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16C -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16C
CN1097116C CN00130686A CN00130686A CN1097116C CN 1097116 C CN1097116 C CN 1097116C CN 00130686 A CN00130686 A CN 00130686A CN 00130686 A CN00130686 A CN 00130686A CN 1097116 C CN1097116 C CN 10971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purous
fiber structure
dam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0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3271A (zh
Inventor
山口俊朗
桒原久治
谷井宏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r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3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45Polyvinyl alcoho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4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39/16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 B01D39/1607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the material being fibrous
    • B01D39/1623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the material being fibrous of synthetic origin
    • B01D39/163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the material being fibrous of synthetic origin sintered or bon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by radio-frequency he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62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has a continuous matrix of fibers only [e.g., porous pape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62Void-containing component has a continuous matrix of fibers only [e.g., porous paper, etc.]
    • Y10T428/249964Fibers of defined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37Including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which is a monofilament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polymeric materials in physically distinct relationship [e.g., sheath-core, side-by-side, islands-in-sea, fibrils-in-matrix, etc.] or composed of physical blend of chemically different polymeric materials or a physical blend of a polymeric material and a fille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47Including a foamed layer or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47Including a foamed layer or component
    • Y10T442/649Plural foamed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47Including a foamed layer or component
    • Y10T442/651Plural fabric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9Autogenously bonded nonwoven fab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9Autogenously bonded nonwoven fabric
    • Y10T442/692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97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纤维的交络结构上同时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新型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特征是:含有湿热粘接性纤维10~100%(重量)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在该纤维结构体内具有独立的或部分相连的多个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纤维至少一部分,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被热粘合。

Description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更详细地说,涉及纤维结构体内部具有许多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新型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把无纺布或块状纤维结构体,用粘合剂或粘合性纤维粘合起来的制品,已广泛使用着。这些制品,视用途要求其具有膨松性,为此,有各种提案。例如,有人提出,把发泡性树脂含浸在纤维结构体内,通过该树脂的发泡来赋予膨松性的方法;从已混入了水溶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中溶解掉该水溶性纤维来赋予膨松性的方法等。
这些技术可赋予纤维结构体某种程度的膨松性,但是,其效果非常差。
用前一技术时,由于纤维包埋在树脂内,因此存在纤维的柔软性和吸湿性等原有的性质无法发挥的问题。而用后一技术时,是由溶解去除技术在纤维间形成的空隙大小,但不能在纤维上构成,结果是空隙率低,而且原料纤维的一部分被溶解除去,所以又存在纤维的利用率小的问题。
另外,在特开昭59-76959号公报、特开昭60-285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在构成纤维表面的成分中,含有作为发泡剂的偶氮二羧酸酰胺,并将表面形成了许多微细开孔的聚丙烯纤维和胶粘剂纤维进行混合,并通过热处理后得到的。然而,用该方法得到的无纺布不是具有网眼状的空隙部位的,纤维表面存在微细的开裂孔,从而改善了合成纤维表面的爽滑感。另一方面,填料棉适于布团及包缝人形的芯棉以及布团的内部芯材,然而,任何一种棉都是无规络合的均匀结构,不存在网眼状空隙部位。
此前,仅由纤维构成,并且,具有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空隙率极高的纤维结构体还不被人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纤维的交络结构和网眼状空隙部位的新型的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即,本发明是一种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结构体是含有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在该纤维结构体内部具有独立的,或部分相连的许多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分,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进行热粘接。
另外,本发明是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水含浸在含有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中,然后,加热含水纤维结构体并在该纤维结构体层内产生因沸腾引起的气泡,使该纤维结构体内部形成许多不定形的空洞部位,与此同时,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使构成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发生热粘接。
还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纤维结构体”的术语,对于形成了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结构体,和形成该空隙部位前的原料的纤维结构体这两者均可使用。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内所含的湿热粘接性纤维,是含有在约95~100℃的热水中软化,和自粘接或粘接到其他纤维上的聚合物成分的纤维。
作为构成该纤维的湿热粘接性聚合物,可以举出的有,例如,以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成分的共聚物,聚乳酸,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然而,其中,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被优选使用。所谓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是指在聚乙烯醇中乙烯残基为10%(摩尔)~60%(摩尔)的共聚合的产物,特别是,乙烯残基为30%(摩尔)~50%(摩尔)的共聚合的产物,从湿热粘接性这一点考虑,是理想的。另外,乙烯醇部分,具有95%(摩尔)以上的皂化度是理想的。乙烯残基含量多时,具有湿热粘接性,但在热水中无溶解性,可以得到特别的性质。可根据需要选择聚合度,然而,通常是400~1500左右。制成目的物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后,为了赋予染色性或对纤维加以改性等而进行后加工,也可对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进行部分交联处理。
作为湿热粘接性纤维,可以采用上述共聚物单独构成的纤维,或与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纤维,或者,在由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纤维上涂布该共聚物所构成的纤维也可以。作为其他热塑性聚合物,可以举出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等,然而,从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考虑,采用熔点比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高的聚酯、聚酰胺等是理想的。
作为聚酯,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邻苯二甲酸、α,β-(4-羧基苯氧基)乙烷、4,4-二羧基联苯、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壬二酸、己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或它们的酯类;乙二醇、二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1,4-二甲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二醇所构成的可形成纤维的聚酯,优选构成单元的80%(摩尔)以上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酯类。
作为聚酰胺,可以举出以尼龙6、尼龙66、尼龙12作为主要成分的脂肪族聚酰胺和半芳香族聚酰胺,而含有少量第3成分的聚酰胺也行。
由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和其他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纤维时,复合比为前者:后者(重量比)=10∶90~90∶10,特别是30∶70~70∶30时,从纺丝性这一点考虑是理想的。另外,复合形态,只要是此前已知的复合形态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该共聚物在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理想的是50%以上露出的,例如芯壳型、偏心芯壳型、多层贴合型、并列型、无规复合型和放射状贴合型等均可。这些纤维的断面形状不限于是实心断面形状的圆形断面和异型断面形状,也可以是空心断面形状等各种断面形状。
在用作人体清洁用材料、化妆用材料、精密机械和贵金属制品的清扫材料等时,使用分割型复合纤维作为复合纤维,由0.1旦尼尔以下,更理想的是0.01旦尼尔以下的单纤维构成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从手感及摩擦性能这一点考虑,是理想的。
另外,在其他热塑性纤维上涂布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所构成的纤维中,该共聚物在其他纤维表面覆盖1/3以上是理想的,更理想的是1/2以上。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必须含有上述湿热粘接性纤维10~100%(重量),理想的是30~100%(重量),更理想的是50~100%(重量)。当湿热粘接性纤维低于10%(重量)时,纤维的粘接不充分,而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形成也不充分。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为编织物、无纺布、块状纤维结构物及它们的复合叠层体等,未作特别限定,采用填充棉方式和型棉方式的结构体及含针刺法的各种无纺布是理想的。而且,也可以是其他无纺布、棉布、薄膜、网状物进行叠层或夹层得到的制品也可以。
另外,多孔型纤维结构体不限于平面的2维形状,也可以用矩形、圆筒形、球形和人体形、动物形等不定形的任意3维形状也行。例如,往上述形状成型用的模具内吹入纤维,制成的3维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也可以使用。
另一方面,对构成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湿热粘合型纤维以外的其他纤维,未作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天然纤维、半合成纤维及合成纤维,根据目的加以选择。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中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其形状包括球形和云形等各种不定形,构成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纤维的纤维间空壁是具有可以明确区别的大小的空洞状的空间,其大小具有长径约1mm~约30mm的一个宽范围内的分布。网眼状空隙部位,在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内,以单独或多个部分相连的状态存在,该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独立或连续形状是不严格的,是对试样或其放大照片进行目视得到的形状,如果从微观上看,则可以是在几十厘米进行连续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特征是具有许多长径约5mm以上的大空隙部位。其空隙率,可根据湿热粘接性纤维量、纤维的堆积密度、湿热处理条件等任意设定,然而,采用水银压入法得到的空隙率达到约80%以上是理想的,更理想的在90%以上。
该空隙部位完全不是使用发泡剂形成的,与此前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结构不同。本发明的空隙部位,是把水含浸在含有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内,把该含水的纤维结构体于约100℃,即在水的沸腾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在纤维结构体内产生许多气泡。在这些气泡作用下,结构体的纤维发生移动,所生成的空间就变成了纤维结构体内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同时通过加热,湿热粘接性纤维熔融粘接,固定空隙部位的内壁面,其他部分的纤维,进行纤维之间的粘接,形成络合结构。
在本发明中,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和水的作用,并结合加热,通过沸水气泡的作用,同时产生网眼状的空隙部位和纤维的热粘接,于是形成了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全部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均质的多孔性结构体,此外,其一个表面具有致密层,该层上具有连续的多孔性纤维层,也可以是所谓的非对称结构。当然,从次要目的考虑,也可以使用已知的粘合剂及发泡剂。
下面通过附图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构造。
图1为说明本发明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剖面示意图。
把多根纤维1以无规状态络合,构成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内部具有单独的网眼状空隙部位2以及多个空隙部位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3。单独的网眼状空隙部位,是构成统一的一个空间的空隙部位,而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则是空隙部位的狭窄部位以及内壁上的孔,与相邻的另一空隙部位相联络的形状的空隙部位。纤维1,在纤维彼此的交叉点以及接合点,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而熔融粘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本身具有充分的形态保持性和强度。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多根纤维1,构成近似层状的无纺布,其内部具有单独的网眼状空隙部位2以及多个空隙部位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3,其多数在无纺布层内长轴沿横向形成。在无纺布中,多数纤维以层状配置,所以通过纤维移动而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构成横向长的形状。
另外,在层内还有部分地在无纺布厚度方向排列的纤维1′。该纤维1′,是在针刺制作无纺布时生成的纤维的厚度方向的络合。图2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在针刺作用下,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形成,受厚度方向的纤维络合所控制,所以,与图1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相比,网眼状空隙部位有变小的倾向。
图3为说明本发明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在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一个表面有致密层4,在该层上有连续的多孔性纤维层,该多孔性纤维层,是由络合的纤维1和单独的网眼状空隙部位2以及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3所构成。致密层4的构造,通过构成纤维的种类及其量,以及热处理等,可以是从近似于薄膜的结构到松弛的纤维网的各种结构。致密层4,实际上不具有本发明中规定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关于这种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针刺法无纺布的例子作为一例说明如下。
针刺法无纺布,作为一例是把上述湿热粘接性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进行混棉后,经过梳理工序后再通过针刺工序而制得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把配对纤维的种类及/或湿热粘接性纤维的混纤比不同的两种棉网加以叠层,并进行针刺。另外,适当改变穿孔密度,是控制网眼状空隙部位大小的要素之一。
本发明人发现,把含有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含浸在水中,加热该含水纤维结构体,在纤维结构体内生成气泡的状态下进行湿热处理,在该纤维结构体内可以形成许多不定形状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在该处理时,要有加热下产生气泡的足量水的存在。该气泡形成纤维结构体内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可是,在纤维结构体的层内产生气泡,即使纤维移动,如果该结构在纤维结构体内不被固定,则网眼状空隙部位不能形成。为了在纤维结构体内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必须要有湿热粘接性纤维。也就是说,在含气泡的状态下,湿热粘接性纤维加热熔接,网眼状空隙部位形成并固定下来。以上条件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为了在纤维结构体内发生气泡所需的加热,依赖于加热环境下气体的气压,如果为通常的一个大气压,则约为100℃。如果在减压下或加压下进行加热,则沸腾温度随气压变动。纤维结构体要在充分的气泡存在下进行加热是重要的。加热温度又与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熔接温度相关。加热温度为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熔接温度,或者,在高于该温度不到10℃时进行是理想的。湿热处理时间,可根据纤维结构体的量、纤维的熔接程度等加以调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为了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不必要有有机溶剂和发泡性树脂。因此,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危害和负担极少,制造成本也可以降低。该优点在实际使用时可取得明显的效果。
含水纤维结构体的加热,可以用蒸汽吹入,或用高频电磁波,例如2450MHz的微波来进行加热。因为在纤维层内容易产生气泡,所以,高频电磁波加热是理想的。而且,通过将纤维结构体完全浸渍在水中的状态下,或者,将其一部分露出到气相中的状态下加热,可以调整纤维结构体表面部分的结构。如果在浸渍在水中的状态下进行湿热处理,则可以赋予结构体内几乎均匀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如果在露出表面的状态下进行湿热处理,则该表面可作成致密层。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可以调整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表面结构,这是本发明的优点之一。
在湿热粘接性纤维熔接后,用人们已知的方法把该纤维结构体冷却,固定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构造。因为湿热处理后的纤维结构体含有热水,所以,要浸渍在冷水中,或者用冷水喷淋进行冷却是理想的,用冷风冷却的效率低。当在充分冷却前压缩纤维结构体时,恐怕有网眼状空隙部位发生变形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压缩处理,也可以进行网眼状空隙部位的调整。
纤维结构体冷却后,进行压榨及/或常温或热风干燥,卷绕在卷绕滚筒上。对于块状物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按照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当对无纺布形状的制品测其性能时,该结构体具有:拉伸强度在1kg/cm以上;残留伸长率:10%伸长时,6小时后,2.7%;空隙率在80%以上,压缩恢复率:50%压缩时,90%以上;导热率:0.05kcal/m·h·℃等的优良性能。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可以制成任意的形状。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把湿热粘接性纤维整束制成纤维束,通过在纤维束的一个地方加以约束,可以限制纤维束内气泡的成长,在被约束的部分,小气泡可形成小型网眼状空隙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向着纤维束的自由端逐渐变大的气泡生成,并形成大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结果是,从纤维密集配置的部分,具有有方向性的逐渐扩大的多个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结构被形成。
利用该基本构成,单位纤维束的聚集可以是单独的,线状配列,面状配列等,制成球形、圆柱状、片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另外,把这些构成加以复合,也可以制成与其他的纤维棉布、无纺布、纱状体、薄膜等复合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通过变成这样的构造,就可能赋予该结构体以海绵那样的性质。下面对其代表性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例如,把含有集束成股绳状的5cm左右长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束,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卷绕湿热粘接性纤维或别的纱加以约束后,将其浸入装满水的容器内,照射高频电磁波,由于在从该纤维束的内部产生气泡的状态下加热,可以得到球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另外,准备多根含湿热粘接性纤维的长5cm左右的纤维束,在各纤维束的大致中点,采用湿热粘接性纤维或别的纤维加以约束,制成连续纤维束条(一般称作包芯线或雪尼尔花线)。把该纤维束条,按上述同样照射高频电磁波,通过在该集束体内部产生气泡的状态下加热,可以得到圆柱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而且,把含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纱条制成割绒,以别的纱条作为底纱,编织带孔的针织织地。把得到的织物,与上述同样照射高频电磁波,从该织物的内部一边产生气泡一边加热,由此,可以得到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把用于上述圆柱状结构体内的包芯线状连续纤维束,使其数根或几十根并列,用纱将它们固定,制成片状后,用同样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湿热处理,可以得到片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把包芯线状连续纤维束制成螺旋状,用高频电磁波进行湿热处理,可以得到片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另外,把受约束的短纤维束或连续纤维束吹入或填充至适当的模具中,用高频电磁波进行湿热处理,也可以得到与模具相对应的任意3维形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在本发明中,像上述那样,用湿热粘接性纤维或其他纤维约束的部分,在最终得到的结构体中纤维可以密集配置,随着该部分远离则纤维的配列加粗,从该密集的部分向粗的部分接近,多个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逐渐扩大,以这种状态存在。
因此,当微细地观察一下这样得到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时,发现其具有类似海棉的结构。也就是说,网眼状空隙部位的一部分,在该纤维结构体的表面开口,内部为具有熔接的纤维网状结构。将其与天然海绵比较时,表面的开口和内部的网眼状空隙部位以及纤维的网状结构,均类似于海绵。所得到的球状、圆柱状及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即使是原样,其外观也类似于天然海棉,因此,它可作为海绵的代用品使用。另外,根据需要,将其加以适当切割作成制品也可以。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加工前的纤维结构体(下面称作前体)以及加工处理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制造本发明的球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该图表示把含长度一致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束5加以等分,在约束位置6通过别的纤维7加以约束的前体。
图5为从图4所示的前体得到的球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该结构体,在纤维移动受约束的中心部位8有致密的结构,由此成放射状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向着该结构体表面方向逐渐扩大地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的一部分,在表面开口。结构体的其他部分是纤维熔接成的纤维网状结构。纤维为卷曲纱时,易形成膨松的球形,而当纤维量少时,不成球形而易成圆盘状。如将纤维束加长,则需要较多的纤维。
图6是表示本发明圆柱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该例是采用已知的混纺(フレンジ)法作为拖把及掸子的绒头的成型方法制成的前体,因此是用另外的纤维7将多根纤维束5进行编织而加以约束的纤维束。
图7为从图6的纤维束得到的圆柱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部分断面的示意图。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内部构造是,在中心由于纤维束的约束所形成的纤维的致密部分配置成线状,在相对其中心线切成直角的圆形断面中,网眼状空隙部位9,大致往圆周方向逐渐扩大而形成的。这种结构,可以认为是在单位纤维束的内部形成了网眼状空隙部位。该结构体的其他部分为与图5同样的纤维网状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用于制造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表示纤维束5用地纱10约束的切绒片织地的剖面构造。图9为从图8的片织地得到的片状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断面示意图。纤维在地纱部位的平面上密集地配置,网眼状空隙部位是从其密集的部份向多孔性纤维层的表面,大致成线状逐渐扩大的同时形成的。这可以认为是在地纱部位竖立设置的多个纤维束中,约束部位位于地纱部位,在向表面竖立设置的纤维束内,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9。
图10为表示天然海绵的网状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海绵是由纤维状骨架11构成的,在海绵内部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大多数纤维状骨架是五角形的网状结构。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构造的放大示意图。在网眼状空隙部位以外的湿热粘接性纤维12显示通过许多接点及交点相互熔接粘合的状态。当把图10及图11加以比较时发现,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不具有明确的五角形构造,但具有与其类似的纤维状骨架,该结构和具方向性配置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同时存在,所以,显示海绵那样的形态。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不是将短纤维无规吹入或填充成型的产物,而是具有约束部分,所以,短纤维的一部分不能从表面或内部脱落,或脱落极少,这也是其特征之一。
将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和海绵,在性状方面进行比较的结果是:海绵的比重为0.01~0.04g/cm3,而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为0.06~0.15g/cm3,比前者高10倍左右,然而,这是因为在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中,存在着纤维的高密度部分,如果比较含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层时,则接近海绵的比重。
下面对含有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复合叠层体的变化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通过与支持层进行层压,可以制成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所谓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至少是由一层支持层和,与该支持层连接的含有多个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层(下面称作本多孔性纤维层)所构成的。其一种形态是,由一个支持层和其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层压了本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在该构造中,叠层体的一个或二个面上露出本多孔性纤维层。
另一形态是,由二层支持层和其间存在的本多孔性纤维构成的多孔性复合叠层体。在该构造中,本多孔性纤维层处于支持层之间,不露出在表面上。这些构造也可以多层叠层。
本发明所说的支持层,实际上是不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层,并且,本质上是致密的难以变形的层。作为这种层,可以举出纤维层、薄膜、片材及发泡层等。作为纤维层,有编织布、各种无纺布或网状物。薄膜、片材及发泡体是由各种树脂成型的产物,其厚度及表面加工,包括根据需要,可任意加工的产物。支持层和本多孔性纤维层,可以采用编织、粘接、熔接、针刺等机械络合等方法来加以连接。
下面按照图来更详细说明具有本发明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结构。
图12是本发明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一例,是表示在支持层的一个面上,具有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还有,本剖面图是采用圆形针织物得到的,然而,支持层的构造并不限于此。
在图12中,在支持层13上固定的许多的纤维1以无规方式进行络合,形成本多孔性纤维层,其内部具有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多数纤维1含有湿热粘接性纤维,在网眼状空隙部位,该纤维在交点熔接,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内壁面。另外,本多孔性纤维层全部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加以粘合。
图13为本发明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表示在支持层的两面,具有2个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本例也是采用圆形针织物得到的,然而,支持层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在图13中,在支持层13上固定的许多的纤维1以无规方式进行络合,形成本多孔性纤维层,其内部具有许多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多数纤维1含有湿热粘接性纤维,在网眼状空隙部位,该纤维在交点熔接,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内壁面。
图14为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表示在2个支持层内夹住的具有本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还有,本例是通过圆筒型针织物得到的,然而,支持层的构造并不限于此。
在图14中,在支持层13及支持层13′之间,通过多数纤维1的络合,形成本多孔性纤维层,在其内部存在多个网眼状空隙部位3。把支持层1或1′,与纤维层的界面加以切断,看见纤维层平面时,也能看见网眼状空隙部位在平面内连接的部分,可以确认网眼状空隙部位单独存在和连续存在的形状。
还有,支持层1和支持层1′,不要求是同一纤维组成或同一材料,也可以使用各自的原材料。
这种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可以用各种方法制造。编织法中,可以采用单面圆筒型针织物、双面圆筒型针织物、特里科经编织物、拉塞尔针织物、双面拉塞尔织物、多重织物和叠层无纺布等。使用在双面圆筒型针织物中,以通过加长连接纱可以确保厚度的圆筒型编织物制造的单面绒(ダンボ-ル)针织物作为一例,对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单面绒针织物,可以使用口径30英寸、20个轨距的双面针织机制得。作为一例,以上述湿热粘接性纤维作为连接纱,用两集圈组织进行编织,针筒及针盘一侧只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编织得到的。通过针织机轨距的适当改变,调整纤维层的厚度,并控制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大小,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上通过形成熔接致密层,也可以得到复合叠层体。这种叠层体,表面是平滑的,通过控制熔接程度,也可以形成具有通气性的层。而且,由于形成了熔接致密层,也可以调整作为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特征的隔声性和隔热性。
在纤维层表面形成纤维熔接致密层的方法是,采用一般的方法把上述湿热处理后的纤维层表面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据此使表面层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熔融,加以再固化,形成表面平滑的致密层。作为连续热压的方法,与180℃的热滚筒接触进行加热的方法是理想的。
这种纤维熔接致密层,如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相观察,湿热粘接性纤维进行不规则的络合熔接,形成网状结构,具有约100μm以上,理想的是具有约300μm以上的层厚,有多个贯通的微细孔。致密层的厚度及微细孔的孔径,可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种类及其含量以及加热加压条件来调整。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致密层是,使湿热粘接性纤维成分熔融,与其他纤维熔融粘接形成的纤维络合层,该层是平滑而具有通气性的层。
具有本发明的纤维熔接致密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可以制成任意的形状。由于本发明的表面结构和内部构造具有特征,所以,对外观形状没有限制。下面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纤维复合叠层体的结构。
图15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纤维熔接致密层的片状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之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多孔性纤维层14,其纤维不规则地进行配置,在该纤维层内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多数为不定形的形状。纤维层14的一个表面上有纤维熔接致密层15。
图16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纤维熔接致密层的片状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外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多孔性纤维层14,其纤维在纤维层平面上大致平行地配置着,在该纤维层内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多数也是沿着纤维层平面排列的形状。在该纤维层14的一个表面上有纤维熔接致密层15。
图17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纤维熔接致密层的片状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多孔性纤维层14多数是,其纤维设置在纤维支持层16上,在该纤维层内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大多是沿着竖立设置的纤维,从支持层向其对面顺序地逐渐扩大的形状。在该纤维层14的一个表面(对支持层是反面)有纤维熔接致密层15。
图18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纤维熔接致密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多孔性纤维层14,其纤维沿长轴以圆筒状配置着,在该纤维层内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9,多数是沿长度方向配置的形状。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的纤维熔接致密层结构的剖面放大图。纤维熔接致密层15是,例如,把聚酯纤维等湿热粘接性纤维以外的纤维17,用湿热粘接性纤维熔融的熔融聚合物层18覆盖,在其间具有微细的连通孔19。
下面对具有代表性的纤维熔接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作为制造片状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一例,可以举出以绒头织地作为前体的方法。以湿热粘接性纤维作为割绒纱来织造,把所得到的绒头织地表面浸渍在水中,照射微波,一边使从该绒头织地的内部产生气泡,一边通过加热,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后,用热的滚筒加压粘接,使在绒头表面形成纤维熔接致密层。另外,在绒头织地表面,使热的滚筒进行加压粘接,使形成纤维熔接致密层后,也可以采用把该绒头织地浸渍在水中照射微波,并从该绒头织地的内部一边产生气泡一边加热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由纤维熔接致密层和不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层所构成的纤维复合结构体,是作为中间产品制得的。该中间产品不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然而,可以用作本发明的纤维复合叠层体的类似品。
片状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除使用上述绒头织地以外,使用通常的长纤维或短纤维所构成的纤维织物,可以同样进行制造。而且,该纤维织物,即使是不规则的纤维配置,在纤维织物平面也可以是大致平行的纤维配置。按照纤维的配置,在纤维层内形成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形状有成为不规则的形状,或沿纤维层平面配置的形状的倾向。
另外,作为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制造法的另一例,是把含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约10万旦尼尔的纤维束,一边使其与空心加热器的内壁接触,一边使其通过,由此可以得到图18所示的圆柱状复合叠层体。接触压力,可通过缩小空心加热器的直径来调整。由此,在表面上可以形成纤维熔接致密层。然后,把该纤维束连续的或切成所希望的长度,浸渍在装满水的容器中,照射微波,一边从该纤维束中生成气泡,一边通过加热,在内部形成网眼状空隙。当然,即使采用与上述相反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制品。
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利用其多孔性,可用于以液体的贮存和释放性、吸声、隔热性、缓冲性及过滤性作为目的用途中。具体的是,在工业用途方面可作为排水材料、刷具、涂料用滚、墨水吸纳体、养护性片、空气过滤器以及液体过滤器,医疗用的各种吸收材料、卫生材料、过滤器材料、化妆用品,日用品用途方面的地毯基布、垫子用的基材、椅子用的基材、墙壁装饰材料、人造革用的基布、布团中用棉、包装材料、人造海绵、炊帚等使用。
特别是,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用作清扫用材料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清扫用材料所用的纤维制品为球状、筒状、棒状、板状以及其他不定型的任意的3维形状的物品,可把纤维吹入上述模具直接得到。
关于上述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将球状的成型物用于管道内的清扫材料时,优选其直径为2~10mm的。
构成纤维层的纤维,既可以组成均一,也可以是数种纤维的混合物。当为混合物时,熔接纤维部分变成复杂的结构,可对多孔性结构、吸水性、手感等进行适当调整。混合或调整纤维的条件为湿热粘接性纤维的配合比、纤度、切断长度、有无卷曲及伸长率等。这些条件中一种以上不同的纤维混合物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或者,在几层间改变,作为复合层使用。
为了制得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清扫材料所用的纤维成型制品,其一例是采用疙瘩纱方式时,把湿热粘接性短纤维50%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棉50%制成混棉,进行梳理,得到生棉条,然后,将其放入圆筒或长方体等容器内,往该容器通水,使生棉条浸渍充分量的水。用上述方法,对其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得到纤维成型制品。
纤维成型制品的密度,可通过所投入的纤维种类、量,或者,纤维量和水量来控制。
在得到成型制品后,直接将其原封不动的形状用作清扫材料也可,然而,加压裁成一定体积或形状,制成一定的外观及品位后使用也行。而且,为了调整截面的平滑程度及密度,也可以再次置于沸水中进行处理。
另外,作为湿热粘接性纤维的形态,除切断的纤维外,用适当的填充装置把长丝放入容器内,用上述处理方法,也可以得到成型制品。
下面,对于为了用于制得含有多层纤维结构体构造的清扫材料用的纤维成型制品的疙瘩纱方式的制法加以说明。
把湿热粘接性纤维100%(重量)进行梳理得到的生棉条和,单纤维旦尼尔与前者不同的粗的单纤维旦尼尔的湿热粘接性纤维60%(重量),以及粗旦尼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重量)制成混棉后,进行梳理而得到生棉条备好待用,将它们加以层压,放入上述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生棉条可以交叉投入,也可以进行无规则的叠层,或者使其邻接。这么一来,可以得到具有混绵无法得到的、构成成分不同的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把纤维投入容器后,与上述方法同样进行湿热处理,则可以得到目的的成型制品。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又不受其限制。实施例1·纤维制造方法
把含有3%(重量)二氧化硅微粒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苯酚/四氯乙烷等重量的混合溶剂中,于30℃测得的特性粘度=0.68]作为芯成分,用乙烯含量40%(摩尔)、MI=10的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作为壳成分,于纺丝温度260℃进行纺丝,经过拉伸、卷曲工序,得到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针刺法无纺布的制造
用上述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4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60%(重量),制得穿孔密度为130孔/cm2、目付(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厚度3mm的针刺法无纺布。·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无纺布制造
把上述针刺法无纺布充分含浸在常温水中,再浸渍在100℃的沸水中,一边用网状物压住该无纺布使不上浮,一边进行湿热处理30秒。处理后,取出无纺布,浸渍在常温的冷却水中,进行冷却定形。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110℃干热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无纺布剖面上,贯通厚度方向的纤维束,其针迹分布大致均匀,在该纤维束间,可以确认有许多1mm~5mm大的空隙部位。另一方面,把该无纺布表面进行切割,观察其内部状态,发现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存在,还可以确认单独存在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及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实施例2
把实施例1中使用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4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60%(重量)制成第1层织物,而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的原棉100%(重量)的织物作为第2层,将它们加以叠层,得到穿孔密度160孔/cm2、目付250g/m2、厚度10mm的针刺法无纺布。
下面,与实施例1同样,浸渍在100℃的沸水中,然后,放入冷却水中加以定形,再进行离心脱水后,于110℃干热下进行热风干燥。
所得到的无纺布,以上述2层的界面作为分界,在第1层剖面上,可以确认与实施例1同样的多个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存在。另一方面,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构成的第2层,可以确认沸水作用下,产生了起因于纤维收缩的高密度棉的3维络合。如上所述,可以得到具有非对称剖面构造的无纺布。
实施例3
把实施例1使用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4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的原棉55%(重量)和含熔接温度为干热120℃的低熔点聚酯的粘合剂纤维原棉5%(重量)加以混合,用梳棉机制成薄的织物,将其叠层,夹在网状物中,采用可熔化低熔点聚酯的130℃热风,使织物之间假粘接,得到目付为800g/m2的块状叠层制品。
所得到的块状叠层制品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操作,使浸渍在100℃的沸水中,然后,浸渍在冷却水中使冷却定形,再用气流脱水后,于110℃干热下进行热风干燥。
在所得到的块状叠层制品的剖面上,沿叠层界面断续存在着细长的网眼状空隙部位,而在平面方向,为不定形的独立的,或者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对此已得到确认。
实施例4
把实施例3所用的块状叠层制品,浸渍在水中使其达到厚度的约1/2高处,用2450MHz微波对其照射3分钟,使浸渍块状叠层制品的水沸腾,然后,将其浸渍在常温的水中,进行冷却处理。
在得到的块状叠层制品剖面中,只在浸渍水中的部分,存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网眼状空隙部位,不浸渍水中的部分为熔接络合纤维结构。也就是说,本块状纤维结构体是非对称的结构体。
实施例5·纤维制造方法
把含二氧化硅微粒3%(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在苯酚/四氯乙烷等重量混合溶剂中,于30℃测得的特性粘度=0.68]作为芯成分,而把乙烯含量40%(摩尔)、MI=10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作为壳成分,于纺丝温度260℃进行纺丝,得到芯壳复合纤维(同心,芯/壳比=50/50,150旦尼尔/48根长丝)。
用该纤维,在假捻数2350T/M、1段加热器温度120℃、2段加热器温度135℃进行假捻加工,得到卷曲率17%的假捻加工纱。
然后,使上述假捻加工纱集束,制成1万旦尼尔的集束体,将其切成5cm长。在切过的纤维束的长度等分的位置,用上述湿热粘接性的假捻加工线牢固地缚住,得到两端被切割的测杆状纤维束。
在可以盛放液体的圆筒容器内,放入上述纤维束和能使其充分浸渍的常温水,照射2450MHz、1kW的微波,于气泡发生状态下热处理约1分钟后,用冷水冷却成型制品,然后,离心脱水,得到球形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所得到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比重为0.11g/cm3,从表面状态看,可以确认其为多孔性结构体,另外,当观察剖面时,可以确认在中心部位有高密度的硬的部分,向着表面,网眼状空隙部位以放射状配列,而其尺寸也是越接近表面越大。
实施例6
把实施例5使用的湿热粘接性纤维150旦尼尔的假捻加工纱制成100根合股纱,达到15000旦尼尔后,进行混纺(フレンジ)加工,使达到切断长度3cm。在可以盛放液体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上述经过混纺加工的前体和水,与实施例5同样照射微波,进行加热,从纤维束激烈产生气泡,同时,纱发生卷曲,得到海绵样圆柱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所得到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比重为0.15g/cm3,具有向表面逐渐扩大的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内部结构。手感柔软,涂上洗涤剂,发泡性非常好。
实施例7
把实施例5使用的假捻加工纱2根制成合股线,制成300旦尼尔/96根长丝的纤维束(割绒),将其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线(150旦尼尔/48根长丝)作为地纱,编成圆形编孔。
把上述织物裁断成直径10cm的圆形,将其放入圆筒容器,然后,将其放入水中充分浸渍,照射高频电磁波。
通过高频电磁波的照射加热,从织物的割绒部位激烈地产生气泡,同时发生割绒线的卷曲,形成多孔性的结构体。
将其浸入冷水中,使形态固定后,离心脱水,得到片状多孔性纤维成型制品。所得到的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从割绒部位把地线部分切断,分离,测定割绒部分的比重为0.09g/cm3,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尺寸,从地线部分向表面扩大。
实施例8·圆筒型编织单面绒(ダンボ-ル)针织地的制造
把30英寸、20个轨距的双面针织机设置成图20所示的编组,在该编组中,把实施例5使用的假捻加工线供给给线口No F1及F4,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线(150旦尼尔,48根长丝)供给给纱口No.F2、F3、F5及F6,得到厚度6mm、目付为1180g/m2的圆筒型编织瓦椤纸板织地。·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
把上述圆筒型编织单面绒针织地充分浸渍在常温的水中,再于100℃的沸水中浸渍,一边用网状物把该织物压住,使其不能上浮,一边进行30秒钟湿热处理。取出处理后的该织物,于常温的冷却水中浸渍,使冷却定形。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110℃干热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织物断面上,在厚度方向连接的纤维束形成海绵状的硬化层,同时,可以确认长径约1mm~5mm的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有多处。
另一方面,在该织物的单面和硬化层的交界附近,进行切割,观察其内部平面状态为不定形,然而,可以确认存在许多像珊瑚礁那样的细网眼状空隙部位。
即使把得到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放入水中也不下沉而上浮,并且,该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充分吸收水时软化。
实施例9·套毛织物的制造
用30英寸、20个轨距、沉降片长2.7mm的沉降片毛圈编织机,把实施例5使用的假捻加工纱制成绒头纱,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纱(150旦尼尔/48根长丝)作为地纱,进行编织,得到目付790g/m2的沉降片毛圈织物。
所得到的沉降片毛圈织物的反毛圈一侧和毛圈一侧的两面,用起毛机扒出绒纱后,进行剪毛加工,得到套毛织物。·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
把上述套毛织物充分浸在常温的水中,再于100℃的沸水中浸渍,用网状物压住该织物,使不能上浮,进行热处理30秒钟。处理后,取出该织物,浸渍在常温的冷却水中,使其冷却定形。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织物断面上,在热水处理前,绒头纱的纤维束形成海绵状硬化层,同时,可以确认存在许多长径约1mm~5mm的不定形网眼状空隙部位。
另一方面,在该织物的表面附近进行切割,观察内部平面的状态时,与实施例8同样,为不定形,然而,可以确认有许多像珊瑚礁那样的细网眼状空隙部位。
与实施例8同样得到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即使投入水中,也不下沉而上浮,并且,该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吸收了充分的水时软化。
实施例10·叠层的针刺法无纺布的制造
把实施例1使用的化纤短纤维4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60%(重量)所构成的棉网,与聚酯制成的纺粘型无纺布进行叠层,采用针刺法制成叠层结构,得到目付600g/m2、厚度6mm的层压针刺法无纺布。·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
把上述叠层的针刺法无纺布充分含浸在常温的水中,并于100℃的沸水中浸渍,用网状物压住使该织物不上浮,湿热处理30秒钟。处理后,把该层针刺无纺布取出,浸渍在常温冷却水中,使冷却定形。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叠层针刺无纺布的断面上,贯通支持纤维层加以连接的纤维束,其针迹大致均匀分布,在该纤维束间,可以确认有许多长径约1mm~5mm大的空隙部位。另一方面,把该叠层针刺无纺布的表面进行切割,观察内部平面的状态,存在着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也可以确认为独立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及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与实施例8相同,所得到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即使放入水中也不下沉而上浮,并且,该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充分吸收水时软化。
实施例11·采用层压叠层的无纺布的制造
把实施例10使用的棉网,用针刺法制成目付570g/m2的无纺布。用火焰层叠法把目付70g/m2的聚氨酯泡沫层压在其上面,采用火焰使聚氨酯泡沫层一侧熔融,同时,与上述无纺布的一个侧面粘贴。而且,把目付70g/m2的另一聚氨酯泡沫,与上述同样进行操作,用火焰层叠法贴合在上述贴合布的另一面上,以聚氨酯泡沫作为支持层,得到无纺布多层叠合的叠层体。·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
以上述聚氨酯泡沫作为支持层,把无纺布多层叠合的纤维复合叠层体充分含浸入常温的水中,于100℃沸水中浸渍,用网状物压住,使该复合叠层体不上浮,进行湿热处理30秒钟。处理后,取出该复合叠层体,浸渍在常温冷却水中,进行冷却固化。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复合叠层体的剖面中,在聚氨酯泡沫夹住的无纺布层上,用针刺而贯通连接的纤维束,其针迹大致均匀分布,在该纤维束之间,可以确认有许多长径1mm~5mm大的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而且,在聚氨酯泡沫层和该聚氨酯泡沫层夹住的无纺布层的界面附近,进行切割,观察内部平面的状态,存在有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可以确认其为独立的空隙部位及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实施例12
把2根实施例5使用的假捻加工纱制成合股纱,制成300旦尼尔/96根长丝的割绒纱,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纱(150旦尼尔/48根长丝)作为地纱,编织成圆形起毛编织物。
把该圆形起毛编织物裁成30cm见方,将其以开幅状态浸渍在水中,照射2450MHz、1kW的微波。通过照射微波,发现从织物的绒面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发生后继续照射约1分钟后,取出,于水中冷却,离心脱水,进行干燥,得到其表面及内部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结构体。
其次,把该纤维结构体,用压合温度180℃、滚筒线压5kg/cm的轨光滚筒进行热压合。所得到的纤维复合叠层体,其表面具有平滑的致密层,在其下面相邻的形成了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层。
实施例13
采用实施例5中使用的同一种复合纤维,经过卷曲工序,得到卷曲率7%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64mm)。所得到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100%(重量)进行梳理,得到穿孔密度90孔/cm2、厚度10mm、目付300g/m2的针刺法无纺布。
把该针刺法无纺布充分含浸在常温水中,用网状物压住该无纺布使不上浮,照射2450MHz、1kW的微波。从该无纺布确认气泡发生后,继续照射2分钟。处理后,取出无纺布,浸渍在常温的冷却水中,使冷却定形。然后,进行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在所得到的无纺布剖面上,贯通厚度方向的纤维束,其针迹大致均匀分布,在该纤维束间可以确认有许多1mm~5mm大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另一方面,把该无纺布表面进行切割,观察其内部状态,存在不定形网眼状空隙部位,也可以确认其为独立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及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其次,把该无纺布的两个面导至轧光滚筒,于180℃热压合两面。在两面上形成平滑的致密层,在与表面相邻的内层形成具有上述网眼状空隙的纤维层的纤维复合叠层体被制得。
实施例14
使用实施例12的圆形起毛编织物,在进行微波照射前,形成了纤维熔接致密层。也就是说,用压合温度180℃、滚筒线压5kg/cm的轧光滚筒,热压合该圆形起毛编织物的表面。
所得到的纤维结构体表面具有平滑的致密层。把该纤维结构体浸渍在水中,照射2450MHz、1kW的微波。人们发现通过照射微波,织物的绒面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发生后,继续照射约1分钟后,取出,置于水中冷却,离心脱水,干燥,可以确认在纤维熔接致密层和支持层之间形成了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纤维层。
实施例15
把实施例5使用的假捻加工纱捆成纤维束,切成64mm,得到卷曲的化纤短纤维。·成型制品的制造
在可以通过液体的正方形模具中,放入经过梳理的上述卷曲纤维,充分含浸常温的水,用高频电磁波装置加热,气泡发生后热处理约1分钟后,用冷水冷却成型制品,接着,进行离心脱水,得到立方体型清扫材料用的纤维成型制品。该成型制品的表观密度为0.07g/cm3,干燥压缩率为22%。
使用本实施例的清扫材料用的纤维成型制品时,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时的泡沫与市场上的海绵同样地良好,洗涤后水滴擦拭,可与棉制品同样进行。比较例1
用实施例1中使用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7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化纤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30%(重量)制得穿孔密度150孔/cm2、目付200g/m2、厚度5mm的针刺法无纺布。
把上述针刺法无纺布充分含浸在常温水中,再于90℃热水中浸渍,用网状物压住使无纺布不上浮,进行湿热处理30秒钟。处理后,取出无纺布,浸渍在常温的冷却水中,进行冷却定形。然后,将其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所得到的无纺布,其纤维间络合性也差,在剖面中未确认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存在。比较例2
把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化纤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的原棉70%(重量)和比该原棉熔点低的粘合纤维(6旦尼尔,切断长度64mm,熔点120℃)30%(重量)构成的织物,制得穿孔密度150孔/cm2、目付220g/m2、厚度5mm的针刺法无纺布。
把上述针刺法无纺布充分含浸在常温水中,再浸渍在100℃沸水中,用网状物压住,使无纺布不上浮,进行湿热处理30秒钟。处理后,取出无纺布,浸渍在常温的冷却水中,进行冷却定形。然后,进行离心脱水后,于干热110℃下进行干燥。
可是,所得到的无纺布,其纤维间络合性也差,在剖面中也未发现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存在。比较例3
用实施例1使用的芯壳化纤短纤维40%(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60%(重量),制得穿孔密度130孔/cm2、目付150g/m2、厚度3mm的针刺法无纺布。
对上述无纺布,采用比形成该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的壳部的树脂熔点高10℃,即于174℃进行干热处理2分钟。
所得到的无纺布手感硬,是硬棒棒产物,而且,在剖面也未确认网眼状空隙部位的存在,显示出了3维的络合状态。比较例4
把实施例5中使用的假捻加工纱7%(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纱(150旦尼尔/48根长丝)93%(重量)加以集束,制成1万旦尼尔的纤维束,将其切成长5cm。在切断品的长度等分的位置,用上述湿热粘接性的假捻加工纱牢固地缚住,得到两端切断的测杆状纤维束。
在可以盛放液体的圆筒容器内,放入上述纤维束和能使其充分浸渍的常温水,照射高频电磁波,加热处理后,用冷水冷却成型制品,然而,假捻加工纱仅简单的产生卷曲,未能得到具有网眼状空隙部位的结构体。比较例5·圆筒型针织单面绒编织物的制造
把实施例5中使用的假捻加工纱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假捻加工纱(150旦尼尔/48根长丝),用30英寸、20个轨距的双面针织机,与实施例8相同的针织组织进行编织,得到厚度4mm、目付620g/m2的圆筒型针织单面绒编织物,在与比较例1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
所得到的的圆筒型针织单面绒编织物,和热处理前的状态没有变化,在纤维层未发现网眼状空隙部位。比较例6
采用与比较例5完全相同的圆筒型针织单面绒编织物,热处理条件变成拉幅机180℃下进行干热处理。
所得到的圆筒型针织单面绒编织物,其连接纱只胶粘成单纱状,在一部分连接纱间虽然确认有相互的熔接,未形成海绵状硬化层,也未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比较例7
把实施例13中使用的芯壳复合化纤短纤维6%(重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短纤维(3旦尼尔,切断长度51mm)94%(重量)制成混棉,进行梳理后,得到穿孔密度90孔/cm2、目付300g/m2、厚度10mm的针刺法无纺布。
把上述针刺法无纺布含浸在水中,用2450MHz、1kW进行微波照射。确认从无纺布内部发生气泡后,继续照射2分钟。然后,于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干燥。把该无纺布的两面导至轧光滚筒中,于180℃热压合两面。
所得到的无纺布,其纤维间的络合性能弱,未发现可以判断是网眼状空隙部位的构造。
另外,在无纺布表面,未发现致密层形成的状态,纤维断面在压力作用下只发生变形,未见纤维间熔接、固化。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同时具有纤维的交络结构和网眼状空隙部位,并具有大的空隙部位的新型纤维结构体以及只通过水和加热,制造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方法。
下面对附图给以简单说明图1说明本发明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说明本发明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说明本发明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表示为了制造本发明的球形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图5本发明的球形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6表示为了制造本发明的圆柱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图7本发明的圆柱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8表示为了用于制造本发明的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前体的一例的示意图图9本发明的片状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剖面示意图图10表示天然海绵网状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1表示本发明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构造放大示意图图12在支持层的一个表面上,具有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图13在支持层的两个表面上,具有2个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图14在两个支持层间,具有夹住的多孔性纤维层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剖面示意图图15表示本发明的片状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6表示本发明的片状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7表示本发明的片状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8表示本发明的圆筒状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另一例的剖
面示意图图19表示本发明的纤维熔接致密层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0实施例8采用的针织组织图[符号的说明]
1,1′    纤维
2         独立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3         部分相连的网眼状空隙部位
4         致密层
5         纤维束
6         被约束的位置
7         另一种纤维
8         中心部位
9         网眼状空隙部位
10        地纱
11        纤维状骨架
12        湿热粘接性纤维
13,13′  支持层
14        多孔性纤维层
15        纤维熔接致密层
16        纤维支持层
17        湿热粘接性纤维以外的其他纤维
18        熔融聚合物层
19        连通孔

Claims (24)

1.一种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它是含湿热粘接性纤维为10~100%(重量)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该纤维结构体内部,多数的不定形的网眼状空隙部位以单独或多个部分地相连的状态存在,并且构成该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湿热粘接性纤维粘接的。
2.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湿热粘接性纤维是在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乙烯-乙烯醇类共聚物的纤维。
3.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纤维无规层积的块状纤维结构体。
4.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纤维叠层成大致为层状的块状纤维结构体,该网眼状空隙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是其长轴沿该层方向成型的形状。
5.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纤维叠层成大致层状的无纺布,该网眼状空隙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是其长轴在无纺布层内沿横向形成的形状。
6.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一个面上具有致密层。
7.按照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在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上,存在纤维密集配置的部分和疏松配置的部分,网眼状空隙的大小是从密集配置的部分向疏松配置的部分逐渐扩大。
8.按照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球形的,其中,该纤维密集配置的部分存在于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中心部位。
9.按照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圆柱状的,其中,该纤维密集配置的部分存在于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中心线部位。
10.按照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是片状的,其中,该纤维密集配置的部分存在于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一个平面部位。
11.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其中,在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表面上,多数的网眼状空隙部位加以开口而形成的。
12.一种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该多孔纤维复合叠层成体是由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和支持层构成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其一个表面上或两个表面上存在该多孔性纤维结构体。
13.按照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其中,该支持层是从纤维层、膜、片及发泡层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层。
14.一种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两面上存在支持层。
15.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其中,支持层是从纤维层、膜、片及发泡层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层。
16.一种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由该纤维层和同一纤维组成所构成的通气性的纤维熔接致密层。
17.一种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中含浸水,然后,加热含水纤维结构体,在该纤维结构体层内通过沸腾产生气泡,在该纤维结构体内部形成许多不定形的空洞部位,同时,在湿热粘接性纤维作用下,使构成纤维结构体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热粘接。
18.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湿热粘接性纤维是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纤维。
19.一种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含10~100%(重量)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结构体的一个表面湿热粘接性纤维含量低、其他部分湿热粘接性纤维含量高的纤维结构体被浸渍在水层中,加热该含水纤维结构体,制成纤维结构体的一个表面上具有致密层,该致密层上具有连续的多孔性纤维层。
20.按照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往该含水纤维结构体上照射高频电磁波并进行加热。
21.一种多孔性纤维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该含水纤维结构体的表面层的至少一部分是露在环境气氛中的状态下,对该含水纤维结构体照射高频电磁波并进行加热,制成纤维结构体的一个表面上具有致密层,而该致密层上具有连续的多孔性纤维层。
22.一种多孔性纤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含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束,在其任意部位加以约束,把水含浸在该纤维束中,然后,一边使在该纤维束内产生气泡一边进行湿热处理后,冷却该纤维束。
23.一种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含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层浸渍在水中,然后,一边使在该纤维层内产生气泡一边进行加热处理,使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后,把该纤维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热压粘接,由此形成通气性的纤维熔接致密层。
24.一种多孔性纤维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含10~100%(重量)的湿热粘接性纤维的纤维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加以热压合以后,把该纤维层浸渍在水中,一边使在该纤维层内产生气泡一边进行加热处理,通过形成网眼状空隙部位,形成通气性的纤维熔接致密层。
CN00130686A 1999-10-15 2000-10-16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3679/99 1999-10-15
JP293679/1999 1999-10-15
JP29367999A JP4204716B2 (ja) 1999-10-15 1999-10-15 自立性多孔性繊維集積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3271A CN1293271A (zh) 2001-05-02
CN1097116C true CN1097116C (zh) 2002-12-25

Family

ID=1779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0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16C (zh) 1999-10-15 2000-10-16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6508897B1 (zh)
EP (1) EP1094140A1 (zh)
JP (1) JP4204716B2 (zh)
KR (1) KR100366113B1 (zh)
CN (1) CN1097116C (zh)
TW (1) TW476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0244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Toshihiro Yamamoto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 formed of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454196B1 (ko) * 2001-08-27 2004-10-26 이성호 의료기기 포장대용 격자무늬가 코팅 형성된 필터지의제조방법
EP1366889A3 (en) * 2002-05-16 2004-04-14 Kuraray Co., Ltd. Roller brush structure for paint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JP4565902B2 (ja) * 2004-06-18 2010-10-20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繊維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266229A1 (en) * 2004-05-26 2005-12-01 Richard Porticos Nonwoven with attached foam particles
JP4582777B2 (ja) * 2004-06-10 2010-11-17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ガス吸着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3898B2 (ja) * 2005-02-04 2010-12-22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フィラー固着繊維の製造方法
US7732043B2 (en) * 2005-09-15 2010-06-08 Usg Interiors, Inc. Ceiling tile with non uniform binder composition
US20070191502A1 (en) * 2006-02-14 2007-08-16 Foamex L.P. Hydrophilic ester polyurethane foams
AU2007236956B2 (en) 2006-03-31 2012-08-16 Kuraray Co., Ltd. Molded object having nonwoven fibrous structure
US9922634B2 (en) * 2006-06-30 2018-03-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ound insulation construction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08022215A2 (en) * 2006-08-15 2008-02-21 Fib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c. Adhesive core chenille yarns and fabrics and materials formed therefrom
SE531148C2 (sv) * 2007-05-16 2009-01-07 Dinair Dev Ab Användning av ett material såsom filtergrundmaterial förfarande för tillverkning av filtergrundmaterial, filtergrundmaterial och filter
JP5086017B2 (ja) * 2007-09-27 2012-11-28 株式会社クラレ 液体保持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6018B2 (ja) * 2007-09-27 2012-11-28 株式会社クラレ 緩衝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0818186D0 (en) * 2008-10-06 2008-1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Scouring material comprising natural fibres
MY155107A (en) * 2009-01-06 2015-09-15 Cytec Tech Corp Structural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improved acoustic and vibrational damping properties
TWI651455B (zh) * 2009-01-14 2019-02-21 Kuraray Co., Ltd 隔音板、隔音構造及隔音方法
JP5368344B2 (ja) * 2009-03-02 2013-12-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遮音パネル及び遮音方法
JP2011174209A (ja) * 2010-02-25 2011-09-08 Kuraray Co Ltd 難燃性複合繊維
EP2377684A1 (de) * 2010-04-08 2011-10-19 Johns Manville Europe GmbH Neue Verbundwerkstoff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für den Fußbodenbereich
JP5643466B2 (ja) * 2012-09-07 2014-12-17 帝人株式会社 不織布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139592A (ko) * 2013-05-09 2015-12-11 더 프록터 앤드 갬블 캄파니 공기 여과 장치
US10072126B2 (en) 2014-09-23 2018-09-11 The Boeing Company Soluble nanoparticles for composit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S10472472B2 (en) 2014-09-23 2019-11-12 The Boeing Company Placement of modifier material in resin-rich pockets to mitigate microcracking in a composite structure
US9862828B2 (en) 2014-09-23 2018-01-09 The Boeing Company Polymer nanoparticle additions for resin modification
US10808123B2 (en) 2014-09-23 2020-10-20 The Boeing Company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ing the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resins
US9587076B2 (en) 2014-09-23 2017-03-07 The Boeing Company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ing resin reaction rates
US9845556B2 (en) 2014-09-23 2017-12-19 The Boeing Company Printing patterns onto composite laminates
US10662302B2 (en) 2014-09-23 2020-05-26 The Boeing Company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ed distortion capability in composites
US10160840B2 (en) 2014-09-23 2018-12-25 The Boeing Company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ing permeability and fiber volume fraction in composites
DE102014116354A1 (de) * 2014-11-10 2016-05-12 J.H. Ziegler Gmbh Kaschierungstextilverbundmaterial
CN106139745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滤清器用过滤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BR112018007666A2 (pt) * 2015-10-16 2018-11-06 Ultracell Insulation Llc isolamento com base em celulos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e isolamento resistente a chamas e isolamento de celulose resistente a chamas
CN105780300B (zh) * 2016-03-28 2018-05-25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可控式大孔径排水板滤膜制造方法
CN107959913B (zh) * 2016-10-17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播放装置和设备
WO2018078396A1 (en) * 2016-10-31 2018-05-03 RLEPL Limited An insulating material
US10480110B2 (en) 2017-10-09 2019-11-19 The Clorox Company Melamine wip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WO2019078170A1 (ja) 2017-10-18 2019-04-25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その巻糸体、及びそれを含む製品
CN107583359A (zh) * 2017-10-24 2018-01-16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态工业空气过滤器
CA3129271A1 (en) 2019-02-07 2020-08-13 Biorez, Inc. Composite scaffold for the repair, 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oft tissu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357A (en) * 1978-07-10 1981-01-20 Ruhrchemie Aktiengesellschaft Co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their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foamable plastics
US4269713A (en) * 1978-09-07 1981-05-26 Kuraray Co., Ltd. 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 membran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5677360A (en) * 1991-02-13 1997-10-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Hydrophilic polymer alloy, fiber and porous membrane comprising this polymer alloy,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357A (en) * 1979-08-27 1981-02-03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Floating roof drain
JPS5766200A (en) * 1980-10-03 1982-04-22 Kuraray Co Paper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S5976959A (ja) 1982-10-22 1984-05-02 チッソ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S6028565A (ja) 1983-07-22 1985-02-13 チッソ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H0791761B2 (ja) * 1987-03-24 1995-10-04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湿熱接着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2014783A1 (en) * 1991-02-13 1992-09-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Hydrophilic polymer alloy, fiber and porous film produced therefrom, and production of the same
EP0801157B1 (en) 1996-03-27 2003-01-29 Kuraray Co., Ltd. Fiber of 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U5528298A (en) * 1996-12-06 1998-06-29 Weyerhaeuser Company Air-laid unitary absorbent lay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357A (en) * 1978-07-10 1981-01-20 Ruhrchemie Aktiengesellschaft Co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their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foamable plastics
US4269713A (en) * 1978-09-07 1981-05-26 Kuraray Co., Ltd. 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 membran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5677360A (en) * 1991-02-13 1997-10-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Hydrophilic polymer alloy, fiber and porous membrane comprising this polymer alloy,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th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66113B1 (ko) 2003-01-09
EP1094140A1 (en) 2001-04-25
JP4204716B2 (ja) 2009-01-07
US6508897B1 (en) 2003-01-21
KR20010067330A (ko) 2001-07-12
US7319078B2 (en) 2008-01-15
US20030054721A1 (en) 2003-03-20
JP2001123368A (ja) 2001-05-08
CN1293271A (zh) 2001-05-02
TW476826B (en) 2002-02-21
US20030032358A1 (en) 200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16C (zh) 多孔性纤维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JP5694630B2 (ja) ハイドロエンゴルジスパンメルト不織布
TWI701136B (zh) 吸水性層合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0342070C (zh) 清扫用绒毛布料
CN1871392A (zh) 水刺成网式非织造材料
CN103209747A (zh) 过滤器用多层滤材和过滤器
JP2002525444A (ja) 不織布
JP2006345920A (ja) 詰め物
KR101874742B1 (ko) 투과성이 개선된 폴리에스테르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EP3159445A1 (en) Non-woven fabric
JP2002061060A (ja) 不織布及び不織布加工品
CN87106759A (zh)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JP5033716B2 (ja) 繊維構造物
JP5449453B2 (ja) 分割型複合繊維
JP2003089955A (ja) 極細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53351A (ja)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9672A (ja) 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163532A (ja) モールドカップ用基材
JP2005299001A (ja) 長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20415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バインダー短繊維
JP4537701B2 (ja) 不織布用短繊維及び短繊維不織布
JP2012087447A (ja) 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H08109567A (ja) 積層不織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29911A (ja) 多孔性繊維複合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1156B2 (ja) 分割型複合短繊維及び短繊維不織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