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569B - 原稿送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送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9569B
CN109219569B CN201780033418.4A CN201780033418A CN109219569B CN 109219569 B CN109219569 B CN 109219569B CN 201780033418 A CN201780033418 A CN 201780033418A CN 109219569 B CN109219569 B CN 109219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eed
feed roller
original
paper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4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9569A (zh
Inventor
町田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9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53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stack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7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ov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pile
    • B65H3/5284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3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elements on comm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2Transversely-extending bars or tubes
    • B65H2404/623Transversely-extending bars or tubes gate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原稿送给装置包括:供纸部件,其从载置于载置台的原稿束供给原稿;分离构件,其压接于所述供纸部件并将原稿逐张分离;分离摆动构件,其支承所述分离构件,并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以及可动构件,其以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并进入形成于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原稿之间的空间内。

Description

原稿送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档扫描器、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的原稿送给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原稿送给装置,存在如下一种装置,即,利用分离辊将由供纸辊供给的原稿逐张分离,利用输送辊输送已分离的原稿,并利用读取传感器读取原稿的图像。在利用上述以往的原稿送给装置供给纸厚度较薄的原稿束时,原稿束进入供纸辊与分离辊相接触的辊隙(以下为供纸辊隙),根据进入供纸辊隙的状态的不同,有时导致原稿前端卷起、卡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6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5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以抑制介质的阻塞为目的而在辊隙区域的上游侧设置封闭部来防止介质的弯曲的结构。但是,根据输送的介质的不同,有可能因封闭部而使输送原稿受到负载,该负载导致发生原稿的不输送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鉴于该课题,本发明的原稿送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有:
供纸部件,其从载置于载置台的原稿束供给原稿;
分离构件,其压接于所述供纸部件并将原稿逐张分离;
分离摆动构件,其支承所述分离构件,并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以及
可动构件,其以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位移的方式被支承,并进入形成于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原稿之间的空间内。
此外,本发明的原稿送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有:
供纸部件,其从载置于载置台的原稿束供给原稿;
分离构件,其压接于所述供纸部件并将原稿逐张分离;
分离摆动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分离构件;以及
可动构件,其以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位移的方式被支承,并进入形成于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原稿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供纸部件具有供纸辊、用于枢支承所述供纸辊的供纸辊轴以及固定于所述供纸辊轴的供纸辊齿轮,
使限制所述供纸辊齿轮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件作用于被供给有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的所述供纸辊齿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在分离辊与原稿之间形成的空间,抑制原稿前端的弯曲,防止原稿前端的卷起、卡纸等从而提高送给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A的第1实施方式的原稿送给装置的概略剖视图(输送状态)。
图2是图1的原稿送给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待机状态)。
图3是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原稿送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供纸部的立体图。
图6是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7是其他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8是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9是供纸部的其他剖视图。
图10是供纸部的其他剖视图。
图11是以往的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12是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13是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14是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15是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16是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17是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18是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A的第2实施方式的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供纸部的主视图(从载置台向送给方向观察得到的图)。
图21是实施方式A的第3实施方式的供纸部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A的第4实施方式的供纸部的剖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B的第1实施方式的原稿送给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5是供纸辊的概略剖视图。
图26是供纸辊的概略图。
图27是供纸辊的其他概略图。
图28是供纸辊的其他概略图。
图29是供纸辊的其他概略图。
图30是供纸辊的其他概略图。
图31是供纸·分离驱动部的概略图。
图32是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3是表示图24的原稿送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4是供纸辊附近的概略剖视图。
图35是供纸辊附近的其他概略剖视图。
图36是供纸辊附近的其他概略剖视图。
图37是实施方式B的第2实施方式的供纸辊的概略图。
图38是实施方式B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原稿送给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大致分为实施方式A和实施方式B。实施方式A包括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实施方式B包括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和各实施方式所含的变形例等能够互相适当地组合。此外,本发明也能够由各实施方式和各实施方式所含的变形例等的单独的方式或单独的例子构成。另外,表示各结构的附图标记仅在实施方式A的组和实施方式B的组的各组中统一地使用。因而,例如,与实施方式A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在实施方式B中用作表示其他结构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A>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8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原稿送给装置A的概略图。
<装置的结构>
原稿送给装置A是将堆叠于载置台1的一张或多张原稿S逐张地在装置内利用路径RT输送并读取其图像并且向排出托盘2排出的装置。读取的原稿S例如是OA纸、票据(check)、支票、名片、卡片类等的片,既可以是较厚的片,也可以是较薄的片。卡片类能够列举例如保险证、许可证、信用卡等。
<供纸>
如图1所示,设有作为沿路径RT送给原稿S的送给机构的第1输送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部10具有供纸辊11和与供纸辊11相对配置的分离辊12,并依次将载置台1上的原稿S沿送给方向D1逐张输送。另外,与图1所示的输送状态相对,在图2中表示待机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送给方向D1相对于原稿送给装置A的载置面以预定的角度倾斜地设置,利用载置于载置台1的原稿S的自重相对于送给机构供给原稿。
供纸辊11借助单向离合器11a支承于供纸辊轴11b。供纸辊11是通过马达3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驱动传递部传递到供纸辊轴11b,然后借助单向离合器11a被驱动的。在马达3的驱动下使供纸辊轴11b向供纸方向(图1的实线箭头D2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11a啮合于供纸辊轴11b,供纸辊11向供纸方向旋转。供纸辊1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后述的输送辊21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因此,在被送给的原稿S到达输送辊21并且原稿S的输送速度提高时,单向离合器11a与供纸辊轴11b的啮合脱开,供纸辊11被输送原稿S带着转动,比在来自马达3的驱动传递的作用下旋转的速度更快地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离合器11a相对于设于左右的多个供纸辊11分别单独地设置。
供纸辊11和后述的分离辊12各自是一个单元,并且是能够从装置装卸的单元。因此容易维护,此外,在辊表面磨耗了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单元交换。
<分离>
与供纸辊11相对配置的分离辊12是用于将原稿S逐张地分离的辊,并相对于供纸辊11以一定压力压接。为了确保该压接状态,如图1所示,利用分离摆动构件121支承分离辊12。分离摆动构件121以能够以轴部121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此外,为了将分离辊12压接于供纸辊11,分离摆动构件121被压缩弹簧122施加作用力,使得分离摆动构件121能够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用于分离辊12的驱动的齿轮的啮合开始,设为分离摆动构件121和分离辊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以直线状进行动作的方式支承分离摆动构件121。
如图1所示,分离辊12经由转矩限制器12a从马达3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实线箭头D3方向旋转。分离辊12被转矩限制器12a限制驱动力的传递,因此,在与供纸辊11抵接时向被供纸辊11带着转动的方向(虚线箭头D4方向)旋转。由此,在多张原稿S被输送到供纸辊11与分离辊12的压接部时,留下一张,以防止两张以上的原稿S被向下游输送的方式进行拦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了分离辊12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不必限定于辊的形态,在使用了对原稿S向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负载的构件、例如分离垫等的情况下也同样,作为分离构件,任何形态都可以。
<供纸部的原稿探知构造>
为了探知载置台1上有无原稿S,如图1所示,在供纸辊11的上游部设有原稿探知传感器90。原稿探知传感器90是杆式的传感器。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是像后述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介质检测传感器60那样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拾取臂·原稿止挡件>
如图1所示,原稿送给装置A具有拾取辊131和拾取臂13,该拾取辊131在供纸辊11与分离辊12相接触的辊隙(以下为供纸辊隙)的上游侧将原稿S压接于供纸辊11,该拾取臂13将拾取辊131枢支承。拾取辊131通过将原稿S按压于供纸辊11,提高原稿S的输送力,辅助原稿S的送给。
在拾取臂13中,拾取臂13的轴部13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装置A,拾取臂13被未图示的弹簧向将拾取辊131按压于供纸辊11的方向施力。拾取臂13能够利用后述的马达4的驱动力在图1所示的拾取辊131将原稿S压接于供纸辊11的压接位置与图2所示的使拾取辊131从供纸辊11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辅助供纸辊11的供纸的另外的结构,也具有一种在供纸辊11的上游再设置一个供纸辊的结构,但只要是上述图1的结构,就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装置的成本下降。
如图1所示,原稿送给装置A具有原稿止挡件14。原稿止挡件14在图2的状态下使其前端向输送路侧突出,从而具有将堆叠的原稿束拦截的作用。在原稿止挡件14中,原稿止挡件14的轴部1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装置A,原稿止挡件14能够在图1所示的以能够送给原稿S的方式打开输送路的开口位置与图2所示的以防止原稿束进入供纸辊隙的方式关闭输送路的闭口位置之间移动。图2为原稿送给装置A的待机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原稿束的前端抵靠于原稿止挡件14地在载置台1设置原稿束。
拾取臂13和原稿止挡件14经由未图示的驱动传递机构被马达4驱动。通过马达4将预定脉冲数向正方向驱动,拾取臂13向压接位置移动,原稿止挡件14向开口位置移动,通过马达4将预定脉冲数向反方向驱动,拾取臂13向退避位置移动,原稿止挡件14向闭口位置移动。在此,正方向是指在图1中以将原稿S向送给方向D1输送的方式使后述的输送辊21、输送辊31旋转的方向。
<输送构造>
如图1所示,位于第1输送部10的送给方向下游侧的作为输送机构的第2输送部20具有输送辊21和从动于输送辊21的从动辊22,并将从第1输送部10输送来的原稿S向其下游侧输送。输送辊21从马达4被传递驱动力,被驱动向图中实线箭头方向旋转。从动辊22相对于输送辊21以一定压力压接,并被输送辊21带着转动。
位于比这样的第2输送部20靠送给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第3输送部30具有输送辊31和从动于输送辊31的从动辊32,并将从第2输送部20输送来的原稿S向排出托盘2输送。也就是说,该第3输送部30作为排出机构发挥功能。输送辊31从马达4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图中实线箭头方向旋转。从动辊32相对于输送辊31以一定压力压接,并被输送辊31带动。
<叠送检测>
配置于第1输送部10和第2输送部20之间的叠送检测传感器40是在因静电等导致纸等原稿S彼此间紧贴并经过了第1输送部10的情况(也就是重叠地输送的叠送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对该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S的行为、状态的传感器)的一例。作为叠送检测传感器4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超声波传感器,其具有超声波的发送信号部41和其接收信号部42,在纸等原稿S叠送的情况下和逐张输送的情况下,经过原稿S的超声波的衰减量不同,以此为原理来检测叠送。
<抵抗传感器>
配置在比这样的叠送检测传感器40靠送给方向下游侧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是作为配置在比第2输送部20靠上游侧并且比第1输送部1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S的行为、状态的传感器)的一例,其用于检测由第1输送部10输送的原稿S的位置,详细而言,用于检测原稿S的端部是否到达或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位置。作为介质检测传感器5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光学传感器,其具有发光部51和其光接收部52,通过原稿S的到达或经过,光接收强度(光接收量)发生变化,以此为原理来检测原稿S。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在原稿S的前端被介质检测传感器50检测到的时刻,原稿S到达能够被叠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叠送的位置的方式,上述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在叠送检测传感器40的附近设于其下游侧。另外,该介质检测传感器5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光学传感器,例如,既可以使用能够探知原稿S的端部的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也可以是向路径RT突出的杆型的传感器。
与介质检测传感器50不同的介质检测传感器60配置于比图像读取单元70靠上游侧的位置。该介质检测传感器60是作为配置在比第2输送部2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下游侧的检测传感器的一例,用于检测由第2输送部20输送的原稿S的位置。作为介质检测传感器6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介质检测传感器50同样为光传感器,具有发光部61和光接收部62,通过原稿S的到达或经过,光接收强度(光接收量)发生变化,以此为原理检测原稿S。
<CIS的配置>
位于比介质检测传感器6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图像读取单元70例如是进行光扫描、转换为电信号并作为图像数据进行读取的装置,并在内部具有LED等光源、图像传感器、透镜阵列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像读取单元70在路径RT的两侧各配置一个,由用于读取原稿S的表面和背面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构成。
<框图的说明>
参照图3说明控制部80。图3是原稿送给装置A的控制部80的框图。
控制部80具有CPU81、存储部82、操作部83、通信部84以及接口部85。CPU81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部82的程序来对原稿送给装置A整体进行控制。存储部82例如由RAM、ROM等构成。操作部83例如由开关、触摸面板等构成,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操作。
通信部84是进行与外部装置的信息通信的接口。在假定PC(计算机)作为外部装置的情况下,作为通信部84,能够列举例如USB接口、SCSI接口。此外,除这样的有线通信的接口之外,通信部84也可以设为无线通信的接口,也可以具有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这两种接口。
接口部85是与致动器86、传感器87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I/O接口。致动器86包括马达3、马达4等。传感器87包括叠送检测传感器40、介质检测传感器50、介质检测传感器60、图像读取单元70以及原稿探知传感器90等。
<接收到来自PC的开始指示而进行的驱动>
说明原稿送给装置A的基本动作。控制部80例如从连接有原稿送给装置A的外部计算机接收到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时,开始第1输送部10~第3输送部30的驱动。堆叠于载置台1的原稿S从位于其最下方的原稿S逐张输送。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也可以通过按下设于原稿送给装置A的开始按钮来执行。
<与抵抗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读取开始>
控制部80在基于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的时刻,开始由第2输送部20输送来的原稿S的、由图像读取单元70、图像读取单元70进行的图像的读取,将读取的图像暂时存储并依次向外部计算机发送。被读取了图像的原稿S利用第3输送部30向排出托盘2排出,该原稿S的图像读取处理结束。
<供纸·输送的动作流程>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供纸·输送的动作流程。
在步骤S1中,控制部80例如从连接有原稿送给装置A的外部计算机接收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
在步骤S2中,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来判断在载置台1上有无原稿S。
在步骤S3中,在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没有原稿S的情况下,将表示没有原稿S的意思的提醒文字显示于外部计算机等,不进行供纸·输送并结束。
在步骤S4中,在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在载置台1上具有原稿S的情况下,将马达4向正方向驱动。这时,拾取臂13向压接位置移动,原稿止挡件14向开口位置移动。
在步骤S5中,控制部80驱动马达3,使供纸辊11向送给原稿S的方向(正方向)旋转,来供纸原稿S。
在步骤S6中,检测出输送原稿S的前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50的情形,接着,在步骤S7中,检测出输送原稿S的前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情形。
这时,由于输送原稿S的前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因此输送原稿S到达第2输送部20,因此,即使停止第1输送部10,输送原稿S也被第2输送部20输送,因此,在步骤S8中,控制部80使马达3停止。
另一方面,从原稿S的前端到达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时刻经过了到达图像读取单元70的预定时间之后,开始原稿S的图像读取。
在步骤S9中,检测输送原稿S的后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情形。从该时刻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结束原稿S的图像读取。由此,针对一张原稿S的一系列的读取动作完成。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来判断在载置台1上有无原稿S。在判断为有原稿S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进行原稿S的输送和图像读取。
在步骤S10中,在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在载置台1上没有原稿S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控制部80停止马达4。这时,为了利用第3输送部30将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原稿排出,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停止马达4。在马达4不进行第3输送部的驱动的情况下,也可以立即停止马达4。
然后,在步骤S12中,控制部80将马达4向反方向驱动预定脉冲数之后使之停止。这时,拾取臂13向退避位置移动,原稿止挡件14向闭口位置移动并停止。至此,供纸·输送的动作结束。
通过以上的动作流程,将介质检测传感器60作为触发,进行接下来的原稿S的供纸的输送控制。由此,由于在图像读取单元70的读取位置设置预定的纸间,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原稿S连续地输送。
<分离摆动构件>
如图5所示,分离摆动构件121设于分离辊12的侧部,并具有设置有抵接于原稿S的面的肋部121b、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肋部121b的限制构件1211以及对限制构件1211施力的弹簧1212。限制构件1211是可动构件的一例,像后述那样进入分离辊12与原稿的前端侧之间的空间。
如分离摆动构件121的侧视图即图6所示,肋部121b具有面121c,该面121c是相对于分离辊12的旋转中心与送给方向上游侧的外形面大致相同的面。在送给堆叠张数较多的原稿束等较重的原稿束时,通过原稿束的前端抵靠于面121c,堆叠的原稿束的上侧的原稿S被分离辊12按压,防止分离辊12的上游侧的面变形,此外,限制进入供纸辊隙的原稿束的张数,减少供纸不良。
限制构件1211设为,比肋部121b的向输送路侧突出的的突出前端即突出部121d向输送路突出,并且也从肋部121b向送给方向上游侧突出。限制构件1211能够以轴部1211a为中心进行旋转,被弹簧1212向朝向输送路突出的方向(图中箭头D5方向)施力,旋转止挡部1211b抵靠于肋部121b。另外,限制构件1211设为能够相对于分离摆动构件121在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摆动即可,也可以设为以直线状移动。直线状也包括一边在相对于移动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的移动。
限制构件1211以如下方式被弹簧1212施力,在放置较重的原稿束时退避(向与箭头D5相反的方向转动),此外,在放置较轻的原稿束时不退避。较轻的原稿束是指像发票束这样的、特别是纸厚度较薄且原稿尺寸较小的原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大堆叠张数为60张的原稿送给装置A中,输送路相对于原稿送给装置A的设置面成40度,在该情况下,以如下的方式设定弹簧1212的载荷,即,在放置60张基重为80g/m2并且是A4尺寸的OA纸的情况下,限制构件1211被原稿束推压而退避,在放置60张基重为40g/m2并且是A6尺寸的发票的情况下,限制构件1211即使被原稿束推压也保持不退避。
这样,对限制构件1211施力的弹簧1212的作用力能够设定为仅针对原稿送给装置A的规格、某种程度的原稿束进行退避,并非唯一地决定的。
通过设置这样的限制构件1211,尤其能够防止薄纸的供纸堵塞(卡纸)。在没有限制构件1211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送给发票等纸厚度较薄的原稿束时,有时原稿束的一部分进入供纸辊隙,在供纸辊隙与原稿束前端之间形成空间K。这时,在送给原稿S1的过程中,有时接下来送给的原稿S2在该空间K中被拖拽而在供纸方向(正方向)上受到力,也从分离辊12受到负方向的力,导致原稿S2前端弯曲,发生原稿S2前端的卷起、堵塞。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述的限制构件1211,如图8所示,相对于发票等纸厚度较薄的原稿束,能够限制进入供纸辊隙的原稿束的量,减小供纸辊隙与原稿束前端之间的空间K,抑制在该空间K的原稿S2的弯曲,并且抑制原稿S2前端的卷起、堵塞的发生。相对于较重的原稿束,限制构件1211退避,因此原稿S与供纸辊11接触的面积不变,并且输送力不会下降,因此,不会发生原稿S不输送的情况。此外,信用卡等较厚的原稿S也受到供纸辊11的输送力,原稿S推压限制构件1211使其退避,因此,不会发生原稿S不输送的情况。
此外,如图5所示,在多个供纸辊11之间的位置设置用于探知原稿S的到达的原稿探知传感器90。原稿探知传感器90被探知传感器轴90a枢支承,并因自重而悬挂。为了使该原稿探知传感器90能够与到达的原稿S的种类无关地以探知传感器轴90a为中心进行退避,该原稿探知传感器90构成为尽量轻,并且几乎没有由相对于转动动作的摩擦等产生的阻力。
在原稿探知传感器90的上游侧设有供纸辊引导件17。供纸辊引导件17被设于供纸辊11的上游侧的引导件轴17a枢支承,并向送给方向下游侧延伸。供纸辊引导件17在图10所示的引导件施力部件17b的作用下,以前端从供纸辊11侧向分离辊12侧移动的方式被向与送给方向正交的方向(输送原稿的厚度方向)施力,在载置台1上不存在原稿S的情况下,在从供纸辊11的轴向(图10所示的方向)观察时,前端被施力到从供纸辊11的外周突出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抵靠部定位。
利用该供纸辊引导件17,在多张原稿S载置于载置台1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供纸辊引导件17克服施力部件地被向供纸辊11侧施力,在原稿S较少的情况下,尤其在只有一张薄纸的原稿S载置于载置台1的情况等、载置的原稿S较少的情况等下,如图9所示,利用供纸辊引导件17对原稿向分离辊12侧施力,在原稿S的前端与供纸辊引导件17滑动接触期间,防止原稿S抵接于供纸辊11。根据该结构,在将原稿S放置在载置台1时,在原稿S较少的情况等下,能够防止原稿S卡在供纸辊11而无法放置在预定的放置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以在供纸辊11的两侧和供纸辊11之间配置供纸辊引导件17中的分离辊12侧(送给方向下游侧)的前端的方式,设置供纸辊引导件17,因此,在载置台1上的原稿束变少的时候等,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原稿S的前端抵接于供纸辊11。
此外,利用供纸辊引导件17,能够局部地提起原稿S,并对原稿S施加刚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辊引导件17,多个供纸辊引导件17在供纸辊11的上游侧向提起原稿S的方向施力,在施加了刚度的状态下,能够使原稿S进入供纸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的辊隙。除此之外,相对于刚度较小的原稿S,上述那样的限制构件1211进行抵接从而能够限制进入辊隙的原稿S的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原稿S前端的卷起、卡纸的发生。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前端的卷起还包括如下的状态,即,卷起的结果是,在原稿起了褶皱的状态下直接送给。
另外,供纸辊引导件17以载置于其上表面的原稿S与限制构件1211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对原稿S施力。即,限制构件1211的下表面位于与供纸辊引导件17的上表面的下游侧端部的延长平面大致同一平面上。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从供纸辊引导件17的上表面的下游侧端部的延长平面稍微空开限制构件1211的下表面的距离。根据该结构,即使原稿S为薄纸,也不会发生被供纸辊引导件17和限制构件1211阻碍而无法供纸的情况,能够恰当地发挥利用上述那样的限制构件1211提高薄纸原稿S的供纸性能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供纸辊11和供纸辊引导件17的方式设有图5所示的供纸辊罩18。相对于供纸辊罩18的与原稿滑动接触的面相反的侧(图5的下方侧)安装有供纸辊引导件17的引导件轴17a和引导件施力部件17b,由供纸辊罩18和供纸辊引导件17构成一体的单元。
通过拆卸供纸辊罩18,供纸辊11的轴、轴承暴露,能够将供纸辊11相对于原稿送给装置A装卸。另外,在供纸辊罩18上,在收纳有原稿止挡件14的前端的位置设有凹形状的收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制构件1211支承于分离摆动构件121,在供纸辊11、分离辊12磨损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供纸性能的恶化。如图11的例11A所示,在不摆动的固定零件15而不是分离摆动构件121支承限制构件1211的结构中,在供纸辊11、分离辊12磨损了时,由于分离辊12压接于供纸辊11侧,因此,像图11的例11B那样,供纸辊11、分离辊12的轴间间距m变短,限制构件1211与供纸辊11的间隙n’变得大于间隙n,在供纸时,图8的空间K变大,因此,原稿前端的卷起、卡纸的减少作用变小。但是,如图12的例12A所示,若设为利用摆动的分离摆动构件121支承限制构件1211的结构,则在供纸辊11、分离辊12磨损了时,如图12的例12B那样,即使供纸辊11、分离辊12的轴间间距m变短,限制构件1211也与抵接于供纸辊11的分离辊12一同向供纸辊11侧摆动,限制构件1211与供纸辊11之间的间隙n”比间隙n小与分离辊12的磨损量相应的量,在供纸时,图8的空间K不会像图11的例11B那样变大,因此,能够抑制堵塞等供纸的问题。实际上,分离辊12的磨损量比供纸辊11的磨损量小,不会发生间隙n”变得过窄而无法供纸的情况。此外,即使分离辊12的磨损量较大、间隙n”变为零并且限制构件1211接触到供纸辊11,限制构件1211也能够摆动并退避,因此,不会发生无法供给原稿的情况。考虑到分离辊12的耐久性来适当设定限制构件1211的安装角度即可。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配置在供纸辊11的摩擦构件11c相对侧。摩擦构件11c是由橡胶等材料以易于夹着原稿S的方式形成于供纸辊11的辊外周的构件。供纸辊11具有两个摩擦构件11c,在两个分离辊12的两侧配置有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通过使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与摩擦构件11c相对,在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与摩擦构件11c之间夹着原稿S,摩擦构件11c的摩擦力增大,因此,原稿S的输送力提高,能够防止原稿S的不输送。换言之,相对于供纸辊11设置宽度较窄的分离辊12,相对于供纸辊11,使用未配置分离辊12的部分的空间来设置限制构件1211。通过如此设置,能够相对于供纸辊11的宽度确保所需的分离辊12的宽度,并且能够配置限制构件1211,尤其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对于输送路在垂直方向上竖立的较小型的原稿送给装置的小型化是有效的。
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配置在两个分离辊12之间。即使如此配置,也能够与图13的形态同样地,在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与摩擦构件11c之间夹着原稿S,摩擦构件11c的摩擦力增大,因此,原稿S的输送力提高,能够恰当地防止原稿S的不输送。此外,如图15、图16所示,也可以是,将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配置在不与摩擦构件11c相对的位置,也就是在供纸辊11的推力方向上偏离的位置。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在图15中配置在两个摩擦构件11c之间,在图16中配置在两个摩擦构件11c的两侧。在这样配置的情况下,由于不与供纸辊11相对,在限制构件1211与摩擦构件11c之间夹持原稿S的作用下降,但实质上夹着该原稿S,能够提高摩擦力,能够发挥利用限制构件1211产生的相对于较轻的原稿束不退避而是按压的作用,能够提高供纸性能。
此外,上述的结构具有两个摩擦构件11c和两个分离辊12,但摩擦构件11c和分离辊12的各自的个数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为一个的例子,在图17中示出具有一个摩擦构件11c和一个分离辊12的结构。
图18是用于说明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的配置的剖视图。如图18的例18B那样,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在摩擦构件11c的相对侧配置于离供纸辊隙较近的位置。由此,在供纸辊11外径的输送路上暴露的距离(从辊外径的上游的点a到突出部121d的相对的点b)变长,原稿束接触的供纸辊11的面积变大,能够提高输送力。具体而言,通过像图13那样将肋部121b和限制构件1211配置在分离辊的两侧,能够配置在摩擦构件11c的相对侧且是离供纸辊隙较近的位置,能够加强输送力。更详细而言,如图18的例18B所示,限制构件1211的形成于供纸辊11侧的面1211e与分离辊12的外周面在其推力方向(与供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重叠,肋部121b的外形面以形成与分离辊12为同一外形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利用限制构件1211相对于被供纸的原稿S抑制浮起等,能够提高输送性能。
但是,限制构件1211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在不需要输送较重的原稿束并且供纸的输送力也可以较小的装置等中,如图18的例18A那样,也可以缩短摩擦构件11c外径的暴露于输送路的距离(从辊外径的上游的点a到突出部121d的相对的点b)。
如图6所示,限制构件1211具有供原稿束抵靠的抵靠面1211c和倾斜面1211d。抵靠面1211c相对于送给方向大致垂直,倾斜面1211d是在抵靠面1211c的供纸辊11侧向送给方向倾斜的面。通过使抵靠面1211c相对于送给方向大致垂直,能够抑制原稿束的上层部进入供纸辊隙,通过将倾斜面1211d设为在抵靠面1211c的供纸辊11侧向送给方向倾斜的面,能够使原稿束的下层部容易地进入供纸辊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用于驱动供纸辊11旋转的供纸辊轴11b与各供纸辊11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11a。即,设为如下结构,在被供纸辊11送出的原稿S要被设于其下游侧并且比供纸辊11的圆周速度快的输送辊21拉出时,供纸辊11能够向被原稿S带着转动的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作为用于向供纸辊齿轮112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齿轮(未图示)与供纸辊齿轮112之间的接触方式,利用后述的旋转限制部件来维持驱动齿轮驱动供纸辊齿轮112的状态中的抵接状态。
在没有旋转限制部件的情况下,在该状态下,若原稿S从供纸辊11脱离,则存在因压接于供纸辊11的分离辊12导致欲将供纸辊11向上游侧压回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供纸辊11和供纸辊齿轮112向负方向旋转与存在于供纸辊齿轮112和驱动齿轮之间的齿隙的量相应的量,这样,有可能使载置于载置台1的原稿S的前端返回。
在原稿S的前端向负方向返回的情况下,会导致送给性能的下降,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限制部件,设置对供纸辊齿轮112向供纸辊轴11b的轴向施力的压缩弹簧115。压缩弹簧115设于供纸辊齿轮112与供纸辊轴11b的轴承116之间,由此,即使供纸辊11以向负方向旋转的方式被施力,也能够防止供纸辊齿轮112向负方向旋转。另外,轴承116构成为大致字母U字形,固定为无法相对于壳体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原稿S向负方向返回,并且能够防止由于供纸辊齿轮112返回与供纸辊齿轮112和驱动齿轮之间的齿隙的量相应的量导致齿轮彼此间碰撞而产生撞击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缩弹簧115的结构,能够防止产生撞击声,因此,不仅能够谋求原稿送给装置A的静音化,而且尤其是通过在供纸辊11附近设置能够检测声音的传感器(麦克风)等声音检测部件,能够在用于检测原稿S的堵塞(卡纸)的原稿送给装置A等得到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堵塞(卡纸)检测的精度。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点为限制构件1211与供纸辊11的压接。
像图19那样,限制构件1211压接于供纸辊11的外径。限制构件1211能够以轴部1211a为中心进行旋转,被弹簧1212向朝向输送路突出的方向(图中箭头D5方向)施力,旋转止挡部1211b在抵靠于肋部121b的前方抵靠于供纸辊11。限制构件1211与供纸辊11的接触点在供纸辊隙的上游。利用限制构件1211来限制进入供纸辊隙的原稿束的量,能够缩小供纸辊隙与原稿束前端之间的空间,抑制在该空间的原稿S的弯曲,并防止原稿S前端的卷起、堵塞。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2实施方式与在限制构件1211和供纸辊11之间没有间隙相应地,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供纸辊隙的纸束,能够防止原稿S的前端卷起、堵塞。
图20表示供纸辊11的结构。供纸辊11具有与摩擦构件11c的外径大致同径的圆筒部11d。圆筒部11d也可以是摩擦系数比橡胶低的树脂等低摩擦材料,并与摩擦构件11c一体地旋转。限制构件1211抵靠于圆筒部11d,在供纸辊11旋转时在圆筒部11d的外径滑动。若设为使限制构件1211的前端与摩擦构件11c相接触的结构,则通过供纸辊11旋转,因摩擦构件11c的摩擦使限制构件1211运动,无法使供纸性能稳定,此外,也容易产生异常噪声,因此,例如需要在限制构件1211的与摩擦构件11c的抵接位置设置减少摩擦的构造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适当地使限制构件1211作用于原稿S,使限制构件1211构成为与低摩擦材料的圆筒部11d相接触而不是与摩擦构件11c相接触。通过这样设置,作为限制构件1211的构造,通过设为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对原稿束、原稿S产生恰当的作用的构造,并且相对于供纸部件的一部分即圆筒部11d抵靠地压接,能够提高减少原稿S的前端卷起、堵塞的发生的作用。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中,作为可动构件的一例的限制构件1211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分离摆动构件121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使可动构件以能够相对于分离摆动构件121滑动或者摆动的方式支承,并能够使限制构件1211在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
(第3实施方式)
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中是在分离摆动构件121设置限制构件1211的结构,但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的、替代限制构件1211地设置弹性构件1213的结构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在图21、图22中,弹性构件1213为薄板、橡胶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并固定于分离摆动构件121,弹性构件1213的一端与限制构件1211同样地向供纸辊11侧突出。根据该结构,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限制构件1211同样地,能够相对于特定的原稿束限制进入供纸辊隙的原稿束的量,缩小供纸辊隙与原稿束前端之间的空间K,抑制在该空间K的原稿S2的弯曲,并抑制原稿S2前端的卷起、堵塞的发生。
(第4实施方式)
也可以设置用于对原稿除电的除电构造。图23是表示其一例的供纸部的剖视图。在同图的例子中,分离辊12的轴12b接地。轴12b、限制构件1211以及分离摆动构件121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构成。即使因原稿与供纸部的摩擦等产生了静电,也能够借助限制构件1211、分离摆动构件121以及轴12b来释放原稿的静电。在图23的例子中设为了使轴12b接地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使压缩弹簧122接地的结构。此外,在像上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了弹性构件1213的例子中,作为弹性构件1213,通过使用导电性塑料、形成有导电图案的弹性构件,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设有供纸辊11的宽度内(在与送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通过使分离辊12和可动构件这两者相对地配置,在供纸辊11与可动构件之间夹持原稿的作用能够提高,与此同时,能够谋求小型化。分离辊12能够与供纸辊11相比使宽度方向较小地构成,在设有供纸辊11的宽度内,能够利用未设置分离辊12的部分来配置可动构件和分离摆动构件121。在此,设有供纸辊11的宽度内是指,在设有多个供纸辊11的情况下,被配置于其最外侧的辊的外侧的端部彼此间夹着的区域。通过在与该区域相对的空间配置分离辊12和可动构件(和分离摆动构件121)这两者,设有供纸辊11的宽度的外侧的区域和与之相对的空间能够作为用于配置其他构造物的空间来利用。
本发明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能够恰当地利用于相对于原稿送给装置A的载置面以预定的角度设有输送路(送给方向D1)的装置。作为原稿送给装置A的一例,在桌边使用的扫描器等要求小型化,但另一方面,存在提高送给速度的需求。与之相对,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减少对原稿的损伤地来送给。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是通过使用相对于载置面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的输送路,利用堆叠于载置台1的原稿的自重来向送给机构供给原稿的装置,供纸辊11配置在输送路的下侧,从堆叠于载置台1的原稿束的最下方的原稿依次送给。即,不必设置用于送给原稿的拾取辊等就能够送给原稿,本发明能够针对该情况下发生的、第2张以后的原稿被带着进入分离送给机构导致的原稿前端的堵塞(卡纸)来恰当地发挥作用。以上为实施方式A。
<实施方式B>
说明实施方式B的主要的课题。
在以往的原稿送给装置中连续地供给原稿时,在供给一张原稿之后产生供纸辊反转的现象。这是由于如下原因产生的,即,在加载于分离辊内的转矩限制器的力的作用下,分离辊使供纸辊反转。因该现象导致堆叠原稿向上游侧返回数mm,若在该状态下供给接下来的原稿,则有时发生原稿的前端卷起、供纸堵塞、斜行等供纸不良。此外,由于在供给一张原稿之后产生供纸辊反转的现象,因此在供纸辊齿轮与供纸驱动齿轮的啮合部产生撞击声。
在以往的原稿送给装置中,具有如下一种装置,即,在供纸滚子(供纸辊)的轴与用于向轴传递来自马达的驱动力的齿轮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从而防止供纸辊的反向旋转。但是,单向离合器在锁定之前具有齿隙,此外,在保持单向离合器的构件(未图示)与装置主体之间也具有间隙,因此,供纸辊反向旋转与齿隙·间隙的量相应的量。
实施方式B提供能够防止供纸辊的反向旋转并能够提高供纸性能的技术。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24~图36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2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原稿送给装置A的概略图。
<装置的结构>
原稿送给装置A是将堆叠于载置台1的一张或多张原稿S逐张地在装置内利用路径RT输送并读取其图像并且向排出托盘2排出的装置。读取的原稿S例如是OA纸、票据(check)、支票、名片、卡片类等的片,既可以是较厚的片,也可以是较薄的片。卡片类能够列举例如保险证、许可证、信用卡等。
<供纸>
如图24所示,设有作为沿路径RT送给原稿S的送给机构的第1输送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部10具有供纸辊11和与供纸辊11相对配置的分离辊12,并依次将载置台1上的原稿S向输送方向D1逐张输送。
供纸辊11从马达3经由传递部5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图中实线箭头D2方向(沿路径RT输送原稿S的方向)旋转。传递部5例如是电磁离合器,使来自马达3的驱动供纸辊11的驱动力断续。
<分离>
与供纸辊11相对配置的分离辊12是用于将原稿S逐张地分离的辊,并相对于供纸辊11以一定压力压接。为了确保该压接状态,如图24所示,利用分离浮子121支承分离辊12,分离浮子121以能够以轴部121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此外,分离辊12被压缩弹簧122施加作用力,从而压接于供纸辊11。
如图24所示,分离辊12经由转矩限制器12a从马达3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实线箭头D3方向旋转。分离辊12被转矩限制器12a限制驱动力的传递,因此,在与供纸辊11抵接时向被供纸辊11带着转动的方向(虚线箭头D4方向)旋转。由此,在多张原稿S被输送到供纸辊11与分离辊12的压接部时,留下一张,以防止两张以上的原稿S被向下游输送的方式进行拦截。
<驱动传递部>
将马达3和供纸辊11连接的传递部5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常规时设为传递驱动力传递的状态(以下为ON),在后述的叠送重试时,在原稿S逆送的情况下设为阻断驱动力的状态(以下为OFF)。在叠送重试时,供纸辊11在传递部5为OFF时成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并随着被驱动向图24的实线箭头D3方向旋转的分离辊12向虚线箭头D5方向旋转。另外,在仅将供纸辊11向一个方向驱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传递部5。
<供纸辊>
在图25中示出供纸辊11的结构。图25是供纸辊11的概略剖视图,供纸辊11由辊芯11a、设于辊芯11a的外层的橡胶部11b以及设于辊芯11a的单向离合器11c构成。
供纸辊11支承于供纸辊轴111,在供纸辊轴111向供纸方向(图24的实线箭头D2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11c啮合于供纸辊轴111,供纸辊11向供纸方向旋转。供纸辊1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后述的输送辊21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因此,在被供给的原稿S到达输送辊21并且输送速度提高时,通过具有单向离合器11c,供纸辊11被输送原稿带着转动,比因来自马达3的驱动传递而进行旋转的速度更快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供纸辊分别设置单向离合器11c,但不是必须如此设置,例如,既可以在供纸辊轴111与后述的供纸辊齿轮112之间设置,也可以是,设置单一的或三个以上供纸辊11,在该各个供纸辊11与供纸辊轴111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11c。此外,也可以是,仅供纸辊轴111的附近侧连接多个供纸辊11,在供纸辊11与供纸辊轴111之间设置单一的单向离合器11c。
供纸辊齿轮112以与供纸辊轴111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利用平行销113卡合于供纸辊轴111,此外,利用平行销113来限制供纸辊轴111上的实线箭头D6方向(靠近供纸辊11的方向)的移动。摩擦圆板114利用压缩弹簧115压接于平行销113的夹着供纸辊齿轮112的相对侧。
另外,除压缩弹簧115之外,也可以是像板弹簧等的构件,只要是利用摩擦圆板114物理性地与供纸辊轴111或供纸辊齿轮112相接触并施加负载的构件即可。尤其优选能够进行弹性施力的构件。
供纸辊轴111的两端支承于轴承116、轴承117。轴承116压接于压缩弹簧115,利用固定于供纸辊轴111的防脱落构件118防止从供纸辊轴111脱落。轴承116保持于装置主体并限制旋转。
在图26中表示轴承116和摩擦圆板114的详细形状。轴承116具有像图26那样卡合于摩擦圆板114的卡合部116a,防止摩擦圆板114被旋转的供纸辊齿轮112带着旋转。供纸辊齿轮112与摩擦圆板114以面a相接触,利用从接触部的摩擦等产生的扭矩(以下为限制扭矩)在旋转方向上施加负载,来限制旋转。
用于限制供纸辊齿轮112的旋转的限制扭矩设定为比供纸辊11在供纸辊轴111上空转所需的空转扭矩大的值。用于限制供纸辊齿轮112的旋转的限制扭矩是指由供纸辊齿轮112与摩擦圆板114的摩擦、防脱落构件118与轴承116的摩擦、轴承116与供纸辊轴111的摩擦、轴承117与供纸辊轴111的摩擦产生的扭矩。供纸辊11相对于供纸辊轴111空转所需的空转扭矩是将单向离合器11c相对于供纸辊轴111空转时的空转扭矩和由辊芯11a与供纸辊轴111的摩擦产生的扭矩加起来的扭矩。
另外,摩擦圆板114与供纸辊齿轮112的面a的接触方式未必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替代摩擦圆板114地形成为能够在供纸辊轴111延伸的方向上按压供纸辊齿轮112的棒状构件114a,也可以是,设为它们在多处能够在供纸辊轴111延伸的方向上按压供纸辊齿轮112,只要是能够以限制供纸辊齿轮112的旋转的方式带来摩擦阻力的构件即可,按压的方向也不限定于供纸辊轴111延伸的方向。之后利用图28等说明具体的结构。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供纸辊11向输送方向自由旋转的情况下,供纸辊齿轮112不会被供纸辊11带着旋转,而是保持停止的状态。特别是在利用分离辊12对供纸辊11向与供纸方向反向旋转的方向(图24的虚线箭头D5方向)施力的情况下,伴随着供纸辊11的反向旋转,供纸辊轴111、供纸辊齿轮112也欲向反方向旋转,但能够利用摩擦圆板114来限制供纸辊齿轮112的反向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原稿向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此外,也能够防止被压回的齿轮彼此间接触产生撞击声,其中,该齿轮被压回与在供纸辊齿轮112和用于向供纸辊齿轮112传递来自驱动部3的驱动力的供纸驱动齿轮73之间的齿隙的量相应的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分离辊12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制于辊的形态,在使用相对于原稿向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负载的构件、例如分离垫等的情况下也同样,作为分离部件,也可以是任意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供纸辊11的图25的结构为一个单元,并且为了维护等是能够相对于装置安装和拆卸的单元。
此外,用于产生限制扭矩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结构。如图27所示,也可以是设有滑动构件1141的结构,该滑动构件1141从推力方向(实线箭头D7方向)压接于供纸辊齿轮112。此外,如图28所示,也可以是设有滑动构件1142的结构,该滑动构件1142从径向(实线箭头D8方向)压接于供纸辊齿轮1121。
此外,如图29所示,也可以是设有滑动构件1143的结构,该滑动构件1143从推力方向(实线箭头D9方向)压接于供纸辊轴111。在该情况下,如图29所示,既可以是从与设有供纸辊齿轮112的侧相反的侧对供纸辊轴111施力的结构,也可以是从供纸辊齿轮112侧施力的结构。此外,如图30所示,也可以是设有滑动构件1144的结构,该滑动构件1144从径向(实线箭头D10方向)压接于供纸辊轴111。在该情况下,如图30所示,既可以是从与设有供纸辊齿轮112的侧相反的侧对供纸辊轴111施力的结构,也可以是从供纸辊齿轮112侧施力的结构。
<供纸·分离驱动部>
图3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供纸·分离驱动部的概略图。如图31所示,来自马达3的驱动力经由齿轮71、双齿轮72、传递部5向供纸驱动齿轮73传递。供纸驱动齿轮73向供纸辊齿轮112传递驱动力,来驱动供纸辊11。此外,来自马达3的驱动力经由齿轮71、双齿轮72、双齿轮74、齿轮75~齿轮79向设于分离辊12的转矩限制器12a传递,并经由转矩限制器12a向分离辊12传递。
<供纸部的原稿探知构造>
为了探知在载置台1上有无原稿,如图24所示,在供纸辊11的上游部设有原稿探知传感器90。作为一例,原稿探知传感器90是在实施方式A中说明的杆式的传感器。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是像后述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介质检测传感器60那样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输送构造>
如图24所示,作为位于第1输送部1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机构的第2输送部20具有驱动辊21和从动于驱动辊21的从动辊22,并将从第1输送部10输送来的原稿S向其下游侧输送。驱动辊21从马达4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图中箭头方向旋转。从动辊22相对于驱动辊21以一定压力压接,并被驱动辊21带着转动。
位于比这样的第2输送部20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3输送部30具有驱动辊31和从动于驱动辊31的从动辊32,并将从第2输送部20输送来的原稿S向排出托盘2输送。也就是说,该第3输送部30作为排出机构发挥功能。驱动辊31从马达4被传递驱动力,并被驱动向图中箭头方向旋转。从动辊32相对于驱动辊31以一定压力压接,并被驱动辊31带动。
<叠送检测>
配置于第1输送部10和第2输送部20之间的叠送检测传感器40是在因静电等导致纸等原稿S彼此间紧贴并经过了第1输送部10的情况(也就是重叠地输送的叠送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对该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的行为、状态的传感器)的一例。作为叠送检测传感器4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超声波传感器,其具有超声波的发送信号部41和其接收信号部42,在纸等原稿S叠送的情况下和逐张输送的情况下,经过原稿S的超声波的衰减量不同,以此为原理来检测叠送。
<抵抗传感器>
配置在比这样的叠送检测传感器40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是作为配置在比第2输送部20靠上游侧并且比第1输送部1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的行为、状态的传感器)的一例,其用于检测由第1输送部10输送的原稿S的位置,详细而言,用于检测原稿S的端部是否到达或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位置。作为介质检测传感器5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光学传感器,其具有发光部51和其光接收部52,通过原稿S的到达或经过,光接收强度(光接收量)发生变化,以此为原理来检测原稿S。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在原稿S的前端被介质检测传感器50检测到的时刻,原稿S到达能够被叠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叠送的位置的方式,上述的介质检测传感器50在叠送检测传感器40的附近设于其下游侧。另外,该介质检测传感器5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光学传感器,例如,既可以使用能够探知原稿S的端部的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也可以是向路径RT突出的杆型的传感器。
与介质检测传感器50不同的介质检测传感器60配置于比图像读取单元70靠上游侧的位置。该介质检测传感器60是作为配置在比第2输送部2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下游侧的检测传感器的一例,用于检测由第2输送部20输送的原稿S的位置。作为介质检测传感器60,能够利用多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介质检测传感器50同样为光传感器,具有发光部61和光接收部62,通过原稿S的到达或经过,光接收强度(光接收量)发生变化,以此为原理检测原稿S。
<CIS的配置>
位于比介质检测传感器60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图像读取单元70例如是进行光扫描、转换为电信号并作为图像数据进行读取的装置,并在内部具有LED等光源、图像传感器、透镜阵列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像读取单元70在路径RT的两侧各配置一个,用于读取原稿S的表面和背面。
<框图的说明>
参照图32说明控制部80。图32是原稿送给装置A的控制部8的框图。
控制部80具有CPU81、存储部82、操作部83、通信部84以及接口部85。CPU81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部82的程序来对原稿送给装置A整体进行控制。存储部82例如由RAM、ROM等构成。操作部83例如由开关、触摸面板等构成,接收来自操作者的操作。
通信部84是进行与外部装置的信息通信的接口。在假定PC(计算机)作为外部装置的情况下,作为通信部84,能够列举例如USB接口、SCSI接口。此外,除这样的有线通信的接口之外,通信部84也可以设为无线通信的接口,也可以具有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这两种接口。
接口部85是与致动器86、传感器87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I/O接口。致动器86包括马达3、马达4、传递部5等。传感器87包括叠送检测传感器40、介质检测传感器50、介质检测传感器60、图像读取单元70以及原稿探知传感器90等。
<接收到来自PC的开始指示而进行的驱动>
说明原稿送给装置A的基本动作。控制部80例如从连接有原稿送给装置A的外部计算机接收到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时,开始第1输送部10~第3输送部30的驱动。堆叠于载置台1的原稿S从位于其最下方的原稿S逐张输送。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也可以通过按下设于原稿送给装置A的开始按钮来执行。
<叠送时的控制>
在输送的途中,利用叠送检测传感器40判断原稿S有无叠送,在判断为没有叠送时,继续输送。另外,在判断为有叠送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进行后述的叠送重试,或者停止输送,停止由第1输送部10进行的后续原稿S的取入,将处于叠送状态的原稿S保持原状态地排出。叠送重试是指,使探知为叠送的原稿逆向行进之后进行再度供纸的功能。若在探知到叠送时将传递部5设为OFF,则供纸辊11成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被分离辊12的旋转带着转动,并能够使原稿逆向行进。
<与抵抗传感器的输出相应的读取开始>
控制部80在基于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的时刻,开始由第2输送部20输送来的原稿S的、由图像读取单元70、图像读取单元70进行的图像的读取,将读取的图像暂时存储并依次向外部计算机发送。被读取了图像的原稿S利用第3输送部30向排出托盘2排出,该原稿S的图像读取处理结束。
<供纸·输送的动作流程>
接着,参照图33说明供纸·输送的动作流程。
在步骤S31中,控制部80例如从连接有原稿送给装置A的外部计算机接收图像读取的开始指示。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来判断有无原稿。
在步骤S33中,在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没有原稿的情况下,将表示没有原稿的意思的提醒文字显示于外部计算机等,不进行供纸·输送并结束。
在步骤S34中,控制部80在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有原稿的情况下,驱动马达4。
在步骤S35中,控制部80将传递部5设为ON。
在步骤S36中,控制部80驱动马达3,使供纸辊11向原稿的输送方向旋转,并供给原稿。这时的供纸辊1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第2输送部20和第3输送部30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
在步骤S37中,检测出输送原稿的前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50的情形。
在步骤S38中,检测出输送原稿的前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情形。
在步骤S39中,控制部80使马达3停止。
在步骤S40中,检测出输送原稿的后端经过了介质检测传感器60的情形。
在步骤S41中,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有无原稿。在判断为有原稿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6。
在步骤S42中,在控制部80利用原稿探知传感器90判断为没有原稿的情况下,使马达3停止,将传递部5设为OFF。
在步骤S43中,控制部80使马达4停止,供纸·输送的动作结束。
通过以上的动作流程,将介质检测传感器60作为触发,进行接下来的原稿的供纸的输送控制。由此,由于在图像读取单元70的读取位置设置预定的纸间,因此,能够稳定地将原稿连续地输送。
<供纸辊齿轮的动作>
使用图34、图35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辊齿轮112的动作。在供给原稿时,供纸辊齿轮112利用像图34那样向实线箭头D11方向旋转的供纸驱动齿轮73向实线箭头D2方向驱动。然后,在被供给的原稿的前端到达介质检测传感器60时,马达3停止,供纸辊11被输送原稿带着向输送方向旋转。这时,供纸辊齿轮112不会被供纸辊11带着旋转,而是利用因与摩擦圆板114的摩擦等产生的限制扭矩来保持停止状态。
然后,在原稿后端从供纸辊11脱离时,在加载于分离辊12内的转矩限制器12a的力的作用下,像图35那样,分离辊12欲使供纸辊11反转(向虚线箭头D5方向旋转),但由于供纸辊齿轮112与供纸驱动齿轮73啮合,因此供纸辊11无法反转。因此,堆叠原稿不会在供纸辊11的作用下返回,从而在接下来的供纸动作中,堆叠原稿能够稳定地进入第1输送部10。
在此,说明供纸辊11若反向旋转会变成怎样的情形:原本抵靠于分离辊12的原稿由于供纸辊11反向旋转而被压回,在再次进入分离部时,有时发生斜行,或者因前端再次抵接于分离部导致发生弯折、损伤。能够稳定地进入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供纸辊11无法反向旋转,能够维持后续的原稿保持在分离部的辊隙间的状态,能够防止再次进入分离部。
根据以上的供纸辊齿轮112的动作,能够防止供纸辊11的反转,能够抑制原稿在每供给一张纸时返回,能够减少供纸不良。
在以往的结构中没有防止供纸辊11的反转的结构。在以往的结构中,在供给原稿时,供纸辊齿轮112利用像图34那样向实线箭头D11方向旋转的供纸驱动齿轮73向实线箭头D2方向驱动。然后,在被供给的原稿的前端到达介质检测传感器60时,马达3停止,供纸辊11被输送原稿带着向输送方向旋转。
这时,通过供纸辊11的空转扭矩,像图36那样,供纸辊齿轮112被供纸辊11带着向实线箭头D2方向旋转与供纸辊齿轮112和供纸驱动齿轮73的齿隙之间的量相应的量,从而在旋转方向产生间隙k。然后,在原稿后端从供纸辊11脱离时,在加载于分离辊12内的转矩限制器12a的力的作用下,分离辊12使供纸辊11反转(向虚线箭头D5方向旋转),供纸辊齿轮112向虚线箭头D5方向旋转间隙k,抵靠于供纸驱动齿轮73,在图35的位置停止。
根据该动作,伴随着分离辊12的旋转,供纸辊11也向虚线箭头D5方向旋转间隙k,在利用供纸辊11使堆叠原稿返回上游之后,进行接下来的供纸动作。这样,供纸辊11在每供给一张纸时反转,使堆叠原稿向上游返回之后进行供纸,导致有时发生原稿的前端卷起、供纸堵塞、斜行等供纸不良。此外,由于供纸辊11每次在供纸时反转,导致在供纸辊齿轮112与供纸驱动齿轮73的啮合部产生撞击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摩擦圆板114等限制供纸辊齿轮112的旋转,能够抑制供纸辊的反转并减少供纸不良,此外,能够防止在供纸辊齿轮112与供纸驱动齿轮73的啮合部产生撞击声。
以往具有一种通过将单向离合器设于供纸辊轴111与供纸辊齿轮112之间来防止供纸辊的反向旋转的结构,但在单向离合器在锁定之前具有齿隙,此外,在保持单向离合器的构件(未图示)与装置主体之间也具有间隙,因此,供纸辊反向旋转与齿隙·间隙的量相应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防止产生与这样的单向离合器相关联的齿隙·间隙,能够有效地抑制供纸辊的反转,此外,与设有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相比,能够以低成本来实现。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点在于供纸辊的结构。
在图37中示出供纸辊的结构。供纸辊11由辊芯110和设于辊芯110的外层的橡胶部11b构成。供纸辊11支承于供纸辊轴1110,供纸辊轴1110支承于轴承116、轴承117,供纸辊11和供纸辊轴1110例如利用平行销等卡合,并能够一体地旋转。在供纸辊轴1110支承有用于将来自装置主体的驱动力向供纸辊轴1110传递的供纸辊齿轮1120。供纸辊齿轮1120内置有单向离合器1120c,在供纸辊齿轮1120向供纸方向(图24的实线箭头D2方向)旋转时,单向离合器1120c啮合于供纸辊轴1110,供纸辊轴1110向供纸方向(图24的实线箭头D2方向)旋转。
供纸辊1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输送辊21的输送速度慢的速度。因此,在被供给的原稿S到达输送辊21并且输送速度提高时,通过具有单向离合器1120c,由于来自马达3的驱动传递切断,供纸辊11变得能够自由旋转,并被被输送的原稿S带着转动。
供纸辊齿轮1120与固定于供纸辊轴1110的防脱落构件1190相接触,并被限制供纸辊轴1110上的实线箭头D12方向(靠近供纸辊11的方向)的移动。摩擦圆板114利用压缩弹簧115压接于防脱落构件1190的夹着供纸辊齿轮1120的相对侧。轴承116压接于压缩弹簧115,利用固定于供纸辊轴1110的防脱落构件118来防止从供纸辊轴1110脱落。其他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供纸辊齿轮1120利用从与摩擦圆板114的摩擦等产生的限制扭矩来限制旋转。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限制供纸辊齿轮1120的旋转,能够抑制供纸辊11的反转,并能够减少供纸不良,此外,能够防止在供纸辊齿轮1120与供纸驱动齿轮73的啮合部产生撞击声。
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重复供纸辊11的停止·旋转来设置预定的纸间而将原稿连续地输送,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使供纸辊11持续转动,利用供纸辊11与输送辊21的速度差来设置纸间而连续地输送原稿。在该情况下也利用输送辊21输送原稿,供纸辊11被带着转动,在该状态下,防止供纸辊齿轮旋转与齿隙相应的量,在接下来利用供纸驱动齿轮73驱动供纸辊齿轮时,能够防止旋转与齿隙相应的量的间隙而产生撞击声的问题、原稿前端卷起的问题。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是使用两个马达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38所示,也可以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利用单一的马达2003驱动供纸辊2011以及输送辊2021、输送辊2031,使供纸辊2011持续转动,利用供纸辊2011与输送辊2021的速度差来设置纸间从而连续地输送原稿。此外,也可以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利用一个马达驱动供纸辊2011和输送辊2021,将一个电磁离合器设于马达2003与供纸辊2011之间,来进行供纸辊2011的驱动传递。
此外,关于利用摩擦圆板114等限制供纸辊11的旋转的部位,只要是与供纸辊齿轮112联动地旋转的部位,则可以是任意部位,例如,既可以是相当于多个供纸辊11之间的供纸辊轴111的位置,也可以是轴承117侧。在该情况下,摩擦圆板114等旋转限制部件抵接于供纸辊轴111即可。此外,作为旋转限制部件,并不像摩擦圆板114限定于推力方向,也可以使用将双齿轮等在径向上压接这样的圆筒状的旋转限制部件。在该情况下,不必跨圆筒的内壁整周地相对于其内部(例如供纸辊齿轮112)抵接,与压接的程度相应地设定接触面积即可。
关于用于将摩擦圆板114等向接触面(接触部位)压接的压缩弹簧等压接部件,除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位之外,也可以设于原稿送给装置A主体侧的任意部位。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始终对摩擦圆板114向供纸辊齿轮112等施力的实施方式,但是,也可以设为在从驱动部3的动作即将停止之前到停止时为止的任意的时刻限制供纸辊11的旋转,在该情况下,设置用于对摩擦圆板114等进行电控制的控制部即可。
作为原稿送给装置,供纸辊11的径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大径,在本发明中,供纸辊11的径较大的结构的效果更好,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辊11的径为40mm左右。在利用分离辊12将原稿压回与供纸辊齿轮112和供纸驱动齿轮73之间的齿隙相应的量的情况下,在与相同的齿隙的距离相对的供纸辊11表面移动的移动距离较长的原稿被分离辊12压回的距离也较长。
例如,若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尺寸的供纸辊11,则在使用供纸辊齿轮112的径为15mm左右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齿隙,最大为小于1mm,在该情况下,作为供纸辊11的表面(即,原稿被压回的移动量),被分离辊12压回2.5mm左右。若是该移动量,则原稿从分离部退避,通过原稿再次进入供纸辊与分离部件之间的辊隙,成为对原稿施加负载的程度,因此,本发明能够恰当地应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性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对以上进行总结,本发明为送给装置,该送给装置在分离辊、分离垫等分离部件与供纸辊之间形成辊隙,在将分离力(摩擦力)施加于片的同时逐张地送给,该送给装置的特征在于,设为对供纸辊传递来自驱动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的结构,能够减少因经过辊隙的原稿的有无等外部要因而产生的、供纸辊轴的转速与对供纸辊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的转速之间的差。
具体而言,在用于输送配置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原稿的输送部的转速设定得比供纸辊齿轮的转速快的情况下,通过被原稿拉拽而被带着转动,供纸辊的转速上升,在供纸辊轴的转速与向供纸辊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的转速之间产生差。这在供纸辊与供纸辊轴之间或者供纸辊轴与供纸辊齿轮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发生。
更详细而言,为了防止因在供纸辊轴的转速与对供纸辊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的转速之间产生差而导致在供纸辊齿轮与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之间产生齿隙、以及因供纸辊在分离部件的作用下反向旋转而导致原稿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移动相当于齿隙的距离的量,设置用于限制供纸辊齿轮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件,良好地保持在输送原稿的过程中的供纸辊齿轮与驱动传递部之间的啮合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供纸辊轴的转速与对供纸辊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的转速之间的差,能够防止在分离部件的作用下原稿在每个供纸辊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返回。此外,能够减少由于供纸辊在分离部件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所导致的供纸辊齿轮与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的碰撞所产生的撞击声。
此外,本发明在设置多个供纸辊的情况下,即使在设为如下结构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即,在各辊与辊轴之间单独设置单向离合器来防止被带着斜行的情况的发生的结构。即,通过在各辊与辊轴之间单独设置单向离合器,用于产生在原稿的分离送给的过程中间歇地产生的对供纸辊的负载的参数(因子)增加,通过应用上述的本发明的用于限制供纸辊旋转的结构,能够良好地保持用于向供纸辊传递动力的供纸辊齿轮与驱动传递部(供纸驱动齿轮)之间的齿轮的啮合状态,因此,有利于送给性能的稳定化。以上为实施方式B。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和实施方式B,但也如在实施方式A的说明中记载的那样,通过对实施方式A组合实施方式B,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原稿的前端发生卷起等。即,利用实施方式A所述的限制构件,能够抑制原稿前端的浮起(卷起)的发生,并且通过使用实施方式B,能够防止成为原稿前端的浮起(卷起)的要因之一的原稿的反向送给,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原稿前端的浮起(卷起)的发生。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送给装置具有:
供纸部件,其从载置于载置台的原稿束供给原稿;
分离构件,其压接于所述供纸部件并将原稿逐张分离;
分离摆动构件,其支承所述分离构件,并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位移;
可动构件,其以能够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位移的方式被支承,该可动构件伴随着所述分离摆动构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移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移,并且,在所述原稿被供给时,该可动构件在供纸方向上在所述分离构件的上游侧进入形成于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原稿之间的空间内;以及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可动构件向所述供纸部件侧施力,
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被设定为,
在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原稿束为轻的原稿束的情况下,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发生位移,
在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原稿束为比所述轻的原稿束重的原稿束的情况下,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分离摆动构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发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送给装置具有设于所述供纸部件的外周并紧贴所述原稿地供纸的摩擦构件,
所述可动构件设于与所述摩擦构件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摆动构件在所述供纸部件的供纸方向上游侧具有在与所述供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时与所述分离构件的外形面大致相同的外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抵靠面,其供所述原稿束抵靠,并相对于所述供纸部件的供纸方向大致垂直;以及
倾斜面,其设于所述抵靠面的、在所述原稿束的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供纸部件侧,并向所述供纸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构件压接于所述供纸部件的外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摩擦构件一体地旋转的圆筒部,
所述圆筒部相对于所述摩擦构件由低摩擦材料形成,所述圆筒部的外径与所述摩擦构件大致同径,
所述可动构件压接于所述圆筒部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纸部件包括:
供纸辊;
供纸辊轴,其用于枢支承所述供纸辊;以及
供纸辊齿轮,其固定于所述供纸辊轴,
所述原稿送给装置还具有:
驱动部,其用于向所述供纸辊齿轮供给旋转驱动力;以及
旋转限制部件,其用于限制所述供纸辊齿轮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具有与所述供纸辊齿轮和所述供纸辊轴中的至少一者相接触的滑动构件,
利用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供纸辊齿轮或所述供纸辊轴之间的摩擦来限制所述供纸辊齿轮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送给装置具有:
供纸驱动齿轮,其与所述供纸辊齿轮啮合,并将来自所述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供纸辊齿轮传递;以及
单向离合器,其设于所述供纸辊齿轮与所述供纸辊轴之间,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限制所述供纸辊齿轮的旋转,以防止在所述供纸辊齿轮的转速与所述供纸驱动齿轮的转速之间产生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原稿送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限制部件具有用于枢支承所述供纸辊轴的轴承,
利用所述供纸辊轴与所述轴承之间的摩擦来限制供纸辊齿轮的旋转。
CN201780033418.4A 2016-06-02 2017-05-31 原稿送给装置 Active CN109219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0626 2016-06-02
JP2016110626 2016-06-02
JP2017-085764 2017-04-25
JP2017085764 2017-04-25
PCT/JP2017/020236 WO2017209174A1 (ja) 2016-06-02 2017-05-31 原稿給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569A CN109219569A (zh) 2019-01-15
CN109219569B true CN109219569B (zh) 2020-12-04

Family

ID=60477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418.4A Active CN109219569B (zh) 2016-06-02 2017-05-31 原稿送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4532B2 (zh)
JP (1) JP6886974B2 (zh)
CN (1) CN109219569B (zh)
WO (1) WO2017209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9944B2 (ja) * 2017-11-15 2022-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7171415B2 (ja) * 2018-12-20 2022-11-15 株式会社Pfu 重送検出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228026B2 (ja) * 2019-03-18 2023-02-22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JP2020193060A (ja) * 2019-05-27 2020-12-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駆動連結装置
US10827087B1 (en) * 2019-09-12 2020-11-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that starts scanning based on detection of orig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9203A (en) * 1976-12-10 1980-12-1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Paper delivery roller system
JP2001171855A (ja) * 1999-12-16 2001-06-26 Ricoh Co Ltd 用紙分離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
US20080203652A1 (en) * 2007-02-27 2008-08-28 Pfu Limited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11136800A (ja) * 2009-12-28 2011-07-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8040A (ja) * 1988-11-16 1990-05-28 Nissei Oputo Kk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原稿分離装置
KR900013763A (ko) * 1989-02-28 1990-09-05 안시환 모사전송기의 원고 급지장치
JPH0423740A (ja) * 1990-05-19 1992-01-28 Fujitsu Ltd 自動給紙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H06156780A (ja) * 1992-11-26 1994-06-03 Canon Inc シート分離搬送装置
US5718424A (en) * 1995-02-01 1998-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having a separating and prestressing device
JPH11193139A (ja) * 1997-12-26 1999-07-21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44234B2 (ja) * 1998-11-10 2006-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5083A (ja) 2001-03-09 2002-09-18 Ricoh Co Ltd 給紙装置
US7472903B2 (en) * 2005-03-16 2009-01-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CN101506073B (zh) * 2006-12-13 2012-07-18 光荣株式会社 纸张进给装置
CN201301135Y (zh) * 2008-10-17 2009-09-02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的进纸装置及拾取辊
US9181050B2 (en) 2010-11-10 2015-11-10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JP5847040B2 (ja) 2012-08-31 2016-01-20 株式会社Pfu 用紙搬送装置
JP6082256B2 (ja) 2013-01-18 2017-02-15 株式会社Pfu 媒体供給装置
EP3081514B1 (en) 2013-12-12 2024-02-07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97177B2 (ja) * 2015-10-20 2020-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9203A (en) * 1976-12-10 1980-12-1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Ltd. Paper delivery roller system
JP2001171855A (ja) * 1999-12-16 2001-06-26 Ricoh Co Ltd 用紙分離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
US20080203652A1 (en) * 2007-02-27 2008-08-28 Pfu Limited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11136800A (ja) * 2009-12-28 2011-07-14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04532B2 (en) 2021-08-31
WO2017209174A1 (ja) 2017-12-07
JP6886974B2 (ja) 2021-06-16
JPWO2017209174A1 (ja) 2019-04-04
CN109219569A (zh) 2019-01-15
US20190135564A1 (en)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569B (zh) 原稿送给装置
JP529703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US1052383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621512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362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スキャナ、プリンタ、ファクシミリ、及び複写機
JPWO2018167934A1 (ja) 媒体搬送装置
US9051141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687432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6124646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
EP2096066B1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JP5064518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485518B2 (en) Sheet media feeding device, sheet media separation method, and sheet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JP2017171425A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JP691086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69676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CN112291444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94482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94149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241011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WO2011118243A1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5590690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26393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7275655B2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16375A (ja) 回転体ユニット、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116376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