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491A -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 Google Patents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491A
CN109843491A CN201680090097.7A CN201680090097A CN109843491A CN 109843491 A CN109843491 A CN 109843491A CN 201680090097 A CN201680090097 A CN 201680090097A CN 109843491 A CN109843491 A CN 109843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tension
slot bottom
cutting element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491B (zh
Inventor
大沢二朗
依田智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S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G Corp filed Critical OS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43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23C5/109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with removable cut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95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the cutting elements being clamped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77/00Reaming tools
    • B23D77/02Reamers with inserted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77/00Reaming tools
    • B23D77/02Reamers with inserted cutting edges
    • B23D77/025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cut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FMAKING GEARS OR TOOTHED RACKS
    • B23F21/00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machines for manufacturing gear teeth
    • B23F21/12Milling tools
    • B23F21/16Ho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在插入支架的主体,在外周面设置多个将第一端侧关闭并且将第二端侧开口的槽部,设置与槽部的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槽部的第一端侧朝向第二端侧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在盖部设置在装配于主体的状态下与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朝向第一端侧伸出的第二伸出部。被夹在槽底与第一伸出部之间的插入件的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保持面与第一伸出部的第一伸出面面接触,这些面以随着朝向第一端侧而向槽底接近的方式倾斜。被夹在槽底与第二伸出部之间的插入件的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保持面与第二伸出部的第二伸出面面接触,这些面以随着朝向第二端侧而向槽底接近的方式倾斜。

Description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特别是涉及能够提高切削时的稳定性和切削精度的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背景技术
以往,有使多个插入件保持于插入支架并且能够装拆而使刃部的更换变得容易的切削工具,上述多个插入件具有用于切削被加工物的刃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以用环状构件从两端夹着长条形状的插入件的方式使其保持于插入支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147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插入件的两端与环状构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与插入支架的轴心垂直或者平行。因此,由于用于将插入件嵌入插入支架的间隙,而有可能在从插入支架的轴心到多个插入件的距离上产生不匀或者在切削中从插入支架的轴心到插入件的距离发生变化。其结果,有可能来自被切削物的载荷集中于一部分插入件,或者切削时插入件振动,而切削时的稳定性或切削精度下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切削时的稳定性和切削精度的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述的切削工具的第一端侧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绕轴心旋转从而切削被切削物,具备轴状的插入支架和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于插入支架的多个插入件。分别以第一端和第二端为两端的插入支架具备主体和装配于主体的第二端侧的盖部。主体在外周面设置多个将第一端侧关闭并且将第二端侧开口的槽部,设置与槽部的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槽部的第一端侧朝向第二端侧伸出的第一伸出部。盖部设置在装配于主体的状态下与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朝向第一端侧伸出的第二伸出部。插入件在基部插入到槽部的状态下,刃部从插入支架的外周面突出。基部具备:第一保持部,其被夹在槽底与第一伸出部之间;以及第二保持部,其被夹在槽底与第二伸出部之间。在第一伸出部中,以随着朝向第一端侧而向槽底接近的方式倾斜的第一伸出面形成于第一保持部侧。另一方面,在第二伸出部中,以随着朝向第二端侧而向槽底接近的方式倾斜的第二伸出面形成于第二保持部侧。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保持面与第一伸出面面接触,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保持面与第二伸出面面接触。由于这些面的倾斜,插入件被向主体按压,因此,能够抑制从轴心到多个插入件的刃部的距离的不匀,并且能够在切削中不易使插入件从主体分开。其结果,能够抑制载荷向一部分插入件集中,并且能够抑制插入件的振动,因此有能够提高用切削工具切削时的稳定性和切削精度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切削工具,第一伸出面和第二伸出面的与槽底形成的角度相同。从槽底到第二伸出面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槽底到第一伸出面的最小距离,并且从槽底到第一伸出面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槽底到第二伸出面的最小距离。由此,在槽底与第一伸出面之间的空间以及槽底与第二伸出面之间的空间存在形状相同的部分。因此,能够在槽底与第一伸出部之间夹着第二保持部来代替第一保持部,在槽底与第二伸出部之间夹着第一保持部来代替第二保持部。其结果,能够根据插入件的刃部的磨损程度来改变使插入支架保持插入件的方向,因此,除了有技术方案1的效果以外,还有能够提高插入件的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切削工具,在盖部的轴向中央形成比螺栓的头部小径小且供螺栓的轴部插入的贯通孔。将一个螺栓插入轴向中央的贯通孔而将盖部固定于主体,因此与在主体的周向上设置多个螺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用于螺栓的空间,能够使插入支架的外径小径化。其结果,除了有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以外,还有能够提高切削工具的外径的自由度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切削工具,主体具备设置于第二端侧的第一筒部和从第一筒部形成到第一端的第二筒部。与第一筒部的内径相比,第二筒部的内径较大,因此,能够在将旋转驱动装置插入第二筒部而使旋转驱动装置与第一筒部的端面接触。在使旋转驱动装置与第一筒部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插入到贯通孔和第一筒部的螺栓紧固于旋转驱动装置,由此,盖部和主体被夹在螺栓的头部与旋转驱动装置之间,盖部固定于主体。这样将盖部固定于主体的螺栓兼作将切削工具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的构件,因此除了有技术方案3的效果以外,还有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切削工具,插入件在保持于插入支架的状态下形成到插入支架的第二端,因此,在插入支架的第二端也能够通过插入件来切削被切削物。另外,第二伸出部从外径设定为比主体的外径小的盖部伸出到槽部内,因此,槽部位于第二伸出部的外侧,并且在盖部的外侧,槽部在主体的第二端侧开口。由此,能够使在保持于插入支架的状态下形成到切削工具的第二端的插入件位于槽部内直至主体的第二端侧。由此,能够在槽部内通过主体支承切削时施加于插入件的周向的力。其结果,除了有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效果以外,还有在插入支架的第二端也能够通过插入件来切削被切削物并且能够确保该插入件的第二端侧的保持性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切削工具,第二伸出部在插入支架的周向上连续形成。将多个槽部连结的凹部形成于主体。第二伸出部插入该凹部,因此在周向上连续的第二伸出部能够不与主体干扰地使第二伸出部向槽部内伸出。与在插入支架的周向上断续形成第二伸出部的情况相比,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第二伸出部能够更易于形成第二伸出部。因而,除了有技术方案5的效果以外,还有能够易于制造盖部的效果。
技术方案7所述的插入支架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中使用,因此有与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相同的效果。
技术方案8所述的插入件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中使用,因此有与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时的切削工具的仰视图。
图3是切削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插入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V-V线的切削工具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
图8的(a)是主体的主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VIIIb-VIIIb线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9的(a)是盖部的俯视图,图9的(b)是盖部的主视图。
图10是插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的主视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时的切削工具1的仰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切削工具1是固定于刀杆等旋转驱动装置2而使用的工具。旋转驱动装置2构成为前端以轴心C为中心的圆柱状,通过来自驱动源(未图示)的驱动力使前端以轴心C为中心旋转。使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绕轴心C旋转,由此,切削工具1与该旋转相伴地旋转来切削被切削物。
切削工具1由对碳化钨等加压烧结后的超硬合金构成。此外,切削工具1不限于由超硬合金构成的情况,例如,也可以由高速工具钢等构成切削工具1。
切削工具1形成为以旋转驱动装置2侧的端部为第一端3且以从旋转驱动装置2分开的一侧的端部为第二端4的轴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说明切削工具1的第一端3和第二端4时,省略“切削工具1的”而仅说明“第一端3”或“第二端4”。
切削工具1具备:轴状的插入支架10,其分别以第一端3和第二端4为两端;以及插入件30,其保持于该插入支架10并且能够装拆。插入支架10具备:轴状的主体11;盖部12,其装配于该主体11的第二端4侧;以及螺栓13,其用于将盖部12固定于主体11。螺栓13是在圆筒形的头部13a形成有六角孔的带六角孔的螺栓。
插入件30在保持于插入支架10的状态下从插入支架10的外周面伸出刃部31。刃部31是切削被切削物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铰刀用的刃部。由此,切削工具1作为用于通过其他工具将设置于被切削物的底孔扩径或者调整形状的铰刀使用。
接着,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详细地说明切削工具1的各部。图3是切削工具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插入件30的立体图。图5是图2的V-V线的切削工具1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主体11是圆柱状的构件。主体11在外周面按相等间隔形成多个槽部14。在主体11的第二端4侧的端面11a,从外周缘突出形成突出片11b。突出片11b被槽部14在周向上断开。此外,能够适当地设定槽部14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15个槽部14。
槽部14是供插入件30插入的部位,与轴心C平行地形成。槽部14的第一端3侧关闭,第二端4侧在主体11的端面11a开口。槽部14在轴心C侧具有作为平滑的平面的槽底14a。槽部14的将槽底14a和主体11的外周面相连并在轴心C方向上延伸的侧面也形成为平滑的平面。
在主体11设置第一伸出部17,上述第一伸出部17与槽部14的槽底14a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槽部14的第一端3侧朝向第二端4侧向槽部14内伸出。第一伸出部17在槽部14的宽度方向上即在主体11的周向上大致均匀地形成。
盖部12是圆板状的构件,在相对于轴心C的垂直方向(以下称为“轴线垂直方向”)的中央形成供螺栓13插入的盖圆筒部12a。在盖部12的与槽部14对应的位置形成从外周缘朝向第一端3侧伸出的第二伸出部18。在盖圆筒部12a嵌有螺栓13的头部13a,螺栓13的轴部13b从设置于盖圆筒部12a的贯通孔12c(参照图5)突出。
如图4所示,插入件30是刃部31与基部32一体成形而构成的长条形状的部位。刃部31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棱线上设置切削刃31a。切削刃31a是咬入被切削物来切削被切削物的部位。
基部32是插入槽部14内的部位。基部32的宽度形成为与槽部14的宽度大致相同。基部32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面全部形成为平滑的平面。由此,能够将基部32顺畅地插入槽底14a和侧面形成为平滑的平面的槽部14。
基部32分别在长边方向两端设置V字状的切口部32a、32b,上述切口部32a、32b用于在将基部32保持于插入支架10(插入到槽部14)时避免与第一伸出部17和第二伸出部18的干扰。这样,基部32的形状与槽部14的形状相应地设定。
再次回到图3,说明使用上述的插入支架10和插入件30的切削工具1的组装方法。首先,将插入件30插入主体11的槽部14。此时,第一伸出部17插入切口部32a。
接下来,使第二伸出部18插入槽部14并且使盖圆筒部12a插入主体11的内周侧而使盖部12与主体11的端面11a接触。此时,槽部14的第二端4侧的一部分被盖部12堵塞,第二伸出部18插入切口部32b。接下来,将螺栓13插入盖圆筒部12a,使螺栓13的轴部13b从盖圆筒部12a向主体11的内周侧突出。最后,将螺栓13紧固于设置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的螺栓孔2a。
这样如图5所示组装切削工具1。在盖圆筒部12a的第一端3侧形成底部12b。在该底部12b的轴线垂直方向中央形成贯通孔12c。贯通孔12c比螺栓13的头部13a小径,比螺栓13的轴部13b大径。
另外,主体11具备设置于第二端4侧的第一筒部15和从第一筒部15形成到第一端3的第二筒部16。第一筒部15和第二筒部16的外径相同,外周面连续。第一筒部15的内径形成为大于螺栓13的头部13a的外径并小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的外径。第二筒部16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第一筒部15的内径,形成为与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的外径大致相同。由此,在将旋转驱动装置2插入第二筒部16时,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与第一筒部15的第一端3侧的端面接触。
其结果,螺栓13紧固于螺栓孔2a,由此,在螺栓13的头部13a与旋转驱动装置2之间夹着盖部12和主体11且盖部12固定于主体11。这样通过螺栓13的紧固,盖部12固定于主体11,并且切削工具1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2。螺栓13兼用于向主体11固定盖部12、以及向切削工具1固定旋转驱动装置2,因此与用不同的螺栓13进行各个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数量。
另外,在将第一伸出部17插入切口部32a并将第二伸出部18插入切口部32b的状态下,盖部12通过一个螺栓13固定于主体11,因此能够将多个插入件30一次性固定于插入支架10。由此,与将多个插入件30分别用不同的螺栓固定于插入支架1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在此,在将多个插入件30分别用不同的螺栓固定于插入支架10的情况下,需要在插入支架10设置用于分别紧固多个螺栓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一个螺栓13固定多个插入件30,因此能够减小用于装配用于将多个插入件30固定于插入支架10的螺栓13的空间。其结果,能够缩窄插入件30彼此的间隔,因此能够使切削工具1小径化。另外,能够缩窄插入件30彼此的间隔,能够增加插入件30的数量,因此能够提高切削工具1的加工效率。
另外,不限于将螺栓13紧固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情况,也可以由内周侧封闭的圆柱状的构件构成第二筒部16,使螺栓13紧固于该圆柱状构件。在该情况下,通过不同于螺栓13的固定构件将切削工具1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2。分别设置将盖部12固定于主体11的螺栓13和将切削工具1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固定构件,由此能够不拆分切削工具1而预先将切削工具1从旋转驱动装置2拆下。此外,作为将切削工具1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螺栓13以外的固定构件,例如可举出螺栓或销、钻夹头等。
另外,也可以是在轴心C方向上分别用多个螺栓贯通盖部12的周向的多个位置,将上述多个螺栓紧固于第一筒部15。在该情况下,需要确保用于将螺栓紧固于第一筒部15的空间,因此与主体11的外径的小径化有关的制约变大。
与此相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插入到在盖部12的轴线垂直方向中央形成的贯通孔12c的一个螺栓13将盖部12固定于主体11,因此与确保用于将螺栓紧固于第一筒部15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空间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与主体11的外径的小径化有关的制约。因而,能够提高主体11的外径的自由度,能够提高切削工具1的外径的自由度。
继续参照图5说明切削工具1的各部彼此的关系。盖圆筒部12a的内径与螺栓13的头部13a的外径大致相同,外径与第一筒部15的内径大致相同。而且,第二筒部16的内径形成为与旋转驱动装置2的前端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能够抑制切削工具1相对于旋转驱动装置2的晃动。
螺栓13的头部13a所嵌入的盖圆筒部12a设定为其深度(从底部12b到盖部12的第二端4侧的端面的距离)大于螺栓13的头部13a的轴心C方向尺寸。由此,在将螺栓13的头部13a嵌入盖圆筒部12a时,能够使螺栓13不会从盖部12的第二端4侧的端面(切削工具1的第二端4)突出。
在切削时螺栓13从切削工具1的第二端4突出的情况下,螺栓13易于与被切削物接触。在旋转中的螺栓13与被切削物接触时,从被切削物向螺栓13松开的方向或者紧固的方向受力。与此相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螺栓13不会从切削工具1的第二端4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切削时螺栓13与被切削物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切削时螺栓13过松或者过紧。
槽部14主要设置于第一筒部15,还少量设置于第二筒部16。在该情况下,需要使第二筒部16的内周面比槽部14的槽底14a更位于轴心C侧,因此与使第二筒部16小径化或者将槽部14加深(将基部32的轴线垂直方向尺寸加大)有关的制约大。
此外,能够不将槽部14设置于第二筒部16而将槽部14仅设置于第一筒部15。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槽部14的槽底14a比第二筒部16的内周面更位于轴心C侧。由此,能够缓和与使第二筒部16小径化或者将槽部14加深有关的制约。
通过使第二筒部16小径化,能够使主体11小径化,能够使切削工具1小径化。另外,通过加深槽部14,能够增大按照槽部14的形状形成的基部32的轴线垂直方向尺寸,因此能够增大切削时插入支架10从插入件30承受的载荷的受压面积。其结果,能够分散施加于插入件30和插入支架10的载荷,因此能够提高插入件30和插入支架10的耐久性。
第一伸出部17是与槽部14的槽底14a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槽部14的第一端3侧朝向第二端4侧伸出到槽部14内的部位。另一方面,第二伸出部18是在将盖部12装配于主体11的状态下与槽底14a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伸出到槽部14内的部位。
第一伸出部17的槽底14a侧的面是第一内表面17a,从槽底14a分开的一侧的面是第一外表面17b。第一内表面17a以随着朝向第一端3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一外表面17b以随着朝向第二端4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通过这样形成,第一伸出部17在槽部14内朝向第二端4侧按V字状伸出。
第二伸出部18的槽底14a侧的面是第二内表面18a,从槽底14a分开的一侧的面中的盖部12的外周面是第二外表面18b。第二内表面18a以随着朝向第二端4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二外表面18b以随着朝向第一端3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通过这样形成,第二伸出部18在槽部14内朝向第一端3侧按V字状伸出。
第一内表面17a和第二内表面18a的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分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而且,第一外表面17b和第二外表面18b的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分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而且,第一外表面17b和第二外表面18b的轴心C方向尺寸与第一内表面17a和第一外表面17b的轴心C方向尺寸相比,分别按照盖部12的厚度的量较大地形成。
另外,从槽底14a到第一内表面17a的轴线垂直方向的最小距离(离第一端3侧最近的距离)与从槽底14a到第二内表面18a的轴线垂直方向的最小距离(离第二端4侧最近的距离)分别设定为同一距离。而且,从槽底14a到第一内表面17a的轴线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离第二端4侧最近的距离)与从槽底14a到第二内表面18a的轴线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离第一端3侧最近的距离)分别设定为同一距离。
这样第一伸出部17和第二伸出部18为上下对称(在轴心C方向上对称),并且相互设定为大致同一形状。而且,槽底14a与第一内表面17a(第一伸出部17)之间的空间以及槽底14a与第二内表面18a(第二伸出部18)之间的空间也是上下对称并且相互的形状设定为同一形状。
基部32具备:第一保持部33,其被夹在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17之间;第二保持部34,其被夹在槽底14a与第二伸出部18之间;第一外周部35,其位于比第一伸出部17更靠轴线垂直方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外周部36,其位于比第二伸出部18更靠轴线垂直方向外侧的位置。
即,基部32的比切口部32a靠轴心C侧的部位是第一保持部33,比切口部32a靠轴线垂直方向外侧的部位是第一外周部35。另外,基部32的比切口部32b靠轴心C侧的部位是第二保持部34,比切口部32b靠轴线垂直方向外侧的部位是第二外周部36。
第一保持部33的与第一内表面17a接触的面是第一接触面33a。第一接触面33a与第一内表面17a大致同样地形成,以随着朝向第一端3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一接触面33a和第一内表面17a的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设定为同一角度。
第二保持部34的与第二内表面18a接触的面是第二接触面34a。第二接触面34a与第二内表面18a大致同样地形成,以随着朝向第二端4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二接触面34a和第二内表面18a的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设定为同一角度。
这样设定第一接触面33a和第二接触面34a,因此,第一内表面17a与第一接触面33a进行面接触,第二内表面18a与第二接触面34a进行面接触。在它们接触时,由于自身的倾斜而在第一保持部33和第二保持部34上朝向轴心C侧产生力,基部32被向槽底14a(主体11)按压。由此,能够抑制从轴心C到多个插入件30的刃部31的距离的不匀,并且能够在切削中使插入件30不易从槽底14a分开。其结果,能够抑制载荷向一部分插入件30集中,并且能够抑制插入件30的振动,因此能够提高用切削工具1切削时的稳定性和切削精度。
第一外周部35的与第一外表面17b相对的面是第一非接触面35a。第一非接触面35a与第一外表面17b平行地形成,以随着朝向第二端4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二外周部36的与第二外表面18b相对的面是第二非接触面36a。第二非接触面36a与第二外表面18b平行地形成,以随着朝向第一端3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
设定尺寸,使得在第一内表面17a与第一接触面33a进行了面接触且第二内表面18a与第二接触面34a进行了面接触的状态下,第一非接触面35a与第一外表面17b成为非接触,第二非接触面36a与第二外表面18b成为非接触。而且,设定尺寸,使得在第一内表面17a与第一接触面33a进行了面接触且第二内表面18a与第二接触面34a进行了面接触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33的前端或第二保持部34的前端、由第一保持部33和第一外周部35形成的谷底、由第二保持部34和第二外周部36形成的谷底成为与插入支架10非接触。
通过如此构成,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内表面17a与第一接触面33a的面接触以及第二内表面18a与第二接触面34a的面接触所致的插入件30向主体11的按压力被其他部分的插入支架10与插入件30的干扰而带来的妨碍。
另外,插入件30的刃部31设置到第二端4为止,因此切削工具1的第二端也能够通过刃部31来切削被切削物。由此,在被切削物的底孔有底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切削物切削到底孔的底为止。
其中,考虑基部32(第二外周部36)没有设置到第二端4为止而仅刃部31设置到第二端4为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刃部31相对于基部32在槽部14的外侧向第二端4侧延伸,因此即使该刃部31的延伸部分在切削时在周向上从被切削物承受载荷,也无法通过插入支架10从与被切削物相反的一侧支承该部分。因此,刃部31有可能折损或者折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伸出部18从与主体11的外径相比外径较小的盖部12向槽部14内伸出,因此能够供基部32插入的槽部14位于第二伸出部18的外侧,并且在盖部12的外周侧槽部14在主体11的端面11a开口。由此,能使基部32(第二外周部36)位于槽部14内直至主体11的端面11a(第二端4侧)为止。因此,在插入件30的第二端4在周向上从被切削物承受载荷时,能够通过主体11从与被切削物相反的一侧将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支承于槽部14内。其结果,在切削工具1的第二端4也能够通过插入件30切削被切削物,并且能够确保该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的保持性能。
而且,在主体11的第二端4侧的端面11a,突出片11b从外周缘突出到第二端4。由此,针对来自被切削物的周向的载荷,能够从主体11的端面11a到第二端4为止利用突出片11b支承基部32。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的保持性能。
另外,第一伸出部17和第二伸出部18的形状即装配有盖部12的槽部14的形状是上下对称并且相互设定为大致同一形状。而且,插入件30的形状也形成为上下对称。其结果,在插入件30在周向上从被切削物承受载荷时,与第二外周部36在槽部14内由主体11支承同样地,第一外周部35也能够在槽部14内由主体11支承。因此,能够将插入件30延伸到第一端3侧并且能够确保插入件30的第一端3侧的保持性能。
另外,第一非接触面35a与第一外表面17b平行地形成,第二非接触面36a与第二外表面18b平行地形成,因此能够维持第一非接触面35a和第二非接触面36a与第一外表面17b和第二外表面18b的非接触,并且能够使彼此最大限度地接近。由此,能够确保槽部14内的第一外周部35和第二外周部36的轴线垂直方向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分散切削时施加于第一外周部35和第二外周部36与插入支架10之间的载荷,因此能够确保插入件30和插入支架10的耐久性。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1,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17之间的空间以及槽底14a与第二伸出部18之间的空间上下对称并且彼此的形状设定为同一形状。而且,第一保持部33和第二保持部34也是上下对称并且彼此的形状设定为给同一形状。因此,能够使插入件30上下反转后在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17之间夹着第二保持部34来代替第一保持部33,能够在槽底14a与第二伸出部18之间夹着第一保持部33来代替第二保持部34。
插入件30的刃部31与第一端3侧相比,第二端4侧易于损耗。因此,根据刃部31的磨损程度来改变使插入支架10保持插入件30的方向,由此,能够提高插入件30的寿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插入件30上下反转后保持的方向改变时,刃部31的切削刃31a的方向逆转,因此需要使切削工具1的切削旋转方向反转。
而且,在槽部14内第一伸出部17和第二伸出部18伸出的状态下的槽部14的形状是上下对称的。另外,插入件30的形状也是上下对称的。其结果,即使使插入件30上下反转,也能防止插入件30与插入支架10干扰而使上下反转后的插入件30无法嵌入或者不易嵌入槽部14。
此外,为了使插入件30上下反转后保持插入件30,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17之间的空间以及槽底14a与第二伸出部18之间的空间不限于上下对称的情况。只要是第一内表面17a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以及第二内表面18a与槽底14a形成的角度相同,并且从槽底14a到第二内表面18a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槽底14a到第一内表面17a的最小距离,并且从槽底14a到第一内表面17a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槽底14a到第二内表面18a的最小距离即可。
在该情况下,在槽底14a与第一内表面17a之间的空间以及槽底14a与第二内表面18a之间的空间存在上下对称并且形状相同的部分。因此,能够在槽底14a与第一内表面17a之间夹着第二保持部34、在槽底14a与第二内表面18a之间夹着第一保持部33。其结果,如上所述,能够根据刃部31的磨损程度来改变使插入支架10保持插入件30的方向,因此能够提高插入件30的寿命。
接着,参照图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4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伸出部18设置于与槽部14对应的位置的情况即第二伸出部18在插入支架10的周向上断续形成的情况。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第二伸出部45在插入支架41的周向上连续形成的情况。此外,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以下的说明。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所示,切削工具40的插入支架41具备:轴状的主体42;盖部43,其装配于该主体42的第二端4侧;以及螺栓13,其用于将盖部43固定于主体42。
主体42是圆柱状的构件。主体42的多个槽部14按相等间隔形成于外周面。在主体42的端面11a中,槽部14的第二端4侧开口,形成将该槽部14彼此在周向上连结的凹部44。凹部44是从主体42的端面11a朝向第一端3侧凹陷的部位。
盖部43是圆板状的构件。在盖部43,从外周缘朝向第一端3侧形成第二伸出部45。第二伸出部45在插入支架41的周向上连续形成。
在将盖部43装配于主体42时,第二伸出部45向槽部14内插入,并且第二伸出部45插入凹部44。设定凹部44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在将盖部43装配于主体42的状态下,主体42不与第二伸出部45干扰。
如上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40,第二伸出部45在插入支架41的周向上连续形成。由此,与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第二伸出部18在插入支架41的周向上断续形成的情况相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制造盖部43。
另一方面,与第二伸出部45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相伴地,在将盖部43装配于主体42时,为了避免第二伸出部45与主体42的干扰,在主体42的端面11a形成凹部44。能够以将在主体42的端面11a中开口的槽部14彼此在周向上连结的方式形成凹部44,因此,即只要在周向上形成环状的凹陷即可,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凹部44。
与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将第二伸出部18在周向上断续形成且不形成凹部44的情况相比,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将第二伸出部45在周向上连续形成并形成凹部44时更容易制造主体42和盖部43。其结果,能够容易制造切削工具40。
此外,凹部44是以第二伸出部45向槽部14内伸出为前提而形成的部位。其原因是,在第二伸出部45不向在主体42的端面11a中开口的槽部14内伸出的情况下,无论第二伸出部45是否在周向上连续设置,第二伸出部45都不会与主体42的端面11a干扰。
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伸出部45从与主体42的外径相比外径较小的盖部12向槽部14内伸出,因此,能够插入基部32的槽部14位于第二伸出部45的外侧,并且在盖部12的外周侧,槽部14在主体42的端面11a开口。由此,能够使基部32位于槽部14内直至主体42的端面11a。因此,在插入件30的第二端4在周向上从被切削物承受载荷时,能够从与被切削物相反的一侧通过主体42将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支承于槽部14内。其结果,能够确保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的保持性能。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伸出部45从与主体42的外径相比外径较小的盖部43向槽部14内伸出,并且第二伸出部45在周向上连续形成。其结果,如上所述,能够确保插入件30的第二端4侧的保持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切削工具40。
接着,参照图7至图10的(b)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5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切削工具1是铰刀的情况。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切削工具50是立铣刀的情况。此外,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省略以下的说明。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50的立体图。图8的(a)是主体52的主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VIIIb-VIIIb线的主体52的剖视图。图9的(a)是盖部53的俯视图。图9的(b)是盖部53的主视图。图10的(a)是插入件60的立体图。图10的(b)是插入件60的轴心C侧侧视图。此外,图10的(b)的插入件60的轴心C侧侧视图是从切削工具50的轴心C侧观察时的插入件60的侧视图。
如图7所示,切削工具50是固定于刀杆等旋转驱动装置2后使用的工具。切削工具50包括将碳化钨等加压烧结后的超硬合金或高速工具钢等。切削工具50形成为以旋转驱动装置2侧的端部为第一端3并以从旋转驱动装置2分开的一侧的端部为第二端4的轴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切削工具50的第一端3侧为上侧、以第二端4侧为下侧进行说明。
切削工具50具备:轴状的插入支架51,其分别以第一端3和第二端4为两端;以及插入件60,其保持于该插入支架51并且能够装拆。插入支架51具备:轴状的主体52;盖部53,其装配于该主体52的下侧;以及螺栓13,其用于将盖部53固定于主体52。
插入件60在保持于插入支架51的状态下刃部61从插入支架51的外周面伸出。刃部61包括立铣刀用的刃部。由此,切削工具50在相对于轴心C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作为主要用切削工具50的外周面切削被切削物的立铣刀使用。作为立铣刀的切削工具50通过旋转驱动装置2俯视时以顺时针绕轴心C旋转,由此切削被切削物。
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主体52是圆柱状的构件。主体52的下侧的端面11a形成为平滑的平面。主体52在外周面按相等间隔形成多个槽部54。
槽部54是供插入件60插入的部位。槽部54从下侧朝向上侧以右侧上倾即形成为向右扭转。槽部54的上侧关闭,下侧在主体52的端面11a中开口。槽部54在轴心C侧具有作为平滑的平面的槽底14a。
在从下侧观察时(在图8的(b)中),槽部54的槽底14a以前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后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槽部54从槽底14a垂直形成,并且在轴心C方向上延伸的侧面形成为平滑的平面。
在主体52设置与槽部54的槽底14a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槽部54的上侧朝向下侧向槽部54内伸出的第一伸出部55。设于各槽部54的多个第一伸出部55全部形成为同一形状。
第一伸出部55的前端在主视图(图8的(a))中与轴心C垂直形成。第一伸出部55的槽底14a侧的面是第一内表面55a,从槽底14a分开的一侧的面是第一外表面55b。第一内表面55a以随着朝向上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一外表面55b以随着朝向下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
而且,第一内表面55a和第一外表面55b与槽底14a同样地从下侧观察时(在图8的(b)中)以前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后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其结果,在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55之间在周向上形成均匀并且随着朝向第一伸出部55的前端而扩展的空间。
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盖部53是圆板状的构件,在轴线垂直方向中央形成盖圆筒部12a。在盖部53中,向周向断续并从外周缘朝向上侧伸出而形成第二伸出部56。第二伸出部56设于与槽部54(参照图8的(a))对应的位置。
第二伸出部56是在将盖部53装配于主体52的状态下与槽底14a间隔预定距离并且向槽部54内伸出的部位。因此,第二伸出部56与槽部54同样地形成为从下侧朝向上侧而右侧上倾即形成为向右扭转。该第二伸出部56的倾斜角度(扭转角度)与槽部54的倾斜角度(扭转角度)相同。
第二伸出部56的前端在主视图(图9的(b))中与轴心C垂直形成。第二伸出部56的轴心C侧的面是第二内表面56a,与轴心C相反的一侧的面是第二外表面56b。第二内表面56a以随着朝向下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第二外表面56b以随着朝向上侧而向槽底14a接近的方式倾斜。
第二内表面56a在主视图(图9的(a))中以后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前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如上所述,槽底14a从下侧观察时以前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后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因此在第二内表面56a与槽底14a之间形成在周向上均匀并且随着朝向第二伸出部56的前端而扩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第二外表面56b不与插入件60接触,因此第二外表面56b的形状的自由度比较高。因此,第二外表面56b设定为在周向上距离轴心C的距离相同的形状即易于形成的形状。
如图10所示,插入件60是刃部61与基部62一体成形而构成的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条形状的部位。刃部61在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棱线上设置切削刃61a。切削刃61a是咬入被切削物后切削被切削物的部位。
基部62是插入槽部54内的部位。基部62的宽度形成为与槽部54的宽度大致相同。基部62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面全部形成为平滑的平面。由此,能够将基部62顺畅地插入由槽底14a和侧面形成为平滑的平面的槽部54。
基部62分别在长边方向的两端设置V字状的切口部62a、62b,上述切口部62a、62b用于在将基部62保持于插入支架51(插入到槽部54)时避免与第一伸出部55和第二伸出部56的干扰。基部62的比切口部62a更从刃部61分开的一侧的部位是第一保持部63,比切口部62a靠刃部61侧的部位是第一外周部65。基部62的比切口部62b更从刃部61分开的一侧的部位是第二保持部64,比切口部62b靠刃部61侧的部位是第二外周部66。
第一保持部63是被夹在槽底14a与第一伸出部55之间的部位。第二保持部64是被夹在槽底14a与第二伸出部56之间的部位。第一外周部65是不与第一伸出部55接触并位于第一伸出部55的外周侧的槽部54内的部位。第二外周部66是与第二伸出部56非接触并位于第二伸出部56的外周侧的槽部54内的部位。
如上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50,将插入件60插入右侧上倾的槽部54并使右侧上倾的第二伸出部56插入并将盖部53装配于主体52,从而能够将插入件60的刃部61设为向右扭转。由此,能够将用刃部61的切削刃61a切削被切削物时的切削屑沿着刃部61的向右扭转部向上方排出。
在从下侧(第二端4侧)观察时,槽部54的槽底14a以前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后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将插入该槽部54的插入件60相对于插入支架51的外周面向逆时针的前侧倾倒。在从下侧观察时切削工具50以逆时针进行切削旋转,因此能够将插入件60向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倾倒。因此,能够用插入支架51易于承受切削时施加于插入件60的载荷。其结果,能够提高用插入件60切削时的稳定性。
而且,与槽底14a同样地在从下侧(第二端4侧)观察时以前侧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后侧从轴心C分开的方式形成第一外表面55b。由此,能够用第一外表面55b承受切削时施加于插入件60的载荷。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插入件60切削时的稳定性。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能够容易推测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能够适当地变更主体11、42、52或盖部12、43、53、插入件30、60的形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插入件30的刃部31用于铰刀的情况,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插入件60的刃部61用于立铣刀的情况,但未必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使用用于螺纹铣刀或用于面铣刀的刃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伸出部17、55和第二伸出部18、45、56向槽部14、54内伸出的情况,但未必一定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与主体11、42、52的外径相比较大地设定了内径的第一伸出部或第二伸出部而在槽部14、54外将插入件30、60向槽底14a按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体11、42、52由一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但未必一定限于此,当然能够使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的构件。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在第一圆筒部的两端面分别开口的多个槽部分别设于圆筒部的外周,将从第二圆筒部的端面突出的多个第一伸出部分别设于与槽部对应的位置,将第一伸出部插入槽部并且将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相互固定来构成主体。
附图标记说明
1、40、50...切削工具;2...旋转驱动装置;3...第一端;4...第二端;10、41、51...插入支架;11、42、52...主体;12、43、53...盖部;12c...贯通孔;13...螺栓;13a...头部;13b...轴部;14、54...槽部;14a...槽底;15...第一筒部;16...第二筒部;17、55...第一伸出部;17a、55a...第一内表面(第一伸出面);18、45、56...第二伸出部;18a、56a...第二内表面(第二伸出面);30、60...插入件;31、61...刃部;32、62...基部;33、63...第一保持部;33a...第一接触面(第一保持面);34、64...第二保持部;34a...第二接触面(第二保持面);C...轴心。

Claims (8)

1.一种切削工具,通过第一端侧固定于旋转驱动装置并通过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绕轴心旋转从而切削被切削物,上述切削工具的特征在于,具备:
轴状的插入支架,分别以上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两端;以及
多个插入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插入支架,
上述插入支架具备:
主体,在外周面设置多个将上述第一端侧关闭并且将上述第二端侧开口的槽部;以及
盖部,装配于上述主体的上述第二端侧,
上述插入件具备:
基部,插入上述槽部;以及
刃部,在上述基部插入到上述槽部的状态下从上述插入支架的外周面突出,切削上述被切削物,
上述主体具备第一伸出部,上述第一伸出部与上述槽部的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从上述槽部的上述第一端侧朝向上述第二端侧伸出,
上述盖部具备第二伸出部,上述第二伸出部在装配于上述主体的状态下与上述槽底间隔预定距离并且朝向上述第一端侧伸出,
上述基部具备:
第一保持部,被夹在上述槽底与上述第一伸出部之间;以及
第二保持部,被夹在上述槽底与上述第二伸出部之间,
在上述第一伸出部,以随着朝向上述第一端侧而接近上述槽底的方式倾斜的第一伸出面形成于上述第一保持部侧,
在上述第二伸出部,以随着朝向上述第二端侧而接近上述槽底的方式倾斜的第二伸出面形成于上述第二保持部侧,
在上述第一保持部形成与上述第一伸出面面接触的第一保持面,
在上述第二保持部形成与上述第二伸出面面接触的第二保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伸出面和上述第二伸出面的与上述槽底形成的角度相同,
从上述槽底到上述第二伸出面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上述槽底到上述第一伸出面的最小距离,
从上述槽底到上述第一伸出面的最大距离设定为大于从上述槽底到上述第二伸出面的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支架具备将上述盖部固定于上述主体的一个螺栓,
上述盖部的比上述螺栓的头部小径且供上述螺栓的轴部插入的贯通孔形成于轴线垂直方向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具备:
第一筒部,设置于上述第二端侧,供上述螺栓的轴部插入;以及
第二筒部,从上述第一筒部形成到上述第一端,内径比上述第一筒部的内径大,
上述螺栓紧固于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从而上述盖部固定于上述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件在保持于上述插入支架的状态下形成到上述第二端,
上述盖部设定为外径小于上述主体的外径,
上述第二伸出部向上述槽部内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伸出部在上述插入支架的周向上连续形成,
在上述主体形成凹部,上述凹部供上述第二伸出部插入,将多个上述槽部连结。
7.一种插入支架,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中使用。
8.一种插入件,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削工具中使用。
CN201680090097.7A 2016-12-06 2016-12-06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Active CN109843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6190 WO2018105035A1 (ja) 2016-12-06 2016-12-06 切削工具、インサートホルダ及びインサ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491A true CN109843491A (zh) 2019-06-04
CN109843491B CN109843491B (zh) 2021-01-12

Family

ID=6249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097.7A Active CN109843491B (zh) 2016-12-06 2016-12-06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3811B2 (zh)
EP (1) EP3530394B1 (zh)
JP (1) JP6707661B2 (zh)
CN (1) CN109843491B (zh)
CA (1) CA3044780C (zh)
IL (1) IL266091A (zh)
WO (1) WO20181050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6780A1 (de) * 2019-06-21 2020-12-24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Demontage eines zweiteiligen Verbinders in einer Werkstückanordnung
JP7374297B2 (ja) 2020-03-25 2023-11-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貫通穴を有する粘着剤層付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に用いられる貫通穴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825C (de) * 1920-05-04 1922-10-19 Frederick H Korff Reibahle
JPS57189732U (zh) * 1981-05-29 1982-12-01
JPS58120412A (ja) * 1982-01-07 1983-07-18 オツト−・ツエツテル フライス
JPS62127726U (zh) * 1986-02-07 1987-08-13
CN2477707Y (zh) * 2001-05-11 2002-02-20 河北省建筑勘察研究院 一种基础施工扩底桩扩底装置
DE102006043616A1 (de) * 2006-09-16 2008-05-08 August Beck Gmbh & Co. Kg Reibahle
EP2266739A1 (de) * 2009-06-26 2010-12-29 Jakob Lach GmbH & Co. KG Zerspannwerkzeug, insbesondere Fräs- oder Bohrwerkzeug
CN102026765A (zh) * 2008-08-21 2011-04-20 克莱斯博士玛帕精密仪器工厂两合公司 铰刀
CN204552620U (zh) * 2015-03-01 2015-08-12 方军 一种扩孔钻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880C (de) * 1923-04-17 Arendt & Weicher Nachstellbare Reibahle mit schwenkbaren Schneidmessern
US914653A (en) * 1908-04-20 1909-03-09 John Gallagher Reamer.
US1241953A (en) * 1917-06-13 1917-10-02 William H Frick Reamer.
US1243502A (en) * 1917-08-23 1917-10-16 William H Frick Reamer.
US1373717A (en) 1919-05-16 1921-04-05 Enlund Henning Reamer
US1393818A (en) 1920-01-05 1921-10-18 Illinois Tool Works Rectified-tooth hob
US1460427A (en) 1920-02-24 1923-07-03 Continental Motors Corp Expanding fly cutter
US1472798A (en) * 1920-12-27 1923-11-06 Standard Reamer & Tool Company Reamer
DE396068C (de) 1921-11-25 1924-05-26 Moback Tool And Machine Mfg Co Umlaufendes Schneidwerkzeug mit in Nuten eingesetzten Messern
US1611186A (en) * 1922-11-13 1926-12-21 Habart Charles Reamer
US1635067A (en) 1923-05-11 1927-07-05 Aulenback James Roy Reamer
US1522145A (en) * 1923-12-18 1925-01-06 Clarence T Rottler Cutter head
US1716455A (en) * 1926-08-12 1929-06-11 Frank P Miller Rotary cutter
DE574699C (de) * 1930-04-09 1933-04-19 Anciennes Usines Curial Soc D Verstellbare Reibahle
US2164620A (en) * 1937-07-29 1939-07-04 Willard E Parish Inserted tooth cutter
GB952214A (en) * 1961-04-04 1964-03-11 Murray Arthur Macdonald Spar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ool assemblies
DE1961862A1 (de) * 1969-12-10 1971-06-16 Steinmueller Gmbh L & C Vorrichtung zur spanabhebenden Bearbeitung
US3819289A (en) 1972-09-01 1974-06-25 Carrier Corp Structure for detachably securing a member concentrically to a high speed shaft
JPS6133818A (ja) 1984-07-25 1986-02-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握り部を具えた工具
JP3777024B2 (ja) 1997-06-26 2006-05-24 内橋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磁界の検出方法
JP3932626B2 (ja) 1997-10-20 2007-06-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組立ホブ
US6843621B2 (en) * 2001-04-23 2005-01-18 Wayne Board Burnette Ream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825C (de) * 1920-05-04 1922-10-19 Frederick H Korff Reibahle
JPS57189732U (zh) * 1981-05-29 1982-12-01
JPS58120412A (ja) * 1982-01-07 1983-07-18 オツト−・ツエツテル フライス
JPS62127726U (zh) * 1986-02-07 1987-08-13
CN2477707Y (zh) * 2001-05-11 2002-02-20 河北省建筑勘察研究院 一种基础施工扩底桩扩底装置
DE102006043616A1 (de) * 2006-09-16 2008-05-08 August Beck Gmbh & Co. Kg Reibahle
CN102026765A (zh) * 2008-08-21 2011-04-20 克莱斯博士玛帕精密仪器工厂两合公司 铰刀
EP2266739A1 (de) * 2009-06-26 2010-12-29 Jakob Lach GmbH & Co. KG Zerspannwerkzeug, insbesondere Fräs- oder Bohrwerkzeug
CN204552620U (zh) * 2015-03-01 2015-08-12 方军 一种扩孔钻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2914A1 (en) 2019-08-29
EP3530394A4 (en) 2020-07-08
JPWO2018105035A1 (ja) 2019-10-24
US11123811B2 (en) 2021-09-21
CN109843491B (zh) 2021-01-12
CA3044780C (en) 2020-12-08
IL266091A (en) 2019-06-30
JP6707661B2 (ja) 2020-06-10
CA3044780A1 (en) 2018-06-14
EP3530394B1 (en) 2023-06-07
WO2018105035A1 (ja) 2018-06-14
EP3530394A1 (en) 2019-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6128B (zh) 用于去屑加工的刀具
CN100488679C (zh) 切削刀片、切削刀具、垫板及安装切削刀片的方法
ES2256719T5 (es) Util para cortar metales.
US8647027B2 (en) Milling cutter and cutting insert having rear protuberance therefor
KR20110004866A (ko) 공작물의 턴-턴 브로칭 또는 외부 밀링을 위한 공구
RU2679788C2 (ru) Индексируемая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вставка сверла и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нее
RU2655487C2 (ru) Съемный сегмент режуще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с упругим зажимом и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него
BRPI0612128A2 (pt) inserto de corte e ferramenta de tornear
KR20100090277A (ko) 접선식 절삭 삽입체
BRPI1106819A2 (pt) porta-ferramenta e montagem de porta-ferramenta com blocos de assentamento alongados
US20140199127A1 (en) Cutting insert for face milling cutter and indexable face milling cutter
KR20130011950A (ko) 인덱서블 드릴 인서트
US7976249B2 (en) Side milling cutter for manufacturing a stone or rock drill,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one or rock drill with a side milling cutter, and a side milling cutter and a cutting insert therefor
KR102252055B1 (ko) 회전 절삭 공구 및 그 절삭 인서트
KR20130115285A (ko) 다수의 유형의 절삭 인서트들을 유지하기 위한 공구홀더 및 그러한 공구홀더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RU2717617C1 (ru) Режу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и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резанием
CN106457409A (zh) 切削工具和用于该切削工具的具有正好四个切削部分的切削镶刀
CN109843491A (zh) 切削工具、插入支架以及插入件
JP6717962B2 (ja) ワークピースを機械加工するための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ホルダ、および工具
BR0111314B1 (pt) inserto de corte, e, conjunto de ferramenta de corte.
ES2966381T3 (es) Cuchilla de corte longitudinal
RU2752159C2 (ru) Корпус инструмента, имеющий внутреннее гнездо с упругим зажим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режущей пластины, режущ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его режу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для снятия фасок
KR101519894B1 (ko) 오각홈 절삭 절삭인서트가 장착된 절삭공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