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8709A -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8709A
CN109768709A CN201811636515.5A CN201811636515A CN109768709A CN 109768709 A CN109768709 A CN 109768709A CN 201811636515 A CN201811636515 A CN 201811636515A CN 109768709 A CN109768709 A CN 109768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electric current
power inverter
compensation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65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8709B (zh
Inventor
林武平
张允超
黄剑锋
方烈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65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8709B/zh
Priority to TW108103624A priority patent/TWI682259B/zh
Priority to US16/276,487 priority patent/US1119010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768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8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8709B/zh
Priority to US17/508,044 priority patent/US11652419B2/en
Priority to US17/508,051 priority patent/US11552570B2/en
Priority to US18/077,692 priority patent/US1199677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1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digital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例如,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以及补偿电流生成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连接到电阻器。电阻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

Description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仅通过示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已经应用于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但是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近年,随着集成电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笔记本计算机之类的各种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流行。这些电池供电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出了对于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良好瞬态特性的高性能功率管理芯片的需求。
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低廉的成本而被广泛用在低功率电源中。但是,在传统的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中,输出电压调节通常是利用次级侧反馈,使用光耦和分路调节器(例如,TL431)的隔离布置执行的。这种布置一般会增加系统成本、大小、和功率消耗。
为了减小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成本和大小,采用初级侧调节的变换器已经广泛用于某些应用。在初级侧调节中,通过检测紧密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辅助绕组的电压来感测输出电压。由于辅助绕组的电压应该和与次级绕组相关联的输出电压成镜像,所以检测到的电压可以被用来调节次级侧输出电压。因此,为了节省系统成本和大小,光耦和分路调节器(例如,TL431)的昂贵部件不再是必需的。
图1是利用初级侧调节(PSR)的传统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的简化示意图。功率变换器100包括系统控制器102、整流组件104(例如,桥整流器)、初级绕组106(例如,Np)、次级绕组108(例如,Ns)、功率开关110(例如,M1)、整流二极管112(例如,D1)、两个电容器114和116(例如,C0和C1)、三个电阻器118、120、和122(例如,R1、R2、和R3)、电流感测电阻器124(例如,Rcs)、以及辅助绕组126。系统控制器102包括恒定电流(CC)控制组件128、恒定电压(CV)控制组件130、负载补偿组件132、以及驱动调制组件134。系统控制器120还包括五个端子136、138、140、142、和144。例如,功率开关110是场效应晶体管(FET)、双极型晶体管(BJT)、或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一个示例中,包括组件128、130、132、和134的系统控制器102位于芯片上。例如,端子136、138、140、142、和144是芯片的引脚。
如图1所示,系统控制器102用于控制和驱动功率开关110(例如,M1、功率MOSFET),该功率开关110接通和关断以控制(例如,调节)传递到功率变换器100的次级侧的负载146的输出电压和/或输出电流。将交流(AC)输入电压148施加到功率变换器100。整流组件104输出与AC输入电压148相关联的体电压150(例如,不小于0V的整流电压)。电容器116(例如,C1)通过电阻器118(例如,R1)响应于体电压150充电,并且电压152在端子136(例如,端子VCC)被提供给控制器102。如果电压152的大小大于阈值电压(例如,欠压锁定阈值),则控制器102开始工作,并且与端子136(例如,端子VCC)相关联的电压被钳位到预定电压。
另外,端子138(例如,端子GATE)连接到功率开关110(例如,M1)的栅极端子。控制器102输出具有某频率和某占空比的驱动信号154(例如,脉宽调制信号),以闭合(例如,接通)或打开(例如,关断)功率开关110,使得功率变换器100正常工作。
例如,如果功率开关110闭合,则功率变换器110存储与AC输入电压148相关联的能量。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功率开关110打开,则所存储的能量经由包括初级绕组106和次级绕组108的变压器传递到功率变换器100的次级侧。输出电压156(例如,Vout)通过辅助绕组126并通过电阻器120和122(例如,R2和R3)映射到反馈电压158(例如,VFB),并且在端子144(例如,端子FB)处被控制器102接收。这样,初级侧的控制器接收有关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和退磁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用来调节输出电压从而实现恒定电压(CV)和/或恒定电流(CC)输出。
参考图1,功率变换器100的反馈电压158(例如,VFB)可以如下确定:
其中,Vaux表示在功率变换器100的退磁周期期间辅助绕组126的电压,R2表示电阻器120的电阻值,R3表示电阻器122的电阻值,Vout表示输出电压156,Vd表示横跨二极管112(例如,D1)的压降,na表示辅助绕组126的匝数,ns表示次级绕组108的匝数。
基于等式1,VFB和Vout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确定: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辅助绕组126的电压来调节输出电压156。由于VFB是输出电压Vout的镜像,所以输出电压与VFB成比例。在某些条件下,如果通过控制器102保持反馈电压VFB和横跨二极管112(例如,D1)的压降Vd恒定,则将输出电压156调节在恒定电平。但是,对于给定二极管,电压Vd取决于电流,因此Vd在负载电流Iload改变的情况下改变。
另外,输出电缆线路160生成与负载电流Iload成比例的压降。该压降使得负载146接收到的负载电压Vload在负载电流Iload增大的情况下减小。假定输出电缆线路的电阻为Rcable,则设备端子162处的负载电压Vload可以如下确定:
一方面,不同大小的负载电流会导致横跨二极管112和输出电缆线路160的压降不同,因此负载电压Vload在不同负载电流水平不是恒定的。相反,基于等式3,负载电压Vload随着负载电流Iload增大而减小。因此,在默认负载条件(例如,负载电流和/或负载电压在功率变换器的预定工作范围中)或高负载条件下,功率变换器100由于横跨二极管112和/或输出电缆线路160的压降而展现出较差的负载电压调节。
另一方面,控制器102通过在端子136(例如,端子VCC)处提供给控制器102的电压152经由辅助绕组126上电。因此,控制器也代表系统的负载。如果负载电流较小或者没有连接到系统的设备端子162的负载,则由控制器102汲取的电流不可忽略。在这种情况下,次级绕组108和辅助绕组126展现出导致控制器102不能调节负载电压Vload的交叉调节。因此,如果系统是轻负载或无负载的,则负载电压Vload会由于交叉调节变得不可控的高。
因此,非常期望改善功率变换器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仅通过示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已经应用于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但是将认识到,本发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以及补偿电流生成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连接到电阻器。电阻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并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一参考电压。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乘法器、以及第一滤波器。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第一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采样保持信号表示第一电流的峰值。乘法器被配置为接收退磁信号并至少基于与退磁信号和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退磁信号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第一滤波器被配置为接收乘法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乘法信号生成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该驱动信号被输出到开关从而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信号生成器和误差放大器。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并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放大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向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及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向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第一负载条件和第二负载条件不同。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一参考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该方法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采样保持信号表示电流的峰值。该方法包括:接收退磁信号;以及至少基于与退磁信号和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退磁信号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该方法包括:接收乘法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乘法信号生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该方法包括: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以及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该方法包括:至少基于与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至少基于与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第一负载条件和第二负载条件不同。
取决于实施例,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益处。这些益处和本发明的各种附加目标、特征、和优点可以参考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来完全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初级侧调节(PSR)的传统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初级侧调节和负载补偿的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的简化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功率变换器的简化时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图2所示的功率变换器的一部分的控制器的简化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图4所示的控制器的一部分的补偿信号生成器的简化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补偿信号生成器的简化时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图2和图5所示的作为负载电流的函数的补偿信号的简化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补偿信号生成器的某些组件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仅通过示例,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已经应用于反激式功率变换器。但是将认识到,本发明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系统和方法包括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两分段电压补偿机制。例如,补偿机制的分段I补偿横跨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缆线路的压降(例如,在高负载条件下)。在另一示例中,补偿机制的分段II补偿某负载条件下的交叉调节(例如,在无负载或轻负载条件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初级侧调节和负载补偿的反激式功率变换器的简化示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功率变换器200包括系统控制器202、整流组件204(例如,桥整流器)、初级绕组206、次级绕组208、功率开关210(例如,M1)、整流二极管212(例如,D1)、两个电容器214和216(例如,C0和C1)、三个电阻器218、220、和222(例如,R1、R2、和R3)、电流感测电阻器224(例如,Rcs)、以及辅助绕组226。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202包括恒定电流(CC)控制组件228、恒定电压(CV)控制组件230、负载补偿组件232、以及驱动调制组件234。例如,系统控制器202还包括五个端子236、238、240、242、和244。在另一示例中,功率开关210是场效应晶体管(FET)、双极型晶体管(BJT)、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组件228、230、232、和234的系统控制器212位于芯片上。例如,端子236、238、240、242、和244是芯片的管脚。在另一示例中,端子242被偏置到预定电压(例如,接地)。
根据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器202用于控制和驱动功率开关210(例如,M1、功率MOSFET),该功率开关210接通和关断以控制(例如,调节)传递到功率变换器220的次级侧的负载246的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和/或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例如,Iout)是功率变换器200的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在另一示例中,功率变换器200的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被负载246接收。在又一示例中,交流(AC)输入电压248被施加到功率变换器200。在一个示例中,整流组件204输出与AC输入电压248相关联的体电压250(例如,不小于0V的整流电压)。在又一示例中,电容器216(例如,C1)通过电阻器218(例如,R1)响应于体电压250充电,并且电压252在端子236(例如,端子VCC)处被提供给控制器202。根据一个示例,如果电压252的大小大于阈值电压(例如,欠压锁定阈值),则控制器202开始工作,并且与端子236(例如,端子VCC)相关联的电压被钳位到预定电压。在另一示例中,端子238(例如,端子GATE)连接到功率开关210(例如,M1)的栅极端子。例如,控制器202输出具有某个频率和某个占空比的驱动信号254(例如,脉宽调制信号),以闭合(例如,接通)或打开(例如,关断)功率开关210,使得功率变换器200正常工作。
例如,如果功率开关210闭合,则功率变换器200存储与AC输入电压248相关联的能量。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功率开关210打开,则所存储的能量经由包括初级绕组206和次级绕组208的变压器传递到功率变换器200的次级侧。在一个示例中,输出电压256(例如,Vout)通过辅助绕组226被电阻器220和222(例如,R2和R3)映射到反馈电压258(例如,VFB)并且在端子244(例如,端子FB)处被控制器202接收。在另一示例中,电阻器220和222(例如,R2和R3)接收流过辅助绕组226的辅助电流266,并且作为响应向端子244(例如,端子FB)输出与反馈电压258(例如,VFB)相关联的反馈信号268。在又一示例中,初级侧上的控制器接收有关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和输出电压的信息,该信息可以被用来控制(例如,调节)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和/或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从而实现恒定电压(CV)和/或恒定电流(CC)输出。
根据另一实施例,流过初级绕组206的初级电流270被电流感测电阻器270感测,该电流感测电阻器224作为响应向端子240(例如,端子CS)输出感测信号272。例如,感测信号272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被负载补偿组件232接收。在另一示例中,负载补偿组件232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4(例如,端子FB)接收反馈信号268。在又一示例中,负载补偿组件232至少基于感测信号272和/或反馈信号268生成信号274并输出信号274。
在一个实施例中,CV控制组件230从负载补偿组件232接收信号274。在一个示例中,CV控制组件230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接收感测信号272。在另一示例中,CV控制组件230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4(例如,端子FB)接收反馈信号268。在又一示例中,CV控制组件230基于感测信号272、反馈信号268、以及信号274生成信号276并向驱动调制组件234输出信号276。
在另一实施例中,CC控制组件228通过功率变换器200的初级侧上的端子244(例如,端子FB)接收反馈信号。在一个示例中,CC控制组件228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接收感测信号272。例如,CC控制组件228基于感测信号272和反馈信号268生成信号278并向驱动调制组件234输出信号278。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调制组件234基于信号276和278生成驱动信号254,并且作为响应向功率开关210输出驱动信号254。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变换器200的简化时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在一个实施例中,波形354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驱动信号254。例如,波形354指示作为时间函数的开关210的接通和关断条件。在另一实施例中,波形370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例如,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流过开关210。在又一实施例中,波形380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次级电流280(例如,Isec)。例如,次级电流280流过整流二极管212。在又一实施例中,波形328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与反馈信号268相关联的退磁信号(Demag)。例如,如果波形354处于逻辑高电平,则开关210闭合(例如,接通);如果波形354处于逻辑低电平,则开关210打开(例如,关断)。
根据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四个时间段Ton、Toff、Tdem、和Ts。例如,时间段Ton开始于时间t0并结束于时间t1,时间段Toff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3。在另一示例中,时间段Tdem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2,时间段Ts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4。例如,t0≦t1≦t2≦t3≦t4。在又一示例中,时间段Tdem表示退磁信号的信号脉宽,并且处于时间段Toff中。根据一个示例,时间段Ts(例如,开关周期)是退磁信号的信号周期,并且包括时间段Tdem(例如,退磁周期)。
根据另一实施例,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是经过二极管212整流后的次级电流280(例如,Isec)的平均值,并且负载电流Iload可以写为:
例如,假设初级绕组206的匝数与次级绕组208的匝数之间的比值为Ns,则Isec为:
Isec=Ipri×NS (等式5)
在另一示例中,进一步假设横跨电流感测电阻器224的电压为Vcs并且其电阻值为Rcs,则Ipri为:
根据又一实施例,将等式5和6带入等式4,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可以表达如下:
例如,如果Rcs和Ns对于功率变换器200恒定,则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等于:
其中,表示恒定值,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与 成比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基于等式8,Ipri和Tdem可以用来确定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202生成信号274。例如,信号274对应于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并且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压降)。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载条件取决于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例如,负载条件是无负载条件(例如,负载电流265等于0)。在另一示例中,负载条件是低负载条件(例如,负载电流265的大小较小)。在又一示例中,负载条件是高负载条件(例如,负载电流265的大小较大)。
例如,信号274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例如,在高负载条件下)。在又一示例中,信号274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增大(例如,由交叉调制导致的增大)(例如,在无负载或低负载条件下)。在又一示例中,信号274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例如,在高负载条件下),并且还补偿负载电压263的增大(例如,由交叉调节导致的增大)(例如,在无负载或低负载条件下)。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默认负载条件下,信号274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根据另一实施例,在默认条件,信号274可以用来补偿负载电压263的增大(例如,由交叉调节导致的增大)。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波形370所示,在开关210闭合(例如,接通)的时间段(例如,Ton)期间,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从低值(例如,在t0基本为0的值302)增大到峰值(例如,t1处的峰值电流值304)。例如,如波形370所示,在开关210从闭合(例如,接通)变为打开(例如,关断)的时间(例如,t1),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从峰值(例如,t1处的峰值电流值304)减小到低值(例如,在t1基本为0的值306)。在另一示例中,如波形380所示,在开关210从闭合(例如,接通)变为打开(例如,关断)的时间(例如,t1),次级电流280(例如,Isec)从低值(例如,在t1基本为0的值308)增大到峰值(例如,t1处的峰值电流值310)。在又一示例中,如波形380所示,在某时间段(例如,Tdem)期间,次级电流280(例如,Isec)从高值(例如,t1处的值310)减小到低值(例如,t2处的值312)。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功率变换器200的一部分的控制器的简化示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控制器202包括调制组件402(例如,PWM/PFM控制)、逻辑控制组件404、驱动器406、退磁检测器408、开关410、电容器412、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电阻器416(例如,Rc)、补偿信号生成器418(例如,补偿电流生成器)、参考信号生成器420、电源组件422(例如,电源块)、以及两个比较器424和426(例如,COMP和OCP)。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202还包括五个端子236、238、240、242、和244。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202位于芯片上。例如,端子236、238、240、242、和244是芯片的管脚。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22(例如,电源块)连接到端子236(例如,端子VCC)。根据另一实施例,端子242被偏置到预定电压(例如,接地)。
根据一个实施例,退磁检测器408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4(例如,端子FB)接收反馈信号268。例如,退磁检测器408基于反馈信号268生成退磁信号428,并向补偿信号生成器418输出退磁信号428。作为示例,退磁信号428与功率变换器200的退磁周期(例如,Tdem)有关。在一个示例中,退磁信号428与辅助绕组226相关联。例如,反馈信号268与辅助绕组226有关。
根据另一实施例,控制器202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该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反馈信号268进行采样并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268输出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例如,采样保持电路包括开关410和电容器412。在一个示例中,开关410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4(例如,端子FB)接收反馈信号268,并且在辅助绕组226的退磁期间对反馈信号268进行采样。例如,如果开关410闭合(例如,接通),则反馈信号268流过开关410对电容器412充电,以生成并保持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该采样信号被误差放大器414的反相端子(例如,“-”端子)接收。在另一示例中,在时间段Tdem期间对反馈信号268进行采样。在又一示例中,如果开关410打开(例如,关断),则电容器412向误差放大器414的反相端子(例如,“-”端子)提供采样信号430。
根据又一实施例,补偿信号生成器418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接收感测信号272。例如,补偿信号生成器418从退磁检测器408接收退磁信号428。在另一示例中,补偿信号生成器418从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接收信号274(例如,Vcomp)。
在一个实施例中,补偿信号生成器418基于感测信号272、信号274(例如,Vcomp)、以及退磁信号428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在另一实施例中,补偿信号生成器418基于感测信号272和退磁信号428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在又一实施例中,补偿信号生成器418基于信号274(例如,Vcomp)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
在另一示例中,补偿信号432(例如,Ic)是补偿电流。例如,补偿信号432(例如,Ic)流过电阻器416(例如,Rc),以生成补偿电压ΔVc。作为示例,电阻器416(例如,Rc)被配置为部分地基于补偿信号432(例如,Ic)生成补偿电压ΔVc。在一个示例中,电阻器416(例如,Rc)被配置为部分地基于补偿信号432(例如,Ic)和参考信号436输出参考信号434。例如,参考信号434是参考电压(例如,内部参考电压Vref_f)。作为示例,参考信号436是参考电压(例如,参考电压Vref_cv)。在一个示例中,补偿电压ΔVc可以表达如下:
ΔVc=Rc×Ic (等式9)
在又一示例中,基于等式8,补偿信号生成器418确定用于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的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的大小。例如,补偿信号432(例如,Ic)是基于与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的大小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的。
根据又一实施例,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接收参考信号434(例如,内部参考电压Vref_f)。在一个示例中,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放大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在另一示例中,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被误差放大器414的反相端子(例如,“-”端子)接收。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414的非反相端子(例如,“+”端子)接收参考信号434。在另一示例中,参考信号434(例如,内部参考电压Vref_f)是补偿电压ΔVcable和参考信号436(例如,参考电压Vref_cv)之和。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信号生成器420生成参考信号436(例如,参考电压Vref_cv)。例如,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基于参考信号434(例如,内部参考电压Vref_f)和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生成信号274(例如,Vcomp)。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放大参考信号434(例如,内部参考电压Vref_f)和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之间的差值信号,以生成信号274(例如,Vcomp)。例如,采样信号430(例如,Vfb_s)与辅助绕组226有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制组件402(例如,PWM/PFM控制)从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接收信号274(例如,Vcomp),并且基于信号274(例如,Vcomp)向逻辑控制组件404输出信号436。例如,调制组件402(例如,PWM/PFM控制)控制功率变换器200的工作频率和工作模式。
根据另一实施例,逻辑控制组件404向驱动器406输出信号438。例如,驱动器406基于信号438生成驱动信号254,以影响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在一个示例中,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流过初级绕组206。在另一示例中,基于等式4和5,驱动信号438通过影响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确定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
根据又一实施例,逻辑控制组件404还分别从比较器424和426(例如,COMP和OCP)接收信号276和278。例如,逻辑控制组件404基于信号436、276、和278生成信号438。在另一示例中,逻辑控制组件404至少基于信号276和278生成信号438,用于生成驱动信号254从而影响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
在另一实施例中,比较器424(例如,COMP)从误差放大器414(例如,EA)接收信号274(例如,Vcomp)。例如,比较器424(例如,COMP)在其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信号274(例如,电压Vcomp)。在另一示例中,比较器424(例如,COMP)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接收感测信号272。在又一示例中,比较器424(例如,COMP)在其非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感测信号272。在一个实施例中,比较器424(例如,COMP)基于感测信号272和信号274(例如,Vcomp)生成信号276。
根据另一实施例,比较器426(例如,OCP)接收参考信号444(例如,Vref)。例如,比较器426(例如,OCP)在其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参考信号444(例如,Vref)。在另一示例中,比较器426(例如,OCP)通过控制器202的端子240(例如,端子CS)接收感测信号272。在又一示例中,比较器426(例如,OCP)在其非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感测信号272。在一个实施例中,比较器426(例如,OCP)基于感测信号272和参考信号444(例如,Vref)生成信号278。例如,参考信号444(例如,Vref)是参考电压。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循环控制理论,在稳定负载条件(例如,允许功率变换器在平衡状态下工作的负载条件)下,Vfb_s和Vref_f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如下:
Vfb_s=Vref_f=Vref_cv+ΔVc (等式10)
在另一示例中,Vfb_s=VFB,并且基于等式3和10,设备端子262处的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可以表达如下:
例如,如果则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被很好地补偿并被保持在恒定电平。在另一示例中,补偿电压ΔVc基于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并且可以调整ΔVc从而使得下列关系为真:在又一实施例中,对补偿电压ΔVc的调整导致设备端子262处的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的改变,从而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并将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保持在恒定电平。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为控制器202的一部分的补偿信号生成器的简化示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补偿信号生成器418包括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502、缓冲器504、乘法器506、两个滤波器508和510、电压-电流变换器512、两个求和组件514和516(例如,信号组合器)、电流源组件520、以及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例如,信号生成器或跨导放大器)。例如,电压-电流变换器512是电压-电流变换器。在另一示例中,滤波器508和510是低通滤波器。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和516中的每个求和组件是加法器、减法器、或多工器。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是加法器。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是减法器。在又一示例中,电流源组件520是恒定电流源。
根据一个实施例,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502采样并保持来自补偿信号生成器418的端子524(例如,端子VCS)的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并基于感测信号272生成信号526(例如,V1)。例如,信号526(例如,V1)表示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的峰值电压,该峰值电压对应于初级电流270(例如,Ipri)的峰值电流。在另一示例中,缓冲器504接收信号526并基于信号526生成缓冲信号528。在又一示例中,乘法器506接收缓冲信号528和退磁信号428,并基于缓冲信号530和退磁信号428生成信号530(例如,V2)。例如,信号530的大小V2可以表达如下:
其中,K是基于缓冲器504的放大常数。
根据另一实施例,信号530(例如,V2)从乘法器506流向滤波器508,滤波器508基于信号530生成信号532(例如,V3)。例如,滤波器508滤除信号530(例如,V2)的高频分量。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2(例如,V3)表示信号530(例如,V2)的直流(DC)分量。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2(例如,V3)被电压-电流变换器512变换为信号534(例如,Io_s)。在一个示例中,信号534(例如,Io_s)是电流。在另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接收信号534(例如,Io_s)和信号536(例如,Igm)并生成信号538。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536(例如,Igm)是电流。例如,信号538是信号534和信号536之和。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8是两个电流之和(例如,Io_s+Igm)。在又一示例中,基于等式8和12,信号534(例如,Io_s)的大小可以表达如下:
其中,R是基于电压-电流变换器512的电阻值。例如,K和R可以保持在恒定水平,并且信号534(例如,Io_s)对应于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4(例如,Io_s)与负载电流Iload(例如,输出电流264)成比例(线性比例)。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4(例如,Io_s)可以用来调整设备端子262处的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并补偿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补偿信号生成器418的简化时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在一个实施例中,波形654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驱动信号254。例如,波形654指示作为时间函数的开关210的接通和关断条件。在另一实施例中,波形628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由退磁检测器408生成的退磁信号428。在另一实施例中,波形626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信号526(例如,V1)。根据一个实施例,波形672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在另一实施例中,波形630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信号530(例如,V2)。在又一实施例中,波形632表示作为时间函数的信号532(例如,V3)。例如,如果波形654处于逻辑高电平,则开关210闭合(例如,接通);如果波形654处于逻辑低电平,则开关210打开(例如,关断)。
根据一个实施例,图6示出了四个时间段Ton、Toff、Tdem、和Ts。在一个示例中,时间段Ton开始于时间t0并结束于时间t1,时间段Toff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3。在另一示例中,时间段Tdem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2,时间段Ts开始于时间t1并结束于时间t4。例如,t0≦t1≦t2≦t3≦t4。在另一示例中,时间段Tdem表示退磁信号428的信号脉宽,并且处于时间段Toff中。在又一示例中,时间段Ts(例如,开关周期)是退磁信号428的信号周期,并且包括时间段Tdem(例如,退磁周期)。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波形672所示,在开关210闭合(例如,接通)时的时间段(例如,Ton)期间,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从低值(例如,在t0基本为0的值602)增大到峰值(例如,t1处的峰值电压值604)。在一个示例中,如波形672所示,在开关210从闭合(例如,接通)变为打开(例如,关断)时的时间(例如,t1),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从峰值(例如,t1处的峰值电压值604)减小到低值(例如,在t1基本为0的值606)。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26(例如,V1)的大小基本恒定,如波形626所示。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26(例如,V1)表示波形626和672所示的峰值电压值604。在一个示例中,如波形630所示,在开关210从闭合(例如,接通)变为打开(例如,关断)时的时间(例如,t1),信号530(例如,V2)从低值(例如,基本为0)增大到高值(例如,等于K×V1的值608)。在又一示例中,如波形630所示,在某时间段(例如,Tdem)期间,信号530(例如,V2)保持在高值(例如,等于K×V1的值608)。在又一示例中,如波形630所示,在某个时间(例如,t2),信号530(例如,V2)从高值(例如,等于K×V1的值608)减小到低值(例如,基本为0)。在又一示例中,如波形630所示,在某时间段(例如,从t2到t4的时间段)期间,信号530(例如,V2)保持在低值(例如,基本为0)。在一个示例中,如波形632所示,在某个时间段(例如,Tdem)期间,信号532(例如,V3)从低值(例如,时间t1处的值610)增大到高值(例如,t2处的值612)。例如,如波形632所示,在某个时间段(例如,从t2到t4的时间段)期间,信号532(例如,V3)从高值(例如,t2处的值612)减小到低值(例如,t4处的值614)。
返回参考图2,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202通过端子236(例如,端子VCC)处的电压经由辅助绕组226上电。因此,控制器202本身汲取电流,该电流表示功率变换器200的负载。如果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较小或者没有负载连接到功率变换器200的设备端子262,则由控制器202汲取的电流不可忽略。在这种情况下,次级绕组208和辅助绕组226展现出交叉调制,在没有补偿交叉调制的情况下,交叉调制会导致控制器202不能调节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并且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变为不可控的高。在一个实施例中,作为补偿机制的分段II,控制器202补偿交叉调节(例如,在无负载或轻负载条件下)。例如,控制器202接收反馈信号268和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并基于反馈信号和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生成信号274(例如,Vcomp)以补偿交叉调制。
如图5所示,根据另一实施例,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接收信号274(例如,Vcomp)和参考信号540(例如,Vref1)。例如,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确定信号274(例如,Vcomp)与参考信号540(例如,Vref1)之间的差值信号,并向求和组件514输出信号536(例如,Igm)。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6(例如,Igm)是电流。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6(例如,Igm)的大小可以如下确定:
Igm=gm×(Vcomp-Vref1) (等式14)
其中,gm是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的恒定跨导值(例如,放大值)。例如,如果信号274(例如,Vcomp)的大小增大,则信号536(例如,Igm)的大小增大。在另一示例中,如果信号536(例如,Igm)变得太大(例如,超过预定阈值),则信号536(例如,Igm)被钳位在恒定值(例如,Idc)。
在另一实施例中,求和组件514接收信号534(例如,Io_s)和信号536(例如,Igm),并生成信号538。例如,信号538是信号534和信号536之和。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8从求和组件514流向滤波器510,并且滤波器510生成被求和组件516接收的信号542。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进一步从电流源组件520接收信号544(例如,Idc),并且基于信号542和信号544(例如,Idc)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从信号544(例如,Idc)减去信号542,以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在又一示例中,补偿信号432(例如,Ic)的大小可以如下确定:
Ic=Igm+Io_s-Idc (等式15)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作为负载电流的函数的补偿信号的简化示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变。轴702表示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轴704表示补偿信号432(例如,Ic)。另外,线710表示作为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的函数的补偿信号432。例如,负载电流265(例如,Iload)是输出电流264(例如,Iout)。
在一个示例中,当功率变换器在无负载条件下工作时,信号536(例如,Igm)和信号534(例如,Io_s)二者的大小均为0,基于等式15,补偿信号432(例如,Ic)可以如下确定:Ic=-Idc。在该示例中,参考信号436(例如,参考电压Vref_cv)被负补偿,并且基于等式9,补偿电压ΔVc可以如下确定:ΔVc=-Idc×Rc。在这种负载条件下,例如,输出电压降低,并且交叉调节的影响利用补偿机制的分段II被补偿。
在另一示例中,当功率变化器在低负载条件下工作时,信号536(例如,Igm)和信号534(例如,Io_s)大小接近于0或大小较小。在该示例中,参考信号436(例如,参考电压Vref_cv)也被负补偿。在这种负载条件下,例如,输出电压降低,并且交叉调节的影响利用补偿机制的分段II被补偿。
在又一示例中,当功率变换器在产生Igm+Io_s=Idc的负载下工作时,基于等式15,补偿信号432(例如,Ic)的大小为零。例如,基于等式9,补偿电压ΔVc的大小也为零。在这种负载条件下,例如,提供很小的补偿或者不提供补偿。
根据另一示例,当负载增大时,信号274(例如,Vcomp)的大小增大,相应地,信号536(例如,Igm)的大小也增大。如果例如,信号536(例如,Igm)变得太高(例如,超过预定阈值),则信号536(例如,Igm)被钳位到恒定值(例如,Idc),使得Igm=Idc。在另一示例中,基于等式15,补偿信号432(例如,Ic)可以如下确定:Ic=Io_s,并且例如,基于等式9,补偿电压ΔVc为ΔVc=Io_s×Rc。在另一示例中,基于等式13,补偿信号432(例如,Ic)与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成比例(例如,线性比例),并且补偿电压ΔVc与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成比例(例如,线性比例)。在这种负载条件(例如,在高负载条件)下,例如,负载电压263的降低(例如,由横跨二极管212的压降和/或输出电缆线路260导致的降低)利用补偿机制的分段I被补偿,并且基于等式11,负载电压263(例如,Vload)可以保持在恒定电平。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补偿信号生成器418的某些组件的简化示意图。该示意图仅是示例,其不应该不适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很多变形、替代、和修改。补偿信号生成器418包括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502、缓冲器504、乘法器506、滤波器508和510、电压-电流变换器512、求和组件514和516、电流源组件520、以及信号生成器522。例如,电压-电流变换器512是电压-电流变换器。在另一示例中,滤波器508和510是低通滤波器。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和516中的每个求和组件是加法器、减法器、或多工器。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是加法器。在另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是减法器。在又一示例中,电流源组件520是恒定电流源。
根据一个实施例,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502包括开关802(例如,NM0)和电容器804(例如,C0)。例如,开关802(例如,NM0)是晶体管。在另一示例中,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502采样并保持来自补偿信号生成器418的端子524(例如,端子VCS)的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并基于感测信号272生成信号526(例如,V1)。在又一示例中,开关802响应于信号806(例如,Ton)对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进行采样,电容器804(例如,C0)保持信号526(例如,V1)。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26(例如,V1)表示感测信号272(例如,电压Vcs)的峰值电压。在另一示例中,缓冲器504接收信号526(例如,V1),并基于信号526生成缓冲信号528。在又一示例中,缓冲器504通过将信号526(例如,V1)放大K倍生成缓冲信号528(例如,K×V1)。
根据另一实施例,乘法器506包括反相器808(例如,非门)和两个开关810和812(例如,NM1和NM2)。例如,开关810和812(例如,NM1和NM2)中的每个开关是晶体管。在另一示例中,乘法器506接收缓冲信号528和退磁信号428,并基于缓冲信号528和退磁信号428生成信号530(例如,V2)。在又一示例中,乘法器506处理退磁信号428并确定两个连续退磁周期(例如,两个连续Tdem)的开集(例如,上升沿)以确定开关周期(例如,Ts)。
在又一示例中,如果退磁信号428处于逻辑高电平,则开关810(例如,NM1)闭合(例如,接通)。在另一示例中,如果退磁信号428处于逻辑低电平,则开关812(例如,NM2)闭合(例如,接通)。在又一示例中,如果退磁信号428处于逻辑低电平,则开关810(例如,NM1)打开(例如,关断)。在另一示例中,如果退磁信号428处于逻辑高电平,则开关812(例如,NM2)打开(例如,关断)。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0(例如,V2)是包括高值(例如,K×V1,其中,V1是Vcs的峰值电压)和低值(例如,基本为0)的脉冲波。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0(例如,V2)的占空比等于退磁信号428的占空比。
根据另一实施例,滤波器508包括电阻器814(例如,R1)、三个电容器816、818、和820(例如,C1、C1、和C3)、两个开关822和824(例如,NM3和NM4)、以及反相器826(例如,非门)。例如,开关822和824(例如,NM3和NM4)中的每个开关是晶体管。在另一示例中,信号530(例如,V2)从乘法器506流向滤波器508,滤波器508基于信号530生成信号532(例如,V3)。在又一示例中,滤波器508滤除信号530(例如,V2)的高频分量。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2(例如,V3)表示信号530(例如,V2)的直流(DC)分量。
根据又一实施例,电压-电流变换器512包括放大器828(例如,OP1)、开关830(例如,NM5)、以及电阻器832(例如,R2)。例如,放大器828(例如,OP1)是运算放大器。在另一示例中,开关830(例如,NM5)是晶体管。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2(例如,V3)被电压-电流变换器512变换为信号534(例如,Io_s)。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4(例如,Io_s)是电流。
根据又一实施例,求和组件514包括两个开关834和836(例如,MP1和MP2)。例如,开关834和836(例如,MP1和MP2)中的每个开关是晶体管。在另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4接收信号534(例如,Io_s)和信号536(例如,Igm)并生成信号538。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6(例如,Igm)是电流。在又一示例中,信号538是信号534和信号536之和。在一个示例中,信号534(例如,Io_s)和信号536(例如,Igm)被开关834(例如,MP1)叠加,并经由开关836(例如,MP2)被传输到滤波器510。
根据又一实施例,滤波器510包括三个电阻器838、840、和842(例如,R3、R4、和R5)、两个电容器844和846(例如,C4和C5)、以及三个开关848、850、和852(例如,NM6、NM7、和NM8)。例如,开关848、850、和852(例如,NM6、NM7、和NM8)中的每个开关是晶体管。在另一示例中,滤波器510从求和组件514接收信号538。在又一示例中,滤波器510基于信号538生成信号542,并向求和组件516输出信号542,其中,求和组件516包括两个开关854和856(例如,MP3和MP4)。在又一示例中,开关854和856(例如,MP3和MP4)中的每个开关是晶体管。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进一步从电流源组件520接收信号544(例如,Idc),并基于信号542和信号544(例如,Idc)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在又一示例中,求和组件516从信号544(例如,Idc)减去信号542以生成补偿信号432(例如,Ic)。
根据又一实施例,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包括放大器858(例如,gm)。例如,放大器858是跨导放大器。在另一示例中,放大器858在其非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信号274(例如,Vcomp)。在又一示例中,放大器858在其反相端子(例如,“-”端子)处接收参考信号540(例如,Vref1)。在又一示例中,交叉调节补偿组件522确定信号274(例如,Vcomp)和参考信号540(例如,Vref1)之间的差值信号,并向求和组件514输出信号538(例如,Igm)。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补偿信号生成器418根据图6所示的简化时序图工作。在某些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补偿信号432(例如,Ic)是图7所示的负载电流265(例如,输出电流264)的函数。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以及补偿电流生成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连接到电阻器。电阻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并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一参考电压。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例如,该系统控制器至少根据图3和/或图4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参考电压等于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之和。在某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参考电压和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有关的采样信号生成放大信号。例如,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采样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采样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放大信号。作为示例,误差放大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反相端子接收采样信号并在非反相端子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在其他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生成退磁信号。例如,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输出采样信号。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比较器,被配置为接收放大信号和输入信号并生成比较信号。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比较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在某些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放大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
在其他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流,使得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在一些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流,以在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例如,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作为示例,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乘法器、以及第一滤波器。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第一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采样保持信号表示第一电流的峰值。乘法器被配置为接收退磁信号并至少基于与退磁信号和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退磁信号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第一滤波器被配置为接收乘法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乘法信号生成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该驱动信号被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例如,该系统控制器至少根据图5、图6、和/或图8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缓冲器,被配置为接收采样保持信号并生成缓冲信号。乘法器还被配置为:接收缓冲信号;以及基于缓冲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乘法信号。在某些示例,系统控制器包括:电压-电流变换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滤波信号并生成第二电流;以及第一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并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生成求和信号。例如,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滤波器,被配置为接收求和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求和信号生成第二滤波信号;电流源,被配置为生成恒定电流;以及第二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滤波信号和恒定电流并输出补偿电流以生成驱动信号。作为示例,第二信号组合器还被配置为从恒定电流减去第二滤波信号以生成补偿电流。
在某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跨导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并生成第三电流。第三电流等于第二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例如,第三电流等于放大值乘以减法结果。减法结果等于第二输入信号减去参考信号。作为示例,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第二输入信号。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第二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在一个示例中,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和与补偿电流有关的参考信号生成第二输入信号。
在其他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滤波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第一滤波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第二滤波信号。第二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滤波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使得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在某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滤波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在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例如,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作为示例,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信号生成器和误差放大器。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并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例如,该系统控制器至少根据图5、图6、和/或图8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输出信号等于减法结果乘以放大值。减法结果等于输入信号减去参考信号。在某些示例中,输出信号与补偿电流有关。例如,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作为示例,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和采样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在其他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滤波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滤波信号。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滤波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出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使得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在某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出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在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例如,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作为示例,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放大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向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例如,该系统控制器至少根据图3和/或图4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采样信号生成放大信号。例如,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生成退磁信号。作为示例,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退磁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在一个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输出采样信号。
在某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比较器,被配置为接收放大信号和输入信号并生成比较信号。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比较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在其他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流,使得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与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在一些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流,以在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例如,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作为示例,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及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向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驱动信号通过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第一负载条件和第二负载条件不同。例如,该系统控制器至少根据图3、图4、和/或图7实现。
在一些示例中,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反馈信号生成退磁信号。例如,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反馈信号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采样信号生成放大信号。在某些示例中,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补偿电流,以在第一负载条件和第二负载条件下将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在其他示例中,第一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一参考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例如,该方法至少根据图3和/或图4实现。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该方法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采样保持信号表示电流的峰值。该方法包括:接收退磁信号;以及至少基于与退磁信号和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退磁信号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该方法包括:接收乘法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乘法信号生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该方法包括: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例如,该方法至少根据图5、图6、和/或图8实现。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以及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该方法包括:至少基于与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输入信号;至少基于与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例如,该方法至少根据图5、图6、和/或图8实现。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例如,该方法至少根据图3和/或图4实现。
根据又一实施例,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该方法包括:接收与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响应于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输入信号和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第一负载条件和第二负载条件不同。例如,该方法至少根据图3、图4、和/或图7实现。
下面提供了本申请的一些示例。
示例1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以及补偿电流生成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连接到电阻器,该电阻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生成第一参考电压;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端子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示例2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等于所述补偿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之和。
示例3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和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采样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示例4包括示例3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采样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采样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示例5包括示例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在反相端子接收所述采样信号并在非反相端子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示例6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生成所述退磁信号。
示例7包括示例6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输出采样信号。
示例8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比较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和所述输入信号并生成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比较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示例9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所述补偿电流。
示例10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示例11包括示例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以在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
示例12包括示例1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
示例13包括示例1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示例14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
采样保持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所述采样保持信号表示所述第一电流的峰值;
乘法器,被配置为接收退磁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退磁信号和所述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所述退磁信号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以及
第一滤波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乘法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乘法信号生成第一滤波信号,所述第一滤波信号与输出到开关的驱动信号有关,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示例15包括示例1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缓冲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采样保持信号并生成缓冲信号;其中,所述乘法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缓冲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缓冲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所述乘法信号。
示例16包括示例1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电压-电流变换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滤波信号并生成第二电流;以及第一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电流和所述第三电流生成求和信号。
示例17包括示例16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滤波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求和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求和信号生成第二滤波信号;电流源,被配置为生成恒定电流;以及第二信号组合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滤波信号和所述恒定电流并输出补偿电流从而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示例18包括示例17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组合器还被配置为从所述恒定电流减去所述第二滤波信号,以生成所述补偿电流。
示例19包括示例16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跨导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并生成所述第三电流;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等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
示例20包括示例19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等于所述放大值乘以减法结果,所述减法结果等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减去所述参考信号。
示例21包括示例16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第二输入信号;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示例22包括示例2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和与所述补偿电流有关的参考信号生成所述第二输入信号。
示例23包括示例1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滤波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一滤波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第二滤波信号,所述第二滤波信号与所述驱动信号有关。
示例24包括示例1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滤波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示例25包括示例1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滤波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在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
示例26包括示例2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
示例27包括示例2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示例28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并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输出信号等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以及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输入信号;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
示例29包括示例2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输出信号等于所述放大值乘以减法结果,该减法结果等于所述输入信号减去所述参考信号。
示例30包括示例2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输出信号与补偿电流有关。
示例31包括示例30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输入信号。
示例32包括示例3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和所述采样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输入信号。
示例33包括示例2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滤波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滤波信号;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滤波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示例34包括示例2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出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示例35包括示例2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出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在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
示例36包括示例3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
示例37包括示例3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示例38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放大信号;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放大信号;向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所述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所述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示例39包括示例3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采样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示例40包括示例39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生成退磁信号。
示例41包括示例40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退磁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所述补偿电流。
示例42包括示例40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输出所述采样信号。
示例43包括示例3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比较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和所述输入信号并生成比较信号;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比较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示例44包括示例3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示例45包括示例3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以在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下将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
示例46包括示例4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
示例47包括示例45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示例48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端子;第二控制器端子;补偿电流生成器;以及误差放大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以及响应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所述补偿电流;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放大信号;向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输出所述放大信号;以及输出所述放大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端子输出到开关,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条件和所述第二负载条件不同。
示例49包括示例4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生成所述退磁信号。
示例50包括示例49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反馈信号相关联的采样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采样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示例51包括示例4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以在所述第一负载条件和所述第二负载条件下将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保持在恒定电平。
示例52包括示例4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条件包括无负载条件或低负载条件。
示例53包括示例48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负载条件包括高负载条件。
示例54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一参考电压;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示例55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生成采样保持信号,该采样保持信号表示所述电流的峰值;接收退磁信号;至少基于与所述退磁信号和所述采样保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乘法信号,所述退磁信号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接收所述乘法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乘法信号生成滤波信号,该滤波信号与驱动信号有关;以及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电流。
示例56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输出输出信号以生成驱动信号,该输出信号等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之间的差值信号乘以放大值;至少基于与所述输出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输入信号;至少基于与所述输入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驱动信号;以及向功率变换器的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流。
示例57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示例58包括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接收放大信号;响应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在第一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放大信号生成补偿电流;响应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在第二负载条件下工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所述补偿电流;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放大信号;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其中,所述第一负载条件和所述第二负载条件不同。
例如,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一些或所有组件可以分别和/或与至少另一组件组合在一起使用一个或多个软件组件、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和/或软件和硬件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实现。在另一示例中,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一些或所有组件分别和/或至少与另一组件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在诸如,一个或多个模拟电路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电路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中。在又一示例中,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或示例可以结合在一起。
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存在等同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因此,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具体示出的实施例,而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节功率变换器的系统控制器,该系统控制器包括:
第一控制器端子;
第二控制器端子;以及
补偿电流生成器;
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端子接收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指示流过功率变换器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电流;
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退磁周期有关并且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辅助绕组相关联的退磁信号;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退磁信号生成补偿电流;
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连接到电阻器,该电阻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压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补偿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生成第一参考电压;
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被配置为: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生成放大信号;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驱动信号;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端子向开关输出所述驱动信号,以影响流过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初级绕组的所述第一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等于所述补偿电压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之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和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采样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
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采样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采样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生成所述放大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误差放大器还被配置为在反相端子接收所述采样信号并在非反相端子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
退磁检测器,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所述辅助绕组有关的反馈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生成所述退磁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
采样保持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输出采样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还包括:
比较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和所述输入信号并生成比较信号;
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比较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放大信号生成所述补偿电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补偿电流生成器还被配置为生成所述补偿电流,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独立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与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耦合到所述初级绕组的次级绕组有关。
CN201811636515.5A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9768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6515.5A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TW108103624A TWI682259B (zh) 2018-12-29 2019-01-30 基於功率變換器中的負載條件的電壓補償系統和方法
US16/276,487 US11190106B2 (en) 2018-12-29 2019-02-14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age compensation based on load conditions in power converters
US17/508,044 US11652419B2 (en) 2018-12-29 2021-10-22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age compensation based on load conditions in power converters
US17/508,051 US11552570B2 (en) 2018-12-29 2021-10-22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age compensation based on load conditions in power converters
US18/077,692 US11996779B2 (en) 2018-12-29 2022-12-08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ltage compensation based on load conditions in power converte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6515.5A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8709A true CN109768709A (zh) 2019-05-17
CN109768709B CN109768709B (zh) 2021-03-19

Family

ID=6645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6515.5A Active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18-12-29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11190106B2 (zh)
CN (1) CN109768709B (zh)
TW (1) TWI682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21-03-1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US10804805B1 (en) * 2019-04-12 2020-10-13 Silanna Asia Pte Ltd Quasi-resonant auto-tuning controller
CN113381617A (zh) * 2021-06-29 2021-09-1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恒压开关电源及其控制芯片和方法
CN114188919B (zh) * 2021-09-02 2024-03-19 杰华特微电子(张家港)有限公司 变换器的补偿电路、补偿方法及反激变换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325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和峰值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148396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Intersil Americas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feed forward for boost converters with improved power factor and reduced energy storage
US8488342B2 (en) * 2008-10-21 2013-07-1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ant voltage 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flyback power converters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CN104853493A (zh) * 2015-05-15 2015-08-1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转换系统中的输出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2340A (en) 1972-01-17 1975-10-14 Kelsey Hayes Co 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
US5247241A (en) 1991-10-21 1993-09-21 Silicon Systems, Inc. Frequency and capacitor based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US5497119A (en) 1994-06-01 1996-03-05 Intel Corporation High precision voltage regulation circuit for programming multilevel flash memory
US5568044A (en) 1994-09-27 1996-10-22 Micrel, Inc. Voltage regulator that operates in either PWM or PFM mode
US5729448A (en) 1996-10-31 1998-03-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Low cost highly manufacturable DC-to-DC power converter
US6134060A (en) 1997-06-10 2000-10-17 Stmicroelectronics, Inc. Current bias, current sense for magneto-resistive preamplifier, preamplify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s
US6127815A (en) 1999-03-01 2000-10-03 Linear Technology Corp.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quiescent current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US6418056B1 (en) 1999-06-02 2002-07-09 Ba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voltage responsive reset for EEPROM
JP3365402B2 (ja) 1999-09-02 2003-01-1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100342590B1 (ko) 1999-10-06 2002-07-04 김덕중 펄스폭 변조 신호 발생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위칭 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US6603223B2 (en) 2000-05-24 2003-08-05 Seiko Instrument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dual-mode load circuit
FR2815790B1 (fr) 2000-10-24 2003-02-07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onvertisseur de tension a circuit de commande autooscillant
EP1217720A1 (en) 2000-12-21 2002-06-2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output of a power supply using comparators
JP2002199708A (ja) 2000-12-22 2002-07-12 Hitachi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US6545513B2 (en) 2001-05-17 2003-04-08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load drive apparatus
US6366070B1 (en) 2001-07-12 2002-04-02 Analog Devices, Inc. Switching voltage regulator with dual modulation control scheme
KR100418197B1 (ko) 2001-08-28 2004-02-11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버스트모드 동작의 스위치모드 파워서플라이
US6947298B2 (en) 2002-02-25 2005-09-2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ource apparatus
TWI275232B (en) 2002-04-25 2007-03-01 Quanta Comp Inc Dual frequency pulse-width-modulation voltage regulation device
JP4110926B2 (ja) 2002-07-11 2008-07-02 富士電機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WO2004023634A1 (ja) 2002-08-30 2004-03-18 Sanken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AU2003259467A1 (en) 2002-09-20 2004-04-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aptive leading edge blanking circuit
US6809678B2 (en) 2002-10-16 2004-10-26 Perkinelmer Inc. Data processor controlled DC to DC co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3688676B2 (ja) 2002-11-14 2005-08-31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トローラic
DE10330605A1 (de) 2003-07-07 2005-01-27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Schaltnetzteil
US6958920B2 (en) * 2003-10-02 2005-10-25 Supertex, Inc.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utput voltage thereof using predictive sensing of magnetic flux
US6972528B2 (en) 2003-11-21 2005-12-06 Chiliang Shao Structure for LED lighting chain
US6972548B2 (en) 2003-11-25 2005-12-06 Aimtron Technology Corp. Pulse frequency modulated voltage regulator capable of prolonging a minimum off-time
JP4387170B2 (ja) 2003-11-27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US20050222646A1 (en) 2004-04-06 2005-10-06 Kai Krol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modified output electrical therapy
JP4652726B2 (ja) 2004-06-11 2011-03-16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回路、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US6977824B1 (en) 2004-08-09 2005-12-20 System General Corp. Control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output current at the primary side of a power converter
US7173404B2 (en) 2004-08-11 2007-02-06 Niko Semiconductor Co., Ltd. Auto-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PWM and PFM selection
US7016204B2 (en) 2004-08-12 2006-03-21 System General Corp. Close-loop PWM controller for primary-side controlled power converters
US7376182B2 (en) 2004-08-23 2008-05-20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Digital processor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odule having dynamically adjustable phase offset capability, high speed operation and simultaneous update of multipl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uty cycle registers
US8058859B2 (en) 2004-08-30 2011-11-15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methods and circuits
JP2006080262A (ja) * 2004-09-09 2006-03-23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光変調回路の自動電力制御方法
US7061780B2 (en) 2004-09-09 2006-06-13 System General Corp. Switching control circuit with variable switching frequency for primary-side-controlled power converters
US7362593B2 (en) 2004-09-16 2008-04-22 System General Corp. Switching control circuit having off-time modulation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primary-side controlled power supply
US7239119B2 (en) 2004-11-05 2007-07-03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temporary peak power from a switching regulator
US20060146895A1 (en) * 2005-01-06 2006-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aser output
CN100442620C (zh) 2005-02-03 2008-12-1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电源变换器的多阈值过流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CN100413191C (zh) 2005-03-30 2008-08-2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源变换器中的开关频率变化的系统和方法
US7265999B2 (en) 2005-04-06 2007-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wer supply regulator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382114B2 (en) 2005-06-07 2008-06-03 Intersil Americas Inc. PFM-PWM DC-DC converter providing DC offset correction to PWM error amplifier and equalizing regulated voltage conditions when transitioning between PFM and PWM modes
CN100559678C (zh) 2005-08-18 2009-11-1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恒定最大电流的电源变换器保护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1295872B (zh) 2007-04-28 2010-04-14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为功率转换器提供过电流和过功率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JP4421536B2 (ja) 2005-09-09 2010-02-24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回路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TWI273761B (en) 2005-10-21 2007-02-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of DC-DC converter
US7116089B1 (en) 2005-10-28 2006-10-03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Constant-peak-current minimum-off-time pulse frequency modulator for switching regulators
US7777461B2 (en) 2005-10-31 2010-08-17 Chi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ler circuits
CN100514814C (zh) 2005-11-09 2009-07-15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功率补偿的切换式控制装置
US7414865B2 (en) 2005-11-17 2008-08-19 System General Corp. Controller having output current control for a power converter
DE102005055160B4 (de) 2005-11-18 2011-12-29 Power Systems Technologies Gmbh Regelschaltung zur Strom- und Spannungregelung in einem Schaltnetzteil
US7616459B2 (en) 2005-12-07 2009-11-10 Active-Semi,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rimary feedback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US7208927B1 (en) 2005-12-09 2007-04-24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Soft sta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0495881C (zh) 2005-12-21 2009-06-0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双极晶体管的系统和用于控制电源变换器的系统
JP4850540B2 (ja) 2005-12-26 2012-01-11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の制御回路
US7635956B2 (en) 2006-01-06 2009-12-22 Active-Semi, Inc. Primary side constant output voltage controller
CN100454740C (zh) * 2006-02-24 2009-01-21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适应性偏压的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CN101079576B (zh) 2006-05-24 2010-04-07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对电源调节器的开关的系统
CN101127495B (zh) 2006-08-16 2010-04-2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为开关式电源提供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P4910575B2 (ja) 2006-08-31 2012-04-04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916824B2 (ja) 2006-09-07 2012-04-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US7443700B2 (en) 2006-11-09 2008-10-28 Iwatt Inc. On-time control for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a flyback power supply
US7911808B2 (en) 2007-02-10 2011-03-22 Active-Semi, Inc. Primary side constant output current controller with highly improved accuracy
JP2008206214A (ja) 2007-02-16 2008-09-04 Ricoh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KR101176179B1 (ko) 2007-03-14 2012-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압 변환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1611534B (zh) 2007-03-19 2013-01-02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电源控制器的形成方法及其结构
US7831855B2 (en) 2007-04-12 2010-11-09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eset signal for synchronization of a signal
CN100459392C (zh) 2007-04-28 2009-02-04 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电压纹波检测电路的稳流开关电源
US8242742B2 (en) * 2007-06-06 2012-08-14 O2Micro, Inc Charger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power source
US7848126B2 (en) 2007-08-21 2010-12-0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grating current regulator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current
US7834601B2 (en) 2007-11-09 2010-11-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utput noise of regulator
TWI356410B (en) * 2007-11-15 2012-01-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 transmitter and an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c
ITTO20070859A1 (it) 2007-11-29 2009-05-30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onvertitore di tensione isolato con retroazione al primario, e relativo metodo di controllo della tensione di uscita
CN101515756B (zh) 2008-02-18 2011-11-2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模式的用于高效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US7764516B2 (en) 2008-02-21 2010-07-27 System Gener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synchronous regulation circuit for offline power converter
US9148060B2 (en) 2008-03-03 2015-09-29 System General Corp. Switching controller with burst mode management circuit to reduce power loss and acoustic noise of power converter
US7898825B2 (en) 2008-03-24 2011-03-01 Akros Silicon, Inc. Adaptive ramp compensation for current mode-DC-DC converters
EP2109216B1 (en) 2008-04-08 2011-11-16 austriamicrosystems AG Amplifier arrangement an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CN101577468B (zh) 2008-05-05 2011-01-19 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复式永磁电机的磁钢粘接方法及装置
JP5735732B2 (ja) 2008-06-09 2015-06-17 スパン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Dc/dcコンバータ制御回路、およびdc/dcコンバータ制御方法
US8228692B2 (en) 2008-07-29 2012-07-24 On-Bright Electronic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switching frequency control in switching-mod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US8305776B2 (en) 2008-07-30 2012-11-0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mary-side regulation in off-line switching-mode flyback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US8525498B2 (en) 2008-07-31 2013-09-03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Average input current limi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3166198B (zh) 2013-03-12 2014-04-2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至少基于反馈信号保护电源变换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51613B (zh) 2011-02-28 2014-06-2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中的恒压和恒流模式的系统和方法
US8526203B2 (en) 2008-10-21 2013-09-03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ant voltage 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US9350252B2 (en) 2008-10-21 2016-05-24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based on at least feedback signals
US8013544B2 (en) 2008-12-10 2011-09-06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mmer control leakage pull down using main power device in flyback converter
CN101552560B (zh) 2009-01-13 2011-06-22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稳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26796B (zh) 2009-03-02 2015-10-2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利用多模控制的准谐振系统和方法
US8018743B2 (en) 2009-03-05 2011-09-13 Iwatt Inc. Adaptive control for transition between multiple modulation modes in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N101552563B (zh) 2009-03-20 2011-09-14 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中控制恒流输出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77488B (zh) 2009-06-05 2011-11-16 西安交通大学 高效宽电压转换范围多模dc-dc变换器
TWI431918B (zh) 2009-06-19 2014-03-21 Leadtrend Tech Corp 控制方法、定電流控制方法、產生一實際電流源以代表一繞組之平均電流之方法、定電流定電壓電源轉換器、開關控制器、以及平均電壓偵測器
DE102009036861B4 (de) 2009-08-10 2012-05-10 Osram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pannungswandlers, Spannungswandler sowie Betriebsgerät mit einem Spannungswandler
US9088217B2 (en) 2009-08-20 2015-07-21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compensation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for flyback power converters
CN102055357B (zh) 2009-10-27 2013-01-09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器电路及开关电源系统
US8879283B2 (en) 2009-11-05 2014-11-04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protection in the event of current sensing failure for power converter
IT1397599B1 (it) 2009-12-21 2013-01-16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onvertitore flyback dual mode e metodo di controllo della modalita' di funzionamento.
US8787043B2 (en) 2010-01-22 2014-07-22 Power Systems Technologies, Ltd. Controller for a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2332826B (zh) 2010-07-13 2013-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45567B (zh) 2010-12-08 2014-07-3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为电源变换器提供过电流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153919A1 (en) 2010-12-17 2012-06-21 Cristian Garbossa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
CN102624237B (zh) 2011-02-01 2015-09-16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动态阈值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TWI429175B (zh) 2011-03-04 2014-03-01 Wen Chung Yeh 電源管理器、控制方法與積體電路
CN102368662B (zh) 2011-03-10 2013-11-27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基准发生电路、恒流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02769383B (zh) 2011-05-05 2015-02-04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利用初级侧感测和调整进行恒流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US8630103B2 (en) 2011-06-15 2014-01-14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gramming a power converter controller with an external programming terminal having multiple functions
CN102916586B (zh) 2011-08-04 2014-04-02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电源变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EP2568588A1 (en) 2011-09-07 2013-03-13 Nxp B.V. Switched mode converter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switched mode converters
TWI434167B (zh) * 2011-09-27 2014-04-11 Nat Chi Nan Cuniversity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system, device, compensation voltage operation module and detection module
US20130182462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inear synchronous rectifier drive circuit
US9344002B2 (en) 2012-01-17 2016-05-17 System General Corp. Adaptive sampling circuit for detecting the demagnetized voltage of the transformer
CN103296904B (zh) 2012-02-29 2015-05-13 上海莱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恒流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3368400B (zh) 2012-03-31 2015-02-18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恒压控制和恒流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09880B (zh) 2012-06-07 2015-03-11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光耦保护功能的模块
CN102723945B (zh) 2012-06-21 2014-11-19 大连连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比例定时采样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
CN102983760B (zh) 2012-07-18 2014-11-05 无锡莱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反激式开关电源系统及其恒流控制器
JP6315834B2 (ja) * 2012-08-10 2018-04-25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トモードアシストリニアレギュレータ
CN102946197B (zh) 2012-09-14 2014-06-2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系统的电压和电流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TW201414167A (zh) 2012-09-26 2014-04-01 Phihong Technology Co Ltd 結合準諧振運作模式及連續導通運作模式之控制器及其運作方法
TWI446137B (zh) * 2012-10-09 2014-07-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功率控制電路及其所適用之電源供應系統
EP2728969B1 (en) * 2012-10-30 2017-08-16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PSRR control loop with configurable voltage feed forward compensation
US9287798B2 (en) * 2012-12-06 2016-03-1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High power factor primary regulated offline LED driver
CN103036438B (zh) 2012-12-10 2014-09-1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系统中的峰值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12200B (zh) * 2013-06-28 2016-08-10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功率变换器、限流单元、控制电路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03618292B (zh) 2013-12-06 2017-01-1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电源变换系统免受热失控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96975B (zh) 2014-04-23 2019-04-26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系统中的输出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US9539592B2 (en) 2015-06-04 2017-01-10 Ho-Chen Chen Adjustment device for oscillating sprinkler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21-03-1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8342B2 (en) * 2008-10-21 2013-07-1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ant voltage 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flyback power converters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CN102801325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和峰值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148396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Intersil Americas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feed forward for boost converters with improved power factor and reduced energy storage
CN104853493A (zh) * 2015-05-15 2015-08-1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转换系统中的输出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12811A1 (en) 2020-07-02
US11996779B2 (en) 2024-05-28
US20220045616A1 (en) 2022-02-10
US11190106B2 (en) 2021-11-30
US11552570B2 (en) 2023-01-10
CN109768709B (zh) 2021-03-19
US20220190729A1 (en) 2022-06-16
TWI682259B (zh) 2020-01-11
US11652419B2 (en) 2023-05-16
TW202026791A (zh) 2020-07-16
US20230216418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8709A (zh)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US6650554B2 (en) Power factor corrector with efficient ripple attenuator
CN201022180Y (zh) 一次侧反馈控制交换式电源供应器
CN202268807U (zh) 用于控制初级侧调节器中的开关的集成电路、初级侧调节的集成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0448151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991035B (zh) 以反驰式架构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
US20100080026A1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US8358517B2 (en) Switching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using same
CA2025847A1 (en) Ac to dc to ac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few active switches and input and output control
CN106655777B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电缆压降补偿电路及补偿方法
US8937470B2 (en)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related PFC controller
CN201422077Y (zh) 一种电源供应器
Qi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voltage sensorless control of a PFC single-phase rectifier without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US20130194843A1 (en) Ac/dc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stepping down ac/dc voltage
TW201206034A (en) Over power protection (OPP)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flyback power supply
Huang et al. Adaptive window control (AWC) technique for hysteresis DC–DC buck converters with improved light and heavy load performance
CN107046368B (zh) 电源转换装置
US11489448B2 (en) Isolated 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high feedback accuracy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687736B (zh) 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直流电源电路及电路方法
CN112596572A (zh) 电压调节电路及调节电源模块
CN111541361A (zh) 同步整流隔离驱动电路及同步整流隔离电源系统
JP2014220876A (ja) 電子トランス
TW201228197A (en) Resonant converter circuit
CN214591165U (zh) 用于转换信号的芯片、反馈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6899217B (zh) 快速负载瞬态反应的开关式电源供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