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3280B -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3280B
CN109383280B CN201711228132.XA CN201711228132A CN109383280B CN 109383280 B CN109383280 B CN 109383280B CN 201711228132 A CN201711228132 A CN 201711228132A CN 109383280 B CN109383280 B CN 109383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pacer
spacer
roll bar
brack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28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3280A (zh
Inventor
韩尚勋
权九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938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3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3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41Link-type suppo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9Reducing noi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包括支架,该支架包括:安装在一个端部上的前隔离件,该前隔离件连接至动力传动系;和安装在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隔离件组件。后隔离件组件包括:后隔离件,设置在形成于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安装部的内侧;以及芯部,贯穿后隔离件并且紧固至车身。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倾杆(roll rod),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增强对振动噪声的隔离率并改善耐久性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支撑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的安装元件之一,使用将动力传动系连接至车身的侧倾杆;并且在动力传动系与车身之间插入侧倾杆,以控制动力传动系的侧倾运动并隔离振动噪声。
图8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视图。
如图8所示,常规的侧倾杆由以下部分构成:桥式支架1,置于动力传动系与车身之间;以及前隔离件2和后隔离件3,形成在桥式支架1的两个端部上;并且前隔离件2连接至动力传动系,后隔离件3以通过螺栓构件4支撑在端板5与桥式支架1之间的状态通过壳体支架6连接至车身。
在壳体支架6被固定至车身的情况下,这种常规侧倾杆在车辆向前行驶时接收前方的负载并被牵引,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后隔离件3的插入并安装在壳体支架6前部的第一后隔离件3a被压缩;并且在车辆向后行驶时,接收后方的负载并被牵引,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后隔离件3的插入并安装在壳体支架6后部上的第二后隔离件3b被压缩。
第一和第二后隔离件3a、3b以不固定在壳体支架6的内部且插入壳体支架6的内部的状态由紧固在端板5与桥式支架1之间的螺栓部件贯穿并支承。
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第一和第二后隔离件3a、3b以仅接收压缩负载的结构应用,所以介于在行驶时没有接收负载的一个后隔离件与壳体支架6之间的间隔(间隙)出现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在负载消失的瞬间间隔恢复时,发生冲击。
此外,还存在问题:为了防止冲击,在将后隔离件3以稍微预压缩的状态插入壳体支架6中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后隔离件3的弹簧特性变大,隔离率变得非常低。
此外,在后隔离件3以预压缩并插入壳体支架6中的状态接收负载以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后隔离件3的预压缩量被增加至由负载生成的压缩量,所以会出现如下现象,后隔离件3伸出壳体支架6的外部,并且由此出现后隔离件3插入端板5与壳体支架6之间而被破坏的现象等,从而其耐久性变得不利。
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国内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其能够被以新的方式配置为根据行驶过程中的侧倾运动来使后隔离件与支架之间产生的间隔(间隙)最小,并且同时,根据动力传动系的运动来约束后隔离件的变形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位移,从而增强对振动噪声的隔离率并改善耐久性。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安装在支架的一个端部上的前隔离件,该前隔离件连接至动力传动系;以及安装在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隔离件组件。
后隔离件组件包括:后隔离件,设置在形成于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安装部的内侧;以及芯部,贯穿后隔离件并且紧固至车身。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后安装部的内侧突出地形成防分离棱,并且后隔离件的中心部形成有钩连(hooking)防分离棱的防分离槽。
后安装部可以包括位于左侧和右侧上的开口,并且后隔离件组件可以设置在后安装部的左侧和右侧上的开口中;并且位于后隔离件的中心部的两侧上的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可以包括相对于后安装部在插入方向上成锥形的倾斜部。也就是说,形成在后隔离件的中心部的两侧上的后隔离件的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可以包括朝向后隔离件的外侧成锥形的倾斜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后隔离件的中心部可以包括:止动件,其向中心部的前侧和后侧突出,以与防分离棱保持恒定间隔;并且后隔离件的侧部可以包括在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上配置为空的空间的空隙。
在这种情况下,空隙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设定为大于止动件与防分离棱之间的间隔,由此通过双重止动方法来约束后隔离件的运动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当后隔离件根据侧倾杆的运动而变形时,运动位移可以受到止动件和空隙的限制,从而约束后隔离件的变形,由此使在负载施加至侧倾杆的情况下出现的支架与后隔离件之间的升程最小化,并且根本防止在施加至侧倾杆的负载被移除的瞬间升程恢复至消失时出现的冲击。
2.因此,能够使用于防止升程的后隔离件的预压缩(在插入支架中之前的预压缩)最小化;最终降低后隔离件的弹簧特性,以增强对振动噪声的隔离率。
3.此外,能够使用止动件和空隙实现双重止动功能,以逐步地约束后隔离件的动作位移,从而防止后隔离件的快速变形并且通过逐渐且柔性的变形的出现来增强后隔离件的隔离率。
以下讨论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实施例。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的客车、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包括各种小船和轮船的船舶,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源自除石油以外的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到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动力车辆。
以下讨论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下文中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示出的附图,并且因此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组合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局部截面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支架的局部截面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多个方向上看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后隔离件组件的视图。
图6是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后隔离件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的视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呈现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优选特征的稍微简化的表示。将通过特殊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部分确定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定向、位置、和形状。
在附图中,参考标号指代附图的若干图中的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参考并且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示出的示例。尽管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发明,但是将理解,本描述不旨在将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发明不仅旨在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方案、变型例、等同物和其他实施例。
在整个描述中,将理解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包括”任何部件时,其不排除其他部件,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利用置于发动机与车身之间的发动机机架和置于变速器与车身之间的变速器机架等来支承动力传动系,并且连接在动力传动系与车身(包括副车架)之间以控制动力传动系的侧倾运动并隔离振动噪声;并且特别地,以新的方式配置为使在行驶过程中施加负载的情况下在使后隔离件与支架之间产生的间隔(间隙)最小,同时约束后隔离件的变形和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位移,从而与常规的侧倾杆相比增强了对振动噪声的隔离率并且改善了耐久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倾杆包括:支架110,置于动力传动系与车身之间;安装在支架110的两个端部上的套筒型前隔离件120和后隔离件组件130。
支架110置于动力传动系与车身之间,纵向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包括:前安装部112,具有使前隔离件120安装在支架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前端部)上的空间;和后安装部114,具有使后隔离件132安装在支架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后端部)上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前安装部112和后安装部114可以形成为左侧和右侧开口的圆柱形状;并且具体地,前安装部112可以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状,并且后安装部114可以形成为椭圆形截面。
前隔离件120作为插入前安装部112中的部件被固定,同时,被紧固至动力传动系,并且作用在支架110上,隔离从动力传动系传递的振动。
利用外管等确保相对于前安装部112的紧固力,同时安装前隔离件120;并且由于前隔离件120的安装结构采用与相关技术相同的结构,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后隔离件组件130包括:后隔离件132,作为插入后安装部114的内侧的部件被固定;和芯部138,作为插入后隔离件132的内侧被固定并紧固至车身。
在后隔离件132由例如橡胶等可压缩或可恢复的弹性材料制成,以吸收行驶过程中施加的负载的情况下,并在后隔离件132被强制插入并安装在后安装部114的内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与后安装部114分离,后隔离件132的左右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132a形成有防分离槽134,并且该后隔离件的左右纵向方向上的侧部132b未形成有防分离槽134。
也就是说,形成有防分离槽134的部分成为后隔离件132的中心部132a,而未形成有防分离槽134的部分成为后隔离件132的侧部132b;侧部132b位于中心部132a的左右两侧;并且侧部132b的左右位置方向与后隔离件132相对于后安装部114的插入方向相同(参考图2)。
这里,后隔离件132的左右纵向方向与在后隔离件132安装在后安装部114上的情况下的插入方向相同、与固定至后隔离件132的内侧的芯部138的纵向方向(位置方向)相同,并且也垂直于支架110的纵向方向(位置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芯部138插入并固定为贯穿后隔离件132的部件。
如图3和图4所示,对应于后隔离件132的防分离槽134的位置,后安装部114的中心部形成有防分离棱116,用于防止在后隔离件132的插入方向上的分离。
在将后隔离件132强制压配至后安装部114的情况下,防分离棱116被防分离槽134钩连以保持后隔离件132,并且在行驶中,防止后隔离件132与后安装部114分离。
防分离棱116可以以恒定的高度在后安装部114的内侧表面突出形成,并且形成为沿后安装部114的周向无缝设置的环形,但是不限于此形状。
并且,防分离槽134可以以恒定深度形成在后隔离件132的中心部132a,并且形成为沿中心部132a的周向无缝定位的环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防分离槽134根据中心部132a的周向的位置而变化。例如,如图5所示,防分离槽134可以以相同的恒定深度分别形成在中心部132a的上侧和下侧以及前侧和后侧上,并且同时,中心部132a的上侧和下侧处的深度可以形成为低于中心部132a的前侧和后侧处的深度。
通过利用形成的防分离棱116,在后隔离件132被强制地插入并安装在后安装部114中的情况下,侧部132b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侧部跨过并穿过防分离棱116并且被置于侧部132b的左侧与右侧之间的防分离槽134钩连,也就是说,侧部132b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侧部跨过并穿过防分离棱116,而另一个侧部未跨过并钩连防分离棱,从而作为插入后安装部114中的部件被固定(参考图6)。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后隔离件132的跨过防分离棱116的侧部132b,如图5和6所示,侧部132b制备有倾斜部135,该倾斜部向后隔离件132的外侧形成锥形(倾斜)。
基于后隔离件132相对于后安装部114的插入方向,倾斜部135可以从侧部132b的中心部到一个边缘部(与后隔离件的中心部相反的外边缘部)形成并且形成为使侧部132b的宽度从侧部132b的中心部到一个边缘部逐渐变窄的形状,从而使侧部132b跨过后安装部114的防分离棱116。
在这种情况下,从侧部132b的中心部到另一端边缘部(与后隔离件的中心部连接的内边缘部)的部分可以水平地形成而没有倾斜,但是也可以倾斜地形成;并且在倾斜地形成的情况下,为了使防分离棱116不脱出防分离槽134,其以比倾斜部分135的倾斜角度低的倾斜角度非常缓慢地倾斜。
并且,在后隔离件132插入后安装部114中的情况下,优选地,后隔离件132的侧部132b的两侧上均形成倾斜部135,以便容易地插入后安装部11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中,但是也可以仅在侧部132b的两侧中的任何一个侧部上形成倾斜部135。
也就是说,位于后隔离件132的中心部132a两侧上的侧部132b的至少一个侧部包括锥形倾斜部135,并且形成锥形以使得其宽度相对于后安装部114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变小。
在这种情况下,后安装部114形成为其轴向(与支架11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都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从而将后隔离件组件130插入后安装部114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中。
在将侧倾杆100置于车身与动力传动系之间的情况下,后安装部114的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相同。
这里,即使在将前隔离件120安装在前安装部112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利用防分离棱116和防分离槽134的防分离结构;并且在安装前隔离件120时应用防分离结构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前隔离件120相对于前安装部112的紧固力,能够移除例如外管等之前在前隔离件120与前安装部112之间使用的部件。
此外,后隔离件132的其中形成防分离槽134的中心部132a(在下文中,可替换地用作“隔离件中心部”)包括止动件136,用于根据通过芯部138连接至车身的后隔离件132的变形来约束运动位移。
止动件136突出并形成在隔离件中心部132a的前侧和后侧上;并且前止动件136a约束后隔离件132的向前运动位移,并且后止动件136b约束后隔离件132的向后运动位移。
在这种情况下,止动件136到达后安装部114的防分离棱116的边缘端可以形成为弯曲形状,以使接触瞬间的碰撞噪声最小化。
后隔离件132由于在行驶过程中施加的负载而具有变形,从而具有由于变形而引起的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位移,具体地,在一体地连接的芯部138被固定至车身的情况下,根据行驶方向,在接收车辆的前方的力而被压缩或接收车辆的后方的力而被压缩时,进行压缩和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止动件136可以根据行驶时支架110的运动来约束后隔离件132的变形和运动位移,以最终控制侧倾杆100的运动位移和动力传动系的运动位移。
并且,后隔离件132的每个侧部132b都包括在其前侧和后侧上由空的空间构成的空隙137、137'。
空隙137、137'可以形成为在后隔离件根据支架110的运动而变形时在空隙137、137'的周边部分(后隔离件的侧部的相对较薄且容易变形的部分)上引导局部变形的出现;并且如图5所示,在后隔离件132的前侧和后侧(在下文中,可替换地用作“隔离件侧部132b”)上形成为封闭空间,或如图7所示,在隔离件侧部132b的前侧和后侧上形成为打开的空间。
空隙137、137'与止动件136一起限制和约束由于后隔离件132的变形引起的运动位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通过双重止动方法来约束运动位移,空隙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止动件136与后安装部114的防分离棱116之间的间隔(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大的恒定值。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空隙137、137'的一个侧面位于与隔离件中心部132a的一个侧面相同的线上。
也就是说,能够将空隙137、137'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比介于止动件136与防分离棱116之间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大恒定值以上,从而首先通过止动件136来限制后隔离件132的运动位移,然后在施加更大负载的情况下,后隔离件132的空隙137、137'的周边部分进一步变形,从而空隙137、137'的内壁彼此接触,二次限制后隔离件132的运动位移。
因此,在应用止动件136和空隙137、137'的情况下,当后隔离件132根据侧倾杆的运动而变形时,在止动件136到达防分离棱116之前发生第一次变形;在止动件136到达防分离棱116的情况下发生第二次变形;并且在止动件136到达防分离棱116并且同时空隙137、137'的内壁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第三次变形。
因此,后隔离件132的变形通过三个步骤进行,以防止后隔离件132的快速变形,并且出现逐渐且柔性的变形;从而能够使在负载施加至侧倾杆的情况下在支架110与后隔离件132之间出现的升程最小化,并且防止在移除施加至侧倾杆100的负载的瞬间升程恢复至消失时出现的冲击。
此外,在防分离棱116不形成在后安装部114与止动件136接触的前内壁表面和后内壁表面周围的情况下,能够使空隙137、137'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大于介于后安装部114的内壁表面与止动件136之间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从而获得上述效果。
同时,由后隔离件132和芯部138构成的后隔离件组件130与后隔离件132和芯部138一体地接合并固定,作为在固化后隔离件132时芯部138插入后隔离件132的内侧中的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芯部138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向后隔离件132的左侧和右侧突出。
芯部138的向后隔离件132的左侧和右侧突出的两个端部形成有紧固孔138a,用于与车身紧固,并且紧固孔138a定位成与支架110的纵向方向平行。
后隔离件组件130由相对于后安装部114在插入方向上基于中心左右对称的结构构成;并且在侧倾杆100置于车身与动力传动系之间的情况下,芯部138长时间地位于车辆的左右方向上。
如上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倾杆100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当后隔离件132根据侧倾杆100的运动而变形时,运动位移可以受到止动件136和空隙137、137'的限制,从而约束后隔离件132的变形,由此使在负载施加至侧倾杆100的情况下出现的支架110与后隔离件132之间的升程最小化,并且基本防止在施加至侧倾杆的负载被移除的瞬间升程恢复至消失时出现的冲击。
2.因此,能够最小化用于防止升程的后隔离件132的预压缩(在插入支架110中之前的预压缩);最终降低后隔离件132的弹簧特性,以增强对振动噪声的隔离率。
3.此外,能够使用止动件136和空隙137、137'实现双重止动功能,以逐步约束后隔离件132的运动位移,从而防止后隔离件132的快速变形并且通过逐渐且柔性的变形的出现来增强后隔离件132的隔离率。
4.能够防止根据相关技术(参考图8)的侧倾杆在操作时产生的现象,即,后隔离件置于端板与壳体支架之间并由此遭受劣化现象等,从而相对改善耐久性。
5.与根据相关技术(参考图8)的侧倾杆相比,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节省制造成本和重量。
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包括:
支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一个端部上的前隔离件,所述前隔离件连接至动力传动系;和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隔离件组件,
其中,所述后隔离件组件包括:后隔离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上的后安装部的内侧;和芯部,贯穿所述后隔离件并且紧固至车身,
其中,所述后安装部的内侧突出形成有防分离棱,并且所述后隔离件的中心部形成有钩连所述防分离棱的防分离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其中,所述后安装部包括在左侧和右侧的开口,并且所述后隔离件组件设置在所述后安装部的左侧和右侧的开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其中,形成在所述后隔离件的中心部的两侧上的所述后隔离件的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包括朝向所述后隔离件的外侧成锥形的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其中,所述后隔离件的中心部包括向所述中心部的前侧和后侧突出以维持与所述防分离棱的恒定间隔的止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其中,所述后隔离件的侧部包括在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上配置为空的空间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其中,所述空隙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大于所述止动件与所述防分离棱之间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倾杆,包括在向所述后隔离件的左侧和右侧突出的所述芯部的两个端部上的用于与所述车身紧固的紧固孔。
CN201711228132.XA 2017-08-09 2017-11-29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Active CN109383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01008 2017-08-09
KR1020170101008A KR102394791B1 (ko) 2017-08-09 2017-08-09 차량용 롤로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3280A CN109383280A (zh) 2019-02-26
CN109383280B true CN109383280B (zh) 2022-07-12

Family

ID=6527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28132.XA Active CN109383280B (zh) 2017-08-09 2017-11-29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4351B2 (zh)
KR (1) KR102394791B1 (zh)
CN (1) CN109383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4805B1 (ko) * 2017-11-24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파워트레인 마운팅용 서브 롤 로드 장치
KR20200141183A (ko) * 2019-06-10 2020-12-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마운트 장치
KR20210026768A (ko) 2019-09-02 2021-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로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2645A1 (de) * 2004-03-23 2005-10-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Vierpunktlenker
EP1837533A2 (fr) * 2006-03-21 2007-09-26 Societe Des Polymeres Barre Thomas Articulation élastique pour biellette, munie d'un frotteur, et biellette comprenant une telle articulation
DE102011053193A1 (de) * 2010-09-03 2012-03-08 Hyundai Motor Co. Struktur eines aufhängungshalters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2103269A1 (de) * 2011-09-06 2013-03-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otoraufhängung eines Fahrzeuges
WO2014084202A1 (ja) * 2012-11-27 2014-06-05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CN104608580A (zh) * 2013-11-04 2015-05-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耦合扭力梁桥式悬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9612B2 (ja) * 2003-09-05 2010-12-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KR100488743B1 (ko) * 2003-09-16 2005-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 마운팅 장치
JP4078339B2 (ja) * 2004-08-17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の防音構造
KR100788311B1 (ko) * 2006-10-25 2007-12-27 (주)디티알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 마운트
JP2008202722A (ja) * 2007-02-21 2008-09-04 Toyota Motor Corp ストッパ構造及び車両用防振構造
KR20090039995A (ko) * 2007-10-19 2009-04-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 마운팅 장치
JP5182650B2 (ja) * 2009-03-30 2013-04-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KR101114942B1 (ko) * 2009-09-11 2012-03-07 주식회사 대흥알앤티 차량용 토크로드 및 그 조립구조
CN101811437B (zh) * 2009-12-24 2012-12-19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
KR101184281B1 (ko) * 2010-11-30 2012-09-21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롤로드
JP5763380B2 (ja) * 2011-03-22 2015-08-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トルクロッド
KR101738018B1 (ko) * 2011-08-19 2017-05-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브프레임용 롤로드의 구조
KR20130065329A (ko) * 2011-12-09 2013-06-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롤로드의 구조
JP6045257B2 (ja) * 2012-08-24 2016-12-14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KR101510350B1 (ko) * 2013-08-28 2015-04-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진동을 흡수하는 마운팅 장치
KR20150087932A (ko) * 2014-01-23 2015-07-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액티브 롤로드
JP6562764B2 (ja) * 2015-08-10 2019-08-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部材及び防振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1734715B1 (ko) 2015-12-11 2017-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그본 타입 리어 롤로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2645A1 (de) * 2004-03-23 2005-10-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Vierpunktlenker
EP1837533A2 (fr) * 2006-03-21 2007-09-26 Societe Des Polymeres Barre Thomas Articulation élastique pour biellette, munie d'un frotteur, et biellette comprenant une telle articulation
DE102011053193A1 (de) * 2010-09-03 2012-03-08 Hyundai Motor Co. Struktur eines aufhängungshalters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2103269A1 (de) * 2011-09-06 2013-03-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otoraufhängung eines Fahrzeuges
WO2014084202A1 (ja) * 2012-11-27 2014-06-05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トルクロッド
CN104608580A (zh) * 2013-11-04 2015-05-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耦合扭力梁桥式悬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4791B1 (ko) 2022-05-04
KR20190016724A (ko) 2019-02-19
US20190047394A1 (en) 2019-02-14
US10654351B2 (en) 2020-05-19
CN109383280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3280B (zh) 用于车辆的侧倾杆
KR101601441B1 (ko) 서브 프레임 마운팅 부시
EP2371600B1 (en) Stopper structure of torque rod
KR101237929B1 (ko) 차량의 롤로드 구조
CN105835696B (zh) 用于车辆的辊杆
JP4356641B2 (ja) トルクロッド
JPH0367724A (ja) 自動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装置
WO2018207336A1 (ja) 筒形防振装置
JP6068215B2 (ja) 防振装置
JP6710140B2 (ja) 防振装置
CN111448403A (zh) 筒形防振装置
CN108608858B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分布式挡块的变速器支座
KR101755701B1 (ko) 자동차의 하이드로 롤로드 장치
US2903208A (en) Resilient mounting
JP6537958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KR20130060919A (ko) 자동차용 필로우 볼 부시
JP2007292150A (ja) ゴムマウント
KR20120126711A (ko) 자동차용 파워트레인 마운트
US11351858B2 (en) Stiffness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uel tank of vehicle
KR102575426B1 (ko) 차량용 롤 로드
KR20200111398A (ko) 변속기 마운트
US11607943B2 (en) Roll rod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409464B2 (ja) アクセルケーブル用ダンパおよびダンパ付きアクセルケーブル
CN116412240A (zh)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支架
JP5576325B2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