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6377A - 触头 - Google Patents

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6377A
CN109496377A CN201780047025.9A CN201780047025A CN109496377A CN 109496377 A CN109496377 A CN 109496377A CN 201780047025 A CN201780047025 A CN 201780047025A CN 109496377 A CN109496377 A CN 109496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plug
socket
shiel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70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6377B (zh
Inventor
堀野慎太郎
山崎元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96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6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6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6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头,即使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本发明的触头(40)为第一连接器(20)所具有的触头(40),为了使电路基板(CB1)以及(CB2)彼此导通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70)连接,其中,所述触头(40)具有:第一接触部(45),在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70)连接时,与第二连接器(70)所具有的触头(90)接触;一对卡止部(42),用于与第一连接器(20)所具有的第一绝缘体(30)卡止;以及弯曲部(43),连接一对卡止部(42),弯曲部(43)形成在比第一接触部(45)中的最向弯曲部(43)侧凸出的部分更低的位置。

Description

触头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要求2016年8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53896的优先权,并将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于此以用于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电路基板彼此导通的触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设备中,信息量的增加或者通信速度的高速化取得显著进展,设备内的噪声对策成为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电子设备向小型化发展,从而要求安装在电子设备内的连接器自身也小型化。因此,即使在低高度化的连接器中,也要求适当地考虑了对高频信号的串扰、阻抗匹配等触头的设计。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为了获得对噪声的屏蔽效果,两个屏蔽构件覆盖壳体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6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没有考虑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用于获得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的触头设计。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即使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技术方案的触头,其为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触头,为了使电路基板彼此导通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所述触头具有:
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触头接触;
一对卡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第一绝缘体卡止;以及弯曲部,连接一对所述卡止部,
所述弯曲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最向所述弯曲部侧凸出的部分更低的位置。
在第二技术方案的触头中,
所述触头还具有弹性接触片,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形成在内侧的所述卡止部连续,并且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比所述弯曲部的宽度宽。
在第三技术方案的触头中,
所述弹性接触片的顶端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最向所述弯曲部侧凸出的部分相同程度的高度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四技术方案的触头,其是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触头接触的触头,
所述触头具有:
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以及
延伸部,从所述第二接触部朝向外侧大致U字形地延伸,
所述延伸部的大致U字的顶端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同程度的高度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头,即使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俯视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连接器单体的立体图。
图3是插座连接器单体的俯视图。
图4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绝缘体单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VI部的放大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8是沿图5的VIII-V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9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触头单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2的X-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1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电源触头单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沿图2的XII-X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3是通过俯视示出一对插座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连接器单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插头连接器单体的俯视图。
图16是通过俯视仅示出插头成形品中的插头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17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触头单体的立体图。
图18是沿图15的XVIII-XV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9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电源触头单体的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5的XX-X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21是通过俯视示出一对插头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俯视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3A是沿图22的XXIII-XXIII线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
图23B是沿图22的XXIII-XXIII线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
图24A是沿图22的XXIV-XXIV线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
图24B是沿图22的XXIV-XXIV线示出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一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以图中箭头的方向为基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70进行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连接器也可以起到插头的作用,第二连接器也可以起到插座的作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分别沿着垂直方向与电路基板CB1以及CB2嵌合。即,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沿着上下方向嵌合。然而,并不限定于此,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也可以分别沿着平行方向与电路基板CB1以及CB2嵌合,或者也可以以一个沿垂直方向,另一个沿平行方向的组合的形式进行嵌合。插座连接器20或者插头连接器70也可以与刚性基板以外的电路基板,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连接。
图1是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俯视示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立体图。
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插座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70(第二连接器)。
图2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连接器20单体的立体图。图3是插座连接器20单体的俯视图。图4是俯视插座连接器20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通过俯视表示插座绝缘体30单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VI部的放大图。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VIII-VI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9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触头40单体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2的X-X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1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座电源触头50单体的立体图。图12是沿图2的XII-X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3是通过俯视示出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的立体图。
主要参照图2~图13对插座连接器2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20具有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插座绝缘体30(第一绝缘体)、多个插座触头40(触头)、四个插座电源触头50、以及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第一屏蔽构件)。
插座绝缘体30是将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成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构件(参照图5)。插座绝缘体30具有:底板部31,构成下部;一对外周壁32,从底板部31的上表面的前后侧周缘部向上方凸出且彼此相对;以及嵌合凸部33,从底板部31的上表面向上方凸出且形成在一对外周壁32之间。在外周壁32的内侧与外周壁32分离的嵌合凸部33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地延伸。形成在外周壁32与嵌合凸部33之间的空间构成一对嵌合凹部34。
在横跨外周壁32的前壁32a的上表面以及后表面、底板部31的底面(上表面)、以及嵌合凸部33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凹设有用于安装多个插座触头40的多个触头安装槽35(参照图6)。同样地,在横跨外周壁32的后壁32b的上表面以及前表面、底板部31的底面(上表面)、以及嵌合凸部33的后表面以及上表面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凹设有用于安装多个插座触头40的多个触头安装槽35。触头安装槽35分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插座绝缘体30。触头安装槽35的数量与插座触头40的数量相同。触头安装槽35具有变形允许槽35a,所述变形允许槽35a分别形成在嵌合凸部33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并向嵌合凸部33的内侧较深地凹设(参照图7)。触头安装槽35具有触头卡合凸起35b,所述触头卡合凸起35b凸出设置在槽部分的左右两侧面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槽部分分别形成在前壁32a以及后壁32b的后表面以及前表面。
在横跨前壁32a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以及后表面、底板部31的底面(上表面)、以及嵌合凸部33的左右两端部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的部分,凹设有用于安装插座电源触头50的电源触头安装槽36(参照图6)。同样地,在横跨后壁32b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以及前表面、底板部31的底面(上表面)、以及嵌合凸部33的左右两端部的后表面以及上表面的部分,凹设有用于安装插座电源触头50的电源触头安装槽36。电源触头安装槽36分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插座绝缘体30。电源触头安装槽36的数量与插座电源触头50的数量相同。电源触头安装槽36具有变形允许槽36a,所述变形允许槽36a分别形成在嵌合凸部33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且较深地凹设在嵌合凸部33的内侧(参照图8)。电源触头安装槽36具有电源触头卡合凸起36b,所述电源触头卡合凸起36b凸出设置在槽部分的左右两侧面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槽部分分别形成在前壁32a以及后壁32b的后表面以及前表面。
在插座绝缘体30的左右两缘部形成有用于支撑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的一对支撑部37(参照图5)。一对支撑部37在插座绝缘体30的左右两缘部为点对称的配置。一对支撑部37形成为,在各缘部,一个支撑部37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支撑部37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各缘部,一对支撑部37整体的前后宽度比前壁32a的外表面与后壁32b的外表面之间的前后宽度宽。
各插座触头40使用级进模(冲压)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成型加工为图示的形状(参照图9)而成。在各插座触头40的表面用镍镀层形成基底,然后,施加金或者锡等镀层。
插座触头40具有安装部41,所述安装部41呈大致L字形地向外侧延伸。插座触头40具有一对卡止部42,所述一对卡止部42由与安装部41的内侧端部的上方连续的部分和在前后方向上与该部分分离且与该部分相对的部分构成。插座触头40具有:弯曲部43,连接一对卡止部42;弹性接触片44,与形成在内侧的卡止部42连续且呈大致S字形;以及接触部45(第一接触部),形成在弹性接触片44的顶端部并朝向外侧。
弯曲部43形成在比接触部45中的最向弯曲部43侧凸出的部分更低的位置。弹性接触片44的宽度比弯曲部43的宽度宽。弹性接触片44的顶端形成在与接触部45中的最向弯曲部43侧凸出的部分相同程度高度的位置。
各插座触头40从插座绝缘体30的下方被压入,在一对卡止部42与触头卡合凸起35b卡合时,卡止在触头安装槽35的左右内壁面。由此,各插座触头40被保持于各触头安装槽35(参照图4、图10)。如果插座触头40被保持于插座绝缘体30(触头安装槽35),则弹性接触片44与变形允许槽35a的内表面分离。因此,弹性接触片44在变形允许槽35a内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参照图10)。各插座触头40的安装部41位于外周壁32的外周侧。即,各插座触头40的安装部41的顶端相比外周壁32更靠外侧。
插座电源触头50具有安装部51,所述安装部51呈大致L字形地向外侧延伸(参照图11)。插座电源触头50具有一对卡止部52,所述一对卡止部52由与安装部51的内侧端部的上方连续的部分和在前后方向上与该部分分离且与该部分相对的部分构成。插座电源触头50具有:弯曲部53,连接一对卡止部52;以及弹性接触片54,与形成在内侧的卡止部52连续且呈大致S字形。插座电源触头50具有:接触部55,形成在弹性接触片54的顶端部并朝向外侧;以及凸起56,位于形成在内侧的卡止部52的上部。
各插座电源触头50从插座绝缘体30的下方被压入,在一对卡止部52与电源触头卡合凸起36b卡合时,卡止在电源触头安装槽36的左右内壁面。由此,各插座电源触头50被保持于各触头安装槽36(参照图4、图12)。如果插座电源触头50被保持于插座绝缘体30(电源触头安装槽36),则弹性接触片54与变形允许槽36a的内表面分离。因此,弹性接触片54在变形允许槽36a内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参照图12)。各插座电源触头50的安装部51位于外周壁32的外周侧。即,各插座电源触头50的安装部51的顶端相比外周壁32更靠外侧。
前后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是彼此具有相同形状的相同部件(参照图3、图13)。各插座屏蔽构件60是对金属板(导电性材料)进行冲压成型而成的。各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61(第一外周侧屏蔽部),所述外周侧屏蔽部61由插座屏蔽构件60的外面部构成,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弹性变形部62,所述弹性变形部62形成为从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下缘部朝向插座绝缘体30侧(内侧)。弹性变形部62从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下缘部朝向内侧并水平地延伸规定的宽度,在水平延伸的部分的端缘部朝向外侧且向上方弯曲(参照图12)。由外周侧屏蔽部61和弹性变形部62包围的空间向上方开口。插座屏蔽构件60还具有:多个贯通孔63,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弹性变形部62,并且各贯通孔63以规定的间隔分离;以及引导部64,以从弹性变形部62的顶端朝向插座绝缘体30的内侧倾斜的方式凸出设置。
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多个安装部65(第一安装部),所述多个安装部65形成在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下端部,并且各安装部65以规定间隔分离。安装部65从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下端部呈大致L字形地朝向内侧延伸。安装部65在左右方向的位置与对应的贯通孔6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即,安装部65的顶端配置在贯通孔63的正下方(参照图3)。
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卡合部66(第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66凸出设置在内侧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13)。在外周侧屏蔽部61的内侧的左右两端部凸出设置有一对爪状的卡合部66。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一对短边部67,所述一对短边部67从外周侧屏蔽部61的左右两端部朝向插座绝缘体30侧延伸。相对的短边部6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非对称。更加具体而言,在相对的短边部67中,一个短边部6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短边部6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相对的短边部67中,在前后方向上长度更长的短边部67的前后宽度大于插座连接器20整体的前后宽度的一半。在一对短边部67上,分别形成有安装部68。安装部68在剖视时呈大致匚字形。即,安装部68由左右两侧面和上表面这三个面构成。在一对安装部68中,一个的安装部6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安装部6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安装部68的上缘部呈R形状。
通过一对安装部68与支撑部37从上方卡止,各插座屏蔽构件60被保持于插座绝缘体30(参照图4、图10、图12)。如果插座屏蔽构件60被保持于插座绝缘体30,则插座屏蔽构件60的一部分与插座绝缘体30分离。更具体而言,外周壁32与弹性变形部62以及引导部64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即,在外周壁32与弹性变形部62以及引导部64之间,形成有横跨整个左右方向的空隙S1。此时,在空隙S1中,从上下方向(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能够分别观察到插座触头40的安装部41的顶端以及插座电源触头50的安装部51的顶端(参照图3)。在贯通孔63中,从上下方向(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能够观察到插座屏蔽构件60的安装部65的顶端。
如果插座屏蔽构件60被保持于插座绝缘体30,则插座屏蔽构件60的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上缘部相比插座绝缘体30的外周壁32以及嵌合凸部33的上表面稍微靠上方(参照图10、图12)
插座屏蔽构件60的屏蔽结构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的双重结构。更加具体而言,该屏蔽结构包括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61、弹性变形部62以及引导部64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双重结构。同样地,该屏蔽结构包括安装部68的左右两侧面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双重结构。
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插座连接器20中,各插座触头40的安装部41与形成在电路基板CB1(刚性基板,第一电路基板,参照图10、图12)的安装面的电路图案焊接。各插座电源触头50的安装部51与形成在该安装面的电源图案焊接。插座屏蔽构件60的各安装部65与形成在该安装面的接地图案焊接。由此,插座连接器20安装在电路基板CB1上。在电路基板CB1的安装面上安装有与插座连接器20不同的电子部件(例如,CPU、控制器、存储器等)。
主要参照图14~图21对插头连接器7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14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连接器70单体的立体图。图15是插头连接器70单体的俯视图。图16是通过俯视仅表示插头成形品75中的插头绝缘体80的立体图。图17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触头90单体的立体图。图18是沿图15的XVIII-XVIII线的向视剖视图。图19是通过俯视示出插头电源触头100单体的立体图。图20是沿图15的XX-XX线的向视剖视图。图21是通过俯视示出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的立体图。
插头连接器70具有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插头成形品75、四个插头电源触头100、以及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第二屏蔽构件)。插头成形品75由插头绝缘体80(第二绝缘体)、以及多个插头触头90(触头)构成。
插头成形品75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该插头成形品75将绝缘性且耐热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与多个插头触头90一起嵌件成形而成。构成插头成形品75的插头绝缘体80具有:底板部81,构成下部;以及环状壁82,从底板部81的上表面的周缘部的整体向上方凸出(参照图16)。由底板部81和环状壁82形成的空间构成嵌合凹部83。
在环状壁82的前壁82a以及后壁82b上,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凹设有横跨前后两面以及上表面的剖面的呈大致U字形的多个触头保持槽84。在多个触头保持槽84中分别保持有多个插头触头90。多个触头保持槽84的数量与插头触头90的数量相同。
在前壁82a的左右两端部凹设有横跨前后两面以及上表面的剖面呈大致U字形的电源触头安装槽85。同样地,在后壁82b的左右两端部凹设有横跨前后两面以及上表面的剖面呈大致U字形的电源触头安装槽85。在电源触头安装槽85上安装有插头电源触头100。电源触头安装槽85的数量与插头电源触头100的数量相同。
在插头绝缘体80的左右两缘部形成有用于支撑两个插头屏蔽构件110的一对支撑部86。一对支撑部86在插头绝缘体80的左右两缘部为点对称的配置。一对支撑部86形成为,在各缘部上,一个支撑部8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支撑部8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各缘部,一对支撑部86整体的前后宽度比环状壁82的前后宽度宽。
各插头触头90使用级进模(冲压)将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或者钛铜)或者科森系铜合金的薄板成型加工为图示的形状(参照图17)而成。在各插头触头90的表面用镍镀层形成基底,然后,施加金或者锡等镀层。
插头触头90具有安装部91,所述安装部91呈大致L字形地向外侧延伸。插头触头90具有:接触部92(第二接触部),形成为从安装部91的内侧端部的上方连续,并朝向内侧;以及延伸部93,从接触部92朝向外侧呈大致U字形地延伸。插头触头90还具有:插头凸起94,形成在接触部92的上部;以及引导部95,形成在延伸部93的上表面。
延伸部93的呈大致U字的顶端形成在与接触部92相同程度的高度的位置。
通过除了安装部91的顶端的其他的部分的内表面整体与触头保持槽84接触,从而各插头触头90被保持于各触头保持槽84(参照图18)。如果插头触头90被保持于插头绝缘体80(触头保持槽84),则各插头触头90的安装部91位于环状壁82的外周侧。即,各插头触头90的安装部91的顶端相比环状壁82更靠外侧。
插头电源触头100具有安装部101,所述安装部101呈大致L字形地向外侧延伸(参照图19)。插头电源触头100具有:延伸部102,从安装部101的内侧端部的上方连续,并朝向内侧呈大致U字形地延伸;以及接触部103,形成在延伸部102的外表面并朝向内侧。插头电源触头100具有:卡止部104,从延伸部102的外侧部分的左右两侧面凸出;以及引导部105,形成在延伸部102的上表面。插头电源触头100还具有:第一凸起106,在延伸部102的外表面朝向外侧凸出;以及第二凸起107,形成在接触部103的上部。插头电源触头100还具有稳定器108,所述稳定器108形成在延伸部102的呈大致U字的顶端。
各插头电源触头100从插头成形品75的上方被压入,电源触头安装槽85的外侧的槽部与卡止部104卡止,从而各插头电源触头100被保持于各电源触头安装槽85(参照图14、图16、图20)。如果插头电源触头100被保持于插头成形品75(电源触头安装槽85),则各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安装部101位于环状壁82的外周侧。即,各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安装部101的顶端相比环状壁82更靠外侧。各插头电源触头100的稳定器108与电源触头安装槽85的内侧的最深部卡合(参照图20)。
前后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彼此为相同形状的相同部件(参照图21)。各插头屏蔽构件110是对金属板(导电性材料)进行冲压成型而成的。各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111(第二外周侧屏蔽部),所述外周侧屏蔽部111由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外面部构成,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由与外周侧屏蔽部111平行的平板组成的内周侧屏蔽部112位于外周侧屏蔽部111的内侧。内周侧屏蔽部112的左右宽度比外周侧屏蔽部111短,且内周侧屏蔽部112的下缘部相比外周侧屏蔽部111的下缘部更靠上方(参照图18、图20、图21)。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弯曲连接部113,所述弯曲连接部113连接内周侧屏蔽部112的上缘部与外周侧屏蔽部111的上缘部。弯曲连接部113的剖面形状是朝向上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外周侧屏蔽部111、内周侧屏蔽部112、弯曲连接部113构成呈大致U字形地弯曲的弯曲部114。弯曲部114形成为朝向插头成形品75侧。
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多个安装部115(第二安装部),所述多个安装部115形成在外周侧屏蔽部111的下端部,并且各安装部115以规定的间隔分离。安装部115从外周侧屏蔽部111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卡合部116(第二卡合部),所述卡合部116凹设在外侧的左右两端部(参照图21)。卡合部116的位置与插座屏蔽构件60的卡合部66的位置相对应。在外周侧屏蔽部111的外侧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凹状的卡合部116。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一对短边部117,所述一对短边部117从外周侧屏蔽部111的左右两端部朝向插头绝缘体80侧延伸。相对的短边部11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非对称。更加具体而言,在相对的短边部117中,一个短边部11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短边部11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在相对的短边部117中,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短边部117的前后宽度大于插头连接器70整体的前后宽度的一半。在一对短边部117上分别形成有安装部118。安装部118在剖视时呈大致匚字状。即,安装部118由左右两侧面和上表面这三个面构成。在一对安装部118中,一个安装部11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另一个安装部118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安装部118的上缘部呈R形状。
通过一对安装部118从上方与支撑部86卡止,各插头屏蔽构件110被保持于插头成形品75(参照图14、图18、图20)。如果插头屏蔽构件110被保持于插头成形品75,则插头屏蔽构件110的一部分与插头绝缘体80分离。更加具体而言,环状壁82与内周侧屏蔽部112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即,在环状壁82与内周侧屏蔽部112之间形成有横跨整个左右方向的空隙S2。此时,在空隙S2中,从上下方向(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能够分别观察到插头触头90的安装部91的顶端以及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安装部101的顶端(图15)。
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屏蔽结构是沿着前后左右方向的双重结构。更加具体而言,该屏蔽结构包括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111以及内周侧屏蔽部11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双重结构。同样地,该屏蔽结构包括安装部118的左右两侧面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双重结构。
上述那样结构的插头连接器70被安装在形成在电路基板CB2(刚性基板,第二电路基板,参照图18、图20)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安装面上,该电路基板CB2是与电路基板CB1平行的板材。具体而言,各插头触头90的安装部91与形成在电路基板CB2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图案焊接。各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安装部101与形成在该安装面上的电源图案焊接。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各安装部115与形成在该安装面上的接地图案焊接。在电路基板CB2的安装面上安装有与插头连接器70不同的电子部件(例如,高功能用模块、半导体、大容量存储器等)。
对将插头连接器70与插座连接器20连接的要点进行说明。
图22是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嵌合的状态下通过俯视示出图1的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23A以及图23B是沿图22的XXIII-XXIII线示出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嵌合时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图23A示出嵌合前的状态,图23B示出嵌合后的状态。图24A以及图24B是沿图22的XXIV-XXIV线示出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嵌合时的状态的向视剖视图。图24A示出嵌合前的状态,图24B示出嵌合后的状态。
如图1、图23A以及图24A所示,在使插头连接器70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反转的状态下,一边使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的前后位置以及左右位置大致一致,一边使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然后,使插头连接器70向下方移动。即使彼此的位置例如在前后方向上发生一些偏移,如上所述,由于外周侧屏蔽部61的上缘部相比插座绝缘体30的外周壁32以及嵌合凸部33的上表面稍微靠上方,因此,最先与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弯曲连接部113抵接。由此,插头连接器70被引导至插座连接器20内。同样地,即使彼此的位置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发生一些偏移,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安装部118的下缘部与相同R形状的插座屏蔽构件60的安装部68的上缘部接触,由后者引导前者。
另一方面,例如,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插座连接器20的安装部68与插头连接器70的安装部118抵接。因此,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不嵌合。在该情况下,即使试图使各连接器强行地嵌合,安装部68以及安装部118彼此的金属平面也彼此抵接。因此,连接器10能够防止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的破损。
如果使插头连接器7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即使彼此的位置例如在前后方向上发生一些偏移,包括插头触头90的引导部95以及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引导部105的前壁82a以及后壁82b的下端面与外周壁32的内缘部接触,由此,前壁82a以及后壁82b侵入嵌合凹部34。即,插头触头90的引导部95以及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引导部105侵入嵌合凹部34内(参照图23B、图24B)。如果使插头连接器7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通过插座屏蔽构件60的引导部64向下方引导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弯曲部114。
此时,插头触头90的插头凸起94与插座触头40的接触部45接触,插头凸起94使弹性接触片44在变形允许槽35a内向内侧弹性变形。然后,插头凸起94一边向下方移动一边越过接触部45,从而接触部92与接触部45接触。插头触头90与插座触头40的接触仅是接触部92与接触部45的接触的一点。更加详细地说,在接触部45中的最向弯曲部43侧凸出的部分与接触部92的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一个接点。由此,电路基板CB2与电路基板CB1经由插头触头90以及插座触头40能够电导通。
同样地,插头电源触头100的第一凸起106以及第二凸起107使弹性接触片54弹性变形,以扩大凸起56与接触部55的间隔。然后,第一凸起106以及第二凸起107向下方移动,并分别越过凸起56以及接触部55。然后,第一凸起106与凸起56卡合,接触部103与接触部55接触。插头电源触头100与插座电源触头50的接触是第一凸起106与凸起56的卡合以及接触部103与接触部55接触的二点。由此,经由插头电源触头100以及插座电源触头50,能够向电路基板CB2以及电路基板CB1供电。
此时,嵌合凹部83与嵌合凸部33嵌合,环状壁82的前壁82a以及后壁82b分别与嵌合凹部34嵌合(图22、图23B、图24B)。插头屏蔽构件110与相对应的插座屏蔽构件60嵌合。更加具体而言,在插头屏蔽构件110与插座屏蔽构件60嵌合时,弯曲部114被弹性变形部62接收。此时,在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外周侧屏蔽部111与插座屏蔽构件60的外周侧屏蔽部61之间形成空隙。在剖视时,弯曲部114与弹性变形部62在内侧的一点接触。更加具体而言,在剖视时,内周侧屏蔽部112与弹性变形部62的上缘部在内侧的一点接触。
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卡合部116与插座屏蔽构件60的卡合部66卡合。
由此,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完全地连接。
此时,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构成为,在彼此嵌合的状态下,各自的一部分与插座绝缘体30以及插头绝缘体80分离。更加具体而言,弹性变形部62以及引导部64与外周壁32和环状壁82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内周侧屏蔽部112与外周壁32和环状壁82在前后方向上分离。
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之间的空隙的位置与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之间的空隙的位置在短边方向上不同(参照图22)。更加具体而言,由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在左右两端部形成的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隙与由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在左右两端部形成的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隙不重叠。即,连接的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的内部被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完全地围绕。
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0即使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可靠地接触。由此,连接器10能够提高由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构成的屏蔽结构的刚性。在连接器10中,由于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弯曲部114,因此,能够提高插头屏蔽构件110自身的刚性。由此,连接器10能够防止嵌合操作时或者安装时的翘曲、挠曲以及破损。由于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弹性变形部62以及引导部6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头屏蔽构件110与插座屏蔽构件60的嵌合性。
在连接器10中,通过在嵌合时在外周侧屏蔽部61与外周侧屏蔽部111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能够允许插座屏蔽构件60或者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微小的位置偏移以及挠曲。即,连接器10能够抑制在插座屏蔽构件60与插头屏蔽构件110嵌合时由上述位置偏移以及弯曲所带来的对插座触头40与插头触头90之间嵌合的影响。
在连接器10中,通过卡合部66与卡合部116卡合,能够使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的连接牢固。
在连接器10中,由于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多个贯通孔63,即使低高度化,也能够使弹性变形部62的弹簧长度变长。即,能够使弹性变形部62具有优异的跟随性且难以塑性变形。由此,连接器10能够容易使弹性变形部62弹性变形,能够提高插座屏蔽构件60与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嵌合性,并且能够防止破损。在连接器10中,通过多个贯通孔63,能够确保配置安装部65的空间。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座屏蔽构件60具有安装部65,能够使插座屏蔽构件60和电路基板CB1的接地图案通过焊接而导通。同样地,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头屏蔽构件110具有安装部115,能够使插头屏蔽构件110与电路基板CB2的接地图案通过焊接而导通。由此,在连接器10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噪声进入插座触头40以及插头触头90等中,或者来自插座触头40以及插头触头90等的噪声泄露到外部。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座屏蔽构件60的安装部65向内侧延伸,安装部65自身也能够配置在插座屏蔽构件60的内部。由此,连接器10能够有效地屏蔽噪声。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安装部115呈直线状地延伸,在插座屏蔽构件60与插头屏蔽构件110嵌合时,能够使插座屏蔽构件60的上缘部尽可能地靠近电路基板CB2。由此,连接器10能够提高噪声的屏蔽效果。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座屏蔽构件60的一部分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的一部分与插座绝缘体30以及插头绝缘体80双方分离,能够将插座触头40、插头触头90等配置在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内部。因此,连接器10能够提高噪声的屏蔽效果。
在连接器10中,通过弹性变形部62与弯曲部114在一点接触,能够将噪声向接地图案引导,而不扰乱噪声的流动。由此,连接器10能够提高噪声的屏蔽效果。如上所述,在连接器10中,通过在嵌合时在外周侧屏蔽部61与外周侧屏蔽部111之间形成空隙,从而能够抑制由位置偏移以及挠曲所带来的对插座触头40与插头触头90之间嵌合的影响。
在连接器10中,由于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各个相对的短边部的长度是非对称的,且由一对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一对插头屏蔽构件110完全地围绕内侧的结构部而不在外周形成空隙,因此,能够提高噪声的屏蔽效果。这样,连接器10能够获得充分的噪声屏蔽效果。
在连接器10中,通过由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61构成插座屏蔽构件60的外侧,从而能够用平面接收来自外部的噪声。同样地,在连接器10中,通过由平板状的外周侧屏蔽部111构成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外侧,从而能够用平面接收来自外部的噪声。即,在连接器10中,与外面部由复杂的形状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噪声的屏蔽效果更稳定。
在连接器10中,插座屏蔽构件60以及插头屏蔽构件110的沿着前后左右方向的结构分别为双重结构,因此,能够提高噪声的屏蔽效果。
在连接器10中,通过在嵌合时插头屏蔽构件110先接触插座屏蔽构件60,从而能够防止插头触头90以及插座触头40的破损。同样地,连接器10也能够防止插头绝缘体80以及插座绝缘体30的破损。
在连接器10中,安装部68的上端部和安装部118的上端部形成为R形状,从而实现引导的功能,因此,能够提高嵌合性。
在连接器10中,在剖视时,安装部68以及安装部118呈大致匚字状,由此,能够从三个方向保护插座绝缘体30以及插头绝缘体80的相对应的部分,从而能够防止嵌合时的各绝缘体的破损。
在连接器10中,即使在低高度化的状态下,也容易确认向电路基板CB1以及CB2的安装。即,操作者能够从上下方向观察到插座触头40的安装部41、插座电源触头50的安装部51以及插座屏蔽构件60的安装部65,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查是否正确地进行焊接。同样地,操作者能够从上下方向观察到插头触头90的安装部91以及插头电源触头100的安装部101,从而能够容易地检查是否正确地进行焊接。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头触头90以及插头电源触头100分别具有引导部95以及引导部105,从而能够提高嵌合性。在连接器10中,通过具有稳定器108,从而能够防止插头电源触头100从插头成形品75翻转,因此,能够限制保持于插头成形品75后的移动。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头电源触头100与插座电源触头50在两点接触并被挟持,从而能够提高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在嵌合时的保持力。在连接器10中,插头凸起94、第一凸起106以及第二凸起107在插头连接器70的拔出方向上起到越过壁的作用,由此,能够实现防脱作用。换言之,连接器10能够提高嵌合时的保持力。
在连接器10中,通过插头凸起94、第一凸起106以及第二凸起107,在嵌合时能够给操作者带来卡搭感。即,连接器10有助于提高操作性。
在连接器10中,通过触头卡合凸起35b位于插座触头40的一对卡止部42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在组装时或者使用时的插座触头40向前后方向旋转。即,连接器10能够提高插座触头40相对于插座绝缘体30的保持位置的精度。
同样地,在连接器10中,通过电源触头卡合凸起36b位于插座电源触头50的一对卡止部52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在组装时或者使用时的插座电源触头50向前后方向旋转。即,连接器10能够提高插座电源触头50相对于插座绝缘体30的保持位置的精度。
即使连接器10为低高度化的状态下,插座触头40以及插头触头90也能够获得对高频信号的良好的传输特性。
即,在插座触头40中,通过弯曲部43的高度比接触部45的高度低,从而在嵌合时能够使弯曲部43与安装部91之间的分离距离变大。由此,插座触头40能够抑制与插头触头90的电结合,从而能够抑制串扰。
在插座触头40中,通过弹性接触片44的宽度比弯曲部43的宽度宽,从而能够提高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特性。在插座触头40中,由于弹性接触片44的顶端位置位于与接触部45的高度位置相同的程度,因此,同样地能够提高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特性。
在插头触头90中,由于延伸部93的呈大致U字的顶端位置位于与接触部92的高度位置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减小短截线(stub)分量,从而能够提高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特性。
通过插头触头90以及插座触头40在嵌合时仅在一点相互接触,从而能够抑制电流对高频信号的扰乱,并提高传输特性。
由此,能够在安装在电路基板CB1上的上述电子部件(例如,CPU、控制器、存储器等)与安装在电路基板CB2上的上述电子部件(例如,高功能用模块、半导体、大容量存储器等)之间进行传输特性良好的高速通信。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其本质特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其他规定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以上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来定义,而非以上的描述。在所有的变更中的与其均等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均应包括在内。
例如,在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70之间可以替换各屏蔽构件的结构。
卡合部66也可以形成为凹状,卡合部116也可以形成为爪状。
在连接器10中,可以从插头屏蔽构件110省略外周侧屏蔽部111以及内周侧屏蔽部112中的一个。另一方面,在连接器10中,也可以设置有与外周屏蔽部分111和内周屏蔽部分112不同的一个以上的屏蔽部,所述一个以上的屏蔽部与外周屏蔽部分111和内周屏蔽部分112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同样地,在连接器10中,也可以与外周侧屏蔽部61不同的一个以上的屏蔽部,所述一个以上的屏蔽部与外周侧屏蔽部6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设置。
也可以通过树脂来构成插座屏蔽构件60和插头屏蔽构件110的基材,并且该基材(树脂)的表面可以镀有或涂有导电性材料。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连接器
20 插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30 插座绝缘体(第一绝缘体)
31 底板部
32 外周壁
32a 前壁
32b 后壁
33 嵌合凸部
34 嵌合凹部
35 触头安装槽
35a 变形允许槽
35b 触头卡合凸起
36 电源触头安装槽
36a 变形允许槽
36b 电源触头卡合凸起
37 支撑部
40 插座触头(触头)
41 安装部
42 卡止部
43 弯曲部
44 弹性接触片
45 接触部(第一接触部)
50 插座电源触头
51 安装部
52 卡止部
53 弯曲部
54 弹性接触片
55 接触部
56 凸起
60 插座屏蔽构件(第一屏蔽构件)
61 外周侧屏蔽部(第一外周侧屏蔽部)
62 弹性变形部
63 贯通孔
64 引导部
65 安装部(第一安装部)
66 卡合部(第一卡合部)
67 短边部
68 安装部
70 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
75 插头成形品
80 插头绝缘体(第二绝缘体)
81 底板部
82 环状壁
82a 前壁
82b 后壁
83 嵌合凹部
84 触头保持槽
85 电源触头安装槽
86 支撑部
90 插头触头(触头)
91 安装部
92 接触部(第二接触部)
93 延伸部
94 插头凸起
95 引导部
100 插头电源触头
101 安装部
102 延伸部
103 接触部
104 卡止部
105 引导部
106 第一凸起
107 第二凸起
108 稳定器
110 插头屏蔽构件(第二屏蔽构件)
111 外周侧屏蔽部(第二外周侧屏蔽部)
112 内周侧屏蔽部
113 弯曲连接部
114 弯曲部
115 安装部(第二安装部)
116 卡合部(第二卡合部)
117 短边部
118 安装部
CB1 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
CB2 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
S1 空隙
S2 空隙

Claims (4)

1.一种触头,其为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触头,为了使电路基板彼此导通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
所述触头具有:
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所具有的触头接触;
一对卡止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具有的第一绝缘体卡止;以及
弯曲部,连接一对所述卡止部,
所述弯曲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最向所述弯曲部侧凸出的部分更低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触头还具有弹性接触片,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形成在内侧的所述卡止部连续,并且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比所述弯曲部的宽度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弹性接触片的顶端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中的最向所述弯曲部侧凸出的部分相同程度的高度的位置。
4.一种触头,其是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接触的触头,其中,
所述触头具有:
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以及
延伸部,从所述第二接触部朝向外侧大致U字形地延伸,
所述延伸部的大致U字的顶端形成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同程度的高度的位置。
CN201780047025.9A 2016-08-04 2017-08-01 触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96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3896 2016-08-04
JP2016-153896 2016-08-04
PCT/JP2017/027933 WO2018025875A1 (ja) 2016-08-04 2017-08-01 コンタク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6377A true CN109496377A (zh) 2019-03-19
CN109496377B CN109496377B (zh) 2020-10-30

Family

ID=6107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0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96377B (zh) 2016-08-04 2017-08-01 触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2234B2 (zh)
JP (1) JP6686145B2 (zh)
KR (1) KR102165751B1 (zh)
CN (1) CN109496377B (zh)
WO (1) WO20180258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825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6681A1 (ja) 2019-03-28 2020-10-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322499B2 (ja) * 2019-05-15 2023-08-08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7366653B2 (ja) * 2019-09-06 2023-10-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348045B2 (ja) 2019-12-03 2023-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JP7244412B2 (ja) * 2019-12-25 2023-03-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US11728588B2 (en) * 2020-08-31 2023-08-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control unit of a vehicle brake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0557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
CN101154773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112948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JP5849166B1 (ja) * 2014-12-12 2016-01-2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構造
CN105655758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株式会社竹内技术研究所 基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1313B2 (ja) * 1994-12-09 2000-06-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3617220B2 (ja) * 1996-11-26 2005-02-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0326651A (ja) * 1997-05-27 1998-1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3120377B2 (ja) * 1999-04-28 2000-12-2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ピングリッドアレイパッケージ用ソケット及び端子
JP3595938B2 (ja) * 2002-01-29 2004-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ゲージ
JP3707016B2 (ja) * 2002-09-24 2005-10-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20040072799A (ko) * 2003-02-11 2004-08-19 엘지전선 주식회사 보드 대 보드 커넥터의 구조
US6811411B1 (en) * 2003-09-12 2004-11-02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764314B1 (en) * 2003-09-24 2004-07-20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contact micron connector
CN2772061Y (zh) * 2005-02-04 2006-04-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4207952B2 (ja) * 2005-12-1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01414B2 (ja) 2006-12-06 2009-07-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695286B2 (en) * 2007-09-18 2010-04-13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Semiconductor electromechanical contact
JP4574692B2 (ja) * 2008-02-29 2010-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107811B2 (ja) * 2008-07-07 2012-12-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コネクタ
JP5553502B2 (ja) * 2008-12-19 2014-07-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12532422A (ja) * 2009-06-29 2012-12-13 ヒューマ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基板対基板タイプのコネクタ
JP5557518B2 (ja) * 2009-12-18 2014-07-2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端子
JP5547024B2 (ja) * 2010-10-04 2014-07-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112494B2 (ja) * 2010-10-19 2013-01-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176559B (zh) * 2010-12-22 2013-07-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屏蔽式连接器
JP5748334B2 (ja) * 2011-05-31 2015-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8469722B2 (en) * 2011-11-24 2013-06-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137308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2013229333A (ja) * 2012-04-25 2013-11-07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6148952B2 (ja) 2013-03-14 2017-06-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496720B1 (ko) 2013-11-08 2015-02-2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실드 및 체결형 보드 커넥터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KR101564777B1 (ko) * 2014-05-30 2015-11-02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체결 검출 터미널을 구비한 보드 커넥터
JP6712794B2 (ja) 2014-08-07 2020-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0557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
CN101154773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112948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5655758A (zh) * 2014-11-28 2016-06-08 株式会社竹内技术研究所 基板连接器
JP5849166B1 (ja) * 2014-12-12 2016-01-27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825A (zh) * 2020-03-27 2021-09-28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1349232B2 (en) 2020-03-27 2022-05-3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6377B (zh) 2020-10-30
KR102165751B1 (ko) 2020-10-14
JP6686145B2 (ja) 2020-04-22
US20190181573A1 (en) 2019-06-13
JPWO2018025875A1 (ja) 2019-06-06
WO2018025875A1 (ja) 2018-02-08
US10862234B2 (en) 2020-12-08
KR20190022839A (ko)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135A (zh) 连接器
CN109565134A (zh) 连接器
CN109496377A (zh) 触头
US99480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grounding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94614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ew assembling method
US9647393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05390853A (zh) 电连接器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703312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plate
TWI614952B (zh)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TWI608679B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wire end connector
US1101186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7482395A (zh) Usb c型电连接器
JP6266734B1 (ja) コネクタ
TW201526395A (zh) 電連接器
TWI555285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I400845B (zh) 電連接器
TWI464970B (zh) 電源連接器
TWM523984U (zh) 電連接器
TWM481503U (zh) 低高度的電子連接器結構
TW201417424A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M496871U (zh) 電連接器
TWM466376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