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5751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5751B
CN109955751B CN201811478447.4A CN201811478447A CN109955751B CN 109955751 B CN109955751 B CN 109955751B CN 201811478447 A CN201811478447 A CN 201811478447A CN 109955751 B CN109955751 B CN 109955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ressing member
waist movement
movement suppressing
initi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8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5751A (zh
Inventor
安藤辰德
山田胜德
五岛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55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5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5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6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reaction to emergency situations, e.g.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1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60N2/42718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54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cushion
    • B60N2/42763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cushion with anti-submarin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 B60N2/427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electric or electronic trigg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腰移动抑制构件,配置于座椅坐垫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的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使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初始位置向比该初始位置靠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控制部,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移动机构工作而使腰移动抑制构件向约束位置移动;及能量吸收机构,在对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的腰移动抑制构件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3705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座椅坐垫的下部设置有滑出防止杆作为腰移动抑制构件的车辆用座椅。在日本特开2002-24060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1-1461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座椅坐垫的内部设置有仅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承接构件的车辆用座椅。
日本特开2002-370569号公报为如下构造:通过在车辆碰撞时通过动力产生装置使滑出防止杆向座椅上方侧移动,来将座椅坐垫衬垫顶起而抑制下潜现象。日本特开2002-24060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1-146127号公报为如下构造:当在车辆碰撞时乘员要向座椅前方移动时,防止承接构件的下降来抑制乘员向座椅前方的移动。然而,在日本特开2002-370569号公报中,在车辆碰撞时腰移动抑制构件会一下子从座椅坐垫的下部向上部移动。另外,在日本特开2002-24060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1-146127号公报中,由于承接构件仅能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移动,所以无法吸收从在碰撞时要向座椅前方移动的乘员受到的载荷。即,在减少向乘员施加的负荷的观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碰撞时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施加的负荷的车辆用座椅。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腰移动抑制构件,配置于座椅坐垫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初始位置向比该初始位置靠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控制部,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机构工作而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至所述约束位置;及能量吸收机构,在对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移动后的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向从所述约束位置朝向所述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在座椅坐垫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配置有腰移动抑制构件,该腰移动抑制构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腰移动抑制构件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的框架(座椅坐垫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构成为通过移动机构使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并且,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使移动机构工作,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至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通过这样移动到约束位置的腰移动抑制构件能够抑制乘员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即,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发生。
另外,设置有在对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后的腰移动抑制构件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的能量吸收机构。由此,在由乘员的腰部将腰移动抑制构件向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按压的状态下,来自腰部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会被能量吸收机构吸收,能够减少对乘员造成的负担。
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方案为基础,具备将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卡定的止动机构,所述控制部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止动机构对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的卡定状态。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由于通过止动机构在移动机构工作前的通常状态下将腰移动抑制构件在初始位置卡定,所以能够抑制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初始位置移动。
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为基础,在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撑,所述移动机构使至少一方的所述支撑部向座椅后方侧移动,从而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约束位置移动。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是经由支撑部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的构造,所以能够将移动机构配置于腰移动抑制构件的两端部。因而,与将移动机构配置于腰移动抑制构件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而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直接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移动机构小型化。
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为基础,在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的方式受到支撑,所述移动机构使至少一方的所述支撑部向座椅后方侧摆动,从而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约束位置移动。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是经由支撑部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的构造,所以能够将移动机构配置于腰移动抑制构件的两端部。另外,由于通过使支撑部摆动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向约束位置移动,所以与滑动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构造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
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俯视下形成为座椅前方侧凸出的U字状。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即使在碰撞时乘员相对于座椅向斜前方进行了惯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腰移动抑制构件来抑制乘员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U字状”不限于以座椅前方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形状,而是广泛地包括以座椅前方侧凸出的方式折弯的形状。
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第五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水平方向或随着朝向座椅前方侧而逐渐朝向座椅上方侧的前上方向。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与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是前下方向(随着朝向座椅前方侧而逐渐朝向座椅下方侧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乘员的腰部越过腰移动抑制构件。
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以第一~第五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下配置于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乘员的坐骨重叠的位置。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能够通过使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初始位置向约束位置大致水平地移动来支撑乘员的坐骨,因此不会将腰部抬起,能够抑制骨盆后倾。
第八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腰移动抑制构件,配置于座椅坐垫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初始位置向比该初始位置靠座椅后方侧且能够支撑乘员的坐骨的约束位置移动;止动机构,将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所述约束位置卡定;及控制部,在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机构工作而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至所述约束位置,且利用所述止动机构将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卡定于所述约束位置。
在该车辆用座椅中,构成为腰移动抑制构件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的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机构来从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侧且能够支撑乘员的坐骨的约束位置移动。并且,在预测到乘员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通过由控制部使移动机构工作,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至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另外,利用止动机构将腰移动抑制构件卡定于约束位置。这样,能够抑制乘员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另外,由于在碰撞预测时成为乘员的坐骨由腰移动抑制构件从座椅前方侧支撑的状态,所以与通过腰移动抑制构件来接受进行惯性移动的乘员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对乘员造成的负担。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第一方案及第八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在碰撞时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施加的负荷。
根据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在移动机构工作前的通常状态下将腰移动抑制构件维持为初始位置。
根据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与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直接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根据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与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直接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且能够以简易的构造使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
根据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即使在乘员相对于座椅向斜前方进行了惯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施加的负荷。
根据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良好地维持腰移动抑制构件对乘员的腰部的约束状态。
根据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抑制骨盆后倾而腰带(安全带)的约束力下降。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腰移动抑制构件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4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5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5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一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6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二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6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二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7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三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7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三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8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四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局部切断后的放大侧视图。
图8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四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局部切断后的放大俯视图。
图9A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四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局部切断后的放大侧视图。
图9B是将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第四变形例的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局部切断后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立体图。
图12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移动机构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移动机构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移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的图。
图14A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能量吸收机构的工作前的状态放大示出的主视图。
图14B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能量吸收机构的工作后的状态放大示出的主视图。
图15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能量吸收机构的变形例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16是将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移动机构的变形例以局部切断的方式示出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移动机构工作前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腰移动抑制构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8是示出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坐垫的放大侧视图,是示出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向,箭头RH表示车辆右方向。以下,在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就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车辆用座椅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具备座椅坐垫12,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0的乘员P由该座椅坐垫12支撑臀部及大腿部。另外,在座椅坐垫12的后端部连结就座椅靠背13的下端部13A,由该座椅靠背13支撑乘员P的背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车辆用座椅10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与搭载有车辆用座椅10的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
在车辆用座椅10设置有未图示的安全带。安全带构成为包括约束乘员的上身的肩带和约束乘员的腰部的腰带,构成为能够通过该安全带将乘员P约束于车辆用座椅。
如图2所示,座椅坐垫12构成为包括作为骨架构件的座椅坐垫框架14和安装于座椅坐垫框架14的多个座椅坐垫弹簧16。
座椅坐垫框架14具备在座椅坐垫12的左右的侧部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14A、架设于左右的侧框架14A的前部的上部之间的前框架14B以及架设于左右的侧框架14A的后端部之间的上下一对后框架14C及后框架14D。
左右的侧框架14A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且以车辆宽度方向为厚度方向而配置。另外,左右的侧框架14A的后端部分别向座椅上方侧突出,座椅靠背13的下端部13A连结于该突出的后端部。并且,这些侧框架14A经由未图示的座椅滑动机构而连结于车身的地板部。
前框架14B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该前框架14B通过焊接等手段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4A的前部。另外,上下的后框架14C及后框架14D例如由金属制的管形成,以轴线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式姿势配置。并且,后框架14C及后框架14D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通过铆接等手段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4A的后端部。
座椅坐垫弹簧16在左右的侧框架14A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另外,这些座椅坐垫弹簧16架设于前框架14B与下侧的后框架14D之间。并且,在座椅坐垫弹簧16的上部支撑有未图示的座椅坐垫衬垫。座椅坐垫衬垫例如由聚氨酯泡沫等发泡体构成,该座椅坐垫衬垫的表面由表皮覆盖。
在此,在座椅坐垫12设置有用于抑制在车辆的碰撞时乘员P向座椅前方移动的移动抑制装置20。以下,对移动抑制装置20的详情进行说明。
(移动抑制装置)
如图3所示,移动抑制装置20配置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具备安装于侧框架14A的壳体24。壳体24在座椅侧视图中是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在该壳体24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面形成有引导孔24A。引导孔24A是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从壳体24的前端部形成到后端部。并且,在该引导孔24A中插通有腰移动抑制构件22。
如图2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22配置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由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的管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腰移动抑制构件22构成为包括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22A和从该直线部22A的两端部向座椅后方侧延伸出的侧部22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虽然未图示出座椅左侧的侧部22B,但为与座椅右侧的侧部22B左右对称的形状。因而,腰移动抑制构件22整体在俯视下形成为座椅前方侧凸出的U字状。
如图4A所示,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部22C。支撑部22C在座椅侧视图中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配置于壳体24的内部。并且,该支撑部22C以能够相对于侧框架14A(座椅坐垫框架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撑。因而,通过支撑部22C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腰移动抑制构件22会与该支撑部22C一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在此,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在通常状态下,腰移动抑制构件22配置于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另外,如图2的实线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22构成为能够通过后述的移动机构26而向比初始位置靠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
如图4A所示,移动抑制装置20具备移动机构26,移动机构26构成为包括充气机28和袋体30。本实施方式的充气机28作为一例而设为缸式的充气机,通过工作而产生气体。另外,充气机28与后述的作为控制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32电连接,构成为基于来自该ECU32的信号而工作。
袋体30构成为能够膨胀收缩,在通常状态下,以收缩状态配置于支撑部22C与壳体24的座椅前方侧的内壁之间。并且,袋体30通过接受来自充气机28的气体供给,而如图4B所示那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膨胀从而使支撑部22C座椅后方侧移动。此时,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从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侧移动至约束位置。
另外,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支撑部22C与袋体30的内压对抗而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由此,作用于支撑部22C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移动机构26的充气机28及袋体30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因而,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如图4A所示,在支撑部22C的座椅后方侧设置有止动机构31的止动构件33。止动构件33是以座椅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构件,抵接于壳体24的上壁及下壁。并且,通过该止动构件33将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支撑部22C在初始位置卡定。另外,止动构件33构成为能够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通过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止动构件3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来解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卡定状态。
在ECU32上电连接有检测车辆的碰撞的传感器及预测车辆的碰撞的传感器等。在此,如图3所示,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之前的通常状态下,腰移动抑制构件22配置于壳体24的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另外,在初始位置下,腰移动抑制构件22配置于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乘员P的坐骨B重叠的位置。
并且,ECU32在基于来自上述的传感器的信号而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使止动构件3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解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卡定状态。另外,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充气机28工作,袋体30膨胀。由此,如图1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至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
(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中,腰移动抑制构件22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坐垫框架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4A及图4B所示,构成为通过移动机构26而从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并且,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通过由ECU32使移动机构26工作,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另一方面,乘员P的坐骨B伴随于碰撞而从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就座位置向座椅前方侧移动。并且,如图1的实线所示,乘员P的坐骨B由移动到约束位置的腰移动抑制构件22抑制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其结果,不会将大腿部(腰部)抬起,能够抑制骨盆后倾,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充气机28及袋体30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即,在对通过移动机构26而移动后的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由膨胀的袋体30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在由乘员P的腰部将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按压的状态下,来自腰部的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能够减少对乘员P造成的负担。即,能够在碰撞时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P施加的负荷。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因而,与能量的吸收方向是前下方向(随着朝向座椅前方侧而逐渐朝向座椅下方侧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乘员P的腰部越过腰移动抑制构件22。即,在能量的吸收方向是前下方向的情况下,随着乘员P的腰部向座椅前方侧移动,腰移动抑制构件22会向座椅下方侧移动。因而,乘员P的腰部有可能越过腰移动抑制构件22而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抑制乘员P的腰部越过腰移动抑制构件22,能够良好地维持乘员P的腰部的约束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腰移动抑制构件22整体在俯视下形成为座椅前方侧凸出的U字状。由此,即使在碰撞时乘员P相对于座椅向斜前方进行了惯性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腰移动抑制构件22来抑制乘员P的移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由止动机构31的止动构件33将腰移动抑制构件22在初始位置卡定。由此,能够抑制在通常驾驶时腰移动抑制构件22从初始位置移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移动机构26使设置于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两端部的支撑部22C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即,由于经由支撑部22C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所以与在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移动机构而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直接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移动机构26小型化。即,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腰移动抑制构件22在初始位置下配置于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乘员的坐骨重叠的位置。由此,在支撑乘员的坐骨时无需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从初始位置朝向座椅后方侧而向斜上方移动,能够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从初始位置向约束位置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不会将大腿部(腰部)抬起,能够抑制骨盆后倾。其结果,能够抑制骨盆后倾而腰带(安全带)的约束力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及图4B所示,包括充气机28及袋体30而构成了移动机构2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图5~9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第四变形例的构造。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如图5A所示,第一变形例的移动机构35构成为包括压缩螺旋弹簧36。压缩螺旋弹簧36是将壳体24与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支撑部22C连结的弹簧,压缩螺旋弹簧36的一端部安装于壳体24的座椅前方侧的内壁。另外,压缩螺旋弹簧36的另一端部安装于支撑部22C。
在此,支撑部22C在通常状态下由止动机构31的止动构件33在初始位置卡定。并且,在该状态下,由压缩螺旋弹簧36的作用力将支撑部22C压靠于止动构件33。
在该图5A的状态下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止动机构31工作而使止动构件3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支撑部22C通过压缩螺旋弹簧36的作用力而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其结果,如图5B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
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支撑部22C会与压缩螺旋弹簧36的作用力对抗而向初始位置靠近,因此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移动机构35的压缩螺旋弹簧36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并且,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如图6A所示,第二变形例的移动机构37构成为包括拉伸螺旋弹簧38。拉伸螺旋弹簧38是将壳体24与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支撑部22C连结的弹簧,拉伸螺旋弹簧38的一端部安装于壳体24的座椅后方侧的内壁。另外,拉伸螺旋弹簧38的另一端部插通于止动构件33而安装于支撑部22C。
在此,支撑部22C在通常状态下由止动机构31的止动构件33在初始位置卡定。并且,在该状态下,由拉伸螺旋弹簧38的拉伸力将支撑部22C压靠于止动构件33。
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止动机构31工作而使止动构件3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支撑部22C通过拉伸螺旋弹簧38的拉伸力而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其结果,如图6B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
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支撑部22C会与拉伸螺旋弹簧38的拉伸力对抗而向初始位置靠近,因此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移动机构37的拉伸螺旋弹簧38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并且,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如图7A所示,第三变形例的移动机构39构成为包括预紧器40和丝线42。在预紧器40的内部设置有卷绕着丝线42的未图示的卷轴,丝线42从该预紧器40拉出。丝线42的顶端侧进入到壳体24内,插通于止动构件33而安装于支撑部22C。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预紧器40作为一例而为利用电动机使卷轴旋转的构造,该预紧器40与ECU32电连接。
支撑部22C在通常状态下由止动机构31的止动构件33在初始位置卡定。在此,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止动构件3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移动,解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卡定状态。另外,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预紧器40工作,将丝线42一下子卷起,由此,支撑部22C(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至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
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支撑部22C会与预紧器40的电动机的力对抗而向初始位置靠近,因此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移动机构39的预紧器40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并且,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如图8A及图8B所示,第四变形例的移动机构26构成为包括充气机28和袋体30,充气机28与ECU32电连接。
袋体30构成为能够膨胀收缩,在通常状态下,以收缩状态配置于支撑部22C与壳体24的座椅前方侧的内壁之间。并且,袋体30通过接受来自充气机28的气体供给而如图9A及图9B所示那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膨胀从而使支撑部22C向座椅后方侧移动。此时,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从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侧移动至约束位置。
在此,如图8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顶端部形成有收纳部22D,在该收纳部22D收纳有大致圆柱状的销44。收纳部22D形成于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座椅宽度方向的端面,因此收纳部22D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开放。另外,在收纳部22D的底部安装着压缩螺旋弹簧46的一端部。
销44形成为与收纳部22D对应的大小,在销44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安装着压缩螺旋弹簧46的另一端部。因而,销4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46而与腰移动抑制构件22连结,被该压缩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压靠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壳体24的内壁。在该状态下,销44的端面与腰移动抑制构件22的端面大致一致。
在此,在壳体24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内壁形成有槽部48,在本变形例中,包括该槽部48和销44而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如图8A所示,槽部48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而从壳体24的前端部形成到后端部,除了后端部之外形成为固定的槽宽。另外,槽部48的后端部在座椅侧视图中为大致圆形的圆孔部48A,该圆孔部48A的槽宽比槽部48的一般部宽,形成为能够供销44插通的大小。
在本变形例的构造中,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充气机28工作。由此,如图9A所示,袋体30膨胀而使支撑部22C向座椅后方侧移动,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向约束位置移动。在此,销44一边被压缩螺旋弹簧46压靠于壳体24的内壁一边与腰移动抑制构件22一起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并且,如图9B所示,在约束位置下,销44移动至圆孔部48A而插通于圆孔部48A。
并且,在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销44会一边将槽部48扩开一边向初始位置靠近,因此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此时,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1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及作用,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适当说明。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5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包括座椅坐垫12和座椅靠背13。另外,座椅坐垫12构成为包括作为骨架构件的座椅坐垫框架14和安装于座椅坐垫框架14的多个座椅坐垫弹簧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S弹簧作为座椅坐垫弹簧16,但也可以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形状。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前框架14B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并且,该前框架14B架设于左右的侧框架14A的上端部彼此之间。另外,在前框架14B的后端部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切口部14E,后述的支撑部56进入到该切口部14E。
在座椅坐垫12设置有用于抑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P向座椅前方移动的移动抑制装置52。以下,对移动抑制装置52的详情进行说明。
(移动抑制装置)
如图10所示,移动抑制装置52配置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前方侧,具备安装于侧框架14A的转动轴53。转动轴53位于侧框架14A的下端部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在该转动轴53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着支撑部56的下端部。
支撑部56形成为长条板状,支撑部56的下端部安装于转动轴53。另外,支撑部56的上端部通过前框架14B的切口部14E而向座椅上方侧延伸,在该支撑部56的上端部安装有腰移动抑制构件54。
如图11所示,腰移动抑制构件54配置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由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金属制的管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腰移动抑制构件5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并且,腰移动抑制构件54能够通过支撑部56摆动而在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参照双点划线)与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参照图11的实线)之间相对于座椅坐垫框架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12所示,移动抑制装置52具备移动机构58,移动机构58构成为包括充气机60、齿条齿70及小齿轮72。
充气机60具备在座椅侧视图中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壳体62,在该壳体62的后端部设置有点火部64。另外,在壳体62内与点火部64相邻地设置有喷出部66,在该喷出部66的周围形成有多个气体喷出口66A。因而,在充气机60工作时,构成为由点火部进行点火而从气体喷出口66A喷出气体。
另外,在壳体62内插入了杆68的后端部。杆68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杆68的后端部设置有与壳体62的内壁抵接而能够在壳体62内沿座椅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部68A。
在此,在杆68的前端侧设置有齿条齿70。齿条齿70设置于杆68的比壳体62靠外侧处,小齿轮72啮合于该齿条齿70。
小齿轮72设置于支撑部56的下端部,构成为根据齿条齿70的座椅前方侧的移动而支撑部56绕转动轴53向图中箭头R1的方向摆动。
充气机60的点火部64与ECU32电连接,基于来自该ECU32的信号使点火部64进行点火。即,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充气机60工作。
在ECU32上电连接有检测车辆的碰撞的传感器及预测车辆的碰撞的传感器等。在此,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之前的通常状态下,支撑部56处于前倾的状态,腰移动抑制构件54配置于座椅前方侧的初始位置。并且,在该通常状态下,由于齿条齿70与小齿轮72啮合,所以抑制了支撑部56的摆动。即,由齿条齿70及小齿轮72构成了将腰移动抑制构件54在初始位置卡定的止动机构。另外,腰移动抑制构件54在初始位置下配置于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乘员P的坐骨B重叠的位置(参照图10)。
并且,ECU32在基于来自上述的传感器的信号而预测或检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充气机60工作而从气体喷出口66A向壳体62内喷出气体。由此,如图13所示,伴随于滑动部68A向座椅前方侧的滑动而杆68向座椅前方侧移动,通过齿条齿70与小齿轮72的啮合使支撑部56向R1的方向摆动。由此,腰移动抑制构件54移动至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54的初始位置下的高度与约束位置下的高度没有变化的方式调整摆动角度,但不限于此。
在腰移动抑制构件54移动到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对腰移动抑制构件54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通过齿条齿70与小齿轮72的啮合而对杆68作用向座椅后方侧的载荷。并且,滑动部68A与壳体62的内压对抗而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由此,载荷的至少一部分被吸收。因而,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50中,通过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的情况下使腰移动抑制构件54向约束位置移动,能够抑制乘员P的坐骨B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对移动后的腰移动抑制构件54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能够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即,能够在碰撞时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P施加的负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使支撑部56摆动来使腰移动抑制构件54向约束位置移动,所以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腰移动抑制构件滑动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构造使腰移动抑制构件54移动。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滑动部68A与壳体62的内压对抗而向座椅后方侧移动来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但也可以取代于此或在此之外进一步采用图14所示的能量吸收机构73。
如图14A所示,能量吸收机构73构成为包括左右一对按压构件74。按压构件74由未图示的支撑机构支撑,设置于支撑部56的左右两侧。另外,按压构件74构成为能够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而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如图14B所示,例如,通过在支撑部56位于约束位置的状态下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按压构件74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而将支撑部56从左右两侧夹入。
通过如以上这样使支撑部56被一对按压构件74夹入,在对支撑部56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能够通过按压构件74与支撑部56的摩擦来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也可以取代图12的充气机60而使用如图15所示那样具备能量吸收机构81的充气机76。
如图15所示,充气机76具备在座椅侧视图中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78。在壳体78的后端部设置有点火部64,在壳体78内与点火部64相邻地设置有喷出部66。另外,在喷出部66的周围形成有多个气体喷出口66A。
在此,壳体78为上下两段的结构,由强度比壳体78的外壳低的分隔壁78A上下区划。并且,喷出部66配置于壳体78的下段。另一方面,在壳体78的上段填充有构成能量吸收机构81的泡沫件82。泡沫件82从壳体78内的上段的后端填充至比座椅前后方向中央部稍靠座椅前方侧处,填充有泡沫件82的空间由板状的盖材84封闭。并且,包括该泡沫件82和盖材84而构成了能量吸收机构81。
另外,在壳体78的分隔壁78A形成有贯通孔78B,在该贯通孔78B中插通有销80。销80的下半部分位于比分隔壁78A靠下方处,上半部分位于比分隔壁78A靠上方处。另外,销80的下侧的后表面为倾斜面80A,后表面以随着朝向座椅下方侧而逐渐变尖的方式倾斜。而且,销80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弹簧等未图示的悬吊构件而维持图15的位置。
由于如以上这样构成了充气机76,所以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的情况下,从喷出部66的气体喷出口66A向壳体78内喷出气体而滑动部68A(杆68)向座椅前方侧移动。在此,通过杆68的滑动部68A与销80的倾斜面80A抵接,销80被向座椅上方抬起,滑动部68A向比销80靠座椅前方侧处移动。另外,通过滑动部68A钻过销80,销80向下方移动而成为图15的状态。
接着,在从乘员接受载荷而杆68向座椅后方侧(图中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滑动部68A与销80的前表面抵接而使该销80向座椅后方侧移动。此时,销80一边使强度低的分隔壁78A断裂一边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由此,盖材84被销80按压而一边挤破泡沫件82一边向座椅后方侧移动,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以上的构造,能够通过改变泡沫件82的材质等而容易地调整能量吸收机构的吸收效率。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充气机60、齿条齿70及小齿轮72而构成了移动机构58,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6所示的变形例的构造。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16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取代充气机60而具备电动机86。另外,电动机86的输出轴为转动轴53,支撑部56的下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转动轴53。
在以上的结构中,通过向电动机86通电来抑制支撑部56的摆动。即,电动机86作为止动机构发挥功能。另外,基于来自ECU32的信号使电动机86驱动而使支撑部56朝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而向图中R1的方向摆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1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及作用,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适当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9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包括座椅坐垫12和座椅靠背13。另外,在座椅坐垫12设置有用于抑制在车辆碰撞时乘员P向座椅前方移动的移动抑制装置91。以下,对移动抑制装置91的详情进行说明。
(移动抑制装置)
移动抑制装置91配置于座椅坐垫12的座椅前方侧,具备安装于座椅坐垫框架14的连杆构件92。连杆构件92构成为包括长条状的第一连杆93和长条状的第二连杆94,第一连杆93的前端部经由转动轴97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座椅坐垫框架14。另外,在第一连杆93形成有长孔93A,在该长孔93A中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通有连结轴95。
第二连杆94经由连结轴95连结于第一连杆93,因而,第二连杆94相对于第一连杆9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另外,在第一连杆93的与设置有连结轴95的端部相反一侧的一端部94A安装有腰移动抑制构件22。
腰移动抑制构件22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能够沿着形成于座椅坐垫框架14的引导孔96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此,连结轴95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而向座椅上方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来自ECU32(参照图4)的信号使连结轴95向座椅上方侧移动。
通过连结轴95向座椅上方侧移动,如图18所示,第一连杆93绕转动轴97转动,第二连杆94绕连结轴95转动。由此,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96向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
另外,在对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座椅前方侧)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连结轴95沿着长孔93A向座椅前方侧移动,从而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座椅前方侧移动。此时,由未图示的能量吸收机构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大致水平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能量吸收机构,例如可以在转动轴97与连结轴95之间搭挂压缩螺旋弹簧而利用该该压缩螺旋弹簧来吸收载荷,也可以利用其他构造来吸收载荷。
(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90中,通过在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下情况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约束位置移动,能够抑制乘员P的坐骨B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对移动后的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能够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即,能够在碰撞时抑制下潜现象并减少向乘员P施加的负荷。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以上,虽然对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进行了说明,但当然能够在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将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设为了水平方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随着朝向座椅前方侧而逐渐朝向座椅上方侧的前上方向。具体而言,在图4B中,通过使壳体24的整体向前上方向倾斜,能够使能量的吸收方向成为前上方向。即,当受到来自乘员P的载荷时,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引导孔24A从约束位置朝向初始位置而向斜上方移动。此时,支撑部22C与袋体30的内压对抗而朝向座椅前方侧向斜上方移动,由此吸收载荷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在构成座椅坐垫框架14的左右一对侧框架14A的两侧设置了移动机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一方的侧框架14A设置移动机构26(参照图4)。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腰移动抑制构件22沿着另一方的侧框架14A侧的引导孔24A移动,也能抑制乘员P的坐骨B向座椅前方侧的移动,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发生。另外,即使是仅在一方的侧框架14A设置有移动机构26的构造,通过将能量吸收机构设置于两侧的侧框架14A,也能够左右均等地吸收载荷。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约束位置设为了相对于乘员P的坐骨B向座椅前方侧隔开间隔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使腰移动抑制构件座椅后方侧移动至与乘员P的坐骨B抵接的位置的构造。关于该构造,基于图1进行说明。在图1,在比双点划线所示的乘员P的就座位置靠座椅前方侧处设定有约束位置,在检测或预测到乘员P会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碰撞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机构26(参照图4)工作,腰移动抑制构件22向约束位置移动。相对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约束位置设定为比图1所示的位置靠座椅后方侧处,构成为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乘员P的就座位置下的坐骨B的位置。并且,此时也可以采用通过止动机构将腰移动抑制构件22在约束位置卡定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在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腰移动抑制构件22移动至约束位置,在碰撞时已经成为了坐骨B由腰移动抑制构件22从座椅前方侧支撑的状态,因此乘员不会向座椅前方侧惯性移动,能够减少给乘员造成的负担。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
腰移动抑制构件,在初始位置配置于座椅坐垫的座椅前方侧且座椅上方侧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的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
移动机构,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该初始位置向比该初始位置靠座椅后方侧的约束位置移动;
控制部,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机构工作而使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移动至所述约束位置;
能量吸收机构,在对通过所述移动机构移动后的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向从所述约束位置朝向所述初始位置的方向作用了载荷时,吸收该载荷的至少一部分;及
止动机构,将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卡定,
其中,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插通于引导孔,所述引导孔是在安装于所述座椅坐垫的侧框架的壳体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形成的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
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能够从该约束位置朝向该初始位置而相对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向斜上方向移动,所述能量吸收机构对能量的吸收方向为随着朝向座椅前方侧而逐渐朝向座椅上方侧的前上方向,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止动机构对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的卡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的两端部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撑,
所述移动机构使至少一方的所述支撑部向座椅后方侧移动,从而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约束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俯视下形成为座椅前方侧凸出的U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腰移动抑制构件在所述初始位置下配置于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乘员的坐骨重叠的位置。
CN201811478447.4A 2017-12-25 2018-12-05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9955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410 2017-12-25
JP2017248410A JP7035515B2 (ja) 2017-12-25 2017-12-25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5751A CN109955751A (zh) 2019-07-02
CN109955751B true CN109955751B (zh) 2022-05-27

Family

ID=6676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8447.4A Active CN109955751B (zh) 2017-12-25 2018-12-05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3032B2 (zh)
JP (1) JP7035515B2 (zh)
CN (1) CN109955751B (zh)
DE (1) DE1020181317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5492B2 (ja) * 2018-08-27 2022-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040407B2 (ja) * 2018-11-05 2022-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0913379B2 (en) * 2019-03-08 2021-02-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tent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JP7272332B2 (ja) 2020-08-11 2023-05-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14655091B (zh) * 2020-12-22 2023-09-26 李尔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抗下潜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0635A (en) * 1997-12-24 2000-04-18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Seat pan of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including an anti-sub-marining device
EP1378391A3 (en) * 2002-07-02 2005-01-12 NHK Spring Co., Ltd.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CN1660630A (zh) * 2004-02-27 2005-08-31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JP2009045963A (ja) * 2007-08-14 2009-03-05 Daicel Chem Ind Ltd 乗員の安全確保装置
CN103538551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椅垫气囊装置
CN10573029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6386A (ja) 1992-04-10 1993-11-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H05286387A (ja) * 1992-04-10 1993-11-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3715106B2 (ja) * 1998-06-16 2005-11-09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FR2789026B1 (fr) * 1999-01-28 2001-04-06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raverse de securite mobile
JP3721038B2 (ja) 1999-09-07 2005-11-3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FR2798629B1 (fr) * 1999-09-16 2001-11-09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ssise d'un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raverse d'anti-sous-marinage
JP3721086B2 (ja) 2001-02-15 2005-11-3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02370569A (ja) 2001-06-15 2002-12-24 Tachi S Co Ltd 乗り物シート
KR100456555B1 (ko) * 2001-08-14 2004-11-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서브마린 방지용 패널 구조
FR2832106B1 (fr) 2001-11-12 2005-02-1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Assise d'un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raverse d'anti-sousmarinage
DE10231794A1 (de) * 2002-07-10 2004-02-12 Takata-Petri Ag Kraftfahrzeugsitz
US7866696B2 (en) * 2004-12-10 2011-01-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4290701B2 (ja) * 2006-01-13 2009-07-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8240758B2 (en) * 2006-03-27 2012-08-14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Deformable seat pan for a tiltable vehicle seat
JP4936823B2 (ja) 2006-08-22 2012-05-2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09045961A (ja) 2007-08-13 2009-03-05 Tokai Rika Co Ltd シート構造及びシート制御装置
DE102008045998A1 (de) * 2007-12-19 2009-06-25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Untergestell, einem Sitzträger und einer Rückenleh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0635A (en) * 1997-12-24 2000-04-18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Seat pan of an automobile vehicle seat including an anti-sub-marining device
EP1378391A3 (en) * 2002-07-02 2005-01-12 NHK Spring Co., Ltd.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CN1660630A (zh) * 2004-02-27 2005-08-31 高田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JP2009045963A (ja) * 2007-08-14 2009-03-05 Daicel Chem Ind Ltd 乗員の安全確保装置
CN103538551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椅垫气囊装置
CN105730299A (zh) * 2016-03-17 2016-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31752A1 (de) 2019-06-27
JP2019111991A (ja) 2019-07-11
US10793032B2 (en) 2020-10-06
US20190193609A1 (en) 2019-06-27
JP7035515B2 (ja) 2022-03-15
CN109955751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751B (zh) 车辆用座椅
JP3972736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42907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861550B (zh) 车辆用座椅
JP20190848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
WO2007091575A1 (ja) 車両シート
JP529444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618437B2 (en) Vehicle seat
CN111762121A (zh) 乘员保护装置
JP692705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936823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WO2010134596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9664804B (zh) 车辆用座椅
JP4781109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10013096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用の安全装置
JP2023544608A (ja) 能動的な圧力拘束を伴うシート中央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2011046308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JP2018090224A (ja) シートベルト内蔵車両用シート
JP6958454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2003276544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727233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0820776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307749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
EP1783011A2 (en) Pretensioner
JP6527732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