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577B - 承载带 - Google Patents

承载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577B
CN109311577B CN201780038278.XA CN201780038278A CN109311577B CN 109311577 B CN109311577 B CN 109311577B CN 201780038278 A CN201780038278 A CN 201780038278A CN 109311577 B CN109311577 B CN 109311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carrier tape
thickness
hous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82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577A (zh
Inventor
吉增航
中田悠贵
岛田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1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3/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attached to cards, sheets or webs
    • B65D73/02Articles, e.g. small electrical components, attached to we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承载带(10)是具有平坦部(3)和形成于平坦部(3)的凹状的收纳部(2)的片材(1),其特征在于,收纳部(2)的背面的面积为相对于收纳部(2)的开口部的面积而言90%以上的大小。

Description

承载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载带。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7月7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13529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对电子部件等进行保管、输送、装配时,广泛使用以一定间隔设置有用于收纳电子部件等产品的凹状的收纳部的承载带。
承载带在将产品收纳于收纳部之后,由外罩带进行密封,并卷绕于各种尺寸的卷轴来使用(专利文献1)。
产品被收纳于收纳部之前的承载带以卷绕于卷轴的状态存在。此时,卷绕的承载带由于处于承载带彼此重叠的状态,因此上侧的承载带的收纳部与下侧的承载带的收纳部重叠并嵌合,会产生如下这样的问题,即:下侧的承载带的收纳部被压宽而变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225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于卷轴的承载带的收纳部彼此之间难以嵌合且收纳部的变形得到了抑制的承载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一种承载带,是具有平坦部和形成于平坦部的凹状的收纳部的片材,收纳部的背面的面积为收纳部的开口部的面积的90%以上的大小。
[2]根据[1]所述的承载带,收纳部的开口周缘部的曲率半径为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的1/2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承载带,形成收纳部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比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小。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带,从形成收纳部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中减去形成收纳部的侧部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而得到的差为小于0.05mm的值。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带,在所述片材的背侧在所述收纳部的侧部与平坦部之间具有沟槽部。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承载带而言,卷绕于卷轴的承载带的收纳部彼此难以嵌合,并且收纳部的变形得到了抑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载带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X1-X1剖视图。
图1C是图1A中的Y1-Y1剖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载带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X2-X2剖视图。
图2C是图2A中的Y2-Y2剖视图。
图3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载带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3B是图3A的制造装置的第二模具的俯视图。
图4A是将收纳部底部压入前的本发明的承载带的一例。
图4B是本发明的承载带的一例。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载带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5B是图5A的制造装置的第二模具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B中的X3-X3剖视图。
图5D是图5B中的Y3-Y3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承载带)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承载带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C所示,承载带10具有在长条状的片材1的一个面(也称为表侧的面)开口的多个凹状的收纳部2。在片材1上,多个收纳部2在片材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而排列设置。虽未图示,但是多个收纳部2也可以除了片材1的长度方向之外,还在宽度方向上也分离而排列设置。此外,在片材1上,在收纳部2与片材1的侧缘之间,多个输送孔(进给孔)4在片材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而排列设置。在片材1中,将形成收纳部2的部位以及输送孔4以外的部分称为平坦部3。平坦部3的表侧的面以及背面为平面。
作为形成承载带10的片材1的长度,例如,能够设为1m以上且4,000m以下。作为片材1的宽度,例如,能够设为4mm以上且12mm以下。片材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
作为在片材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而排列设置的相邻的收纳部2的间隔,例如能够设为0.1mm以上且8mm以下。作为相邻的输送孔4的间隔,例如能够设为2mm以上且4mm以下。
收纳部2是在片材1的表侧的面侧开口的凹状的凹陷。收纳部2的底部向片材1的另一个面(也称为背面)膨出。
将构成收纳部2的底部的片材1的部分的背面称为外底面6,将构成收纳部2的侧部的片材1的部分的背面称为外侧面7。外侧面7包括与构成平坦部3的部分的片材1的背面相邻的曲面、和与外底面6相邻的曲面。外底面6为平面。
所谓收纳部2的背面的面积(以下,也称为背底面面积A),是指外底面6的面积。背底面面积A是外底面6的宽度W1与外底面6的长度L1的积。在此,外底面6的宽度W1是沿着片材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外底面6的长度L1是沿着片材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将构成收纳部2的底部的片材1的部分的表侧的面称为内底面8,将构成收纳部2的侧部的片材1的部分的表侧的面称为内侧面9。内侧面9包括与构成平坦部3的部分的片材1的表侧的面相邻的曲面、和与内底面8相邻的曲面。内底面8为平面。
将片材1的背面中的收纳部2的外侧面7上升的部分称为外周缘11。
将内侧面9的与构成平坦部3的部分的片材1的表侧的平面相邻的曲面称为开口周缘部5。将由开口周缘部5与内侧面9的中央侧的平面之间的边界线5a包围的面称为开口面。将收纳部2的开口面的面积也称为收纳部2的开口部的面积(以下,也称为开口面积B)。开口面积B是开口面的宽度W2与开口面的长度L2的积。开口面是以片材1的宽度方向为长边、且以片材1的长度方向为短边的俯视大致矩形。开口面的宽度W2是沿着片材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开口面的长度L2是沿着片材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的承载带的特征在于,收纳部2的背面的面积是相对于开口部的面积而言90%以上的大小。背底面面积A/开口面积B即背底面面积A相对于开口面积B的大小的比例优选为90~110%,更优选为97~103%。
通过背底面面积A/开口面积B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在承载带10卷绕于卷轴的情况下使收纳部2彼此难以嵌合(即,上下重叠的两个收纳部2中上方的收纳部2的外底面6难以嵌合于下方的收纳部2的开口部)。
本实施方式的承载带10优选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为平坦部3的片材1的厚度的1/2以下,更优选为平坦部3的片材1的厚度的1/4以下。通过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在承载带10卷绕于卷轴的情况下使收纳部2彼此难以嵌合。
本实施方式的承载带10优选形成收纳部2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以下,也称为底部厚度)比平坦部3的片材1的厚度(以下,也称为平坦部厚度)小。从平坦部厚度减去底部厚度的差即(平坦部的厚度-底部的厚度)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mm以上。作为所述(平坦部的厚度-底部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0.40mm以下,更优选为0.30mm以下。
通过以平坦部厚度为基准时的与底部厚度之差(平坦部的厚度-底部的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如后面的制造方法所记载的那样增大收纳部2的背底面面积A,因此能够在承载带10卷绕于卷轴的情况下使收纳部2彼此难以嵌合。
本实施方式的承载带10优选形成收纳部2的侧部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以下,也称为侧部厚度)在与底部厚度相比时不会极薄。从底部厚度减去侧部厚度的差即(底部厚度-侧部厚度)优选为比0.05mm小的值,更优选为0mm以下(即侧部厚度为与底部厚度相同的厚度或者比底部厚度厚),进一步优选为比-0.05mm小(即侧部厚度比底部厚度厚超过0.05mm)。
通过(底部厚度-侧部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如后面的制造方法所记载的那样减小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因此能够在承载带10卷绕于卷轴的情况下使收纳部2彼此难以嵌合。
作为(底部厚度-侧部厚度)的下限值,例如,可举出-0.30mm左右。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承载带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A~图2C所示,承载带20除了具有沟槽部12以外,其他都与承载带10相同。沟槽部12是在片材1的背侧存在于收纳部2的侧部与平坦部3之间的凹陷。沟槽部12称为两个第一沟槽部12a和两个第二沟槽部12b。
第一沟槽部12a在片材1的背面的收纳部2的外周缘11(即片材1中的收纳部2的外侧面7上升的部分)处,沿片材1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沟槽部12a形成为隔着收纳部2相互对置。第二沟槽部12b在收纳部2的外周缘11处,沿片材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沟槽部12b形成为隔着收纳部2相互对置。第一沟槽部12a和第二沟槽部12b在收纳部2的外周缘11的角部,可以相连,也可以分开。
通过从片材1的背面观察具有沿着外周缘11的沟槽部12,从而能够如后面的制造方法所记载的那样减小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因此,能够在承载带20卷绕于卷轴的情况下使收纳部2彼此难以嵌合。
对置的两个第一沟槽部12a的长度L10优选为彼此相同。在两个长度L10不同的情况下,这些长度之比优选为0.9~1.1。对置的两个第二沟槽部12b的长度L20优选为彼此相同。在两个长度L20不同的情况下,这些长度之比优选为0.9~1.1。
从片材1的背面俯视的各沟槽部12的长度在将沿着各沟槽部12的长度方向的各外周缘11的长度设为100%时,优选为50%以上且12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1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100%以下。在第一沟槽部12a和第二沟槽部12b具有重叠的区域的情况下,该重叠的区域包含于各个沟槽部12的长度。
在从片材1的背面俯视收纳部2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情况下,以上说明的承载带10、20中的收纳部2的大小由外周缘11的长度和宽度决定。从进一步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观点出发,收纳部2优选为下述的大小。
沿着片材1的长边方向(即承载带20的长边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优选为0.20mm以上且2.00mm以下。
沿着片材1的宽度方向(即承载带20的宽度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优选为0.50mm以上且3.00mm以下。
沿着片材1的长边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优选为比沿着片材1的宽度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短。
作为具体的收纳部2的大小,例如,可举出沿着片材1的宽度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为0.30mm以上且0.60mm以下、并且沿着片材1的长边方向的外周缘11的长度为0.15mm以上且小于0.45mm的大小。
本发明的承载带的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是使用微量计对5个部位的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进行测定并取平均后的值。
以下,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承载带的剖面、以及包括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所测定的部位的承载带的剖面设为包括收纳部的开口部的中央附近的剖面。
形成收纳部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是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所述剖面中收纳部的底面的中央附近的厚度并进行平均的值。形成收纳部的侧部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是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所述剖面中收纳部的任意的侧部的中央附近的厚度并进行平均后的值。
本发明的承载带的收纳部的外底面的宽度(参照图1B的W1)是如下值,即: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设定为放大倍率100倍,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外底面的中央的平坦部(除了与外侧面7相连的弯曲部之外)的长度(沿着承载带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并取平均后的值。同样地,外底面的长度(参照图1C的L1)是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外底面的中央的平坦部的长度(沿着承载带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并取平均后的值。
关于本发明的承载带的收纳部中的开口面的宽度(参照图1B的W2),将如下值设为开口面的宽度,即: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设定为放大倍率100倍,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承载带的长边方向上的开口面的中央的长度(图1B的5a~5a的横跨的长度)并平均的值。在此,图1B的5a位于内侧面9与弯曲的开口周缘部5的边界上。
同样地,关于收纳部中的开口面的长度(参照图1C的L2),将如下值设为开口面的长度,即: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设定为放大倍率100倍,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测定承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开口面的中央的长度(图1C的5a~5a的横跨的长度)并平均的值。在此,图1C的5a位于内侧面9与弯曲的开口周缘部5的边界上。
本发明的承载带的收纳部中的开口周缘部的曲率半径(参照图1B的R)如下来求取。首先,使用能够进行分辨率1μm以下的图像测量的显微镜设定为放大倍率300倍,对承载带的长边方向的剖面中的开口周缘部进行观察。接着,根据该开口周缘部的轮廓(R线上)的任意的3点的坐标,计算曲率半径。本发明的开口周缘部的曲率半径是针对任意的5个收纳部求出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承载带的沟槽部的长度为如下值,即: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设定为放大倍率100倍对从承载带的背面俯视的沟槽部进行观察,针对各沟槽部测定任意的5个沟槽部并平均的值。本发明的承载带所形成的收纳部的各边的长度为如下值,即:使用光学显微镜测定机设定为放大倍率100倍,从承载带的背面对外周缘进行观察,针对各边测定任意的5个边的长度并平均的值。
(承载带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承载带能够通过利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夹压片材并形成收纳部来制造。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承载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说明使用图3A~图3B的制造装置100来进行制造的情况。
在图3A~图3B中,制造装置100具有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首先,以第一模具110的夹压面111和第二模具120的夹压面121如图3A所示对置分离的状态,配置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在夹压面111与夹压面121之间,送入被加热到任意的温度且软化的片材1。
接着,使拉伸冲头(draw punch)112从冲头孔113突出,以使拉伸冲头112插入到冲头纳孔122中。突出的拉伸冲头112以其冲头端面114压靠于片材1的状态,向冲头纳孔122压入片材1。被压入的片材1在冲头纳孔122内延伸,从而形成收纳部2。
所得到的片材1是如图4A那样收纳部2的底部厚度与平坦部厚度大致相同的片材。在此,通过将形成收纳部2的底部的片材的部分向上方压入,从而得到如图4B那样收纳部2的背面变大、且背底面面积相对于开口面积为90%以上的承载带。此外,此时,得到底部厚度比平坦部厚度小的承载带。此外,得到(底部厚度-侧部厚度)小于0.05mm的承载带。结果,收纳部2的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变小。
作为将图4A的片材1的外底面6在冲头纳孔122内向上方压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可举出,在拉伸冲头112位于所形成的收纳部2内且拉伸冲头112推压着收纳部2的内底面8的状态下,将冲头纳孔122的底面向片材1的外底面6上推的方法。这样,通过由拉伸冲头112和冲头纳孔122的底面夹着片材1的收纳部2的底面,使收纳部2的底面平坦化,从而能够调整底部厚度、侧部厚度、开口周缘部的曲率半径。
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承载带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说明使用图5A~图5D的制造装置200来进行制造的情况。
在图5A中,制造装置200具有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220。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承载带的制造方法除了取代图3的第二模具120而使用具有凸部(也称为肋)的第二模具220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承载带的制造方法相同。
第二模具120具有第一肋223和第二肋224。通过使拉伸冲头112突出而将片材1压入冲头纳孔222时,通过形成于夹压面221的第一肋223压缩片材1而形成第一沟槽部12a,通过第二肋224压缩片材1而形成第二沟槽部12b。此时,由于片材1被第一肋223以及第二肋224牢固地夹压,因此片材1不会朝向冲头纳孔222偏离,被充分拉伸。结果,收纳部2的开口周缘部5的曲率半径R变小。
作为构成能够在以上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应用的片材1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应用现有的冲压加工中使用的树脂片材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其中,尤其优选苯乙烯的单体单位相对于高分子的全单体构成单位的含有量为5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的聚苯乙烯系树脂。作为苯乙烯单体以外的单体,能够应用能够与苯乙烯共聚的公知的单体。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记载限定。
(收纳部的变形评价)
关于在卷绕于卷轴时,是否承载带的收纳部彼此难以嵌合且收纳部的变形得到了抑制,将下述的收纳部变形率作为指标而进行了评价。
将承载带卷绕于卷轴,根据卷绕前的开口面积B和卷绕后的开口面积B’通过下式对收纳部变形率进行了计算。此时,卷绕后的开口面积B’将卷绕后的承载带从卷轴送出,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收纳部变形率(%)=[(开口面积B’-开口面积B)/开口面积B]×100
关于所计算出的收纳部变形率,其绝对值越接近0%,则表示收纳部彼此越难以嵌合、变形少。
使用与图3A~图3B的制造装置100同样的模具,在厚度0.2mm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片材设置了收纳部。通过将收纳部的底部压入,从而形成为与图1A~图1C所示的承载带10同样的承载带。表1中示出所形成的收纳部2的形状的详情。
第二模具设为与图3A~图3B所示的模具相同,采用了下述规格。
拉伸冲头的冲头端面:长边0.4mm,短边0.2mm
纳孔开口部:长边0.5mm,短边0.3mm
压出深度:0.3mm
将所得到的承载带卷绕于卷轴,进行了卷绕前后的收纳部的变形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913037380000111
[实施例2~9,比较例1~3]
除了变更了所使用的片材的厚度以及/或者底部的厚度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而得到了表1所记载的承载带。在表1、2中示出对收纳部的形状的详情以及收纳部的变形率进行计算的结果。
[实施例10]
使用与图5A~图5D的制造装置200同样的模具,在厚度0.2mm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片材设置了收纳部。通过将收纳部的底部压入,从而形成了与图2A~图2C所示的承载带20同样的承载带。在表2中示出收纳部的形状的详情。
第二模具设为与图5A~图5D所示的模具相同,采用了下述规格。
拉伸冲头的冲头端面:长边0.4mm,短边0.2mm
纳孔开口部:长边0.5mm,短边0.3mm
压出深度:0.3mm
第一肋的长度l1:0.27mm
第一肋的宽度w1:0.1mm
第一肋的高度h1:0.1mm
第二肋的长度l2:0.13mm
第二肋的宽度w2:0.1mm
第二肋的高度h2:0.1mm
将所得到的承载带卷绕于卷轴,进行了卷绕前后的收纳部的变形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913037380000131
[实施例11~18,比较例4~6]
除了变更了所使用的片材的厚度以及/或者底部的厚度以外,设为与实施例10相同而得到了表1、2所记载的承载带。在表1、2中示出对收纳部的形状的详情以及收纳部的变形率进行计算的结果。
由实施例1~18可以确认,在背底面面积A为相对于开口面积B而言90%以上的大小的情况下,收纳部的变形率降低。由实施例1~18可以确认,在开口周缘部曲率半径为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的1/2以下的情况下,收纳部的变形率降低。此外,由实施例1~18可以确认,在底部厚度小于平坦部厚度的情况下,收纳部的变形率降低。由实施例1~18可以确认,在从底部厚度减去侧部厚度而得到的差为小于0.05mm的值的情况下,收纳部变形率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承载带是卷绕于卷轴的承载带的收纳部彼此难以嵌合、且收纳部的变形得到了抑制的承载带。因此,本发明的承载带能够适当地取出放入、收纳电子部件,并能够适宜地利用。
符号说明
10 承载带
20 承载带
1 片材
2 收纳部
3 平坦部
4 输送孔
5 开口周缘部
5a 边界线
6 外底面
7 外侧面
8 内底面
9 内侧面
11 外周缘
12 沟槽部
12a 第一沟槽部
12b 第二沟槽部
100 制造装置
110 第一模具
111 夹压面
112 拉伸冲头
113 冲头孔
114 冲头端面
120 第二模具
121 夹压面
122 冲头纳孔
200 制造装置
220 第二模具
221 夹压面
222 冲头纳孔
223 第一肋
224 第二肋

Claims (3)

1.一种承载带,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平坦部和形成于平坦部的凹状的收纳部的片材,
收纳部的背面的面积为收纳部的开口部的面积的90%以上且99.9%以下以及100.1%以上且103%以下的大小,
收纳部的开口周缘部的曲率半径为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的1/4以下,
从形成收纳部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中减去形成收纳部的侧部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而得到的差为0.037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带,其特征在于,
形成收纳部的底面的部分的片材的厚度比平坦部的片材的厚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材的背侧在所述收纳部的侧部与平坦部之间具有沟槽部。
CN201780038278.XA 2016-07-07 2017-07-05 承载带 Active CN109311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298 2016-07-07
JP2016-135298 2016-07-07
PCT/JP2017/024680 WO2018008691A1 (ja) 2016-07-07 2017-07-05 キャリア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577A CN109311577A (zh) 2019-02-05
CN109311577B true CN109311577B (zh) 2021-08-31

Family

ID=6091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8278.XA Active CN109311577B (zh) 2016-07-07 2017-07-05 承载带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2) JPWO2018008691A1 (zh)
KR (1) KR20190026679A (zh)
CN (1) CN109311577B (zh)
PH (1) PH12018502596A1 (zh)
SG (1) SG11201811207UA (zh)
TW (1) TWI710511B (zh)
WO (1) WO201800869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2772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キャリアテープ
JP2011037215A (ja) * 2009-08-18 2011-02-24 Denki Kagaku Kogyo Kk 真空成形金型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の成形方法
JP201122525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包装部品巻回体
JP2015110441A (ja) * 2013-10-31 2015-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包装体、電子部品連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5766A (ja) * 1998-12-22 2000-07-04 Nec Corp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
JP2009040498A (ja) * 2007-08-08 2009-02-26 Kaneko Denki Kk キャリア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2772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キャリアテープ
JP2011037215A (ja) * 2009-08-18 2011-02-24 Denki Kagaku Kogyo Kk 真空成形金型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の成形方法
JP2011225257A (ja) * 2010-04-21 2011-11-10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包装部品巻回体
JP2015110441A (ja) * 2013-10-31 2015-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包装体、電子部品連およびキャリア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8502596A1 (en) 2019-10-14
SG11201811207UA (en) 2019-01-30
KR20190026679A (ko) 2019-03-13
TWI710511B (zh) 2020-11-21
JPWO2018008691A1 (ja) 2018-07-05
CN109311577A (zh) 2019-02-05
WO2018008691A1 (ja) 2018-01-11
TW201806838A (zh) 2018-03-01
JP2019014538A (ja)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225256A (ja)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包装部品巻回体
EP3184293B1 (en) Crease pressing member
JP5417250B2 (ja)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包装部品巻回体
US11179862B2 (en) No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09311577B (zh) 承载带
WO2013146593A1 (ja) 電子部品収納用キャリアテープ、電子部品収納用キャリアテー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包装体
JP2010284866A (ja) 罫線形成具
JP2015229322A (ja) 押罫部材、罫入れ用型板、罫入れ装置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
JP2006272952A (ja)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98266B1 (ko) 웹 제조 방법, 및, 웹
US20170158548A1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front glass for display of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19230A (ja) 樹脂製巻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446033Y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
WO2017212949A1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
JP5970414B2 (ja) エンボスキャリアテープ
CN103887681B (zh) 端子的弹片角度成型制法
JP2017019230A (ja) 押罫部材、罫入れ用型板、罫入れ装置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
JP2014108519A (ja) ナーリング加工装置
WO2015083452A1 (ja) 押罫部材、罫入れ用型板、罫入れ装置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
JP6785161B2 (ja) 容器及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11872228B (zh) 模具
JP5616515B1 (ja) 押罫部材、罫入れ用型板、罫入れ装置および段ボールシート
JP2012140149A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製造装置及びキャリアテープ製造方法
JP511855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EP273799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blank for forming a container with rounded ed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