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1398B - 搭乘式运动器 - Google Patents

搭乘式运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1398B
CN109121398B CN201880001222.1A CN201880001222A CN109121398B CN 109121398 B CN109121398 B CN 109121398B CN 201880001222 A CN201880001222 A CN 201880001222A CN 109121398 B CN109121398 B CN 109121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user
swing
exercise machine
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12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1398A (zh
Inventor
三原辉男
赵雄翔
清水新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1572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9886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912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1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1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1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16Platforms for rocking motion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e.g. axis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platform; Balancing drums; Balancing boar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 A63B21/0058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using motors
    • A63B21/0059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ic force-resisters using motors using a frequency controlled AC m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63B69/04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simulating the movement of hor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搭乘式运动器,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对使用者赋予复杂的平衡运动(对使用者赋予如骑在马上那样的感觉的运动);本发明的搭乘式运动器(1)具有设置于放置面(F)上的设置部(2)和设置于设置部(2)的上方并能够供使用者搭乘的座部(3),并且,在设置部(2)和座部(3)之间具备对座部(3)赋予往复摆动的摆动装置(6);在该搭乘式运动器(1)中,摆动装置(6)具有使座部(3)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和使座部(3)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2)。

Description

搭乘式运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赋予平衡运动的搭乘式运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在使用者就座于座部上的状态下使座部(搭乘部)摆动,从而对使用者赋予平衡运动的搭乘式运动器,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运动器。
该运动器构成为:将固定于座部下面的底座,通过左右一对的连杆,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撑在可动支架上,将该可动支架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支撑在基座上,并且,通过利用摆动装置驱动连杆,从而使座部进行绕横轴的摆动即前后方向的旋转摆动、以及绕纵轴的摆动即左右方向的旋转摆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44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搭乘式运动装置构成为:具有左右一对的连杆,座部通过该连杆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撑在可动支架上,进而,可动支架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支撑在基座上。因此,该平衡训练装置具有非常复杂的构成,成本必然会增加。尽管如此,现状却是赋予使用者的平衡运动是在前后摆动的基础上增加左右摆动的运动,是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因而无法成为能够令使用者长时间且不厌烦地持续下去的运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对使用者赋予复杂的平衡运动(对使用者赋予如骑在马上那样的感觉的运动)的搭乘式运动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涉及的搭乘式运动器,具有设置于放置面上的设置部和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上方并能够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并且,在所述设置部和座部之间具备对所述座部赋予往复摆动的摆动装置,该搭乘式运动器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摆动装置具有使座部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使座部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座部沿前后方向往复摆动。
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利用单个驱动电动机被驱动。
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具有转换部,该转换部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动作并传递至所述座部。
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曲柄机构,该曲柄机构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的动作并传递至所述座部。
优选:所述曲柄机构具有上下方向上长的曲柄体,所述曲柄体的上端部通过第一接头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曲柄体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接头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优选:基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座部的摆动周期和基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座部的摆动周期之比为非整数倍。
优选:所述座部设置为能够供使用者以骑跨方式搭乘。
优选:所述座部形成为具备能够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部的座椅形状。
优选:所述包围部被形成为其朝向上方突出的高度随着从前侧向后侧延伸而逐渐变高。
优选:所述座部的前侧下方形成有放置使用者的脚的放脚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搭乘式运动器,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对使用者赋予复杂的平衡运动(对使用者赋予如骑在马上那样的感觉的运动、或者如坐在摆动的座椅上那样的感觉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内部机构的主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内部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内部机构的右视图(座部前端上升的状态)。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内部机构的右视图(座部前端下降的状态)。
图6是第一驱动机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7是第二驱动机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的分解图。
(符号说明)
1 搭乘式运动器
2 设置部
3 座部
4 支撑脚
5 收容体
7 把持部
8 操作面板部
10 第一驱动机构
12 第二驱动机构
13 驱动电动机
14 第一齿轮箱
15 转换部
16 第一齿轮箱的蜗轮
17 第一旋转凸台部
18 轴承
19 第一环状嵌合部
20 座部连接部
21 限制部
22 球体
23 曲柄体
25 第二齿轮箱
26 第二齿轮箱的蜗轮
27 底座体
28 支撑体
30 第一旋转轴
31 第二旋转轴
32 第二旋转凸台部
33 第二环状嵌合部
34 贯通孔
35 轴体
36 轴芯体
37 就座部
38 包围部
39 放脚部
M 使用者
F 放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搭乘式运动器(平衡运动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这些方向与由跨坐在搭乘式运动器1上的使用者观察到的搭乘式运动器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一致。
另外,关于附图,为了简单易懂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削减或省略构成搭乘式运动器1的一部分部件而进行了图示。
图1至图7中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搭乘式运动器1。该搭乘式运动器1为供使用者以跨坐状态使用的骑马式运动器。如图1所示,就座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具有:设置于放置面F上的设置部2和支撑于该设置部2的上方且供使用者以骑跨方式就座的座部3(搭乘部)。
设置部2具有配置于放置面F上的环状的支撑脚4,并具有从该支撑脚4的中央部以朝向上方竖立的方式设置的收容体5。该收容体5是水平截面呈大致椭圆形的筒体,其内部形成为空腔。该空腔(收容体5的内部)成为用于收容使座部3摆动的摆动装置6的收容部。
在收容体5的上方配置有座部3。座部3形成为俯视时呈椭圆形状,且其上表面和外周面被片材包覆。座部3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部8。该操作面板部8上设有进行“启动”或“停止”、或者“模式切换”等的开关。
另外,在座部3的前部还设有用于帮助使用者能够稳定地就座于座部3上的把持部7。通过用手握住该把持部7,使用者能够稳定地就座于座部3上。
收容于收容体5中的摆动装置6是对座部3赋予仿真骑马运动(平衡运动)的装置,该摆动装置6还具有连接设置部2和座部3的作用,摆动装置6的下部侧与设置部2侧连接,摆动装置6的上部侧与座部3侧连接。
如图2至图7所示,摆动装置6构成为:使座部3进行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方向上往复摆动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摆动装置6的作用下,座部3进行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所有方向上起伏般的摆动动作(起伏运动)。
为了实现上述的座部3的动作,搭乘式运动器1的摆动装置6具备:使座部3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以及使座部3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2。该第一驱动机构10和第二驱动机构12被收容于收容体5中。
首先,参照附图对第一驱动机构10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0具有: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电动机13、将该旋转驱动力减速至规定速度的第一齿轮箱14、以及将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主要转换为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动作并传递至座部3的转换部15。
驱动电动机13以朝向纵向的方式设置在收容体5内的左侧。从作为双轴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13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分别朝向上方和下方突出有旋转驱动轴(第一旋转驱动轴、第二旋转驱动轴)。朝向上方的第一旋转驱动轴与第一齿轮箱14连接。
第一旋转驱动轴的前端安装有蜗杆(worm gear),该蜗杆与配置于第一齿轮箱14内的蜗轮(worm wheel)16啮合。该蜗轮16中插通有朝向左右方向的第一旋转轴30。如图6所示,第一旋转轴30配置为朝向左右方向,并且,通过配置于第一齿轮箱14内的轴承18(左侧轴承18)和配置于收容部右侧的右侧轴承18被支撑为旋转自如。右侧轴承18安装在支撑体28(右侧支撑体28)的上部,该支撑体28(右侧支撑体28)被设置为从配置于支撑脚4部分上的板状的底座体27朝向上方突出。
在第一旋转轴30的轴心方向大致中央部上,安装有将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往复摆动并传递至座部3上的转换部15。
如图2或图6所示,转换部15构成为包括:安装于第一旋转轴30上且随着该第一旋转轴30的旋转一同旋转的第一旋转凸台部17、嵌在第一旋转凸台部17外侧的轴承18、以及嵌在轴承18外侧的第一环状嵌合部19。
第一旋转凸台部17配置于第一旋转轴30的轴心方向大致中央部上且被配置为与第一旋转轴30呈一体地旋转,并且,第一旋转凸台部17具有相对于第一旋转轴30倾斜且呈大致圆形的无接头状轨道(凸轮面)。另外,如图4、图5等所示,该第一旋转凸台部17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旋转轴30呈偏心状态,第一旋转轴30是从第一旋转凸台部17的偏离其中心的位置处贯通该第一旋转凸台部17。
轴承18(轴承18的内圈)以外嵌在凸轮面的方式嵌在该第一旋转凸台部17的凸轮面上。
另一方面,第一环状嵌合部19以外嵌的方式嵌在轴承18的外圈的外周上。该第一环状嵌合部19是设置于座部连接部20的基端侧且沿左右方向贯通该座部连接部20的贯通孔。另外,座部连接部20是连接转换部15和座部3的朝向上下方向设置的部件。
如图6等所示,座部连接部20是其截面呈“T”字形的实心部件,在该座部连接部20的上端部安装有座部3。座部连接部20的下端部形成有上述的第一环状嵌合部19,并经由轴承18嵌入有第一旋转凸台部17。第一环状嵌合部19是形成为在座部连接部20的下端处侧视时呈大致环状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外嵌在与凸轮面嵌合的轴承18的外周面(外圈外周面)上。因此,第一旋转凸台部17与第一环状嵌合部19是经由轴承18相对转动自如。
该第一环状嵌合部19将第一旋转凸台部17的旋转主要转换为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运动。
另一方面,如图2、图5、图6等所示,在座部连接部20下端的前部,配置有用于限制座部连接部20随着第一旋转轴30的旋转一同旋转的限制部21。该限制部21构成为包括:形成于座部连接部20的前部底面上的半球状的凹状部、以及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该凹状部中的球体22。球体22形成于后述的曲柄体23的上端部。
如上所述,由于是通过能够绕枢轴摆动的第一接头部(半球状的凹状部、嵌入在该半球状的凹状部中的球体22)连接,因而由曲柄体23生成的上下摆动的动作不会妨碍由转换部15生成的摆动运动,而是两种摆动运动相互协动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使座部3进行混合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摆动后的复杂的往复运动。
接下来,对使座部3主要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图7等所示,第二驱动机构12具有: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电动机13、从该驱动电动机13的下端朝向下方突出的第二旋转驱动轴、将该第二旋转驱动轴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减速至规定速度的第二齿轮箱25、以及将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动作并传递至座部连接部20和与该座部连接部20连接的座部3上的曲柄体23。
从驱动电动机13的下端朝向下方突出的第二旋转驱动轴的前端安装有蜗杆(wormgear),该蜗杆的前端插入配置于驱动电动机13下方的第二齿轮箱25内。在第二齿轮箱25内配置有蜗轮(worm wheel)26,在该蜗轮26上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设有朝向左右方向的第二旋转轴31。该第二旋转轴31通过配置于第二齿轮箱25内的轴承18被支撑为旋转自如。
如图7所示,第二旋转轴31的右端部从第二齿轮箱25向右突出,且第二旋转轴31的右前端通过轴承18安装在支撑体28上。该第二旋转轴3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后述的曲柄体23被传递至座部连接部20,由此使座部连接部20即座部3的前端部沿上下方向摆动(曲柄机构)。
构成该曲柄机构的曲柄体23由朝向上下方向的长板片构成。
具体而言,在曲柄体23的长度方向基端部(上下方向的下端部)上配置有将其进行贯通的第二旋转轴31。在曲柄体23的长度方向顶端部(上下方向的上端部)上安装有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球体22。
如图7所示,在第二旋转轴31的大致中央部上配置有第二旋转凸台部32且该第二旋转凸台部32被配置为与第二旋转轴31呈一体地旋转。该第二旋转凸台部32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二旋转轴31不倾斜但相对于第二旋转轴31呈偏心状态,第二旋转轴31是从第二旋转凸台部32的偏离其中心的位置处贯通该第二旋转凸台部32。
该第二旋转凸台部32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面,轴承18(轴承18的内圈)以外嵌在凸轮面的方式嵌在该凸轮面上。
另一方面,环状的第二环状嵌合部33嵌在轴承18的外圈的外周上。该第二环状嵌合部33以转动配合状态嵌入设置于曲柄体23的基端侧且将其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4内。
即,第二环状嵌合部33被形成为在曲柄体23的下端处侧视时呈大致环状,并且,在第二环状嵌合部33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其大小稍大于第二旋转凸台部32的环状的开口部。该开口外嵌在与第二旋转凸台部32的凸轮面嵌合的轴承18的外周面(外圈外周面)上。因此,第二凸台部32与第二环状嵌合部33是经由轴承18相对转动自如。第二环状嵌合部33构成为:通过位于该第二环状嵌合部33下侧的轴体35(朝向前后方向的轴体35),以与贯通孔34转动配合的状态连接在曲柄体23的基端侧(第二接头部,详细情况后述)。
另一方面,在曲柄体23的上端部上,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轴芯体36,在该轴芯体36的顶端(上端)安装有球体22。该球体2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入形成于座部连接部20下端的前端部上的半球状的凹状部中。
通过如此构成,当第二旋转轴31旋转时,与其呈偏心状态安装的第二旋转凸台部32旋转,从而使曲柄体23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上往复摆动。该上下运动经由球体22传递至座部连接部20,从而将与第二旋转轴31一起旋转的旋转凸台部的旋转转换为座部3前端的上下左右的往复摆动运动。
另外,在曲柄体23进行上下往复摆动时,为了使该摆动运动顺畅,使曲柄体23的下端部相对于第二环状嵌合部33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即,第二环状嵌合部33以转动配合状态嵌入设置于曲柄体23的基端侧的贯通孔34内。进而,曲柄体23的下端部和第二环状嵌合部33通过朝向前后方向的轴体35被连接(第二接头部)。通过具有该第二接头部,曲柄体23的下端部绕朝向前后方向的轴体35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自如,由此,通过该轴体35,使曲柄体23相对于第二环状嵌合部33左右摆动自如。
因此,与第二旋转轴31一起旋转的第二旋转凸台部32的旋转被顺利地转换为座部3前端的上下前后的往复摆动运动,且其不会妨碍座部3的左右方向的摆动运动。
换言之,该曲柄体23也可以称作是顺畅地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0和第二驱动机构12的连接部件。该曲柄体23发挥如下作用:当通过配置于该曲柄体23上端的球窝接头机构(第一接头部)和下端的绕轴体35摆动的摆动机构(第二接头部),使第一驱动机构10和第二驱动机构12联动时,顺畅地连接两个机构10、12所表达的摆动运动。
具有上述构成的搭乘式运动器1的工作形态,如下所述。
使用者M首先以骑跨姿势跨坐在座部3上,使用操作面板部8接通“启动”开关。
于是,摆动装置6所具备的双轴电动机即驱动电动机13被驱动,从而驱动第一旋转驱动轴和第二旋转驱动轴旋转。传递至第一旋转驱动轴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第一驱动机构10,并通过第一旋转凸台部17或第一环状嵌合部19的作用,将旋转驱动力主要转换为使座部3沿左右方向往复摆动的运动。
即,从驱动电动机13传递过来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一齿轮箱14被传递至第一旋转轴30,第一旋转轴30使第一旋转凸台部17旋转。该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第一环状嵌合部19,并在限制部21的共同作用下,主要表达为左右方向的动作,从而使座部连接部20即座部3主要沿左右方向往复摆动。
同样地,传递至第二旋转驱动轴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第二驱动机构12,并在第二旋转凸台部32或第二环状嵌合部33、以及与第二旋转凸台部32或第二环状嵌合部33连接的曲柄体23的作用下,将旋转驱动力主要转换为使座部3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往复摆动的运动。
即,从驱动电动机13传递过来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二齿轮箱25被传递至第二旋转轴31,第二旋转轴31使第二旋转凸台部32旋转。该旋转驱动力通过第二环状嵌合部33表达为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偏心运动,从而使曲柄体23主要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由此,座部3的前端变成上升或下降的状态。
例如,图4中示出曲柄体23被上推而使座部3的前端变成上升的状态。图5中示出第二旋转凸台部从图4中状态大致旋转半周后的状态。图5中示出的是曲柄体23被下压而使座部3的前端变成下降的状态。
如上所述,座部3进行的是将由第一驱动机构10和第二驱动机构12所产生的摆动运动组合后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轴30的转速和第二旋转轴31的转速不同且其转速比为非整数比(第一旋转轴30的蜗轮16的齿数(齿数=40)和第二旋转轴31的蜗轮26的齿数(齿数=58)之比为非整数比),因此,座部3的左右方向上的动作和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的动作并非呈简单的整数倍,座部3进行的是非常复杂的动作(移动轨迹复杂)。因此,能够对使用者赋予复杂的平衡运动(对使用者赋予如骑在马上那样的感觉的运动)。
另外,此处所说的“非整数比”是指:第一旋转轴30的转速和第二旋转轴31的转速之比并非如“1:8”或“2:3”这样的整数比率,而是如“1:9.23”或“2:3.15”这样的包含小数的比率。
这种前后摆动和左右方向上的起伏摆动(仿真骑马运动)会积极地打乱就座于座部3上的使用者的平衡,由此能够强化使用者身体各部分的肌肉或强化平衡感觉,进而能够实现减肥等的健康增进。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8和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为供使用者以就座状态使用的就座式(座椅式)运动器。
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中,设置于搭乘式运动器1上的座部3形成为模仿马的脊背的马背形状(左右方向的中央向上方呈凸状地隆起,且前后方向的中央朝下方舒缓地凹陷的形状)。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中,设置于搭乘式运动器1上的座部3形成为以能够供使用者就座的方式使中央向下方凹陷的座椅形状。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部3的中央位置处,设有能够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部37。该就座部37是从上方观察时呈草袋状(角部呈圆角形的四角形状)的部分,该就座部37由具有能够保护臀部的缓冲性的薄板等形成。
在座部的上部,设有包围就座部37且朝上方突出的包围部38。该包围部38是被形成为其朝向上方突出的高度随着从前侧向后侧而逐渐变高的靠背,并且形成为:与使用者就座时通过的前侧相比,使用者倚靠的后侧变高。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臀部从就座部落下,并且能够容易使臀部进入就座部37中。
另外,在座部的前侧下方形成有放置使用者的脚部的放脚部39。该放脚部39是以将收容体5的左前侧和右前侧侧面的两点之间连接的方式架设的弯曲的棒状部件,该放脚部39能够支撑放置于其上的使用者的脚。
当设有如上所述的包围部38或放脚部39时,即使是不能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用膝夹住座部3而保持其姿势(无法以骑跨方式搭乘)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由于能够利用包围部38固定臀部、或者通过放脚部39阻止脚的移动,因此也能够容易保持运动中的姿势,从而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动。
如图9所示,安装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上的摆动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摆动装置6大致相同的构成,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图9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赋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式运动器1,也具有使座部3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和使座部3至少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2。
另外,应该认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工作条件或操作步骤、各种参数、构成部件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均未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值。
例如,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搭乘式运动器1的进一步的变形例,可以考虑下述构成。
参照图8等可知,第二实施方式的座部3的就座部37的上表面的前端稍微下降。由于存在着这种倾斜,使用者为了避免向前滑落而使腹肌等用力,因而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平衡运动(对身体的负荷运动)。
但是,一部分使用者有可能认为实际上会向前侧滑落,从而会对该就座部37的前倾斜感到不安。相反,也有一部分使用者为了使对身体的负荷更强,希望使就座部37的前倾斜更大。
针对如上所述的要求,优选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搭乘式运动器1上设置调整就座部37上表面的前倾斜的倾斜调整部件。
作为该倾斜调整部件可以考虑各种形式,其中,作为一例可以考虑靠垫(缓冲部件)。
如前所述,从就座部37的左右侧部至后侧设有沿就座部37的边缘包围该就座部37且朝向上方突出的包围部38。该包围部38被形成为:其朝向上方突出的高度,随着从前侧向后侧而逐渐变高(即,上凸的圆弧状)。配置沿该包围部38设置且独立于包围部38存在的缓冲部件。
缓冲部件形成为沿包围部38(尤其是使用者的背部所对应的包围部38)延伸的形状,并且形成为:下端大致呈水平,上端呈圆弧状的“月出时的上弦月”状。通常,该缓冲部件立靠在就座部37的后部所对应的包围部38上,因而能够使使用者在倚靠包围部38上时感受到柔软的感觉。
通过向前侧拉拽该缓冲部件的下端,以层叠在就座部37的上面后部侧的方式放倒,使就座部37的上面后部侧增高缓冲部件厚度相当的高度,由此使就座部37的前倾斜进一步变大。
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向前侧拉拽缓冲部件的下端,使缓冲部件层叠在就座部37的上面前部侧。于是,就座部37的前部侧(对应于就座的使用者的大腿下侧)增高缓冲部件厚度相当的高度,从而缓和就座部37的前倾斜,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向前侧滑落。

Claims (7)

1.一种搭乘式运动器,其具有设置于放置面上的设置部和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上方并能够供使用者搭乘的座部,并且,在所述设置部和座部之间具备对所述座部赋予往复摆动的摆动装置,
所述搭乘式运动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装置具有使所述座部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使所述座部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使所述座部沿前后方向往复摆动;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单个驱动电动机被驱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曲柄机构,该曲柄机构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上往复摆动的动作并传递至所述座部;
所述曲柄机构具有沿上下方向长的曲柄体,
所述曲柄体的上端部通过第一接头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曲柄体的下端部通过第二接头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具有转换部,该转换部将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动作并传递至所述座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所述座部的摆动周期和基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所述座部的摆动周期之比为非整数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被设置为能够供使用者以骑跨方式搭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形成为具有能够供使用者就座的就座部的座椅形状,
所述座部的上部设有包围所述就座部且朝向上方突出的包围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部被形成为其朝向上方突出的高度随着从前侧向后侧延伸而逐渐变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乘式运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部的前侧下方形成有放置使用者的脚的放脚部。
CN201880001222.1A 2017-04-24 2018-04-16 搭乘式运动器 Active CN109121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5498 2017-04-24
JP2017085498 2017-04-24
JP2017-246322 2017-12-22
JP2017246322A JP6963807B2 (ja) 2017-04-24 2017-12-22 搭乗型運動機
PCT/JP2018/015728 WO2018198860A1 (ja) 2017-04-24 2018-04-16 搭乗型運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1398A CN109121398A (zh) 2019-01-01
CN109121398B true CN10912139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435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1222.1A Active CN109121398B (zh) 2017-04-24 2018-04-16 搭乘式运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63807B2 (zh)
KR (1) KR102555146B1 (zh)
CN (1) CN109121398B (zh)
SG (1) SG11201808133QA (zh)
TW (1) TW20184294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376U (ja) * 2006-09-19 2006-11-3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着座型運動装置
JP3132137U (ja) * 2007-03-16 2007-05-31 耿男 紀 乗馬型運動器具
WO2009122548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運動装置
CN203123445U (zh) * 2012-10-23 2013-08-14 朱振纲 一种摇摆器
CN106413823A (zh) * 2014-12-10 2017-02-15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坐式运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376B2 (ja) * 1990-11-09 2001-01-22 東レ・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テトラフロロエチレン系焼成繊維焼結成型品、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ター、散気管および散液管
JP3132137B2 (ja) * 1992-03-31 2001-0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テープレコーダ
DE60122324T2 (de) 2000-06-07 2007-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Vorrichtung zum trainieren des gleichgewichts
JP3874000B2 (ja) 2004-09-10 2007-01-3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バランス訓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7376U (ja) * 2006-09-19 2006-11-30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着座型運動装置
JP3132137U (ja) * 2007-03-16 2007-05-31 耿男 紀 乗馬型運動器具
WO2009122548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運動装置
CN203123445U (zh) * 2012-10-23 2013-08-14 朱振纲 一种摇摆器
CN106413823A (zh) * 2014-12-10 2017-02-15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坐式运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35989A (ko) 2019-12-09
JP2018183563A (ja) 2018-11-22
KR102555146B1 (ko) 2023-07-13
JP6963807B2 (ja) 2021-11-10
SG11201808133QA (en) 2018-11-29
CN109121398A (zh) 2019-01-01
TW201842949A (zh) 2018-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49421B1 (ko) 요동형 운동 장치
JP2007029193A (ja) 運動装置
WO2008047504A1 (fr) Appareil pour exercer l'équilibre
JP2007275138A (ja) 着座型運動装置
JP2012055563A (ja) 揺動型運動装置
JP5161708B2 (ja) 揺動型運動装置
CN109758735B (zh) 平衡运动装置
JP2006122596A (ja) 揺動型運動装置
CN109121398B (zh) 搭乘式运动器
JP3119176U (ja) 運動健康器具
WO2008004381A1 (fr) Appareil de gymnastique du type sur lequel on s'assied
KR100853809B1 (ko) 등자와 같은 안전발판을 구비한 승마형 운동기구
JP2015039483A (ja) バランス運動装置
JP2008272328A (ja) 立ち乗り型運動装置
WO2018198860A1 (ja) 搭乗型運動機
JP2019000617A (ja) 搭乗型運動装置
JP2017108823A (ja) シェイプアップ用の椅子
CN109908545B (zh) 踩踏式震动装置
KR20170004922A (ko) 다목적 자전거형 운동기구
JP6511100B2 (ja) 乗馬式フィットネス器具
KR101610761B1 (ko) 현실감 제공 승마 운동 기구
JP6902267B2 (ja) 乗馬型運動機
JP2008068123A (ja) 運動装置
JP2020039797A (ja) 揺動機構
JP7395190B2 (ja) 着座型運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17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