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717U -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717U
CN218431717U CN202221959450.XU CN202221959450U CN218431717U CN 218431717 U CN218431717 U CN 218431717U CN 202221959450 U CN202221959450 U CN 202221959450U CN 218431717 U CN218431717 U CN 218431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shock absorber
foot rest
connecting seat
land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94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华智
曾凡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h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h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h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h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94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航空器起落架包括连接座和承载脚架,所述承载脚架的一端与连接座铰接,所述承载脚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器。连接座用于将航空器起落架整体可拆卸连接固定于航空器本体,承载脚架用于起支撑作用,设置于承载脚架与连接座之间的减震器作为承载吸能部件,航空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器上,确保航空器平稳着陆。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航空器,包括航空器本体,所述航空器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如上述的航空器起落架。

Description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航空器起落架一般采用滑橇式结构形式,其作为航空器机身的固定结构,主要用于吸收航空器着陆时由于有垂直速度而带有的能量,减少着陆撞击引起的过载。此外,航空器起落架还可以作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任务载荷(如侦察设备)的固定支架和保护装置。
目前的航空器起落架一般由金属管材构成,着陆时依靠滑橇式结构的弹性变形来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量,减震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同时,这种航空器起落架具有较大的刚性,着陆时会产生较高的过载系数,对航空器机身结构的强度发出挑战。同时该类滑橇式起落架易产生“地面共振”的现象,严重影响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滑橇式结构的航空器起落架减震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包括连接座和承载脚架,所述承载脚架的一端与连接座铰接,所述承载脚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器。
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座用于将航空器起落架整体可拆卸连接固定于航空器本体,承载脚架用于起支撑作用,设置于承载脚架与连接座之间的减震器作为承载吸能部件,航空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器上,确保航空器平稳着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浮接于所述承载脚架与连接座之间。
本优选方案中,减震器可通过浮动接头等零部件浮接于所述承载脚架与连接座之间,在航空器着陆时为减震器提供缓冲,进一步提高减震器的承载吸能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包括阻尼减震器。
本优选方案中,采用阻尼减震器作为减震器,具有复合隔振降噪、固有频率低、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承载脚架与减震器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本优选方案中,连接座、承载脚架与减震器之间组成三角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航空器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减震器行程和压力范围可调,可以满足不同重量等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承载脚架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件。
本优选方案中,连接座底部增设的限位件用于限定承载脚架转动角度范围,即限定减震器行程和压力范围,防止过载损坏减震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架和限位块,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底部,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于靠近所述承载脚架的一侧。
本优选方案中,由固定架和限位块构成限位件,限位块位于固定架上且于靠近承载脚架的一侧,实现限定承载脚架转动角度范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匹配的接触部。
本优选方案中,承载脚架上设置的接触部与限位件上的限位块匹配,当承载脚架转动至接触部与限位块接触时,承载脚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减震器位于可承载压力最大值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分别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承载脚架和固定架浮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载脚架的底端设置有滑轮。
本优选方案中,承载脚架的底端增设的滑轮用于补偿由连接座、承载脚架与减震器组成的三角结构产生的位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航空器,包括航空器本体,所述航空器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航空器起落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承载脚架与连接座之间设置减震器,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时,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减震器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有效提高航空器起落架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航空器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航空器起落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航空器起落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座,2-承载脚架,21-接触部,22-滑轮,3-减震器,4-限位件,41-固定架,4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航空器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航空器起落架中,包括连接座1和承载脚架2,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端与连接座1铰接,所述承载脚架2与所述连接座1之间设置有减震器3。
其中,连接座1用于将航空器起落架整体可拆卸连接固定于航空器本体,承载脚架2用于起支撑作用,设置于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的减震器3作为承载吸能部件,航空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器3上,确保航空器平稳着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航空器起落架中的连接座1安装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机身或机臂上,即完成航空器起落架的安装。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时,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减震器3浮接于所述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与浮动接头连接,并通过浮动接头分别与承载脚架2、连接座1上设置的连接件浮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采用浮接的方式与承载脚架2、连接座1连接,能够提供沿减震器3方向的浮动缓冲功能,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时能够对着陆冲击载荷进行缓冲,避免过载损坏减震器3。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采用阻尼减震器3,具有复合隔振降噪、固有频率低、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之间组成三角结构,构成承载式起落架结构。其中,连接座1安装固定于无人驾驶航空器机身主体或机臂上,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铰接,减震器3位于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此时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具有一定转动范围,即减震器3行程和压力范围可调,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重量等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航空器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航空器起落架中,包括连接座1和承载脚架2,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端与连接座1铰接,所述承载脚架2与所述连接座1之间设置有减震器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航空器起落架中,所述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1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件4。
其中,连接座1用于将航空器起落架整体可拆卸连接固定于航空器本体;承载脚架2用于起支撑作用;设置于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的减震器3作为承载吸能部件,航空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器3上,确保航空器平稳着陆。
本实施例中的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具有一定转动范围,即减震器3行程和压力范围可调,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重量等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用于限定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即限定减震器3行程和压力范围,防止过载损坏减震器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航空器起落架中的连接座1安装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机身或机臂上,并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重量等级调整限位件4的位置,即完成航空器起落架的安装。
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过程中,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承载脚架2在着陆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转动至与限位件4接触,限位件4对支撑脚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4包括固定架41和限位块42,所述固定架41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底部,所述限位块4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41上且于靠近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脚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42匹配的接触部21。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航空器起落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由固定架41和限位块42构成限位件4,限位块42位于固定架41上且于靠近承载脚架2的一侧,实现限定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在安装过程中,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重量等级调整限位块42相对于固定架41的角度和位置,并将航空器起落架中的连接座1安装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机身或机臂上,即完成航空器起落架的安装。
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过程中,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承载脚架2在着陆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转动至其接触部21与限位块42接触,限位块42对支撑脚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其中,承载脚架2上设置的接触部21与限位件4上的限位块42匹配,当承载脚架2转动至接触部21与限位块42接触时,承载脚架2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减震器3位于可承载压力最大值位置。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承载脚架2和固定架41浮接。
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采用浮接的方式与承载脚架2、连接座1连接,能够提供沿减震器3方向的浮动缓冲功能,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时能够对着陆冲击载荷进行缓冲,避免过载损坏减震器3。
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脚架2的底端设置有滑轮22。
本实施例中,承载脚架2的底端增设的滑轮22用于补偿由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组成的三角结构产生的位移。
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过程中,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承载脚架2通过其滑轮22与地面的接触以及着陆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位移,承载脚架2位移并转动至其接触部21与限位块42接触,限位块42对支撑脚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航空器,包括航空器本体,所述航空器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航空器起落架。
本实施例固定连接于航空器本体底部的航空器起落架中,包括连接座1和承载脚架2,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端与连接座1铰接,所述承载脚架2与所述连接座1之间设置有减震器3。
其中,连接座1用于将航空器起落架整体可拆卸连接固定于航空器本体底部;承载脚架2用于起支撑作用;设置于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的减震器3作为承载吸能部件,航空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作用于减震器3上,确保航空器平稳着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航空器起落架中的连接座1安装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机身或机臂上,即完成航空器起落架的安装。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时,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减震器3浮接于所述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与浮动接头连接,并通过浮动接头分别与承载脚架2、连接座1上设置的连接件浮动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器3采用阻尼减震器3,具有复合隔振降噪、固有频率低、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其中,连接座1安装固定于无人驾驶航空器机身主体或机臂上,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铰接,减震器3位于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此时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具有一定转动范围,即减震器3行程和压力范围可调,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重量等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1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件4。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4包括固定架41和限位块42,所述固定架41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底部,所述限位块4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41上且于靠近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侧。所述承载脚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42匹配的接触部21。
其中,由固定架41和限位块42构成限位件4,限位块42位于固定架41上且于靠近承载脚架2的一侧,实现限定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
在安装过程中,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重量等级调整限位块42相对于固定架41的角度和位置,并将航空器起落架中的连接座1安装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机身或机臂上,即完成航空器起落架的安装。
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过程中,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承载脚架2在着陆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转动至其接触部21与限位块42接触,限位块42对支撑脚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承载脚架2的底端设置有滑轮22,用于补偿由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组成的三角结构产生的位移。
其中,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过程中,承载式航空器起落架中的承载脚架2通过其滑轮22与地面的接触以及着陆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位移,承载脚架2位移并转动至其接触部21与限位块42接触,限位块42对支撑脚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减震器3吸收着陆冲击载荷产生的能量,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平稳着陆。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和承载脚架(2),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端与连接座(1)铰接,所述承载脚架(2)与所述连接座(1)之间设置有减震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浮接于所述承载脚架(2)与连接座(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包括阻尼减震器(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承载脚架(2)与减震器(3)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承载脚架(2)转动角度范围的限位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包括固定架(41)和限位块(42),所述固定架(41)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底部,所述限位块(4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41)上且于靠近所述承载脚架(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脚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42)匹配的接触部(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通过浮动接头与所述承载脚架(2)和固定架(41)浮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脚架(2)的底端设置有滑轮(22)。
10.一种航空器,包括航空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器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航空器起落架。
CN202221959450.X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Active CN218431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9450.XU CN218431717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9450.XU CN218431717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717U true CN218431717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0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9450.XU Active CN218431717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431B (zh) 自复位摩擦阻尼减震支座及减震桥梁
CN105500348A (zh) 一种含有塔形伸缩分支的六自由度并联调姿隔振平台
CN112706914A (zh)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直升机起落架
CN203806137U (zh) 多旋翼减震起落脚架
CN212205843U (zh) 一种新型弹簧阻尼着陆缓冲结构
CN112109885A (zh) 一种飞机减震起落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8431717U (zh) 一种航空器起落架及航空器
CN205343111U (zh) 一种含有塔形伸缩分支的六自由度并联调姿隔振平台
CN111188871A (zh) 准零刚度隔振器
CN113386950B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可调节式滑橇起落架
CN211001806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111946449B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柴油机发电机组
CN210310862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07047687U (zh) 自复位摩擦阻尼减震支座及减震桥梁
CN109850135A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12667647U (zh) 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起落架
CN111006551A (zh) 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
CN216360019U (zh) 一种无人机用降落缓冲支架
CN212501003U (zh) 一种无人机用的减震支架
CN209938942U (zh) 一种无人植保飞机用减震降落架
CN212448060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缓冲装置
CN220114807U (zh) 一种油箱安装支架
CN217633650U (zh) 一种装车设备减震装置
CN216734750U (zh) 一种无人机脚架
CN110805646B (zh) 一种倾斜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