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250A - 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4250A
CN109844250A CN201780061369.5A CN201780061369A CN109844250A CN 109844250 A CN109844250 A CN 109844250A CN 201780061369 A CN201780061369 A CN 201780061369A CN 109844250 A CN109844250 A CN 109844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detected material
us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13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4250B (zh
Inventor
德留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4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4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E05F15/43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responsive to disruption of energy beams, e.g. light or sou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17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 B60Q1/0023Devices integrating an element dedicated to another function the element being a sensor, e.g. distance sensor, camer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35Spatial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5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other intentions or conditions, e.g. request for waiting or overt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05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by foot ges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E05F2015/7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using optical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E05F2015/767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using camera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0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1Feedback to user, e.g. tactile
    • E05Y2400/818Visual
    • E05Y2400/82Images; Symb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0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5User input means
    • E05Y2400/852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0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85User input means
    • E05Y2400/856Actuation thereof
    • E05Y2400/858Actuation thereof by body parts, e.g. by fee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46Tailboards, tailgates or sideboards opening upw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门开闭装置(10)包括:门驱动部(24),其能够开闭门(4);检测部件(26A)、(26B),其用于检测存在于接近区域(a)的被检测物;测定部(35b),其对从检测部件(26A)、(26B)到被检测物的距离进行测定;判定部(35c),其判定被检测物在接近区域(a)内是否停止;设定部(35d),其将触发区域(z1)设定在接近区域(a)内;以及控制部件(35),其在判断为被检测物移动到触发区域(z1)时,开始用于驱动门驱动部(24)的控制。设定部(35d)以从检测部件(26A)、(26B)到停止位置(p1)的间隔距离(Md)为基准,设定用于驱动门驱动部(24)的触发区域(z1)。

Description

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上,搭载有一种门开闭装置,其能够自动对门进行开闭而无需双手持物的使用者触碰门把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门开闭装置,其通过利用测距传感器来检测被设定的使用者的动作,从而对门进行开闭。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门开闭装置,其通过利用光学性光显示部件来照射地面,从而引导使用者进行被设定的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643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4-530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2的门开闭装置并未针对停车的周边环境而做出任何考虑。因此,在例如门周边有水洼的情况下,使用者为了进行被设定的动作,有时会踏入水洼。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门周边的环境来执行门的开闭控制的门开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开闭装置,其包括:门驱动部,其能够相对于车体而对门进行开闭;检测部件,其用于对存在于被设定在上述门周边的接近区域的被检测物进行检测;测定部,其基于上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测定从上述检测部件到上述被检测物的距离;判定部,其基于上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来判定在上述接近区域内上述被检测物是否停止;设定部,其在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被检测物停止时,以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从上述检测部件到停止位置的间隔距离为基准,将用于驱动上述门驱动部的触发区域设定在上述接近区域内;以及控制部件,其在基于上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而判断为上述被检测物移动到上述触发区域时,开始用于驱动上述门驱动部的控制。
根据该门开闭装置,因为以进入到接近区域内的被检测物(使用者)的停止位置为基准来设定触发区域,所以能够根据使用者改变停止位置(站立位置)来改变触发区域的位置。因此,在例如接近区域内有水洼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将触发区域设定在避开水洼的位置,所以使用者无需踏入水洼即能够对门进行开闭。此外,即使在接近区域内有墙壁或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站在避开墙壁或障碍物的位置,从而改变触发区域的位置以可靠地对门进行开闭。如此,因为能够根据门周边的环境来执行门的开闭控制,所以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门开闭装置中,能够根据使用者改变站立位置来改变触发区域的位置。因此,因为能够根据门周边的环境来改变触发区域的位置,并执行门的开闭控制,所以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的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检测范围与显示位置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门开闭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1的门开闭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控制部件所进行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控制的延续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6B的接近模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6B的启动模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6B的触发模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6B的后退模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6B的闭后退第1模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6B的闭后退第2模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检测范围与显示位置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位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配置有第1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10的车辆1。该门开闭装置10通过使用者在门4的周边进行被设定的动作,从而无需用手即自动对门4进行开驱动或闭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过以使用者的停止位置p1为基准来改变用于使驱动门4的控制开始的触发区域z1,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度。另外,门4不被限定于后掀门,也可以是上下车用的铰链式门或滑动式门。
如图2所示,门开闭装置10包括核对部件22、门驱动部24、一对检测传感器26A、26B、LED30、以及控制器(控制部件)35。此外,如图3所示,在门开闭装置10中,用于利用一对检测传感器26A、26B来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的接近区域a被设定在门4的周围。在被检测物中,包含持有特定的电子钥匙(未图示)的使用者、使用者以外的人、以及人以外的动物、障碍物等。在障碍物中,包含可移动的行李、不可移动的构造物(墙壁或柱子)、以及其他车辆等。
在门开闭装置10中,当利用检测传感器26A、26B检测到被检测物进入到接近区域a时,会利用核对部件22来判断是否为使用者。在此,所谓“被检测物进入”,意味着首次检测到未检测的被检测物的状态。在检测到的被检测物为使用者的情况下,控制器35基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使用者的动作,并利用门驱动部24来对门4进行开闭控制。此外,控制器35利用LED30来进行预定的显示,以向使用者提示被设定的动作。
(门开闭装置的详情)
检测传感器26A、26B、LED30、以及控制器35被容纳在壳体12中,并被配置在车体2的后保险杠3的中央下部。核对部件22和门驱动部24未被容纳在壳体12中,而是直接被配置在车辆1上。
参照图4及图5,壳体12为一端开口的箱体,包括覆盖开口的罩13。在罩13上,设置有:固定部14,其用于固定在后保险杠3上;以及大致筒状的传感器安装部15,其沿水平方向开口。两个传感器安装部15被以彼此的轴线逐渐分离的方式向两外侧倾斜地开口。此外,在罩13上,设置有开口部16,该开口部16用于使LED30的光透射到壳体12的外部。
在壳体12内,与开口部16相对地,安装有控制基板18。在该控制基板18上,安装有:连接器19,其用于连接在核对部件22上;以及连接器20,其用于连接在恒压电源上。这些连接器19、20从壳体12的底部露出到外部。此外,在控制基板18上,安装有多个LED30、以及控制器35。
如图2所示,核对部件22通过在与电子钥匙之间进行钥匙认证,从而判断通过检测传感器26A、26B检测到的被检测物是否为使用者。该核对部件22通过通信电缆而与控制器35可通信地连接,并以无线方式来与使用者所持有的电子钥匙可通信地连接。作为核对部件22,使用被搭载在车辆1上的上位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该上位ECU对包含门开闭装置10的车辆1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但是也可以是,使核对部件22的功能由控制器35来进行。
针对认证处理详细进行说明,核对部件22通过发送认证码请求信号且接收到该信号的电子钥匙发送认证码,从而将接收到的认证码与被存储的正规码进行比较。在认证码与正规码一致的情况下,核对部件22判断为使用者,从而将用于使包含门4的开闭判断的控制开始的门控制信号向控制器35输出。另一方面,在认证码与正规码不一致的情况下,核对部件22判断为使用者以外的人物,从而不会输出门控制信号。此外,在无法接收到认证码的情况下,核对部件22判断为使用者以外的动物(包含人类)或障碍物,从而不会输出门控制信号。
门驱动部24为包含驱动装置(电动机、齿轮机构、阻尼器等)的机构,该驱动装置能够使被铰链连接在车体2上的门4沿开方向及闭方向旋转。该门驱动部24通过通信电缆而被与控制器35可通信地连接。另外,也可以是,门驱动部24与控制器35被无线连接。
如图2~图4所示,检测传感器26A、26B为用于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件。这些检测传感器26A、26B分别被安装在罩13的两个传感器安装部15上,并由引线可通信地连接在控制基板18上。第1检测传感器(第1检测部件)26A和第2检测传感器(第2检测部件)26B分别能够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参照图2,检测传感器26A、26B包括:发送部27A、27B,其发送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超声波);以及接收部28A、28B,其接收包含无线信号的反射波(反射信号)的信号。另外,也可以是,检测传感器26A、26B为将发送部27A、27B与接收部28A、28B分开配置的形式,还可以是,为将发送部和接收部设为同一个发送/接收部的形式。另外,在后面会详细叙述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范围的设定。
LED30为在地面G上进行光学性显示(操作标识),以将使用者引导到被设定的位置的光显示部件。LED30在控制基板18上被安装有3个,并通过开口部16来对地面G进行照明,使得不仅在车辆1的周围较暗时,而且在周围较亮时使用者也能够识别出来。在控制基板18,配置有筒状的透镜安装部31,在该透镜安装部31,配置有透镜32。透镜32聚集LED30的光来对地面G进行照射。
如图2所示,控制器35为控制门开闭装置10的控制部件。该控制器35包括存储部35a,该存储部35a存储:控制程序;阈值或判定值等设定数据,其在控制程序中被使用;以及数据表等,其用于根据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结果来计算距离。此外,控制器35兼具作为测定部35b、判定部35c、设定部35d、以及显示控制部35e的功能。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1个微型计算机用作控制器35,但是也可以是,用单独的控制部件来构成测定部35b、判定部35c、设定部35d、以及显示控制部35e。
控制器35能够通过接收部28A、28B接收反射波,从而判断出在接近区域a内存在被检测物。此外,控制器35能够在接收部28A、28B未接收到反射波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接近区域a内不存在被检测物。此外,控制器35能够基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结果、以及被存储于存储部35a的过去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移动。并且,控制器35在判断为使用者进行了被设定的动作时,对门驱动部24进行开驱动或闭驱动。
详细而言,作为测定部35b的控制器35对从检测传感器26A、26B到被检测物的距离进行测定(计算)。从发送部27A、27B发送了无线信号时起,到接收部28A、28B接收到反射波时为止的接收时间随着从检测传感器26A、26B到被检测物的距离变远而变长。因此,测定部35b能够通过对相当于距离的接收时间进行测定,从而测定出从检测传感器26A、26B到被检测物的距离。即,以测定部35b和检测传感器26A来构成1个测距传感器,以测定部35b和检测传感器26B来构成1个测距传感器。
测定部35b在核对部件22认证了使用者后,对距离进行测定。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作为距离信息D而被存储于存储部35a。该距离信息D为检测传感器26A、26B各自的检测结果,被按照设定次数(例如10次)而存储于存储部35a。当存储量超过设定次数时,距离信息D被从旧到新依次从存储部35a中消除。
作为判定部35c的控制器35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来判定使用者是否在接近区域a内停止。详细而言,当使用者移动时,此次的测定结果M与上次的距离信息D1的变化量会随着移动距离变长而变大。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止步时,测定结果M与距离信息D的变化量几无差别,或是相等。因此,判定部35c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与存储部35a的距离信息D的变化量、以及预先被设定的判定值J来判定使用者是移动还是停止。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部35c将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与距离信息D中的最新的3次信息(D1~D3)分别进行比较。并且,在所有的差(变化量)为判定值J(例如5cm)以下的情况下,判定部35c判定为使用者停止。
作为设定部35d的控制器35在判定部35c判定使用者停止时,将用于驱动门驱动部24的触发区域z1设定在接近区域a内。该设定部35d以从检测传感器26A、26B到使用者的停止位置p1的间隔距离Md为基准,将间隔距离Md间的预定位置设定为触发位置p2。此外,设定部35d将合并比触发位置p2更靠近门4侧的第1范围r1与比触发位置p2更远离门4侧的第2范围r2而成的区域设定为包含触发位置p2的触发区域z1。
作为显示控制部35e的控制器35为将LED30切换到点亮状态、闪烁状态、以及熄灭状态的构件。例如,当设定部35d设定触发区域z1时,显示控制部35e将LED30从熄灭状态切换到闪烁状态。此外,当判断为使用者移动到触发区域z1时,显示控制部35e将LED30从闪烁状态切换到点亮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显示控制部35e引导使用者向触发区域z1移动,并且报知移动定时。另外,也可以是,移动定时的报知一并采用声音的输出。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控制部35e根据设定部35d所设定的触发区域z1的位置,利用显示驱动部36来改变LED30的显示位置p3。显示驱动部36为包含被配置于壳体12的内部的电动机及齿轮机构等的机构。该显示驱动部36在图5中使控制基板18沿上下方向旋转,并且在图4中使控制基板18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LED30的显示位置p3在图3中被沿相对于壳体12接近或背离的方向改变,并且在图3中被沿左右方向改变。另外,图5表示以接近车体2的第1部分为显示位置p3的状态,图3表示以比第1部分背离车体2的第2部分为显示位置p3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显示驱动部36来使透镜32的焦点F移动,使得LED30的显示位置p3被设定在触发位置p2(触发区域z1内)。
接着,参照图3,说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范围、以及控制器35的控制。
(检测范围的详情)
如图3~图5所示,检测传感器26A、26B的发送部27A、27B以放射状地扩散的方式来发送无线信号。参照图5,发送部27A、27B的无线信号的输出中心(检测中心轴)C1、C2被设定为从车体2沿水平方向输出。另外,所谓水平方向,是指沿着停车的地面G的方向。此外,参照图4,发送部27A、27B的输出中心C1、C2被设定为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
发送部27A、27B输出无线信号的圆锥形状的范围为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范围R1、R2。将这些检测范围R1、R2合并而成的全部范围为接近区域a。检测传感器26A、26B的输出中心C1、C2的倾斜角度为使检测范围R1中的一部分与检测范围R2中的一部分在车体2的中心侧处重叠的角度。该检测范围R1、R2所重叠的部分构成1个操作分区s1。
在操作分区s1中,第1检测传感器26A和第2检测传感器26B这两者都能够检测到被检测物。因此,在检测传感器26A、26B这两者都接收到反射波的情况下,控制器35能够判断为被检测物存在于操作分区s1。在检测范围R1的除操作分区s1外的第1分区s2中,仅第1检测传感器26A能够检测到被检测物。因此,在仅第1检测传感器26A接收到反射波的情况下,控制器35能够判断为被检测物存在于第1分区s2。在检测范围R2的除操作分区s1外的第2分区s3中,仅第2检测传感器26B能够检测到被检测物。因此,在仅第2检测传感器26B会接收反射波的情况下,控制器35能够判断为被检测物存在于第2分区s3。
如此,通过使第1检测传感器26A的第1检测范围R1中的一部分与第2检测传感器26B的第2检测范围R2中的一部分重叠,从而无需使用特别的装置即能够设定限定了宽度方向范围的特定的操作分区s1。因此,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对使用者的动作进行检测,并能够可靠地防止误检测。
此外,因为将检测传感器26A、26B配置在了车体2上,所以无论在对门4进行开控制的情况下还是进行闭控制的情况下,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时的基准(距离)都是相同的。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检测传感器26A、26B的误检测,并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对使用者的动作进行检测。此外,各检测传感器26A、26B被以输出中心C1、C2不会交叉的方式,彼此向外倾斜地配置,因此,能够将其容易地组装在壳体12上。
(操作分区的详情)
操作分区s1根据距检测传感器26A、26B的距离而被区分为2个以上的操作检测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靠近车体2的触发区域z1、以及远离车体2的启动区域z2。触发区域z1为利用检测传感器26A、26B而检测到使用者靠近车体2的部分,如前所述,基于使用者的停止位置p1而由设定部35d来设定。启动区域z2为比触发区域z1更远离车体2,且进行开闭的门4大致不会碰到使用者的位置。
例如,将检测传感器26A、26B的离开车体2的方向上的可检测距离设为120cm。在该情况下,启动区域z2为从检测传感器26A、26B离开50cm的位置到离开其120cm的位置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使用者没在启动区域z2中停止,则不设定触发区域z1。当使用者在启动区域z2中停止时,设定部35d将到停止位置p1的间隔距离Md的中间(Md/2)设定为触发位置p2。然后,将包含触发位置p2的第1范围r1(10cm)和第2范围r2(15cm)设定为触发区域z1。另外,触发位置p2不限于间隔距离Md的中间位置,能够根据希望来进行设定。
如前所述,作为测定部35b的控制器35能够根据从发送无线信号起到接收反射波为止的时间来对到被检测物的距离进行测定。因此,控制器35能够根据由测定部35b测定出的距离来判断被检测物存在于操作分区s1的哪个区域,是z1还是z2。此外,控制器35能够通过将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与被存储于存储部35a的距离信息D1进行比较来判断移动距离。当然,控制器35也能够判断设定的触发位置p2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5,因为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范围R1、R2为放射状,所以在靠近车体2的区域的检测范围R1、R2的下部,形成有无法检测到小物体的区域z3。在被检测物仅存在于该区域z3的情况下,该被检测物无法通过检测传感器26A、26B检测出来。但是,使用者移动到了区域z3的状态却能够通过检测传感器26A、26B检测出来。这是因为,即使使用者的脚位于区域z3,使用者的身体也会位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范围R1、R2。即,只要被检测物的一部分位于检测范围R1、R2时,检测传感器26A、26B能够检测到被检测物。
(控制器的控制的详情)
控制器35所进行的门4的自动开闭控制根据停下车辆1并停止引擎而开始。并且,控制器35根据使用者进行以下被设定的动作而驱动门4。
在对被闭合的门4进行开驱动的情况下,使用者进入到接近区域a,并在启动区域z2中止步(第1动作)。然后,使用者向由LED30闪烁显示的触发区域z1(显示位置p3)前进,并踏上触发区域z1(第2动作)。当LED30所进行的闪烁显示变为点亮显示时,使用者向启动区域z2后退设定距离Sd1(例如25cm)(第3动作)。控制器35在判断为使用者进行了该被设定的动作时,对门驱动部24进行开驱动,从而打开门4。
在对被打开的门4进行闭驱动的情况下,使用者会比在对门4进行开驱动的情况下多后退1步。即,使用者进入到接近区域a,并在启动区域z2中止步(第1动作)。然后,使用者向由LED30闪烁显示的触发区域z1前进,并踏上触发区域z1(第2动作)。当LED30所进行的闪烁显示变为点亮显示时,使用者在向启动区域z2后退设定距离Sd2(例如25cm)(第3动作)后,会再后退设定距离Sd3(例如10cm(距触发位置p2为35cm))(第4动作)。控制器35在判断为使用者进行了该被设定的动作时,对门驱动部24进行闭驱动,从而关闭门4。
为了对这样的使用者的动作进行检测,并且向使用者提示预定的动作,如图6B所示,在控制器35的控制中,设定有第1~第6模式。在第1模式即接近模式(步骤S6)中,核对进入到接近区域a的被检测物是否为使用者。在第2模式即启动模式(步骤S8)中,判定在启动区域z2中的使用者停止,并基于停止位置p1来设定触发区域z1。在第3模式即触发模式(步骤S10)中,判断使用者是否移动到了触发区域z1,并开始门4的开控制或闭控制。在第4模式即后退模式(步骤S12)中,在要打开门4的情况下,判断使用者是否后退,并对门驱动部24进行开驱动。第5模式即闭后退第1模式(步骤S14)和第6模式即闭后退第2模式(步骤S16)在要关闭门4的情况下被执行。在闭后退第1模式中,判断使用者是否后退,在闭后退第2模式中,判断后退了的使用者是否再次后退,并对门驱动部24进行闭驱动。
接着,按照图6A~图12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控制器35所进行的控制。另外,被用于图7~图12的计数N对以下目标进行计数。
计数Na:接近区域a内的被检测物的检测次数
计数Nb:智能进入(smart entry)认证不一致的次数
计数Nc:在启动区域z2中无法检测到使用者的次数
计数Nd:在触发区域z1中无法检测到使用者的次数
计数Ne:无法检测到使用者的后退的次数
计数Nf:无法检测到使用者的后退的次数
计数Ng:无法检测到使用者的再次后退的次数
(主流程)
如图6A所示,控制器35在车辆1的引擎被停止时,在步骤S1中进行自身的初始化,并在步骤S2中待机到成为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时间为止。在此,检测时间的计测通过控制器35的内置计时器来进行。检测时间在被检测物在接近区域a内存在的情况下与不存在的情况下不同,且将存在的情况设定得比不存在的情况更短。例如,在被检测物不存在的情况下,每0.5秒进行检测,在被检测物存在的情况下,每0.05秒进行检测。
当经过检测时间时,在于步骤S3中,使无线信号(超声波)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发送部27A、27B输出后,在步骤S4中,用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接收部28A、28B来接收反射波。另外,关于步骤S3、S4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在一对检测传感器26A、26B中,既可以一个一个地进行,也可以将两者同时进行。然后,控制器35如图6B所示,执行与各状况相应的控制。
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接近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接近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6,执行接近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接近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启动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启动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执行启动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启动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9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触发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触发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0,执行触发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触发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后退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后退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执行后退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后退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闭后退第1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闭后退第1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4,执行闭后退第1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闭后退第1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判断是否被设定为闭后退第2模式。然后,在被设定为闭后退第2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6,执行闭后退第2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被设定为闭后退第2模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7。
步骤S17在未被设定为前述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的状态下被执行。该步骤S17为在接近区域a内未检测到被检测物的状态,控制器35基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包含使用者的被检测物是否进入到了接近区域a内。然后,在检测到被检测物进入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8,设定为接近模式,并前进到图6A的步骤S2。此外,在未检测到被检测物进入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9,清除模式设定,并进入到图6A的步骤S2。
(接近模式)
如图7所示,在步骤S6的接近模式中,控制器35在步骤S6-1中,判断被检测物是否进入到了接近区域a内。然后,在被检测物未进入到接近区域a内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6-2,清除接近模式,此外,清除被检测物的检测次数即计数Na,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被检测物进入到了接近区域a内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6-3。
在于步骤S6-3中,对计数Na加1后,在步骤S6-4中,判断计数Na是否变得多于2。然后,在计数Na变得多于2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6-5,在计数Na为2以下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主流程。
在步骤S6-5中,将智能进入认证请求信号输出到核对部件22。由此,核对部件22通过请求电子钥匙发送认证码,并将从电子钥匙接收到的认证码与被登录的正规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有无使用者。然后,在步骤S6-6中,清除接近模式,清除计数Na,设定为启动模式并前进到主流程。
如此,在对使用者的被设定的动作进行检测前,通过在接近区域a中对被检测物进行检测来判断使用者是否靠近,并进行钥匙认证。因此,因为能够迅速地对用于开闭门4的使用者的动作进行检测,所以能够提高便利度。
(启动模式)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的启动模式中,控制器35在步骤S8-1中,根据来自核对部件22的接收信号来确认智能进入认证是否被正常进行。然后,在被正常认证,且使用者存在于接近区域a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2,在未被正常认证,且使用者不存在于接近区域a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3。
在步骤S8-2中,根据来自门驱动部24的信号来确认门4是开状态还是闭状态,并前进到步骤S8-6。另外,也可以是,该门4的状态确认在步骤S12的后退模式中进行。
在于步骤S8-3中,对计数Nb加1后,在步骤S8-4中,检测计数Nb是否变得多于3。然后,在计数Nb变得多于3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5,清除启动模式,清除计数Nb、Nc,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b为3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在步骤S8-6中,判断使用者是否位于启动区域z2内。然后,在使用者存在于启动区域z2内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7,在使用者不存在于启动区域z2内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8。
在步骤S8-7中,基于检测传感器26A、26B的检测结果来对到使用者的距离进行测定,将该距离信息D存储在存储部35a中,并前进到步骤S8-11。
在于步骤S8-8中,对计数Nc加1后,在步骤S8-9中,检测计数Nc是否变得多于20。然后,在计数Nc变得多于2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10,清除启动模式,清除计数Nb、Nc,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c为20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在步骤S8-11中,基于测定出的距离信息D来判定使用者是否在启动区域z2内止步。然后,在判定使用者停止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8-12,在无法判定使用者停止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在于步骤S8-12中,基于此次测定出的测定结果M(间隔距离Md)来设定包含触发位置p2的触发区域z1后,在步骤S8-13中,利用显示驱动部36来改变LED30在地面G上的显示位置p3。然后,在步骤S8-14中,利用显示控制部35e来使LED30闪烁,并清除启动模式。此外,清除计数Nb、Nc,设定为触发模式,并前进到主流程。
(触发模式)
如图9所示,在步骤S10的触发模式中,控制器35在步骤S10-1中,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来判断使用者是否移动到了触发区域z1。然后,在使用者进入到触发区域z1内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0-2,使LED30点亮,并清除触发模式。此外,清除计数Nd,设定为后退模式,并前进到主流程。
在于步骤S10-1中,无法判断使用者移动到触发区域z1的情况下,在于步骤S10-3中,对计数Nd加1后,在步骤S10-4中,检测计数Nd是否变得多于20。然后,在计数Nd变得多于2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0-5,使LED30熄灭,清除触发模式,清除计数Nd,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d为20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后退模式)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2的后退模式中,控制器35在于步骤S12-1中,使LED30闪烁后,在步骤S12-2中,根据当前门4的开闭状态来确认对门4进行开控制还是进行闭控制。然后,在对门4进行闭控制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3,清除后退模式,设定为闭后退第1模式,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对门4进行开控制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4。
在步骤S12-4中,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向启动区域z2移动了设定距离Sd1以上。然后,在使用者后退了设定距离Sd1以上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5,在使用者未后退设定距离Sd1以上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7。
在步骤S12-5中,通过输出门4的开信号,从而利用门驱动部24来对门4进行开驱动。然后,在步骤S12-6中,使LED30熄灭,清除后退模式,清除计数Ne,并前进到主流程。
在于步骤S12-7中,对计数Ne加1后,在步骤S12-8中,检测计数Ne是否变得多于20。然后,在计数Ne变得多于2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2-9,使LED30熄灭,清除后退模式,清除计数Ne,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e为20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闭后退第1模式)
如图11所示,在步骤S14的闭后退第1模式中,控制器35在步骤S14-1中,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向启动区域z2移动了设定距离Sd2以上。然后,在使用者后退了设定距离Sd2以上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4-2,清除闭后退第1模式,清除计数Nf,设定为闭后退第2模式并前进到主流程。
在于步骤S14-1中,使用者未后退设定距离Sd2以上的情况下,在于步骤S14-3中,对计数Nf加1后,在步骤S14-4中,检测计数Nf是否变得多于20。然后,在计数Nf变得多于2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4-5,使LED30熄灭,清除闭后退第1模式,清除计数Nf,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f为20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闭后退第2模式)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16的闭后退第2模式中,控制器35在步骤S16-1中,基于测定部35b的测定结果M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向启动区域z2移动了设定距离Sd3以上。然后,在使用者后退了设定距离Sd2以上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6-2,输出门4的闭信号,并利用门驱动部24来对门4进行闭驱动。然后,在步骤S16-3中,使LED30熄灭,清除闭后退第2模式,清除计数Ng,并前进到主流程。
在于步骤S16-1中,使用者未后退设定距离Sd2以上的情况下,在于步骤S16-4中,对计数Ng加1后,在步骤S16-5中,检测计数Ng是否变得多于20。然后,在计数Ng变得多于20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6-6,使LED30熄灭,清除闭后退第2模式,清除计数Ng,并前进到主流程。此外,在计数Ng为20以下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主流程。
如此,因为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10中,以进入到接近区域a内的使用者的停止位置p1为基准来设定触发区域z1,所以能够根据使用者能够改变停止位置p1来改变触发区域z1的位置。因此,例如在接近区域a内有水洼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将触发区域z1设定在避开水洼的位置,所以使用者无需踏入水洼即可开闭门4。此外,即使在接近区域a内存在墙壁或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站在避开墙壁或障碍物的位置来改变触发区域z1的位置,并可靠地开闭门4。如此,因为能够根据门4周边的环境来执行门4的开闭控制,所以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度。
此外,因为到触发位置p2的距离会根据使用者的停止位置p1而发生变化,所以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来设定用于进行开闭操作的迈步数量。因此,能够防止因体格的差异等而导致难以进行开闭操作(动作)。并且,因为设定有包含触发位置p2的预定范围的触发区域z1,所以能够利用控制器35来可靠地判断使用者的移动。此外,因为利用LED30来显示触发位置p2,所以能够将使用者可靠地向触发区域z1引导。
此外,在开始用于驱动门驱动部24的控制之前,通过钥匙认证来判定进入到接近区域a的被检测物是否为使用者。因此,能够避免因非正规的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而进行用于驱动门驱动部24的控制(判断)这样的无用功。
(第2实施方式)
图13及图14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10。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在将LED30的显示位置p3设在车体2的下方,并将触发位置p2设定在停止位置p1与显示位置p3的中间(p1-p3)/2这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详细而言,LED30的显示位置p3在比车体2的后保险杠3的后端3a靠前方的地面G上。另外,因为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会改变显示位置p3,所以未使用图2及图5所示的显示驱动部36。此外,透镜安装部31和透镜32被配置在壳体12的罩13上。并且,控制器35所进行的控制仅在如下的点上是不同的:在图8的启动模式中,没有步骤S8-13的显示位置p3的改变步骤。
在这样的门开闭装置10中,因为利用LED30在成为阴暗处的车体2(保险杠)下部进行显示,所以显示不会受到周围的亮度的影响。因此,因为能够利用LED30来进行使用者易于识别的显示,所以能够可靠地将使用者向触发区域z1引导。因为检测传感器26A、26B将触发位置p2设在停止位置p1与显示位置p3的中间位置,所以能够通过使用者向显示位置p3移动来可靠地检测到在触发区域z1中通过的使用者。
另外,本发明的门开闭装置10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是,核对部件22所进行的认证不是基于被检测物进入到接近区域a而进行的,而是使得车辆1随时发送认证用的电波。如此,核对部件22所进行的使用者的认证时期能够根据希望来进行改变。此外,对使用者进行引导的显示能够根据希望来改变大小、形状、以及亮度。此外,也可以是,在触发区域z1靠近车体2的情况下,使其变小,在触发区域z1远离车体2的情况下,使其变大。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
2 车体
3 后保险杠
3a 后端
4 门
10 门开闭装置
12 壳体
13 罩
14 固定部
15 传感器安装部
16 开口部
18 控制基板
19 连接器
20 连接器
22 核对部件
24 门驱动部
26A、26B 检测传感器(检测部件)
27A、27B 发送部
28A、28B 接收部
30 LED(光显示部件)
31 透镜安装部
32 透镜
35 控制器(控制部件)
35a 存储部
35b 测定部
35c 判定部
35d 设定部
35e 显示控制部
36 显示驱动部
G 地面
R1 第1检测范围
R2 第2检测范围
C1 第1输出中心(检测中心轴)
C2 第2输出中心(检测中心轴)
a 接近区域
s1 操作分区
s2 第1分区
s3 第2分区
z1 触发区域
z2 启动区域
z3 无法检测到小物体的区域
p1 停止位置
p2 触发位置
r1 第1范围
r2 第2范围
p3 显示位置
F 焦点
Sd1 设定距离
Sd2 设定距离
Sd3 设定距离

Claims (9)

1.一种门开闭装置,包括:
门驱动部,其能够相对于车体而对门进行开闭,
检测部件,其用于对存在于被设定在上述门周边的接近区域的被检测物进行检测,
测定部,其基于上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来测定从上述检测部件到上述被检测物的距离,
判定部,其基于上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来判定在上述接近区域内上述被检测物是否停止,
设定部,其在上述判定部判定上述被检测物停止时,以由上述测定部测定的从上述检测部件到停止位置的间隔距离为基准,将用于驱动上述门驱动部的触发区域设定在上述接近区域内,以及
控制部件,其在基于上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而判断为上述被检测物移动到上述触发区域时,开始用于驱动上述门驱动部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上述设定部基于上述间隔距离来设定触发位置,并设定包含上述触发位置的上述触发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上述触发位置为上述间隔距离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包括:
光显示部件,其进行光学性显示,
显示驱动部,其能够改变上述光显示部件的显示位置,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根据上述设定部所设定的上述触发区域来控制上述显示驱动部,以改变上述显示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上述显示控制部将上述显示位置设定在上述触发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包括光显示部件,该光显示部件在上述车体的下方的被设定的位置进行光学性显示。
7.如引用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
上述触发位置为上述被检测物的停止位置与上述光显示部件的显示位置的距离的中间位置。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
上述检测部件包括:
第1检测部件,其具有能够检测到上述被检测物的第1检测范围,以及第2检测部件,其具有能够检测到上述被检测物的第2检测范围;
通过上述第1检测范围和上述第2检测范围来设定上述接近区域,在该接近区域内,设定有使上述第1检测范围的一部分与上述第2检测范围的一部分重叠而得到的操作分区;
上述控制部件在根据基于上述第1检测部件和上述第2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的上述测定部的测定结果,判断为上述被检测物在上述操作分区内进行了被设定的动作时,驱动上述门驱动部。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门开闭装置,其中,包括核对部件,该核对部件在上述控制部件基于上述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被检测物进入到上述接近区域内时,利用无线通信来进行电子钥匙的钥匙认证。
CN201780061369.5A 2016-10-04 2017-10-02 门开闭装置 Active CN109844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6481 2016-10-04
JP2016-196481 2016-10-04
PCT/JP2017/035813 WO2018066507A1 (ja) 2016-10-04 2017-10-02 ドア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4250A true CN109844250A (zh) 2019-06-04
CN109844250B CN109844250B (zh) 2021-01-29

Family

ID=6183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1369.5A Active CN109844250B (zh) 2016-10-04 2017-10-02 门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0945B2 (zh)
JP (1) JP6927988B2 (zh)
CN (1) CN109844250B (zh)
DE (1) DE112017005038T5 (zh)
WO (1) WO20180665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6891A (zh) * 2019-07-01 2022-02-25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状态判定装置、电梯系统、家庭系统以及楼宇系统
WO2023020126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0886A1 (ja) * 2016-11-30 2018-06-07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JP7326678B2 (ja) * 2019-01-08 2023-08-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行動把握システム
DE102019125930A1 (de) 2019-09-26 2021-04-01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Mechatron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mechatronischen antriebs zum öffnen einer kraftfahrzeugtür
DE102019126590A1 (de) 2019-10-02 2021-04-08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Mechatronisches System zum Aufstellen oder Zuziehen eines schwenkbeweglich an einem Kraftfahrzeug angeordneten Bauteils und ein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mechatronischen Systems
US20210214991A1 (en) * 2020-01-13 2021-07-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esence based liftgate operation
WO2022019231A1 (ja) * 2020-07-20 2022-01-2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画像投影装置
JP7174791B2 (ja) * 2021-03-02 2022-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7061709B1 (ja) * 2021-03-05 2022-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撮影サポート装置、及び撮影サポート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0744A (ja) * 2000-12-13 2002-06-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開閉体制御装置
JP2010158917A (ja) * 2009-01-06 2010-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障害物検知システム及び車両装置
CN101941412A (zh) * 2010-07-30 2011-01-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进入/启动系统及其智能车辆遥控器和控制方法
WO2016087435A1 (de) * 2014-12-04 2016-06-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schiebetür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5835958A (zh) * 2016-05-16 2016-08-10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3129A (en) 1979-09-18 1981-04-21 Color Toronitsuku Kk Transportation of powder in suc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DE102007049256A1 (de) * 2007-10-15 2009-04-23 Daimler Ag Multifunktionssensorsystem zur Detektion von Niederschlag und zur Umgebungserfassung bei Fahrzeugen
JP5643129B2 (ja) 2011-02-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扉体制御装置
FR2979873B1 (fr) 2011-09-12 2013-10-04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Procede d'ouverture d'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3010993A1 (de) * 2013-07-02 2015-01-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Objekterfass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EP2860704B1 (en) 2013-10-10 2016-04-27 U-Shin France SAS Method for opening a movable panel of the motor vehicle and corresponding opening control device
US9688192B2 (en) * 2013-11-21 2017-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having interior and exterior lighting on tailgate
DE102014101206A1 (de) * 2014-01-31 2015-08-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ntage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101208A1 (de) * 2014-01-31 2015-08-0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ntagemodul
JP6611469B2 (ja) 2014-07-31 2019-11-27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開閉体制御装置、車両開閉体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89584A (ja) 2014-11-11 2016-05-2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US9470033B1 (en) * 2015-06-09 2016-10-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access component
US10246009B2 (en) * 2016-09-08 2019-04-02 Magna Colsures Inc. User notification of powered system activation during non-contact human activ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0744A (ja) * 2000-12-13 2002-06-26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開閉体制御装置
JP2010158917A (ja) * 2009-01-06 2010-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障害物検知システム及び車両装置
CN101941412A (zh) * 2010-07-30 2011-01-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进入/启动系统及其智能车辆遥控器和控制方法
WO2016087435A1 (de) * 2014-12-04 2016-06-0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schiebetür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5835958A (zh) * 2016-05-16 2016-08-10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备箱自动开启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6891A (zh) * 2019-07-01 2022-02-25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状态判定装置、电梯系统、家庭系统以及楼宇系统
WO2023020126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66507A1 (ja) 2019-09-05
JP6927988B2 (ja) 2021-09-01
US20190249480A1 (en) 2019-08-15
US11180945B2 (en) 2021-11-23
DE112017005038T5 (de) 2019-06-27
CN109844250B (zh) 2021-01-29
WO2018066507A1 (ja)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4250A (zh) 门开闭装置
CN106994956B (zh) 门开闭装置
JP6649036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CN110023580A (zh) 车辆门开闭装置
JP6649034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CN111448358A (zh) 车门开闭装置
JP6528030B2 (ja) 自動車の可動パネルを開扉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開扉制御装置
KR20110100157A (ko) 차량 도어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1852252B (zh) 门开闭装置
CN108368708A (zh) 车辆用通信系统以及车载设备
CN105960358A (zh) 用于提供工作信号的方法
JP6649035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JP6838920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JP6838919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JP2018084122A (ja) ドア開閉装置
JP6829058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JP6838946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KR200210701Y1 (ko) 무인주유 장치
CN115427655A (zh) 车门开闭装置
KR20020005308A (ko) 무인주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