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4174B - 扩充基座 - Google Patents

扩充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4174B
CN104344174B CN201410257907.6A CN201410257907A CN104344174B CN 104344174 B CN104344174 B CN 104344174B CN 201410257907 A CN201410257907 A CN 201410257907A CN 104344174 B CN104344174 B CN 104344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rtable electronic
locating part
electronic devices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7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4174A (zh
Inventor
张淑纯
魏玄武
崔家昌
林升达
江宗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34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扩充基座,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扩充基座包括一本体、一支撑结构以及一枢轴。枢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枢轴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支撑结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本体。枢轴部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其中,当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支撑结构时,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支撑结构可通过枢轴相对于本体转动。

Description

扩充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扩充基座,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扩充基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者对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的需求也日益增高,且于不同场合,对于电子装置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举例而言,可携式的电子装置适于外出使用,如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为求方便携带的情况下,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越趋轻薄但轻薄外观可能造成屏幕的面积有限、无实体键盘或键盘空间有限、端口种类不多等问题。因此,一般使用者回到了工作场所(例如办公室)或居家场所等需长时间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场所时,便会连接其他的扩充装置,例如屏幕、键盘、电源线及网络线等,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也因此,同时具有多个信号传输元件的扩充基座便因应而生。
具体而言,使用者可先将屏幕、键盘、电源线及网络线等扩充装置连接至扩充基座的信号传输元件,并将扩充基座置放于需长时间使用电子装置的场所。一旦使用者回到该场所,便可直接将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扩充基座,并通过扩充基座与其他多个扩充装置耦接,而无需一一连接该扩充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露一种扩充基座,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扩充基座包括一本体、一支撑结构以及一枢轴。枢轴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及一枢轴部。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支撑结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本体。枢轴部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其中,当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支撑结构时,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支撑结构通过枢轴相对本体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扩充装置具有枢轴连结本体及支撑结构,使设置于扩充基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连同支撑结构,以枢轴为轴相对于本体转动以形成直立状态,进而达到收纳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扩充基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携电子装置与支撑结构于直立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枢轴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1所示的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5B为图3所示的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6A为图2所示的扩充基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连接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图7A为图6A所示的扩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B为图6B所示的扩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B所示的扩充基座于直立状态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扩充基座,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扩充基座的示意图,需注明的是,图2扩充基座为尚未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时。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与扩充基座D电性连接,若扩充基座D已先与其他扩充装置,例如屏幕、键盘及鼠标等电性连接,则使用者可通过扩充基座D而直接操作其他的扩充装置。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例如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本实施例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扩充基座D包括一本体1、一支撑结构2及一枢轴3。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支撑结构2的表面21,进一步说,支撑结构2具有第一定位件22,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2自表面21凸出(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具有二第一定位件22对称设置。可携式电子装置P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支撑结构2,其中可拆卸的方式可例如但不限于以磁性连接、或是以卡合的方式连接。
其中,本体1与支撑结构2通过枢轴3连接。进一步说,枢轴3包括一第一固定部31与一第二固定部32及一枢轴部33。其中,第一固定部31设置于支撑结构2,第二固定部32设置于本体1,枢轴部33连接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需注明的是,枢轴3设置于本体1与支撑结构2的内部,故图2以虚线表示。且于本实施例中,扩充基座D具有二枢轴3对称设置,而为求图面简洁,图2所示仅显示其中一侧(右侧)的枢轴3。
第一固定部31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支撑结构2,另一端套设于枢轴部33,第二固定部32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本体1,另一端同样套设于枢轴部33(如图4所示),使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皆可相对于枢轴部33转动,进而使得支撑结构2可以以枢轴3为轴,相对于本体1转动。因此,当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支撑结构2时,可携式电子装置P与支撑结构2可通过枢轴3自第一位置S1(如图1所示的平放状态)转动至第二位置S2,即如图3所示的直立状态,图3为图1所示的可携电子装置与支撑结构于直立状态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为L型的构型,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通过与支撑结构2的固定后,再随枢轴3旋转至直立的状态,此时,本体1仍停留在置放扩充基座D的平面,例如桌面,使可携式电子装置P仍可平稳的设置于平面(如桌面),而不会因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重量而倾倒。
另外,图4为图2所示的枢轴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枢轴3更可具有弹性件34套设于枢轴部33,弹性件3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部3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部32。而当支撑结构2于第一位置S1(即如图1所示的平放的状态),本体1与支撑结构2实质上呈现水平的状态,故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相距约180°,此时,弹性件34为扩张或伸长的状态,故可蓄积回复至平衡状态的反弹力。
请同时搭配图5A及图5B所示,图5A为图1所示的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图5B为图3所示的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即图5A为支撑结构2于第一位置S1(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状态)的侧视图,而图5B为支撑结构2于第二位置S2(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直立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5A所示,于使用的状态下,即可携式电子装置P平放的设置于扩充基座D的状态,可通过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重量,压制前述的反弹力。而当使用者欲使可携式电子装置P呈现直立状态,由于弹性件34所蓄积的反弹力, 令使用者仅需施予较小的力(即小于无设置弹性件所施予的力)于施力位置P1,即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P连带支撑结构2共同推向直立的状态,如图5B所示。此时,第一固定部31靠近第二固定部32,使得弹性件34回到弹性平衡的状态,故当使用者欲将直立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回推成平放状态,所需施予的力,除了必须克服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重量以外,更必须克服弹性件34本身的弹力,即必须施予较大的力(即大于无设置弹性件时所需施予的力)于图5B所示的施力位置P2。
简单来讲,由于平放状态使弹性件34所蓄积的反弹力,令使用者仅需轻推施力位置P1(如图5A),即可使可携式电子装置P连同支撑结构2移动至直立状态,此时若需回复成平放状态,则需重推施力位置P2(如图5B),以克服弹性件34本身的弹力,使弹性件34自平衡状态至扩张状态。因此,枢轴3的设置,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自平放状态轻易的转变呈直立状态,以达到方便收纳、节省空间的功效。且弹性件34的设置,更令使用者仅需轻推平放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即可收纳成直立状态,具有省力的效果,而必须重推直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才可使其回复成平放状态,更兼具安全性的考虑。
请同时参考图6A及图6B所示,图6A为图2所示的扩充基座的内部示意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连接结构的作动示意图,而为求图面简洁,图6A及图6B仅显示其中一侧(左侧)的支撑结构2的细部结构。连接结构4具有一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及一操作件42,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可与可携式电子装置P电性连接,以接收可携式电子装置P所传输的信号,或传送信号至可携式电子装置P,而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可例如但不限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因此,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的设置位置较佳为对应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插槽,当然,指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支撑结构2的状态时(如图1所示)。
另外,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与操作件42相互配合,即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与操作件42为相互连动的结构,使操作件42可带动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进而与可携式电子装置P电性连接。详细而言,施予一外力于操作件42,即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操作件42,使操作件42带动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移动,使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自连接结构4凸出,如图6B所示,使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与可携式电子装置P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即将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插入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插槽,并藉此使扩充基座D与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互相传输信号。
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4设置于支撑结构2,连接结构4可通过支撑结构2随可携式电子装置P转动而形成平放状态或直立状态,换句话说,当使用者欲将平放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切换成收纳形式的直立状态,无需先另外卸除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后再转动支撑结构2。此表示直立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与扩充基座D仍通过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而持续电性连接,仍可相互传输信号,故直立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仍可运作。另外,本体1包括第二信号传输元件12,用以连接其他扩充装置,如屏幕、键盘或鼠标等,故本实施例的扩充基座D的本体1可具有多个第二信号传输元件12,而为求图式简洁明了,仅以一方块图示意。因此,使用者将可携式电子装置P切换成直立状态后,仍可通过操作扩充装置而持续使用可携式电子装置P,以节省大量的空间,不论可携式电子装置P是否在使用的状态,皆可达到收纳的效果。
另外,连接结构4包括一集成电路43,例如是一种输入/输出的集成电路,用以控制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电源开关,进一步说,集成电路43与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耦接,故集成电路43可输出一开机或关机信号,并通过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传送至可携式电子装置P。当然,可于连接结构4设置一电源按键44,且电源按键44与集成电路43相连接,令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按压电源按键44,以控制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开机或关机。而若为直立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则必须先将可携式电子装置P(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平放后,才可按压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电源按键,故集成电路43及电源按键44的设置可省略前述的操作步骤,具有方便使用的功效。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更包括一连动件23、一第一限位件24以及一第二限位件25。其中,连动件23用以与操作件42相互配合,本实施例所述的相互配合,可以为结构上相互配合的非固定式连接、或是直接固定连接,使操作件42与连动件23可同时移动。而第一限位件24与第二限位件25可于一第一状态及一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如图6A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状态发生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未设置于扩充基座D时;而第二状态则发生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扩充基座D,且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时,如图6B所示。
图7A为图6A所示的扩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B为图6B所示的扩充基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图6A及图7A为未按压操作件42的示意图,而图6B及图7B为按压操作件42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7A及图7B所示,第一限位件24以穿设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定位件22内,且第一限位件24的一端自第一定位件22的表面凸起(如图2所示),而另一端与第二限位件25对应设置。当可携式电子装置P未设置于扩充基座D时,第二限位件25的一端未受第一限位件24压迫时,使第二限位件25呈现水平状态(第一状态),此时,第二限位件25的另一端可抵顶连动件23,即抵顶连动件23的第一凸部231,此时操作件42无法被按压(如图7A所示)。
当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扩充基座D,且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时,第二限位件25的一端受到第一限位件24的顶抵而其整体呈现倾斜状态(第二状态),则第二限位件25的另一端与连动件23的第一凸部231不接触,故此时操作件42可被按压并与连动件23同时移动(如图7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25为一跷跷板的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简单来讲,当可携式电子装置P未设置于扩充基座D时,第一限位件24未受到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压迫或压制,而可持续的自第一定位件22的表面凸起,故第一限位件24不会压迫第二限位件25,进而使第二限位件25呈现水平状态而可抵顶连动件23的第一凸部231,以限制连动件23的移动。由于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操作件42及连动件23为连动的结构,而连动件23于第一限位件24呈第一状态时无法移动,故操作件42及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也同时无法移动,也就是说使用者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未设置于扩充基座D时无法按压操作件42,以避免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自连接结构4凸出,进而避免未注意到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为凸出的状态,便将可携式电子装置P置放于支撑结构2,而造成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的损坏。
此外,为使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稳固的维持在直立状态,本实施例的连动件23更具有卡合件232,当操作件42带动连动件23移动时,卡合件232也同时移动,并进一步卡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于本实施例中,卡合件232以卡勾为例,卡合件232自支撑结构2的表面21凸出(如图2所示),而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底部具有可对应卡合件232的孔洞(图未显示),且该孔洞的尺寸与位置对应于卡合件232的尺寸及其于未按压第一操作件42时的位置(即图6A所示的状态)。因此,可携式电子装置P对应于第一定位件22设置 于支撑结构2后,于按压操作件42的同时,可带动连动件23移动,并同时带动卡合件232卡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即图6A至图6B的作动),以将可携式电子装置P稳固的设置于支撑结构2。
图8为图7B所示的扩充基座于直立状态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而为求图面简洁,其扩充基座的外框以虚线表示,而支撑结构的内部以实线表示。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2更包括一第三限位件26以及一第四限位件27,第三限位件26与第四限位件27可于第三状态及一第四状态之间切换。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皆发生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设置于扩充基座D时,而第三状态如前述的第二状态,即发生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状态时(如图6B及7B所示);第四状态则为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直立状态时(如图8所示)。依结构而论,当第三限位件26穿设于支撑结构2的底部,故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时,第三限位件26的其中一端被本体1顶抵,进而使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自支撑结构2凸起,且为支撑结构2对应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该侧。同时,第四限位件27的其中一端被凸起的第三限位件26抵顶(由于第四限位件27的遮挡,图7B未显示第三限位件26),并使第四限位件27的另一端与连动件23不接触,即与连动件23的第二凸部233不接触。
承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第四限位件27也为一跷跷板的结构,当第四限位件27受到第三限位件26的抵顶时呈倾斜状态,而与连动件23不接触,即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状态;而当第四限位件27未受到第三限位件26的抵顶时呈水平状态,第四限位件27进而可限制连动件23,即本实施例所述的第四状态。
因此,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当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平放时,第三限位件26的其中一端被本体1抵顶,进而使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自支撑结构2凸起,凸起的该端向上抵顶第四限位件27的其中一端,而第四限位件27的另一端则会下压呈倾斜状态,并与连动件23的第二凸部233不接触,使连动件23可左右移动。另如图8所示,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直立时,支撑结构2与可携式电子装置P共同形成直立的状态,而本体1仍停留在平面(如桌面)上,使得第三限位件26的一端未被本体1压迫,故第三限位件26的另一端无法抵顶第四限位件27,使得第四限位件27呈现水平状态。而呈现水平状态的第四限位件27可限制连动件23,即第四限位件27的一端可 抵顶连动件23的第二凸部233,以限制连动件23的移动。如前所述,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操作件42及连动件23为连动的结构,故第三限位件26及第四限位件27于第四状态时皆无法移动,也就是说使用者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为直立状态时无法退出操作件42,以避免第一信号传输元件41自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插槽退出,使可携式电子装置P于直立状态时仍可被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及其扩充基座,其通过扩充基座具有枢轴连结本体及支撑结构,使设置于扩充基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连同支撑结构,以枢轴为轴相对于本体转动以形成直立状态,进而达到收纳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效。
另外,由于连接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进而使直立状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仍可与扩充基座相互电性连接及信号连通,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于直立状态时,仍可通过其他的扩充装置(如屏幕、键盘或鼠标等)而持续操作使用。
再者,本发明的枢轴具有弹性件,且于平放状态时,通过可携式电子装置本身的重量,使弹性件于扩张或伸长的状态,并可使弹性件蓄积反弹力,令使用者仅需轻推可携式电子装置,即可使可携式电子装置连同支撑结构移动至直立状态,此时弹性件为平衡状态。若需回复成平放状态,则必须重推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克服弹性件本身的弹性力,使弹性件自平衡状态至扩张状态。因此,弹性件的设置,更令使用者仅需轻推平放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即可收纳成直立状态,更具有省力的效果,而必须重推直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才可使其回复成平放状态,更兼具安全性的考虑。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6)

1.一种扩充基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搭配使用,其特征是,上述扩充基座包括:
本体;
支撑结构,包括连动件;
枢轴,包括:
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上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上述支撑结构,上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上述本体;以及
枢轴部,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以及
连接结构,设置于上述支撑结构,上述连接结构具有操作件,
上述连动件与上述操作件相互配合并具有卡合件,上述操作件带动上述连动件移动,上述卡合件卡合于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
上述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一限位件,设置于第一定位件;以及
第二限位件,其中一端设置于上述第一限位件靠近上述支撑结构底部的一端,
其中上述第一限位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于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上述第一状态为上述第一限位件自上述第一定位件凸起,上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顶抵上述连动件,上述第二状态为上述第一限位件被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压迫而顶抵上述第二限位件的其中一端,上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与上述连动件不接触,
其中,当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上述支撑结构时,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与上述支撑结构通过上述枢轴相对上述本体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枢轴还包括弹性件,套设于上述枢轴部,上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另一端连接于上述第二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是:
上述连接结构具有第一信号传输元件,上述第一信号传输元件与上述操作件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操作件带动上述第一信号传输元件与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支撑结构还包括:
第三限位件,穿设于上述支撑结构的底部,上述第三限位件被上述本体顶抵而自上述支撑结构凸起;以及
第四限位件,与上述第三限位件于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之间切换,上述第三状态为上述第四限位件的其中一端被凸起的上述第三限位件顶抵,另一端与上述连动件不接触,上述第四状态为上述第四限位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上述支撑结构的底部,另一端限制上述连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是,其中上述连接结构包括集成电路,其与上述第一信号传输元件耦接。
CN201410257907.6A 2013-07-23 2014-06-11 扩充基座 Active CN104344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57588P 2013-07-23 2013-07-23
US61/857,588 2013-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4174A CN104344174A (zh) 2015-02-11
CN104344174B true CN10434417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50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7907.6A Active CN104344174B (zh) 2013-07-23 2014-06-11 扩充基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4174B (zh)
TW (1) TWI642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364B (en) * 2015-03-23 2016-12-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base
TWI579682B (zh) * 2015-09-25 2017-04-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及功能擴充系統
TWI585579B (zh) * 2016-05-31 2017-06-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擴展塢及具有該擴展塢的移動終端
TWI623832B (zh) * 2017-05-26 2018-05-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基座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6136712A (zh) * 2021-11-16 2023-05-19 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固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773B1 (en) * 2000-11-03 2004-03-02 Revolutionary Learning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configurable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CN101727130B (zh) * 2008-10-20 2012-07-1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
TWI377300B (en) * 2008-11-07 2012-11-21 Htc Corp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1522668U (zh) * 2009-08-25 2010-07-07 优而大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笔记型计算机的外接式扩充基座
CN201556150U (zh) * 2009-12-22 2010-08-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连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扩充基座
CN202082559U (zh) * 2011-02-24 2011-12-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基座
TWI509384B (zh) * 2011-12-20 2015-11-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擴充基座、電子系統及解除兩裝置間連結的操作方法
TWM439836U (en) * 2012-06-04 2012-10-21 Pegatron Corp Docking station and portabl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4174A (zh) 2015-02-11
TWI642239B (zh) 2018-11-21
TW201505279A (zh) 2015-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4174B (zh) 扩充基座
CN203799296U (zh) 保护盖
US9680253B2 (en) Connectors to connect electronic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CN101604185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US6006243A (en) Foldable personal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cover section
TWI273372B (en) Sliding flat panel display and keyboard module
JP477784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11038686A1 (zh) 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便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62236A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装置的便携式对接台
JP4722915B2 (ja) 電子機器
US8917499B1 (en) Foldable keyboard
CN104932614A (zh) 一种用智能手机作为主机的笔记本电脑
WO20150806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ccessory with at least one port
CN103699025A (zh) 自组式模块化家居智能控制面板及其实现方法
CN104063015A (zh) 可升降触控板的笔记本电脑及其所适用的触控板升降方法
CN106896868B (zh) 电子设备
CN104427037A (zh) 一种终端
CN205845022U (zh) 一种组合式键盘鼠标
US7920123B2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CN201796323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1452783B (zh) 键盘
US9817483B1 (en) Protective case with keyboard and combination of protective ca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639708A (zh) 触控系统以及移动通讯装置
TWM435642U (en) Tablet computer integrated with detachable battery and expansion module
CN201886418U (zh) 电子终端直插式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