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8019A -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8019A
CN109288019A CN201811138431.9A CN201811138431A CN109288019A CN 109288019 A CN109288019 A CN 109288019A CN 201811138431 A CN201811138431 A CN 201811138431A CN 109288019 A CN109288019 A CN 109288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eight
hot pepper
present
ses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84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新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1384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8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8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8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10Natural 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Extracts thereof
    • A23L27/14Dried sp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eason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调味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辣椒100份、草果1~3份、花椒4~8份、八角1~2份、桂皮0.5~1份、丁香0.2~0.5份、小香0.5~1份、豆豉3~5份、香豆1~2份、芝麻5~10份、良姜0.5~1份、姜3~5份、白蔻0.5~1份、干百合3~5份、甘草1~3份和莲子4~6份。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食用后不上火。

Description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调味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又名番椒,海椒,是一种茄科辣属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
自古以来,辣椒就是人们的传统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在五味中,“辣”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吃辣椒可以增进食欲,预防胆结石,改善心脏功能,减肥,保护皮肤等。吃辣椒好处多,但是辣椒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容易引起上火和便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市场上辣椒调料辣而不香,连续食用易上火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辣椒100份、草果1~3份、花椒4~8份、八角1~2份、桂皮0.5~1份、丁香0.2~0.5份、小香0.5~1份、豆豉3~5份、香豆1~2份、芝麻5~10份、良姜0.5~1份、姜3~5份、白蔻0.5~1份、干百合3~5份、甘草1~3份和莲子4~6份。
优选的,所述红辣椒选用二荆条辣椒或子弹头辣椒。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辣椒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辣椒置于食用油中翻炒,晾凉,舂细,得到辣椒面;
(2)将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白蔻、干百合、甘草和莲子分别炒香,铲出后放凉,除芝麻外,其它原料舂细过筛,得各处理后香料;
(3)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辣椒面和步骤(2)得到的所述各处理后香料按照所述重量份混合,得辣椒调料;
步骤(1)和步骤(2)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优选的,步骤(1)所用舂细的工具包括石碓窝。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红辣椒翻炒时间为25~30分钟。
优选的,步骤(1)所述辣椒面的粒径为0.5mm~10mm。
优选的,步骤(2)所述炒制的温度为65℃~75℃,炒制时间为25~30分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调料,原料中加入了干百合、甘草和莲子三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功效,三种中药成分与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和白蔻复配使用,制得的辣椒调料食用后不上火。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辣椒调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辣椒采用55~65℃炒制,保留了辣椒原有的颜色与香味,炒后的辣椒色泽鲜亮,除辣椒以外的调味料经过65~75℃炒制后,香味得到充分释放使得本配方香味浓厚,解决了市场上辣椒调料辣而不香的缺点。
本发明中甘草、小香、八角、桂皮含有甜味,莲子、香豆含有苦味,豆豉含有酱香味、可以提鲜,草果含有辛辣香味。本配方所有调料通过设置最佳比例,各原料之间相互衬托相互促进,构成整体匀称、舒适的口感。辣椒调料的层次丰富,味感独特,主要决定于各种调料味道之间的平衡,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之间能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抵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辣椒100份、草果1~3份、花椒4~8份、八角1~2份、桂皮0.5~1份、丁香0.2~0.5份、小香0.5~1份、豆豉3~5份、香豆1~2份、芝麻5~10份、良姜0.5~1份、姜3~5份、白蔻0.5~1份、干百合3~5份、甘草1~3份和莲子4~6份。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红辣椒,所述红辣椒优选包括二荆条辣椒或子弹头辣椒。本发明所述二荆条辣椒,辣度适中、色泽好看、香味浓厚。本发明所述子弹头辣椒为朝天椒的一种,辣度偏辣,色泽一般。本发明对所述二荆条辣椒和子弹头辣椒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草果,所述草果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1.5~2.5份,更优选为1.7~2.3份,最优选为2份。本发明所述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本发明对所述草果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花椒,所述花椒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5~7份,更优选为5.5~6.5份,最优选为6份。本发明所述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本发明对所述花椒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八角,所述八角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1.2~1.8份,更优选为1.4~1.6份,最优选为1.5份。本发明所述八角为著名的调味香料,味香甜。八角具有健胃、驱风、镇痛、调中理气、祛寒湿,治疗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功用。本发明对所述八角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桂皮,所述桂皮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0.6~0.9份,更优选为0.7-0.8份,最优选为0.75份。本发明所述桂皮味辛,性温。能开胃进食,温中散寒,止痛,活血。本发明对所述桂皮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丁香,所述丁香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0.2~0.5份,更优选为0.3-0.4份,最优选为0.35份。本发明所述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肾助阳的功效。本发明对所述桂皮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小香,所述小香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0.6~0.9份,更优选为0.7~0.8份,最优选为0.75份。本发明所述小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茴香脑、小茴香酮、茴香醛等,可作香料。本发明对所述小香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豆豉,所述豆豉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3.2~4.8份,更优选为3.5~4.5份,最优选为4份。本发明所述豆豉黑褐色、油润光亮,酱香、酯香浓郁,滋味鲜美、咸淡可口。本发明对所述豆豉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香豆,所述香豆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1.2~1.8份,更优选为1.3~1.7份,最优选为1.5份。本发明所述香豆为西北回族人家制作面点时常用的传统调味料,有特殊的清香。本发明对所述香豆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芝麻,所述芝麻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6~9份,更优选为7~8份,最优选为7.5份。本发明所述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本发明对所述芝麻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良姜,所述良姜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0.6~0.9份,更优选为0.7~0.8份,最优选为0.75份。本发明所述良姜具有芳香气味,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区。本发明对所述良姜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姜,所述姜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3.5~4.5份,更优选为3.7~4.3份,最优选为4份。本发明所述姜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本发明对所述姜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白蔻,所述白蔻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0.6~0.9份,更优选为0.7~0.8份,最优选为0.75份。本发明所述白蔻具有芳香健胃、驱风的作用。本发明对所述白蔻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干百合,所述干百合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3.5~4.5份,更优选为3.7~4.3份,最优选为4份。本发明所述干百合具有润燥清热作用,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本发明对所述干百合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甘草,所述甘草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1.5~2.5份,更优选为1.7~2.3份,最优选为2份。本发明所述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的作用。本发明对所述甘草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中包含莲子,所述莲子在所述辣椒调料中的重量份优选为4.5~5.5份,更优选为4.6~5.4份,最优选为5份。本发明所述莲子味清香,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降压之效。本发明对所述莲子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辣椒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辣椒置于食用油中翻炒,晾凉,舂细,得到辣椒面;
(2)将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白蔻、干百合、甘草和莲子分别炒香,铲出后放凉,除芝麻外,其它原料舂细过筛,得各处理香料;
(3)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辣椒面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各处理香料按所述重量份混合,得辣椒调料;
步骤(1)与步骤(2)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本发明在制备所述辣椒调料时,将红辣椒置于食用油中翻炒,晾凉,舂细,得到辣椒面。本发明对所述食用油的用量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所述食用油重量为所述红辣椒重量的7%~13%,更优选为10%。本发明对所述食用油的品种及来源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菜籽油。本发明对所述翻炒的工具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铁锅。本发明所述翻炒时优选将所述食用油烧至沸腾,放入所述红辣椒进行翻炒。本发明所述翻炒时优选控制油温为55~65℃,更优选为57~63℃,最优选为60℃。本发明所述翻炒的时间优选为25~35min,更优选为28~32min,最优选为30min。本发明将辣椒采用中温翻炒30分钟,保留了辣椒原有的颜色和香味,色泽鲜亮。本发明在所述翻炒后晾凉,所述晾凉的温度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2~28℃,最优选为25℃。本发明对所述舂细的工具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石碓窝。本发明所述辣椒面的粒径优选为0.5mm-10mm,更优选为3~7mm,最优选为5mm。
本发明将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白蔻、干百合、甘草和莲子等调味料分别炒香,铲出后放凉,除芝麻外,其它原料舂细过筛,得各处理后香料。本发明对所述炒香的工具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铝锅,所述铝锅在炒制过程中不易焦糊。
本发明所述炒香优选控制油温65~75℃,更优选为68~73℃,最优选为70℃。本发明在炒制过程中使用感温探测温度计,随时调整温度,保证温度在加工数值范围内。本发明所述的翻炒时间优选为20~30分钟,更优选为23~28分钟,最优选为25分钟。本发明将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白蔻、干百合、甘草和莲子采用中温炒制后,调味料的香味得到充分释放,使得本配方辣椒调料香味浓厚。本发明在所述铲出后放凉,所述放凉的温度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2~28℃,最优选为25℃。本发明对所述舂细的工具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石碓窝。本发明所述舂细的粒径优选为过60~80目筛。
本发明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辣椒面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各处理香料按所述重量份混合,得辣椒调料。本发明所述辣椒调料优选包括香辣型辣椒调料、特辣型辣椒调料和麻辣型辣椒调料。
本发明在制备所述香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辣椒面优选为二荆条辣椒面。本发明在制备所述香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混合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3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2重量份八角、0.5~1重量份桂皮、0.2~0.5重量份丁香、0.5~1重量份小香、3~5重量份豆豉、1~2重量份香豆、5~10重量份芝麻、0.5~1重量份良姜、3~5重量份姜、0.5~1重量份白蔻、3~5重量份干百合、1~3重量份甘草和4~6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更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5~2.5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2~1.8重量份八角、0.6~0.8重量份桂皮、0.3~0.4重量份丁香、0.6~0.8重量份小香、3.5~4.5重量份豆豉、1.3~1.8重量份香豆、7~9重量份芝麻、0.7~0.9重量份良姜、3.5~4.5重量份姜、0.7~0.9重量份白蔻、3.5~4.5重量份干百合、1.5~2.5重量份甘草和4.5~5.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最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2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5重量份八角、0.75重量份桂皮、0.35重量份丁香、0.75重量份小香、4重量份豆豉、1.5重量份香豆、7.5重量份芝麻、0.75重量份良姜、4重量份姜、0.75重量份白蔻、4重量份干百合、2重量份甘草和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
本发明的制备特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辣椒面优选为子弹头辣椒面。本发明的制备所述特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混合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3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2重量份八角、0.5~1重量份桂皮、0.2~0.5重量份丁香、0.5~1重量份小香、3~5重量份豆豉、1~2重量份香豆、5~10重量份芝麻、0.5~1重量份良姜、3~5重量份姜、0.5~1重量份白蔻、3~5重量份干百合、1~3重量份甘草、4~6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更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5~2.5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2~1.8重量份八角、0.6~0.8重量份桂皮、0.3~0.4重量份丁香、0.6~0.8重量份小香、3.5~4.5重量份豆豉、1.3~1.8重量份香豆、7~9重量份芝麻、0.7~0.9重量份良姜、3.5~4.5重量份姜、0.7~0.9重量份白蔻、3.5~4.5重量份干百合、1.5~2.5重量份甘草和4.5~5.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最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2重量份草果、4重量份花椒、1.5重量份八角、0.75重量份桂皮、0.35重量份丁香、0.75重量份小香、4重量份豆豉、1.5重量份香豆、7.5重量份芝麻、0.75重量份良姜、4重量份姜、0.75重量份白蔻、4重量份干百合、2重量份甘草和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
本发明制备麻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辣椒面优选为二荆条辣椒面。本发明在制备所述香辣型辣椒调料时,所述混合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3重量份草果、8重量份花椒、1~2重量份八角、0.5~1重量份桂皮、0.2~0.5重量份丁香、0.5~1重量份小香、3~5重量份豆豉、1~2重量份香豆、5~10重量份芝麻、0.5~1重量份良姜、3~5重量份姜、0.5~1重量份白蔻、3~5重量份干百合、1~3重量份甘草和4~6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更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1.5~2.5重量份草果、8重量份花椒、1.2~1.8重量份八角、0.6~0.8重量份桂皮、0.3~0.4重量份丁香、0.6~0.8重量份小香、3.5~4.5重量份豆豉、1.3~1.8重量份香豆、7~9重量份芝麻、0.7~0.9重量份良姜、3.5~4.5重量份姜、0.7~0.9重量份白蔻、3.5~4.5重量份干百合、1.5~2.5重量份甘草和4.5~5.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最优选为将100重量份辣椒面与处理后的2重量份草果、8重量份花椒、1.5重量份八角、0.75重量份桂皮、0.35重量份丁香、0.75重量份小香、4重量份豆豉、1.5重量份香豆、7.5重量份芝麻、0.75重量份良姜、4重量份姜、0.75重量份白蔻、4重量份干百合、2重量份甘草和5重量份莲子进行混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辣椒调料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烧热的铁锅中加入10份的菜籽油,油烧至沸腾,倒入100份二荆条辣椒60℃翻炒30分钟,炒干晾至室温后后用石碓窝舂细,得到粒径为4mm的辣椒面。
将1份草果、4份花椒、1份八角、0.5份桂皮、0.2份丁香、0.5份小香、3份豆豉、1份香豆、5份芝麻、0.5份良姜、3份姜、0.5份白蔻、3份干百合、1份甘草和4份莲子,分别放入铁锅中70℃炒干,除芝麻外,都需要用石碓窝舂细后过60~80目筛,得各处理后香料。
将辣椒面与各处理后香料混合后,配成香辣型辣椒调料。
实施例2
在烧热的铁锅中加入10份的菜籽油,倒入100份子弹头辣椒60℃翻炒30分钟,炒干晾至室温后后用石碓窝舂细,得到粒径为4mm的辣椒面。
将1份草果、4份花椒、1份八角、0.5份桂皮、0.2份丁香、0.5份小香、3份豆豉、1份香豆、5份芝麻、0.5份良姜、3份姜、0.5份白蔻、3份干百合、1份甘草和4份莲子,分别放入铁锅中70℃炒干,除芝麻外,都需要用石碓窝舂细后过60~80目筛,得各处理后香料。
将辣椒面与各处理后香料混合后,配成特辣型辣椒调料。
实施例3
在烧热的铁锅中加入10份的菜籽油,倒入100份二荆条辣椒60℃翻炒30分钟,炒干晾至室温后后用石碓窝舂细,得到粒径为4mm的辣椒面。
将1份草果、8份花椒、1份八角、0.5份桂皮、0.2份丁香、0.5份小香、3份豆豉、1份香豆、5份芝麻、0.5份良姜、3份姜、0.5份白蔻、3份干百合、1份甘草和4份莲子,分别放入铁锅中70℃炒干,除芝麻外,都需要用石碓窝舂细后过60~80目筛,得各处理后香料。
将辣椒面与各处理后香料混合后,配成麻辣型辣椒调料。
对比试验
30人作为1组,连续食用未加入本配方调料的辣椒15天,统计上火的人数,上火的表现为:嘴巴里长小泡、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出现上述表现之一即视为上火。中间间隔20天,再食用本配方辣椒15天,统计上火的人数。上火的表现为:嘴巴里长小泡、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出现上述表现之一即视为上火。
表1食用未加入本配方调料的辣椒后上火人数统计表
表2食用本配方辣椒后上火人数统计表
可见,食用本发明辣椒后上火人数明显减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食用不上火的辣椒调料,所述辣椒调料加入了干百合、甘草、莲子三种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功效,三种中药成分与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和白蔻复配使用,制得的辣椒调料食用后不易上火。本发明的辣椒采用55~65℃炒制,保留了辣椒原有的颜色与香味,炒后的辣椒色泽鲜亮,除辣椒以外的调味料经过65~75℃炒制后,香味得到充分释放使得本配方香味浓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辣椒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红辣椒100份、草果1~3份、花椒4~8份、八角1~2份、桂皮0.5~1份、丁香0.2~0.5份、小香0.5~1份、豆豉3~5份、香豆1~2份、芝麻5~10份、良姜0.5~1份、姜3~5份、白蔻0.5~1份、干百合3~5份、甘草1~3份和莲子4~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调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红辣椒包括二荆条辣椒或子弹头辣椒。
3.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辣椒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辣椒置于食用油中翻炒,晾凉,舂细,得到辣椒面;
(2)将草果、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香、豆豉、香豆、芝麻、良姜、姜、白蔻、干百合、甘草和莲子分别炒香,除芝麻外,其它原料舂细过筛,得所述除芝麻外的各处理后香料;
(3)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辣椒面,步骤(2)得到的所述各处理后香料和芝麻按照所述重量份混合,得辣椒调料;
步骤(1)和步骤(2)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舂细用工具包括石碓窝,舂细后粒径为0.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红辣椒翻炒时间为25~35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辣椒面的粒径为0.5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炒香的温度为65℃~75℃,炒香时间为25~30分钟。
CN201811138431.9A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288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8431.9A CN109288019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8431.9A CN109288019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8019A true CN109288019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64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8431.9A Pending CN109288019A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80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726A (zh) * 2020-06-23 2020-09-11 内蒙古德义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麻辣拌料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1039A (zh) * 2014-04-21 2015-11-04 胡乐平 一种不上火油辣椒的制作工艺
CN105105067A (zh) * 2015-07-22 2015-12-02 温凯 一种缓解烧烤及火锅上火复合调味料
CN105614362A (zh) * 2014-11-26 2016-06-01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小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2310A (zh) * 2016-05-16 2016-09-28 李卓健 一种不上火辣椒酱
CN106174174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吴艳 一种辣椒面的制备方法
CN10617437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兴平市秦绿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1362A (zh) * 2015-09-26 2017-04-05 邹成加 麻辣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9941A (zh) * 2017-04-26 2017-10-24 赤水市桫龙虫茶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上火金钗石斛辣椒面的制备方法
CN107535990A (zh) * 2017-09-30 2018-01-05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一种清热降燥的辣椒粉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1039A (zh) * 2014-04-21 2015-11-04 胡乐平 一种不上火油辣椒的制作工艺
CN105614362A (zh) * 2014-11-26 2016-06-01 重庆周君记火锅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小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5067A (zh) * 2015-07-22 2015-12-02 温凯 一种缓解烧烤及火锅上火复合调味料
CN106551362A (zh) * 2015-09-26 2017-04-05 邹成加 麻辣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2310A (zh) * 2016-05-16 2016-09-28 李卓健 一种不上火辣椒酱
CN106174174A (zh) * 2016-07-08 2016-12-07 吴艳 一种辣椒面的制备方法
CN106174373A (zh) * 2016-07-29 2016-12-07 兴平市秦绿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9941A (zh) * 2017-04-26 2017-10-24 赤水市桫龙虫茶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不上火金钗石斛辣椒面的制备方法
CN107535990A (zh) * 2017-09-30 2018-01-05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一种清热降燥的辣椒粉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2726A (zh) * 2020-06-23 2020-09-11 内蒙古德义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麻辣拌料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8080B (zh) 液体调味品
CN101991077B (zh) 无汤火锅-火锅味调料
CN106616779A (zh) 一种五香卤料
CN105325987A (zh) 一种米粉的卤水
CN111588017A (zh) 一种卤料及卤制食品的方法
KR20010090328A (ko) 한방 삼계탕
CN104286792A (zh) 一种清油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5851911A (zh) 一种鸡肉药膳的制作方法
CN104305123A (zh) 一种鱼头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4305121A (zh) 一种毛肚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9288019A (zh) 一种辣椒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2054A (zh) 一种米粉的卤水
CN104366404A (zh) 一种鱼苗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KR101970896B1 (ko) 민물장어 매운탕의 제조방법
CN105876645A (zh) 一种鲜豆鼓的制作方法
CN111418812A (zh) 一种炖菜用调味料
CN105768010A (zh) 一种牛肉粉红汤及其制作工艺
CN104273499A (zh) 一种炝锅鱼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4256466A (zh) 一种米粉的卤水的制备方法
CN104286791A (zh) 一种冷锅鱼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10786494A (zh) 一种鲜甜香的香料
CN104305088A (zh) 一种沸腾鱼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4273487A (zh) 一种水煮鱼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4366411A (zh) 一种干锅鸡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04305122A (zh) 一种椒香鱼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