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5517A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5517A
CN109755517A CN201811637925.1A CN201811637925A CN109755517A CN 109755517 A CN109755517 A CN 109755517A CN 201811637925 A CN201811637925 A CN 201811637925A CN 109755517 A CN109755517 A CN 109755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presoma
temperature
carbon composite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79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新龙
田占元
曹国林
邵乐
白杨芝
张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79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5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5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5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微米硅分散在溶剂中,研磨形成纳米硅浆液;步骤2,将碳基体、粘结剂、导电剂加入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1;将步骤1中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2;步骤3,将浆料2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将前驱体物料1和包覆剂融合,得到前驱体物料2;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保护气氛中热处理,得到前驱体物料3;步骤4,将前驱体物料3破碎,与包覆剂混合,高温热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4;步骤5,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保护气氛中高温碳化处理,得到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用导电碳包覆负载硅的碳基体,隔绝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流使用石墨类碳材料,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等。但是,石墨类负极材料放电比容量较低(372mAh/g),已经不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对容量高、体积小的发展要求。因此,人们在极力寻找一种可替代石墨类负极的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硅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远高于石墨负极的容量,且其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负极,充电时不会析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使其成为最有潜力代替石墨负极的材料。然而,纯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使得颗粒粉化,导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分离,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同时这种巨大的体积变化,使得材料表面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SEI),伴随SEI不断地破裂和形成,大量锂被消耗,电池容量不断衰减,循环性能变差。
为了解决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硅的纳米化、硅的表面修饰、硅合金化及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技术缓冲硅的体积变化,使其能够尽早商业化应用。
专利文献CN 103682287 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该发明制得内嵌复合核-壳结构的复合负极材料,内核为纳米硅颗粒内嵌于空心化石墨的内层空隙形成的结构,外壳为非石墨碳材料。该发明虽然实现硅的纳米化,并使其嵌于石墨内层,但热压造粒使得部分纳米硅二次团聚,同时,破碎时部分纳米硅又裸露在颗粒表面,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导致该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
专利文献CN 102891297 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结剂,利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造粒,同时实现硅碳材料的液相包覆。该方法可起到造粒作用,给硅膨胀预留空间,缓冲体积膨胀。但此方法液相包覆并不完全,仍有部分纳米硅裸露,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导致该材料的循环性能较差。同时,用水做溶剂,硅分散性较差,高温喷雾时,纳米硅严重氧化,导致该材料首次效率较低。
因此,制备纳米硅并保持纳米硅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同时将负载纳米硅的载体均匀包覆,避免纳米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提高材料循环性能,实现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隔绝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使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微米硅分散在溶剂中,研磨形成纳米硅浆液;
步骤2,将碳基体、粘结剂、导电剂加入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1;将步骤1中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2;
步骤3,将浆料2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将前驱体物料1和包覆剂融合,得到前驱体物料2;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前驱体物料3;
步骤4,将前驱体物料3破碎,然后和包覆剂混合,高温热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4;
步骤5,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保护气氛中高温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选自醇类、酮类、烷类、脂类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米硅粒径为1μm~100μm,所述纳米硅粒径为50~200n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碳基体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和软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沥青、氯乙烯树脂、葡萄糖、柠檬酸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选自为醇类、酮类、烷类、脂类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纳米硅与碳基体的质量比为1:(0.4~16);步骤3中,所述包覆剂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占比为5%~30%;步骤4中,所述包覆剂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占比为5%~30%。
优选的,步骤3中,融合所采用的融合机刀间距0.1~1mm;转速为1500~5000rpm/min;融合时间为5min~120min。
优选的,步骤3中,热处理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
优选的,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包覆剂为沥青、树脂、葡萄糖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步骤4中,高温热包覆在高温包覆釜中进行,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高温碳化处理的温度为1000℃~1400℃,时间为1h~5h,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和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1)在浆料中添加粘结剂,可起到固定纳米硅的作用,避免混料和融合过程中纳米硅再次团聚;(2)添加包覆剂进行融合包覆,起到进一步固定纳米硅作用,避免高温热包覆时纳米硅漂浮在颗粒表面,造成纳米硅裸露,同时,实现纳米硅的初步包覆;(3)采用高温热包覆技术可实现纳米硅载体的完全包覆,降低材料比表面积,避免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本发明将纳米硅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上,有效的降低了硅在充放电过层中的体积变化;同时,用导电碳包覆负载硅的碳基体,隔绝了硅负极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使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进一步的,采用有机溶剂,能够使纳米硅分散更加均匀,防止团聚。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高温热包覆都是在静态条件下进行,而本发明高温热包覆在高温包覆釜中进行,即动态条件下进行,在搅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高温热包覆,使包覆层更均匀,更致密。
本发明制备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纳米硅被完全包覆起来,没有纳米硅裸露在颗粒避免,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电池循环性能在9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材料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米硅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研磨形成纳米硅浆液;
(2)将碳基体、粘结剂、导电剂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1;将(1)中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2;
(3)将浆料2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将前驱体物料1和包覆剂融合,得到前驱体物料2;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前驱体物料3;
(4)将前驱体物料3破碎、分级,然后和包覆剂混合,高温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4;
(5)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保护气氛中高温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步骤(1)所述微米硅粒径1μm~100μm,所述纳米硅粒径50~200nm。
步骤(2)所述碳基体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沥青、氯乙烯树脂、葡萄糖、柠檬酸、聚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纳米硅与碳基体的质量比为1:(0.4~16)。
步骤(1)和(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酮类、烷类、脂类、四氢呋喃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3)所述干燥为搅拌干燥、旋转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优选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00℃~220℃,出口温度为75℃~100℃;雾化盘转速10000~30000rpm/min。采用喷雾干燥方式,既使得纳米硅均匀分布在碳基体表面,又起到造粒作用,提供纳米硅膨胀空间。
步骤(3)融合所采用的融合机刀间距0.1~1mm;转速为1500~5000rpm/min;融合时间为5min~120min。步骤(3)热处理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所述包覆剂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占比为5%~30%。
步骤(3)和(4)中所述包覆剂为沥青、树脂、葡萄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4)所述高温热包覆在高温包覆釜中进行,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硅碳中的占比为5%~30%。
步骤(5)所述高温碳化设备为管式炉、箱式炉、回转窑、辊道窑、推板窑的任意一种,高温碳化温度为1000℃~1400℃并保温1h~5h,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因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将100g中值粒径为5μm的硅粉分散到1000g乙醇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1570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球形天然石墨、10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导电炭黑加入5680g乙醇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252g煤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220g煤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0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5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2
将200g中值粒径为1μm的硅粉分散到1500g乙二醇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00nm的纳米硅浆液;将1450g中值粒径为15~17μm的人造石墨、20g聚乙烯醇缩丁醛、15g石墨烯加入5180g乙二醇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90℃,雾化器转速1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315g煤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5mm,转速3500rpm/min,融合时间30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辊道窑中,在氩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250℃保温1.5h,再加热到900℃保温3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煤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氩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250℃保温1.5h,再加热到900℃保温3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氩气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100℃保温4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7~19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3
将600g中值粒径为20μm的硅粉分散到3000g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800g中值粒径为15~17μm的人造石墨、40g酚醛树脂、15g碳纳米管加入3680四氢呋喃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220℃,出口温度110℃,雾化器转速3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630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5mm,转速2500rpm/min,融合时间80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辊道窑中,在氢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350℃保温2h,再加热到750℃保温2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氢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350℃保温3h,再加热到750℃保温2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200℃保温3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5~17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4
将1000g中值粒径为100μm的硅粉分散到5000g乙醇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200nm的纳米硅浆液;将400g中值粒径为15~17μm的人造石墨、60g环氧树脂、15g石墨烯加入1680g乙醇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200℃,出口温度100℃,雾化器转速25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630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8mm,转速1500rpm/min,融合时间120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辊道窑中,在氩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450℃保温3h,再加热到500℃保温1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氩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450℃保温3h,再加热到500℃保温1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氩气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300℃保温2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7~19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5
将750g中值粒径为80μm的硅粉分散到5000g乙二醇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650g中值粒径为15~17μm的人造石墨、50g环氧树脂、15g石墨烯加入1680g乙醇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9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630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1mm,转速2000rpm/min,融合时间100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辊道窑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450℃保温3h,再加热到950℃保温2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石油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450℃保温3h,再加热到950℃保温2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400℃保温1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7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6
将500g中值粒径为5μm的硅粉分散到3000g丙酮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970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焦炭、25g沥青、15g导电炭黑、15g石墨烯加入4680g丙酮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472g环氧树脂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氢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环氧树脂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氢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保护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0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6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7
将260g中值粒径为10μm的硅粉分散到2600g正己烷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1340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碳纤维、20g氯乙烯树脂、15g石墨烯加入5000g正己烷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315g煤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葡萄糖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保护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0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6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8
将550g中值粒径为5μm的硅粉分散到4000g醋酸乙酯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950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球形天然石墨、10g碳纤维、10g葡萄糖、10g石墨烯、5g碳纳米管加入3000g环己烷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400g煤沥青、72g柠檬酸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00g煤沥青、50g柠檬酸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保护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2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6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9
将150g中值粒径为15μm的硅粉分散到1500g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1685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中间相碳微球、15g柠檬酸、10g沥青、15g导电炭黑加入5180g乙醇和丙酮的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251g煤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氮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220g煤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氢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保护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3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6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实施例10
将570g中值粒径为2μm的硅粉分散到4000g醋酸异丙酯溶剂中,加入球磨机中球磨得到中值粒径为150nm的纳米硅浆液;将830g中值粒径为12~14μm的球形天然石墨、15g聚丙烯酸酯、1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导电炭黑加入4680g醋酸异丙酯溶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浆料1;将上述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搅拌混合得到浆料2;将浆料2在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出口温度80℃,雾化器转速20000rpm/min;将前驱体物料1和628g煤沥青混合,加入融合机融合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2,融合机刀间距0.1mm,转速5000rpm/min,融合时间5min;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箱式炉中,在氨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3;将前驱体物料3和315g煤沥青混合,加入高温包覆釜中,在氨气气氛环境下,先加热到100℃保温0.5h,再加热到1000℃保温4h,冷却得到前驱体物料4;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高温碳化炉中,在保护气氛环境下,加热到1000℃保温5h,冷却325目筛分、除磁得到中值粒径为13~15μm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采用以下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10样品进行测试:
采用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的Micromeritics TriStar Ⅱ 3020比表面积仪测试材料比表面积。
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测试仪MS2000测试材料平均粒度。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材料表面形貌等。
将上述实施例所得样品与石墨搭配,按比容量450mAh/g组装全电池,全电池组装测试方法如下:将负极材料、导电炭黑和粘结剂按质量百分比93:1.5:5.5在溶剂中混合,控制浆料固含量为48%,将其涂覆在8μm的铜箔集流体上,烘干,分切得到负极极片;然后搭配三元正极极片、1mol/L的LiPF6/EC+DMC+EMC(V/V=1:1:1)电解液、Celgard2400隔膜,组装成容量2Ah的钢壳18650圆柱单体电池。采用武汉金诺电子有限公司LAND电池测试系统常温测试,测试条件:0.2C恒流充放电,充放电电压限制在2.75~4.2V。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及物性测试结果
实施例2制备的材料的SEM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材料表面没有纳米硅裸露出来,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实现纳米硅的完全包覆,降低材料比表面积,避免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
实施例2制备的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如图2所示,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300周容量保持率为90%。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微米硅分散在溶剂中,研磨形成纳米硅浆液;
步骤2,将碳基体、粘结剂、导电剂加入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1;将步骤1中纳米硅浆液加入浆料1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2;
步骤3,将浆料2干燥得到前驱体物料1;将前驱体物料1和包覆剂融合,得到前驱体物料2;将前驱体物料2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前驱体物料3;
步骤4,将前驱体物料3破碎,然后和包覆剂混合,高温热包覆得到前驱体物料4;
步骤5,将前驱体物料4置于保护气氛中高温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选自醇类、酮类、烷类、脂类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米硅粒径为1μm~100μm,所述纳米硅粒径为50~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碳基体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和软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缩丁醛、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沥青、氯乙烯树脂、葡萄糖、柠檬酸和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选自为醇类、酮类、烷类、脂类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纳米硅与碳基体的质量比为1:(0.4~16);步骤3中,所述包覆剂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占比为5%~30%;步骤4中,所述包覆剂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占比为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融合所采用的融合机刀间距0.1~1mm;转速为1500~5000rpm/min;融合时间为5min~1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热处理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包覆剂为沥青、树脂、葡萄糖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高温热包覆在高温包覆釜中进行,采用两段升温制度,先将温度升至100℃~450℃并保温0.5h~3h,再将温度升至500℃~1000℃并保温1h~4h;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高温碳化处理的温度为1000℃~1400℃,时间为1h~5h,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和还原性气体的一种或几种。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CN201811637925.1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755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925.1A CN109755517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925.1A CN109755517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5517A true CN109755517A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0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7925.1A Pending CN109755517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551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7314A (zh) * 2019-11-21 2020-01-17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3721A (zh) * 2019-10-25 2020-01-24 溧阳紫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电池
CN110931760A (zh) * 2019-12-19 2020-03-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31725A (zh) * 2019-10-21 2020-03-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55677A (zh) * 2020-07-06 2020-10-09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核壳结构多孔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338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山西沃特海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剂、硅碳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13193201A (zh) * 2020-12-07 2021-07-30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填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249324A (zh) * 2020-09-22 2022-03-29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66637A (zh) * 2022-02-08 2022-05-31 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杂原子掺杂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CN114665083A (zh) * 2022-03-21 2022-06-2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522A (zh) * 2013-05-31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硅/碳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94691A (zh) * 2012-12-14 2014-02-19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129411A (zh) * 2016-09-19 2016-11-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6531980A (zh) * 2015-11-17 2017-03-22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72812A (zh) * 2018-01-30 2018-06-15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10512A (ko) * 2017-03-29 2018-10-10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금속 화합물을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음극재용 나노 실리콘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 복합물의 합성 방법, 음극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4691A (zh) * 2012-12-14 2014-02-19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11522A (zh) * 2013-05-31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硅/碳复合微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31980A (zh) * 2015-11-17 2017-03-22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29411A (zh) * 2016-09-19 2016-11-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KR20180110512A (ko) * 2017-03-29 2018-10-10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금속 화합물을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음극재용 나노 실리콘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 복합물의 합성 방법, 음극 및 음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8172812A (zh) * 2018-01-30 2018-06-15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1725B (zh) * 2019-10-21 2021-06-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1725A (zh) * 2019-10-21 2020-03-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23721A (zh) * 2019-10-25 2020-01-24 溧阳紫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负极材料和锂电池
CN110707314B (zh) * 2019-11-21 2021-09-21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7314A (zh) * 2019-11-21 2020-01-17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1338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山西沃特海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剂、硅碳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10931760A (zh) * 2019-12-19 2020-03-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755677A (zh) * 2020-07-06 2020-10-09 马鞍山科达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核壳结构多孔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9324A (zh) * 2020-09-22 2022-03-29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3201A (zh) * 2020-12-07 2021-07-30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填充包覆硅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566637A (zh) * 2022-02-08 2022-05-31 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杂原子掺杂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CN114566637B (zh) * 2022-02-08 2024-02-02 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杂原子掺杂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CN114665083A (zh) * 2022-03-21 2022-06-2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551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7314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640B (zh) 锂离子电池用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CN108336342B (zh) Si/SiOx/C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6025222B (zh) 一种包覆的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576610C (zh) 一种含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471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1461A (zh)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0707314B (zh) 一种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2939B (zh) 一种磷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90204B (zh) 一种硅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50161B (zh) 一种硅碳负极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5591084B (zh)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0443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含该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电池
CN105489854A (zh) 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332523B (zh) 以高分子凝胶为基体衍生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39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
CN114068891B (zh)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571686B (zh) 一种核壳型碳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62254A (zh)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23084B (z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825823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中空结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0243A (zh) 氮掺杂协同导电聚合物改性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123117A (zh) 一种SiO/碳/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00352A (zh) 一种钛酸锂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10077 Xi'an high tech Zone, Shaanxi, Jin Jin Road, No. 1, Shaanx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7, Jinling Building, 59 Aerospace Avenue, Chang'a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Coal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