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2239B - 擴充基座 - Google Patents

擴充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2239B
TWI642239B TW103120193A TW103120193A TWI642239B TW I642239 B TWI642239 B TW I642239B TW 103120193 A TW103120193 A TW 103120193A TW 103120193 A TW103120193 A TW 103120193A TW I642239 B TWI642239 B TW I6422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limiting member
state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5279A (zh
Inventor
張淑純
魏玄武
崔家昌
林昇達
江宗儒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4/338,9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32963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5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5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239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擴充基座,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擴充基座包括一本體、一支撐結構以及一樞軸。樞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樞軸部。第一固定部設置於支撐結構,第二固定部設置於本體。樞軸部連接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其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於支撐結構時,可攜式電子裝置與支撐結構可藉由樞軸相對於本體轉動。

Description

擴充基座
本案係關於一種擴充基座,特別是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擴充基座。
隨著科技的發展,使用者對於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的需求也日益增高,且於不同場合,對於電子裝置的需求亦有所不同。舉例而言,可攜式的電子裝置適於外出使用,如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為求方便攜帶的情況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發展越趨輕薄但輕薄外觀可能造成螢幕的面積有限、無實體鍵盤或鍵盤空間有限、連接埠種類不多等問題。因此,一般使用者回到了工作場所(例如辦公室)或居家場所等需長時間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場所時,便會連接其他的擴充裝置,例如螢幕、鍵盤、電源線及網路線等,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也因此,同時具有多個訊號傳輸元件的擴充基座便因應而生。
具體而言,使用者可先將螢幕、鍵盤、電源線及網路線等擴充裝置連接至擴充基座的訊號傳輸元件,並將擴充基座置放於需長時間使用電子裝置的場所。一旦使用者回到該場所,便可直接將可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於擴充基座,並藉由擴充基座與其他多個擴充裝置耦接,而無須一一連接該擴充裝置。
本案揭示一種擴充基座,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擴充基座包括一本體、一支撐結構以及一樞軸。樞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與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樞軸部。第一固定部設置於支撐結構,第二固定部設置於本體。樞軸部連接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其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於支撐結構時,可攜式電子裝置與支撐結構藉由樞軸相對本體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
承上所述,本案之擴充裝置具有樞軸連結本體及支撐結構,使設置於擴充基座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連同支撐結構,以樞軸為軸相對於本體轉動以形成直立狀態,進而達到收納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效。
1‧‧‧本體
12‧‧‧第二訊號傳輸元件
2‧‧‧支撐結構
21‧‧‧表面
22‧‧‧第一定位件
23‧‧‧連動件
231‧‧‧第一凸部
232‧‧‧卡合件
233‧‧‧第二凸部
24‧‧‧第一限位件
25‧‧‧第二限位件
26‧‧‧第三限位件
27‧‧‧第四限位件
3‧‧‧樞軸
31‧‧‧第一固定部
32‧‧‧第二固定部
33‧‧‧樞軸部
34‧‧‧彈性件
4‧‧‧連接結構
41‧‧‧第一訊號傳輸元件
42‧‧‧操作件
43‧‧‧積體電路
44‧‧‧電源按鍵
D‧‧‧擴充基座
P‧‧‧可攜式電子裝置
P1、P2‧‧‧施力位置
S1‧‧‧第一位置
S2‧‧‧第二位置
圖1為依據本案一實施例之一種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擴充基座的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之可攜電子裝置與支撐結構於直立狀態的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之樞軸的放大示意圖。
圖5A為圖1所示之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圖。
圖5B為圖3所示之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圖。
圖6A為圖2所示之擴充基座的內部示意圖。
圖6B為圖6A所示之連接結構的作動示意圖。
圖7A為圖6A所示之擴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7B為圖6B所示之擴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8為圖7B所示之擴充基座於直立狀態時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案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擴充基座,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圖1為依據本案一實施例之一種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擴充基座的示意圖,需註明的是,圖2擴充基座為尚未與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時。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與擴充基座D電性連接,若擴充基座D已先與其他擴充裝置,例如螢幕、鍵盤及滑鼠等電性連接,則使用者可藉由擴充基座D而直接操作其他的擴充裝置。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例如但不限於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本實施例係以筆記型電腦為例,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擴充基座D包括一本體1、一支撐結構2及一樞軸3。可攜 式電子裝置P係設置於支撐結構2的表面21,進而言之,支撐結構2具有第一定位件22,且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2自表面21凸出(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支撐結構2具有二第一定位件22對稱設置。可攜式電子裝置P係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於支撐結構2,其中可拆卸的方式可例如但不限於以磁性連接、或是以卡合的方式連接。
其中,本體1與支撐結構2藉由樞軸3連接。進而言之,樞軸3包括一第一固定部31與一第二固定部32及一樞軸部33。其中,第一固定部31設置於支撐結構2,第二固定部32設置於本體1,樞軸部33連接第一固定部31與第二固定部32。需註明的是,樞軸3係設置於本體1與支撐結構2的內部,故圖2係以虛線表示之。且於本實施例中,擴充基座D具有二樞軸3對稱設置,而為求圖面簡潔,圖2所示僅顯示其中一側(右側)之樞軸3。
第一固定部31的其中一端固定於支撐結構2,另一端套設於樞軸部33,第二固定部32的其中一端固定於本體1,另一端同樣套設於樞軸部33(如圖4所示),使第一固定部31與第二固定部32皆可相對於樞軸部33轉動,進而使得支撐結構2可以以樞軸3為軸,相對於本體1轉動。因此,當可攜式電子裝置P設置於支撐結構2時,可攜式電子裝置P與支撐結構2可藉由樞軸3自第一位置S1(如圖1所示之平放狀態)轉動至第二位置S2,即如圖3所示之直立狀態,圖3為圖1所示之可攜電子裝置與支撐結構於直立狀態的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本體1係為L型的構型,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藉由與支撐結構2的固定後,再隨樞軸3旋轉至直立的狀態,此時,本體1仍停留在置放擴充基座D的平面,例如桌面,使可攜式電子裝置P仍可平穩的設置於平面(如桌面),而不會因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重量而傾倒。
另外,圖4為圖2所示之樞軸的放大示意圖,如圖4所示,樞軸3更可具有彈性件34套設於樞軸部33,彈性件34的其中一端連接於第一固定部31,另一端連接於第二固定部32。而當支撐結構2於第一位置S1(即如圖1所示之平放的狀態),本體1與支撐結構2係實質上呈現水平的狀態,故第一固定部31與第二固定部32相距約180°,此時,彈性件34 係為擴張或伸長的狀態,故可蓄積回復至平衡狀態的反彈力。
請同時搭配圖5A及圖5B所示,圖5A為圖1所示之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5B為圖3所示之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即圖5A為支撐結構2於第一位置S1(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狀態)的側視圖,而圖5B為支撐結構2於第二位置S2(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直立狀態)的側視圖。
如圖5A所示,於使用的狀態下,即可攜式電子裝置P平放的設置於擴充基座D的狀態,可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重量,壓制前述之反彈力。而當使用者欲使可攜式電子裝置P呈現直立狀態,由於彈性件34所蓄積之反彈力,令使用者僅需施予較小的力(即小於無設置彈性件所施予的力)於施力位置P1,即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P連帶支撐結構2共同推向直立的狀態,如圖5B所示。此時,第一固定部31靠近第二固定部32,使得彈性件34回到彈性平衡的狀態,故當使用者欲將直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回推成平放狀態,所需施予的力,除了必須克服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重量以外,更必須克服彈性件34本身的彈力,即必須施予較大的力(即大於無設置彈性件時所需施予的力)於圖5B所示之施力位置P2。
簡言之,由於平放狀態使彈性件34所蓄積之反彈力,令使用者僅需輕推施力位置P1(如圖5A),即可使可攜式電子裝置P連同支撐結構2移動至直立狀態,此時若需回復成平放狀態,則需重推施力位置P2(如圖5B),以克服彈性件34本身的彈力,使彈性件34自平衡狀態至擴張狀態。因此,樞軸3的設置,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自平放狀態輕易的轉變呈直立狀態,以達到方便收納、節省空間的功效。且彈性件34的設置,更令使用者僅需輕推平放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即可收納成直立狀態,具有省力的效果,而必須重推直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才可使其回復成平放狀態,更兼具安全性之考量。
請同時參考圖6A及圖6B所示,圖6A為圖2所示之擴充基座的內部示意圖,圖6B為圖6A所示之連接結構的作動示意圖,而為求圖面簡潔,圖6A及圖6B僅顯示其中一側(左側)之支撐結構2的細部結構。連接結構4具有一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及一操作件42,第一訊號傳輸 元件41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P電性連接,以接收可攜式電子裝置P所傳輸之訊號,或傳送訊號至可攜式電子裝置P,而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可例如但不限於通用序列匯流排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因此,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的設置位置較佳係對應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插槽,當然,係指可攜式電子裝置P設置於支撐結構2的狀態時(如圖1所示)。
另外,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與操作件42相互配合,即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與操作件42係為相互連動的結構,使操作件42可帶動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進而與可攜式電子裝置P電性連接。詳細而言,施予一外力於操作件42,即使用者可藉由按壓操作件42,使操作件42帶動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移動,使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自連接結構4凸出,如圖6B所示,使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與可攜式電子裝置P電性連接,於本實施例中,即將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插槽,並藉此使擴充基座D與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互相傳輸訊號。
又,由於本實施例之連接結構4係設置於支撐結構2,連接結構4可藉由支撐結構2隨可攜式電子裝置P轉動而形成平放狀態或直立狀態,換言之,當使用者欲將平放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切換成收納形式的直立狀態,無需先另外卸除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後再轉動支撐結構2。此表示直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與擴充基座D仍藉由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而持續電性連接,仍可相互傳輸訊號,故直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仍可運作。另外,本體1包括第二訊號傳輸元件12,用以連接其他擴充裝置,如螢幕、鍵盤或滑鼠等,故本實施例之擴充基座D的本體1可具有多個第二訊號傳輸元件12,而為求圖式簡潔明瞭,僅以一方塊圖示意之。因此,使用者將可攜式電子裝置P切換成直立狀態後,仍可藉由操作擴充裝置而持續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P,以節省大量的空間,不論可攜式電子裝置P是否在使用的狀態,皆可達到收納的效果。
另外,連接結構4包括一積體電路43,其為一種輸入/輸出的積體電路,用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電源開關,進而言之,積體電 路43與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耦接,故積體電路43可輸出一開機或關機之訊號,並藉由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P。當然,可於連接結構4設置一電源按鍵44,且電源按鍵44與積體電路43相連接,令使用者可直接藉由按壓電源按鍵44,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開機或關機。而若為直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P,則必須先將可攜式電子裝置P(以筆記型電腦為例)平放後,始可按壓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電源按鍵,故積體電路43及電源按鍵44的設置可省略前述之操作步驟,具有方便使用之功效。
本案一實施例中,支撐結構2更包括一連動件23、一第一限位件24以及一第二限位件25。其中,連動件23用以與操作件42相互配合,本實施例所述之相互配合,可以為結構上相互配合的非固定式連接、或是直接固定連接,使操作件42與連動件23可同時移動。而第一限位件24與第二限位件25可於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如圖6A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狀態係發生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未設置於擴充基座D時;而第二狀態則發生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設置於擴充基座D,且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時,如圖6B所示。
圖7A為圖6A所示之擴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7B為圖6B所示之擴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其中,圖6A及圖7A係為未按壓操作件42的示意圖,而圖6B及圖7B係為按壓操作件42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圖7A及圖7B所示,第一限位件24係以穿設的方式設置於第一定位件22內,且第一限位件24的一端自第一定位件22的表面21凸起(如圖2所示),而另一端與第二限位件25對應設置。當可攜式電子裝置P未設置於擴充基座D時,第二限位件25的一端未受第一限位件24壓迫時,使第二限位件25呈現水平狀態(第一狀態),此時,第二限位件25的另一端可抵頂連動件23,即抵頂連動件23的第一凸部231,此時操作件42無法被按壓(如圖7A所示)。
當可攜式電子裝置P設置於擴充基座D,且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時,第二限位件25的一端受到第一限位件24的頂抵而其整體呈現傾斜狀態(第二狀態),則第二限位件25的另一端與連動件23的第一凸部 231不接觸,故此時操作件42可被按壓並與連動件23同時移動(如圖7B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二限位件25係為一蹺蹺板的結構,但本案不以此為限。
簡言之,當可攜式電子裝置P未設置於擴充基座D時,第一限位件24未受到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壓迫或壓制,而可持續的自第一定位件22的表面凸起,故第一限位件24不會壓迫第二限位件25,進而使第二限位件25呈現水平狀態而可抵頂連動件23的第一凸部231,以限制連動件23的移動。由於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操作件42及連動件23係為連動的結構,而連動件23於第一限位件24呈第一狀態時無法移動,故操作件42及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亦同時無法移動,亦即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未設置於擴充基座D時無法按壓操作件42,以避免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自連接結構4凸出,進而避免未注意到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係為凸出的狀態,便將可攜式電子裝置P置放於支撐結構2,而造成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的損壞。
此外,為使可攜式電子裝置P可穩固的維持在直立狀態,本實施例之連動件23更具有卡合件232,當操作件42帶動連動件23移動時,卡合件232亦同時移動,並進一步卡合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於本實施例中,卡合件232係以卡勾為例,卡合件232自支撐結構2的表面21凸出(如圖2所示),而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底部具有可對應卡合件232的孔洞(圖未顯示),且該孔洞的尺寸與位置係對應於卡合件232的尺寸及其於未按壓第一操作件42時的位置(即圖6A所示之狀態)。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P對應於第一定位件22設置於支撐結構2後,於按壓操作件42的同時,可帶動連動件23移動,並同時帶動卡合件232卡合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即圖6A至圖6B的作動),以將可攜式電子裝置P穩固的設置於支撐結構2。
圖8為圖7B所示之擴充基座於直立狀態時的部分放大示意圖,而為求圖面簡潔,其擴充基座的外框係以虛線表示,而支撐結構的內部係以實線表示。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之支撐結構2更包括一第三限位件26以及一第四限位件27,第三限位件26與第四限位件27可於第三狀態及 一第四狀態之間切換。詳細而言,本實施例之第三狀態及第四狀態皆發生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設置於擴充基座D時,而第三狀態如前述的第二狀態,即發生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狀態時(如圖6B及7B所示);第四狀態則為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直立狀態時(如圖8所示)。依結構而論,當第三限位件26穿設於支撐結構2的底部,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時,第三限位件26的其中一端被本體1頂抵,進而使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自支撐結構2凸起,且為支撐結構2對應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該側。同時,第四限位件27的其中一端被凸起的第三限位件26頂抵(由於第四限位件27的遮擋,圖7B未顯示第三限位件26),並使第四限位件27的另一端與連動件23不接觸,即與連動件23的第二凸部233不接觸。
承上,本實施例之第四限位件27亦為一蹺蹺板的結構,當第四限位件27受到第三限位件26的抵頂時呈傾斜狀態,而與連動件23不接觸,即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三狀態;而當第四限位件27未受到第三限位件26的抵頂時呈水平狀態,第四限位件27進而可限制連動件23,即本實施例所述之第四狀態。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如圖6B所示,當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平放時,第三限位件26的其中一端被本體1頂抵,進而使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自支撐結構2凸起,凸起的該端向上頂抵第四限位件27的其中一端,而第四限位件27的另一端則會下壓呈傾斜狀態,並與連動件23的第二凸部233不接觸,使連動件23可左右移動。另如圖8所示,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直立時,支撐結構2與可攜式電子裝置P共同形成直立的狀態,而本體1仍停留在平面(如桌面)上,使得第三限位件26的一端未被本體1壓迫,故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無法抵頂第四限位件27,使得第四限位件27呈現水平狀態。而呈現水平狀態的第四限位件27可限制連動件23,即第四限位件27的一端可頂抵連動件23的第二凸部233,以限制連動件23的移動。如前所述,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操作件42及連動件23係為連動的結構,故第三限位件26及第四限位件27於第四狀態時皆無法移動,亦即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P為直立狀態時無法退出操作件42,以避免第一訊號傳輸元件41自可攜式電子裝置P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插槽 退出,使可攜式電子裝置P於直立狀態時仍可被操作。
綜上所述,本案之電子裝置及其擴充基座,其藉由擴充基座具有樞軸連結本體及支撐結構,使設置於擴充基座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連同支撐結構,以樞軸為軸相對於本體轉動以形成直立狀態,進而達到收納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效。
另外,由於連接結構設置於支撐結構,進而使直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仍可與擴充基座相互電性連接及訊號連通,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直立狀態時,仍可藉由其他的擴充裝置(如螢幕、鍵盤或滑鼠等)而持續操作使用。
再者,本案的樞軸具有彈性件,且於平放狀態時,藉由可攜式電子裝置本身的重量,使彈性件於擴張或伸長的狀態,並可使彈性件蓄積反彈力,令使用者僅需輕推可攜式電子裝置,即可使可攜式電子裝置連同支撐結構移動至直立狀態,此時彈性件為平衡狀態。若需回復成平放狀態,則必須重推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克服彈性件本身的彈性力,使彈性件自平衡狀態至擴張狀態。因此,彈性件的設置,更令使用者僅需輕推平放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即可收納成直立狀態,更具有省力的效果,而必須重推直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才可使其回復成平放狀態,更兼具安全性之考量。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Claims (6)

  1. 一種擴充基座,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搭配使用,該擴充基座包括:一本體;一支撐結構;一樞軸,包括:一第一固定部與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設置於該支撐結構,該第二固定部設置於該本體;及一樞軸部,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以及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支撐結構,該連接結構具有一第一訊號傳輸元件及一操作件,該第一訊號傳輸元件與該操作件相互配合,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於該支撐結構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該支撐結構藉由該樞軸相對該本體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該支撐結構更包括一連動件,該連動件與該操作件相互配合並具有一卡合件,該操作件帶動該連動件移動,該卡合件卡合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擴充基座,其中該樞軸更包括一彈性件,套設於該樞軸部,該彈性件的其中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固定部,另一端連接於該第二固定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擴充基座,其中該操作件帶動該第一訊號傳輸元件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擴充基座,其中該支撐結構更包括:一第一限位件,設置於該第一定位件;以及一第二限位件,其中一端設置於該第一限位件靠近該支撐結構底部的一端,其中該第一限位件與該第二限位件於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該第一狀態係為該第一限位件自該第一定位件凸起,該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頂抵該連動件,該第二狀態係為該第一限位件被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壓迫而頂抵該第二限位件的其中一端,該第二限位件的另一 端與該連動件不接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擴充基座,其中該支撐結構更包括:一第三限位件,穿設於該支撐結構的底部,該第三限位件被該本體頂抵而自該支撐結構凸起;以及一第四限位件,其與該第三限位件於一第三狀態及一第四狀態之間切換,該第三狀態係為該第四限位件的其中一端被凸起的該第三限位件頂抵,另一端與該連動件不接觸,該第四狀態係為該第四限位件的其中一端連接於該支撐結構的底部,另一端限制該連動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擴充基座,其中該連接結構包括一積體電路,其與該第一訊號傳輸元件耦接。
TW103120193A 2013-07-23 2014-06-11 擴充基座 TWI642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338,995 US9329632B2 (en) 2013-07-23 2014-07-23 Docking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57588P 2013-07-23 2013-07-23
US61/857,588 2013-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279A TW201505279A (zh) 2015-02-01
TWI642239B true TWI642239B (zh) 2018-11-21

Family

ID=5250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193A TWI642239B (zh) 2013-07-23 2014-06-11 擴充基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4174B (zh)
TW (1) TWI642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364B (en) * 2015-03-23 2016-12-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base
TWI579682B (zh) * 2015-09-25 2017-04-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及功能擴充系統
TWI585579B (zh) * 2016-05-31 2017-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擴展塢及具有該擴展塢的移動終端
TWI623832B (zh) * 2017-05-26 2018-05-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6136712A (zh) * 2021-11-16 2023-05-19 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固机构
CN116909357A (zh) * 2023-07-18 2023-10-20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导引机构及电子装置扩充座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8475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Htc Corporation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M439836U (en) * 2012-06-04 2012-10-21 Pegatron Corp Docking station and portabl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773B1 (en) * 2000-11-03 2004-03-02 Revolutionary Learning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nfigurable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CN101727130B (zh) * 2008-10-20 2012-07-1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
CN201522668U (zh) * 2009-08-25 2010-07-07 优而大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笔记型计算机的外接式扩充基座
CN201556150U (zh) * 2009-12-22 2010-08-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连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扩充基座
CN202082559U (zh) * 2011-02-24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基座
TWI509384B (zh) * 2011-12-20 2015-11-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擴充基座、電子系統及解除兩裝置間連結的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8475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Htc Corporation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M439836U (en) * 2012-06-04 2012-10-21 Pegatron Corp Docking station and portabl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279A (zh) 2015-02-01
CN104344174B (zh) 2017-04-12
CN104344174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2239B (zh) 擴充基座
TWI533105B (zh) 固定機構及其外接式電子裝置
TWI512432B (zh) 電子裝置
US9436229B2 (en) Fold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display unit
US8477118B2 (en) Input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flection panel module
US8717319B2 (en) Input device for tablet computer
TWI481996B (zh) 支撐座及具有支撐座之電子裝置
JP2011248872A (ja)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20140328019A1 (en) Fixing device for fix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system therewith
US9690333B2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ssembly
US9229473B2 (en) Portable keyboard
US9329632B2 (en) Docking station
US9876521B2 (en) Sliding stand assembly
US9304552B2 (en) Prote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otatably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73161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TW201405285A (zh) 可拆卸式把手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M59843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6896868B (zh) 电子设备
US6629794B2 (en) Portable keyboard apparatus
US1068464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ngaging mechanism with different engaging directions
TW201407312A (zh) 平板電腦基座
US8993909B2 (en) Button structure
TWI73642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13069640A (ja) スイッ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