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3629A -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3629A
CN109153629A CN201780028221.1A CN201780028221A CN109153629A CN 109153629 A CN109153629 A CN 109153629A CN 201780028221 A CN201780028221 A CN 201780028221A CN 109153629 A CN109153629 A CN 109153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nitrae
isosorbid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8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圭
奥山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3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62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0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by reacting carboxylic acids or symmetrical anhydrides with th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of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14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from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7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9/75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acid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7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9/753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n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ring other than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polycyc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一种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式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生成物的工序;以及将反应生成物与酸性水溶液混合的工序。

Description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混合物,上述化合物可成为在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的制造中所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中间体。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中所使用的相位差板有将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1/4波片、对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振动面进行90度转换的1/2波片等。这些相位差板对于某特定的单色光能够准确地给予光线波长的1/4λ或1/2λ的相位差。
但是,在现有的相位差板中存在着通过相位差板而输出的偏振光被变换为有色的偏振光的问题。这起因于:构成相位差板的材料对相位差具有波长色散性,对于作为混合有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的合成波的白色光,在各个波长的偏振状态产生分布,因此不可能将输入光在全部的波长区域中都调节为准确的1/4λ或1/2λ的相位差的偏振光。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了各种对于宽波长区域的光可给予均匀的相位差的宽频带相位差板、具有所谓反波长色散性的相位差板。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电脑、移动电话等移动型的信息终端的高功能化和普及,逐渐要求将平板显示装置的厚度极力地抑制得薄。其结果,也要求作为构成构件的相位差板的薄层化。
作为薄层化的方法,将含有低分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涂敷于膜基材而形成光学膜从而制作相位差板的方法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大量地进行可形成具有优异的反波长色散性的光学膜的聚合性化合物、或使用该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的开发。
作为可成为这样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中间体的化合物,优选使用具有1个以上羧基的羧酸酯化合物。在此,一直以来,在制造具有1个以上羧基的羧酸酯化合物时,研究了各种制造方法。
作为一直以来研究的一种制造方法,可举出使醇与二羧酸氯化物反应的制造方法(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其它制造方法,可举出包含以下工序的具有1个以上羧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参考例如专利文献2):通过混合具有1个羟基的化合物(A)与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化合物(B)从而进行酯化反应的工序(工序1);将工序1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与碱性化合物和水混合,得到悬浊液的工序(工序2);以及从在工序2中得到的悬浊液中获得包含具有1个以上羧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固体成分的工序(工序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89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577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以工业生产规模来制造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以下有时将两者统称为“光学膜等”。)的情况下,需要高效地制造聚合性化合物。因此,要求高效且高品质地制造成为聚合性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中间体化合物”)。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制造方法无法以高水平兼顾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效率和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品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成为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前体的化合物、和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机溶剂中利用特定的羧酸酯化合物将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进行酯化而得到反应生成物,进而将得到的反应生成物与具有规定的性质的至少一种液体混合,从而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完成了本发明。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和混合物。
[1]一种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生成物的工序(A1);以及将上述反应生成物与酸性缓冲溶液混合的工序(A2)。
[化学式1]
(式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有机溶剂为亲水性有机溶剂。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1)与上述工序(A2)之间,进一步包含将上述反应生成物与水混合的工序(工序A1-1)。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酸性缓冲溶液的pH为5.0以上且6.0以下。
[5]一种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溶液的工序(B1);在上述反应溶液中混合碱性化合物和水,从而得到析出物的工序(B2);以及将在上述工序(B2)中得到的上述析出物直接以固体状态、或制成溶解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的工序(B3)。
[化学式2]
(式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6]根据上述[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酸性水溶液的酸解离常数pKa为6.5以下。
[7]根据上述[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酸性水溶液为pH5.0以上且6.0以下的酸性缓冲溶液。
[8]根据上述[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酸性缓冲溶液为乙酸和乙酸钠的混合溶液、或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上述有机基团Q由下述式(Ⅱ)所表示。
[化学式3]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在此,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在此,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n表示0或1。)
[10]一种化合物,由下述式(Ⅲ)所表示。
[化学式4]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在此,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个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在此,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B表示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n表示0或1。)
[11]一种混合物,含有上述[10]所述的式(Ⅲ)所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Ⅳ)所表示的化合物,上述化合物(Ⅳ)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化合物(Ⅲ)与上述化合物(Ⅳ)的合计含量为50摩尔%以下,并且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含量小于混合物总体的5摩尔%。
[化学式5]
[式(Ⅳ)中,R、Y1、G1、A1表示与式(Ⅲ)相同的基团或键。n为与式(Ⅲ)相同的值。]
[12]根据上述[10]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在上述式(Ⅲ)中,上述G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己基,上述Y1为-O-,上述A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上述n为1。
[13]根据上述[11]所述的混合物,其中,在上述式(Ⅲ)和(Ⅳ)中,上述G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己基,上述Y1为-O-,上述A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上述n为1。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成为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前体的化合物、和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通过本发明的一例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红外线吸收光谱。
图2为包含可成为中间体化合物的前体的本发明的一例的化合物的白色固体的红外线吸收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能够具有取代基”是指“无取代或具有取代基”的意思。此外,在通式中所包含的烷基、芳香族烃环基等有机基团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在该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的碳原子数中,不包含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例如,碳原子数为3~12的芳香族烃环基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在碳原子数为3~12的芳香族烃环基的碳原子数中,不包含这样的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在此,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用于可在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用于可在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进而,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内生成。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对大致分为2种的制造方法A和B进行说明。就制造方法A和B而言,在将下述工序(即在以下详述的工序(A1)或工序(B1))作为出发点这一点上是共通的,但在从得到的反应生成物到得到期望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为止的各处理工序中是有所不同的:上述工序为利用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将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酯化,从而得到包含特定结构的单酯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的工序。以下,对各制造方法A和B分别进行说明。
<制造方法A>
制造方法A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生成物的工序(A1);以及将反应生成物与酸性缓冲溶液混合的工序(A2)。
[化学式6]
(式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
经过这些工序,能够得到包含上述式(I)中A为羟基的目标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工序(A1)―
在工序(A1)中,在有机溶剂中使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与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任意地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将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酯化。
[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已知的有机溶剂。特别是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使用亲水性有机溶剂。在此,在本说明书中,亲水性有机溶剂是指,在25℃的水100g中的溶解度超过10(g/100g-H2O)的有机溶剂。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咪唑烷酮和γ-丁内酯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以及四氢呋喃和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系溶剂。也可以将它们2种以上混合使用。在它们之中,更优选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四氢呋喃(THF)。
[羟基化合物]
作为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优选有机基团Q由下述式(Ⅱ)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
[化学式7]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在此,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个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在此,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n表示0或1。)
[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
作为在工序(A1)中使用的1,4-环己烷二甲酸,优选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作为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优选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能够分别单独使用或将两者混合使用,但优选单独使用任一者。
[碱]
在工序(A1)中,能够任意地在有机溶剂中配合碱。作为这样的碱,可举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等。通过在碱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从而能够使上述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的酯化效率上升。
[缩合剂]
在工序(A1)中,能够任意地使用缩合剂。作为这样的缩合剂,可举出例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等。其中,优选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酯化反应]
而且,通过工序(A1)中的酯化反应,除了生成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之外,还生成下述式(V)所表示的二酯化合物。
[化学式8]
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优选为上述式(Ⅱ)所表示的有机基团。
进而,在反应生成物中可残留未反应的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
而且,在酯化反应时,使1,4-环己烷二甲酸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中的任一者单独与上述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反应的情况下,相对于1摩尔的羟基化合物,优选使用0.8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的1,4-环己烷二甲酸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中的任一者。此外,使1,4-环己烷二甲酸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混合物与上述羟基化合物反应的情况下,1,4-环己烷二甲酸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混合物的合计量与羟基化合物的使用量的比率分别为上述数值范围内,进而,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合计摩尔量相对于1摩尔的羟基化合物,优选为0.8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
进而,在酯化反应中使用上述的碱的情况下,相对于1摩尔羟基化合物优选使用0.05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的碱。此外,在酯化反应中使用上述的缩合剂的情况下,相对于1摩尔羟基化合物优选使用0.5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的缩合剂。
酯化反应时的温度优选为-20℃以上且120℃以下。从酯化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温度条件根据使用的原材料、即根据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而不同。例如,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酸的情况下,更优选将反应温度设为-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此外,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情况下,更优选将反应温度设为40℃以下。
此外,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与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酸的情况相同。
而且,酯化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分钟~72小时,更优选为1~48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24小时。
―工序(A2)―
在工序(A2)中,将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生成物与酸性缓冲溶液混合。通过这样的工序,从而将作为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生成物中所包含的未反应物的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溶解在来自酸性缓冲溶液的水相中,另一方面,能够使A为羟基的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析出。另外,在工序(A1)中使用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情况下,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生成物中含有A为氯原子的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在此,A为氯原子的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具有“-C(=O)-Cl”结构。当将包含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单酯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在工序(A2)中与酸性缓冲溶液混合时候,发生“-C(=O)-Cl”结构的水解反应而衍生为羧基。其结果在工序(A2)中,能够使A为羟基的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即目标中间体化合物析出。
[酸性缓冲溶液]
酸性缓冲溶液的pH优选为5.0以上且6.0以下。这是因为能够良好地溶解在反应生成物中残存的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进而,作为酸性缓冲溶液,只要pH为上述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其中。优选使用乙酸和乙酸钠的混合溶液、或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更优选使用乙酸和乙酸钠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作为缓冲溶液的情况下的混合比率只要pH成为上述优选范围内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设为一切比率。
应予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缓冲溶液”是指具有缓冲能力的溶液。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酸性缓冲溶液的“pH”能够按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混合]
在工序(A2)中的酸性缓冲溶液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在工序(A1)中使用的羟基化合物,设为100质量份以上且5000质量份以下。
此外,工序(A2)的混合时间优选为1分钟~24小时,更优选为1分钟~12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分钟~3小时。
―工序(A1-1)―
在上述的工序(A1)与(A2)之间,能够任意地实施对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生成物混合水的工序(工序A1-1)。根据这样的工序,在上述式(I)中,A为氯原子的情况下,能够将酰氯的“-C(=O)-Cl”结构通过水解反应而衍生为羧基。此外,也能够将残存的未反应的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C(=O)-Cl”结构同样地通过水解反应而衍生为羧基。其结果是能够削减在工序(A2)中使用的酸性缓冲溶液的使用量,使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效率进一步上升。
[水]
作为在工序(A1-1)中加入的水,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
[混合]
作为工序(A1-1)中的水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在工序(A1)中使用的羟基化合物设为10质量份以上且5000质量份以下。
此外,工序(A1-1)的混合时间优选为1分钟~24小时,更优选为1~12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6小时。
[固液分离和清洗]
在工序(A1-1)中,在将反应生成物与水混合后,可以回收混合溶液中所包含的固体成分,将回收的固体成分进行清洗。固体成分的回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过滤、倾析等。优选通过过滤而回收固体成分。而且,回收的固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利用例如缓冲溶液、水、水-甲醇溶剂等进行清洗。优选使用水或水-甲醇溶剂进行清洗,使用水-甲醇溶剂时,特别优选使用混合质量比为1:1的水-甲醇溶剂进行清洗。另外,本工序中将缓冲溶液用于清洗的情况下,作为这样的缓冲溶液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的缓冲溶液、上述的工序(A2)举出的酸性缓冲溶液。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清洗”是指使固体成分与溶剂接触的操作。然后,经清洗的固体成分能够使用例如真空干燥机等通常的干燥手段进行干燥。
另外,在上述工序(A1-1)后实施上述工序(A2)的情况下,能够任意地使经过上述清洗而得到的固体成分(固体)溶解于任意的溶剂中而制成溶解状态,实施工序(A2)。作为用于固体的溶解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的有机溶剂、上述的亲水性有机溶剂。特别是优选使用亲水性有机溶剂。此外,在工序(A1)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与用于本溶解的有机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固液分离工序―
对于包含在上述工序(A2)中析出的上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的浆料,进行例如过滤或倾析等而回收固体成分。优选通过过滤而回收包含目标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而,能够将得到的固体成分通过与上述工序(A1-1)中的清洗操作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通常方法进行清洗和干燥,从而得到目标中间体化合物和包含这样的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制造方法B>
制造方法B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式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溶液的工序(B1);在上述反应溶液中混合碱性化合物和水,从而得到析出物的工序(B2);以及将在上述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直接以固体状态、或制成溶解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的工序(B3)。
[化学式9]
(式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经过这些工序,能够得到包含上述式(I)中A为羟基的目标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另外,上述式(I)中的Q与制造方法A相同地优选为上述式(Ⅱ)所表示的有机基团。
―工序(B1)―
工序(B1)为与工序(A1)同样的工序。因此,在工序(B1)中,能够使用工序(A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羟基化合物、1,4-环己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进而,能够根据需要使用与上述那些相同的碱、缩合剂、其它添加剂等,进行酯化反应。此外,酯化反应的条件也能够设为如上述工序(A1)中说明的那样的条件。通过工序(B1),从而可以得到包含上述式(I)所表示的特定结构的单酯化合物、以及作为残留的未反应物的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生成物。
―工序(B2)―
在工序(B2)中,对于在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溶液混合碱性化合物和水,得到析出物。由此,从而能够将作为反应溶液中所包含的未反应物的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离子化而溶解在水相中,另一方面,能够使下式(Ⅵ)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析出。
[化学式10]
[式中,Q表示与上述的式(Ⅱ)相同的有机基团。B为在工序(B2)中添加的后述的碱性化合物的残基,表示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n表示0或1。]
[碱性化合物]
作为碱性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与作为未反应物的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进行酸-碱反应的化合物即可。作为这样的碱性化合物,可举出碱金属的氢化物、碱土金属的氢化物、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碱金属的烷氧化物和碱土金属的烷氧化物等具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碱性化合物。优选为碱金属的氢化物、碱土金属的氢化物、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等具有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的碱性无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钙、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叔丁氧基钠和叔丁氧基钾等。其中,优选氢氧化钠。
[水]
作为在工序(B2)中混合的水,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
[混合]
对在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溶液混合碱性化合物和水时,能够预先将碱性化合物溶解于水而制备碱性水溶液,将制备的碱性水溶液混合于反应溶液。
作为工序(B2)中的碱性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1摩尔的在工序(B1)中使用的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能够设为0.1摩尔以上且3摩尔以下。
作为工序(B2)中的水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相对于每100质量份的在工序(A1)中使用的羟基化合物设为200质量份以上且5000质量份以下。
此外,工序(B2)的混合时间优选为1分钟~72小时,更优选为1分钟~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0分钟~5小时。
[固液分离和清洗]
在工序(B2)后,能够任意地进行将混合后的反应生成物从溶液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作为固液分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过滤或倾析等。进而,能够将得到的固体成分以与上述工序(A1-1)中的清洗操作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通常方法进行清洗和干燥。
―工序(B3)―
在工序(B3)中,使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接触酸性水溶液。这时可以使析出物直接分散于酸性水溶液,也可以使析出物溶解于溶剂中而制成溶液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通过这样的工序,从而在工序(B2)中生成的上述式(Ⅵ)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以记号B示出的碱性化合物的残基在酸性水溶液中脱离,生成下述式(Ⅶ)所表示的中间体化合物。
[化学式11]
(式中,Q表示与上述的式(Ⅱ)相同的有机基团。)
[酸性水溶液]
作为酸性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的酸性水溶液、酸性缓冲溶液等。作为通常的酸性水溶液可举出盐酸水溶液等矿酸、或柠檬酸水溶液等使有机酸溶解于水的溶液。
在此,酸性水溶液可以是酸解离常数pKa为6.5以下、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的酸性水溶液。另外,酸性水溶液的酸解离常数pKa指的是25℃、水中的酸解离常数pKa,在酸具有多个解离性基团的情况下,指的是第1解离常数。例如,25℃、水中的盐酸的pKa为-3.7,柠檬酸的pKa为2.9(日本化学会编、“化学便览基础篇Ⅱ改定4版”、丸善出版、1993年9月30日、Ⅱ-318、322页)。
作为酸性缓冲溶液,能够使用pH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酸性缓冲溶液。能够优选使用与在制造方法A中作为酸性缓冲溶液例示的酸性缓冲溶液相同的酸性缓冲溶液。
[混合]
在工序(B3)中,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有机溶剂中使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溶解而制成溶解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或不将析出物制成溶解状态,而是直接以固体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通过这样的工序,从而能够使作为下述式(Ⅶ)所表示的中间体化合物中残留的未反应物的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溶解于水相中而除去。
在此,作为为了使析出物处于溶解状态而使用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上述的通常的有机溶剂、亲水性的有机溶剂。而且,在本工序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与在工序(B1)中的酯化反应时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固液分离和清洗]
在工序(B3)后,能够任意地进行将混合后的反应生成物从溶液分离的固液分离工序。作为固液分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过滤或倾析等。进而,能够将得到的固体成分通过与上述工序(A1-1)中的清洗操作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通常方法进行清洗和干燥,得到包含目标中间体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合物)
下述式(Ⅲ)所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前体是有用的。
[化学式12]
在此,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而且,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进而,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
进而,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此,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此外,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
作为这样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烷基和烯基。
作为烷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1-甲基戊基、1-乙基戊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异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正二十烷基等。另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12、进一步优选为4~10。
作为烯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2~20的烯基,具体而言,可举出: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异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癸烯基、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碳烯基、二十碳烯基等。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2~20的烯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12。
作为炔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2~20的炔基,具体而言,可举出:乙炔基、丙炔基、2-丙炔基(炔丙基)、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戊炔基、2-戊炔基、己炔基、5-己炔基、庚炔基、辛炔基、2-辛炔基、壬炔基、癸炔基、7-癸炔基等。
在它们之中,G1优选为烷基,更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正己基。
另外,G1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烯基或炔基的情况下,作为优选的取代基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等卤原子;氰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甲氧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等被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CH2CF3等至少1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氟烷基等。在它们之中,作为上述的烷基、烯基或炔基的取代基,优选氟原子、氯原子等卤原子;氰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CH2CF3等至少1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12的氟烷基。
另外,G1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20的烯基或碳原子数为2~20的炔基也可以具有选自上述的取代基的多个取代基。G1具有多个取代基的情况下,多个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而,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
2价芳香族烃环可以是无取代的2价芳香族烃环基或具有取代基的2价芳香族烃环基。而且,2价芳香族烃环基为碳原子数为3~12的具有由烃形成的芳香环结构的2价芳香族基团。作为2价芳香族烃环基的具体例子,可举出1,4-亚苯基、1,4-亚萘基、1,5-亚萘基、2,6-亚萘基、4,4’-亚联苯基等。
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可以是碳原子数为3~12的无取代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或碳原子数为3~12的具有取代基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
作为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可举出:环戊烷-1,3-二基、环己烷-1,4-二基、1,4-环庚烷-1,4-二基、环辛烷-1,5-二基等环烷二基;十氢萘-1,5-二基、十氢萘-2,6-二基等双环烷二基等。
其中,A1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
而且,作为上述的2价芳香族烃环基和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的取代基,可举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卤原子;甲基、乙基等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甲氧基、异丙氧基等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硝基;氰基等。另外,上述的芳香族烃环基和环状脂肪族基团也可以具有选自上述的取代基的多个取代基。具有多个取代基的情况下,各取代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而且,B表示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作为碱金属原子,优选锂原子、钠原子和钾原子,作为碱土金属原子优选钙原子,其中,特别优选钠原子。这是因为如果B为钠原子,则成为上述式(Ⅲ)所表示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前体的化合物的析出性上升,使收率上升,从而能够使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效率上升。此外这是因为能够在固液分离和清洗阶段中,过滤性、清洗液的排液良好,进一步提高中间体化合物的制造效率。
进而,在上述式(Ⅲ)中,n表示0或1。特别优选n为1。
因此,上述式(Ⅲ)所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下式(Ⅷ)所表示的化合物,进而,在下式(Ⅷ)中,B优选为钠原子。
[化学式13]
[生成方法]
可由上述式(Ⅲ)或式(Ⅷ)所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上述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B的工序(B2)来生成,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用于制造可由上述式(Ⅲ)或式(Ⅷ)所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各种化合物和溶剂,能够使用制造方法B中所述的各种化合物和溶剂,制造条件也能够设为制造方法B中所述的制造条件。
(混合物)
本发明的混合物为含有上述的本发明的上述式(Ⅲ)所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和下述式(Ⅳ)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化学式14]
式(Ⅳ)中R、Y1、G1、A1表示与上述的式(Ⅲ)相同的基团或键。此外,n为与式(Ⅲ)相同的值。进而,这些基团或键的具体例子和优选例子与上述式(Ⅲ)中所记载的具体例子和优选例子相同。因此,上述式(Ⅵ)所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下式(Ⅸ)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5]
进而,本发明的混合物的特征在于:化合物(Ⅳ)的含量相对于化合物(Ⅲ)与化合物(Ⅳ)的合计含量为50摩尔%以下。进而,本发明的混合物的特征在于: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含量小于混合物总体的5摩尔%。
本发明的混合物所含有的上述式(Ⅵ)所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上述的制造方法A的工序(A1)和制造方法B的工序(B1)中的酯化反应而生成,没有特别限定。就本发明的混合物而言,化合物(Ⅳ)的含量相对于化合物(Ⅲ)与化合物(Ⅳ)的合计含量为50摩尔%以下,因此品质高,能够很好地用作以工业生产规模制造聚合性化合物时所必要的中间体化合物的供给源。
进而,在本发明的混合物中,上述式(Ⅵ)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合计含量,优选为4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摩尔%以下。
此外,就本发明的混合物而言,作为未反应残留物的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含量小于混合物总体的5摩尔%,因此品质高,在可用于以工业生产规模制造光学膜、光学各向异性体的情况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时能够很好地使用。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按照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各种化合物的含量。然后,基于测定值,用以下的方法来评价按照各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效率、以及通过这样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品质。
另外,在实施例中使用的酸性缓冲溶液的pH通过便携式pH计D-71型(HoribaSeisakusho Co.,Ltd制)进行测定。
<各种化合物的含量>
按照下述的方法,测定在实施例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含量。
[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含量]
在实施例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中间体化合物(1)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校准曲线使用99.5%以上的高纯度的中间体化合物(1),将已知的浓度溶液调节为3种,作为标准物质。利用自动采样器将该浓度不同的3种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其结果,制作横轴为HPLC的峰面积、纵轴为浓度的校准曲线,实施定量。其它化合物也同样地进行,对各化合物进行定量。
以下示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
测定装置:安捷伦公司制LC1260型
柱:XDB-C8直径4.6mm×长250mm(Agilent公司制990967-906)
柱温度:40℃
流动相:从分析初期开始历经20分钟进行梯度变化,从乙腈/0.1wt%三氟乙酸溶液=60/40(质量比)直至95/5(质量比),之后维持流动相组成比5分钟,进行分析(合计实施25分钟的分析)。
<制造方法的制造效率>
基于通过上述而得到的含量的测定值,以作为材料使用的化合物(A)为基准,将中间体化合物(1)的收率换算为摩尔%而算出。如果中间体化合物的收率高,则意味着能够高效地制造中间体化合物(1)。
<中间体化合物的品质>
在实施例中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1)的品质,根据化合物(2)相对于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合计含量的比例(摩尔%)、以及在实施例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环己烷二甲酸的含量来评价。就混合物中的环己烷二甲酸量而言,对在实施例中得到的混合物进行13C-NMR分析(500MHz、DMF(二甲基甲酰胺)-d7、23度),确认了混合物中的环己烷二甲酸的含量小于上述测定条件下的13C-NMR的检出限量(即小于5摩尔%)。即,评价混合物中的未反应物的残留物为“无”。在混合物中作为未反应物的环己烷二甲酸的含量为无或少的情况下,意味着可以得到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1)。
(实施例1)
将含有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1按照以下的流程(scheme)制造。另外,在以下的流程中“NMP”是指N-甲基-2-吡咯烷酮,“AcOH/AcONa Buffer”是指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工序(A1)>
在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加入41.2g(239mmol)的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10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得到溶液。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2.64g(47.83mmol)的式(A)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643mg(5.26mmol)的作为碱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在该溶液中,历经1小时,缓慢滴加11.0g(57.4mmol)的作为缩合剂的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之后将全部内容物搅拌15小时,在室温(JIS Z 8703)进行酯化反应。
<工序(A2)>
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液中,将500ml的1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作为酸性缓冲溶液缓慢滴加。另外,以溶液中的乙酸根离子总量的浓度成为1mol/L的方式制备酸性缓冲溶液。在结束滴加后,直接搅拌1小时,得到浆料。
<过滤工序>
将得到的浆料过滤,将滤渣(固体)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清洗后的固体干燥,得到18.10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1。
<评价>
通过按照上述的方法的HPLC对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进行分析,按照校准曲线进行作为单酯的中间体化合物(1)和作为二酯的化合物(2)的定量,在混合物1中包含13.33g(31.85mmol)的中间体化合物(1)、4.77g(7.18mmol)的化合物(2)。此外,将得到的白色固体按照上述进行13C-NMR分析,确认了在混合物1中实质上不含有环己烷二甲酸。此外,按照上述算出将化合物(A)作为基准的中间体化合物(1)的收率,结果为66.6摩尔%。
(实施例2)
变更为作为原料代替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而使用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合成方法,由此得到反应液,制造含有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2。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另外,在以下的流程中“THF”是指四氢呋喃。
<工序(A1)>
首先,在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加入10.0g(47.83mmol)的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100ml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THF)。向其中加入12.04g(45.55mmol)的作为羟基化合物的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将反应器浸于水浴,将反应液内温设为0℃。接下来,将反应液内温保持在10℃以下,并历经5分钟缓慢滴加4.83g(47.83mmol)的作为碱的三乙胺。在结束滴加后,将全部内容物保持在10℃以下,并进一步搅拌1小时。
<工序(A2)>
在工序(A1)中得到的反应液中,将150ml的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制备的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作为酸性缓冲溶液缓慢滴加。在结束滴加后,直接搅拌2小时,得到浆料。
<过滤工序>
将得到的浆料过滤,将滤渣(固体)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清洗后的固体干燥,得到17.09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2。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含有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3按照以下的流程制造。在本实施例中,经过与实施例1的工序(A1)同样的工序(B1)、以下详述的工序(B2)(B3)、以及第1、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从而制造混合物3。应予说明的是,在以下的流程中,“NaOHaq.”指的是氢氧化钠水溶液,“HClaq.”指的是盐酸水溶液。
<工序(B1)>
在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加入41.2g(239mmol)的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10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得到溶液。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2.64g(47.83mmol)的式(A)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643mg(5.26mmol)的作为碱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在该溶液中,历经1小时缓慢滴加11.0g(57.4mmol)的作为缩合剂的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之后将全部内容物搅拌15小时,在室温(JIS Z 8703)进行酯化反应。
<工序(B2)>
对于在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液,将另外制备的、由2.4g(60mmol)的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氢氧化钠和165ml的蒸馏水形成的碱性水溶液缓慢滴加。之后进行2小时的搅拌,得到析出物。
<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通过过滤而回收,将滤渣用水清洗,得到固体。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8.9g的包含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通过红外分光分析,从而获得红外线吸收光谱。结果示于图2。通过检测到在波数1550cm-1附近生成的羧酸阴离子(COO-)的峰(在图2中波数为1553.77cm-1的峰),从而确认了在白色固体中包含化合物(1’)。此外,为了比较,对通过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混合物3也获得了红外线吸收光谱。结果示于图1。根据图1明确可知:在混合物3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波数1550cm-1附近没有确认到峰,在混合物3中不含有羧酸阴离子(COO-)。
<工序(B3)>
将18.9g的在上述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对于该溶液,将70g的作为酸性水溶液的浓度为1.0mol/L的盐酸水溶液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另外,用于滴加的盐酸水溶液的pH通过便携式pH计D-71型(Horiba Seisakusho Co.,Ltd制)而测定,结果为pH=1。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上述工序(B3)中析出的固体过滤,用水清洗滤渣。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96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3。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将含有中间体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混合物4按照以下的流程制造。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工序(B3)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代替70g的盐酸水溶液,使用100ml的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而制备的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操作。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
在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中,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操作,作为白色固体而得到的混合物4为18.04g。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以下的点进行与实施例3不同的处理,从而制造混合物5:将工序(B1)变更为使用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合成方法的点;减少在工序(B2)中使用的碱性化合物和蒸馏水的量的点;以及减少在工序(B3)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的使用量的点。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B1)>
在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加入10.0g(47.83mmol)的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与50ml的四氢呋喃(THF)。向其中加入12.04g(45.55mmol)的作为羟基化合物的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将反应器浸于水浴,将反应液内温设为0℃。接下来,将反应液内温保持在10℃以下,并历经5分钟缓慢滴加4.83g(47.83mmol)的作为碱的三乙胺。在结束滴加后,将全部内容物保持在10℃以下,并进一步搅拌1小时。
<工序(B2)>
对于在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液,将另外制备的、由0.48g(12mmol)的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氢氧化钠和40ml的蒸馏水形成的碱性水溶液缓慢滴加。之后进行2小时的搅拌后,进行过滤,回收析出物。
<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得到固体。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85g的包含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红外分光分析,确认了在白色固体中包含化合物(1’)。
<工序(B3)>
将17.85g的在上述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对于该溶液,将50g的作为酸性水溶液的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水溶液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上述工序(B3)中析出的固体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07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5。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工序(B3)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代替盐酸水溶液,使用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5同样的操作,制造混合物6。以下,对如下工序进行说明:进行与实施例5不同的操作的工序;对不同的量的生成物进行操作的工序。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B3)>
将17.85g的在与实施例5同样的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四氢呋喃中。对于该溶液,将100ml的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制备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上述工序(B3)中析出的固体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04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6。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变更在工序(B2)中使用的、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氢氧化钠和蒸馏水的添加量,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操作,制造混合物7。以下,对如下工序进行说明:进行与实施例3不同的操作的工序;对不同的量的生成物进行操作的工序。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B2)>
对于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液,将另外制备的、由18g(450mmol)的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氢氧化钠和500ml的蒸馏水形成的碱性水溶液缓慢滴加。之后进行2小时的搅拌后,进行过滤,回收析出物。
<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得到固体。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8.9g的包含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红外分光分析,确认了在白色固体中包含化合物(1’)。
<工序(B3)>
将18.9g的在上述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对于该溶液,将70g的浓度为1.0mol/L的盐酸水溶液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上述工序(B3)中析出的固体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95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7。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工序(B3)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代替盐酸水溶液,使用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7同样的操作,制造混合物8。以下,对进行与实施例7不同的操作的工序进行说明。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B3)>
将18.9g的在与实施例7相同的上述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固体再溶解于50g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中。对于该溶液,将100ml的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而制备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评价>
对于在上述工序(B3)中析出的固体,进行与实施例7同样的操作,得到18.11g的混合物8,对于得到的混合物8,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将在工序(B2)中使用的碱性化合物和蒸馏水的量如表1所示变更,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5同样的操作,制造混合物9。反应机理与实施例5相同,为如下所述。
<工序(B2)>
对于在与实施例5同样的工序(B1)中得到的反应液,将另外制备的、由2.4g(60mmol)的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氢氧化钠和50ml的蒸馏水形成的碱性水溶液缓慢滴加。之后进行2小时的搅拌后,进行过滤,回收析出物。
<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
将在工序(B2)中得到的析出物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8.1g的包含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红外分光分析,确认了在白色固体中包含化合物(1’)。
<工序(B3)~评价>
对于在上述第1过滤和清洗工序中得到的18.1g的白色固体,进行与实施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17.16g的混合物9,对于得到的混合物9,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在工序(B3)中使用的酸性水溶液,代替盐酸水溶液,使用100ml的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例9同样的操作,得到17.19g的混合物10。然后,对得到的混合物10,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实施例11)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A1)后,进行下述的工序(A1-1),制造混合物11.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A1-1)>
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工序(A1)中得到的溶液中,将500ml的蒸馏水缓慢滴加。之后,进行30分钟的搅拌后,进行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8.43g的包含中间体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
<工序(A2)>
将18.43g的在工序(A1-1)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四氢呋喃中。对于该溶液,将500ml的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而制备的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过滤工序>
将析出的固体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清洗后的固体干燥,得到18.03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11。
<评价>
对于得到的白色固体(晶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记载的那样,主要是在以下的点进行与实施例11不同的处理,从而得到混合物12:将工序(A1)变更为使用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合成方法的点;在工序(A1-1)中将滴加的蒸馏水的量变更为50ml的点;进而,减少在工序(A2)中使用的酸性缓冲溶液的量的点。对得到的混合物12,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1。反应流程为如下所述。
<工序(A1)>
在具有温度计的3口反应器中,在氮气流中加入10.0g(47.83mmol)的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50ml的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的四氢呋喃(THF)。向其中加入12.04g(45.55mmol)的作为羟基化合物的4-(6-丙烯酰氧基-己-1-基氧基)苯酚(DKSH公司制),将反应器浸入水浴,将反应液内温设为0℃。接下来,在将反应液内温保持在10℃以下的同时,历经5分钟缓慢滴加4.83g(47.83mmol)的作为碱的三乙胺。在结束滴加后,将全部内容物保持在10℃以下,并进而搅拌1小时。
<工序(A1-1)>
在上述工序(A1)中得到的溶液中,将50ml的蒸馏水缓慢滴加。之后,进行30分钟的搅拌后,进行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得到的固体干燥,得到17.50g的包含中间体化合物(1)的白色固体。
<工序(A2)>
将17.50g的在工序(A1-1)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再溶解于50g的四氢呋喃中。对于该溶液,将100ml的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而制备的1mol/L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缓慢滴加,结束滴加后搅拌1小时,使固体析出。
<过滤工序>
将析出的固体过滤,将滤渣用甲醇/水=1/1(质量比)的混合溶剂进行清洗。用真空干燥机使清洗后的固体干燥,得到17.16g的作为白色固体的混合物12。
在表1中,
“CYDA”是指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酸,
“CYDA-Cl”是指反式-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
“NMP”是指N-甲基-2-吡咯烷酮,
“THF”是指四氢呋喃,
“AcOH/AcONa”是指乙酸-乙酸钠水溶液。
[表1]
以上对实施例1~12进行详述的那样,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得到的混合物中二酯化合物和未反应物的含量少,中间体化合物为高品质,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将上述流程中通式(A)所表示的具有特定结构的羟基化合物用特定的羧酸酯化合物酯化,得到包含特定结构的单酯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物的工序;以及将得到的反应生成物至少与酸性缓冲溶液或碱性化合物混合的工序。此外,在实施例1~12中详述的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中的操作的操作性良好,制造效率优异。进而,可知根据实施例1~12中详述的各制造方法,以高收率得到了中间体化合物,制造效率优异。
此外,特别是在实施例3~10所涉及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第2过滤和清洗工序中的过滤性特别优异,能够以高制造效率制造包含中间体化合物(1)的混合物。
进而,在实施例3~10所涉及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在中间阶段经过化合物(1’)而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能够高效地制造高品质的中间体化合物。

Claims (13)

1.一种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
工序A1,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生成物,以及
工序A2,将所述反应生成物与酸性缓冲溶液混合,
式:Q-OH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
式(I)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亲水性有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A1与所述工序A2之间,进一步包含工序A1-1:将所述反应生成物与水混合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酸性缓冲溶液的pH为5.0以上且6.0以下。
5.一种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
工序B1,在有机溶剂中,使式:Q-OH所表示的羟基化合物与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从而得到包含下述式(I)所表示的单酯化合物、以及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酸的反应溶液,
工序B2,在所述反应溶液中混合碱性化合物和水而得到析出物,以及
工序B3,将在所述工序B2中得到的所述析出物直接以固体状态、或制成溶解状态与酸性水溶液混合,
式:Q-OH中,Q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有机基团,
式(I)中,A表示羟基或氯原子,Q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酸性水溶液的酸解离常数pKa为6.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酸性水溶液为pH5.0以上且6.0以下的酸性缓冲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酸性缓冲溶液为乙酸和乙酸钠的混合溶液、或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所述有机基团Q由下述式(Ⅱ)所表示,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在此,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个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在此,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n表示0或1。
10.一种化合物,由下述式(Ⅲ)所表示,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1表示化学单键、-O-、-S-、-O-C(=O)-、-C(=O)-O-、-O-C(=O)-O-、-NR1-C(=O)-、或-C(=O)-NR1-,在此,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G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2价链状脂肪族基团,在该脂肪族基团中能够插入有-O-、-S-、-O-C(=O)-、-C(=O)-O-、-O-C(=O)-O-、-NR2-C(=O)-、-C(=O)-NR2-、-NR2-、或-C(=O)-,其中,-O-或-S-各自2个以上邻接而插入的情况除外,在此,R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A1表示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芳香族烃环、或能够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12的2价环状脂肪族基团,B表示碱金属原子或碱土金属原子,n表示0或1。
11.一种混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式(Ⅲ)所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Ⅳ)所表示的化合物,
相对于所述化合物(Ⅲ)与所述化合物(Ⅳ)的合计含量,所述化合物(Ⅳ)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下,并且1,4-环己烷二甲酸和/或1,4-环己烷二甲酰二氯的含量小于混合物总体的5摩尔%,
式(Ⅳ)中,R、Y1、G1、A1表示与式(Ⅲ)相同的基团或键,n为与式(Ⅲ)相同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在所述式(Ⅲ)中,
所述G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己基,
所述Y1为-O-,
所述A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
所述n为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物,其中,在所述式(Ⅲ)和(Ⅳ)中,
所述G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己基,
所述Y1为-O-,
所述A1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
所述n为1。
CN201780028221.1A 2016-05-18 2017-05-01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Withdrawn CN109153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0012 2016-05-18
JP2016100012A JP6164336B1 (ja) 2016-05-18 2016-05-18 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PCT/JP2017/017182 WO2017199754A1 (ja) 2016-05-18 2017-05-01 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化合物、及び混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3629A true CN109153629A (zh) 2019-01-04

Family

ID=5935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8221.1A Withdrawn CN109153629A (zh) 2016-05-18 2017-05-01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44371A1 (zh)
EP (1) EP3459927A4 (zh)
JP (1) JP6164336B1 (zh)
KR (1) KR20190002513A (zh)
CN (1) CN109153629A (zh)
WO (1) WO2017199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6103B2 (ja) * 2019-06-24 2023-07-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US11117547B2 (en) 2019-12-11 2021-09-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orage system
US10793105B1 (en) 2019-12-11 2020-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orage 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4438A (ja) * 2008-05-20 2010-02-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159996A (zh) * 2012-03-07 2014-11-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化合物、液晶组合物、高分子材料和膜
CN104395361A (zh) * 2012-06-20 2015-03-04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新的聚合性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80218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組成物、重合体、光学異方体、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
JP2015157776A (ja) * 2014-02-24 2015-09-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1個以上のカルボキシ基を有する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5147243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ポリマー、重合性組成物、フィルム、および投映像表示用ハーフミラー
JP2016000699A (ja) * 2014-06-11 2016-01-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606932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環構造を有する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アミン塩、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を用いた液晶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8949B2 (ja) 1986-06-10 1994-11-09 久人 佐藤 トランスヘキサヒドロテレフタ−ル酸エステル誘導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4438A (ja) * 2008-05-20 2010-02-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159996A (zh) * 2012-03-07 2014-11-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化合物、液晶组合物、高分子材料和膜
CN104395361A (zh) * 2012-06-20 2015-03-04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新的聚合性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80218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組成物、重合体、光学異方体、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
JP2015157776A (ja) * 2014-02-24 2015-09-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1個以上のカルボキシ基を有する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5147243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ポリマー、重合性組成物、フィルム、および投映像表示用ハーフミラー
JP2016000699A (ja) * 2014-06-11 2016-01-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606932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環構造を有する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アミン塩、ジカルボン酸モノエステルを用いた液晶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9927A1 (en) 2019-03-27
JP2017206462A (ja) 2017-11-24
KR20190002513A (ko) 2019-01-08
EP3459927A4 (en) 2020-01-08
US20190144371A1 (en) 2019-05-16
WO2017199754A1 (ja) 2017-11-23
JP6164336B1 (ja) 201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3629A (zh)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化合物以及混合物
CN101538228B (zh) 抗流感和禽流感病毒药物化合物帕拉米韦的合成方法
JP7267508B2 (ja) ロサルタンの製造方法
CN102993017B (zh) 旋光添加物、液晶配方及其形成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5873900A (zh) 用于使2,5-二氯苯胺重氮化的方法
CN110028463B (zh) 一种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A2049237C (en) 2-thiazolyl tetrazolium salt indicators
US10584093B2 (en) Method and catalyst for preparing aniline compounds and use thereof
CN102791677B (zh) 4-氨基甲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US20060252965A1 (en) Higher alcohols for solvents in amine production
CN105315268B (zh) 一种利伐沙班有关物质、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326924A (zh) 一种替沃扎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1965348B (zh) 伐地那非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3073467B (zh) 一种α-羰基硫叶立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8753313A (zh) 一种含偶氮苯基团的咪唑离子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8406A (zh) 邻-羟甲基苯甲酸内酯的制备方法
US20200347080A1 (en) Novel probe compounds for fluorescence and/or circular dichroism sensor for amine compounds including amino alcohols, and simultaneous analysis method of fluoresce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N111471003B (zh) 一种立他司特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EP2792667B1 (en) Diphenylamine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TWI734776B (zh) 硝基苯化合物的製造方法
CN109983011A (zh) 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0105280A (zh) 一种基于1,8-萘二甲酰亚胺的水溶性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16293A (zh) 一种邻香兰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82982B (zh) 一种辛波莫德的制备方法
CN102993116A (zh) 一种苯并噁嗪类激动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