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066A - 排气管 - Google Patents

排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066A
CN109891066A CN201780066908.4A CN201780066908A CN109891066A CN 109891066 A CN109891066 A CN 109891066A CN 201780066908 A CN201780066908 A CN 201780066908A CN 109891066 A CN109891066 A CN 109891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length
outlet portion
exhaust pipe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6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066B (zh
Inventor
丸山敦士
齐藤贤二郎
新村龙太
森本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91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1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trol
    • F01N3/2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talytic conversion ; Methods of operation or control of catalytic conver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排气管(10、10A~10C)的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构成为从催化剂(58)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流向消声器(56)的出口部(84、90、96)。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和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a~Lhc)中的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比催化剂(58)的直径(D)长。

Description

排气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有对从车辆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并排出到消声器(muffler)的催化剂的排气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连接车辆的发动机和消声器的排气管内设置催化剂,利用催化剂净化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并将净化后的废气经由消声器排出到外部。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09931号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排气管的外壁与保持催化剂的催化剂保持容器之间配置有底筒状的分隔壁,使从催化剂排出的废气流向由催化剂保持容器和分隔壁形成的气体流路,据此,经由催化剂保持容器使催化剂在短时间内升温至活化温度,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该催化剂的净化性能。
发明内容
但是,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09931号的技术中,由于催化剂中的废气的出口面与分隔壁的底壁部分相向,且沿着催化剂保持容器的外周面形成有气体流路,因此,从催化剂排出的废气在分隔壁的底壁部分被全部反射,并沿着催化剂保持容器的外周面在气体流路中流动。据此,废气难以经由消声器良好地排出到外部,导致输出功率的下降。另外,由于在排气管内设置分隔壁,而需要分隔壁、将该分隔壁支承于外壁的支撑件等零部件,导致排气管的零部件数量增加、用于将这些零部件组装于排气管的制造工时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其能够在不使输出功率下降的情况下使催化剂升温,并且能够抑制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的增加。
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管是从车辆的发动机延伸而连接于消声器,并收容催化剂的排气管,该催化剂对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并排出到所述消声器,该排气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特征:所述排气管具有内管和外管,其中,所述内管收容所述催化剂;所述外管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且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消声器,并且所述外管收容所述内管。在该情况下,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比所述催化剂靠所述消声器侧的部位构成为出口部,该出口部使从所述催化剂排出的净化后的所述废气流向所述消声器。另外,所述出口部的沿着所述车辆的垂直方向的长度和所述出口部的沿着所述车辆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中的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的直径短,另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的直径长。
第二特征:所述出口部的形状为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
第三特征:所述外管具有从所述一端部向下方延伸而弯曲,并从弯曲部分向所述另一端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所述出口部的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的直径短。另外,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中的起始于所述催化剂的中心线的下侧长度比起始于所述中心线的上侧长度短。
第四特征:所述出口部是筒部件的通孔,该筒部件配设在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比所述催化剂靠所述消声器侧的部位。
第五特征:所述出口部是由壁形成的开口部,其中,所述壁设置在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比所述催化剂靠所述消声器侧的部位。另外,所述出口部的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和沿着所述水平方向的长度中的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的直径短。
第六特征:所述出口部是通过使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比所述催化剂靠所述消声器侧的部位呈扁平而形成的开口部。
第七特征:所述排气管还具有支撑件,该支撑件将所述内管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支承于所述外管。在该情况下,所述支撑件被设置为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向所述内管的外周面沿所述长度方向朝所述消声器侧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出口部的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的长度和出口部的沿着车辆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中的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的直径短,另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的直径长。如此,由于出口部的短径比催化剂的直径短,因此,从催化剂排出的一部分废气碰撞外管或内管中的出口部的短径部分的形成部位而返回到催化剂侧。
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外管设置出口部的话,则碰撞的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据此,由于返回的一部分废气经由内管使催化剂(的外周部分)升温,因而,能够提高该催化剂的净化性能。另一方面,如果在内管设置出口部的话,则碰撞的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的外周侧,使催化剂的外周部分升温,因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净化性能。
如此,根据第一特征,构成为在外管或内管中的出口部的短径部分的形成部位,使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侧的简单结构,因此,能够不降低输出功率地使催化剂升温,并且能够抑制排气管的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出口部为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因此,能够使废气的返回流量均匀。
然而,关于排气管内的废气的流速,排气管内的下侧部分的废气的流速比上侧部分的废气的流速快。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通过使出口部的沿着垂直方向的长度比催化剂的直径短,而将出口部的沿着垂直方向的部分作为短径部分,将沿着该垂直方向的长度中的起始于催化剂的中心线的下侧长度设定为比起始于中心线的上侧长度短。据此,流速快的下侧部分的废气不容易从出口部排出,因此,能够使催化剂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均匀地升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通过将配设在外管或内管的比催化剂靠消声器侧的部位的筒部件的通孔作为出口部,能够以将筒部件嵌入外管或内管这样简单的安装结构来构成出口部。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削减排气管的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将由设置在外管或内管的比催化剂靠消声器侧的部位的壁形成的开口部作为出口部,并将出口部的沿着垂直方向的长度和沿着水平方向的长度中的一方的长度设定为比催化剂的直径短。据此,当一部分废气碰撞到壁时,该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侧,因此,能够通过返回的一部分废气使催化剂有效地升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使外管或内管的比催化剂靠消声器侧的部位呈扁平而形成的开口部为出口部,因此,当一部分废气碰撞到扁平部分时,能够使该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侧而使该催化剂有效地升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内管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由支撑件支承于外管,支撑件被设置为从外管的内周面向内管的外周面沿内管的长度方向朝消声器侧倾斜。据此,从出口部返回的一部分废气碰撞到上游侧的支撑件之后,沿着支撑件和内管的外周面到达下游侧的出口部,并从该出口部排出到消声器。其结果,能够阻止一部分废气过度地返回到上游侧,并且能够使废气从排气管良好地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管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排气管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排气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4A是筒部件的侧视图,图4B是筒部件的主视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从催化剂排出的废气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7A是图示形成在外管上的上侧阻隔壁和下侧阻隔壁的主视图,图7B是表示从催化剂排出的废气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管详细地进行说明。
[机动二轮车12的概略结构]
图1是作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管10的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2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机动二轮车12是驾驶员跨坐在车座14上的跨骑式车辆。此外,在图1中,以机动二轮车12中的排气管10及其周边部件为中心进行图示,而对机动二轮车12中的除此以外的部位省略图示或者简略地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按照从就座于车座14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来说明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机动二轮车12的垂直方向是指上下方向,水平方向是指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
机动二轮车12具有车身框架16、前轮操舵部20、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2、后轮悬架部26、燃料箱28和车座14,其中,前轮操舵部20在车身框架16的前部以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支承前轮18;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2在前轮操舵部20的后方悬架于车身框架16;后轮悬架部26在发动机22的后方将后轮2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框架16;燃料箱28和车座14在前轮操舵部20的后方安装于车身框架16的前后。
车身框架16具有头管(head pipe)30,该头管30将前轮操舵部20以自如操纵方向的方式进行支承。主框架32从头管30向后方朝下方倾斜延伸。主框架32具有向下方弯曲的下方弯曲部34,支承发动机22和燃料箱28。另外,下框架(down frame)36从头管30向后方朝斜下方延伸。另一方面,车座14由从主框架32的下方弯曲部34向后方延伸的车座导轨38支承。
前轮操舵部20由方向操纵把手40和从方向操纵把手40向下方延伸的前叉(frontfork)42构成,前轮18以自如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前叉42的下端。后轮悬架部26由从主框架3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摆臂(swing arm)44和架设在摆臂44和车座导轨38之间的未图示的后缓冲器构成,后轮24以自如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摆臂44的后端。
发动机22具有曲轴箱46和从曲轴箱46的上表面稍微前倾并向上方延伸的气缸部48。在形成于气缸部48的后壁的进气口连结有未图示的进气装置,另一方面,在形成于气缸部48的前壁的排气口连结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管10的一端部50。通过将曲轴箱46的前部安装于设置在下框架36的下部的未图示的吊架(hanger)上,并且将曲轴箱46的后部安装于设置在主框架32的下部的后部吊架52上,来将发动机22悬架于车身框架16。
[排气管10的概略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管10进行说明。
排气管10搭载于机动二轮车12,其一端部50侧从气缸部48的前壁向前方延伸。排气管10的从自一端部50向前方延伸的部分向下方弯曲,该弯曲部分沿曲轴箱46向斜下方延伸,进而在曲轴箱46的下方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后方延伸。排气管10的后方的另一端部54连接于朝向后方向斜上方延伸的消声器56。
在排气管10内的曲轴箱46正下方的部位收容有后述的催化剂58。因此,排气管10构成为带有催化剂58的排气装置。并且,排气管10中的催化剂58后方的部位通过支承部件60支承于后部吊架52。
接着,边参照图2~图8边对与排气管10内部的结构、尤其是与催化剂58周边的结构相关的三个实施例(第一~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排气管10称为第一~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10A~10C。
[第1实施例]
边参照图2~图5B边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的排气管10A具有构成该排气管10A的外观形状的外管70。因此,外管70的一端部50连接于气缸部48,并且,外管70的另一端部54连接于消声器56。另外,外管70为管状,从一端部50到曲轴箱46前方的弯曲部分的部位直径较小,另一方面,收容催化剂58的水平部分直径较大。
如图1~图3所示,外管70中的配设有催化剂58的部位由连结于弯曲部分的上游侧(一端部50侧)的小径部分72、从小径部分72向后方扩开的扩开部分74和从扩开部分74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大径部分76构成。在外管70中的大径部分76的内部配设有内管78,该内管78为筒状,收容催化剂58且沿大径部分7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内管78的上游侧的一端进入到扩开部分74,连结于该扩开部分74的内周面。内管78的下游侧(另一端部54侧)的另一端在大径部分76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开口。在内管78的比沿着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稍靠下游侧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将内管78支承于大径部分76的内周面的支撑件80。
撑条80是连结内管78的外周面与外管70的大径部分76的内周面的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支撑件80被配设为从大径部分76的内周面向内管78的外周面朝后方倾斜。据此,内管78与大径部分76之间的间隙被支撑件80分隔为上游侧空间和下游侧空间。
在内管78的内侧,沿着内管78的长度方向配设有圆柱状的催化剂58。催化剂58的上游侧的表面(废气的入口面79)位于从内管78的上游侧的一端稍靠下游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催化剂58的下游侧的表面(废气的出口面81)位于从内管78的下游侧的另一端稍靠上游侧的位置。
因此,从发动机22排出的废气从外管70的一端部50经由弯曲部分、小径部分72和扩开部分74流入到内管78,并到达催化剂58的入口面79。如果催化剂58的温度升温至活化温度的话,催化剂58就能够净化从入口面79流入的废气,并将净化后的废气从出口面81排出到下游侧。在图2和图3中,分别图示了废气向催化剂58的入口面79流入的流入方向(从纸面右侧朝向入口面79的箭头)和废气从出口面81排出的排出方向(从出口面81朝向纸面左侧的箭头)。
此外,如发动机22起动时那样,在催化剂58的温度低于活化温度的状态下,容易发生由于硫中毒而产生的催化剂58的劣化,因此,优选在使催化剂58的温度升温至活化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废气的净化。另外,从发动机22排出的废气的温度比较高,因此,催化剂58通过经由入口面79流入的废气而升温。因此,从出口面81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的温度低于经由入口面79流入的废气的温度。
在大径部分76中的比催化剂58和内管78靠下游侧的位置嵌入有筒部件82。筒部件82是具有直径从下游侧(消声器56侧)向上游侧(内管78侧)缩小的形状的环状部件,且图4B所示的筒部件82的上游侧的椭圆形状的开口部分(通孔)构成为使净化后的废气流向消声器56的出口部84。
在此,对出口部84的大小和催化剂58的大小的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出口部84的沿着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长度Lpa和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的长度Lha中的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在图2、图3和图4B中,出口部84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pa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并且出口部8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a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Lpa<D且Lha>D)。
因此,如图2、图3及图4B所示,椭圆形状的出口部84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比催化剂58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靠近沿催化剂58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86。其结果,出口部84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成为出口部84的短径部分。因此,如图4B所示,在从消声器56侧观察催化剂58的情况下,形成出口部84的短径部分的筒部件82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构成为覆盖(遮挡)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另一方面,出口部84的长径部分的左右两侧比催化剂58的左右部分靠外侧。
并且,优选出口部84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中的、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下侧长度Lpda被设定为比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上侧长度Lpua短(Lpda<Lpua)。
如图2、图3、图5A和图5B所示,在如此构成的排气管10A中,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中的、从出口面81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排出的废气(一部分废气)分别碰撞筒部件82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而返回到内管78侧。返回的废气流入到大径部分76与内管78之间的间隙。
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经由内管78向催化剂58提供热量,使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比支撑件80靠下游侧的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升温。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内管78的内侧配设有催化剂58的情况下,在净化废气时,催化剂58的靠近中心线86的部分的温度较高,而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的温度较低。如果通过由于流入到间隙的废气引起的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的升温,而使外周部分的温度上升至活化温度的话,就能够充分发挥该外周部分的废气净化性能。然后,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碰撞圆环状的支撑件80而返回到下游侧,与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的中央部分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一起从出口部84的左右两侧向消声器56排出。
[第二实施例]
边参照图6~图7B边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10B中,对与图2~图5B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气管10A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同样如此。
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10B与第一实施例的排气管10A的不同点在于,在大径部分76的比催化剂58和内管78靠下游侧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该部位中的、除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以外的开口部分形成为将净化后的废气排出到消声器56的出口部90。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隔着中心线86上下对称地形成。
具体而言,如图7A所示,上侧阻隔壁88u由从大径部分76的上侧部分向下方延伸的圆弧状部92u和从圆弧状部92u向中心线86突出的突出部94u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图6的侧视图中,圆弧状部92u从大径部分76的上侧部分向下方延伸,突出部94u以从圆弧状部92u的顶端部分向上游侧倾斜的方式突出。
另一方面,如图7A所示,下侧阻隔壁88d由从大径部分76的下侧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圆弧状部92d和从圆弧状部92d向中心线86突出的突出部94d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图6的侧视图中,圆弧状部92d从大径部分76的下侧部分向上方延伸,突出部94d以从圆弧状部92d的顶端部分向上游侧倾斜的方式突出。
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筒部件82(参照图2~图4A)同样地,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形成为使大径部分76的比催化剂58和内管78靠下游侧的部位的直径向上游侧缩小。另外,如图7A所示,设置有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的部位在从消声器56侧观察时被视觉确认为出口部90形成为长圆形状。
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出口部90的大小与催化剂58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也是:出口部90的两个突出部94d、94u之间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b和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b中的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在图7A中,出口部9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pb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并且出口部9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b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Lpb<D且Lhb>D)。
因此,长圆形状的出口部90的上端位置(突出部94u的位置)和下端位置(突出部94d的位置)比催化剂58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靠近中心线86。其结果,出口部9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成为出口部90的短径部分,形成出口部90的短径部分的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构成为覆盖(遮挡)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另一方面,出口部90的长径部分的左右两侧比催化剂58的左右部分靠外侧。
另外,优选出口部9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b中的、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下侧长度Lpdb被设定为比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上侧长度Lpub短(Lpdb<Lpub)。
如图6和图7B所示,在如此构成的排气管10B中,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中的、从出口面81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排出的废气(一部分废气)分别碰撞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而返回到内管78侧。返回的废气流入到大径部分76与内管78之间的间隙。
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经由内管78向催化剂58提供热量,使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外周部分)升温,从而提高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的废气的净化性能。在此之后,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碰撞支撑件80而返回到下游侧,与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的中央部分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一起从出口部90的左右两侧向消声器56排出。
[第三实施例]
边参照图8边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10C与排气管10A、10B的不同点在于,通过使大径部分76的比催化剂58和内管78靠下游侧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呈扁平,来形成将废气向消声器56侧排出的作为椭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出口部96。因此,该部位构成为大径部分76的直径向后方缩小的缩径部98。
在第三实施例中,出口部96的大小与催化剂58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也是:出口部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c和出口部96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c中的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在图8中,出口部96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pc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并且出口部96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c被设定为比直径D长(Lpc<D且Lhc>D)。
因此,椭圆形状的出口部96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比催化剂58的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靠近中心线86。其结果,出口部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成为出口部96的短径部分,形成出口部96的短径部分的缩径部98构成为覆盖(遮挡)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另一方面,出口部96的长径部分的左右两侧比催化剂58的左右部分靠外侧。
另外,优选出口部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c中的、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下侧长度Lpdc被设定为比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上侧长度Lpuc短(Lpdc<Lpuc)。
在如此构成的排气管10C中,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中的、从出口面81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排出的废气(一部分废气)碰撞缩径部98而返回到内管78侧。返回的废气流入到大径部分76与内管78之间的间隙。
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经由内管78向催化剂58提供热量,使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外周部分)升温,从而提高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的废气的净化性能。在此之后,流入到间隙的废气碰撞支撑件80而返回到下游侧,与从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的中央部分排出的净化后的废气一起从出口部96的左右两侧向消声器56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管10(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10A~10C),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和出口部84、90、96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a~Lhc中的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长。如此,由于出口部84、90、96的短径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因此,从催化剂58排出的一部分废气碰撞外管70中的出口部84、90、96的短径部分的形成部位(筒部件82、上侧阻隔壁88u、下侧阻隔壁88d、缩径部98)而返回到催化剂58侧。返回的一部分废气流入到外管70与内管78之间的间隙,并经由内管78使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升温,因此,能够提高该催化剂58的净化性能。
如此,构成为在外管70中的出口部84、90、96的短径部分的形成部位,使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58侧的简单结构,因此,能够不降低输出功率地使催化剂58升温,并且能够抑制排气管10(10A~10C)的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的增加。
另外,由于出口部84、90、96为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因此,能够使从消声器56侧观察时的废气向上游侧的返回流量均匀。
然而,关于排气管10(10A~10C)内的废气的流速,排气管10(10A~10C)内的下侧部分的废气的流速比上侧部分的废气的流速快。因此,通过使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而将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作为短径部分。并且,将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a~Lpc中的、起始于催化剂58的中心线86的下侧长度Lpda~Lpdc设定为比起始于中心线86的上侧长度Lpua~Lpuc短。据此,流速快的下侧部分的废气不容易从出口部84、90、96排出,因此,能够使催化剂5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均匀地升温。
并且,在第一实施例的排气管10A中,通过将配设在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的筒部件82的通孔作为出口部84,能够以将筒部件82嵌入外管70这样简单的安装结构来构成出口部84。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削减排气管10A的零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10B中,将由设置在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的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形成的开口部作为出口部90,并将出口部9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Lpb和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Lhb中的一方的长度设定为比催化剂58的直径D短。据此,当一部分废气碰撞到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时,该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58侧,因此,能够通过返回的一部分废气使催化剂58有效地升温。
并且,在第三实施例的排气管10C中,由于使外管70的比催化剂58靠消声器56侧的部位呈扁平而形成的开口部为出口部96,因此,当一部分废气碰撞到形成出口部96的缩径部98时,该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58侧,从而能够使该催化剂58有效地升温。
此外,在排气管10(10A~10C)中,内管78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通过支撑件80支承于外管70,支撑件80被设置为从外管70的内周面向内管78的外周面沿内管78的长度方向朝消声器56侧倾斜。据此,从出口部84、90、96返回的一部分废气碰撞到上游侧的支撑件80之后,沿着支撑件80和内管78的外周面到达下游侧的出口部84、90、96,并从该出口部84、90、96排出到消声器56。其结果,能够阻止一部分废气过度地返回到上游侧,并且能够使废气从排气管10(10A~10C)良好地排出。
[变形例的说明]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外管70(大径部分76)的内侧形成有出口部84、90、9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内管78中的催化剂58的出口面81的下游侧形成出口部84、90、96。在该情况下,(1)在内管78中的出口面81的下游侧嵌入筒部件82,或(2)在内管78中的出口面81的下游侧设置上侧阻隔壁88u和下侧阻隔壁88d,或者(3)使内管78中的出口面81的下游侧在上下方向上呈扁平来形成缩径部98即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使从出口面81排出的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催化剂58侧,从而使该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升温。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出口部84、90、96的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为短径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出口部84、90、96的沿着左右方向的部分为短径部分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得到上述的各效果。
并且,在上述的说明中,对用圆环状的支撑件80将内管78的中央部支承于外管70的内周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不设置支撑件80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流入到外管70与内管78之间的间隙的废气使催化剂58的外周部分升温。
以上,使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增加各种变更或改良。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明确,增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可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带括号的标记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按照附图中的标记而标注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标注了该标记的结构要素来解释。

Claims (7)

1.一种排气管(10、10A~10C),其从车辆(12)的发动机(22)延伸而连接于消声器(56),并收容催化剂(58),该催化剂(58)对从所述发动机(22)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并向所述消声器(56)排出,所述排气管(10、10A~10C)的特征在于,
具有内管(78)和外管(70),其中,所述内管(78)收容所述催化剂(58);所述外管(70)的一端部(50)连接于所述发动机(22),且另一端部(54)连接于所述消声器(56),并且所述外管(70)收容所述内管(78),
所述外管(70)或所述内管(78)的比所述催化剂(58)靠所述消声器(56)侧的部位构成为出口部(84、90、96),该出口部(84、90、96)使从所述催化剂(58)排出的净化后的所述废气流向所述消声器(56),
所述出口部(84、90、96)的沿着所述车辆(12)的垂直方向的长度(Lpa~Lpc)和所述出口部(84、90、96)的沿着所述车辆(12)的水平方向的长度(Lha~Lhc)中的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58)的直径(D)短,另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58)的直径(D)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10、10A~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84、90、96)的形状为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管(10、10A~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70)具有从所述一端部(50)向下方延伸而弯曲,并从弯曲部分向所述另一端部(54)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出口部(84、90、96)的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Lpa~Lpc)比所述催化剂(58)的直径(D)短,
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Lpa~Lpc)中的起始于所述催化剂(58)的中心线(86)的下侧长度(Lpda~Lpdc)比起始于所述中心线(86)的上侧长度(Lpua~Lpuc)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10A),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84)是筒部件(82)的通孔,该筒部件(82)配设在所述外管(70)或所述内管(78)的比所述催化剂(58)靠所述消声器(56)侧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90)是由壁(88d、88u)形成的开口部,其中,所述壁(88d、88u)设置在所述外管(70)或所述内管(78)的比所述催化剂(58)靠所述消声器(56)侧的部位,
所述出口部(90)的沿着所述垂直方向的长度(Lpb)和沿着所述水平方向的长度(Lhb)中的一方的长度比所述催化剂(58)的直径(D)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96)是通过使所述外管(70)或所述内管(78)的比所述催化剂(58)靠所述消声器(56)侧的部位呈扁平而形成的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10、10A~10C),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撑件(80),该支撑件(80)将所述内管(78)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支承于所述外管(70),
所述支撑件(80)被设置为从所述外管(70)的内周面向所述内管(78)的外周面沿所述长度方向朝所述消声器(56)侧倾斜。
CN201780066908.4A 2016-10-27 2017-07-05 排气管 Active CN109891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0557 2016-10-27
JP2016-210557 2016-10-27
PCT/JP2017/024592 WO2018078955A1 (ja) 2016-10-27 2017-07-05 排気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066A true CN109891066A (zh) 2019-06-14
CN109891066B CN109891066B (zh) 2021-10-08

Family

ID=6202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908.4A Active CN109891066B (zh) 2016-10-27 2017-07-05 排气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95442B2 (zh)
CN (1) CN109891066B (zh)
BR (1) BR112019008476B1 (zh)
WO (1) WO2018078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7152B2 (ja) * 2018-05-18 2020-12-09 マレリ株式会社 排気浄化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936A (zh) * 1999-06-25 2001-01-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废气污染控制装置
JP2002309931A (ja) * 2001-04-13 2002-10-23 Suzuki Motor Corp 排気ガス用浄化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排気ガスの浄化方法
JP2003120260A (ja) * 2001-10-18 2003-04-23 Hino Motors Ltd 排気浄化装置
JP2008232090A (ja) * 2007-03-23 2008-10-02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010169013A (ja) * 2009-01-23 2010-08-05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egr装置
US20120273297A1 (en) * 2008-09-25 2012-11-01 Thomas George Schlosser Channeling gas flow tube
CN202531268U (zh) * 2012-02-16 2012-11-14 奉化市科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降污的汽车排气管
CN103069119A (zh) * 2010-08-18 2013-04-24 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反应剂添加的紧凑型排气处理单元
CN103080688A (zh) * 2010-05-26 2013-05-01 热回收方案有限公司 热交换单元
CN103547775A (zh) * 2011-03-30 2014-01-29 依米泰克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混合区的紧凑式废气处理单元和用于混合废气的方法
CN203717089U (zh) * 2013-03-25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121U (zh) * 1989-06-29 1991-02-20
JPH07279657A (ja) * 1994-04-01 1995-10-27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JP3096677B2 (ja) * 1998-07-13 2000-10-10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保温・放熱切換型排気二重管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排気装置
JP4700041B2 (ja) * 2007-11-02 2011-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5867151B2 (ja) * 2012-02-22 2016-02-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JP6370192B2 (ja) * 2014-10-28 2018-08-08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加熱式触媒コンバ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936A (zh) * 1999-06-25 2001-01-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废气污染控制装置
JP2002309931A (ja) * 2001-04-13 2002-10-23 Suzuki Motor Corp 排気ガス用浄化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排気ガスの浄化方法
JP2003120260A (ja) * 2001-10-18 2003-04-23 Hino Motors Ltd 排気浄化装置
JP2008232090A (ja) * 2007-03-23 2008-10-02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US20120273297A1 (en) * 2008-09-25 2012-11-01 Thomas George Schlosser Channeling gas flow tube
JP2010169013A (ja) * 2009-01-23 2010-08-05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egr装置
CN103080688A (zh) * 2010-05-26 2013-05-01 热回收方案有限公司 热交换单元
CN103069119A (zh) * 2010-08-18 2013-04-24 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反应剂添加的紧凑型排气处理单元
CN103547775A (zh) * 2011-03-30 2014-01-29 依米泰克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混合区的紧凑式废气处理单元和用于混合废气的方法
CN202531268U (zh) * 2012-02-16 2012-11-14 奉化市科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降污的汽车排气管
CN203717089U (zh) * 2013-03-25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国权: "汽车热管理系统共轭换热仿真", 《系统仿真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08476A2 (pt) 2019-07-09
CN109891066B (zh) 2021-10-08
WO2018078955A1 (ja) 2018-05-03
JPWO2018078955A1 (ja) 2019-08-08
BR112019008476B1 (pt) 2023-12-26
JP6695442B2 (ja) 202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8057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배기 구조
JP534541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消音管
ES2330157T3 (es) Dispositivo de escape y vehiculo provisto con dispositivo de escape.
US7644800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tructure
BR102012024282B1 (pt) silencioso para veículo de tamanho pequeno
CN101067393B (zh) 排气装置和配备有排气装置的车辆
JP4568645B2 (ja) 排気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5771113B2 (ja) 排気消音装置
JP4673789B2 (ja) 排気管
CN109891066A (zh) 排气管
CN101936200B (zh) 消音器装置及摩托车
ES2380616T3 (es) Aparato catalizador para vehículos
JP6318101B2 (ja) 車両用排気装置
US8746400B2 (en) Exhaust device of engine
CN100443701C (zh) 排气净化装置
JP630648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レゾネータ取付構造
CN101985895A (zh) 消声器
JP2015143497A (ja) 小型車両のマフラー取付構造
JP4684199B2 (ja) 自動2輪車の排気装置
JP2010174727A (ja) 車両用マフラー
CN106401698B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
JP5831186B2 (ja) 内燃機関の消音器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613026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4627690B2 (ja) 車両の排気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00282855A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