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2826B -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2826B
CN102332826B CN2010102332094A CN201010233209A CN102332826B CN 102332826 B CN102332826 B CN 102332826B CN 2010102332094 A CN2010102332094 A CN 2010102332094A CN 201010233209 A CN201010233209 A CN 201010233209A CN 102332826 B CN102332826 B CN 102332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ic current
current
signal
error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32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2826A (zh
Inventor
黄晓敏
方烈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 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332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2826B/zh
Priority to US12/861,147 priority patent/US833111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33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826A/zh
Priority to US13/664,932 priority patent/US8570771B2/en
Priority to US14/034,479 priority patent/US910614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2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16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 H02M1/0019Control circuits providing compensation of output voltage deviations using feedforward of disturbance parameters the disturbance parameters being load current fluctu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并且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并且生成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门驱动器,该门驱动器直接地或间接地被耦合到信号生成器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仅仅作为示例,本发明已应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flyback power converter)。但是将认识到,本发明具有宽得多的应用范围。 
背景技术
初级侧感测和调整被广泛用在针对诸如充电器之类的小型电源应用的反激式电源变换器中。反激式电源变换器通常包括初级绕组以及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关联的次级绕组。对于初级侧感测和调整,通常通过检测紧密耦合到次级绕组的辅助绕组的电压来感测输出电压。由于辅助绕组的电压反映了与次级绕组相关联的输出电压,因此,在辅助绕组中感测到的电压可用来调整次级侧输出电压。 
图1是示出具有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传统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简化示图。该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00包括变压器110、电源开关120、感测电阻器130、表示输出电缆的等效电阻的电缆电阻器140、采样保持组件180、误差放大器182、环路补偿网络184、PWM/PFM信号生成器186、逻辑控制组件188以及门驱动器190。另外,变压器110包括初级绕组112、次级绕组114和辅助绕组116。此外,该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00包括电阻器170和172、二极管160和168,以及电容器196和198。例如,环路补偿网络184也称为补偿网络。在另一示例中,环路补偿网络184包括环路滤波器。 
如图1所示,电源变换系统100在输出端子处生成输出电压142,输出电压142由输出负载150接收。为了在所希望的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142,与输出电压142和输出负载150有关的信息需要被提取以用于控制 目的。这样的信息可在非连续导电模式(DCM)下利用辅助绕组116来提取。 
具体地,当电源开关120接通时,能量被存储在变压器110中。然后,当电源开关120断开时,所存储的能量被递送给输出端子,并且可以通过辅助绕组116的辅助电压118来映射输出电压142。例如,辅助电压118和输出电压142具有下面的关系: 
Vaux=n×(Vo+VF+Io×Req)                 (式1) 
其中,Vaux表示辅助电压118,Vo表示输出电压142,并且VF表示二极管160的正向电压。另外,Io表示与输出电压142相对应的输出电流。输出电流也称为负载电流。此外,Req表示输出电缆电阻器140的电阻。而且,n表示辅助绕组116与次级绕组114之间的匝数比,并且n等于Naux/Nsec。Naux表示辅助绕组116的匝数,并且Nsec表示次级绕组114的匝数。 
如图1所示,辅助电压118由包括电阻器170和172的分压器接收,该分压器将辅助电压118变换为反馈电压174。 
VFB=k×Vaux=k×n×(Vo+VF+Io×Req)      (式2-1) 
k=R2/(R1+R2)                            (式2-2) 
其中,VFB表示反馈电压174,并且k表示反馈系数。另外,R1和R2分别表示电阻器170和172的电阻。 
图2是示出反馈电压174以及流经次级绕组114的次级电流的传统波形的简化示图。如图2所示,VFB和Isec分别表示反馈电压174和次级电流。另外,ton表示电源开关120接通时的时间段,并且toff表示电源开关120断开时的时间段。此外,tDemag表示退磁过程的时间段。 
参考图1和图2,反馈电压VFB由采样和保持组件180接收。在接近退磁过程的结尾处,流经次级绕组114的次级电流变得接近于零。此时,反馈电压VFB例如在图2中的点A处被采样。经采样电压VA随后由组件180保持直到下一采样为止。 
经采样电压VA由误差放大器182接收,误差放大器182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较,并且还放大VA与Vref之间的差值。误差放大器182与补偿网络184一起将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185发送给 PWM/PFM信号生成器186。例如,补偿网络184包括电容器。在另一示例中,PWM/PFM信号生成器186还从感测电阻器130接收感测电压132,感测电阻器130将流经初级绕组112的初级电流变换为感测电压。作为响应,PWM/PFM信号生成器186将调制信号187输出给逻辑控制组件188,逻辑控制组件188将控制信号189发送给门驱动器190。作为响应,门驱动器190将驱动信号192发送给电源开关120。 
因此,如图1所示,输出信号185用来控制驱动信号192的脉冲宽度或切换频率,并且因此控制输出电压142。例如,输出信号185之一与补偿电压Vcomp相关联。在另一示例中,图3是示出作为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函数的补偿电压Vcomp的简化示图。 
具体地,负反馈环路用来通过调整经采样电压VA而调整输出电压Vo,以使得VA变得等于基准电压Vref。因此, 
Vref=k ×n×(Vo+VF+Io×Rewq)               (式3) 
因此, 
V o = V ref k × n - V F - I o × R eq (式4) 
由于输出电压Vo通过负反馈环路被调整,因此使得环路针对所有负载条件在所有输入电压处保持稳定通常是很重要的。此外,反馈环路通常需要表现出良好的动态性。 
如图1所示,对于电源变换系统100,反馈环路至少包括控制级和电源级。例如,控制级至少包括误差放大器182、环路补偿网络184和PWM/PFM信号生成器186中的一部分。在另一示例中,电源级至少包括逻辑控制组件188、门驱动器190以及门驱动器190与用于输出电压Vo的输出端子之间的某些组件。 
前向路径的整体传输函数由控制级的传输函数和电源级的传输函数来确定。对于电源变换系统100,电源级的传输函数为: 
Z piwer ( s ) ≈ V o D × 1 + R esr × C o × s 1 + R o × C o 2 × s (式5) 
其中,Ro表示输出电阻,Co表示输出电容,并且Resr表示与输出电容串联的电阻。另外,s等于jω,并且ω是角频率,通常简称为频率。此 外,D表示调制信号187的占空比。 
基于式5,电源级在频域中的极点位置为: 
ω p 1 = 2 R o C o (式6) 
因此,对于给定的Co,极点位置的频率随着输出电阻而改变。另外,电源级在频域中的零点位置为: 
ω z 1 = 1 R esr C o (式7) 
通常Resr非常小,因此ωz1通常比ωp1大得多。 
图4和图5各自示出了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00的电源级的简化传统波特图。 
如上面讨论的,电源级和控制级是反馈环路的前向路径的部分。反馈环路可由稳定性和动态性来表征,这两者对于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通常是很重要的。 
因此极希望改进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仅仅作为示例,本发明已应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但是将认识到,本发明具有宽得多的应用范围。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并且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并且生成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门驱动器,该门驱动器直接地或间接地被耦合到信号生成器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并且电源变换系统 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并且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跨导,并且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跨导还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由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此外,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感测电压;至少基于与第一电流、第二电路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处理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该方法还包括接收驱动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该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用于处理与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至少基于与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跨导。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跨导还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误差放大器和电容器;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还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 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并且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控制信号控制。此外,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第一开关接通,并且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第一开关断开。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并且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由误差放大器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并且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用于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第一开关,并且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第一开关。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误差放大器和电容器;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 该系统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单稳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向第一开关发送单稳态信号;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二脉冲宽度是由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并且第二切换频率等于第一切换频率。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单稳态信号控制。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第一开关接通,并且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第一开关断开。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并且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由误差放大器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并且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单稳态信号和驱动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基于与单稳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第一开关;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并且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二脉冲宽度是由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并且第二切换频率等于第一切换频率。用于基于与单稳态 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第一开关的处理包括: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第一开关,并且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第一开关。 
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获得了许多益处。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具有跨导的误差放大器,该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例如,电源变换系统包括反馈环路,该反馈环路至少包括控制级和电源级。控制级的零点位置在频率上低于电源级的极点位置。在另一示例中,控制级和电源级的组合的增益曲线在增益等于0dB的位置处具有-20dB/dec的斜率。在又一示例中,电源变换系统在增益等于0dB的位置处具有足够的相位裕量,从而确保了从满负载条件到无负载条件的反馈环路的稳定性。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为反馈环路提供了良好的动态性和稳定性。 
取决于实施例,可以获得这些益处中的一个或多个。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益处以及各个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传统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简化示图。 
图2是示出反馈电压174以及流经次级绕组114的次级电流的传统波形的简化示图。 
图3是示出作为输出电流(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函数的补偿电压的简化示图。 
图4和图5各自示出了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电源级的简化传统波特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 
图7(a)、(b)和(c)是示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具有常数gml的电源级和控制级的组合传输函数的简化波特图。 
图8(a)、(b)和(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随着负载的减小而减小的gm1的电源级和控制级的组合传输函数的简化波特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 
图10(a)、(b)、(c)和(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误差放大器、电容器和电流生成器的简化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误差放大器、电容器和电流生成器的简化示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仅仅作为示例,本发明已应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但是将认识到,本发明具有宽得多的应用范围。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600包括至少具有电源级650的反馈环路。例如,电源级650具有如式5所述的传输函数Zpower(s)。在另一示例中,电源级650具有频域中的极点位置ωp和频域中的零点位置ωz,如分别由式6和式7所描述的。 
根据另一实施例,系统600至少还包括控制级,该控制级包括跨导组件620、622和624,电容组件630以及加法组件640。例如,跨导组件620和减法组件610是属于系统600的误差放大器的部分。在另一示例中,传输级具有下面的传输函数: 
Z control ( s ) = Y ( s ) X ( s ) ≈ g m 1 + s × C × g m 2 / g m 3 s × C (式8) 
因此,传输级在频域中的零点位置为: 
ω z 2 = g m 1 × g m 3 C × g m 2 (式9) 
图7(a)、(b)和(c)是示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具有常数gml的电源级和控制级的组合传输函数的简化波特图。具体地,图7(a)、(b)和(c)分别对应于轻负载、中等负载和重负载。例如,轻负载、中等负载和重负载分别由小输出电流Io、中等输出电流Io和大输出电流Io表示。在另一示例中,组合传输函数等于电源级的传输函数乘以控制级的传输函数。 
如图7(c)所示,对于重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高于零点位置ωz2。此外,增益曲线710在点A1处与水平轴相交,在0dB处具有-20dB/dec的斜率。点A1与相位曲线712上的点J1相对应。因此,点J1具有离-180°大于90°的相位。因此,反馈环路是稳定的。 
如图7(b)所示,对于中等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低于零点位置ωz2。此外,增益曲线720在点B1处与水平轴相交,在0dB处具有-40dB/dec的斜率。点B 1与相位曲线722上的点K1相对应。因此,点K1具有离-180°小于90°的相位。当相位裕度较小,例如小于60°,此时环路不稳定。 
类似地,如图7(a)所示,对于轻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低于零点位置ωz2。此外,增益曲线730在点E1处与水平轴相交,在0dB处具有-40dB/dec的斜率。点E1与相位曲线732上的点L1相对应。因此,点L1具有离-180°小于90°的相位。当相位裕度较小,例如小于60°,此时环路不稳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高反馈环路稳定性的一种方式是增大补偿电容C。因此,增益曲线710、720和730在0dB时例如在非常低的频率处与水平轴相交,这使得针对所有负载条件保持离-180°的足够相位裕度。但是大的补偿电容C可能导致低的环路带宽,并且因此导致差的动态性。 
根据另一实施例,为了使反馈环路稳定,零点位置的频率ωz2应当随 负载条件改变,因为根据式6,极点位置的频率ωp1随着负载条件改变。例如,如式9所描述的,通过随着降低负载而减小gml来减小零点位置ωz2的频率。在另一示例中,在所有负载条件下,极点位置ωp1的频率保持高于零点位置ωz2。根据又一实施例,增益也随着降低gml而减小。 
图8(a)、(b)和(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随着负载的减小而减小的gml的电源级和控制级的组合传输函数的简化波特图。具体地,图8(a)、(b)和(c)分别对应于轻负载、中等负载和重负载。例如,轻负载、中等负载和重负载分别由小输出电流Io、中等输出电流Io和大输出电流Io表示。在另一示例中,组合传输函数等于电源级的传输函数乘以控制级的传输函数。 
如图8(c)所示,对于重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高于零点位置ωz2。此外,增益曲线810在点A2处与水平轴相交,例如在0dB处具有-20dB/dec的斜率。点A2与相位曲线812上的点J2相对应。根据一个实施例,点J2具有离-180°大于90°的相位。因此,例如,反馈环路对于重负载是稳定的。 
类似地,如图8(b)所示,对于中等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也高于零点位置ωz2。增益曲线820在点B2处与水平轴相交,例如在0dB处具有-40dB/dec的斜率。点B2与相位曲线822上的点K2相对应。因此,点K2具有离-180°大于90°的相位。因此,例如,反馈环路对于中等负载是稳定的。 
类似地,如图8(a)所示,对于轻负载,在频率上极点位置ωp1还高于零点位置ωz2。此外,增益曲线830在点E2处与水平轴相交,例如在0dB处具有-40dB/dec的斜率。点E2与相位曲线832上的点L2相对应。因此,点L2具有离-180°大于90°的相位。因此,例如,反馈环路对于轻负载是稳定的。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包括电源开关920、感测电阻器930、采样保持组件980、误差放大器982、PWM/PFM信号生成器986、逻辑控制组件988、门驱动器990、电容器954、电流生成器952以及前向馈送(feed forward)组件962。例如,电源开关920、感测电阻器930、采样保持组件980、逻辑控制组件988、门驱动器990分别与电源开关120、感测电阻器130、采样保持组件180、逻辑控制组件188以及门驱动器190相同。在另一示例中,PWM/PFM信号生成器986与PWM/PFM信号生成器186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还包括变压器110、电缆电阻器140、电阻器170和172、二极管160和168、电容器196和198,它们都在图1中示出。例如,变压器110包括初级绕组112、次级绕组114和辅助绕组116。 
如图6和图9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误差放大器982包括减法组件610和跨导组件620。在另一实施例中,前向馈送组件962对应于跨导组件622。在又一实施例中,电容器954对应于电容组件630,并且电流生成器952对应于跨导组件624。在又一实施例中,用于相加电流I1和I2的节点964与加法组件640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电压VFB由采样保持组件980接收。例如,在接近退磁过程的结尾处当次级电流变得接近零时,反馈电压VFB被采样,并且经采样电压VA随后由组件980保持直到下一采样为止。在另一示例中,经采样电压VA由误差放大器982接收,误差放大器982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较,并且还放大VA与Vref之间的差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I1。例如,电流IEA流入或流出误差放大器982。在另一示例中,电流I1流入节点964并被加到电流I2中,并且这两个电流之和流入PWM/PFM信号生成器986。 
在又一实施例中,电流I2由前向馈送组件962生成,前向馈送组件962接收并处理经采样电压VA和基准电压Vref。例如,电流I1和I2具有不 同相位。在又一示例中,PWM/PFM信号生成器986还从感测电阻器930接收感测电压932,感测电阻器930将流经初级绕组112的初级电流变换为感测电压。 
如图9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响应于电流IEA,误差放大器982改变其跨导gml。例如,补偿电压反映负载条件,如图3所示。在另一示例中,补偿电压用来经由电流IEA控制误差放大器982的跨导gml。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随着降低的负载而减小gml从而在频率上减小系统900的零点位置ωz2,如式9所描述的。例如,增益也随着gml的降低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极点位置ωp1在所有负载条件下在频率上保持高于零点位置ωz2。 
如图9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PWM/PFM信号生成器986将调制信号987输出给逻辑控制组件988,逻辑控制组件988将控制信号989发送给门驱动器990。作为响应,门驱动器990将驱动信号992发送给电源开关920。 
图10(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的误差放大器982、电容器954和电流生成器952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如图10(a)所示,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I1。例如,电流IEA流出误差放大器982。在另一示例中,电流I1流出误差放大器982。 
根据一个实施例,I1随着Vcomp的增大而减小,并且I1随着Vcomp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另一实施例,误差放大器982响应于电流IEA来改变其跨导gml。例如,补偿电压984随着输出电流Io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电流IEA随着补偿电压984的减小而增大。在又一示例中,如图10(a)所示, 
g m 1 ∝ n a × I bias - I EA (式10) 
其中,Ibias表示由电流源生成的恒定电流,并且na是由误差放大器 982的某些组件的特性确定的常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基于式10,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电流IEA的增大并且因此随着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增大并且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输出负载条件改变,从而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使得零点位置ωz2保持低于极点位置ωp1。 
图10(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的误差放大器982、电容器954和电流生成器952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如图10(b)所示,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I1。例如,电流IEA流入误差放大器982。在又一示例中,电流I1流出误差放大器982。 
根据一个实施例,I1随着Vcomp的增大而减小,并且I1随着Vcomp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另一实施例,补偿电压984随着输出电流Io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补偿电压984的减小而增大。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0(b)所示, 
g m 1 ∝ n b × ( I bias - I EA ) (式11) 
其中,Ibias表示由电流源生成的恒定电流,并且nb是由误差放大器982的某些组件的特性确定的常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基于式11,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电流IEA的增大并且因此随着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增大并且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输出负载条件改变,从而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使得零点位置ωz2保持低于极点位置ωpl。 
图10(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的误差放大器982、电容器954和电流生成器952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 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如图10(c)所示,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I1。例如,电流IEA流入误差放大器982。在又一示例中,电流I1流出误差放大器982。 
根据一个实施例,I1随着Vcomp的增大而减小,并且I1随着Vcomp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另一实施例,补偿电压984随着输出电流Io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补偿电压984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0(c)所示, 
g m 1 ∝ n c × I bias + I EA (式12) 
其中,Ibias表示由电流源生成的恒定电流,并且nc是由误差放大器982的某些组件的特性确定的常数。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基于式12,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电流IEA的减小并且因此随着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因此,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输出负载条件改变,从而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使得零点位置ωz2保持低于极点位置ωp1。 
图10(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的误差放大器982、电容器954和电流生成器952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如图10(d)所示,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I1。例如,电流IEA流出误差放大器982。在又一示例中,电流I1流出误差放大器982。 
根据一个实施例,I1随着Vcomp的增大而减小,并且I1随着Vcomp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另一实施例,补偿电压984随着输出电流Io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补偿电压984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0(d)所示, 
g m 1 ∝ n d × ( I bias + I EA ) (式13) 
其中,Ibias表示由电流源生成的恒定电流,并且nc是由误差放大器982的某些组件的特性确定的常数。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基于式13,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电流IEA的减小并且因此随着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电流IEA随着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因此,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输出负载条件改变,从而在所有负载条件下使得零点位置ωz2保持低于极点位置ωp1。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900的误差放大器982、电容器954和电流生成器952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如图11所示,误差放大器982与电容器954一起将补偿电压984发送给电流生成器952。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电流生成器952生成电流IEA和11。例如,电流IEA流出误差放大器982。在又一示例中,电流11流出误差放大器982。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982包括一个或多个NMOS晶体管。 
根据一个实施例,I1随着Vcomp的增大而减小,并且11随着Vcomp的减小而增大。根据另一实施例,补偿电压984随着输出电流Io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误差放大器982的gml随着补偿电压984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gml随输出电流Io(也称为负载电流)的减小而减小。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200包括电源开关1220、感测电阻器1230、采样保持组件1280、误差放大器1282、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逻辑控制组件1288、门驱动器1290、电容器1254、前向馈送组件1262和开关1264。例如,电源开关1220、感测电阻器1230、采样 保持组件1280、逻辑控制组件1288和门驱动器1290分别与电源开关120、感测电阻器130、采样保持组件180、逻辑控制组件188以及门驱动器190相同。在另一示例中,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基本上与PWM/PFM信号生成器186相同。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1282与误差放大器182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200还包括变压器110、电缆电阻器140、电阻器170和172、二极管160和168、电容器196和198,它们都在图1中示出。例如,变压器110包括初级绕组112、次级绕组114和辅助绕组116。 
根据一个实施例,反馈电压VFB由采样保持组件1280接收。例如,在接近退磁过程的结尾处当次级电流变得接近零时,反馈电压VFB被采样,并且经采样电压VA随后由组件1280保持直到下一采样为止。在另一示例中,经采样电压VA由误差放大1282接收,误差放大器1282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较,并且还放大VA与Vref之间的差值。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果开关1264接通,则误差放大器1282与电容器1254一起将补偿电压1284发送给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例如,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还接收由前向馈送组件1262生成的电流I2。在另一示例中,前向馈送组件1262接收并处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在又一示例中,补偿电压1284和电流I2具有不同的相位。 
根据又一实施例,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还从感测电阻器1230接收感测电压1232,感测电阻器1230将流经初级绕组112的初级电流变换为感测电压。例如,PWM/PFM将补偿电压1284变换为负载补偿电流并且将该补偿电流添加到电流I2中。 
如图12所示,PWM/PFM信号生成器1286将调制信号1287输出给逻辑控制组件1288,逻辑控制组件1288将控制信号1289发送给开关1264和门驱动器1290两者。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门驱动器1290将驱动信号1292发送给电源开关1220。根据另一实施例,开关1264在控制信号1289为逻辑高电平时接通,并且在控制信号1289为逻辑低电平时断开。 
例如,控制信号1289的切换频率随着PFM模式中的负载而改变,轻负载产生低的切换频率,而大负载产生高的频率。在另一示例中,控制信号1289的脉冲宽度随着PWM模式中的负载而改变,轻负载产生窄的脉冲宽度,而大负载产生宽的脉冲宽度。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误差放大器1282的有效跨导随着负载条件而改变。 
根据另一实施例, 
gm1_eff=gml×Ton×fsw                        (式14) 
其中,gml_eff表示误差放大器1282的有效跨导,并且gml表示误差放大器1282的固有跨导。另外,Ton表示控制信号1289的脉冲宽度,fsw表示控制信号1289的切换频率。 
例如,有效跨导随着输出负载条件而改变,由此使得在频域中零点位置保持低于极点位置。在另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1282的有效跨导随着负载的变轻(例如,随着输出电流Io的变小)而变小。在又一示例中,通过随着负载的减小而减小gml_eff从而使得系统1200的零点位置ωz2的频率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增益也随着gml_eff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极点位置ωp1在所有负载条件下在频率上保持高于零点位置ωz2。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开关模式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系统的简化示图。该示图仅仅是示例,其不应当不当地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变体、替换和修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300包括电源开关1320、感测电阻器1330、采样保持组件1380、误差放大器1382、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逻辑控制组件1388、门驱动器1390、电容器1354、前向馈送组件1362、开关1364和单稳态(one-shot)生成器1352。例如,电源开关1320、感测电阻器1330、采样保持组件1380、逻辑控制组件1388和门驱动器1390分别与电源开关120、感测电阻器130、采样保持组件180、逻辑控制组件188以及门驱动器190相同。在另一示例中,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基本上与PWM/PFM信号生成器186相同。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1382与误差放大器182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反激式电源变换系统1300还包括变压器110、电缆电阻器140、电阻器170和172、二极管160和168、电容器196和198,它们都在图1中示出。例如,变压器110包括初级绕组112、次级绕组114和辅助绕组116。 
根据一个实施例,反馈电压VFB由采样保持组件1380接收。例如,在接近退磁过程的结尾处当次级电流变得接近零时,反馈电压VFB被采样,并且经采样电压VA随后由组件1380保持直到下一采样为止。在另一示例中,经采样电压VA由误差放大器1382接收,误差放大器1382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相比较,并且还放大VA与Vref之间的差值。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果开关1364接通,则误差放大器1382与电容器1354一起将补偿电压1384发送给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例如,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还接收由前向馈送组件1362生成的电流I2。在另一示例中,前向馈送组件1362接收并处理经采样电压VA与基准电压Vref。在又一示例中,补偿电压1384和电流I2具有不同的相位。 
根据又一实施例,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还从感测电阻器1330接收感测电压1332,感测电阻器1330将流经初级绕组112的初级电流变换为感测电压。例如,PWM/PFM将补偿电压1384变换为补偿电流并且将该补偿电流添加到电流I2中。 
如图13所示,PWM/PFM信号生成器1386将调制信号1387输出给逻辑控制组件1388,逻辑控制组件1388将控制信号1389发送给单稳态生成器1352和门驱动器1390两者。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响应,门驱动器1390将驱动信号1392发送给电源开关1320。 
根据另一实施例,单稳态生成器1352响应于控制信号1389的脉冲生成作为信号1353一部分的、具有恒定宽度的脉冲。根据又一实施例,开关1364在控制信号1389为逻辑高电平时接通,并且在控制信号1389为逻辑低电平时断开。 
例如,控制信号1389的切换频率随着负载而改变,轻负载产生低的切换频率,而大负载产生高的频率。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误差放大器1382的有效跨导随着负载条件而改变。 
根据另一实施例, 
gml_eff=gml×Ton_const×fsw    (式15) 
其中,gmleff表示误差放大器1382的有效跨导,并且gml表示误差放大器1382的固有跨导。另外,Ton_const表示信号1353的恒定脉冲宽度,fsw表示控制信号1389的切换频率。例如,控制信号1389的切换频率与信号1353的切换频率相同。 
在另一示例中,有效跨导随着输出负载条件而改变,由此使得在频域中零点位置保持低于极点位置。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1382的有效跨导随着负载的变轻(例如,随着输出电流Io的变小)而变小。在又一示例中,通过随着负载的减小而减小gml_eff从而使得系统1300的零点位置ωz2的频率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增益也随着gml_eff的减小而减小。在另一示例中,极点位置ωp1在所有负载条件下在频率上保持高于零点位置ωz2。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并且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并且生成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门驱动器,该门驱动器直接地或间接地被耦合到信号生成器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并且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并且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跨导,并且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跨导还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在另一示例中,该系统是根据图6、图9、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和/或图11来实现 的。 
在又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生成第二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一电流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在又一示例中,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第一电压。在又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该逻辑控制组件被耦合到信号生成器和门驱动器。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向门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在又一示例中,误差放大器包括被配置为生成恒定电流的恒流源,调节电流流入或流出误差放大器,并且误差放大器的跨导至少取决于恒定电流和调节电流。在又一示例中,电源变换系统包括反馈环路,该反馈环路至少包括控制级和电源级。电源级至少包括门驱动器以及门驱动器与用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输出端子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并且控制级至少包括误差放大器和信号生成器中的一部分。在又一示例中控制级至少通过在频域中至少具有零点位置的第一传输函数来表征,并且电源级至少通过在频域中至少具有极点位置的第二传输函数来表征。反馈环路至少由第一传输函数和第二传输函数的组合来表征。在又一示例中,无论输出电流如何,零点位置在频率上低于极点位置。在又一示例中,第一传输函数与第二传输函数的组合与作为第一频率函数的增益和作为第二频率函数的相位相关联。在又一示例中,无论输出电流如何,如果增益等于0dB,则第一频率函数具有20dB/dec的斜率。在又一示例中,无论输出电流如何,如果增益等于0dB,则相位为离-180°至少90°。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由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此外,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感测电压;至少基于与第一电流、第二电路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处理与调制信 号相关联的信息;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该方法还包括接收驱动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该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用于处理与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至少基于与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跨导。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跨导还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根据根据图6、图9、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和/或图11来实现。在又一示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至少基于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第二电流。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误差放大器和电容器;以及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还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并且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控制信号控制。此外,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第一开关接通,并且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第一开关断开。例如,该系统根据图12来实现。 
在另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生成第一电流。第一电流和补偿电压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在又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第一电压。在又一示例中,至少误差放大器与第一开关的组合至少由有效跨导来表征。有效跨导至少取决于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在又一示例中,有效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并且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由误差放大器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并且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用于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第一开关,并且如果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第一开关。例如,该方法根据图12来实现。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包括: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至少基于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第一电流。第一电流和补偿电压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的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 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另外,该系统包括: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误差放大器和电容器;和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此外,该系统包括:单稳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且向第一开关发送单稳态信号;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控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以及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二脉冲宽度是由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并且第二切换频率等于第一切换频率。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单稳态信号控制。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第一开关接通,并且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第一开关断开。例如,该系统根据图13来实现。 
在另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生成第一电流。第一电流和补偿电压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在又一示例中,该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第一电压。在又一示例中,至少误差放大器与第一开关的组合至少由有效跨导来表征。有效跨导至少取决于第一切换频率。在又一示例中,有效跨导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并且随着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包括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并且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另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如果第一开关接通,则由误差放 大器与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接收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至少基于与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调制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处理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至少基于与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处理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并且至少基于与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单稳态信号和驱动信号。此外,该方法包括:基于与单稳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第一开关;并且至少基于与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并且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初级电流。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并且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第二脉冲宽度是由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并且第二切换频率等于第一切换频率。用于基于与单稳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第一开关的处理包括: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第一开关,并且如果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第一开关。例如,该方法根据图13来实现。在另一示例中,该方法包括: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至少基于与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生成第一电流。第一电流和补偿电压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存在与所述实施例等同的其它实施例。因此,将明白,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出的特定实施例,而是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27)

1.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误差放大器,被耦合到电容器,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并且与所述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
电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补偿电压并且生成所述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
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所述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
门驱动器,该门驱动器直接地或间接地被耦合到所述信号生成器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
开关,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所述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并且还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所述跨导;
所述跨导随着所述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并且生成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流和所述第一电流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所述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逻辑控制组件,该逻辑控制组件被耦合到所述信号生成器和所述门驱动器,所述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向所述门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误差放大器包括被配置为生成恒定电流的恒流源;
所述调节电流流入或流出所述误差放大器;
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跨导至少取决于所述恒定电流和所述调节电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电源变换系统包括反馈环路,该反馈环路至少包括控制级和电源级;
所述电源级至少包括所述门驱动器以及所述门驱动器与用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的输出端子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所述控制级至少包括所述误差放大器和所述信号生成器中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级至少通过在频域中至少具有零点位置的第一传输函数来表征;
所述电源级至少通过在所述频域中至少具有极点位置的第二传输函数来表征;
所述反馈环路至少由所述第一传输函数和所述第二传输函数的组合来表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无论所述输出电流如何,所述零点位置在频率上低于所述极点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函数与所述第二传输函数的组合与作为第一频率函数的增益和作为第二频率函数的相位相关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无论所述输出电流如何,如果所述增益等于0dB,则所述第一频率函数具有-20dB/dec的斜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无论所述输出电流如何,如果所述增益等于0dB,则所述相位为离-180°至少90°。
12.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第一电压和调节电流,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
处理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
由耦合到电容器的所述误差放大器生成补偿电压;
接收所述补偿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所述调节电流和第一电流;
接收所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感测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和所述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
处理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
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
接收所述驱动信号;
至少基于与所述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所述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误差放大器至少通过跨导来表征;
用于处理与所述基准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至少基于与所述调节电流相关联的信息来改变所述跨导;
所述跨导随着所述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所述第二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14.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误差放大器,该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所述第一开关接通则与所述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
所述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所述误差放大器和所述电容器;
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所述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
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
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
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所述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
所述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所述控制信号控制;
如果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所述第一开关接通;
如果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并且生成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补偿电压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所述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
至少所述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组合至少由有效跨导来表征;
所述有效跨导至少取决于所述脉冲宽度和所述切换频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有效跨导随着所述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
19.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所述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
处理与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接通,则由所述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
接收所述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压、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调制信号;
处理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
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
处理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
至少基于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驱动信号;
至少基于与所述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所述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至少由脉冲宽度和切换频率来表征;
用于处理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的处理包括:如果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所述第一开关,并且如果所述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所述第一开关。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所述第一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补偿电压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21.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误差放大器,该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所述误差放大器被配置为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并且如果所述第一开关接通则与所述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
所述第一开关,至少耦合到所述误差放大器和所述电容器;
信号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补偿电压和第一电流,所述信号生成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感测电压并生成调制信号;
逻辑控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调制信号并且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
单稳态生成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且向所述第一开关发送单稳态信号;
门驱动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基于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驱动信号;
第二开关,被配置为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并且影响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的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所述电源变换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
所述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
所述第二脉冲宽度是由所述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
所述第二切换频率等于所述第一切换频率;
所述第一开关被配置为受所述单稳态信号控制;
如果所述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所述第一开关接通;
如果所述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前向馈送组件,该前向馈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并且生成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补偿电压与不同的相位相关联。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采样保持组件,该采样保持组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反馈电压,在预定时间处对所述反馈电压采样,保持经采样电压,并且将所保持电压输出作为所述第一电压。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
至少所述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组合至少由有效跨导来表征;
所述有效跨导至少取决于所述第一切换频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有效跨导随着所述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减小而减小。
26.一种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误差放大器接收基准电压和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与反馈电压相关联,所述误差放大器通过第一开关间接地耦合到电容器;
处理与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开关接通,则由所述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电容器一起生成补偿电压;
接收所述补偿电压、第一电流和感测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补偿电压、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感测电压相关联的信息生成调制信号;
处理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
至少基于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
处理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
至少基于与所述控制信号相关联的信息生成单稳态信号和驱动信号;
基于与所述单稳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所述第一开关;
至少基于与所述驱动信号相关联的信息来影响初级电流,所述初级电流流经与次级绕组相耦合的初级绕组;
其中:
所述次级绕组与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相关联;
所述反馈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
所述感测电压至少取决于所述初级电流;
其中:
所述控制信号至少由第一脉冲宽度和第一切换频率来表征;
所述单稳态信号至少由第二脉冲宽度和第二切换频率来表征;
所述第二脉冲宽度是由所述单稳态生成器确定的常数;
所述第二切换频率等于所述第一切换频率;
用于基于与所述单稳态信号相关联的信息调节所述第一开关的处理包括:如果所述单稳态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则接通所述第一开关,并且如果所述单稳态信号为逻辑低电平,则断开所述第一开关。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前向馈送组件接收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
至少基于与所述基准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相关联的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补偿电压至少具有不同的相位。
CN2010102332094A 2010-07-13 2010-07-13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332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32094A CN102332826B (zh) 2010-07-13 2010-07-13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US12/861,147 US8331112B2 (en) 2010-07-13 2010-08-23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for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high stability
US13/664,932 US8570771B2 (en) 2010-07-13 2012-10-31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for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high stability
US14/034,479 US9106142B2 (en) 2010-07-13 2013-09-23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for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high stabil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32094A CN102332826B (zh) 2010-07-13 2010-07-13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2826A CN102332826A (zh) 2012-01-25
CN102332826B true CN102332826B (zh) 2013-11-13

Family

ID=4546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32094A Active CN102332826B (zh) 2010-07-13 2010-07-13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8331112B2 (zh)
CN (1) CN102332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5776B2 (en) 2008-07-30 2012-11-0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mary-side regulation in off-line switching-mode flyback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US9350252B2 (en) 2008-10-21 2016-05-24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based on at least feedback signals
US8488342B2 (en) 2008-10-21 2013-07-1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ant voltage 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flyback power converters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US8526203B2 (en) 2008-10-21 2013-09-03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ant voltage 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mode in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US9088217B2 (en) 2009-08-20 2015-07-21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compensation with primary-side sensing and regulation for flyback power converters
CN102332826B (zh) * 2010-07-13 2013-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CN102468757B (zh) * 2010-11-17 2015-03-25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器、电源供应器与控制方法
CN102624237B (zh) 2011-02-01 2015-09-16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动态阈值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82997B (zh) 2011-02-24 2017-02-15 克兰电子公司 Ac/dc功率转换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1325B (zh) 2011-05-23 2015-02-04 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和峰值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02916586B (zh) 2011-08-04 2014-04-02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电源变换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45808B (zh) * 2012-01-17 2015-10-21 辉芒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误差放大器、控制器和原边反馈控制ac/dc转换器
CN103368400B (zh) 2012-03-31 2015-02-18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恒压控制和恒流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61273B (zh) * 2012-06-26 2015-05-20 深圳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原边反馈ac-dc开关电源的空载控制系统
TWI461875B (zh) * 2012-07-06 2014-11-21 Univ Nat Chi Nan Optical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its optical power control device
CN102946197B (zh) 2012-09-14 2014-06-25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系统的电压和电流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6438B (zh) 2012-12-10 2014-09-10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系统中的峰值电流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07719B (zh) * 2013-02-19 2015-10-2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通过调节开关过程来减少电磁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US8947894B2 (en) * 2013-04-05 2015-02-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a flyback converter with primary side control
CN104953871B (zh) 2013-06-08 2017-12-2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源变换系统进行两级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TWI511426B (zh) * 2013-08-30 2015-12-01 Anpec Electronics Corp 調變方法及其調變模組與電壓轉換裝置
CN103456315B (zh) * 2013-09-27 2017-02-08 北京方德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程控恒流源消磁装置及消磁方法
CN103618292B (zh) 2013-12-06 2017-01-11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电源变换系统免受热失控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17781B (zh) 2013-12-11 2017-10-0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调光装置以及调光方法
TWI568159B (zh) * 2014-04-24 2017-01-2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返馳式電源供應器及其控制電路與控制方法
US9041378B1 (en) * 2014-07-17 2015-05-26 Crane Electronics, Inc. Dynamic maneuvering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modes in a unified servo system
US9831768B2 (en) 2014-07-17 2017-11-28 Crane Electronics, Inc. Dynamic maneuvering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modes in a unified servo system
TWI559666B (zh) * 2014-11-18 2016-11-2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返馳式電源供應電路及其中之二次側控制電路與其控制方法
US9230726B1 (en) 2015-02-20 2016-01-05 Crane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based power converters with 3D printe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US9160228B1 (en) 2015-02-26 2015-10-13 Crane Electronics, Inc. Integrated tri-stat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and line conditioning module
CN104993693B (zh) * 2015-06-26 2017-07-18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源跨导模式控制电路
US9293999B1 (en) 2015-07-17 2016-03-22 Crane Electronics, Inc. Automatic enhanced self-driv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for power converters
WO2017032420A1 (en) * 2015-08-27 2017-03-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compensation loop
CN106505841B (zh) * 2015-09-07 2018-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初级控制芯片和环路补偿装置
EP3246784B1 (en) 2016-05-19 2020-01-01 NXP USA, Inc. A compensation circuit
US9780635B1 (en) 2016-06-10 2017-10-03 Crane Electronics, Inc. Dynamic sharing 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active-reset and self-driv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for power converters
CN106023877B (zh) * 2016-08-15 2019-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电压调节电路、方法、显示面板和装置
TWI750264B (zh) * 2016-12-09 2021-12-21 美商格蘭電子公司 過電壓保護環路及用於提供過電壓保護之方法
US9742183B1 (en) * 2016-12-09 2017-08-22 Crane Electronics, Inc. Proactively operational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US9735566B1 (en) 2016-12-12 2017-08-15 Crane Electronics, Inc. Proactively operational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US9979285B1 (en) 2017-10-17 2018-05-22 Crane Electronics, Inc. Radiation tolerant, analog latch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power converters
CN108631619B (zh) * 2018-05-14 2021-02-05 深圳市全爆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控制电路及适配器
CN110971126B (zh) * 2018-09-29 2021-05-28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装置和环路补偿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425080B1 (en) 2018-11-06 2019-09-24 Crane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for radiation tolerant active driven synchronous power converters
CN109768709B (zh) 2018-12-29 2021-03-19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变换器中的负载条件的电压补偿系统和方法
WO2020186474A1 (en) * 2019-03-20 2020-09-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c-dc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regulation accuracy
US11290070B2 (en) * 2020-05-07 2022-03-29 Cirrus Logic, Inc. Common-mode leakage error calibration for current sensing in a class-D stage using a pilot ton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9532B1 (en) * 2006-12-27 2007-07-03 Niko Semiconductor Ltd. Primary-side feedback switching power supp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421A (en) * 1999-03-31 1999-12-07 Liu; Kwang H. Dual-channel power system with an eight-pin PWM control chip
JP3365402B2 (ja) * 1999-09-02 2003-01-14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7035119B2 (en) * 2002-08-30 2006-04-25 Sanken Electric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ource device
US6958920B2 (en) * 2003-10-02 2005-10-25 Supertex, Inc.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utput voltage thereof using predictive sensing of magnetic flux
US7593245B2 (en) * 2005-07-08 2009-09-22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imit maximum switch current in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S7616459B2 (en) * 2005-12-07 2009-11-10 Active-Semi,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rimary feedback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CN100495881C (zh) * 2005-12-21 2009-06-0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双极晶体管的系统和用于控制电源变换器的系统
US7635956B2 (en) * 2006-01-06 2009-12-22 Active-Semi, Inc. Primary side constant output voltage controller
US20070159856A1 (en) * 2006-01-11 2007-07-12 Ta-Yung Yang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split primary winding transformer
WO2007088577A1 (ja) * 2006-01-31 2007-08-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用半導体集積回路
KR101278951B1 (ko) * 2006-05-24 2013-06-26 페어차일드코리아반도체 주식회사 혼합형 주파수 보상회로, 제어회로, dc-dc 컨버터 및 이들의 제어 방법
US7911808B2 (en) * 2007-02-10 2011-03-22 Active-Semi, Inc. Primary side constant output current controller with highly improved accuracy
US7986536B2 (en) 2007-03-19 2011-07-26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 of forming a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and structure therefor
US7869229B2 (en) * 2007-04-23 2011-01-11 Active-Semi, Inc. Compensating for cord resistance to maintain constant voltage at the end of a power converter cord
ITTO20070859A1 (it) * 2007-11-29 2009-05-30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Convertitore di tensione isolato con retroazione al primario, e relativo metodo di controllo della tensione di uscita
US8305776B2 (en) * 2008-07-30 2012-11-06 On-Bright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mary-side regulation in off-line switching-mode flyback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US8310847B2 (en) * 2009-08-04 2012-11-13 Niko Semiconductor Co., Ltd. Secondary side post regulator of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with multiple outputs
CN101789689B (zh) * 2009-12-25 2011-07-06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器、控制电源转换器中变压器的控制器及方法
US8351227B2 (en) * 2010-01-22 2013-01-08 System General Corp. Switching controller for power converters
CN102332826B (zh) 2010-07-13 2013-11-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US8513935B2 (en) * 2010-12-16 2013-08-20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Combinations of current feedback for frequency compensation, overload detection, and super overload detection in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9532B1 (en) * 2006-12-27 2007-07-03 Niko Semiconductor Ltd. Primary-side feedback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13321A1 (en) 2012-01-19
CN102332826A (zh) 2012-01-25
US8331112B2 (en) 2012-12-11
US8570771B2 (en) 2013-10-29
US9106142B2 (en) 2015-08-11
US20130058137A1 (en) 2013-03-07
US20140022824A1 (en)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2826B (zh) 用于反激式电源变换器的初级侧感测和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US8085005B2 (en) 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sample and hold circuit in current loop
US10135336B2 (en) Control architecture with improved transient response
CN111342669B (zh) 控制电路、开关变换器和非暂态存储介质
US9201438B2 (en) Buck DC-DC converter with accuracy enhancement
CN101667019B (zh) 双模调制且模式平滑转换的开关电源控制方法及电路
EP2317634B1 (en) Dc/dc converter having a fast and accurate average current limit
USRE42897E1 (en) Current mode DC/DC converter with controlled output impedance
CN103401424B (zh) 用于调整电源变换系统的输出电流的系统和方法
US8441810B2 (en) Cascade power system architecture
CN102064788B (zh) 用于均衡可变相位稳压器的小信号响应的系统和方法
US8922183B2 (en) Adaptive integrated analog control system compensation
CN103532373A (zh) 开关稳压器输出电容器电流估计
US10170986B2 (en) Hybrid buck
CN105610324A (zh) 返驰式电源供应电路及其二次侧控制电路与控制方法
CN103944377B (zh) 具电流平衡的多相电源转换控制器
CN102403901A (zh)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US10700607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circuit of a multi-phase converter
CN110912405A (zh) 一种基于电压模式控制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CN203504410U (zh) 直流对直流转换器
US6972974B2 (en) Compensator to achieve constant bandwidth in a switching regulator
US20230268839A1 (en) Digital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for voltage-mode control of a power converter
US20100164453A1 (en) Current mode dc-dc converter
US6864671B2 (en) Direct current voltage converter with switching regulator
TWI406486B (zh) 用於反激式電源變換器的初級側感測和調整的系統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