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1548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1548B
CN109671548B CN201811196247.XA CN201811196247A CN109671548B CN 109671548 B CN109671548 B CN 109671548B CN 201811196247 A CN201811196247 A CN 201811196247A CN 109671548 B CN109671548 B CN 109671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 portion
conductor
peripheral end
conducto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6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1548A (zh
Inventor
金子滋
友成寿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71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1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1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1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3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03Printed circuit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01F41/042Printed circuit coils by thin fil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61Winding flat conductive wire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6Printed inductances flexible printed i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7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special conductive pattern, e.g. flat spir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形成于绝缘基板的正反面的线圈部(100、200);连接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与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的连接部(Tha)。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设置于俯视时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线圈部(100、200)的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1、A2)和径向上位置变化的变化区域(B1、B2),该变化区域位于从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与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之间的虚拟线(L0)上。由此,能够使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线圈部的外周端相邻并且防止外形大型化。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部件,除了在磁芯卷绕了配线(被覆导线)的类型的线圈部件以外,还已知有在绝缘层的表面形成多匝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类型的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在多个绝缘层分别形成螺旋状的线圈部,并将其内周端彼此连接的结构的线圈部件。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线圈部件中,螺旋状的线圈部具有旋涡状,也就是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逐渐变化的形状,因此,图案设计及图案变更变得复杂。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不将螺旋状的线圈部设为旋涡状,而如图11所示使用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和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B来构成各匝的方法。由此,无需使导体的径向上的位置逐渐变化,因此使得图案设计及图案变更变得容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5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将螺旋状的线圈部设为图11所示的图案形状的情况下,线圈的内周端Ti的周向位置与外周端To的周向位置较大地分离,成为变化区域B位于周向上的这两者间的布局。在此,内周端Ti的周向位置为与从线圈部的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的虚线L1重叠的位置,外周端To的周向位置为与从线圈部的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的虚线L2重叠的位置。
因此,以电流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式重叠两个图11所示的线圈部而将内周端Ti彼此连接时,一线圈部的外周端To与另一线圈部的外周端To的周向位置进一步较大地分离。另一线圈部的外周端To的周向位置为与从线圈部的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的虚线L3重叠的位置。因此,在一线圈部的外周端To设置端子电极E1,在另一线圈部的外周端To设置端子电极E2时,存在端子电极E1与端子电极E2的周向位置较大地分离,端子电极E1、E2与电路基板的连接变得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将线圈部的外周端To延伸至用虚线L1表示的周向位置的方法及将内周端Ti延伸至用虚线L2表示的周向位置的方法,但在这些情况下,由于产生周向距离短的圆周区域A,因此,存在产生外形的大型化及线圈的内径区域减少的问题。即,将线圈部的外周端To延伸至用虚线L1表示的周向位置,或将线圈部的内周端Ti延伸至用虚线L2表示的周向位置时,尽管匝数为5匝,也需要六个圆周区域A。因此,图案效率差,在前者的情况下线圈部的外形大型化,在后者的情况下线圈的内径区域大幅减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外形的大型化及线圈的内径区域的减少的同时,使一对端子电极的周向位置相邻的线圈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包括:绝缘基板;第一线圈部,其形成于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第二线圈部,其形成于绝缘基板的另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连接部,其贯通绝缘基板而设置,连接第一线圈部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和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设置于俯视彼此相邻的位置,构成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变化区域位于虚拟线上,该虚拟线为从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中心点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之间的线。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之间的虚拟线上配置变化区域,因此,即使令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与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相邻,也能够防止外形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也可以位于变化区域。据此,可以最小限度地抑制线圈的内径区域的减少。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也可以俯视时位于虚拟线上。据此,可以将第一线圈部的图案形状和第二线圈部的图案形状设为彼此相同。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一导体部分和第二导体部分,第二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三导体部分和第四导体部分。据此,电流密度的偏差降低,因此,可以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导体部分位于比第二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第三导体部分位于比第四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一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第四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二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第三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二连接部。据此,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和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的电流密度分布更加均匀化,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一线圈部包含位于最内周的第一匝和与第一匝相比位于1匝外周的第二匝,第二线圈部包含位于最内周的第三匝和与第三匝相比位于1匝外周的第四匝,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一匝与第四匝的第三连接部和连接第二匝与第三匝的第四连接部。据此,可以将合计匝数设为奇数匝。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构成第一线圈部的多匝的圆周区域和构成第二线圈部的多匝的圆周区域的平面位置相互一致。据此,在绝缘基板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能够容易进行外观检查。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外形的大型化及线圈的内径区域的减少的同时,使一对端子电极的周向位置相邻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重叠方式的透视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D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E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了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图11是用于说明目前的线圈部件中使用的线圈部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包括:绝缘基板11;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的第一线圈部100;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的第二线圈部200。第一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与第二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a相互连接,详细情况在后文叙述。
关于绝缘基板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使用PET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柔性材料。另外,绝缘基板11也可以是在玻璃布中浸渍有环氧树脂的柔性基板。在绝缘基板11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俯视时能够看到第一线圈部100与第二线圈部200重叠,所以因它们的重叠方式而难以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大部分配置于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使得能够正确地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详细情况在后文叙述。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线圈部100由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2所示的例中,第一线圈部100是由匝101~匝105构成的5匝的结构,匝101位于最外周,匝105位于最内周。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经由向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10与端子电极E1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110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20,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2b连接。
构成第一线圈部100的各匝101~105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1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B1,将该变化区域B1作为边界定义为由匝101~匝105构成的5匝。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及内周端Ti均位于变化区域B1内。并且,在从第一线圈部100的中心点C呈放射状延伸,引出穿过引出图案110与引出图案120之间的虚拟线L0的情况下,变化区域B位于虚拟线L0上。另外,第一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也位于虚拟线L0上。
图3是用于说明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另一个表面11b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3所示,第二线圈部200的图案形状与第一线圈部100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可以使用同一掩模进行制作,由此,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第二线圈部200是由匝201~匝205构成的5匝结构,匝201位于最外周,匝205位于最内周。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经由向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10与端子电极E2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210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20,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1b连接。
构成第二线圈部200的各匝201~205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A2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B2。如上述,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具有同一平面形状,因此,虚拟线L0通过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与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之间。另外,第二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也位于虚拟线L0上。
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分别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和另一个表面11b。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重叠方式的透视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以各自的中心点C一致,且端子电极E1a、E1b重叠,端子电极E2a、E2b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绝缘基板11的正反面。由此,第一线圈部100的匝101~105的圆周区域A1与第二线圈部200的匝201~205的圆周区域A2的大部分俯视时重叠。另外,第一线圈部100的内周端Ti与第二线圈部200的内周端Ti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a连接。由此,第一线圈部100与第二线圈部200如图5所示串联连接,构成合计10匝的螺旋线圈。
另外,引出图案110与引出图案220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b连接。同样,引出图案120与引出图案210经由贯通绝缘基板11设置的连接部THc连接。由此,端子电极E1a、E1b短路,端子电极E2a、E2b短路。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THa设置4个,连接部THb、THc分别设置3个,但关于这些连接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以上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结构。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由具有彼此相同的平面形状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构成,因此,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图案形状的掩模制作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除了与变化区域B1、B2重叠的部分以外,第一线圈部100与第二线圈部200的大部分俯视时重叠,因此,即使在绝缘基板11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视觉的干涉。即,在外观检查第一线圈部100时,第二线圈部200不会成为视觉的障碍,相反,在外观检查第二线圈部200时,第一线圈部100不会成为成为视觉的障碍。由此,可以正确地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将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及内周端Ti配置于变化区域B1、B2,因此,尽管将第一线圈部100的外周端To和第二线圈部200的外周端To配置在彼此相邻的位置,也能够防止圆周区域A1、A2的増大导致线圈部的外形的大型化及线圈的内径区域的减少。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上述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置换为第一线圈部100A和第二线圈部200A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对于同一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A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A和第二线圈部200A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在图6的一部分,用括号标记与第二线圈部200A对应的符号。
如图6所示,第一线圈部100A在匝105的更内周追加有匝106这一点上,与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部100不同。匝106的导体宽是其他匝101~105的导体宽的大致一半。另外,匝105的内周端从匝106分支,在该部分设置有连接部THa1。另一方面,在匝106的内周端设置有连接部THa2。连接部THa1和连接部THa2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当隔着绝缘基板11将第一线圈部100A与第二线圈部200A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A的匝105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A的匝206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连接,第一线圈部100A的匝106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A的匝205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2连接。其结果,构成合计11匝的螺旋线圈,即使在正反面使用同一图案形状,也能够实现奇数匝的螺旋线圈。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上述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置换成第一线圈部100B和第二线圈部200B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B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B和第二线圈部200B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在图7的一部分用括号标记与第二线圈部200B对应的符号。
如图7所示,第一线圈部100B为由匝101~106构成的6匝结构,由此,构成合计12匝的螺旋线圈。另外,各匝101~106隔着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上被分隔开。由此,匝101~106被分隔成位于外周侧的导体部分101a~106a和位于内周侧的导体部分101b~106b。在作为最内周匝的匝106中,导体部分106a的内周端设置有连接部THa3,在导体部分106b的内周端设置有连接部THa4。而且,连接部THa3和连接部THa4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在隔着绝缘基板11将第一线圈部100B与第二线圈部200B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B的导体部分106a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B的导体部分206b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3连接,第一线圈部100B的导体部分106b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B的导体部分206a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4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各匝隔着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上被分隔开,因此,与没有设置这种隙缝的情况相比,电流密度的偏差降低。其结果,能够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而且,位于第一线圈部100B外周侧的导体部分101a~106a与位于第二线圈部200B内周侧的导体部分201b~206b连接,位于第一线圈部100B内周侧的导体部分101b~106b与位于第二线圈部200B外周侧的导体部分201a~206a连接,因此,内外周差相抵。由此,电流密度分布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替换了端子电极E1a和端子电极E2b的位置。因此,在本发明中端子电极E1a和端子电极E2b的位置关系是任意的。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用于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线圈部100C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第一线圈部100C具有删除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100B中包含的导体部分106b,在导体部分105b的内周端设置连接部THa5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第一线圈部100B相同,因此,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C和第二线圈部200C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在图8的一部分用括号标记与第二线圈部200C对应的符号。
如图8所示,连接部THa3和连接部THa5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通过该结构,隔着绝缘基板11将第一线圈部100C与第二线圈部200C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C的导体部分106a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C的导体部分205b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3连接,第一线圈部100C的导体部分105b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C的导体部分206a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5连接。
其结果,构成合计11匝的螺旋线圈,即使在正反面使用相同的图案形状,也可以实现奇数匝的螺旋线圈。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在上述的第一线圈部100和第二线圈部200置换为第一线圈部100D和第二线圈部200D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相同,因此,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线圈部100D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D和第二线圈部200D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在图9的一部分用括号标记与第二线圈部200D对应的符号。
如图9所示,第一线圈部100D为由匝101~105构成的5匝的结构,由此,构成合计10匝的螺旋线圈。另外,各匝101~105被3个螺旋状的隙缝沿径向分割为4个部分。由此,匝101~105被分隔为位于最外周侧的导体部分101a~105a、位于第二个外周侧的导体部分101b~105b、位于第二个内周侧的导体部分101c~105c、位于最内周侧的导体部分101d~105d。在作为最内周匝的匝105中,导体部分105a~105d的内周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THa6~THa9。而且,连接部THa6和连接部THa9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连接部THa7和连接部THa8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隔着绝缘基板11将第一线圈部100D和第二线圈部200D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5a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5d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6连接,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5b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5c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7连接,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5c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5b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8被连接,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5d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5a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9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各匝被三个螺旋状的隙缝沿径向分割为4个部分,因此,电流密度的偏差被进一步降低。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而且,位于外周侧的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1a~105a与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1d~205d连接,位于第二个外周侧的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1b~105b与位于第二个内周侧的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1c~205c连接,位于第二个内周侧的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1c~105c与位于第二个外周侧的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1b~205b连接,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一线圈部100D的导体部分101d~105d与位于最外周侧的第二线圈部200D的导体部分201a~205a连接,因此,内外周差被相抵。由此,电流密度分布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及交流电阻。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用于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线圈部100E的图案形状的俯视图,表示从绝缘基板11的一个表面11a侧观察的状态。
第一线圈部100E具有在图9所示的第一线圈部100D追加导体部分106a、106b,并在导体部分106a、106b的内周端分别设置连接部THa10、THa11的结构。其他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第一线圈部100D相同,因此,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部100E和第二线圈部200E的图案形状相同,因此,在图10的一部分用括号标记与第二线圈部200E对应的符号。
如图10所示,连接部THa6和连接部THa11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连接部THa7和连接部THa10配置于相对于虚拟线L0对称的位置。通过该结构,隔着绝缘基板11将第一线圈部100E与第二线圈部200E重叠时,第一线圈部100E的导体部分105c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E的导体部分206b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6连接,第一线圈部100E的导体部分105d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E的导体部分206c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7连接,第一线圈部100E的导体部分106a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E的导体部分205d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0连接,第一线圈部100E的导体部分106b的内周端与第二线圈部200E的导体部分205c的内周端经由连接部THa11连接。
其结果,构成合计11匝的螺旋线圈,尽管在正反面使用相同的图案形状,也可以实现奇数匝的螺旋线圈。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不用说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1 绝缘基板
11a 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
11b 绝缘基板的另一个表面
100、100A~100E 第一线圈部
200、200A~200E 第二线圈部
101~106、201~206 匝
101a~106a、101b~106b、101c~105c、101d~105d、201a~206a、201b~206b、201c~205c、201d~205d 导体部分
110、120、210、220 引出图案
A1、A2 圆周区域
B1、B2 变化区域
C 中心点
E1a、E1b、E2a、E2b 端子电极
L0 虚拟线
THa、THa1~THa11、THb、THc 连接部
Ti 内周端
To 外周端。

Claims (8)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
第一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
第二线圈部,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另一个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
连接部,其贯通所述绝缘基板而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内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内周端,
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外周端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外周端设置于俯视彼此相邻的位置,
构成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变化区域,
所述变化区域位于虚拟线上,所述虚拟线为从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中心点呈放射状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外周端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外周端之间的线,
所述第一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一导体部分和第二导体部分,
所述第二线圈部包含在径向上被螺旋状的隙缝分隔开的第三导体部分和第四导体部分,
所述第一导体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
所述第三导体部分位于比所述第四导体部分靠外周侧的位置,
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所述第四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体部分的内周端与所述第三导体部分的内周端的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内周端位于所述变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内周端俯视时位于所述虚拟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图案形状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图案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多匝的所述圆周区域和构成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多匝的所述圆周区域的平面位置相互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基板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7.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板,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
第一螺旋线圈,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
第二螺旋线圈,其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多匝卷绕形成螺旋状;和
贯通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贯通导体和第二贯通导体,
所述第一螺旋线圈具有包含被隙缝分隔开的第一导体部分和第二导体部分的最内匝,所述第一导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导体部分分别包含第一内端和第二内端,
所述第二螺旋线圈具有包含被隙缝分隔开的第三导体部分和第四导体部分的最内匝,所述第三导体部分和所述第四导体部分分别包含第三内端和第四内端,
所述第一导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体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第三导体部分位于所述第四导体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第一贯通导体将所述第一内端与所述第四内端彼此电连接,
所述第二贯通导体将所述第二内端与所述第三内端彼此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旋线圈的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基本不变的第一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第一变化区域,
所述第二螺旋线圈的所述多匝分别具有径向上的位置基本不变的第二圆周区域和径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第二变化区域,
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内端位于所述第一变化区域,
所述第三内端和所述第四内端位于所述第二变化区域。
CN201811196247.XA 2017-10-16 2018-10-15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9671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0474A JP7062914B2 (ja) 2017-10-16 2017-10-16 コイル部品
JP2017-200474 2017-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1548A CN109671548A (zh) 2019-04-23
CN109671548B true CN109671548B (zh) 2021-02-19

Family

ID=6609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247.XA Active CN109671548B (zh) 2017-10-16 2018-10-15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7615B2 (zh)
JP (1) JP7062914B2 (zh)
CN (1) CN109671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6264B2 (ja) * 2017-11-13 2022-11-2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EP3796344B1 (en) * 2019-09-20 2023-08-23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Winding configuration as part of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for a medium frequency transformer
JP7456134B2 (ja) * 2019-12-03 2024-03-2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13192721A (zh) * 2021-01-21 2021-07-30 龙腾 基于印制电路板的电感结构、包含该结构的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及包含该结构的变压器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456A (zh) * 2001-03-08 2003-12-17 Tdk株式会社 平面线圈及平面变压器
CN202838351U (zh) * 2012-07-31 2013-03-27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用的射频识别装置
CN10317785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感应元件和感应装置
CN104641432A (zh) * 2012-09-20 2015-05-2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平面线圈、变压器以及平面线圈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9256A (ja) * 1974-12-31 1976-07-10 Akira Ito Denkikoiru
JPH06215951A (ja) * 1993-01-19 1994-08-05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コイル形トランス
JPH06236821A (ja) * 1993-02-12 1994-08-23 Res Dev Corp Of Japan フィルム型トランス
JP3488868B2 (ja) * 2001-03-05 2004-01-19 Tdk株式会社 平面コイルおよび平面トランス
US6847284B2 (en) 2001-03-05 2005-01-25 Tdk Corporation Planar coil and planar transformer
JP3488869B2 (ja) * 2001-03-16 2004-01-19 Tdk株式会社 平面コイルおよび平面トランス
DE10132847A1 (de) * 2001-07-06 2003-01-30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Leiter und Spule mit verringerten Wirbelstromverlusten
US7417523B2 (en) * 2003-08-26 2008-08-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Ultra-thin flexible inductor
US8179223B2 (en) 2006-10-31 2012-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heet type transformer and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8172048A (ja) * 2007-01-12 2008-07-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205215A (ja) 2007-02-20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積層コイル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及び充電器
JP2009088161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電子部品
US7956603B2 (en) * 2008-06-16 2011-06-07 Medility Llc Sensor inductors, sensors for monitoring movements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e
JP4893975B2 (ja) * 2009-08-25 2012-03-0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CN102087909A (zh) * 2009-12-08 2011-06-08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内外径电流补偿的多路径叠层电感
WO2012121724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at power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applications
JP5459327B2 (ja) * 2012-01-24 2014-04-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US10553345B2 (en) * 2016-03-25 2020-02-04 Wits Co., Ltd. Coil devic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2456A (zh) * 2001-03-08 2003-12-17 Tdk株式会社 平面线圈及平面变压器
CN10317785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感应元件和感应装置
CN202838351U (zh) * 2012-07-31 2013-03-27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用的射频识别装置
CN104641432A (zh) * 2012-09-20 2015-05-2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平面线圈、变压器以及平面线圈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15137A1 (en) 2019-04-18
JP2019075458A (ja) 2019-05-16
JP7062914B2 (ja) 2022-05-09
US11257615B2 (en) 2022-02-22
CN109671548A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1548B (zh) 线圈部件
US9196415B2 (en) Coil component
US11605494B2 (en) Coil component
CN105990931B (zh) 马达绕组
US20180358174A1 (en) Coil component
KR102385508B1 (ko) 커먼 모드 노이즈 필터
JP6547572B2 (ja) 給電装置
CN109786077B (zh) 线圈部件
JP7176264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19186235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回路
JP6981334B2 (ja) 複合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992458B2 (ja) コイル部品
JP7087428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879477B2 (ja) 平面コイル基板
JP7073694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23022416A (ja) コイル基板、モータ用コイル基板及びモータ
JP2020072175A (ja) コイル部品
JP6996276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9616279A (zh) 电感元件及滤波器
JP7234610B2 (ja) コイル部品
JP7419730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
JP2018186152A (ja) コイル部品
JP2023047357A (ja) インダクタ
CN112599319A (zh) 线圈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