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480B -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480B
TWI702480B TW107133601A TW107133601A TWI702480B TW I702480 B TWI702480 B TW I702480B TW 107133601 A TW107133601 A TW 107133601A TW 107133601 A TW107133601 A TW 107133601A TW I702480 B TWI702480 B TW I7024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operation panel
connecting member
mounting member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5349A (zh
Inventor
田島秀哉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5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4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Abstract

一種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係可將一操作盤及一操作盤支撐裝置朝向一裝置本體內部方向縮回原來的位置,其中一第一安裝構件具有一第一軸,該第二安裝構件在低於該第一軸之位置具有一第二軸,一第三安裝構件具有第三軸,一第四安裝構件具有第四軸。一第一連結構件一端樞接該第一軸,另一端樞接該第三軸。一第二連結構件,其一端樞接該第二軸,另一端樞接該第四軸;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二軸的高度方向的距離,大於該第二連結構件從該第二軸至該第四軸的長度減去該第一連結構件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三軸的之長度的距離。

Description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一種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尤指用於影印機、印刷機、傳真機、掃描機、複合機、POS輸入裝置等具有操作盤之資訊終端裝置,以及使用該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影印機中,用以設定印刷條件等、進行開始/停止輸出印刷之指令的操作盤,是以操作面向上而平放的狀態設置在影印機框體的正面側。然而,操作盤是考量一般使用者而固定於影印機的較高位置,對於一部分的使用者而言,具有操作盤的位置不適當的情況。於是,日本特開2009-98444號公開專利公報中,在影印機框體上部設置鉸鏈軸,藉由鉸鏈軸使操作盤朝向下方旋轉而能夠成為立起狀態。
日本特開2010-108189號公開專利公報中揭示一種開閉裝置,其係在具有觸控式螢幕的顯示器裝置或POS終端裝置中,使用可以手動任意設定操作盤之傾斜角度的鉸鏈軸。此處,將固定於鉸鏈軸的限制板抵住形成於安裝構件相對於操作盤之端部的突起,藉此對於操作盤設定既定旋轉範圍的起點(0度)與終點(90度)。又,藉由使被鉸鏈軸固定旋轉的摩擦構件與被安裝構件固定旋轉的摩擦構件摩擦,可使操作盤保持任意的傾斜角度。
具有大型操作盤的影印機中,為了操作方便,有時操作盤會從影印機框體往正面側大幅突出。大型操作盤在正面側突出並固定的影印機中,操作盤 會造成干涉而在使影印機移動時限制了移動路徑,而在影印機移動時,操作盤容易接觸周圍的障礙物或通行的人。又,因為操作盤而導致收納影印機的紙箱尺寸變大等,使得影印機的出貨成本、運送成本增加。
於是,如日本特開2010-108189號公開專利公報所揭示,其提出將具有鉸鏈軸的開閉裝置裝設於影印機框體上部,藉由鉸鏈軸使操作盤往下方旋轉而朝向本體側退避。然而,使用具有鉸鏈軸的開閉裝置使操作盤單純往下方旋轉的情況中,無法使操作盤從正面側後退至比開閉裝置更為後方的位置。因此,無法使操作盤及開閉裝置退避至往裝置本體內側充分後退的位置。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操作盤支撐裝置,係可將一操作盤及一操作盤支撐裝置朝向一裝置本體內部方向縮回原來的位置。
本發明的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係設於一裝置本體以支撐一操作盤,其可使該操作盤往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移動,該第一位置係為該操作盤往該裝置本體的外側展開水平放置的位置,該第二位置係使該操作盤立起而往該裝置本體內側退避的位置。
並且提供一種操作盤支撐裝置,該操作盤支撐裝置之係包含:一第一安裝構件,具有一第一軸且安裝於該裝置本體;一第二安裝構件,在低於該第一軸的位置具有與該第一軸平行的一第二軸且安裝於該裝置本體;一第三安裝構件,具有與該第一軸平行的一第三軸且安裝於該操作盤; 一第四安裝構件,具有與該第二軸平行的一第四軸且安裝於該操作盤;一第一連結構件,一端樞接該第一軸,另一端樞接該第三軸;及一第二連結構件,其一端樞接該第二軸,另一端樞接該第四軸;同時,該第一連結構件具有:一對連結部,其透過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以同軸之方式分別自由旋轉、且透過該第三軸支撐該第二安裝構件以同軸之方式分別自由旋轉;及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軸與該第三軸之間令該一對連結部可一起旋轉的方式進行連接;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二軸的高度方向的距離,大於該第二連結構件從該第二軸至該第四軸的長度減去該第一連結構件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三軸的之長度的距離。
根據本發明,可將該操作盤及該操作盤支撐裝置朝向該裝置本體內部方向縮回原來的位置。
10:操作盤支撐裝置
11:安裝基板
12:墊高基板
13:第一安裝構件
14:第二安裝構件
20、30、20B:第一連結機構
21:第一軸
22:摩擦構件
23:摩擦構件
24:第一連結構件(連結構件、連結部)
25:摩擦構件
26:彈簧墊片
27:限制板(第一旋轉限制裝置)
34:第一連結構件(連結構件、連結部)
28:螺帽
31:第三軸
32:第三軸
33:限制板(第二旋轉限制裝置)
35:第二連結構件
37:第二軸
38:第四軸
45:第三安裝構件
46:第三安裝構件
47:第四安裝構件
48:嵌合板
50:第二連結機構
61:連接構件
62:連接構件
63:固定螺具
64:固定螺具
100:影印機
101:影像形成部(裝置本體)
102:影像讀取部(裝置本體)
103:原稿運送裝置
110:操作盤
111:液晶畫面
112:操作面板
F1:摩擦部(第一摩擦裝置)
F2:摩擦部(第一摩擦裝置)
F3:摩擦部(第二摩擦裝置)
F4:摩擦部(第二摩擦裝置)
F5:摩擦部
F6:摩擦部
S1:旋轉限制部
S2:旋轉限制部
S3:旋轉限制部
S4:旋轉限制部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1n:螺具
102n:螺具
R31:圓
R38:圓
R110:箭號
KR:干涉區域
N1:第一傾斜部
N2:第二傾斜部
H1:第一平行部
H2:第二平行部
L1、L2:長度
L3~L6:距離
L8:距離
13a:立起部
13c:長孔
13d:補強部
13e:補強部
21a:圓柱部
21b:平坦部
21c:圓柱部
21d:平坦部
21e:卡合凹處
21f:螺紋部
22a:圓孔
22b:突起部
23a:圓孔
23b:突起部
24b:突起部
24d:卡合孔
24e:卡合孔
24g:長孔
24p:接續部
24q:補強部
25a:圓孔
25b:突起部
27a:長孔
27b:抵接部
27c:抵接部
31b:平坦部
31c:圓柱部
31d:平坦部
31e:卡合凹處
32a:圓柱部
32b:平坦部
32c:圓柱部
32d:平坦部
32e:卡合凹處
33a:長孔
33b:抵接部
33c:抵接部
34b:突起部
34d:卡合孔
34e:卡合孔
34i:卡合孔
34j:卡合孔
34m:突起部
34p:接續部
34q:補強部
35d:卡合孔
35e:卡合孔
35i:卡合孔
35j:卡合孔
37a:圓柱部
37c:圓柱部
37e:卡合凹處
38a:圓柱部
38c:圓柱部
38e:卡合凹處
45m:突起部
48a:長孔
第一圖係實施例1的影印機之構成的說明圖。
第二圖係操作盤傾斜之說明圖。(a)為0度,(b)為30度,(c)為60度,(d)為80度。
第三圖係從下方觀看操作盤支撐裝置之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四圖係操作盤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說明圖。(a)為第一位置,(b)為第二位置。
第五圖係操作盤支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六圖係從正面側觀看第一連結機構及第二連結機構之配置的說明圖。
第七圖係操作盤及操作盤支撐裝置隨著操作盤移動而產生干涉的區域的說明圖。
第八圖係實施例2的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說明圖。(a)為第一連結機構的立體圖,(b)為第一連結機構的側視圖。
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在影印機中,使用四節連結機構從使操作盤平放的使用位置(第一位置P1)移動至立起之退避位置(第二位置P2)的實施形態。
〈實施例1〉
(影印機)
第一圖係實施例1的影印機之構成的說明圖。第二圖係操作盤之傾斜度的說明圖。第二圖中,(a)為0度,(b)為30度,(c)為60度,(d)為80度。
如第一圖所示,在資訊終端裝置中例如影印機100中,在一影像形成部101之上配置有一影像讀取部102,該影像讀取部102之上配置有一原稿運送裝置103。
所述影印機100使用由該影像讀取部102從一原稿讀取的影像資料,該影像形成部101執行電子影像製程,藉此將與該原稿影像相同的影像影印至圖中未顯示的紙張。
該影像讀取部102是所謂的平板掃描機,其讀取載置於影像讀取部102之上表面的玻璃板與原稿運送裝置103之間的原稿影像。該影像讀取部102可使用原稿運送裝置103連續讀取多張原稿。
在一裝置本體之一實施例的影像讀取部102的正面側,使用操作盤支撐裝置10而設有操作盤110。操作盤110中,在與觸控式螢幕重疊的液晶畫面111周圍配置有各種開關112。該液晶畫面111顯示讓使用者操作並選擇各種開關112的設定項目或是操作畫面。
使用者藉由液晶畫面111上顯示的影像資訊操作各種開關112,藉此執行必要的各種設定。使用者使需要的功能操作畫面顯示於液晶畫面111上而操作各種開關112,藉此使影印機100執行影印、傳真、列印、印刷等的各種功能。
如第二圖(a)~(d)所示,該操作盤110是以在該影像讀取部102的正面側朝向外側向外突出的方式安裝。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藉由操作該操作盤110而以手動使其移動,可對於該操作盤110設定並使其停止於0度~90度的任意傾斜角度。該操作盤110可因應0度~90度的各傾斜角度,使操作面在朝向上方到朝向正面之間變化。該影印機100可在將操作盤110設定為任意傾斜角度的狀態下進行操作而運轉。該影印機100在出貨運送時、移動時,可使操作盤110立起而使其朝向影印機100的內側退避的位置。
另外,可使該操作盤110傾斜90度而退避的情況,被認為是以鉸鏈軸連該接操作盤110與該影像讀取部102而單純地樞接。
然而,此情況中,為了使該操作盤110旋轉,必須預先確保以操作盤110的寬度為足夠的旋轉半徑空間。設置鉸鏈軸使該操作盤110單純往下旋轉的情況,該操作盤110的展開到退避所需的干涉區域的空間體積變大。
於是,在該影印機100中使用四節連結機構的操作盤支撐裝置10,以減少操作盤110的展開到退避所需要之空間的體積。對於在四節連結機構中相對向 的2支連結臂可旋轉的角度範圍界限,設定該操作盤110移動的起點(0度)與終點(90度)。
(操作盤支撐裝置)
第三圖是從下方觀看操作盤支撐裝置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第四圖是操作盤的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的說明圖。第四圖中,(a)為第一位置、(b)為第二位置。
如第三圖所示,一安裝基板11藉由一螺具102n而被固定於該影像讀取部102正面側的直立表面。該安裝基板11上藉由一螺具11n固定有一墊高基板12。該安裝基板11上藉由四個角落的螺具11n固定有一第一安裝構件13。
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設置於作為該裝置本體之一實施例的該影像讀取部102的框體並支撐操作盤110。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可使該操作盤110往一第一位置P1與一第二位置P2移動;該第一位置P1是使操作盤110水平放置而往操作側(正面側)展開的位置,該第二位置P2是使操作盤110直立豎起而從操作側(正面側)退避的位置。
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中,兩端分別樞接該操作盤110與該安裝基板11的一第一連結構件24、34與一第二連結構件35構成四節連結機構。
一第一安裝構件13隔著安裝基板11安裝於該影像讀取部102。該第一安裝構件13中,在左右的立起部13a、13a上固定有一第一軸21、21。一第三安裝構件45、46安裝於該操作盤110的底面。與該第一軸21、21平行的第三軸31、32分別固定於該第三安裝構件45、46。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一端樞接於第一軸21、21,另一端樞接於該第三軸31、32。
該第二安裝構件14,隔著該墊高基板12及該安裝基板11而安裝於影像讀取部102。該第二安裝構件14上固定有與該第一軸21、21平行的一第二軸37,其位於比該第一軸21、21更低的位置。一第四安裝構件47安裝於該操作盤110的底面。該第四安裝構件47上固定有與該第二軸37平行的一第四軸38。一第二連結構件35,一端樞接於該第二軸37,另一端樞接於該第四軸38。一操作盤支撐裝置10,使操作盤110的背面側如箭號R110方向移動,而使該操作盤110從水平放置的該第一位置P1往豎立起的該第二位置P2移動。如第四圖(a)所示,該第一位置P1中,該操作盤110,是在使操作面向上而往正面側突出的狀態下保持水平。位於該第一位置P1的該操作盤110,其正面側的一部份從該影印機100的平面往外突出。如第四圖(b)所示,該第二位置P2中,該操作盤110以往內側折疊的方式移動而保持豎立垂直。位於該第二位置P2的該操作盤110,整體往該影印機100之平面的內側退避。
在一第一連結構件24、34與一第二連結構件35所形成的四節連結機構中,該操作盤110在該第二位置P2豎立起的條件,是在該第二位置P2中,該第四軸38變得比該第三軸31、32更低。換言之,從該第一軸21、21至該第二軸37的距離L3,大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從該第二軸37至該第四軸38的之長度L2減去從該第一軸21、21至該第三軸31、32的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之長度L1的距離。
另外,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在該第一位置P1使該操作盤110保持平放的狀態,並且要求其不會隨著該操作盤110之操作的按壓而導致該操作盤110傾斜或下降。於是,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之中,在該第一連結構件24、 34的各軸支點上設置旋轉限制部S1、S2、S3、S4,其使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及該操作盤110的旋轉範圍有所限制。
(旋轉限制部)
第五圖係操作盤支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第五圖中,為了使立體圖中各零件的觀察方向良好,以上下相反的狀態配置第三圖之操作盤支撐裝置的各零件。又,該旋轉限制部S1、S2、S3、S4中,使用一限制板27、33限制旋轉的結構基本上相同,因此賦予對應的相同零件相同的符號。
如第五圖所示,旋轉限制部S1、S2中,左右對稱地配置共通的各零件。因此,以下參照第四圖(a)同時說明該旋轉限制部S1、S2的共通構成。如第四圖(a)所示,該旋轉限制部S2中,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突起部34b抵住相對該第一安裝構件13固定旋轉的該限制板27,藉此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範圍。該旋轉限制部S1中,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突起部24b抵住相對該第一安裝構件13固定旋轉的該限制板27,藉此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2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範圍。
如第五圖所示,該旋轉限制部S1,在該第一安裝構件13上形成有一長孔13c。該第一軸21的一端部形成有一平坦部21b。該第一軸21中,使該平坦部21b插入該長孔13c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固定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該限制板27的旋轉中心形成有一長孔27a。該第一軸2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一圓柱部21c、一平坦部21d與螺紋部21f。限制板27中,使平坦部21d插入長孔27a而限制相對於第一軸21的旋轉。
對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端部彎曲以形成一突起部24b(34b)。該突起部24b(34b),隨著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 在該限制板27的一抵接部27b、27c之間旋轉。以該突起部24b(34b)抵住限制板27的一抵接部27b、27c的一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旋轉角度,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而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旋轉。
如第五圖所示,旋轉該限制部S3、S4中,除了該第三軸31、32固定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或是固定於該第二安裝構件14此點有所不同以外,基本上為相同結構。因此,以下參照第四圖(a)同時說明該旋轉限制部S3、S4的共通構成。如第四圖(a)所示,該旋轉限制部S4(S3)中,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突起部34m(第二安裝構件14的突起部45m)抵住相對該第二安裝構件14固定旋轉的限制板33,藉此限制了該第二安裝構件14相對於第一連結構件34(24)的旋轉範圍。
該旋轉限制部S3中,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突起部45m抵住相對該第一連結構件24固定旋轉的一限制板33,藉此限制了該第二安裝構件14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旋轉範圍。該第一連結構件24上形一成長孔24g。該第三軸31的一端部上形成一平坦部31b。該第三軸31中,該平坦部31b插入該長孔24g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固定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
該限制板33的旋轉中心形成有一長孔33a。該第三軸31的另一端部則形成有一圓柱部31c與一平坦部31d。該限制板33中,該平坦部31d插入該長孔33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固定於該第三軸31。將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端部彎曲加工而形成一突起部45m。該突起部45m,隨著該第三安裝構件45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旋轉,而在該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之間旋轉。以該突起部45m抵住該限制板33之一抵接部33b、33c的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旋 轉角度,限制該第二安裝構件14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旋轉,進而限制了安裝於該第二安裝構件14之操作盤(110)的0度以下及90度以上的旋轉。該旋轉限制部S4中,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該突起部34m抵住對於該第二安裝構件14固定旋轉的該限制板33,而限制該第二安裝構件14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旋轉範圍。該旋轉限制部S4中,該第三安裝構件46上形成有一長孔46g。該第三軸32的一端部上形成有一平坦部32b。該第三軸32中,該平坦部32b插入該長孔46g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固定於該第三安裝構件46。該限制板33的旋轉中心形成有一長孔33a。該第三軸3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圓柱部32c與平坦部32d。限制板33中,平坦部32d插入長孔33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固定於第三軸32。對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端部進行彎曲而形成一突起部34m。該突起部34m,隨著該第三安裝構件46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旋轉,而在該限制板33的一抵接部33b、33c之間旋轉。以該突起部34m抵住該限制板33的抵接部33b、33c的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旋轉角度,限制該第二安裝構件14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旋轉,進而限制了安裝於該第二安裝構件14之操作盤(110)的0度以下及90度以上的旋轉。
另外,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較佳係使該操作盤110在0度與90度之間的任意角度位置可承受操作時的壓力及移動時的振動而能夠保持位置。該操作盤110較佳係在停止於該第一位置P1與該第二位置P2之間的任意角度位置的狀態下,通過操作面執行操作。於是,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中,在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各軸支點及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各軸支點設置一摩擦部F1、F2、F3、F4、F5、F6,其使摩擦阻力作用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及 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旋轉。該操作盤110,在該第一位置P1與該第二位置P2之間對抗該摩擦部F1、F2、F3、F4、F5、F6的摩擦阻力而移動。
(摩擦部)
該摩擦部F1、F2、F3、F4、F5、F6,因為產生摩擦阻力的基本結構相同,因此對於對應的零件賦予相同的符號。該摩擦部F1、F2、F3、F4、F5、F6中,面接觸的該摩擦構件22與該摩擦構件23在一被彈簧墊片26加壓的狀態下摩擦。
該摩擦部F1、F2中,各零件係左右對稱地配置,除此之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結構。
該摩擦部F1中,被該第一安裝構件13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3與被該第一連結構件24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2,隨著該第一連結構件2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而摩擦。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一軸21的一卡合凹處21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3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一卡合孔24d。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5a的,而使外周的一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一卡合孔24e。一螺帽28鎖在該第一軸21的一螺紋部21f上,使該限制板27朝向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a移動,而在厚度方向上壓縮一彈簧墊片26。該彈簧墊片26在於厚度方向上被壓縮的狀態下,於該限制板27與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a之間,對該第一連結構件24與該摩擦構件22、23、25的重疊加壓。
該摩擦部F2中,被該第一安裝構件13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3與被該第一連結構件34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2,隨著該第一連結構件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而摩擦。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一軸21的一卡合凹處21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3a,而使外周的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一卡合孔34e。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5a,而使外周的一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一卡合孔34d。一螺帽28鎖在該第一軸21的一螺紋部21f上,使該限制板27朝向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a移動,而在厚度方向上壓縮一彈簧墊片26。該彈簧墊片26,在於厚度方向上被壓縮的狀態下,於該限制板27與該第一軸21的該圓柱部21a之間,對該第一連結構件34與摩擦構件22、23、25的重疊加壓。
該摩擦部F3、F4中,除了第三軸31、32固定於第一連結構件24或是固定於第二安裝構件14此點不同以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結構。
該摩擦部F3中,被第三安裝構件45固定旋轉的摩擦構件23與被第一連結構件24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2,隨著該第三安裝構件45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旋轉而摩擦。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三軸31的圓柱部31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三軸31的一卡合凹處31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三軸31的圓柱部31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3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該卡合孔24i。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三軸31的該圓柱部31c保持於中央的一圓孔25a,而使外周的一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的一卡合孔24j。該限制板33中,該 第三軸31的一平坦部31d插入該長孔33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在厚度方向上壓縮一彈簧墊片26。該彈簧墊片26,在厚度方向上被壓縮,而在該限制板33與該第三軸32的圓柱部32a之間,對該第一連結構件34及該摩擦構件22、23、25加壓。
該摩擦部F4中,被該第三安裝構件46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2與被該第一連結構件34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3,隨著該第三安裝構件46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旋轉而摩擦。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三軸32的該圓柱部32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三軸32的該卡合凹處32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三軸32的該圓柱部32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3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一卡合孔34i。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三軸32的圓柱部32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5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一連結構件34的一卡合孔34j。該限制板33中,該第三軸32的該平坦部32d插入該長孔33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在厚度方向上壓縮該彈簧墊片26。該彈簧墊片26,在厚度方向上被壓縮,而在該限制板33與該第三軸32的該圓柱部32a之間,對該第一連結構件34與該摩擦構件22、23、25與的重疊加壓。
該第二安裝構件14,藉由將一螺具12c鎖入形成於該墊高基板12的一母螺具12d而被固定。該摩擦部F5、F6中,被該第二安裝構件14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2與被該第二連結構件35固定旋轉的該摩擦構件23,隨著該第二連結構件35相對於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旋轉而摩擦。
該摩擦部F5中,在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二軸37的該圓柱部37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三軸31的一卡合凹處 37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二軸37的該圓柱部37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3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該卡合孔35e。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二軸37的該圓柱部37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5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一卡合孔35d。在厚度方向上壓縮該彈簧墊片26的狀態下,使該第二軸37的該平坦部37d插入一嵌合板48之中央的一長孔48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使該摩擦部F5的整體一體化。因此,該彈簧墊片26,在該第三軸31的該圓柱部37a之間,對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與該摩擦構件22、23、25的重疊加壓。
該摩擦部F6中,在該摩擦構件22中,該第四軸38的該圓柱部38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2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2b卡合於該第四軸38的一卡合凹處38e。該摩擦構件23中,該第四軸38的該圓柱部38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3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3b卡合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一卡合孔35i。該摩擦構件25中,該第四軸38的該圓柱部38c保持於中央的該圓孔25a,而使外周的該突起部25b卡合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該卡合孔35j。在厚度方向上壓縮該彈簧墊片26狀態下,使該第四軸38的該平坦部38d插入一嵌合板48之中央的一長孔48a而將前端嵌合,藉此使該摩擦部F6的整體一體化。因此,該彈簧墊片26,在該第四軸38的該圓柱部38a之間,對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與該摩擦構件22、23、25的重疊加壓。
(第一連結機構及第二連結機構)
第六圖係從正面側觀看的第一連結機構及第二連結機構之配置的說明圖。
第七圖係操作盤及操作盤支撐裝置隨著操作盤移動之干涉區域的說明圖。
如第四圖(a)所示,在操作盤110保持於水平放置的該第一位置P1,該第三軸31、32在該第四軸38與相對於該影像讀取部102的安裝面之間移動。如第四圖(b)所示,在該操作盤110保持於垂直立起之狀態的該第二位置P2,該第四軸38移動至低於該第三軸31、32的位置。因此,如第四圖(b)所示,在該影印機100運送時、移動時或是保管時,相較於一般操作時,可僅以該距離L4使該操作盤110往影印機100的背面側退避。
如第四圖(b)所示,從該第一軸21、21至該第二軸37的高度方向的該距離L3,大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從該第二軸37至該第四軸38的長度L2減去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從該第一軸21、21至該第三軸31、32之長度L1的距離(L2-L1)。 因此,如上所述,可使該操作盤110在水平放置的狀態與垂直豎立起的狀態之間移動。
如第四圖(b)所示,從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該第二軸37至該第四軸38的長度L2大於從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第一軸21、21至第三軸31、32的長度。因此,如第四圖(a)所示,可抑制使該操作盤110移動至該第一位置P1時往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的正面側突出。
如第四圖(b)所示,從第二軸37至對於影像讀取部102之安裝面的距離L6大於從第一軸21、21至對於影像讀取部102之安裝面的距離L5。因此,在使該操作盤110往該第二位置P2移動的狀態中,可抑制作用於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拉力朝向該操作盤110的背面的方向移動。使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在水平方向上的支撐剛性變高,在狀態為豎立起操作操作盤110時,該操作盤110不易往背面側後退。
如第四圖(b)所示,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具有一第一平行部H1與一第一傾斜部N1。該第一平行部H1樞設於第三軸31、32,在該第二位置P2與對於該影像讀取部102的安裝面平行。該第一傾斜部N1,從該第一平行部H1斜向彎曲而樞設於第一軸21、21。該第二連結構件35具有一第二平行部H2與一第二傾斜部N2。該第二平行部H2樞接於該第四軸38,在該第二位置P2相對與對於該影像讀取部102的安裝面呈平行。該第二傾斜部N2,從該第二平行部H2斜向彎曲而樞接於第二軸37。因此,在使該操作盤110往該第二位置P2移動時,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在該操作盤110與該安裝基板11之間有效率地折疊,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及該第二連結構件35不會干涉該操作盤110也不會干涉該安裝基板11。
如第五圖所示,該第一旋轉限制裝置之一實施例的該限制板27設於該第一軸21、21,其限制了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範圍。該第二旋轉限制裝置之一實施例的該限制板33、33設於該第三軸31、32,其限制了該第三安裝構件45、46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旋轉範圍。因此,在該第一位置P1與該第二位置P2高剛性地支撐操作盤110,而可高剛性地保持姿勢。
如第五圖所示,該第一摩擦裝置之一實施例的該摩擦部F1、F2設於該第一軸21、21,其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旋轉產生摩擦阻力。該第二摩擦裝置之一實施例的該摩擦部F3、F4設於該第三軸31、32,其對於該第三安裝構件45、46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旋轉產生摩擦阻力。因此,可將該操作盤110保持於任意位置與對應該位置的姿勢。
如第五圖所示,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是由一對連結構件(24、34)所構成。該一對連結構件(24、34),藉由同軸的第一軸21、21而分別相對該第一安裝構件13自由旋轉。該一對連結構件(24、34),藉由同軸的該第三軸31、32,分別自由旋轉地支撐該第三安裝構件45、46。
如第六圖所示,該第二連結構件35配置於一對連結構件(24、34)的間隔。因此,兩個第一連結構件24、34與一個第二連結構件35在該操作盤110的底面形成三角形,而可確保在該操作盤110的左右具有幾乎相同的支撐剛性。接著,被一對連結構件(24、34)所夾住的空間,因為確保作為該第二連結構件35的移動空間及收納空間,而在該第二位置P2中可使該操作盤110退避至靠近該影像讀取部102的位置。
如第七圖所示,該第三軸31、32,若為單獨則可以該第一軸21、21為中心、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為半徑而沿著一圓R31的軌跡移動。該第四軸38,若為單獨則可以該第二軸37為中心、該第二連結構件35為半徑而沿著一圓R38的軌跡移動。然而,該第三軸31、32與該第四軸38因為在該操作盤110上固定位置關係,因此該第三軸31、32與該第四軸38的該距離L8為定值。
因此,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及該第二連結構件35,可在該第三軸31、32與該第四軸38之該距離L8保持定值的情況下旋轉。換言之,因為該第三軸31、32與該第四軸38的該距離L8固定,所以該第三軸31、32、該第四軸38皆無法旋轉至該圓R31上的點與該圓R38上的點的距離大於該距離L8的範圍。並且在該圓R31上的點與該圓R38上的點的距離小於距離L8的範圍中,可以保持該第三軸31、32與該第四軸38的該距離L8,而該操作盤110可以傾斜角度。換言之,即使在省略第四圖所示的旋轉限制部S1、S2、S3、S4的實施形態 中,操作盤110亦可將旋轉限制於略水平放置的狀態與略垂直立起的狀態之間並使其停止。
然而,實施例一中,在形成四節連結機構的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之圓R31及第二連結構件35之圓R38的距離和第三軸31、32與第四軸38的距離L8相等的兩個位置上,設定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並且藉由限制板27、37在被第三軸31、32與第四軸38的距離L8所拘束而操作盤110傾斜之空間少的角度位置限制旋轉。藉此,精密地設定操作盤110在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的傾斜狀態並且使其穩定。換言之,藉由設置旋轉限制部S1、S2、S3、S4,相較於僅靠第三軸31、32與第四軸38與的距離L8,可降低操作盤110在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的搖晃而使操作盤110的傾斜狀態穩定。
(干涉區域)
如第七圖中的影線所示,使該操作盤110在該第一位置P1與該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的過程中,形成該操作盤110與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通過的干涉區域KR。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中,藉由採用四節連結機構,相較於使用該鉸鏈軸的開閉裝置,可使在該操作盤110從水平放置之狀態移動至垂直豎立起之狀態的過程的干涉區域KR變小。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中,在該操作盤110在該第一位置P1與該第二位置P2之間移動的過程中,使該操作盤110的一部分在重疊的狀態下旋轉,因此相較於以設於該操作盤110之一端的鉸鏈軸為該中心使操作盤110單純向下旋轉的情況,該干涉區域KR變小。
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中,未形成在該操作盤110的下方突出的該干涉區域KR,因此可在該操作盤110的下方配置該影像形成部101、排出托盤等的其 他構件。又,在使該操作盤110定位於該第二位置P2的狀態下,在該操作盤110的下方,可確保從該影像形成部101的排出托盤取出紙張的空間。
(實施例一的效果)
根據實施例一的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可使該操作盤110及該操作盤支撐裝置10退避至從該裝置本體正面側的面充分後退的位置。將使該操作盤110展開及退避的四節連結機構、0度/90度制動機構(旋轉限制手段)小型整合而構成具有通用性的操作盤支撐裝置10。因此,可藉由使用共通的操作盤支撐裝置10將尺寸及重量不同的各種操作盤安裝於各種資訊終端裝置的裝置本體,而實現操作盤的退避/展開。
〈實施例二〉
第八圖為實施例二的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說明圖。第八圖中,(a)為第一連結機構的立體圖,(b)為第一連結機構的側視圖。實施例二中,第五圖所示的該第一連結機構20、30的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在其中間部分連接而一起旋轉。然而,該第二連結機構50與實施例一相同地構成、相同地配置。因此,詳細說明第一連結機構(20B)中與實施例一不同的部分,而關於第二連結機構50則省略圖示及說明。
如第八圖(a)所示,將該第一安裝構件13的上下彎折而形成補強部13d、13e。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上,藉由引伸加工而形成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一肋條狀補強部24q、34q。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上形成該接續部24p、34p,其係以將邊緣朝向與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對向之一側彎折的方式所形成。從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之強度的觀點來看,該接續部24p、34p較佳係在間隙熔接其他構件等而與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在長邊方向上連續。
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一接續部24p、34p上形成圖中未顯示的母螺具。一連接構件61、62,與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的一接續部24p、34p重疊,如第八圖(b)所示,將該固定螺具63、64鎖入該接續部24p、34p的母螺具而將其固定。該連接構件61、62,與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共同形成逆U型的剖面,而提高了該第一連結機構20B支撐操作盤(110)的剛性。
實施例二中,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係藉由相同軸線上的該第一軸21、21相對該第一安裝構件13自由旋轉並且藉由相同軸線上的該第三軸31、32自由旋轉地支撐該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一對連結部。接著,作為該連接部之一實施例的該連接構件61、62,以使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一起旋轉的方式,在該第一軸21、21與該第三軸31、32之間將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連接。該第一連結構件24、34之功能係作為藉由該連接構件61、62連接的U型剖面連結構件。接著,U型剖面的內側空間確保了作為該第二連結構件35(參閱第1~7圖)的移動空間。
根據實施例二,因為對於操作盤支撐裝置10加上了各種補強結構,使得操作盤110的支撐剛性高於實施例一,而縮小了在操作影印機100時操作盤110的位置偏離及晃動。或是,可以更薄的板金材料輕量地構成支撐沉重之操作盤110的操作盤支撐裝置10。另外,實施例二中,將第一連結構件24、34與連接構件61、62作為不同的構件,藉由固定螺具63、64進行連接而形成U型剖面的連結構件。然而,亦可將一片板金切斷及彎曲加工而形成U型剖面的連結構件。
(其他實施的形態)
本發明的開閉裝置,不限於實施例一、二中說明的具體構成及用途。亦可以將上述構成之一部分或是全部置換為均等構成的其他形態實施。實施例一、二中說明影印機100的操作盤110的操作盤支撐裝置10。然而,操作盤支撐裝置10亦可用於影印機以外的具有操作盤的資訊終端裝置。又,如上所述,即使在省略第四圖所示的該旋轉限制部S1、S2、S3、S4的實施形態中,亦可實現使該操作盤110在略水平放置之狀態與略垂直豎立起之狀態之間移動的影印機。
實施例一、二中,在該安裝基板11及該墊高基板12上設置該第一連結機構20、30及該第二連結機構50,但該第一連結機構20、30及該第二連結機構50亦可以直接固定於該影像讀取部102側面的方法設置。亦可使該第一連結機構與該第一連結機構作為不同機構而準備多種,因應用途變更第一連結機構與第二連結機構的組合。相反地,亦可使第一連結機構與第二連結機構接近,在操作盤的下方隔著間隔以兩個為一組配置組裝為一體的連結單元。該第一連結機構與第二連結機構分別的個數不限於兩個與一個組合、亦可為一個與兩個組合等,可任意變更。
本發明因為如以上所構成,因此特別適合使用於設置觸控式螢幕的影像顯示器與設置具有各種開關之操作盤的資訊終端裝置,例如影印機、印刷機、印刷設備、POS輸入裝置,遊戲裝置、簽名板、遊戲機等的操作盤支撐裝置,以及使用該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10:操作盤支撐裝置
100:影印機
102:影像讀取部(裝置本體)
102n:螺具
11:安裝基板
11n:螺具
110:操作盤
12:墊高基板
13:第一安裝構件
14:第二安裝構件
21:第一軸
24:第一連結構件(連結構件、連結部)
27:限制板(第一旋轉限制裝置)
31:第三軸
32:第三軸
33:限制板(第二旋轉限制裝置)
34:第一連結構件(連結構件、連結部)
37:第二軸
38:第四軸
45:第三安裝構件
46:第三安裝構件
47:第四安裝構件
F1:摩擦部(第一摩擦裝置)
F2:摩擦部(第一摩擦裝置)
F3:摩擦部(第二摩擦裝置)
F4:摩擦部(第二摩擦裝置)
F5:摩擦部
F6:摩擦部
S1:旋轉限制部
S2:旋轉限制部
S3:旋轉限制部
S4:旋轉限制部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3a:立起部
R110:箭號

Claims (8)

  1. 一種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係設於一裝置本體以支撐一操作盤,其可使該操作盤往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移動,該第一位置係為該操作盤往該裝置本體的外側展開水平放置的位置,該第二位置係使該操作盤立起而往該裝置本體內側退避的位置;該操作盤支撐裝置之係包含:一第一安裝構件,具有一第一軸且安裝於該裝置本體;一第二安裝構件,在低於該第一軸的位置具有與該第一軸平行的一第二軸且安裝於該裝置本體;一第三安裝構件,具有與該第一軸平行的一第三軸且安裝於該操作盤;一第四安裝構件,具有與該第二軸平行的一第四軸且安裝於該操作盤;一第一連結構件,一端樞接該第一軸,另一端樞接該第三軸;及一第二連結構件,其一端樞接該第二軸,另一端樞接該第四軸;其中,該第一連結構件具有:一對連結部,其透過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一安裝構件以同軸之方式分別自由旋轉、且透過該第三軸支撐該第二安裝構件以同軸之方式分別自由旋轉;及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軸與該第三軸之間令該一對連結部可一起旋轉的方式進行連接;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二軸的高度方向的距離,大於該第二連結構件從該第二軸至該第四軸的長度減去該第一連結構件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三軸的之長度的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結構件從該第二軸至該第四軸的長度,大於該第一連結構件從該第一軸至該第三軸的長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從該第二軸至該裝置本體的距離,大於從該第一軸至該裝置本體的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結構件具有一第一平行部與一第一傾斜部,該第一平行部樞接該第三軸且在該第二位置與該裝置本體平行,該第一傾斜部從該第一平行部傾斜彎曲並樞接該第一軸;該第二連結構件具有一第二平行部與一第二傾斜部,該第二平行部樞接該第四軸並在該第二位置與該裝置本體平行,該第二傾斜部從該第二平行部傾斜彎曲並且樞接該第二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包含:一第一旋轉限制裝置,設於該第一軸,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相對於該第二安裝構件的旋轉範圍;及一第二旋轉限制裝置,設於該第三軸,限制該第一連結構件相對於該第三安裝構件的旋轉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包含:一第一摩擦裝置,設於該第一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相對於該第二安裝構件的旋轉產生摩擦阻力;及一第二摩擦裝置,設於該第三軸,對於該第一連結構件相對於該第三安裝構件的旋轉產生摩擦阻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盤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結構件係由一對的連結構件所構成,該一對連結構件透過該第一軸相對於該第二安裝構件以同軸的方式分別自由旋轉、且透過該第三軸相對支撐該第二安裝構件以同軸的方式分別自由旋轉地;該第二連結構件配置於一對該連結構件的間隔之間。
  8. 一種資訊終端裝置,具有一操作盤及一支撐該操作盤的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1項之操作盤支撐。
TW107133601A 2017-09-28 2018-09-25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TWI702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7932 2017-09-28
JP2017187932A JP6999159B2 (ja) 2017-09-28 2017-09-28 操作盤支持装置、及び情報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5349A TW201915349A (zh) 2019-04-16
TWI702480B true TWI702480B (zh) 2020-08-21

Family

ID=6591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601A TWI702480B (zh) 2017-09-28 2018-09-25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99159B2 (zh)
CN (1) CN109581835B (zh)
TW (1) TWI702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898B (zh) * 2019-06-12 2020-08-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式固定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66012A (ko) * 2008-12-09 2010-06-17 주식회사 새한하이텍 사무용 기기의 부속 패널 지지 장치
CN102547038A (zh) * 2010-12-24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495065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操作面板支撑机构和具备该支撑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9691A (ja) * 1995-08-30 1997-03-11 Kenwood Corp 電子機器のフロントパネル開閉機構
JPH10161485A (ja) * 1996-12-03 199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0923A (ja) 2002-09-18 2004-04-08 Sony Corp 開閉蓋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60060495A (ko) * 2004-11-30 2006-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전 가능한 조작 패널을 갖는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658849B2 (ja) * 2006-03-31 2011-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906082B2 (ja) * 2006-09-11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角度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2264B2 (ja) * 2007-10-22 2012-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157165A (ja) * 2007-12-27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表示パネル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JP5557176B2 (ja) * 2008-06-05 2014-07-2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並び事務機器
JP5398227B2 (ja) 2008-10-29 2014-01-2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回動支持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
JP2010286613A (ja) * 2009-06-10 2010-12-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8120A (ja) * 2009-06-26 2011-01-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寿命部品判断処理方法
CN201516478U (zh) * 2009-09-23 2010-06-30 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压合模预弯装置
JP5821533B2 (ja) * 2011-10-31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390B2 (ja) * 2013-06-13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4206849A1 (de) * 2013-12-04 2015-06-11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Sitzelements
JP6335615B2 (ja) * 2014-04-25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8307B2 (ja) * 2014-05-15 2018-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65103B (zh) * 2014-09-18 2016-08-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铰链和家用器具
CN205958927U (zh) * 2016-07-08 2017-02-15 株式会社东芝 可调操作面板角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766494B2 (ja) * 2016-07-20 2020-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66012A (ko) * 2008-12-09 2010-06-17 주식회사 새한하이텍 사무용 기기의 부속 패널 지지 장치
CN102547038A (zh) * 2010-12-24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495065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操作面板支撑机构和具备该支撑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1835A (zh) 2019-04-05
JP2019061212A (ja) 2019-04-18
TW201915349A (zh) 2019-04-16
CN109581835B (zh) 2022-01-11
JP6999159B2 (ja)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659B (zh) 具有可撓式顯示器螢幕之電子裝置
US8544639B2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background
KR102301500B1 (ko) 표시 장치
KR100738704B1 (ko) 영상 디스플레이 기기용 스탠드
TWI485345B (zh) 顯示器支撐架
KR102178724B1 (ko) 힌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접을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8122492A (zh) 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装置和具有该折叠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0544429A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US7703736B2 (en) Stand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US11435785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11054866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21292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06380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57698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reversing a screen
JP6782432B2 (ja) ヒンジ構造
US20100222119A1 (en) Connector cover and mobil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TWI702480B (zh) 操作盤支撐裝置及具有操作盤支撐裝置的資訊終端裝置
US20200389574A1 (en) Usb camera
TWI642239B (zh) 擴充基座
KR102216037B1 (ko) 폴더블 힌지장치
TWI409022B (zh) 支撐機構及具有該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JP7043231B2 (ja) 操作盤支持装置、並びに情報端末装置
US8276856B2 (en) Support mechanism having two detachable covers and hinge
KR102085234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471146Y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거치대 겸용 커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