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9763B -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9763B
CN109699763B CN201910138720.7A CN201910138720A CN109699763B CN 109699763 B CN109699763 B CN 109699763B CN 201910138720 A CN201910138720 A CN 201910138720A CN 109699763 B CN109699763 B CN 109699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chestnut
tea
drying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87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9763A (zh
Inventor
杨艳芹
袁海波
张铭铭
江用文
滑金杰
邓余良
李佳
董春旺
王近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1387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9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9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9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9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依次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毛火初烘和足火复烘,将毛火初烘后的茶叶摊晾20~40min后向初烘叶添加L‑茶氨酸(3:800~1600茶氨酸/毛火样g/g)或/和D‑(+)‑蔗糖(3:160~320蔗糖/毛火样g/g);箱式烘干机足火复烘时间为30~45min。本发明从特定的鲜叶原料入手,基于传统绿茶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将美拉德反应应用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中,在毛火初烘环节添加特定含量的L‑茶氨酸或/和D‑(+)‑蔗糖,高温足火复烘过程中促进了栗香物质的生成,进而促进了栗香绿茶品质的提升,为栗香绿茶品质调控和定向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背景技术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亦是我国产销量最大、加工技术最为先进的茶叶品类。香气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感官评定权重系数为25%,日本茶学家山西贞将茶叶香气比作“茶叶品质的命根子”,协调而愉悦的香气不仅是名优绿茶评价等级的标准,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根据香气在类型、嗅感等感官表征上的差异,可将绿茶分为清香、毫香、栗香、花香等类型。
栗香是绿茶重要的特征香型之一,主要表现为炒熟的栗子或嫩玉米的香气特色,与鲜叶品种、原料品质和加工工艺等有关,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海南云雾等国内知名绿茶产品均具有典型的栗香风味品质。根据栗香在类型、强度等外在表征上的差异,感官审评中,又可将其细分为板栗香、嫩栗香、熟栗香。
目前,关于提高栗香品质的方法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吴宗才等(专利号:ZL201610572457.9,发明名称:一种提高茶叶栗香香气的方法)提出在提香环节引入板栗,在提香高温过程中,板栗与茶叶中的物质进行相应的反应,促进了茶叶栗香香气的生成。李春华等,“高栗香型条形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2011年5月26日公开了采用烘干、炒干、远红外干燥三种干燥方法,采取分段组合方式干燥提香,可发展茶叶中的各种香气成份,大幅增加成茶香气浓度和持久性,形成一种愉快而特殊的“板栗香带果香”。吴光伦(专利号:ZL201210555654.1,发明名称:一种绿茶提香方法及高芬芳栗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等提出了一种高芬芳栗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采用辉锅提香方法和远红外提香方法对绿茶依次提香,提香后绿茶为高芬芳栗香型且浓郁持久,该提香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益效果显著。钟秋生等(专利号:ZL201210555654.1,发明名称:一种栗香型炒青绿茶的简易加工方法)提出了一种栗香型炒青绿茶的简易加工方法。它以龙井43、乌牛早、梅占、福鼎大毫、福云6号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通过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滚筒烘炒、摊晾、第二次滚筒烘炒、第二次摊晾、足干、回潮、滚筒提香和包装等加工工序,按此方法制成的栗香型炒青绿茶香气高锐,板栗香显、清爽微带甜香,综合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从特定的鲜叶原料入手,基于传统绿茶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将美拉德反应应用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中,在毛火初烘环节添加特定含量的L-茶氨酸或/和D-(+)-蔗糖,高温足火复烘过程中促进了栗香物质的生成,进而促进了栗香绿茶品质的提升,为栗香绿茶品质调控和定向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毛火初烘和足火复烘,将毛火初烘后的初烘叶摊晾20~40min后向初烘叶添加L-茶氨酸或/和D-(+)-蔗糖;足火复烘时间为30~45min;足火复烘采用箱式烘干机。
所述L-茶氨酸或/和D-(+)-蔗糖以溶液形式喷洒于初烘叶中,L-茶氨酸事先用纯净水配置成其饱和溶液待用;D-(+)-蔗糖事先用纯净水配置成其饱和溶液待用。
一种优选地,向初烘叶中添加L-茶氨酸,L-茶氨酸按L-茶氨酸与初烘叶质量比3:800~1600添加。此处计算配比时是L-茶氨酸的质量,配比份的L-茶氨酸用纯水配置成饱和溶液后再喷洒在初烘叶上,D-(+)-蔗糖与初烘叶配比计算时也是D-(+)-蔗糖的质量,配比份的D-(+)-蔗糖用纯水配置成饱和溶液后再喷洒在初烘叶上。
另一种优选地,向初烘叶中添加D-(+)-蔗糖,D-(+)-蔗糖按蔗糖与初烘叶质量比3:160~320添加。
另一种优选地,向初烘叶中添加L-茶氨酸和D-(+)-蔗糖,L-茶氨酸按L-茶氨酸与初烘叶质量比3:800~1600添加,D-(+)-蔗糖按蔗糖与初烘叶质量比3:160~320添加。
最优选地,添加3/800L-茶氨酸/毛火样g/g能使栗香品质显著提升,且在复烘时长45min时品质达到最佳。
优选地,鲜叶采摘时期在9月,鲜叶采自翠峰、福鼎或福云茶树品种,嫩度为一芽一叶。
优选地,鲜叶摊晾采用室内自然摊放,摊叶厚度2-3cm,摊晾时间约13~15h,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直至含水率65%-70%。
优选地,所述杀青的条件为:采用三段式,前段温度设置为258~262℃,中段温度设置为238~242℃,后段温度设置为218~222℃,投叶量145~155kg/h,杀青至含水率50-5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杀青的条件为:前段温度设置为260℃,中段温度设置为240℃,后段温度设置为220℃,投叶量150kg/h,杀青至含水率50-55%。
优选地,所述揉捻的条件为:采用6CR-55型茶叶揉捻机不加压空揉,揉捻时长28~32min,转速50-52r/min,投叶量30-35kg,直至揉捻叶成条率达80%以上,细胞破损率为45%-55%。
优选地,毛火初烘的温度为105~115℃,初烘时间18~22min,直至含水率在17%-20%左右;复烘温度为94~96℃,直至含水率在4%-6%。
最优选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翠峰、福鼎、福云茶树品种,嫩度为一芽一叶的鲜叶为制作原料;
(2)鲜叶采摘时期在9月;
(3)采用室内自然摊放,摊叶厚度2-3cm,摊晾时间约14h,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70-80%,让鲜叶进行缓慢而持续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交换,直至含水率65%-70%,叶色稍变暗,叶质发软,发出清香;
(4)将摊青叶上电磁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杀青时借助电磁滚筒杀青机先进的加热性能和机械性能,采用先高后低的原理分成三段进行调控:前段温度设置为260℃,中段温度设置为240℃,后段温度设置为220℃,投叶量150kg/h,杀青至含水率45-50%,叶色由鲜绿转暗绿,略有黏性,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香气显露,青气消失;
(5)对杀青叶采用6CR-55型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不加压空揉,揉捻时长30min,转速50-52r/min,30-35kg投叶量,至揉捻叶成条率达80%以上,细胞破损率为45%-55%,茶汁附着叶面,有湿润粘手感;
(6)将揉捻叶进行解块处理,去除团块,有利于外观和品质一致;
(7)采用CS-90XZ烘焙机进行初烘,温度110℃,初烘时间20min左右,直至含水率在17%-20%左右,手抓茶条,稍感戳手;
(8)将初烘叶进行摊晾处理0.5h,然后将事先配好的L-茶氨酸饱和溶液按照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3/800茶氨酸/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D-(+)-蔗糖饱和溶液按照3/320蔗糖/毛火样g/g、3/160蔗糖/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单一及组合添加方式共计8种,同时设置空白作为对照,具体见表1。
(9)选用箱式烘干机,设置温度95℃进行复烘,复烘时长15-60min,直至含水率在4%-6%,手捻茶叶即成粉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栗香品质的绿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特定的鲜叶原料入手,基于传统绿茶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将美拉德反应应用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中,在毛火初烘环节,喷施特定含量的L-茶氨酸或/和D-(+)-蔗糖,在特定的复烘温度和时间下,利用美拉德反应原理促进了茶叶栗香香气物质的生成,进而提高了绿茶栗香品质。本发明制得的栗香绿茶香型浓郁持久,以秋季的鲜叶作为原料来源,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毛火阶段绿茶香气品质还未定形,可调控空间较大,高温足火复烘过程通过定向调控美拉德反应底物浓度,实现了绿茶栗香品质的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绿茶栗香品质提升工艺流程图。
图2为45min下的添加量及其添加样的感官品质(A=3/400茶氨酸/毛火样g/g;B=3/160蔗糖/毛火样g/g)。
图3为不同干燥时间下的感官得分(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
图4为不同干燥时间下关键组分含量变化(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
图5为不同干燥时间下高含量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
实施例1
1.仪器与试剂
鲜叶(翠峰、福鼎、福云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于2018年9月采摘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80-A电磁滚筒杀青机(宁波市余姚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6CR-55型茶叶揉捻机(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CS-90XZ烘焙机(泉州长盛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箱式烘干机(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L-茶氨酸(98%,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蔗糖(99%,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纯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配比份的L-茶氨酸和D-(+)-蔗糖用纯水配置成饱和溶液待用。
2.绿茶栗香品质提升工艺流程:
(1)选用翠峰、福鼎、福云茶树品种,嫩度为一芽一叶的鲜叶为制作原料;
(2)鲜叶采摘时期在9月;
(3)采用室内自然摊放,摊叶厚度2-3cm,摊晾时间约14h,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70-80%,让鲜叶进行缓慢而持续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交换,直至含水率65%-70%,叶色稍变暗,叶质发软,发出清香;
(4)将摊青叶上电磁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杀青时借助电磁滚筒杀青机先进的加热性能和机械性能,采用先高后低的原理分成三段进行调控:前段温度设置为260℃,中段温度设置为240℃,后段温度设置为220℃,投叶量150kg/h,杀青至含水率45-50%,叶色由鲜绿转暗绿,略有黏性,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香气显露,青气消失;
(5)对杀青叶采用6CR-55型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不加压空揉,揉捻时长30min,转速50-52r/min,30-35kg投叶量,至揉捻叶成条率达80%以上,细胞破损率为45%-55%,茶汁附着叶面,有湿润粘手感;
(6)将揉捻叶进行解块处理,去除团块,有利于外观和品质一致;
(7)采用CS-90XZ烘焙机进行初烘,温度110℃,初烘时间20min左右,直至含水率在17%-20%左右,手抓茶条,稍感戳手;
(8)将初烘叶进行摊晾处理0.5h,然后将事先配好的L-茶氨酸饱和溶液按照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即1600g毛火样中添加3g L-茶氨酸(3g L-茶氨酸配置成饱和溶液喷洒)、3/800茶氨酸/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D-(+)-蔗糖饱和溶液按照3/320蔗糖/毛火样g/g、3/160蔗糖/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单一及组合添加方式共计8种,同时设置空白作为对照,具体见表1。
(9)选用箱式烘干机,设置温度95℃进行复烘,复烘时长15-60min,含水量降至4%-6%,手捻茶叶即成粉末。
3.结果与讨论
(1)栗香品质感官评价
本实验以适中复烘温度95℃,4种复烘时长(15、30、45、60min),单一及组合共计8种添加方式(L-茶氨酸饱和溶液按照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3/800茶氨酸/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D-(+)-蔗糖饱和溶液按照3/320蔗糖/毛火样g/g、3/160蔗糖/毛火样g/g两种方式进行添加)进行初探。根据国标法《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其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如表2所示。复烘时长15min时,茶叶香气转化不够,栗香尚无。加入一定量的L-茶氨酸和D-(+)-蔗糖后,稍有栗香显现,但由于时间较短,导致转化不够,规律不明显,但茶叶的总体品质在添加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上升。足火复烘30min时,稍有栗香,单一添加3/320蔗糖/毛火样g/g能显著加强栗香,加至3/160蔗糖/毛火样g/g就有清香表现,这里可能受添加量的影响;单一添加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也能提高栗香,3/800茶氨酸/毛火样g/g就有清香表现。但两者混合加入时,又有消减作用,栗香不再持久或是消失,表现为清香,这可能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足火复烘45min时,单一性添加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或者3/800茶氨酸/毛火样g/g,亦或单一性添加3/320蔗糖/毛火样g/g或者3/160蔗糖/毛火样g/g都能显著加强栗香特征,且品质大幅提升,据此结果可用于生产实践。足火复烘60min时,添加外源物却使栗香不同程度的消减,品质也不如茶叶原本的。同时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和3/320蔗糖/毛火样g/g使茶叶彻底失去栗香特征,也说明外源添加物对美拉德反应有双重作用。
综上,在干燥时长30-45min下,单一性添加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或者3/800茶氨酸/毛火样g/g,亦或单一性添加3/320蔗糖/毛火样g/g或者3/160蔗糖/毛火样g/g均能使其香气或滋味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其综合品质。此规律在45min时表现尤为明显。该时间下的添加量及其添加样的感官品质如图2,外源物的添加使其综合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单一性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能显著提升茶叶香气品质;单一性添加氨基酸3/1600茶氨酸/毛火样g/g,能显著提升茶叶滋味品质,且综合品质改善最为明显。同时添加蔗糖和氨基酸虽不能提高香气品质,但却能通过大幅度改善其滋味来提高整体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能使栗香品质显著提升,且在复烘时长45min时品质达到最佳,随后复烘时长的延长,品质开始下降,具体变化如图3所示。
(2)栗香品质提升机理探究
栗香是高温下产生的类似焦糖和坚果的特殊香气,其特征香气物质以吡嗪、吡咯及呋喃类化合物为主,但也不乏其余类化合物。迄今为止,已有顺-茉莉酮、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十六烷、香叶基香叶醇、香叶醇、辛醛、癸醇、2-甲基萘等成分相继被鉴定为栗香的重要组分。随后,1-辛烯-3-醇、1-辛烯-3-酮、异丁醛、正己醛、庚醛、壬醛、癸醛、苯乙醛、芳樟醇、β-紫罗兰酮、对伞花烃、己酸乙酯12种化合物被验证为栗香形成的关键组分,并以香气重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12种化合物对栗香形成的贡献作用。基于此,我们筛选出19种关键组分,它们随复烘时间的含量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探讨重要关键化合物在干燥复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可以量化其栗香强度,进一步从化学角度解释添加物对栗香品质的影响,从而明确栗香的形成机理。
癸醛、正己醛、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曾被多次指出是栗香的关键成分;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其含量稳步上升,45min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稍有下降(如图4所示)。结合感官审评,添加3/800茶氨酸/毛火样g/g时,不同复烘时长的香气变化规律为:15min稍有栗香,以清香为主;30min后清香变弱,栗香渐浓;45min时栗香浓郁;60min时火功偏高,栗香稍减弱,表现为高火味的栗香。这四种关键组分的动态变化与栗香感官量化得分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可作为标志性化合物用于调控栗香的产生。
检出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芳樟醇、二氢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四种,它们在15-60min中,含量均大于6mg/L;高含量化合物在复烘时长60min内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芳樟醇、二氢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在整个复烘干燥过程中,含量均较高且形成规律较一致:在15-45min时不断形成,45min达到最高,之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这说明作为美拉德反应的重要反应物——L-茶氨酸,当其含量增加至3/800茶氨酸/毛火样g/g后,加速了反应速率从而使其关键香气组分含量增加,最终表现为栗香显著。
本次研究通过在毛火阶段添加不同比例的L-茶氨酸和D-(+)-蔗糖,通过高温复烘工艺促进了栗香化合物的产生,进而提升了栗香绿茶品质。同时,基于优选的添加条件即L-茶氨酸3/800茶氨酸/毛火样g/g,研究了不同复烘时间下(10-60min)栗香关键成分的动态变化,从化学角度量化了栗香强度,更好地解释栗香的形成原因及变化机理。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丰富栗香关键组分的理论体系,并能为栗香绿茶的定向加工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表1氨基酸和糖添加方式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081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091
备注:A=3/400L-茶氨酸/毛火样g/g;B=3/160D-(+)-蔗糖/毛火样g/g
表2添加氨基酸和糖对栗香品质影响的感官审评结果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092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101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111
备注:A=3/400L-茶氨酸/毛火样g/g;B=3/160D-(+)-蔗糖/毛火样g/g;复烘温度:95℃;感官审评总分: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
表3栗香关键组分的含量变化表
Figure BDA00019778406400001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发明专利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2)

1.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选用翠峰、福鼎、福云茶树品种,嫩度为一芽一叶的鲜叶为制作原料;
(2)鲜叶采摘时期在9月;
(3)采用室内自然摊放,摊叶厚度2-3 cm,摊晾时间14 h,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 ℃,相对湿度70-80%,让鲜叶进行缓慢而持续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交换,直至含水率65%-70%,叶色稍变暗,叶质发软,发出清香;
(4)将摊青叶上电磁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杀青时借助电磁滚筒杀青机先进的加热性能和机械性能,采用先高后低的原理分成三段进行调控:前段温度设置为260℃,中段温度设置为240℃,后段温度设置为220℃,投叶量150 kg/h,杀青至含水率45-50%,叶色由鲜绿转暗绿,略有黏性,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香气显露,青气消失;
(5)对杀青叶采用6CR-55型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不加压空揉,揉捻时长30 min,转速50-52 r/min,30-35 kg投叶量,至揉捻叶成条率达80%以上,细胞破损率为45%-55%,茶汁附着叶面,有湿润粘手感;
(6)将揉捻叶进行解块处理,去除团块,有利于外观和品质一致;
(7)采用CS-90XZ烘焙机进行初烘,温度110℃,初烘时间20 min,直至含水率在17%-20%,手抓茶条,稍感戳手;
(8)将初烘叶进行摊晾处理0.5 h,然后将事先配好的L-茶氨酸饱和溶液按照每800g初烘叶中添加3g L-茶氨酸的量喷洒进行添加;
(9)选用箱式烘干机,设置温度95℃进行复烘,复烘时长45 min,含水量降至4%-6%,手捻茶叶即成粉末。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栗香品质的绿茶。
CN201910138720.7A 2019-02-25 2019-02-25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Active CN109699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8720.7A CN109699763B (zh) 2019-02-25 2019-02-25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8720.7A CN109699763B (zh) 2019-02-25 2019-02-25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9763A CN109699763A (zh) 2019-05-03
CN109699763B true CN109699763B (zh) 2022-01-04

Family

ID=6626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8720.7A Active CN109699763B (zh) 2019-02-25 2019-02-25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9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6917B (zh) * 2020-10-14 2022-09-20 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栗香型茶叶及其加工方法
CN115152855B (zh) * 2022-06-16 2024-03-0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花香绿茶的制备方法及花香绿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773A (zh) * 2016-07-13 2016-10-26 遵义凤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绿茶加工工艺
CN107114497A (zh) * 2017-05-11 2017-09-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熟栗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7410533A (zh) * 2017-05-11 2017-1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嫩栗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KR20180100501A (ko) * 2018-08-22 2018-09-11 신경식 현미녹차 제조방법
CN108552394A (zh) * 2018-01-23 2018-09-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9978A (zh) * 2018-09-30 2019-01-11 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773A (zh) * 2016-07-13 2016-10-26 遵义凤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绿茶加工工艺
CN107114497A (zh) * 2017-05-11 2017-09-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熟栗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7410533A (zh) * 2017-05-11 2017-1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嫩栗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8552394A (zh) * 2018-01-23 2018-09-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00501A (ko) * 2018-08-22 2018-09-11 신경식 현미녹차 제조방법
CN109169978A (zh) * 2018-09-30 2019-01-11 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焙火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周雪芳;《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20131215;B024-7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9763A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9406B (zh) 一种高香红茶制备方法
CN103349094B (zh) 一种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CN102783532B (zh)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JP6850908B2 (ja) 嫩栗香緑茶の加工方法
CN104012694A (zh) 一种云雾绿茶的制作工艺
CN108740102B (zh) 兰花香型富硒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71075A (zh) 一种高香型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9699763B (zh) 一种提高绿茶栗香品质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栗香绿茶
CN104430993A (zh) 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05043A (zh) 一种条形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2870901A (zh) 炒青类绿茶的初制加工工艺
RU2409040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афельного хлеба
CN103211049B (zh)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RU2409086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афельного хлеба
CN110024873A (zh) 一种纯天然花奶香型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450289B (zh) 一种彝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RU243752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афельного хлеба
CN108157539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的方法
CN110742139A (zh) 一种降低夏季绿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
CN114424791B (zh) 一种高花果香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CN107712118B (zh) 一种黄金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14431311B (zh) 一种基于树体非生物胁迫的高香型乌龙茶加工方法
CN106070797A (zh) 一种紫娟普洱熟茶的加工工艺
RU2436396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афельного хлеба
RU2409169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афельного хлеб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