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2679A -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2679A
CN109562679A CN201780045403.XA CN201780045403A CN109562679A CN 109562679 A CN109562679 A CN 109562679A CN 201780045403 A CN201780045403 A CN 201780045403A CN 109562679 A CN109562679 A CN 109562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op cover
skylight
face
actu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54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谷勇
水谷勇一
稻叶博隆
奥村和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62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6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顶盖为树脂制品,构成为配置于呈透明的板状的天窗与使天窗动作的动作机构之间,且构成为固定于车辆车身。车辆用顶盖具有板件主体和表面层。板件主体由不透明树脂构成,具有构成为收纳天窗的收纳部并且能够遮挡动作机构。表面层由透明树脂构成,与板件主体的表面形成为一体并与第一面构成大致共面。

Description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车辆的顶棚构造。该顶棚构造具备天窗、动作机构以及车辆用顶盖。天窗呈透明的板状,具有位于车外侧的第一面和位于第一面的相反侧即车内侧的第二面。动作机构在与天窗的第二面对置的位置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动作机构具有多个驱动用马达,能够使天窗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车辆用顶盖在配置于天窗与动作机构之间的状态下固定于车身。车辆用顶盖为透明的无机玻璃制品。车辆用顶盖具有收纳天窗的收纳部。此外,对车辆用顶盖与上述天窗一同实施烟雾涂装。
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构成车身的顶棚。另外,动作机构被车辆用顶盖覆盖,因而能够保护动作机构不受水、尘埃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5018号公报
近些年,从车辆的轻型化、制造的容易化的观点考虑,还提出具备树脂制的车辆用顶盖的顶棚构造。这里,为了防止因动作机构在顶棚暴露导致的美观的降低,因而车辆用顶盖追求能够遮挡动作机构。因此,将树脂制的车辆用顶盖着色成黑色等不透明颜色。
然而,在该情况下,在透明的天窗与着色后的车辆用顶盖上,质感的差异变大。因此,在这样的顶棚构造中,在天窗与车辆用顶盖间无法获得统一感,难以提高美观。因此,如果为了接近天窗的质感,而精致地着色车辆用顶盖,则相应地,制造变复杂,制造成本高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够发挥较高的美观、又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化的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构成为固定于车辆车身的树脂制的车辆用顶盖。上述车辆用顶盖构成为,配置于呈透明的板状的天窗与使上述天窗动作的动作机构之间。上述天窗具有第一面和位于上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述动作机构配置为与上述天窗的上述第二面对置。上述车辆用顶盖具有板件主体和表面层。上述板件主体由不透明树脂构成,具有构成为收纳上述天窗的收纳部。上述板件主体能够遮挡上述动作机构。上述表面层由透明树脂构成,与上述板件主体的表面形成为一体并与上述第一面构成大致共面。
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提供一种具备天窗、动作机构以及车辆用顶盖的车辆的顶棚构造。上述天窗呈透明的板状,具有第一面与位于上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述动作机构配置为与上述天窗的上述第二面对置,使上述天窗动作。车辆用顶盖为树脂制,配置于上述天窗与上述动作机构之间。上述车辆用顶盖构成为固定于车辆车身。上述车辆用顶盖具有板件主体和表面层。上述板件主体由不透明树脂构成,具有构成为收纳上述天窗的收纳部。上述板件主体能够遮挡上述动作机构。上述表面层由透明树脂构成,与上述板件主体的表面形成为一体并与上述第一面构成大致共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图1的A-A剖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3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车辆用顶盖的放大剖视图。
图4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图1的B-B剖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5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车辆用顶盖的放大剖视图。
图6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车辆用顶盖的放大剖视图。
图7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顶棚构造,是表示车辆用顶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采用在车辆的车身1,构成车辆的顶棚。顶棚构造具备天窗3、动作机构5以及车辆用顶盖7。此外,在图1中,利用实线箭头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而且,在图2以后中与图1对应地规定左右方向。
如图2所示,车身1具有:金属制的车身板件1a,形成车辆的外形;和树脂制的内装板件1b,形成车厢CR。车身板件1a具有开口1c,该开口1c与车厢CR内连通。如图1所示,开口1c呈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长度长的矩形状。此外,开口1c的形状能够适当地设计。另外,在图1中,在省略内装板件1b的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天窗3呈板状,具有第一面3a和位于第一面3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3b。天窗3形成为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矩形状。第一面3a面向车外侧,第二面3b面向车厢CR。
天窗3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无色透明的无机玻璃制品。由此,天窗3从第一面3a至第二面3b具有透光性。另外,如图1所示,在天窗3设置有呈框状的遮挡部9。该遮挡部9是通过在第二面3b的周缘涂装或印刷不透明颜色亦即黑色而形成的。此外,为了使说明容易,在图2中省略遮挡部9的图示。另外,遮挡部9可以通过涂装或印刷黑色以外的不透明颜色的任意的手段形成。另外,天窗3并不局限于无色透明,也可以通过实施包括烟雾涂装在内的任意手段形成为有色透明。
如图1所示,动作机构5具有导轨5a和一对开闭装置5b。导轨5a是组合了多个钢材而成的大致矩形的框。导轨5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长度长。在导轨5a安装有未图示的遮阳板。各开闭装置5b分别安装于导轨5a。各开闭装置5b具有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和齿轮等部件。此外,包括各开闭装置5b在内,动作机构5的结构与公知的动作机构同样,省略与结构相关的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2中,简化动作机构5进行图示。
车辆用顶盖7呈大致矩形状。车辆用顶盖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长度长。这里,车辆用顶盖7设定为比动作机构5大的尺寸,能够从上方覆盖动作机构5整体。在车辆用顶盖7设置有第一开口部7a与窗部7b。第一开口部7a能够与车厢CR连通地设置于车辆用顶盖7的前部。窗部7b设置于第一开口部7a的后方。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在车辆用顶盖7的前端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有导流器。
如图1~图4所示,车辆用顶盖7通过双色成形制造,由板件主体71和表面层73构成。板件主体71由着色成黑色的不透明树脂构成。如图2~图4所示,板件主体71形成为板状,具有表面71a和背面71b(下表面)。板件主体71具有图1~图3所示的收纳部711、图1和图4所示的第二开口部712以及图1~图4所示的周缘部713。
如图1~图3所示,收纳部711位于第一开口部7a的外周,包围第一开口部7a。收纳部711形成为比天窗3稍大的矩形状。具体而言,收纳部711由底面711a、第一侧壁711b、第二侧壁711c以及缘面711d构成。收纳部711呈比周缘部713向下方凹陷的形状。由此,收纳部711构成为能够收纳天窗3。收纳部711构成为能够防止存积雨水等水而导致水侵入车厢CR内这种情况。此外,存积于收纳部711的雨水等水通过未图示的排水路从车辆用顶盖7向车身1外排出。
底面711a在收纳部711中位于最下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底面711a能够如上述那样存积雨水等水。另外,在底面711a配置有用于使导流器上下摆动的导流器臂11。此外,导流器臂11的结构与公知的导流器臂同样,因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为了使说明容易,在图2中,简化导流器臂11进行图示。并且,在图3以及后述的图5、6中,省略导流器臂11的图示。
第一侧壁711b从底面711a起朝向上方向以阶梯状延伸,在上端与周缘部713成为一体。第二侧壁711c与第一侧壁711b对面,并从底面711a起朝向上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缘面711d与第二侧壁711c的上端连接,朝向第一开口部7a延伸。在缘面711d粘贴有第一密封条13a。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开口部712呈大致矩形状地形成于收纳部711的后方。如后所述,第二开口部712通过车辆用顶盖7固定于车身板件1a而与车厢CR内连通。周缘部713形成为与收纳部711和第二开口部712连续,并从外侧包围上述收纳部711和第二开口部712。周缘部713构成板件主体71的外形,构成车辆用顶盖7的外形。
如图2~图4所示,表面层73由透明树脂构成。表面层73形成于板件主体71的表面71a,与表面71a构成一体。由此,表面层73覆盖板件主体71,并构成车辆用顶盖7的表面。更具体而言,表面层73覆盖板件主体71的第二开口部712和周缘部713的整体,且还向收纳部711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表面层73具有沿着第二侧壁711c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73a。由此,表面层73向收纳部711内延伸,并覆盖第二侧壁711c的局部,进而还覆盖收纳部711的局部。在延伸部73a粘贴有向收纳部711内突出的第二密封条13b。此外,上述的第一密封条13a和第二密封条13b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
而且,在该车辆用顶盖7中,如图4所示,由表面层73中的覆盖了第二开口部712的部分形成上述窗部7b。即,窗部7b为透明树脂制品。
在该顶棚构造中,如图1的单点划线箭头所示,动作机构5使各开闭装置5b配置于第一开口部7a内,并从板件主体71的背面71b侧固定于车辆用顶盖7。由此,在车辆用顶盖7中,板件主体71成为从上方覆盖动作机构5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该图的虚线箭头所示,车辆用顶盖7收纳于开口1c内。此时,如图2所示,车辆用顶盖7中,板件主体71的背面71b经由聚氨酯层17固定于车身板件1a。聚氨酯层17将板件主体71与车身板件1a粘接,并且防止雨水等水从板件主体71与车身板件1a之间的边界渗入车厢CR内。
而且,如图1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在车辆用顶盖7的收纳部711内收纳有天窗3。而且,在图2所示的天窗3的第二面3b安装有动作机构5的各开闭装置5b。另外,在收纳部711内收纳有天窗3,由此第一密封条13a与第二面3b抵接并弹性变形,并且第二密封条13b与天窗3的周缘抵接并弹性变形。由此,第一、第二密封条13a、13b对天窗3与收纳部711之间的边界进行密封。另外,在该顶棚构造中,在收纳部711内收纳有天窗3,由此在车辆用顶盖7中,表面层73与天窗3的第一面3a成为大致共面。这里,大致共面除了包括表面层73与天窗3的第一面3a成为完全共面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表面层73与天窗3的第一面3a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一定程度的阶梯差的情况。
这样,在该顶棚构造中,动作机构5配置于与天窗3的第二面3b对置的位置,并且车辆用顶盖7配置于天窗3与动作机构5之间。这样一来,顶棚构造完成。
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该顶棚构造中,通过天窗3和车辆用顶盖7的窗部7b能够实现从车辆的顶棚向车厢CR内的采光。另外,借助能够动作机构5的两开闭装置5b,使天窗3相对于车辆用顶盖7向车辆的前后移动,由此使第一开口部7a和收纳部711相对于车外敞开或关闭,进而使车厢CR相对于车外敞开或关闭。
而且,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7为树脂制品,因而与车辆用顶盖7为金属制品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使顶棚构造轻型化,进而使车辆轻型化。另外,使车辆用顶盖7为树脂制品,由此制造也容易。
另外,车辆用顶盖7具有由黑色的不透明树脂构成的板件主体71和由透明树脂构成的表面层73。由此,如上述那样,车辆用顶盖7覆盖动作机构5,由此能够通过板件主体71遮挡动作机构5。这里,在该顶棚构造中,在天窗3设置有遮挡部9,因而借助该遮挡部9还能够遮挡天窗3和各开闭装置5b间的安装位置。
并且,在车辆用顶盖7中,表面层73与板件主体71的表面71a形成为一体,因而从车外侧观察车辆用顶盖7时,能够通过透明的表面层73观察到黑色的板件主体71。这样,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7通过表面层73能够获得存在深度感的质感,成为接近透明的天窗3的质感。而且,在天窗3收纳于收纳部711时,该表面层73与第一面3a呈大致共面。由此,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7能够发挥与天窗3存在一体感的美观。
而且,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7具有透明树脂制的表面层73,由此在接近天窗3的质感时,不需要对板件主体71实施精致的着色。在该点上,在该顶棚构造中,也能够使制造容易化。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能够既发挥较高的美观,又使制造成本低廉化。
特别是在该顶棚构造中,在车辆用顶盖7中,表面层73具有延伸部73a,因而表面层73向收纳部711内延伸并覆盖第一侧壁711b的局部。由此,在车辆用顶盖7中,板件主体71与表面层73间的边界未在收纳部711内暴露。在这点上,在该顶棚构造中,也能够提高美观。另外,在该顶棚构造中,板件主体71与表面层73之间的边界不在收纳部711内暴露,由此,能够适宜地防止雨水等水从边界渗入而导致板件主体71与表面层73剥离。另外,在该顶棚构造中,在形成表面层73时,能够使其成型模的设计容易化,因而能够使制造进一步容易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如图5所示,在车辆用顶盖7中,在表面层73省略延伸部73a。因此,在该车辆用顶盖7中,表面层73不向收纳部711内延伸,仅覆盖第二开口部712和周缘部713。包括该车辆用顶盖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与结构相关的详细的说明。
在该顶棚构造中,不需要在车辆用顶盖7的表面层73设置延伸部73a,因而能够减少在形成表面层73时所需的透明树脂的量。因此,在该顶棚构造中,能够使制造成本进一步低廉化。该顶棚构造的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如图6所示,在车辆用顶盖7的板件主体71中,在收纳部711设置有卡合突起19。更具体而言,卡合突起19与第一侧壁711b形成为一体,朝向上方延伸。另外,在第二密封条13b形成有能够与卡合突起19卡合的被卡合部130。此外,卡合突起19和被卡合部130的形状能够适当地设计。该顶棚构造中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
在该顶棚构造中,通过使卡合突起19与被卡合部130卡合能够将第二密封条13b固定于车辆用顶盖7。由此,在该顶棚构造中,与粘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二密封条13b容易地安装于车辆用顶盖7。该顶棚构造中的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
(第四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具备图7所示的车辆用顶盖70来代替上述的车辆用顶盖7。该车辆用顶盖70也与车辆用顶盖7同样,由板件主体71与表面层73构成。在该车辆用顶盖70中,板件主体71不具有第二开口部712。因此,在车辆用顶盖70中,不存在窗部7b,另外,与车辆用顶盖7相比,前后方向的长度较短,被小型化。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该顶棚构造中,与车辆用顶盖70对应,动作机构5也被小型化。该顶棚构造中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
在该顶棚构造中,车辆用顶盖70被小型化,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相比,能够进一步使制造成本低廉化。另外,通过车辆用顶盖70的小型化,顶棚构造本身也被小型化,因而能够增多能够采用的车辆的种类。该顶棚构造中的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同样。
以上,根据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该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进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组合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各结构来构成顶棚构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天窗3为无机玻璃制品,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使天窗3为透明树脂制品。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也同样。
并且,也可以是,在车辆用顶盖7中,维持前后方向的长度并省略窗部7b的形成。另外,也可以是,在车辆用顶盖7形成多个窗部7b。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动作机构5从板件主体71的背面71b侧固定于车辆用顶盖7,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动作机构5从车厢CR侧固定于车身板件1a。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顶棚构造中也同样。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顶盖,为树脂制品,构成为配置于呈透明的板状的天窗与使所述天窗动作的动作机构之间,且构成为固定于车辆车身,其中,
所述天窗具有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
所述动作机构配置为与所述天窗的所述第二面对置,
所述车辆用顶盖具备:
板件主体,由不透明树脂构成,具有构成为收纳所述天窗的收纳部并且能够遮挡所述动作机构;和
表面层,由透明树脂构成,与所述板件主体的表面形成为一体并与所述第一面构成大致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顶盖,其中,
所述表面层向所述收纳部内延伸。
3.一种车辆的顶棚构造,具备:
天窗,呈透明的板状,具有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
动作机构,配置为与所述天窗的所述第二面对置,使所述天窗动作;以及
树脂制的车辆用顶盖,构成为配置于所述天窗与所述动作机构之间,并固定于车辆车身,
所述车辆用顶盖具有:
板件主体,由不透明树脂构成,具有构成为收纳所述天窗的收纳部并且能够遮挡所述动作机构;和
表面层,由透明树脂构成,与所述板件主体的表面形成为一体并与所述第一面构成大致共面。
CN201780045403.XA 2016-07-25 2017-07-10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Withdrawn CN1095626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5042 2016-07-25
JP2016145042A JP6583174B2 (ja) 2016-07-25 2016-07-25 車両用ルーフパネル及び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PCT/JP2017/025104 WO2018020996A1 (ja) 2016-07-25 2017-07-10 車両用ルーフパネル及び車両のルーフ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679A true CN109562679A (zh) 2019-04-02

Family

ID=6101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5403.XA Withdrawn CN109562679A (zh) 2016-07-25 2017-07-10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84000A1 (zh)
JP (1) JP6583174B2 (zh)
CN (1) CN109562679A (zh)
DE (1) DE112017003734T5 (zh)
WO (1) WO20180209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79315B2 (ja) * 2018-08-13 2023-05-2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20066284A (ja) * 2018-10-23 2020-04-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6752261B2 (ja) * 2018-10-23 2020-09-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DE102018218838A1 (de) * 2018-11-05 2020-05-07 Elringklinger Ag Bauteil,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7155889B2 (ja) * 2018-11-06 2022-10-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ルーフ構造
JP2023009918A (ja) * 2021-07-08 2023-01-20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サンルーフ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5018A (ja) * 2007-07-31 2009-02-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サンルーフ構造
JP2010167922A (ja) * 2009-01-23 2010-08-0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ルーフパネル
CN102161308A (zh) * 2010-02-18 2011-08-24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的导流机构
CN103153662A (zh) * 2010-09-27 2013-06-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遮阳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3312U (ja) * 1982-04-26 1983-10-31 ダイキヨ−・ベバスト株式会社 サンル−フ用カバ−パネル
JPH0460713U (zh) * 1990-10-02 1992-05-25
JP2014151674A (ja) * 2013-02-05 2014-08-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サンルーフ建付け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5018A (ja) * 2007-07-31 2009-02-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サンルーフ構造
JP2010167922A (ja) * 2009-01-23 2010-08-0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ルーフパネル
CN102161308A (zh) * 2010-02-18 2011-08-24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的导流机构
CN103153662A (zh) * 2010-09-27 2013-06-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遮阳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贾润礼: "《新型注塑模设计》", 31 July 2006, 国防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20996A1 (ja) 2018-02-01
JP2018016084A (ja) 2018-02-01
JP6583174B2 (ja) 2019-10-02
US20210284000A1 (en) 2021-09-16
DE112017003734T5 (de)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2679A (zh) 车辆用顶盖和车辆的顶棚构造
CN102275488B (zh)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挡风雨条的固定结构
JP5172260B2 (ja) 車両用ドア
CN103373207B (zh) 汽车用车门的密封结构
JPWO2010067405A1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パネル
WO2005115782A8 (de) Fahrzeugdach
US9878599B2 (en) Sliding window assembly including a drain hole
US20140000168A1 (en) Openable Roof Window
US6837538B2 (en) Roof device for a vehicle
JP2006232137A (ja) 車両のガラスガイド構造
CN108116202A (zh)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安装构造
US4184713A (en)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with unsightly part concealing cover
JP6492618B2 (ja) 車両のドア開口部構造
JP3900167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KR101609770B1 (ko) 차량통행 차단기
JP5548507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N207683295U (zh) 汽车后车窗导槽模压双道密封结构
US20210347236A1 (en) Vehicle roof device
CN107878162A (zh) 汽车后车窗导槽模压双道密封结构
JP4712501B2 (ja) サッシュレス車用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端末部構造
JP4281628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H04218427A (ja) 自動車用ウインドモールディ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14402B2 (en) Sunroof structure
JP5004014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KR100372425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