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0135A -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0135A
CN109850135A CN201910273273.6A CN201910273273A CN109850135A CN 109850135 A CN109850135 A CN 109850135A CN 201910273273 A CN201910273273 A CN 201910273273A CN 109850135 A CN109850135 A CN 10985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side frame
undercarriage
damper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2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0135B (zh
Inventor
宋华
白墨
武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ngp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ngp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ngp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ngp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32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0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架本体,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侧架本体为板状结构,两个所述侧架本体通过连接螺丝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缓冲器的底板上,另一端卡压在连接柱下,通过扭簧的弹性,减少无人机落地时的冲击力,减震器大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加了无人机的稳定性。本发明公开的无人机起落架既可在起飞平台稳定固定,也可平稳降落在地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人机起落架,一般由杆结构组成,采用两点或者四点支撑起无人机机体。这种点支撑结构,在移动平台无法保持稳定,而且重心高,会因无人机落地时冲击力较大,造成无人机倾覆,对无人机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因此,设计一种起落架能够实现无人机平稳起飞,并降低无人机重心,尽可能减小无人机倾覆的可能性和落地时的冲击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通过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一端悬空,且在无人机起落架中设置弹性装置,扩展无人机起落架的底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所述起落架的侧面呈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所述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弹性部件,其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缓冲器中,用于控制缓冲器相对于所述侧架本体的位置,所述缓冲器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所述起落架本体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器包括底板、两个侧翼,所述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所述侧翼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侧架本体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架本体后端设置有腰形孔,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上的所述腰形孔与所述缓冲器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外圈与所述腰形孔、所述连接孔抵接,内圈安装有连接螺丝。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及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对应位置的连接孔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连接柱通过连接螺丝连接,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的连接柱贯穿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器的扭簧套接在所述侧架本体前端的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缓冲器底板上,另一端卡压在所述第一连接柱旁边的第二个连接柱上。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无人机机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无人机起落架,所述无人机起落架的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另一端悬空,所述无人机机体中心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侧架本体的前端外侧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沿延伸,前端外侧的斜率与第一凹槽的内边沿斜率相同,所述凹槽的形状与起飞平台凸起契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与无人机机体卡接或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通过起落架的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另一端悬空,实现了无人机的平稳起落。
2.进一步地,通过在起落架上设置减震器,通过弹性部件在落地过程中抵消无人机着陆冲击能量,有效地保护无人机机体;
3.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起落架大幅度降低无人机在停放时的重心,减小无人机落地倾覆的可能性,同时增加底部的面状结构,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无人机落地更加平稳;
4.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起落架前端形状与起飞平台凸起契合,保证无人机停放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及起飞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及起飞平台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及起飞平台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落架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起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如图5所示,其侧面呈C型结构, 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固定方式包括卡接、铰接等多种方式。
C型开口的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
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
无人机起落架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1、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1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减震器2夹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与侧架本体1活动连接。
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相应位置上,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连接柱9,部分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减震器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连接柱9将两个起落架本体1、减震器2连接在一起,连接柱贯穿减震器2上的连接孔;部分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1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连接柱连接两个起落架本体。
如图4所示,减震器2包括缓冲器21、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安装在缓冲器21上,用于控制缓冲器21相对于侧架本体1的位置,当无人机落地时,弹性部件受力,减小落地的冲击力,弹性部件的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
缓冲器21也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起落架本体1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
缓冲器21包括底板、两个侧翼,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减震器2的连接孔设置在侧翼上,用于与侧架本体连接,底边的宽度与长度增加了起落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使无人机的起落更加平稳。
侧架本体1后端设置有腰形孔11,两个所述侧架本体1上的腰形孔11与缓冲器21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4,轴承外圈与腰形孔11、连接孔抵接,内圈安装有连接螺丝。在无人机起飞以后,弹性部件不受力,减震器2在重力的作用下,使轴承位于腰形孔下端;在无人机降落时,减震器2受压,轴承4沿腰形孔11也上移,弹性部件储存部分力量,从而减小了下降的冲击力,使无人机降落平稳。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如图4、5、6所示,包括起落架本体、起落架减震器2,起落架本体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架本体1,减震器2位于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与侧架本体1活动连接,侧架本体1为板式结构,两个侧架本体1通过连接螺丝连接。
在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设置有连接柱9,连接螺丝穿过侧架本体1上的连接孔与连接柱,将两个侧架本体1连接在一起。
减震器2包括缓冲器21、扭簧7,缓冲器21为刀鞘式结构,其横截面是C型结构,C型开口向上,其任一位置的纵截面为凹槽结构,凹槽的底部为底板,底板具有一定宽度,凹槽的两侧为两个侧翼,两个侧翼结构相同;凹槽的开口朝向C型结构的内部,侧翼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侧架本体1连接。
扭簧7安装在缓冲器21中,用于控制缓冲器21相对于侧架本体1的位置,当扭簧7处于放松状态时,缓冲器2部分突出于侧架本体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器21的C型的外部形状与侧架本体1的部分前端、底边、部分后端相同,即,缓冲器底板,其侧视图中的边沿形状与侧架本体1下部分边沿形状相同,其前端、后端分别低于侧架本体1的前端、后端。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翼结构相同、两个侧架本体1结构相同,为了简单起见,只分别描述一个侧翼、一个侧架本体。
一个侧翼包括两个凸起,两个凸起分别位于缓冲器C字型结构的两侧。对应于侧架本体1前端前端位置的凸起为第一凸起,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个为第二凸起,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凸起上的连接孔,用于将减震器与所述侧架本体连接在一起。
缓冲器21两个侧翼的两个第一连接孔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两端嵌在第一连接孔内。扭簧7套装在第一连接柱上,扭簧7的一端抵接在缓冲器21的底板上。
优选地,缓冲器21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侧架本体1的前端外沿为斜边,其斜率与起飞平台凸起的斜边斜率相同。
侧架本体1的C形结构,其前沿、后沿为斜边,上沿、下沿为直边,且上沿长度大于下沿长度。
侧架本体1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架,其中后端的第一固定架用于两个侧架本体之间的固定,为一字形结构,其端头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固定架与侧架本体1的结合为“Z”字形结构;前端的第二固定架不仅用于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的固定、还用于与无人机机体的固定,为“7”字形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架,第二固定架与侧架本体1的结合为“匚”字形结构,且“匚”字形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一固定架方向。
第二固定架横梁的端头,设有第四连接孔,用于两个侧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横梁的上方设置有卡条,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卡接。
第二固定架支架,其外边沿或外边沿的下半部分具有与侧架本体前沿相同的斜率。
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都是板式结构,与侧架本体的板式结构厚度相同。
侧架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两个侧架本体的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包括至少一个孔;位于前端用于连接两个侧架本体1、减震器2的第六连接孔;用于卡压扭簧7另一端的第七连接孔,第六连接孔与第七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扭簧7的伸出端长度;位于后端用于连接两个侧架本体1、减震器2的连接孔11,连接孔11为腰形孔。
在连接孔11内设置有轴承4,轴承4外圈与连接孔11抵接,轴承4内圈用于安装连接螺丝。
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第七连接孔位于侧架本体的船体上部。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侧架本体为一体结构。
第三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第四连接孔、第四连接柱,第五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第五连接孔、第五连接柱,第七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第七连接孔、第七连接柱,将两个侧架本体连接在一起。
扭簧7的另一端卡压在第七连接柱下方。
第六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第六连接孔、减震器2上的第一连接柱,第八连接螺丝穿过两个侧架本体上的连接孔11内的轴承4内圈、减震器2上的第二连接柱,将两个侧架本体、减震器连接在一起。
因连接孔11的腰形结构,减震器2在后端部分可上下移动。
扭簧7不受力时,轴承4位于腰形孔的下端部,减震器2尾部相应下移,突出于侧架本体。
扭簧7受力时,轴承4沿腰形孔上移,带动减震器2尾部也向上移动,当受力足够大时,轴承4位于腰形孔的上端部,带动减震器2尾部到达最上端,此时,减震器2不突出于侧架本体1,从侧面看,只能看到侧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1、2、3、7所示,起飞平台3上具有凸台6,凸台6的截面为等边梯形。
无人机机体5的中心有一个向下的凹槽12,凹槽12向外扩张,其内沿为一斜边,,凹槽12的形状与起飞平台3上的凸台6契合。
起落架的前沿斜率与凹槽内沿斜率相同,在无人机机体5下方设置有4个起落架,以无人机机体中心为圆心,4个起落架均匀分布在不同径向上。起落架的前沿增加了凹槽12内沿的长度,四个无人机起落架相当于增加了无人机机体的凹槽12的深度,从而使无人机与凸台6的结合更好,保证了无人机在起飞平台上的稳定性。
在无人机上升,离开起飞平台后,扭簧7处于放松状态时,减震器2尾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腰形孔11下降,减震器尾部突出于侧架本体尾部。
在无人机下降,接触到起飞平台后,无人机底部的凹槽卡在起飞平台的凸起上,减震器尾部首先受压,轴承沿腰形孔上升,扭簧受力,从而减少无人机降落时的冲击。
因缓冲器底板具有一定宽度,再加上侧架本体的侧面积,增大了无人机与起降平台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无人机的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的侧面呈C型结构,且C型结构的开口向上,C型开口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与无人机机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的上方,所述前端的外侧沿为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高于C型开口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起落架本体、减震器,所述起落架本体为C型板状结构,两个所述起落架本体结构相同,所述减震器位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与所述侧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器包括弹性部件,其扭力应大于无人机整机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缓冲器、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缓冲器中,用于控制缓冲器相对于所述侧架本体的位置,所述缓冲器为C型结构,其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分别低于所述起落架本体的C型开口的前端、后端、开口内侧,其底部与起落架本体的C型底部相似或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底板、两个侧翼,所述底板具有一定宽度,两个侧翼结构相同;所述侧翼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侧架本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本体后端设置有腰形孔,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上的所述腰形孔与所述缓冲器相应位置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外圈与所述腰形孔、所述连接孔抵接,内圈安装有连接螺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之间、及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对应位置的连接孔处,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连接柱通过连接螺丝连接,两个所述侧架本体与所述减震器之间的连接柱贯穿所述减震器的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扭簧套接在所述侧架本体前端的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缓冲器底板上,另一端卡压在所述第一连接柱旁边的第二个连接柱上。
10.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无人机机体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无人机起落架,所述无人机起落架的一端与无人机机体固定,另一端悬空,所述无人机机体中心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侧架本体的前端外侧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沿延伸,前端外侧的斜率与第一凹槽的内边沿斜率相同,所述凹槽的形状与起飞平台凸起契合。
CN201910273273.6A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Active CN109850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273.6A CN109850135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273.6A CN109850135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135A true CN109850135A (zh) 2019-06-07
CN109850135B CN109850135B (zh) 2024-01-30

Family

ID=6690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273.6A Active CN109850135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01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4166A (zh) * 2019-06-26 2019-08-0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支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7594A (ko) * 2008-12-29 2010-07-08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헬리콥터의 완충장치
CN10317176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尤洛考普特德国有限公司 起落架减振器和操作所述起落架减振器的方法
DE102013004881A1 (de) * 2013-03-07 2014-09-11 Daniel Dirks Lande- und (Akku-)Aufladestation - mit Kontakt oder kontaktlos - für einzelne oder mehrere im Verbund ferngesteuerte oder autonom fliegende Drohnen mit Drehflügeln (UAVs/Flugroboter/Multikopter)
WO2017119546A1 (ko) * 2016-01-08 2017-07-13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이동 장치
CN207311817U (zh) * 2017-05-08 2018-05-04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CN108016608A (zh) * 2016-10-31 2018-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7595249U (zh) * 2017-11-17 2018-07-10 苏州星宇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可拆卸的固定翼无人机起落架
CN210310862U (zh) * 2019-04-04 2020-04-14 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77594A (ko) * 2008-12-29 2010-07-08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헬리콥터의 완충장치
CN10317176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尤洛考普特德国有限公司 起落架减振器和操作所述起落架减振器的方法
DE102013004881A1 (de) * 2013-03-07 2014-09-11 Daniel Dirks Lande- und (Akku-)Aufladestation - mit Kontakt oder kontaktlos - für einzelne oder mehrere im Verbund ferngesteuerte oder autonom fliegende Drohnen mit Drehflügeln (UAVs/Flugroboter/Multikopter)
WO2017119546A1 (ko) * 2016-01-08 2017-07-13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이동 장치
CN108016608A (zh) * 2016-10-31 2018-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7311817U (zh) * 2017-05-08 2018-05-04 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CN207595249U (zh) * 2017-11-17 2018-07-10 苏州星宇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可拆卸的固定翼无人机起落架
CN210310862U (zh) * 2019-04-04 2020-04-14 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4166A (zh) * 2019-06-26 2019-08-0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支架
CN110104166B (zh) * 2019-06-26 2023-11-2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人机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135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07310U (zh) 一种无人机用减震起落架
CN109850135A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11417582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用缓冲效果好的起落装置
KR20150098731A (ko) 무인항공기용 전륜착륙장치
CN106697303B (zh) 一种发动机的安装支架
CN210310862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2399929U (zh) 一种受电弓弓头弹簧盒
CN109562845B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云台减震机构、云台组件
CN105889393A (zh) 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车辆
CN215323136U (zh) 一种新型后桥减震装置
CN210882603U (zh) 一种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CN210822736U (zh) 一种转动方向具有阻尼的无人机起落架
CN213384685U (zh) 一种具有降落减震功能的无人机
CN212667647U (zh) 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起落架
CN211001806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9037839U (zh) 一种减震式无人机脚架结构
CN218431717U (zh)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CN214436496U (zh) 一种多段式飞行器模型
CN209180266U (zh) 一种简易辅助型减震器
CN110282134A (zh) 一种空中投放缓冲平台
CN216580984U (zh) 一种轻量化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加强支撑结构
CN215042502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减震型汽车支架
CN211987090U (zh) 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
CN219133768U (zh) 减震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8745727U (zh) 蓄电池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