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7805B -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7805B
CN109197805B CN201810633409.5A CN201810633409A CN109197805B CN 109197805 B CN109197805 B CN 109197805B CN 201810633409 A CN201810633409 A CN 201810633409A CN 109197805 B CN109197805 B CN 109197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ound
force
drive shaft
f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3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7805A (zh
Inventor
鬼泽大光
野村悟志
武智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19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7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7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8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a bell or a flashing light
    • A01K89/0179Clicking indicators, e.g. flexible pawl and toothed mem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02Polythio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2Polythioethers; Polythioether-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4Poly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的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一种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该钓具用部件由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相对于(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B)玻璃纤维(B成分)10~300重量份、(C)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1~100重量份及(D)氟树脂(D成分)5~100重量份。

Description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该钓具用部件是由包含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及氟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并且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双轴承渔线轮的驱动轴的周围设有对卷线筒在放线方向上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卸力装置,该卸力装置构成为调节能够在驱动齿轮和驱动轴之间传递的转矩,从而抑制施加于渔线的张力。另外,一直以来,已知有具备如下发声功能的卸力装置,其在进行卸力操作时,即,在卷线筒抵抗卸力而向放线方向旋转,驱动齿轮和驱动轴相对旋转时,用于通知该操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为在滑动性、耐化学品性、机械性能等方面优异的工程塑料,探讨由该树脂构成的作为出声部件的钓具用部件。
但是,虽然聚亚芳基硫醚树脂自身与其它树脂相比,聚亚芳基硫醚具有滑动性能,但其单独不具备足够的滑动性能及机械性能、冲击强度、焊接强度。通常,要求钓具部件具有悦耳的声音。而且,在长期使用钓具的情况下,存在因在使用中发出声音而在钓具部件中产生摩擦并磨损,从而导致声音劣化的问题。即,亟需一种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的作为出声部件的钓具用部件。
专利文献2中提出一种用于发出清晰响亮的声音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卸力装置,选用通过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填料强化的聚苯硫醚树脂。但是,通过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填料强化的聚苯硫醚树脂滑动性不足,当长期使用时声音劣化,不尽如人意。
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提出一种以聚苯硫醚树脂为成分且滑动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但该组合物不能满足本专利的钓具用部件的声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92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3618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专利第3901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的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本发明人经过反复潜心探讨发现,由包含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及氟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钓具用部件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上述课题通过(1)由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的钓具用部件实现,相对于(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B)玻璃纤维(B成分)10~300重量份、(C)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1~100重量份及(D)氟树脂(D成分)5~100重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2)根据上述构成(1)所述的钓具用部件,其特征在于,B成分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1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3)根据上述构成(1)或(2)所述的钓具用部件,其特征在于,C成分的纤维长度为0.7~1.5mm。
另外,本发明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为限制与卷线筒连动的驱动齿轮和驱动轴的相对旋转的装置。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具备卸力部件、卸力调整部件、发声机构。
发声机构具备:出声部件,其能够与驱动齿轮或驱动轴中的任意一者一体地旋转,且具有出声部;和发声部件,其能够与驱动齿轮或驱动轴中的另一者一体地旋转,通过驱动齿轮和驱动轴的相对旋转与出声部干涉而产生声音。
出声部件由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相对于(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B)玻璃纤维(B成分)10~300重量份、(C)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1~100重量份及(D)氟树脂(D成分)5~100重量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且即使长期使用,声音也不会劣化的钓具用部件,同时,将其用于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时,进行卸力操作之后,能够产生响亮且清晰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为双轴承渔线轮的剖视图;
图3为卸力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2的IV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图5为从驱动齿轮侧观察到的第一卸力部件的主视图;
图6为从驱动齿轮侧观察到的第二卸力部件的主视图;
图7为驱动齿轮及出声环的冲击销安装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7的切割线VIII-VIII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卸力板的第一卡合凹部的周向长度和出声环的第一卡合凸部的周向长度的示意图;
图10为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为其它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图4的图;
图12为用于声音评价的中空圆筒试件的示意图;
图13为声音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中,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100具备:渔线轮主体1;手把2,其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的侧方,用于旋转卷线筒;卷线筒12;及卸力装置23。
<双轴承渔线轮的简要结构>
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5、安装在框架5的两侧的第一侧罩6及第二侧罩7、及机构安装板13。框架5具有:第一侧板8及第二侧板9,其以隔开规定间隔且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及前连结部10a及下连结部10b,其将上述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连结。在下连结部10b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安装钓竿的钓竿安装腿部4。
第一侧罩6在从卷线筒轴向的外侧观看时大致呈圆形,第二侧罩7由外径不同且偏心的两个外周圆构成。如图2所示,第一侧罩6与第一侧板8一体地形成。第二侧罩7例如通过三根螺丝固定在第二侧板9上。第二侧罩7具有:第一凸起部7a,其用于支撑后述的卷线筒轴16;及第二凸起部7b,其用于支撑后述的驱动轴30。第一凸起部7a设置在较第二凸起部7b更靠后方且上方。机构安装板13设置为用于支撑能够与手把2一体旋转地连结的驱动轴30及卷线筒轴16。机构安装板13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侧罩7。
如图1所示,手把2具有:手把臂2a,其以能够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轴30(参见图2);和手把把手2b,其可旋转地安装在手把臂2a的前端。手把臂2a配置在后述的星形卸力旋钮3的轴向外侧。
如图2所示,框架5内配置有:卷线筒12;离合器操作杆17,其为进行拇指操作时拇指的接触部;及均整卷绕机构18,其用于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12内。框架5和第二侧罩7之间配置有旋转传递机构19、离合器机构21、离合器控制机构22、卸力装置23、及甩杆控制机构24。另外,框架5和第一侧罩6之间配置有离心制动机构25,该离心制动机构25用于抑制甩杆时钓线缠结(back lash)。
旋转传递机构19将来自手把2的旋转力传递给卷线筒12及均整卷绕机构18。离合器机构21设置在旋转传递机构19的途中,将驱动轴30和卷线筒12连结及阻断。离合器控制机构22根据离合器操作杆17的操作来控制离合器机构21的连结及阻断。甩杆控制机构24调整卷线筒12旋转时的阻力。
卷线筒12与穿过其中心的卷线筒轴16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卷线筒12具有:卷线主体部12a,其用于卷绕钓线;及一对凸缘部12b,其一体形成于卷线主体部12a的两侧且直径较大。卷线筒轴16通过三个轴承29a、29b、29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渔线轮主体1。
离合器操作杆17位于一对第一侧板8及第二侧板9之间的后部且配置在卷线筒12的后方。离合器操作杆17在第一侧板8及第二侧板9之间上下滑动。
均整卷绕机构18位于卷线筒12的前方,且配置在第一侧板8及第二侧板9之间。均整卷绕机构18具有:螺杆轴46,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状槽46a;及钓线引导部47,其通过螺杆轴在卷线筒轴向上往复移动。螺杆轴46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侧板8及第二侧板9。
<旋转传递机构的结构>
如图2所示,旋转传递机构19具有:驱动轴30;驱动齿轮31,其固定在驱动轴30上;筒状小齿轮32,其与驱动齿轮31啮合;第一齿轮部件50,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驱动轴30的基端部;及第二齿轮部件51,其以不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图2所示的螺杆轴46的右端。
如图4所示,通过防反转机构55,禁止驱动轴30向放线方向旋转(反转)。由此,卸力装置23可进行操作。防反转机构55具有滚子式的第一单向离合器86和爪式的第二单向离合器88。第一单向离合器86配置在驱动轴30的中间部,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的第二侧罩7的第二凸起部7b和驱动轴30的间隙中。第一单向离合器86为内圈空转型的滚子离合器。第一单向离合器86具有:外圈86a,其不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凸起部7b;内圈86b,其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30;及滚子86c,其配置在外圈86a和内圈86b之间。如图3所示,在内圈86b设置有一对卡合突起86d。一对卡合突起86d由内圈86b的驱动齿轮31侧的端面向轴向突出而形成,与后述的第一卸力部件61的卸力板66可一体旋转地连结。在该实施方式中,内圈86b经由卸力板66与驱动轴30可一体旋转地连结。
如图3所示,第二单向离合器88具有:棘轮90,其在外周具有棘齿90a;和棘爪92,其可摆动地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的机构安装板13的外侧面。棘轮90以与凸缘部30c接触的方式配置在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上,能够与驱动轴30一体地旋转。并且,通过将棘爪92与棘齿90a相啮合,从而驱动轴30向放线方向的旋转被禁止。棘轮90和驱动齿轮31之间配置有卸力装置23的卸力盘65d。棘轮90也作为能够与驱动轴30一体旋转的卸力部件发挥作用。
如图4所示,驱动轴30通过轴承28及第一单向离合器86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侧罩7及框架5。如图3及图4所示,在驱动轴30上,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分别形成有被支撑部30a、转矩限制部30b、凸缘部30c、第一卡止部30d、第一外螺纹部30e、第二外螺纹部30f(参见图3)及第二卡止部30g(参见图3)。
在被支撑部30a安装有用于将驱动轴30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的轴承28(参见图4)。转矩限制部30b的直径大于被支撑部30a。转矩限制部30b通过一对限制销33使第一齿轮部件50在容许转矩内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30,该一对限制销33受到向径向外侧的施力。凸缘部30c的直径大于转矩限制部30b。凸缘部30c设置为用于接受由卸力装置23产生的推压力。第一卡止部30d设置为用于将构成卸力装置23的第一卸力部件61、第二卸力部件62及棘轮90(后面将分别进行说明)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30。第一卡止部30d的直径小于凸缘部30c,由彼此平行的两组倒角部构成。第一外螺纹部30e设置为用于与卸力装置23的星形卸力旋钮3螺纹配合。第一外螺纹部30e在第一卡止部30d的前端侧,形成于除第一卡止部30d以外的外周面。第二外螺纹部30f在驱动轴30的前端部,形成为直径小于第一外螺纹部30e。第二卡止部30g的直径小于第一卡止部30d,由彼此平行的一组倒角部构成。第二卡止部30g形成于形成有第二外螺纹部30f的驱动轴30的外周面。第二卡止部30g设置为用于将手把2可一体旋转地连结。手把2通过拧入至第二外螺纹部30f的螺母53(参见图2)而可一体旋转地固定于驱动轴30。
驱动齿轮31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轴30上,通过卸力装置23与驱动轴30连结。驱动齿轮31具有:筒状的齿轮部31a;圆板部31b,其壁厚小于齿轮部31a;及至少一个第一卡合凹部31c,其形成于齿轮部31a的内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凹部31c在齿轮部31a的内周部凹成圆弧状,且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至六个,该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齿轮部31a具有形成于驱动齿轮31的外周侧的齿轮齿31d。圆板部31b一体形成于齿轮部31a的内周侧,且可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轴30上。圆板部31b的壁厚小于齿轮部31a。在圆板部31b的中心形成有支撑于驱动轴30上的支撑孔31e。另外,圆板部31b在手把2侧具有被卸力装置23推压的被推压侧面31f。第一卡合凹部31c设置为用于将第二卸力部件62可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驱动齿轮31。第一卡合凹部31c形成为贯穿驱动齿轮31的远离第二侧罩7的一面,在贯穿部分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31g。
驱动齿轮31进一步具有收容部35,该收容部35用于收容卸力装置23的后述发声部件64。收容部35具有:有底筒状的收容部主体35a;及定位突起35b,其以圆弧状突出于收容部主体35a的外周面。收容部主体35a能够与安装孔31g及第一卡合凹部31c卡合,且能够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在收容部主体35a收容有发声部件64。若收容部主体35a安装于安装孔31g,则定位突起35b的配置在轴向上的背面(远离手把2的一面)与安装孔31g的周围的圆板部31b的壁面接触,且周向上的两面与齿轮部31a的内周面接触。由此,收容部主体35a在轴向上被定位及停止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收容部35能够安装于四个安装孔31g中的任意一个。
如图2所示,小齿轮32为筒状部件,其从第二侧板9的外侧向内侧延伸,卷线筒轴16贯穿其中心。小齿轮32通过轴承34a及轴承34b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且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渔线轮主体1。轴承34a安装在机构安装板13上。轴承34b安装在第二侧罩7的第一凸起部7a上。如图4所示,小齿轮32的图4中的左端部形成有啮合槽32a,该啮合槽32a与离合器机构21的后述卡合销21a啮合。离合器机构21由该啮合槽32a和安装在卷线筒轴16上的卡合销21a构成。另外,在小齿轮32的中间部形成有缩颈部32b,在右端部形成有支撑于轴承34b的支撑部分32c。缩颈部32b和支撑部分32c之间形成有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d。
第一齿轮部件50如上所述那样安装在驱动轴30的转矩限制部30b上。当螺杆轴46或第二齿轮部件51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旋转,有容许转矩以上的转矩作用于第一齿轮部件50时,第一齿轮部件50空转。第一齿轮部件50从驱动轴30的基端部侧与凸缘部30c抵接。安装在螺杆轴46上的第二齿轮部件51与第一齿轮部件50啮合。通过这样的结构,均整卷绕机构18的螺杆轴46与驱动轴30在卷线方向上的旋转连动地旋转。
<卸力装置的构成>
卸力装置23限制与卷线筒12连动的驱动齿轮31和驱动轴30的相对旋转,直至超过规定的转矩量。另外,若超过规定的转矩量,驱动齿轮31和驱动轴30相对旋转,则卸力装置23对卷线筒12在放线方向上的旋转进行制动。卸力装置23主要具备图2所示的星形卸力旋钮3、图3及图4所示的第一卸力部件61、第二卸力部件62、第三卸力部件63、发声部件64及多个(例如,四个)卸力盘65a~卸力盘65d。第一卸力部件61为本发明中的卸力部件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星形卸力旋钮3具有:螺母部件3a,其与驱动轴30的第一外螺纹部30e螺纹配合;及主体部件3b,其可一体旋转且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地支撑螺母部件3a。星形卸力旋钮3为卸力调整部件的一个例子。星形卸力旋钮3为用于推压安装在比星形卸力旋钮3更靠近驱动轴30的基端侧的部件(例如,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第一卸力部件61、第二卸力部件62及第三卸力部件63等部件)以调整规定转矩量的部件。在星形卸力旋钮3和第一单向离合器86之间安装有多个(例如,两个~六个,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盘形弹簧57。盘形弹簧57设置为用于将星形卸力旋钮3的拧紧力缓慢地传递给第一卸力部件61。盘形弹簧57分别通过垫圈与星形卸力旋钮3和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接触。
星形卸力旋钮3通过调节其拧紧程度,能够通过盘形弹簧57使安装于第二侧罩7的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在轴向上移动。即,通过调节星形卸力旋钮3来调整盘形弹簧57的推压力。由此,能够通过星形卸力旋钮3细微地调整卸力装置23的卸力。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卸力部件61能够与驱动轴30一体地旋转,被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向驱动齿轮31推压。第一卸力部件61具有出声部67a,该出声部67a形成于相对于驱动齿轮31的推压侧面。第一卸力部件61可一体旋转地安装于驱动轴30。第一卸力部件61具有:卸力板66,其能够对驱动齿轮31进行推压;及出声环67,其具有出声部67a。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出声部67a的出声环67为本发明中的钓具用部件的一个例子,且为发声机构的出声部件的一个例子。
卸力板66可一体旋转地安装于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出声环67可与卸力板66一体旋转地安装在卸力板66的外周侧。
如图3及图5所示,卸力板66为圆板状部件。卸力板66具有:卡合部68,其形成于外周部,与出声环67卡合;及非圆形孔66a,其形成于内周部。非圆形孔66a可一体旋转地卡合于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及第一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的一对卡合突起86d。非圆形孔66a具有:一对矩形凹部66b,其与内圈86b的一对卡合突起86d卡合;及一对直线部66c,其与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卡合。
卡合部68具有:第一卡合部68a,其在推压驱动齿轮31的推压方向(图3所示的驱动轴的左方)上与出声环67卡合;及第二卡合部68b,其在周向上与出声环67卡合。第一卡合部68a具有:推压部68c,其在推压方向上突出;及凸缘部68d,其从推压部68c的外周侧沿径向伸出。第二卡合部68b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凹部68e,该至少一个第二卡合凹部68e在卸力板66的凸缘部68d的周向上间隔配置。第二卡合凹部68e为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凹部的一个例子。
出声环67为由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材料部件,相对于(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B)玻璃纤维(B成分)10~300重量份、(C)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1~100重量份及(D)氟树脂(D成分)5~100重量份。如图3、图6、图7及图8所示,出声环67在能够与驱动齿轮31相对的面上具有出声部67a,且具有与卸力板66的卡合部68卡合的被卡合部69。出声部67a具有在周向上间隔形成的多个出声凹部67b。出声凹部67b为被撞击部的一个例子。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出声凹部67b凹陷为波浪形并以相等间隔形成。
在被卡合部69和卡合部68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被卡合部69具有与第一卡合部68a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69a、和与第二卡合部68b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69b。第一被卡合部69a具有推压部68c能够穿过且直径小于凸缘部68d的通孔69c。第二被卡合部69b具有与卸力板66的第二卡合凹部68e卡合的第二卡合凸部69d。第二卡合凸部69d为第二被卡合部的卡合凸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8所示,推压部68c在推压方向上的长度L1大于通孔69c在推压方向上的长度L2。具体而言,推压部68c的长度L1至少比通孔69c的长度L2长0.1mm。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为了便于看清间隙,将通孔69c的长度L2绘制地比实际长度短。由此,出声环67相对于卸力板66在轴向上仅能够移动相当于长度L1-L2的差,即两者的间隙大小。
如图9所示,出声环67的第二卡合凸部69d在周向上的长度L4小于卸力板66的第二卡合凹部68e在周向上的长度L3。具体而言,第二卡合凸部69d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L4至少比第二卡合凹部68e在周向上的长度L3短0.1mm。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为了便于看清间隙,将第二卡合凸部69d的长度L4绘制地比实际长度短。由此,出声环67相对于卸力板66在周向上仅能够移动相当于长度L3-L4的差,两者在周向上的间隙大小。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卸力部件62配置在第一卸力部件61和第三卸力部件63之间。第二卸力部件62配置在驱动齿轮31的齿轮部31a的内周侧,且设置为能够与驱动齿轮31一体旋转。第二卸力部件62经由卸力盘65a被第一卸力部件61的卸力板66的推压部68c推压。第二卸力部件62在外周部具有至少一个与驱动齿轮31的多个第一卡合凹部31c卡合的第一卡合凸部62a。优选第一卡合凸部62a的数量少于第一卡合凹部31c。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凹部31c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卡合凸部62a的数量为三个。另外,第二卸力部件62在外周部具有发声部件64可通过的通过凹部62b。在第一卡合凸部62a与第一卡合凹部31c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凹部62b配置在能够与剩余第一卡合凹部31c相对的位置上。因此,当第一卡合凹部31c以相等间隔配置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卡合凸部62a和至少一个通过凹部62b以相等间隔配置。通过凹部62b以收容在收容部35中的发声部件64能够通过的方式凹陷而形成。
第三卸力部件63配置在第二卸力部件62和驱动齿轮31之间。第三卸力部件63经由卸力垫圈65b被第二卸力部件62推压。第三卸力部件63配置在驱动齿轮31的齿轮部31a的内周侧,具有非圆形孔63a,该非圆形孔63a经由卸力盘65与在内周侧与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可一体旋转地卡合。第三卸力部件63经由卸力盘65c推压驱动齿轮31的圆板部31b。
发声部件64为本发明中的发声部件的一个例子,如图7及图8所示,其具有冲击销70和对冲击销70施力的施力部件72。冲击销70可相对于第一卸力部件61自由进退地安装在收容部35中,其中,收容部35安装在驱动齿轮31的被卸力装置23推压的被推压侧面31f上。施力部件72将冲击销向出声部67a弹性地施力。
冲击销70为金属制部件,能够反复撞击出声部67a。冲击销70具有:头部70a,其设置在前端且具有较大的直径;及轴部70b,其一体地形成于头部70a的基端。头部70a形成为弹头状,其前端部例如被加工为球形。头部70a具有能够与出声凹部67b卡合的大小。具体而言,头部70a具有能够进入出声凹部67b的大小。头部70a配置为突出于收容部35。轴部70b的直径小于头部70a,且设置为与施力部件72卡合。
施力部件72为配置在冲击销70的轴部70b的外周侧的线圈弹簧。施力部件72以压缩状态配置在收容部35的底面35c、和冲击销70的头部70a与轴部70b的阶梯部70c之间。
发声机构74由该发声部件64和出声部67a构成。通过施力部件72向出声部67a施力的冲击销70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对第一卸力部件61向手把2侧施力。
卸力盘65a~卸力盘65d例如由毡垫、碳等部件构成。
在这样的结构中,冲击销70与驱动齿轮31连动地旋转,驱动轴30及第一卸力部件61被防反转机构55禁止反转。因此,当驱动轴30和驱动齿轮31通过卸力装置23的操作而相对旋转时,冲击销70反复对第一卸力部件61的出声部67a进行撞击而发声。此时,由于在靠近配置有出声环67的第二侧罩7的位置发出声音,因此,若卸力装置23工作,则能够发出响亮且清晰的声音。
接着,对该双轴承渔线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卷绕钓线时,向卷线方向转动手把2。手把2的旋转从驱动轴30经卸力装置23传递给与驱动轴30连动的驱动齿轮31及小齿轮32。小齿轮32的旋转通过离合器机构21传递给与小齿轮32嵌合的卷线筒轴16,卷线筒12旋转而卷绕钓线。该驱动轴30的旋转经第一齿轮部件50及第二齿轮部件51也传递给螺杆轴46。通过螺杆轴46的旋转,均整卷绕机构18的钓线引导部47沿卷线筒轴16往复运动。通过该往复运动,钓线大致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12上。
另一方面,放出钓线时,操作离合器操作杆17,通过离合器控制机构22使离合器机构21处于脱离状态(离合器关闭状态)。由此,解除卷线筒轴16与小齿轮32的嵌合,即使卷线筒12因放出钓线而旋转,该旋转也不会传递给旋转传递机构19及驱动轴30。
接着,对卸力装置23的动作进行说明。
鱼上钩时,向钓线施加张力。由此,欲向放线方向旋转的转矩作用于卷线筒12。但是,通过因拧紧星形卸力旋钮3而压缩的盘形弹簧57将驱动齿轮31向棘轮90一侧推压,因此,在作用于卷线筒12的转矩较小期间,驱动齿轮31和驱动轴30不能相对旋转。并且,由于驱动轴30被防反转机构55禁止向放线方向旋转,因此,与驱动齿轮31连动的卷线筒12也不会向放线方向旋转。
当施加给钓线的张力增大,施加给卷线筒12的转矩增大时,驱动齿轮31及第二卸力部件62相对于第一卸力部件61、第三卸力部件63及棘轮90空转的同时向放线方向旋转。由此,卷线筒12也向放线方向旋转。这样一来,若作用于卷线筒12的转矩超过规定的值,换而言之,若施加给钓线的张力过大,则卸力装置23工作,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旋转,保护钓线免受过大的张力。
当鱼上钩时,如上所述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旋转时,通过发声机构74发出声音。若驱动轴30和驱动齿轮31相对旋转,则与驱动轴30连动而旋转的第一卸力部件61的出声凹部67b和与驱动齿轮31连动而旋转的冲击销70产生干涉而发出咔嗒声。该咔嗒声是通过被施力的冲击销70的头部70a向以相等间隔配置的出声凹部67b间歇性地抵接而发出的。因此,咔嗒声为有节奏的声音。发出该声音时,具有出声部67a的第一卸力部件61配置在靠近第二侧罩7的位置上,在靠近双轴承渔线轮100的外侧的位置处发出声音,因此,能够清晰地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在第一卸力部件61中,卸力板66和出声环67在周向及轴向上间隔配置,因此,出声环67容易振动,而且,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
这样一来,在鱼上钩时,若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旋转,则发出响亮的声音,因此,垂钓者可以识别出卷线筒的旋转,这对垂钓者而言很方便。而且,即使卸力装置23工作,出声环67也不会受到推压,因此,发出的声音传播良好,音量也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星形卸力旋钮3的拧紧程度来调整盘形弹簧57的推压力,由此改变驱动齿轮31的推压程度,从而,调节使卷线筒12旋转的转矩的大小,即卸力。
(其它实施例)
下面,使用图10及图11,对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仅对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进行说明,其它部分相同,故不予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出声环67以与卸力板66可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卸力板66的外周侧,其中,卸力板66可一体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轴30的第一卡止部30d上。另外,发声部件64可相对于第一卸力部件61的出声部67a自由进退地安装在收容部35中,该收容部35安装在驱动齿轮31的被卸力装置23推压的被推压侧面31f上。
即,发声机构74由作为出声部件的出声环67和发声部件64构成,其中,出声环67可与驱动轴30一体旋转,且具有出声部67a;发声部件64可与驱动齿轮31一体旋转,且通过驱动齿轮31和驱动轴30的相对旋转与出声部67a产生干涉而发出声音,但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发声机构174也可以具有出声环167和发声部件164,其中,出声环167与驱动齿轮131卡合且能够一体旋转,且具有出声凹部167a;发声部件164设置在与驱动轴130的卡合部131a卡合且能够一体旋转的齿轮部件151上,通过驱动齿轮131和驱动轴130的相对旋转与出声部67a产生干涉而发出声音。
下面,对用作本发明的钓具用部件的一实施例的出声环67、167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A成分:聚亚芳基硫醚树脂)
作为用作本发明的A成分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只要为属于称之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特别是聚苯硫醚树脂的范畴内的物质,即可使用。
作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可以举出:由其构成单元,例如对亚苯基硫醚单元、间亚苯基硫醚单元、邻亚苯基硫醚单元、亚苯基硫醚砜单元、亚苯基硫醚酮单元、亚苯基硫醚醚单元、二亚苯基硫醚单元、含有取代基团的亚苯基硫醚单元、含有分支结构的亚苯基硫醚单元等构成的物质,其中,优选含有对亚苯基硫醚单元7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含有90摩尔%以上,而且,更优选聚(对亚苯基硫醚)。
用作本发明的A成分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总氯含量优选为500ppm以下,更优选为45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50ppm以下。当总氯含量超过500ppm时,存在产生气体量增加,从而导致焊接强度降低的情况。
用作本发明的A成分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总钠含量优选为39ppm以下,更优选为3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8ppm以下。当超过39ppm时,存在以下情况,不仅因产生气体的增加导致焊接强度降低,而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钠金属和水分子的配位键导致树脂的吸水量增加,从而使耐湿热性降低。
由用作本发明的A成分的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所表示的分散度(Mw/Mn)优选为2.7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9以上。当分散度低于2.7时,成型时可能产生更多毛刺。需要说明的是,分散度(Mw/Mn)的上限没有特别规定,但优选为10以下。在此,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并基于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溶剂中使用1-氯萘,柱温采用210℃。
作为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现有的方法聚合,但是作为特别优选的聚合方法,可以举出:美国注册专利第4,746,758号、第4,786,713号、日本特表2013-522385、日本特开2012-233210及专利5167276等中记载的制造方法。这些制造方法为在不使用极性溶剂下将二碘芳基化合物和固态硫直接加热使其聚合的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包含碘化工序及聚合工序。在该碘化工序中,使芳基化合物与碘反应,得到二碘芳基化合物。在接下来的聚合工序中,使用阻聚剂使二碘芳基化合物与固态硫进行聚合反应,制造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碘在该工序中以气体状产生,可以将其回收再次用于碘化工序。实质上碘为催化剂。
作为所述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代表性固态硫,可以举出:室温下八个原子连结而成的环辛硫形式(S8)。但是,对用于聚合反应的硫化合物没有限定,只要在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可以以任意形式使用。
作为所述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代表性二碘芳基化合物,可以举出:选自由二碘苯、二碘萘、二碘联苯、二碘双酚及二碘二苯甲酮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也可以使用键合有烷基或砜基或者导入有氧或氮的碘芳基化合物的衍生物。碘芳基化合物根据其碘原子的键合位置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异构体,在这些异构体中,优选的例子为碘对称地位于芳基化合物的分子两端的化合物,例如,对二碘苯、2,6-二碘萘及p,p’-二碘联苯等。作为该碘芳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所述固态硫100重量份为500~10,000重量份。该量是考虑到二硫键的生成而确定的。
作为所述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代表性阻聚剂,可以举出:单碘芳基化合物、苯并噻唑类、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芳香族硫醚化合物等。在单碘芳基化合物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碘联苯、碘苯酚、碘苯胺、碘二苯甲酮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苯并噻唑类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2-巯基苯并噻唑,2,2’-二硫代双苯并噻唑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类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N-环己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2-吗啉基硫代苯并噻唑、苯并噻唑次磺酰胺、二苯并噻唑二硫醚、N-二环己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秋兰姆类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芳香族硫醚化合物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二苯基硫醚、二苯基二硫醚、二苯醚、联苯、二苯甲酮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在任意阻聚剂中,均可以在共轭芳香环骨架上取代一个或多个官能团。作为所述官能团的例子,可以举出:羟基、羧基、巯基、氨基、氰基、磺基、硝基等,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羧基、氨基,作为更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在FT-IR光谱中,显示1600~1800cm-1或3300~3500cm-1的峰的羧基、氨基。相对于所述固态硫100重量份,阻聚剂的含量优选为1~30重量份。该量是考虑到二硫键的生成而确定的。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使用聚合反应催化剂,作为代表性聚合反应催化剂,可以举出:硝基苯类催化剂。在硝基苯类催化剂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选自由1,3-二碘-4-硝基苯、1-碘-4-硝基苯、2,6-二碘-4-硝基苯酚、碘硝基苯、2,6-二碘-4-硝基胺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所述固态硫100重量份,聚合反应催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01~20重量份。该量是考虑到二硫键的生成而确定的。
通过使用该聚合方法,无需实质上降低氯含量及钠含量,就能够获得性价比优异的聚苯硫醚树脂。
另外,本发明的聚苯硫醚树脂也可以包含通过其它聚合方法获得的聚苯硫醚树脂。
(B成分:玻璃纤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玻璃纤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且可以从大多数从业人员处获得。一般认为,玻璃纤维主要通过赋予本发明的钓具用部件刚性而改善声音质量,但也会造成声音的劣化。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玻璃纤维,对A玻璃、C玻璃、E玻璃等玻璃组成没有特别限定,有时也可以为含有TiO2、SO3、P2O5等成分的玻璃纤维。但是,当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优选E玻璃(无碱玻璃)。玻璃纤维是在通过各种方法拉伸熔融玻璃的同时使其快速冷却,从而制成规定的纤维状而成的。关于此时的快速冷却及拉伸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使用剖面形状为标准圆形以外的椭圆形、眉形、三叶形等的纤维。而且,可以将标准圆形玻璃纤维和除标准圆形以外的形状的玻璃纤维混合使用。其中,优选标准圆形的玻璃纤维。另外,在获得更优异的机械强度的意义上,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硅烷类化合物、有机钛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硼烷类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等偶联剂对这些玻璃纤维进行预处理后使用,其中,在使用溶胀性层状硅酸盐的情况下,使用有机鎓离子进行预处理。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玻璃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3~12μm,更优选5~10μm,进一步优选6~9.5μm。需要说明的是,纤维直径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即,将玻璃纤维放置在基板玻璃(Deck glass)上,通过甲醇使其均匀地开纤,然后使溶剂充分挥发,利用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尼康HFX-2型显微镜,使用物镜40倍、目镜10倍进行测定。若(n=25)纤维直径低于3μm,则玻璃纤维的成本上升,因此不实用,若超过12μm,则有时不能产生悦耳的声音。
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0~300重量份,优选为20~200重量份,更优选为30~80重量份。当添加量较多时,挤出性显著降低,当添加量较少时,钓具用部件的声音品质降低,长期使用时的声音劣化也进一步发展。
(C成分:芳族聚酰胺纤维)
作为用作本发明的C成分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只要是属于被称为芳族聚酰胺纤维的范畴内的纤维即可,可以任意使用。一般认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主要通过赋予本发明的钓具用部件滑动性能来防止长期使用时声音的劣化,同时也有利于声音品质的改善。
用作本发明的C成分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优选为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芳族聚酰胺纤维,例如,可以举出:间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等。
作为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原料的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实质上是通过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二胺和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二羧酸卤化物而得到的。但是,也可以向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二胺和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二羧酸中添加例如以磷酸三苯酯及吡啶系为代表的缩合剂。芳族聚酰胺可以为对位型也可以为间位型,更优选对位型。作为优选的芳香族二胺,可以举出:对苯二胺、联苯胺、4,4”-二氨基-对三联苯、2,7-二氨基芴、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醚、1,4-双-(4-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9,10-双-(4-氨基苯基)蒽等。
作为芳香族二羧酸卤化物,特别优选该酰氯,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酰氯、2,6-萘二甲酰氯、4,4′-二苯基二甲酰氯、及在其芳香环上包含一个或多个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卤代基、硝基等非反应性官能团的物质。并且,当使用芳香族二羧酸时,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及在其芳香环上包含一个或多个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卤代基、硝基等非反应性官能团的物质等。而且,作为本发明中优选的芳族聚酰胺的结构,其主骨架由下式表示。
[化学式1]
-NH-Ar1-NH-CO-Ar2-CO-
(其中,Ar1、Ar2表示选自由下述通式[I]~[IV]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芳香族残基。需要说明的是,Ar1、Ar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这些芳香族残基的部分氢原子可以被卤素原子或低级烷基取代。)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151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152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153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154
其中,当将所述Ar1、Ar2的合计设为100摩尔%时,优选通式[I]和通式[II]的合计、通式[I]和通式[III]的合计、通式[I]和通式[IV]的合计、或通式[I]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通式[I]和通式[II]的合计、或通式[I]和通式[III]的合计为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通式[I]和通式[II]的合计、或通式[I]和通式[III]的合计为80摩尔%以上,且,通式[II]或通式[III]为1~20摩尔%。
作为纺丝原液的芳族聚酰胺纺丝溶液可以为进行溶液聚合而成的物质,也可以为将其他方式获得的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而成的物质,但是优选为进行溶液聚合反应而成的物质。另外,为了提高溶解性,可以添加少量无机盐作为溶解助剂。作为这样的无机盐,例如,可以举出:氯化锂、氯化钙等。
作为聚合溶剂或者再溶解溶剂,通常使用公知的非质子性有机极性溶剂,例如,具有: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甲基丙酰胺、N,N-丁酰胺、N,N-二甲基异丁酰胺、N-甲基己内酰胺、N,N-二甲基甲氧基乙酰胺、N-乙酰基吡咯烷、N-乙酰基哌啶、N-甲基哌啶酮-2,N,N′-二甲基乙烯基脲、N,N′-二甲基丙烯基脲、N,N,N′,N′-四甲基丙二酰胺、N-乙酰基吡咯烷酮、N,N,N′,N′-四甲基尿素、二甲基亚砜等,而且,作为再溶解溶剂,可以举出:浓硫酸或甲磺酸等强酸。
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的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制,若溶解于溶剂,则优选聚合度较大。当对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进行溶液聚合时,使酸成分和二胺成分的比以实质上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为了控制聚合度,可以过剩使用任意成分。另外,作为封端剂,可以使用单官能的酸成分、胺成分。
当将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成型为纤维状时,通常使用将芳族聚酰胺纺液湿式成型的方法,具有将该纺液直接吐出到凝固浴中的方法或设置气隙而吐出到凝固浴中的方法。凝固浴中使用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的不良溶剂,通常添加良溶剂来调节凝固速度,以使芳族聚酰胺纺液的溶剂快速排出而不会在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纤维中产生缺陷。一般而言,优选使用水作为不良溶剂,优选使用芳族聚酰胺纺液的溶剂作为良溶剂。良溶剂/不良溶剂的比也根据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树脂的溶解性及凝固性来确定,优选15/85~40/60。
作为该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0.1mm~6mm,更优选0.5mm~3mm。最优选0.7mm~1.5mm。若超过6mm,则可能导致制造时不易操作,且组合物的流动性变差,成型性不良。另外,存在因需要较长冷却时间,而生产性降低的问题。若低于0.1mm,则芳族聚酰胺纤维自身的生产性变差而不实用。
另外,无论有无集束,该全芳香族芳族聚酰胺纤维均可发挥效果,但集束纤维容易操作,故优选。作为用于集束的偶联剂,可以举出:聚酯、聚氨酯、聚醚砜树脂等,其中,优选芳香族聚酯。在本发明中,该耐热有机纤维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100重量份,优选为10~8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60重量份。若C成分的含量低于1重量份,则声音品质降低,并且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产生声音劣化,若超过100重量份,则存在混炼挤出时产生断股或涌浪(surging)等,导致生产性降低的问题。
(D成分:氟树脂)
作为用作本发明的D成分的氟树脂,其为主链上具有碳链,侧链上具有氟原子键的聚合物或具有这样的聚合物的共聚物。一般认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氟树脂主要通过赋予本发明的钓具用部件滑动性能来防止长期使用时声音的劣化。
作为用作本发明的D成分的氟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氟烷基乙烯基醚-氟烯烃共聚物、乙烯-三氯氟乙烯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可以使用烧成、未烧成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但由于聚四氟乙烯容易再凝聚,因此优选实施了烧成处理等的粉末状物质,以使其难以再凝聚,特别优选在360℃以上的烧成处理温度下烧成的聚四氟乙烯树脂。为了使其难以再凝聚,优选地,聚四氟乙烯的融点通过DSC法测得为320~335℃,更优选为325~330℃。另外,通过透光法测定分散在全氯乙烯中的分散液,优选利用该方法测得的聚四氟乙烯的平均粒径为0.1~100μm的聚四氟乙烯,更优选为1μm~20μm的聚四氟乙烯。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平均粒径为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MICOTRAC法)测得的重均粒径。另外,该聚四氟乙烯优选数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20万以上。
作为这样的聚四氟乙烯的例子,(株)喜多村市售有KTL-620、KTL-450A;大金工业(株)市售有Lubron L-5、L-2;另外,AIF(株)市售有L150J、L169J、L170J、L172J,另外,杜邦-三井氟化学株式会社(Dupont-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Ltd.)市售有特氟龙TLP-10F-1,很容易获得。
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D成分的含量为5~100重量,优选为5~80重量份,更优选为5~35重量份。若含量低于5重量份,则声音品质降低,且由于不能获得充分的滑动改善效果,因此导致长期使用时声音劣化,另外,若含量超过100重量份,则混炼时容易产生断股或涌浪(surging)等。
(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其它成分。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碳纤维、钛酸钾晶须、氧化锌晶须、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陶瓷纤维、石棉纤维、石膏纤维、金属纤维等除B成分、C成分以外的纤维状填充材料;钙硅石、绢云母、高岭土、云母、粘土、膨润土、石棉、滑石、硅酸铝等硅酸盐;蒙脱石、合成云母等溶胀性层状硅酸盐;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铁等金属化合物;碳酸钙、碳酸镁、白云石等碳酸盐;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玻璃珠、陶瓷珠、氮化硼、碳化硅、磷酸钙及二氧化硅等非纤维状填充材料,它们可以是空心的,而且,也可以并用这些填充材料的两种以上。
另外,在获得更优异的机械强度的意义上,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硅烷类化合物、有机钛酸酯类化合物、有机硼烷类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等偶联剂对这些填充材料进行预处理后使用,其中,在使用溶胀性层状硅酸盐的情况下,使用有机鎓离子进行预处理。
为了赋予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导电性,作为填充材料,可以举出导电性填料。导电性填料只要为通常用于树脂导电化的导电性填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其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金属粉末、金属片、金属带、金属纤维、金属氧化物、被导电性物质包覆的无机填料、碳粉末、石墨、碳纤维、碳薄片、鳞片状碳等。作为金属粉末、金属片、金属带的金属物种的具体例,可以示例:银、镍、铜、锌、铝、不锈钢、铁、黄铜、铬、锡等。作为金属纤维的金属物种的具体例,可以示例:铁、铜、不锈钢、铝、黄铜等。该金属粉、金属片、金属带、金属纤维可以通过钛酸酯类、铝类、硅烷类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作为金属氧化物的具体例,可以示例:SnO2(掺杂锑)、In2O3(掺杂锑)、ZnO(掺杂铝)等,它们可以通过钛酸酯类、铝类、硅烷类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作为被导电性物质包覆的无机填料中的导电性物质的具体例,可以示例:铝、镍、银、碳、SnO2(掺杂锑)、In2O3(掺杂锑)等。另外,作为被包覆的无机填料,可以示例:云母、玻璃珠、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晶须、硫酸钡、酸化锌、氧化钛、硼酸铝晶须、氧化锌类晶须、钛酸类晶须、碳化硅晶须等。作为包覆方法,可以举出:真空沉积法、溅射法、化学镀法、烧结法等。另外,它们可以通过钛酸酯类、铝类、硅烷类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
碳粉末根据其原料及制造法分类为乙炔黑、气黑、油黑、萘黑、热裂碳黑、炉黑、灯黑、槽黑、辊法碳黑(roll black)、盘法碳黑(disc black)等。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碳粉末,其原料、制造法没有特别限定,特别优选使用乙炔黑、炉黑。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转筒(tumbler)、V型搅拌机、诺塔混合机、密炼机、混炼辊、挤出机等混合机将上述各成分同时或按照任意顺序混合而制造。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优选根据需要使用侧进料器等从第二供料口将任意成分提供给熔融混合后的其它成分中。
如上所述,挤出后的树脂直接切割形成小颗粒,或形成原丝(strand)之后,使用切粒机切割该原丝(strand),从而形成小颗粒。当形成小颗粒时需要降低外部尘埃等的影响时,优选净化挤出机周围的空气。得到的小颗粒的形状可以为圆柱、棱柱及球形等普通形状,但是更优选为圆柱。该圆柱的直径优选为1~5mm,更优选为1.5~4mm,进一步优选为2~3.5mm。另一方面,圆柱的长度优选为1~30mm,更优选为2~5mm,进一步优选为2.5~4mm。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总氯含量优选为500ppm以下,更优选为30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ppm以下。当总氯含量超过500ppm时,存在产生气体量增加,从而导致焊接强度降低的情况。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总钠含量优选为39ppm以下,更优选为3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ppm以下,最优选为8ppm以下。当超过39ppm时,存在以下情况,不仅由于产生气体增加而导致焊接强度降低,而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钠金属和水分子的配位键导致树脂的吸水量增加,从而使耐湿热性降低。
(关于成型品)
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而成的成型品可以通过形成如上制造的小颗粒而获得。优选通过注塑成型、挤出成型而获得。在注塑成型中,除通常的成型方法以外,还可以举出:注塑压缩成型、注塑加压成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发泡成型(包含注入超临界流体的方法)、嵌件成型、模内涂层成型、隔热模具成型、迅速加热冷却模具成型、双色成型、多色成型、夹层成型及超高速注塑成型等。另外,成型可以选择冷流道方式及热流道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另外,通过挤出成型可以获得各种异形挤出成型品、片材、薄膜等。片材、薄膜的成型可以使用吹气法及压延法、铸型法等。而且,也可以通过施加特定的拉伸操作,从而成型为热收缩管。另外,也可以通过旋转成型或吹塑成型等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制成成型品。
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的方式为目前最佳的方式,其汇集了所述各项必要条件的优选范围,例如,将其代表例示于下述实施例中。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1~14、比较例1-6)
使用直径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191
的排气式二轴挤出机((株)日本制钢所TEX30XSST),从设于测量仪器((株)久保田制造CWF)上的搅拌叶片式的给料机中,按照表中记载的配合比例,从螺杆基部的第一投料口提供表1及表2中记载的成分,即A成分、C成分及D成分。另一方面,使用同样设于测量仪器上的振动式的给料机,将B成分按照规定的比例提供给侧进料器,并通过该进料器提供给挤出机。料筒及模口均在320℃的温度下进行挤出,使螺杆转速为250rpm,吐出量为16kg/小时,在6kPa下进行吸排气,制造丝束(strand),接着通过切粒机制成小颗粒。
(声音评价)
将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小颗粒在130℃下干燥6小时之后,通过注塑成型机[FANUC(株)制造的T-150D],在成型温度320℃、模具温度145℃、注塑压力30MPa下,成型JIS K7218中记载的中空圆筒试件。在该树脂制中空圆筒试件的滑动面上设置间距2mm、高0.35mm的凹凸。接着,在与树脂制中空圆筒试件尺寸相同的SUS304制中空圆筒试件的滑动面上开孔,并安装SUS304制的冲击销(前端r=1mm),如图13所示,以与树脂制中空试件的设有凹凸的滑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冲击销之后,施加200N的负载,使用冲击销以320m/h的速度拨弹中空圆筒试件的滑动面上的凹凸,并评价此时的声音。
评价时,由10名裁判分别以满分10分进行评分,将良好地发出金属调的声音的情况设为满分10分,发出金属调的声音但音质不佳的情况设为8分,未发出金属调的声音的情况设为6分,发出塑料调的声音的情况设为4分,未发出塑料调的声音的情况设为2分,未发出声音的情况设为0分,按照11阶段进行评分,其中,包含各自的中点,并计算10人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声音评价为9分以上。在初期及连续进行上述试验50小时之后进行评价。
(成型性的评价)
通过注塑成型机(日精(株)制造的P 40T),在料筒温度300℃、模具温度130℃、注塑压力30MPa下,通过四点针点浇口成型两个外径35mm、内径25mm、厚度1.3mm的圆环。在该成型中,测定除去浇口的最短成型周期。
评价结果示于表1及表2。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211
Figure BDA0001700022340000221
(A成分)
PPS 1:INITZ制造的PPS树脂ECOTRAN N060
PPS 2:DIC公司制造的MA-510
(B成分)
GF 1:Central glass fiber(株)制造的ECS03-6303mm切割纤维直径9μm
GF 2:日本电气硝子(株)制造的T-732H 3mm切割纤维直径10.5μm
GF 3:日东纺(株)制造的3PE-9443mm切割纤维直径13μm
GF 4:日本电气硝子(株)制造T-790DE 3mm切割纤维直径6μm
(C成分)
AF 1:帝人(株)制造的TechnoraT322EH 1-12纤维长度1mm
AF 2:帝人(株)制造的TechnoraT322EH 3-12纤维长度3mm
AF 3:帝人(株)制造的CONEXB 2.2×1纤维长度1mm
(D成分)
PTFE 1:(株)喜多村制造的KTL-620
PTFE 2:大金工业(株)制造的LubronL-5
由表1及2可知,由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中含有玻璃纤维(B成分)、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及氟树脂(D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实施例的试件,其在初期及50小时后的声音均良好,劣化也很小,声音劣化为0.5以下。另外,实施例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性良好。
与此相对,由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中含有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及氟树脂(D成分)但不含有玻璃纤维(B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比较例2的试件,其初期及50小时后的声音均不良。
另外,由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中含有玻璃纤维(B成分)及氟树脂(D成分)但不含有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比较例1的试件,以及由在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中含有玻璃纤维(B成分)及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但不含有氟树脂(D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比较例3的试件,与实施例的试件相比,它们均较差,虽然初期的声音较为良好,但50小时后的声音劣化较大,声音劣化为1.6以上。
符号说明:
A SUS304制中空圆筒试件
B 中空圆筒试件
C SUS304制的冲击销
D 中空圆筒试件的滑动面(具有间距2mm、高度0.35mm的凹凸)
3 星形卸力旋钮
23 卸力装置
30 驱动轴
31 驱动齿轮
61 第一卸力部件(卸力部件的一个例子)
64 发声部件
66 卸力板
67、167 出声环
67a 出声部
67b、167b 出声凹部
68 卡合部
68a 第一卡合部
68b 第二卡合部
68c 推压部
68d 凸缘部
68e 第二卡合凹部(卡合凹部的一个例子)
69 被卡合部
69a 第一被卡合部
69b 第二被卡合部
69c 通孔
69d 第二卡合凸部(卡合凸部的一个例子)
70、170 冲击销
72、172 施力部件
100 双轴承渔线轮
L1~L4 长度。

Claims (3)

1.一种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其限制与卷线筒连动的驱动齿轮和驱动轴的相对旋转,
其中,该卸力装置具有发声机构和安装于所述驱动轴的卸力板,该发声机构具备:
出声部件,其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旋转,且具有出声部;和
发声部件,其能够与所述驱动齿轮一体地旋转,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驱动轴的相对旋转,与所述出声部干涉而产生声音,
其中,所述出声部件设置在所述卸力板的外周侧,所述卸力板与所述出声部件在周向和轴向上间隔配置,
所述出声部件由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相对于(A)聚亚芳基硫醚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该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含有(B)玻璃纤维(B成分)10~300重量份、(C)芳族聚酰胺纤维(C成分)1~100重量份及(D)氟树脂(D成分)5~1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B成分的纤维直径为3~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其特征在于,C成分的纤维长度为0.7~1.5mm。
CN201810633409.5A 2017-06-30 2018-06-19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Active CN109197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747A JP6879844B2 (ja) 2017-06-30 2017-06-30 釣り具用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釣り用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JP2017-129747 201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7805A CN109197805A (zh) 2019-01-15
CN109197805B true CN109197805B (zh) 2022-08-09

Family

ID=6473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3409.5A Active CN109197805B (zh) 2017-06-30 2018-06-19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1131B2 (zh)
JP (1) JP6879844B2 (zh)
CN (1) CN109197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6990A (zh) * 2019-07-31 2022-03-18 东丽株式会社 纤维强化聚亚芳基硫醚共聚物复合基材、其制造方法、含有其的成型品
US11479439B2 (en) * 2020-08-11 2022-10-25 Anderson Travis Holdings, LLC Unidirectional locking spool
JP1705338S (ja) * 2021-10-29 2022-01-18 釣用リールのドラグ操作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728A (ja) * 1998-01-09 1999-07-27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CN101578969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用于带杆式卸力机构的渔线轮的反转防止机构
CN101880454A (zh) * 2010-06-28 2010-11-10 罗雨林 一种钓鱼卷线器上的彩色零部件专用塑料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31576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
WO2016121894A1 (ja) * 2015-01-26 2016-08-04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CN106536598A (zh) * 2015-03-19 2017-03-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9384B2 (ja) * 1996-01-31 2002-01-21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EP1011321A4 (en) * 1997-04-25 2000-06-28 Berkley Inc MOLDED FISHING ROD
JP4402816B2 (ja) 2000-07-26 2010-0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装置
US20050058805A1 (en) * 2003-09-17 2005-03-17 Toru Kimura Polymer composite molded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971789B2 (ja) * 2004-03-04 2012-07-1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プロトン伝導性膜用補強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トン伝導性膜および燃料電池
EP1975947B1 (en) * 2005-11-30 2010-10-06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fuel cell using same
JP2008005713A (ja) * 2006-06-27 2008-01-17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連結部材
CN101646720B (zh) * 2007-03-30 2012-07-04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带有载体的预浸料坯及其制造方法、多层印刷线路板和半导体器件
JP4926036B2 (ja) * 2007-12-28 2012-05-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品の電子回路装置
JP2009167333A (ja) * 2008-01-18 2009-07-30 Toray Ind Inc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WO2010044241A1 (ja) * 2008-10-14 2010-04-22 株式会社ワイ・ジー・ケー 短繊維を含む複合糸が一体化された釣糸
TWI477540B (zh) * 2009-03-16 2015-03-21 Toray Industries 纖維強化樹脂組成物、成形材料及纖維強化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WO2011111367A1 (ja) * 2010-03-08 2011-09-15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膜用の補強シート
JP5956799B2 (ja) * 2012-03-28 2016-07-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操作部材
JP6010872B2 (ja) * 2012-03-29 2016-10-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樹脂シート及び金属箔張り積層板
CN104428905B (zh) * 2012-07-03 2017-04-1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保护片材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4091857A1 (ja) * 2012-12-12 2014-06-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電極素子、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前記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198421B2 (ja) * 2013-03-15 2017-09-20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の爪歯車
WO2015064483A1 (ja) * 2013-10-29 2015-05-07 東レ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KR102150842B1 (ko) * 2014-03-06 2020-09-02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프리프레그, 수지 시트, 금속박 피복 적층판 및 프린트 배선판
JP6368529B2 (ja) * 2014-04-28 2018-08-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用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用の制動板組、及び釣用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用の制動板組を備えた釣用リール
JPWO2016009858A1 (ja) * 2014-07-16 2017-04-27 Jsr株式会社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728A (ja) * 1998-01-09 1999-07-27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CN101578969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用于带杆式卸力机构的渔线轮的反转防止机构
CN101880454A (zh) * 2010-06-28 2010-11-10 罗雨林 一种钓鱼卷线器上的彩色零部件专用塑料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31576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
WO2016121894A1 (ja) * 2015-01-26 2016-08-04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CN106536598A (zh) * 2015-03-19 2017-03-2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00057A1 (en) 2019-01-03
CN109197805A (zh) 2019-01-15
US10561131B2 (en) 2020-02-18
JP6879844B2 (ja) 2021-06-02
JP2019011444A (ja)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7805B (zh) 钓具用部件及使用其的钓具用渔线轮的卸力装置
JP6048833B2 (ja) 表面実装型led用反射板に使用する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WO2016121894A1 (ja) 樹脂組成物
WO2012026413A1 (ja) 表面実装型led用反射板に使用する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KR20160114045A (ko) 폴리아릴렌술파이드 수지 조성물
JP591594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表面実装型led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WO2012161064A1 (ja) 光学部材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6982961B2 (ja) 樹脂組成物
EP2215151A1 (en) Partially aromatic polyamide compositions for metal plated articles
US5962376A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sliding member and resin gear
JP2020002208A (ja) 樹脂組成物
JP6821330B2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3709253B2 (ja) 樹脂製歯車および事務機器用樹脂製歯車
JP3604200B2 (ja) 複写機用分離爪の射出成形方法
JP4041206B2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を成形してなる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摺動部材
JPS6297821A (ja) 透明で着色の少ないポリアリーレンチオエーテル溶融成形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7321387B2 (ja) 樹脂組成物
TW201936791A (zh) 具有優異機械性質及抗腐蝕性之聚芳硫醚樹脂組成物
JPH05142965A (ja) 分離爪
JPH10274898A (ja) 複写機用分離爪
JP7156872B2 (ja) 樹脂組成物
JP2019151802A (ja) 樹脂組成物
JP2902320B2 (ja) 複写機用分離爪
JP7260317B2 (ja) 樹脂組成物
JP20050539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部品用樹脂組成物、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