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1835B - 操作盘支撑装置及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盘支撑装置及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81835B CN109581835B CN201811114527.1A CN201811114527A CN109581835B CN 109581835 B CN109581835 B CN 109581835B CN 201811114527 A CN201811114527 A CN 201811114527A CN 109581835 B CN109581835 B CN 1095818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on panel
- shaft
- mounting member
- friction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盘支撑装置,其可使操作盘及操作盘支撑装置退避至从装置本体的侧面充分后退的位置,其中第一安装构件包括第一轴,第二安装构件在比第一轴更低的位置包括第二轴,第三安装构件包括第三轴,第四安装构件包括第四轴。第一连结构件,一端枢接于第一轴,另一端枢接于第三轴。第二连结构件,一端枢接于第二轴,另一端枢接于第四轴。从该第一轴至该第二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大于该第二连结构件从该第二轴至该第四轴的长度减去该第一连结构件从该第一轴至该第三轴的长度的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操作盘支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合用于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扫描机、复合机、POS输入设备等具有操作盘的信息终端装置,以及使用该操作盘支撑装置的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中,用以设定印刷条件等、进行开始/停止输出印刷的指令的操作盘,是以操作面向上而平放的状态设置在复印机框体的正面。然而,操作盘是考虑一般使用者而固定于复印机的较高位置,对于一部分的用户而言,具有操作盘的位置不适当的情况。于是,日本特开2009-98444号公开专利公报中,在复印机框体上部设置铰链轴,通过铰链轴使操作盘朝向下方旋转而能够成为立起状态。
日本特开2010-108189号公开专利公报中公开一种开关装置,其在具有触摸屏的显示器装置或POS终端装置中,使用可以手动任意设定操作盘的倾斜角度的铰链轴。此处,将固定于铰链轴的限制板抵住形成于安装构件相对于操作盘的端部的突起,借此对于操作盘设定既定旋转范围的起点(0度)与终点(90度)。此外,通过使被铰链轴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与被安装构件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摩擦,可使操作盘保持任意的倾斜角度。
具有大型操作盘的复印机中,为了操作方便,有时操作盘会从复印机框体往正面一侧大幅突出。大型操作盘在正面侧突出并固定的复印机中,操作盘会造成干涉而在使复印机移动时限制了动作路径,而在复印机移动时,操作盘容易接触周围的障碍物或通行的人。另外,因为操作盘而导致收纳复印机的纸箱尺寸变大等,使得复印机的出货成本、运送成本增加。
于是,如日本特开2010-108189号公开专利公报所公开,其提出将具有铰链轴的开关装置装设于复印机框体上部,通过铰链轴使操作盘往下方旋转而朝向本体侧退避。然而,使用具有铰链轴的开关装置使操作盘单纯往下方旋转的情况中,无法使操作盘从正面侧后退至比开关装置更为后方的位置。因此,无法使操作盘及开关装置退避至往装置本体内侧充分后退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盘支撑装置,其可使操作盘及操作盘支撑装置退避至往装置本体内侧充分后退的位置。
本发明的操作盘支撑装置设于装置本体而支撑操作盘,其可使该操作盘往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移动;该第一位置使该操作盘平放而朝向该装置本体外侧展开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使该操作盘立起而朝向该装置本体内侧退避的位置。并且提供一种操作盘支撑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左右具有一对立起部,设置于该装置本体之安装该操作盘的位置;第二安装构件,设置于低于该装置本体的该第一安装构件的位置的该立起部之间;一对第一连结构件,将各自的一端部可透过第一轴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一对立起部,且可旋转地安装在将另一端部侧安装在该操作盘的一对第三安装构件;及第二连结构件,将一端部侧可透过第二轴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构件,且可透过第四轴旋转地安装在使另一端部侧在使该操作盘往该操作盘水平放置的状态下位于比该第三安装构件更为前方而安装的第四安装构件,并且具有:第一旋转限制装置,设于该各第一轴之侧,限制设于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各立起部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的该各第一连结构件的旋转范围;及第二旋转限制装置,设于该第三轴之侧,限制设于该各第三安装构件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的该各第一连结构件的旋转范围,另外具有:第一摩擦装置、第二摩擦装置、第三摩擦装置、及第四摩擦装置,在该各第一轴之侧且为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各立起部与该第一连结构件之间、该第三轴之侧且为该第三安装构件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该第二轴之侧且为第二安装构件与第二摩擦装置之间、及第四轴之侧且为第四安装构件与第二摩擦装置之间,分别产生摩擦阻抗。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可使操作盘及操作盘支撑装置退避至往装置本体内侧充分后退的位置的操作盘支撑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复印机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2(a)为操作盘倾斜0度的说明图。
图2(b)为操作盘倾斜30度的说明图。图2(c)为操作盘倾斜60度的说明图。
图2(d)为操作盘倾斜80度的说明图。
图3为从下方观看操作盘支撑装置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a)为操作盘的第一位置的说明图。
图4(b)为操作盘的第二位置的说明图。
图5为操作盘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从正面侧观看第一连结机构及第二链接机构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7为操作盘及操作盘支撑装置随着操作盘移动而产生干涉的区域的说明图。
图8(a)为实施例2的操作盘支撑装置的第一连结机构的立体图。
图8(b)为实施例2的操作盘支撑装置的第一连结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操作盘支撑装置
11 安装基板
12 垫高基板
13 第一安装构件
14 第二安装构件
20、30、20B 第一连结机构
21、21 第一轴
22、23 摩擦构件
25 摩擦构件
24、34 第一连结构件(连结构件、连接部)
26 弹簧垫片
27 限制板(第一旋转限制装置)
33 限制板(第二旋转限制装置)
28 螺帽
31、32 第三轴
35 第二连结构件
37 第二轴
38 第四轴
45、46 第三安装构件
47 第四安装构件
48 嵌合板
50 第二连结机构
61、62 连接构件
63、64 固定螺具
100 复印机
101 影像形成部(装置本体)
102 影像读取部(装置本体)
103 原稿运送装置
110 操作盘
111 液晶画面
112 操作面板
F1、F2 摩擦部(第一摩擦装置)
F3、F4 摩擦部(第二摩擦装置)
F5、F6 摩擦部
S1、S2、S3、S4 旋转限制部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11n 螺具
102n 螺具
R31 圆
R38 圆
R110 箭号
KR 干涉区域
N1 第一倾斜部
N2 第二倾斜部
H1 第一平行部
H2 第二平行部
L1、L2 长度
L3~L6 距离
L8 距离
13a 立起部
13c 长孔
13d 补强部
13e 补强部
14 第二安装构件
21a 圆柱部
21b 平坦部
21c 圆柱部
21d 平坦部
21e 卡合凹处
21f 螺纹部
22a 圆孔
22b 突起部
23a 圆孔
23b 突起部
24b 突起部
24d 卡合孔
24e 卡合孔
24g 长孔
24p 接续部
24q 补强部
25a 圆孔
25b 突起部
27a 长孔
27b 抵接部
27c 抵接部
31b 平坦部
31c 圆柱部
31d 平坦部
31e 卡合凹处
32a 圆柱部
32b 平坦部
32c 圆柱部
32d 平坦部
32e 卡合凹处
33a 长孔
33b 抵接部
33c 抵接部
34b 突起部
34d 卡合孔
34e 卡合孔
34i 卡合孔
34j 卡合孔
34m 突起部
34p 接续部
34q 补强部
35d 卡合孔
35e 卡合孔
35i 卡合孔
35j 卡合孔
37a 圆柱部
37c 圆柱部
37e 卡合凹处
38a 圆柱部
38c 圆柱部
38e 卡合凹处
45m 突起部
47第四安装构件
48a 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在复印机中,使用四节连结机构从使操作盘平放的使用位置(第1位置P1)移动至立起之退避位置(第2位置P2)的实施形态。
【实施例1】
(复印机)
图1为实施例1的复印机的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操作盘的倾斜度的说明图。图2中,(a)为0度,(b)为30度,(c)为60度,(d)为80度。
如图1所示,信息终端装置之一的复印机100中,在影像形成部101的上配置有影像读取部102,影像读取部102的上配置有原稿运送装置103。复印机100使用由影像读取部102从原稿读取的影像数据,影像形成部101执行电子影像工艺,借此将与原稿影像相同的影像影印至图中未显示的纸张。影像读取部102是所谓的平板扫描机,其读取载置于影像读取部102的上表面的玻璃板与原稿运送装置103之间的原稿影像。影像读取部102可使用原稿运送装置103连续读取多张原稿。
在装置本体的影像读取部102的正面侧,使用操作盘安装装置10而设有操作盘110。操作盘110中,在与触摸屏重叠的液晶画面111周围配置有各种开关112。液晶画面111显示让用户操作并选择各种开关112的设定项目或是操作画面。用户通过液晶画面111上显示的影像信息操作各种开关112,借此执行必要的各种设定。用户使需要的功能操作画面显示于液晶画面111上而操作各种开关112,借此使复印机100执行影印、传真、打印、印刷等的各种功能。
如图2(a)~(d)所示,操作盘110是以在影像读取部102的正面侧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操作盘支撑装置10,通过抓住操作盘110而以手动使其移动,可对于操作盘110设定并使其停止于0度~90度的任意倾斜角度。操作盘110可因0度~90度的倾斜角度,使操作面在朝向上方到朝向正面之间变化。复印机100,可在将操作盘110设定为任意倾斜角度的状态下进行操作而运转。复印机100在出货运送时、移动时,可使操作盘110立起而使其朝向复印机100的内侧退避。
另外,可使操作盘110倾斜90度而退避的情况,被认为是以铰链轴连接操作盘110与影像读取部102而单纯地枢接。然而,此情况中,为了使操作盘110旋转必须预先确保以操作盘110的宽度为半径的半圆柱状空间。设置铰链轴使操作盘110单纯往下旋转的情况,操作盘110的展开到退避所需的干涉区域的空间体积变大。
于是,在复印机100中使用四节连结机构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以减少操作盘110的展开到退避所需要的空间的体积。对于在四节连结机构中相对向的两支连结臂可旋转的角度范围界限,设定操作盘110移动的起点(0度)与终点(90度)。
(操作盘支撑装置)
图3是从下方观看操作盘支撑装置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操作盘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说明图。图4中,(a)为第一位置、(b)为第二位置。
如图3所示,安装基板11通过螺具102n而被固定于影像读取部102正面侧的立起面。安装基板11上,通过螺具11n固定有垫高基板12。安装基板11上通过四个角落的螺具11n固定有第1安装构件13。
操作盘支撑装置10,设置于作为装置本体的影像读取部102的框体而支撑操作盘110。操作盘支撑装置10,可使操作盘110往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移动;该第一位置P1是使操作盘110平放而往操作侧(正面侧)展开的位置,该第二位置P2是使操作盘110立起而从操作侧(正面侧)退避的位置。操作盘支撑装置10中,两端分别枢接于操作盘110与安装基板11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与第二连结构件35构成四节连结机构。
第一安装构件13,隔着安装基板11安装于影像读取部102。第一安装构件13中,在左右的立起部13a、13a上固定有第一轴21、21。第三安装构件45、46安装于操作盘110的底面。第三安装构件45、46分别固定与第一轴21、21平行的第三轴31、32。第一连结构件24、34、一端枢接于第一轴21、21,另一端枢接于第三轴31、32。
第二安装构件14,隔着垫高基板12及安装基板11而安装于影像读取部102。第二安装构件14上固定有与第一轴21、21平行的第二轴37,其位于比第一轴21、21更低的位置。第四安装构件47安装于操作盘110的底面。第四安装构件47上固定有与第二轴37平行的第四轴38。第二连结构件35,一端枢接于第二轴37,另一端枢接于第四轴38。
操作盘支撑装置10,使操作盘110的背面侧如箭号R110移动,而使操作盘110从平放的第一位置P1往立起的第二位置P2移动。如图4(a)所示,第一位置P1中,操作盘110,是在使操作面向上而往正面侧突出的状态下保持水平。位于第一位置P1的操作盘110,其正面侧的一部分从复印机100的平面往外突出。如图4(b)所示,第二位置P2中,操作盘110以往内侧折叠的方式移动而保持垂直。位于第二位置P2的操作盘110,整体往复印机100平面的内侧退避。
在第艺连结构件24、34与第二连结构件35所形成的四节连结机构中,操作盘110在第二位置P2立起的条件,是在第二位置P2中,第四轴38变得比第三轴31、32更低。换言之,从第一轴21、21至第二轴37的距离L3,大于以从第二轴37至第四轴38的第二连结构件35的长度L2减去从第一轴21、21至第三轴31、32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长度L1的距离。
另外,操作盘支撑装置10,在第一位置P1使操作盘110保持平放的状态,并且要求其不会随着操作盘110的操作的按压而导致操作盘110倾斜或下降。于是,操作盘支撑装置10之中,在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各枢接点上设置旋转限制部S1、S2、S3、S4,其使第一连结构件24、34及操作盘110的旋转范围有所限制。
(旋转限制部)
图5是操作盘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中,为了使立体图中各零件的观察方向良好,以上下相反的状态配置图3的操作盘支撑装置的各零件。另外,旋转限制部S1、S2、S3、S4中,使用限制板27、33限制旋转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赋予对应的相同零件相同的符号。
如图5所示,旋转限制部S1、S2中,左右对称地配置共通的各零件。因此,以下参照图4(a)同时说明旋转限制部S1、S2的共通构成。如图4(a)所示,旋转限制部S2中,第一连结构件34的突起部34b抵住相对第一安装构件13固定旋转的限制板27,借此限制第一连结构件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范围。旋转限制部S1中,第一连结构件24的突起部24b抵住相对第一安装构件13固定旋转的限制板27,借此限制第一连结构件2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范围。
如图5所示,旋转限制部S1,在第一安装构件13上形成有长孔13c。第一轴21的一端部形成有平坦部21b。第一轴21中,使平坦部21b插入长孔13c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13。限制板27的旋转中心形成有长孔27a。第一轴2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圆柱部21c、平坦部21d与螺纹部21f。限制板27中,使平坦部21d插入长孔27a而限制相对于第一轴21的旋转。
对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端部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突起部24b(34b)。突起部24b(34b),随着第一连结构件24(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在限制板27的抵接部27b、27c之间旋转。以突起部24b(34b)抵住限制板27的抵接部27b、27c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旋转角度,限制第一连结构件24(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而限制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旋转。
如图5所示,旋转限制部S3、S4中,除了第三轴31、32固定于第一连结构件24或是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46此点有所不同以外,基本上为相同结构。因此,以下参照图4(a)同时说明旋转限制部S3、S4的共通构成。如图4(a)所示,旋转限制部S4(S3)中,第一连结构件34的突起部34m(第二安装构件45的突起部45m)抵住相对第二安装构件46(45)固定旋转的限制板33,借此限制了第二安装构件46(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34(24)的旋转范围。
旋转限制部S3中,第二安装构件45的突起部45m抵住相对第一连结构件24固定旋转的限制板33,借此限制了第二安装构件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旋转范围。第一连结构件24上形成长孔24g。第三轴31的一端部上形成平坦部31b。第三轴31中,平坦部31b插入长孔24g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固定于第一连结构件24。限制板33的旋转中心形成有长孔33a。第三轴31的另一端部则形成有圆柱部31c与平坦部31d。限制板33中,平坦部31d插入长孔33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固定于第三轴31。将第二安装构件45的端部弯曲加工而形成突起部45m。突起部45m,随着第三安装构件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旋转,而在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之间旋转。以突起部45m抵住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的第二安装构件45的旋转角度,限制第二安装构件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旋转,进而限制了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45的操作盘(110)的0度以下及90度以上的旋转。
旋转限制部S4中,第一连结构件34的突起部34m抵住对于第二安装构件45固定旋转的限制板33,而限制第二安装构件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旋转范围。旋转限制部S4中,第三安装构件46上形成有长孔46g。第三轴32的一端部上形成有平坦部32b。第三轴32中,平坦部32b插入长孔46g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固定于第三安装构件46。限制板33的旋转中心形成有长孔33a。第三轴3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圆柱部32c与平坦部32d。限制板33中,平坦部32d插入长孔33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固定于第三轴32。对第一连结构件34的端部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突起部34m。突起部34m,随着第三安装构件46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旋转,而在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之间旋转。以突起部34m抵住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的第二安装构件46的旋转角度,限制第二安装构件46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旋转,进而限制了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46的操作盘(110)的0度以下及90度以上的旋转。
另外,操作盘支撑装置10较佳是使操作盘110在0度与9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可承受操作时的压力及移动时的振动而能够保持稳定。操作盘110较佳是在停止于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任意角度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面执行操作。于是,操作盘支撑装置10中,在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各枢接点及第二连结构件35的各枢接点设置摩擦部F1、F2、F3、F4、F5、F6,其使摩擦阻抗作用于第一连结构件24、34及第二连结构件35的旋转。操作盘110,在第一位置P1与第2位置P2之间对抗摩擦部F1、F2、F3、F4、F5、F6的摩擦阻力而移动。
(摩擦部)
摩擦部F1、F2、F3、F4、F5、F6,因为产生摩擦阻抗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对于对应的零件赋予相同的符号。摩擦部F1、F2、F3、F4、F5、F6中,面接触的摩擦构件22与摩擦构件23在被弹簧垫片26加压的状态下摩擦。
摩擦部F1、F2中,各零件是左右对称地配置,除此之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结构。
摩擦部F1中,被第一安装构件13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3与被第一连结构件24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2,随着第一连结构件2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而摩擦。摩擦构件22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一轴21的卡合凹处21e。摩擦构件23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卡合孔24d。摩擦构件25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卡合孔24e。螺帽28锁在第一轴21的螺纹部21f上,使限制板27朝向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a移动,而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弹簧垫片26,在于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下,于限制板27与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a之间,对第一连结构件24与摩擦构件22、23、25的重叠加压。
摩擦部F2中,被第一安装构件13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3与被第一连结构件34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2,随着第一连结构件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而摩擦。摩擦构件22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一轴21的卡合凹处21e。摩擦构件23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卡合孔34e。摩擦构件25中,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卡合孔34d。螺帽28锁在第一轴21的螺纹部21f上,使限制板27朝向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a移动,而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弹簧垫片26,在于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下,于限制板27与第一轴21的圆柱部21a之间,对第一连结构件34与摩擦构件22、23、25的重叠加压。
摩擦部F3、F4中,除了第三轴31、32固定于第一连结构件24或是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46此点不同以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结构。
摩擦部F3中,被第三安装构件45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3与被第一连结构件24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2,随着第三安装构件45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旋转而摩擦。摩擦构件22中,第三轴31的圆柱部3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三轴31的卡合凹处31e。摩擦构件23中,第三轴31的圆柱部3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卡合孔24i。摩擦构件25中,第三轴31的圆柱部31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24的卡合孔24j。限制板33中,第三轴31的平坦部31d插入长孔33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弹簧垫片26,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在限制板33与第三轴32的圆柱部32a之间,对第一连结构件34及摩擦构件22、23、25加压。
摩擦部F4中,被第三安装构件46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2与被第一连结构件34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3,随着第三安装构件46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旋转而摩擦。摩擦构件22中,第三轴32的圆柱部32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三轴32的卡合凹处32e。摩擦构件23中,第三轴32的圆柱部32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卡合孔34i。摩擦构件25中,第三轴32的圆柱部32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一连结构件34的卡合孔34j。限制板33中,第三轴32的平坦部32d插入长孔33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弹簧垫片26,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在限制板33与第三轴32的圆柱部32a之间,对第一连结构件34与摩擦构件22、23、25与的重叠加压。
第二安装构件14,藉由将螺具12c锁入形成于垫高基板12的母螺具12d而被固定。摩擦部F5、F6中,被第二安装构件14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2与被第二连结构件35固定旋转的摩擦构件23,随着第二连结构件35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旋转而摩擦。
摩擦部F5中,在摩擦构件22中,第二轴37的圆柱部37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三轴37的卡合凹处37e。摩擦构件23中,第二轴37的圆柱部37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二连结构件35的卡合孔35e。摩擦构件25中,第二轴37的圆柱部37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二连结构件35的卡合孔35d。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的状态下,使第二轴37的平坦部37d插入嵌合板48的中央的长孔48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使摩擦部F5的整体一体化。因此,弹簧垫片26,在第三轴37的圆柱部37a之间,对于第二连结构件35与摩擦构件22、23、25的重叠加压。
摩擦部F6中,在摩擦构件22中,第四轴38的圆柱部38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2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2b卡合于第四轴38的卡合凹处38e。摩擦构件23中,第四轴38的圆柱部38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于第二连结构件35的卡合孔35i。摩擦构件25中,第四轴38的圆柱部38c保持于中央的圆孔25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5b卡合于第二连结构件35的卡合孔35j。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弹簧垫片26状态下,使第四轴38的平坦部38d插入嵌合板48的中央的长孔48a而将前端嵌合,借此使摩擦部F6的整体一体化。因此,弹簧垫片26,在第四轴38的圆柱部38a之间,对于第二连结构件35与摩擦构件22、23、25的重叠加压。
(第一连结机构及第二连结机构)
图6是从正面侧观看的第一连结机构及第二链接机构的配置的说明图。图7是操作盘及操作盘支撑装置随着操作盘移动的干涉区域的说明图。
如图4(a)所示,在操作盘110保持于水平放置的第一位置P1,第三轴31、32在第四轴38与相对于影像读取部102的安装面之间移动。如图4(b)所示,在操作盘110保持于垂直立起的状态的第二位置P2,第四轴38移动至低于第三轴31、32的位置。因此,如图4(b)所示,在复印机100运送时、移动时或是保管时,相较于一般操作时,可仅以距离L4使操作盘110往复印机100的背面侧退避。
如图4(b)所示,从第一轴21、21至第2轴37的高度方向的距离L3,大于以从第二轴37至第四轴38的第二连结构件35的长度L2减去从第一轴21、21至第三轴31、32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长度L1的距离(L2-L1)。因此,如上所述,可使操作盘110在水平放置的状态与垂直立起的状态之间移动。
如图4(b)所示,从第而轴37至第四轴38的第二连结构件35的长度L2大于从第一轴21、21至第3轴31、32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长度。因此,如图4(a)所示,可抑制使操作盘110移动至第一位置P1时往操作盘支撑装置10的正面侧突出。
如图4(b)所示,从第二轴37至对于影像读取部102的安装面的距离L6大于从第一轴21、21至对于影像读取部102的安装面的距离L5。因此,在使操作盘110往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中,可抑制作用于第二连结构件35的拉力朝向操作盘110的背面方向移动。操作盘支撑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支撑刚性变高,在立起状态操作操作盘110时,操作盘110不易往背面侧后退。
如图4(b)所示,第一连结构件24、34包括第一平行部H1与第一倾斜部N1。第一平行部H1枢接于第三轴31、32,在第二位置P2与对于影像读取部102的安装面平行。第一倾斜部N1,从第一平行部H1斜向弯曲而枢接于第一轴21、21。第二连结构件35包括第二平行部H2与第二倾斜部N2。第二平行部H2枢接于第四轴38,在第二位置P2与对于影像读取部102的安装面平行。第二倾斜部N2,从第二平行部H2斜向弯曲而枢接于第二轴37。因此,在使操作盘110往第二位置移动时,操作盘支撑装置10在操作盘110与安装基板11之间有效率地折叠,第一连结构件24、34及第二连结构件35不会干涉操作盘110也不会干涉安装基板11。
如图5所示,第一旋转限制装置的限制板27设于第一轴21、21,其限制了第一连结构件24、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范围。第二旋转限制装置的限制板33、33设于第三轴31、32,其限制了第三安装构件45、46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旋转范围。因此,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高刚性地支撑操作盘110,而可高刚性地保持姿势。
如图5所示,第一摩擦装置的摩擦部F1、F2设于第一轴21、21,其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34相对于第一安装构件13的旋转产生摩擦阻抗。第二摩擦装置的摩擦部F3、F4设于第三轴31、32,其对于第三安装构件45、46相对于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旋转产生摩擦阻抗。因此,可将操作盘110保持于任意位置与对应该位置的姿势。
如图5所示,第一连结构件24、34是由一对连结构件(24、34)所构成。一对连结构件(24、34),通过相同轴线的第一轴21、21而分别相对第一安装构件13自由旋转。一对连结构件(24、34),通过相同轴线的第三轴31、32,分别自由旋转地支撑第三安装构件45、46。
如图6所示,第二连结构件35配置于一对连结构件(24、34)的间隔。因此,两个第一连结构件24、34与一个第二连结构件35在操作盘110的底面形成三角形,而可确保在操作盘110的左右具有几乎相同的支撑刚性。接着,被一对连结构件(24、34)所夹住的空间,因为确保作为第二连结构件35的移动空间及收纳空间,而在第二位置P2中可使操作盘110退避至靠近影像读取部102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三轴31、32,若为单独则可以第一轴21、21为中心、第一连结构件24、34为半径而沿着圆R31的轨迹移动。第四轴38,若为单独则可以第二轴37为中心、第二连结构件35为半径而沿着圆R38的轨迹移动。然而,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因为在操作盘110上固定位置关系,因此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为定值。
因此,第一连结构件24、34及第二连结构件35,可在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保持定值的情况下旋转。换言之,因为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固定,所以第三轴31、32、第四轴38皆无法旋转至圆R31上的点与圆R38上的点的距离大于距离L8的范围。并且在圆R31上的点与圆R38上的点的距离小于距离L8的范围中,可以保持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而操作盘110可以倾斜角度。换言之,即使在省略图4所示的旋转限制部S1、S2、S3、S4的实施形态中,操作盘110也可将旋转限制于略水平放置的状态与略垂直立起的状态之间并使其停止。
然而,实施例1中,在形成四节连结机构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圆R31及第二连结构件35的圆R38的距离和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相等的两个位置上,设定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并且通过限制板27、33在被第三轴31、32与第四轴38的距离L8所拘束而操作盘110倾斜的空间少的角度位置限制旋转。借此,精密地设定操作盘11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的倾斜状态并且使其稳定。换言之,通过设置旋转限制部S1、S2、S3、S4,相较于仅靠第三轴31、32与第4轴38与的距离L8,可降低操作盘11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的摇晃而使操作盘110的倾斜状态稳定。
(干涉区域)
如图7中的影线所示,使操作盘11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形成操作盘110与操作盘支撑装置10通过的干涉区域KR。操作盘支撑装置10中,通过采用四节连结机构,相较于使用铰链轴的开关装置,可使在操作盘110从水平放置的状态移动至垂直立起的状态的过程的干涉区域KR变小。操作盘支撑装置10中,在操作盘11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使操作盘110的一部分在重叠的状态下旋转,因此相较于以设于操作盘110的一端的铰链轴为中心使操作盘110单纯向下旋转的情况,干涉区域KR变小。
操作盘支撑装置10中,未形成在操作盘110的下方突出的干涉区域KR,因此可在操作盘110的下方配置影像形成部101、排出托盘等的其他构件。另外,在使操作盘110定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在操作盘110的下方,可确保从影像形成部101的排出托盘取出纸张的空间。
(实施例1的效果)
根据实施例1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可使操作盘110及操作盘支撑装置10退避至从装置本体正面侧的面充分后退的位置。将使操作盘110展开及退避的四节连结机构、0度/90度制动机构(旋转限制装置)小型整合而构成具有通用性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因此,可通过使用共通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将尺寸及重量不同的各种操作盘安装于各种信息终端装置的装置本体,而实现操作盘的退避/展开。
【实施例2】
图8为实施例2的操作盘支撑装置的说明图。图8中,(a)为第一连结机构的立体图,(b)为第一连结机构的侧视图。实施例2中,图5所示的第一连结机构20、30的第一连结构件24、34在其中间部分连接而一起旋转。然而,第二连结机构50与实施例1相同地构成、相同地配置。因此,详细说明第一连结机构(20B)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而关于第二链接机构50则省略图示及说明。
如图8(a)所示,将第一安装构件13的上下弯折而形成补强部13d、13e。第一连结构件24、34上,通过引伸加工而形成在长边方向上连续的肋条状补强部24q、34q。第一连结构件24、34上形成接续部24p、34p,其以将边缘朝向与第一连结构件24、34相反方向的一侧弯折的方式所形成。从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强度的观点来看,接续部24p、34p较佳系在间隙熔接其他构件等而与第一连结构件24、34在长边方向上连续。
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接续部24p、34p上形成图中未显示的母螺具。连接构件61、62,与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接续部24p、34p重叠,如图8(b)所示,将固定螺具63、64锁入接续部24p、34p的母螺具而将其固定。连接构件61、62,与第一连结构件24、34共同形成逆U型的剖面,而提高了第一连结机构20B支撑操作盘(110)的刚性。
实施例2中,第一连结构件24、34,是通过相同轴线的第一轴21、21相对第一安装构件13自由旋转并且通过相同轴线的第三轴31、32自由旋转地支撑第2安装构件45、46的一对连结部。接着,作为连接部之一的连接构件61、62,以使第一连结构件24、34一起旋转的方式,在第一轴21、21与第三轴31、32之间将第一连结构件24、34连接。第一连结构件24、34的功能作为通过连接构件61、62连接的U型剖面连结构件。接着,U型剖面的内侧空间确保了作为第二连结构件35的移动空间。
根据实施例2,因为对于操作盘支撑装置10加上了各种补强结构,使得操作盘110的支撑刚性高于实施例1,而缩小了在操作复印机100时操作盘110的位置偏离及晃动。同时,可用更薄的板金材料轻量地构成支撑沉重的操作盘110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另外,实施例2中,将第一连结构件24、34与连接构件61、62作为不同的构件,通过固定螺具63、64进行连接而形成U型剖面的连结构件。然而,也可将一片板金切断及弯曲加工而形成U型剖面的连结构件。
(其他实施的形态)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不限于实施例1、2中说明的具体构成及用途。也可以将上述构成的一部分或是全部置换为均等构成的其他形态实施。实施例1、2中说明复印机100的操作盘110的操作盘支撑装置10。然而,操作盘支撑装置10也可用于复印机以外的具有操作盘的信息终端装置。此外,如上所述,即使在省略图4所示的旋转限制部S1、S2、S3、S4的实施形态中,也可实现使操作盘110在略水平放置的状态与略垂直立起的状态之间移动的复印机。
实施例1、2中,在安装基板11及垫高基板12上设置第一连结机构20、30及第二连结机构50,但第一连结机构20、30及第二连结机构5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影像读取部102侧面的方法设置。也可使第一连结机构与第二连结机构作为不同机构而准备多种,因应用途变更第一连结机构与第二链接机构的组合。相反地,也可使第一连结机构与第二连结机构接近,在操作盘的下方隔着间隔以两个为1组配置组装为一体的连接单元。第一连结机构与第二连结机构分别的个数不限于两个与一个组合、也可为一个与两个组合等,可任意变更。
本发明因为如以上所构成,因此特别适合使用于设置触摸屏的影像显示器与设置具有各种开关的操作盘的信息终端装置,例如复印机、印刷机、印刷设备、POS输入设备,游戏设备、签名板、游戏机等的操作盘支撑装置,以及使用该操作盘支撑装置的信息终端装置。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操作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于一装置本体以支撑一操作盘,其可使该操作盘往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移动,该第一位置为该操作盘往该装置本体的外侧展开水平放置的位置,该第二位置使该操作盘立起而往该装置本体内侧退避的位置;该操作盘支撑装置包含:
第一安装构件,左右具有一对立起部,设置于该装置本体之安装该操作盘的位置;
第二安装构件,设置于低于该装置本体的该第一安装构件的位置的该立起部之间;一对第一连结构件,将各自的一端部可透过第一轴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一对立起部,且将另一端部侧通过第三轴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操作盘的一对第三安装构件及
第二连结构件,将一端部侧可透过第二轴旋转地安装在该第二安装构件,且另一端部侧可透过第四轴旋转地安装在一第四安装构件,在该操作盘往该操作盘水平放置的状态下,该第四安装构件使该第二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侧位于比该第三安装构件更为前方的位置处,并且具有:
第一旋转限制装置,设于该各第一轴之侧,限制设于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各立起部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的该各第一连结构件的旋转范围;及
第二旋转限制装置,设于该第三轴之侧,限制设于该各第三安装构件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的该各第一连结构件的旋转范围,另外具有:
第一摩擦装置、第二摩擦装置、第三摩擦装置、及第四摩擦装置,在该各第一轴之侧且为该第一安装构件的该各立起部与该第一连结构件之间、该第三轴之侧且为该第三安装构件与该各第一连结构件之间、该第二轴之侧且为第二安装构件与第二摩擦装置之间、及第四轴之侧且为第四安装构件与第二摩擦装置之间,分别产生摩擦阻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构件包括第一平行部与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平行部枢接于该第三轴且在该第二位置与该装置本体平行,该第一倾斜部从该第一平行部倾斜弯曲并枢接于该第一轴;
该第二连结构件包括第二平行部与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平行部枢接于该第四轴并在该第二位置与该装置本体平行,该第二倾斜部从该第二平行部倾斜弯曲并且枢接于该第二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构件包括:一对连结部,其以相同轴线的该第一轴相对于该第一安装构件分别自由旋转、且以相同轴线的该第三轴分别自由旋转地支撑该第二安装构件;及
连接部,以使一对该连结部一起旋转的方式,在该第一轴与该第三轴之间将一对该连结部连接。
4.一种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盘及支撑该操作盘的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的操作盘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87932A JP6999159B2 (ja) | 2017-09-28 | 2017-09-28 | 操作盤支持装置、及び情報端末装置 |
JP2017-187932 | 2017-09-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81835A CN109581835A (zh) | 2019-04-05 |
CN109581835B true CN109581835B (zh) | 2022-01-11 |
Family
ID=6591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14527.1A Active CN109581835B (zh) | 2017-09-28 | 2018-09-25 | 操作盘支撑装置及信息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99159B2 (zh) |
CN (1) | CN109581835B (zh) |
TW (1) | TWI7024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2898B (zh) * | 2019-06-12 | 2020-08-21 |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 活動式固定架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8915A (zh) * | 2008-06-05 | 2009-12-09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69691A (ja) * | 1995-08-30 | 1997-03-11 | Kenwood Corp | 電子機器のフロントパネル開閉機構 |
JPH10161485A (ja) * | 1996-12-03 | 1998-06-1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10923A (ja) * | 2002-09-18 | 2004-04-08 | Sony Corp | 開閉蓋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20060060495A (ko) * | 2004-11-30 | 2006-06-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회전 가능한 조작 패널을 갖는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4658849B2 (ja) * | 2006-03-31 | 2011-03-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4906082B2 (ja) * | 2006-09-11 | 2012-03-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角度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62264B2 (ja) * | 2007-10-22 | 2012-06-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2009157165A (ja) * | 2007-12-27 | 2009-07-16 | Brother Ind Ltd | 表示パネル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
JP5398227B2 (ja) * | 2008-10-29 | 2014-01-29 |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 回動支持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 |
KR20100066012A (ko) * | 2008-12-09 | 2010-06-17 | 주식회사 새한하이텍 | 사무용 기기의 부속 패널 지지 장치 |
JP2010286613A (ja) * | 2009-06-10 | 2010-12-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008120A (ja) * | 2009-06-26 | 2011-01-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寿命部品判断処理方法 |
CN201516478U (zh) * | 2009-09-23 | 2010-06-30 |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压合模预弯装置 |
JP5834444B2 (ja) * | 2010-12-24 | 2015-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1533B2 (ja) * | 2011-10-31 | 2015-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操作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6390B2 (ja) * | 2013-06-13 | 2017-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14206849A1 (de) * | 2013-12-04 | 2015-06-11 |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 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Sitzelements |
JP6204248B2 (ja) * | 2014-03-31 | 2017-09-2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操作パネル支持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5615B2 (ja) * | 2014-04-25 | 2018-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98307B2 (ja) * | 2014-05-15 | 2018-10-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4265103B (zh) * | 2014-09-18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铰链和家用器具 |
CN205958927U (zh) * | 2016-07-08 | 2017-02-15 | 株式会社东芝 | 可调操作面板角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6766494B2 (ja) * | 2016-07-20 | 2020-10-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7
- 2017-09-28 JP JP2017187932A patent/JP69991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25 CN CN201811114527.1A patent/CN10958183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25 TW TW107133601A patent/TWI70248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8915A (zh) * | 2008-06-05 | 2009-12-09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99159B2 (ja) | 2022-01-18 |
JP2019061212A (ja) | 2019-04-18 |
TW201915349A (zh) | 2019-04-16 |
CN109581835A (zh) | 2019-04-05 |
TWI702480B (zh) | 2020-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4021B1 (en)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 |
TWI402659B (zh) | 具有可撓式顯示器螢幕之電子裝置 | |
KR101861602B1 (ko) | 절첩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20120212924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8534619B2 (en) | Support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178724B1 (ko) | 힌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접을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EP1785661B1 (en) | Apparatus to support a display device | |
US7703736B2 (en) | Stand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 |
EP3985268B1 (en) | Dual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fo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80138494A (ko) | 교차힌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딩장치 | |
JP2007233232A (ja) | 表示画面支持機構 | |
JP6782432B2 (ja) | ヒンジ構造 | |
CN112396955A (zh) | 显示设备 | |
US7661645B2 (en) | Fixture for display unit for allowing displayed image to be seen with ease even upon vibrating | |
JP2021184162A (ja)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
JP2020125841A (ja) | 多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CN109581835B (zh) | 操作盘支撑装置及信息终端装置 | |
US20200389574A1 (en) | Usb camera | |
JP2021051556A (ja) | 携帯用情報機器 | |
US11602063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7043231B2 (ja) | 操作盤支持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装置 | |
CN110275571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
US8276856B2 (en) | Support mechanism having two detachable covers and hinge | |
KR100860030B1 (ko) | 디스플레이유닛의 마운팅장치 | |
TWI533786B (zh) | 具有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