地,连通槽36、38为向倾斜槽32从开始端32a向结束端32b延伸的轮胎周向侧(第一侧)并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槽。由此,由于由连通槽36、38与倾斜槽32形成的环岸部前端的角度变为较大的角度(接近90度的角度),因此环岸部前端的角度变为锐角从而可以防止环岸部的刚性局部性地降低。因此,进入连通槽36、38内的雪容易变硬,其结果,雪柱的剪切力增强,雪地性能提高。
优选地,连通槽38如图2所示,横跨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至由邻接倾斜槽之一划分的花纹块环岸部区域(图2中,与下方邻接的环岸部区域)并封闭。由于连通槽38的一部分以在环岸部区域延长的方式进行延伸,因此增加了边缘成分,从而提高了雪地性能。
将两个连通槽36、38中,位于轮胎赤道线CL侧的连通槽38称为第一连通槽,将位于第一连通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连通槽36称为第二连通槽。以下,由于第一连通槽和连通槽38为同一个,因此第一连通槽也标记符号“38”,第二连通槽也标记符号“36”。第一连通槽38和第二连通槽36为呈直线状延伸的槽。
此时,在轮胎周向相邻的邻接倾斜槽之间的横跨部分32c、第一连通槽38以及第二连通槽36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依次配置,第一连通槽38、第二连通槽36以及横跨部分32c从轮胎周向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倾斜。此时,优选地,横跨部分32c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C大于第一连通槽38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A,倾斜角度θA大于第二连通槽36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B。图4(a)是对第一连通槽36、第二连通槽38以及横跨部分32c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对于倾斜角度θA、θB和θC,通过使倾斜角度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逐渐变小,从而使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边缘成分从中心区域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断减小,并通过使在轮胎周向延伸的边缘成分从中心区域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断变大,从而在积雪路面上,可以增加胎肩区域的侧向力并且可以增加中心区域的制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倾斜角度θB为倾斜角度θA的0.6~0.8倍,倾斜角度θA为倾斜角度θC的0.75~0.95倍。由此,能够高效地提高雪地性能、湿地性能、特别是排水性能。
另外,胎面图案30如图2所示,具备连通浅槽40,其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到外围距离L的大于55%且小于等于75%的范围内,连接在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连通浅槽40具有为位于与连通浅槽40连接的连接位置的邻接倾斜槽槽深的40%~50%的槽深。连通浅槽40防止高速行驶时在胎肩区域两个刀槽花纹34之间的橡胶部分分离飞散而卡出。由此,提高了高速行驶时的雪地性能。
图4(b)是对一个实施方式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花纹块环岸部进行说明的图。胎面图案30如图4(b)所示,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各个邻接倾斜槽之间具备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和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被邻接倾斜槽和横跨部分32c以及第一连通槽38包围;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被邻接倾斜槽和第一连通槽38和第二连通槽36包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的面积S1小于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面积S2。通过使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变小,能够提高槽的占比,增大边缘成分,从而提高雪地性能。由于通过使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变大,大量的水从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有效地流入倾斜槽32,因此提高了湿地性能,特别是排水性能。此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优选面积S1为面积S2的75%~85%。
图5(a)、(b)是对设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图案的第一花纹块环岸部和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形状尺寸进行说明的图。
在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的区域中,将倾斜槽32中的一个倾斜槽的开始端32a侧的槽部分而非横跨部分32c设置为开始槽部分32d。
将在轮胎赤道线CL侧(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位于离开始槽部分32d最远的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的第一端42a的位置与开始槽部分32d和与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相接的倾斜槽32(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32e(连接位置32e是开始槽部分32d的槽宽的中心位置)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1,将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的第一端42a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的第二端42b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1时,优选距离L1为距离LB1的25%~35%。
此时,将从开始槽部分32d的开始端32a到连接位置32e为止的距离设为L2时,优选距离L2为距离LB1的40%~45%。
此外,在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区域设置封闭槽45,其从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并封闭而不与另一个邻接倾斜槽的连接。将在轮胎赤道线CL侧(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位于离该封闭槽45最远的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第三端44a与封闭槽45和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45a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3,将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第三端44a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第四端44b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2时,优选距离L3为距离LB2的25%~35%。
此时,将从封闭槽45的封闭端到连接位置45a为止的距离设为L4时,优选距离L4为距离LB2的40%~45%。
由于通过将距离L1、距离L3设为距离LB1、距离LB2的25%~35%,能够将使边缘成分增加的开始槽部分32d以及封闭槽45适当地配置在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区域内,因此能够抑制花纹块刚性的降低从而提高雪地性能。
进一步地,由于通过将距离L2、距离L4设为距离LB1、距离LB2的40%~45%,能够将使边缘成分增加的开始槽部分32d以及封闭槽45适当地配置在第一花纹块环岸部42、第二花纹块环岸部44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花纹块刚性的降低从而提高雪地性能。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对于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以角度α(α=大于等于0且小于360度)倾斜的倾斜方向A,将设于胎面图案30的全槽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mm)除以(接地宽度×周长)(mm2)而得到的值设为ρg,将设于轮胎10的全刀槽花纹34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mm)除以(接地宽度×周长)(mm2)而得到的值设为ρs,将全槽的平均深度(mm)设为Dg,用下列公式(1)对雪地牵引指数STI进行定义时,
优选角度α=30度~4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大于角度α=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且为角度α=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的104%~110%。
STI=-6.8+2202·ρg+672·ρs+7.6·Dg· · · · · (1)
通过将角度α=30度~40度和角度α=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如上所述进行设定,与直行时的雪地性能一样,轮胎转弯时的雪地性能也会提高。
优选地,在此类胎面图案30中,为了有效地发挥轮胎10的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将轮胎10的上层胎面胶构件18a在20[℃]的JIS-A硬度(遵循JIS-K6253)设定在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70的范围内。
优选地,由于轮胎10具备倾斜槽32从开始端32a向轮胎周向的第一侧延伸至结束端32b的胎面图案30,因此在轮胎10设置以该第一侧的相反侧为轮胎旋转方向的指定信息。旋转方向的指定信息例如由附着在轮胎侧壁部的标志和凹凸来显示。
(实施例、比较例)
为了确认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效果,制作具备各种胎面图案的轮胎并安装于车辆以进行雪地性能试验和湿地性能试验。试制的轮胎为轮胎尺寸275/45R20的充气轮胎。将该轮胎组装到轮辋尺寸(20×9.5J)的轮辋,在气压240[kPa]、以及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的80%的负载条件下进行雪地性能试验和湿地性能试验。使用的车辆是3000cc的SUV(Sport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乘用车。
在雪地性能试验中,测量跑三圈积雪路面的驾驶路线时各圈的单圈时间,以获得单圈时间的平均值。将单圈时间的平均值以比较例1的轮胎为基准(指数100)进行指数化。比较例1的轮胎具有以往采用的倾斜槽的倾斜角度。
在湿地性能试验中,测量跑三圈湿地驾驶路线时各圈的单圈时间,以获得单圈时间的平均值。将单圈时间的平均值以比较例1的轮胎为基准(指数100)进行指数化。
因此,指数越大,则意味着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越优异。
在比较例1、2和实施例1~6中,在从轮胎赤道线CL在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外围距离L的15%~55%的范围内均设有连通槽36、38,其越朝向轮胎周向的第一侧则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越倾斜。此外,将距离L1和距离L3设为距离LB1和距离LB2的25%~35%,将距离L2和距离L4设为距离LB1和距离LB2的40%~45%。
另外,通过调整刀槽花纹34的配置,将角度α=30度~4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设为角度α=0度的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的104%~110%。
下述表1示出了以图2所示的胎面图案30为基准制作出的胎面图案的规格。
[表1]
根据上述表1可知,通过将第一范围R1至第四范围R4内的倾斜槽的倾斜角度和周向距离Y/宽度方向距离X设定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提高了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可知通过设置连通浅槽40,提高了雪地性能。可知通过将面积S1/面积S2设为75%~85%,提高了雪地性能和湿地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和变更。
符号说明
10轮胎
12胎体帘布层
12a、12b胎体帘布层材料
14带束层
14a、14b带束材料
16胎圈芯
18胎面胶构件
20侧壁橡胶构件
22胎边芯橡胶构件
24轮辋护胶构件
26内衬层橡胶构件
28带束覆盖层
30胎面图案
32倾斜槽
32a开始端
32b结束端
32c横跨部分
32d开始槽部分
32e连接位置
34刀槽花纹
36、38连通槽
40连通浅槽
42第一花纹块环岸部
42a第一端
42b第二端
44第二花纹块环岸部
42a第三端
42b第四端
45封闭槽
45a连接位置

Claims (16)

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特征在于:
包括具备倾斜槽群的胎面图案,所述倾斜槽群由从包括轮胎赤道线的中心区域开始端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并向轮胎周向的相同的第一侧延伸至胎面部的图案末端的多个倾斜槽组在所述轮胎周向配置而成;
将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到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图案末端为止的外围距离设为L,所述倾斜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为:
(a)在从所述开始端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为止的第一范围内,大于40度且小于等于50度;
(b)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35%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为止的第二范围内,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65度;
(c)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50%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为止的第三范围内,大于65度且小于等于80度;
(d)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70%的位置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到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100%的位置为止的第四范围内,大于8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从所述开始端到所述倾斜槽在所述图案末端中的结束端为止的沿所述轮胎周向的周向距离为从所述开始端到所述结束端为止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距离的6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倾斜槽延伸至所述图案末端而不与在所述轮胎周向延伸并绕轮胎周向上一圈的周向主槽相交,
在配置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两侧的各个半胎面区域的所述倾斜槽中,设置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邻接倾斜槽之间的花纹块环岸部均与两个所述邻接倾斜槽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图案具备两个连通槽,其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15%~55%的范围内,连接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通槽向所述第一侧,并向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连通槽的一部分横跨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至由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划分的环岸部区域并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具有横跨在如下两个倾斜槽之间的横跨部分,该两个倾斜槽是在与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延伸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同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两个倾斜槽,所述横跨部分还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具有横跨在如下两个倾斜槽之间的横跨部分,该两个倾斜槽是在与所述倾斜槽的每一个延伸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不同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两个倾斜槽,所述横跨部分还横跨所述轮胎赤道线;
所述连通槽包括位于所述轮胎赤道线侧的第一连通槽和位于所述第一连通槽的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第二连通槽;
所述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连通槽以及所述横跨部分从所述轮胎周向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倾斜,所述横跨部分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C大于所述第一连通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A,所述倾斜角度θA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槽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θ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倾斜角度θB为所述倾斜角度θA的0.6~0.8倍,所述倾斜角度θA为所述倾斜角度θC的0.75~0.95倍。
9.根据权利要求1、2、4、5、7、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图案具备连通浅槽,其在从所述轮胎赤道线在所述轮胎宽度方向间隔开所述外围距离L的大于55%且小于等于75%的范围内,连接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邻接倾斜槽;所述连通浅槽具有为位于与所述连通浅槽连接的连接位置的所述邻接倾斜槽槽深的40%~50%槽深。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图案在所述倾斜槽群中在所述轮胎周向相邻的各个邻接倾斜槽之间具备第一花纹块环岸部和第二花纹块环岸部,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被所述邻接倾斜槽和所述横跨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槽包围;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被所述邻接倾斜槽和所述第一连通槽以及所述第二连通槽包围;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面积S1小于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面积S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面积S1为所述面积S2的75%~8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将所述倾斜槽中的一个倾斜槽的所述开始端侧的槽部分而非所述横跨部分设置为开始槽部分;
将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侧位于离所述开始槽部分最远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开始槽部分和与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相接的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1,将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所述第一端与位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一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二端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1时,所述距离L1为所述距离LB1的25%~35%,所述连接位置是所述开始槽部分的槽宽的中心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中,将从所述开始槽部分的所述开始端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L2时,所述距离L2为所述距离LB1的40%~45%。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区域设置封闭槽,其从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延伸并封闭而不与另一个所述邻接倾斜槽连接;
在所述轮胎赤道线侧位于离所述封闭槽最远的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第三端与所述封闭槽和所述邻接倾斜槽之一连接的连接位置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3,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所述第三端与位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二花纹块环岸部的第四端之间的沿所述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设为LB2时,所述距离L3为所述距离LB2的25%~3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胎,其中,将从所述封闭槽的封闭端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L4时,所述距离L4为所述距离LB2的40%~45%。
16.根据权利要求1、2、4、5、7、8、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图案具备多个刀槽花纹,其设置在与所述倾斜槽的轮胎周向邻接的倾斜槽之间的环岸部区域;
对于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以角度α倾斜的倾斜方向A,其中α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360度,将设于所述胎面图案的全槽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除以(接地宽度×周长)得到的值设为ρg,将设于轮胎的全刀槽花纹在倾斜方向A投影的长度的总长除以(接地宽度×周长)得到的值设为ρs,将槽的平均深度设为Dg,用下列公式(1)对雪地牵引指数STI进行定义时,
角度α=30度~40度的所述雪地牵引指数STI的值为角度α=0度的所述雪地牵引指数STI的104%~110%,
STI=-6.8+2202・ρg+672・ρs+7.6・Dg・・・・・(1),
其中,上述的投影的长度的总长的单位为mm,所述平均深度的单位为mm,所述(接地宽度×周长)的单位为mm2
CN202180027237.7A 2020-04-14 2021-04-08 轮胎 Active CN115379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2056A JP7372550B2 (ja) 2020-04-14 2020-04-14 タイヤ
JP2020-072056 2020-04-14
PCT/JP2021/014862 WO2021210481A1 (ja) 2020-04-14 2021-04-08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957A CN115379957A (zh) 2022-11-22
CN115379957B true CN115379957B (zh) 2024-01-12

Family

ID=7808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7237.7A Active CN115379957B (zh) 2020-04-14 2021-04-08 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7893A1 (zh)
EP (1) EP4137333A4 (zh)
JP (1) JP7372550B2 (zh)
CN (1) CN115379957B (zh)
WO (1) WO2021210481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6306A (ja) * 1982-08-03 1984-02-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タイヤ
US5154783A (en) * 1990-01-10 1992-10-13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Tread for a pneumatic vehicle tire
JPH0885310A (ja) * 1994-09-20 1996-04-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1999017943A1 (en) * 1997-10-04 1999-04-15 Philip Blood Tyre
GB9924937D0 (en) * 1998-10-26 1999-12-22 Sumitomo Rubber Ind Pneumatic tyre
US6123129A (en) * 1998-01-14 2000-09-2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including false dividing groove
JP2008094144A (ja) * 2006-10-06 2008-04-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094140A (ja) * 2006-10-06 2008-04-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79837A (ja) * 2007-05-09 2008-11-2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22797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470703A (zh) * 2009-07-28 2012-05-2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轮胎对
JP2013023191A (ja) * 2011-07-26 2013-02-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9153292A (zh) * 2016-04-28 2019-01-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09996687A (zh) * 2016-12-20 2019-07-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82002A (zh) * 2018-02-23 2019-08-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冬季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4499B2 (ja) * 1987-07-31 1997-08-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高速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5375639A (en) * 1991-07-10 1994-12-27 The Yokoh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3127172B2 (ja) * 1992-05-14 2001-01-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4300695A1 (de) * 1993-01-13 1994-07-14 Sp Reifenwerke Gmbh Lauffläche für Fahrzeugluftreifen
AT400425B (de) * 1993-01-28 1995-12-27 Semperit Ag Fahrzeugreifen
JP2000108615A (ja) * 1998-10-07 2000-04-18 Bridgestone Corp 方向性傾斜溝を備えた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7143798B2 (en) * 2003-06-23 2006-12-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tread with axially adjacent block chamfer and rib chamfer
JP4653832B2 (ja) * 2008-10-30 2011-03-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221235B (zh) * 2010-10-05 2015-08-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5319023B2 (ja) 2011-01-12 2013-10-16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免疫調節作用を有する乳を産生する食餌のスクリーニング法
JP5316591B2 (ja) * 2011-06-08 2013-10-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17859B2 (ja) * 2012-03-09 2014-11-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A2775546A1 (en) 2012-04-25 2013-10-25 Intelligent Devices Inc. A disposable content use monitoring package with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RU2583014C1 (ru) * 2012-12-19 2016-04-27 БРИДЖСТОУН ЭМЕРИКАС ТАЙР ОПЕРЕЙШНС, ЭлЭлСи Шина с двунаправленной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ой
FR3011512B1 (fr) * 2013-10-07 2017-02-24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comportant une sculpture directionnelle
JP6248537B2 (ja) 2013-10-24 2017-12-2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684221C2 (ru) * 2013-12-23 2019-04-04 Пирелли Тайр С.П.А. Шина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имеющая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рисунок протектора
CN107645993B (zh) * 2015-05-27 2020-04-2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DE102015224713A1 (de) * 2015-12-09 2017-06-1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N106142998B (zh) * 2016-08-02 2018-03-23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DE102016217970A1 (de) * 2016-09-20 2018-03-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IT201800007188A1 (it) * 2018-07-13 2020-01-13 Pneumatico per ruote di veicoli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6306A (ja) * 1982-08-03 1984-02-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タイヤ
US5154783A (en) * 1990-01-10 1992-10-13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Tread for a pneumatic vehicle tire
JPH0885310A (ja) * 1994-09-20 1996-04-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1999017943A1 (en) * 1997-10-04 1999-04-15 Philip Blood Tyre
US6123129A (en) * 1998-01-14 2000-09-2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including false dividing groove
GB9924937D0 (en) * 1998-10-26 1999-12-22 Sumitomo Rubber Ind Pneumatic tyre
JP2008094144A (ja) * 2006-10-06 2008-04-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094140A (ja) * 2006-10-06 2008-04-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79837A (ja) * 2007-05-09 2008-11-2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22797A (zh) * 2008-10-28 2010-06-0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470703A (zh) * 2009-07-28 2012-05-2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轮胎对
JP2013023191A (ja) * 2011-07-26 2013-02-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9153292A (zh) * 2016-04-28 2019-01-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09996687A (zh) * 2016-12-20 2019-07-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82002A (zh) * 2018-02-23 2019-08-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冬季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柴德龙 等.315/70 R22.5湿地、雪地抓着性能测试用标准测试轮胎研发.《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2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957A (zh) 2022-11-22
EP4137333A1 (en) 2023-02-22
US20230147893A1 (en) 2023-05-11
WO2021210481A1 (ja) 2021-10-21
EP4137333A4 (en) 2024-02-07
JP2021169230A (ja) 2021-10-28
JP7372550B2 (ja)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6853B (zh) 充气轮胎
JP62485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151333B1 (en) Pneumatic tire
US10668774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2689565B (zh) 充气轮胎
CN111032373B (zh) 充气轮胎
CN107685600B (zh) 充气轮胎
CN111433051B (zh) 充气轮胎
WO201811651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741856B (zh) 充气轮胎
JP67806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5379957B (zh) 轮胎
CN111629911A (zh) 充气轮胎
EP3805017B1 (en) Tire
CN113348096B (zh) 充气轮胎
EP3599112B1 (en) Studless tyre
CN111655515B (zh) 充气轮胎
JP711507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4007876A (zh) 充气轮胎
JP720530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439032B (zh) 充气轮胎
EP4105040B1 (en) Tire
US11633988B2 (en) Pneumatic tire
US20220402308A1 (en) Tire and tire-vehicle combination
US20220339968A1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