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312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312A
CN109073312A CN201780026906.2A CN201780026906A CN109073312A CN 109073312 A CN109073312 A CN 109073312A CN 201780026906 A CN201780026906 A CN 201780026906A CN 109073312 A CN109073312 A CN 109073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nnecting tube
refrigerator
body part
fla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9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秀竹
野口明裕
西村耕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160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88146A1/ja
Publication of CN109073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1Walls with condui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3/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 F28D3/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1Compressor mounted in a housing in which a condenser is integr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2001/0253Particular components
    • F28D2001/026Cores
    • F28D2001/0273Cores having special shape, e.g. curved,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Condensers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冰箱1使用多流型的冷凝器12进行冷冻循环21的热交换,所述多流型的冷凝器12包括:扁平管14,所述扁平管形成为扁平状,且其内部形成有冷媒所流经的多条流路;以及集管13,其成为流向扁平管14的冷媒的入口或出口。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包括冷冻循环,所述冷冻循环包含压缩机(compressor)与冷凝器(condenser)。所述压缩机与冷凝器设置于所谓的机械室内,由于在动作时发热,故而通过冷却风扇冷却。而且,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提出通过对排气口的配置进行设计而效率良好地对机械室内的压缩机与冷凝器等进行冷却。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382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近年来,期望使冷藏室等储藏室实现高容积化。此时,为了实现高容积化而不导致本体大型化,已使机械室相对地小型化。结果是无法将大冷凝器设置于机械室内,需要采取如下对策,例如在冰箱的背面侧另外设置散热管,由此来确保必需的散热量等。
因此,提供能够使储藏室实现高容积化,并且能够确保冷冻循环所需的散热量的冰箱。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冰箱使用多流(multiflow)型冷凝器进行冷冻循环的热交换,所述多流型冷凝器包括:扁平管,其形成为扁平状,且内部形成有冷媒所流经的多条流路;以及集管(header),其成为流向扁平管的冷媒的入口或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于本体内的机械室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A中的冷凝器的构造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A中的冷媒的流动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A中的连接管的安装形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B中的冷凝器的构造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B中的冷媒的流动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B中的连接管的安装形态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c中的冷凝器的构造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c中的冷媒的流动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c中的连接管的安装形态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构造例D中的冷凝器的构造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A中的机械室内的组件配置例的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A中的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B中的机械室内的组件配置例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B中的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c中的机械室内的组件配置例的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c中的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D中的机械室内的组件配置例的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例D中的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扇与冷凝器的设置例的图
[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使除霜水滴下时的冷凝器的设置方向的一例的图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机械室的其他配置例的图
[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凝器的其他配置例的图
[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隔热构件的配置例的图
[图28]是表示俯视时的冷凝器的其他配置例的图
[图29]是表示侧视时的冷凝器的其他配置例的图
[图30]是示意性地表示平行式的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蜿蜒式的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机械室的配置形态的图
[图33]是示意性地表示平行式的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34]是示意性地表示蜿蜒式的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图35]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却风扇的其他构造与冷凝器的设置形态的图
[图36]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凝器的其他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21来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冰箱1的本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所述本体2包括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顶板6及底板7(参照图2),且前表面开口。本体2的前表面的开口通过门10a(参照图2)而开闭。所述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顶板6及底板7成为图示省略的例如真空隔热面板或发泡聚氨基甲酸酯、或者并用有所述真空隔热面板及发泡聚氨基甲酸酯的构造,且成为使储藏室10(参照图2)与冰箱1的外部之间隔热的构造。
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将对冰箱1进行设置后的状态下的沿着重力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从正面观察冰箱1的状态下的从左侧板4朝向右侧板5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从门10a朝向背板3侧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而进行说明。
在本体2内的下部设置有机械室8。而且,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及底板7在对应于机械室8的位置,形成有与机械室8内连通的开口部9。各开口部9在冷却风扇20(参照图2)作动时,作为将空气从外部吸入至机械室8内的进气口、或将空气从机械室8内排出至外部的排气口而发挥功能。根据机械室8内的冷却风扇20的位置,决定开口部9是作为进气口而发挥功能,还是作为排气口而发挥功能。再者,开口部9可为单纯的狭缝,可加工为百叶窗状等,也可设置有防尘滤网等。
如图2所示,在机械室8内设置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冷却风扇20等。所述压缩机11及冷凝器12与未图示的蒸发器(evaporator)一并构成冷冻循环21。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轴流风扇作为冷却风扇20。在机械室8内,也设置有图示省略的除了压缩机11、冷凝器12、冷却风扇20以外的其他组件。而且,当然,控制部也设置于本体2内,所述控制部对包含压缩机11、冷凝器12、冷却风扇20等的冰箱1的整体进行控制。
在机械室8的前方,例如设置有蔬菜室等储藏室10,所述储藏室10通过拉开式的门10a而开闭。而且,在机械室8的上方,例如设置有冷冻室等储藏室10,所述储藏室10通过拉开式的门10a而开闭。而且,图示虽已省略,但在本体2内的上方,例如设置有冷藏室等储藏室10,所述储藏室10例如通过转动式的门10a而开闭。由于压缩机11与冷凝器12会发热,故而所述机械室8与各储藏室10之间由隔热分隔壁10b分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谓的多流型的冷凝器作为设置于机械室8内的冷凝器12。多流型的冷凝器12的详情将后述,但成为如下构成,即,如图3等所示,集管13之间由扁平管14连接,在所述扁平管14内平行地设置有多条流路。以下,方便起见,将所述构成称为平行式。而且,也存在如下构成的多流型的冷凝器12,所述构成如图4等所示,集管13之间由蜿蜒的一根扁平管14连接。以下,方便起见,将所述构成称为蜿蜒式。而且,在各扁平管14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5。
其次,对所述构成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根据图2能够想象:为了扩大收纳量而不导致本体2大型化,即,为了使储藏室10实现高容积化,需要相对地使机械室8小型化。然而,若使机械室8小型化,则机械室8的容积会减少,因此,无法设置能够确保充分的散热量的大组件。因此,为了确保必需的散热量而采取了如下措施,例如另外将散热管设置于背面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多流型的冷凝器12。多流型的冷凝器12即使小型,也具有大表面积,因此,首先能够确保充分的散热量,并且也能够设置于小型化后的机械室8内。
然而,在设置冷凝器12的情况下,存在多个应注意的方面。例如,如上所述,在机械室8内也设置有其他组件,因此,冷凝器12的配置部位有时会因其他组件的位置或开口部9的位置等而受到限制。而且,尤其在冰箱1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有冷藏室或冷冻室等储藏室10,故而需要抑制发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而且,在实际的制造行程中,也需要考虑与后述的配管17(参照图5等)之间的易连接性等。
即,在将多流型的冷凝器12设置于冰箱1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冷凝器12小型,而且也需要对所述冷凝器12的设置部位或设置方向进行创意设计。以下,首先对冷凝器12的多个构造(构造例A~构造例D)进行说明,然后,对构造例A~构造例D中的适当的设置例(设置例A~设置例D)进行说明。
<构造例A:平行式且冷媒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构造>
参照图3至图5,对平行式且冷媒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构造即构造例A进行说明。以下,方便起见,对所述构造例A的冷凝器12附加后缀“A”而称为冷凝器12A。再者,后述的各构造例也相同,但在对各构造例进行通用说明的情况下,不附加后缀而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冷凝器12A的两根圆筒状的集管13之间,平行地设置有多根扁平管14。各扁平管14在内部形成有多条流路,各流路连通于各集管13。因此,在扁平管14内,冷媒平行地流动。根据此种构造而称为多流型或平行流(parallel flow)型。
而且,流入至处于入口侧的一根集管13的冷媒流经扁平管14内,到达处于出口侧的另一根集管13。此时,散热片15与各扁平管14接触,因此,释放出各扁平管14的热,所述散热片15例如是通过将薄金属板形成为波状而设置在各扁平管14之间。以下,方便起见,将配置有各扁平管14与散热片15的部位称为本体部12a。所述本体部12a整体上能够视为呈外缘大致薄的长方体状。
以下,将本体部12a的宽度方向,即,图3中的从一根集管13朝向另一根集管13的方向称为X轴。而且,将本体部12a的高度方向,即,图3中的圆筒状的集管13的延伸方向称为Y轴。而且,将本体部12a的厚度方向,即,分别与X轴及Y轴正交的方向称为Z轴。而且,在图3中,将表示X轴、Y轴及Z轴的箭头的方向设为正方向,以本体部12a为基准而对正方向附加“+”,且对与所述正方向相反的负方向附加“-”而进行说明。
在各集管13分别设置有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是为了与配管17(参照图5)连接而设置,且牢固地连接于集管13,另一方面,与配管17连接的一侧形成为例如能够弯曲或弯折的管状,且通过例如硬焊而与配管17连接。以下,方便起见,将冷媒入口侧的连接管16称为入口侧连接管16a,且方便起见,将冷媒出口侧的连接管16称为出口侧连接管16b。在所述情况下,入口侧连接管16a的方向大致为X-方向,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大致成为X+方向。
在如上所述的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如图4中的简化图所示,从入口侧连接管16a流入的冷媒从设置有入口侧连接管16a的集管13,如箭头F所示,在各扁平管14内流向另一根集管13,且从出口侧连接管16b流出。即,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冷媒向一个方向流动。此时,冷媒在流入至入口侧连接管16a时为气体状,通过冷凝器12而冷凝,由此,在从出口侧连接管16b流出时成为液体状。
因此,对于冷凝器12而言,处于入口侧的集管13的温度相对升高,处于出口侧的集管13的温度相对降低。而且,扁平管14的入口侧的温度最高,温度随着靠近出口侧而逐步降低。即,包含集管13在内,冷凝器12的本体部12a产生了温度分布。
而且,在不考虑由设置部位或设置方向产生的限制的情况下,认为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的自由度较高。具体而言,如图5中的实线及虚线所示,入口侧连接管16a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同样地,出口侧连接管16b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
即,冷凝器12包括连接管(入口侧连接管16a、出口侧连接管16b),所述连接管(入口侧连接管16a、出口侧连接管16b)形成为从配置有扁平管14的本体部12a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17。而且,连接管(入口侧连接管16a、出口侧连接管16b)可相对于扁平管14平行地延伸,也可相对于扁平管14垂直地延伸。而且,入口侧连接管16a与出口侧连接管16b的相对于扁平管14的方向可不同,从本体部12a突出的方向也可不同。此对于后述的蜿蜒式的冷凝器12(参照图9、图12)等而言也相同。
再者,图示虽已省略,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未必严格地与所述方向即各轴正交或平行,可稍微倾斜,也可相对于各轴而大幅度地倾斜。而且,虽能够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图5所示的区域R,但在所述情况下,由于入口与出口靠近,故而冷媒有可能无法均等地流入至全部的扁平管14,因此,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尽可能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对角。
然而,连接于各连接管16的配管17在冷凝器12的附近,对应于连接管16的方向。因此,例如当如图5所示,沿着X-方向延伸地设置入口侧连接管16a,且沿着X+方向延伸地设置出口侧连接管16b时,从X方向连接配管17,因此,在考虑了包含配管17的大小的情况下,在X方向即本体部12a的宽度方向上,需要某程度的设置冷凝器12A时所需的实际的设置空间。
同样地,例如当沿着Z+方向延伸地设置入口侧连接管16a时,在Z方向即本体部12a的厚度方向上,需要某程度的设置空间。即,设置空间根据各连接管16的方向而受到限制。
<构造例B:平行式且冷媒向两个方向流动的构造>
参照图6至图8,对平行式且冷媒向两个方向流动的构造即构造例B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冷凝器12B的基本构造与冷凝器12A相同,在两根圆筒状的集管13之间,平行地设置有多根扁平管14。各扁平管14在内部形成有多条流路,各流路连通于各集管13。因此,在扁平管14内,冷媒平行地流动。而且,在各扁平管14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5。
然而,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一根集管13设置有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所述两者,在所述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之间设置有密封部13a。所述密封部13a对圆筒状的集管13的内部进行密封。即,密封部13a将一根集管13的内部划分为两个范围。而且,密封部13a使处于入口侧的扁平管14的数量相对较多,使处于出口侧的扁平管14的数量相对较少。原因在于:冷媒在入口侧为气体状,因此体积大,在出口侧经过冷凝而成为液体状,因此体积减小。由此,能够提高效率。
在如上所述的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如图7中的简化图所示,从入口侧连接管16a流入的气体状的冷媒如箭头F所示,在位于较密封部13a更靠入口侧连接管16a侧的各扁平管14内流向另一根集管13后,在另一根集管13内通过,在位于较密封部13a更靠出口侧连接管16b侧的各扁平管14内逆向流动后,从出口侧连接管16b流出。即,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冷媒向两个方向流动。以下,方便起见,将此种构造的冷凝器12称为折返式。
在所述冷凝器12B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由设置部位或设置方向产生的限制,则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的自由度也较高。具体而言,如图8中的实线及虚线所示,入口侧连接管16a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同样地,出口侧连接管16b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
在所述冷凝器12B的情况下,连接于各连接管16的配管17也在冷凝器12的附近,对应于连接管16的方向,因此,设置空间根据各连接管16的方向而受到限制。再者,图示虽已省略,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可稍微倾斜,也可相对于各轴而大幅度地倾斜。
<构造例c:蜿蜒式且将集管设置于同一侧的构造>
参照图9至图11,对蜿蜒式且将集管13设置于同一侧的构造,即,将冷媒的入口与出口相对于本体部12a而配置于同一侧的构造例c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冷凝器12C的两根较小型的圆筒状的集管13之间,蜿蜒地设置有一根扁平管14。所述扁平管14在内部形成有多条流路,各流路连通于各集管13。即,蜿蜒式的冷凝器12c是沿着厚度方向弯折一根扁平管14,将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在所述情况下,在扁平管14内,冷媒也平行地流动。而且,在折返的扁平管14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5。而且,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入口侧的集管13及出口侧的集管13相对于本体部12a而设置于同一侧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的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图10中的简化图所示,从入口侧连接管16a流入的气体状的冷媒如箭头F所示,在扁平管14内流向另一根集管13,且从出口侧连接管16b流出。再者,集管13的方向除了如图9所示的与扁平管14垂直的方向以外,也可考虑与扁平管14水平的方向或同轴的方向等,但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由于集管13本身较小,故而认为空间问题的因素在于连接管16的方向。
在所述冷凝器12C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由设置部位或设置方向产生的限制,则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的自由度也较高。具体而言,如图11中的实线及虚线所示,入口侧连接管16a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Z+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同样地,出口侧连接管16b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Z+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
在所述冷凝器12c的情况下,连接于各连接管16的配管17也在冷凝器12的附近,对应于连接管16的方向,因此,设置空间根据各连接管16的方向而受到限制。再者,图示虽已省略,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可稍微倾斜,也可相对于各轴而大幅度地倾斜。
<构造例c:蜿蜒式且将集管设置于对角侧的构造>
参照图12,对蜿蜒式且将集管13设置于对角侧的构造,即,将冷媒的入口与出口相对于本体部12a而配置于对角线上的构造例D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冷凝器12D虽与冷凝器12C大致相同,但两根圆筒状的集管13相对于本体部12a而设置于对角的位置。
在所述冷凝器12C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由设置部位或设置方向产生的限制,则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的自由度也较高。具体而言,入口侧连接管16a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Z+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同样地,出口侧连接管16b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2a而向Z+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等各种方向设置。
在所述冷凝器12D的情况下,连接于各连接管16的配管17也在冷凝器12的附近,对应于连接管16的方向,因此,设置空间根据各连接管16的方向而受到限制。再者,图示虽已省略,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可稍微倾斜,也可相对于各轴而大幅度地倾斜。
而且,所述构造例A~构造例D所示的冷凝器12的设置方向也有多种。例如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可考虑如图13(a)所示,沿着重力方向来设置本体部12a的高度方向的状态,即,集管13沿着重力方向且扁平管14与设置面水平的状态。再者,图13中省略了连接管16的图示。
而且,可考虑如图13(b)所示,沿着重力方向来设置本体部12a的宽度方向的状态,即,集管13与设置面水平且扁平管14沿着重力方向的状态。而且,可考虑如图13(c)所示,沿着重力方向来设置本体部12a的厚度方向的状态;或如图13(d)所示,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地设置本体部12a的厚度方向的状态等。再者,图示虽已書略,但也可考虑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地设置集管13的状态(参照图20)。
<设置例A>
以下,参照图14及图15来对设置例A进行说明。
图14表示设置例A,且示意性地表示了从上方观察机械室8的状态。在所述设置例A中,冷凝器12是以使本体部12a与机械室8前方的储藏室10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情况下,从设置于底板7的开口部9吸入外部气体而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后,一面对压缩机11进行冷却,一面从设置于左侧板4的开口部9排气。
首先,如上所述,在机械室8的前方及上方设置有储藏室10,因此,理想的是冷凝器12所释放的热对所述储藏室10造成的影响少。在所述情况下,由于直至机械室8的前方侧的储藏室10为止的距离相同,因此,认为考虑对于机械室8的上部侧的储藏室10(参照图2)的影响。
而且,如上所述,冷凝器12将气体状的冷媒冷凝为液体状,因此,理想的是出口侧连接管16b位于下方。而且,在冷凝器12的图示右方侧存在右侧板5,因此,难以确保冷凝器12右侧的空间。而且,为了使机械室8小型化,若朝向冷凝器12上方的空间增大,则不佳。
在参考了这些注意点的情况下,例如对于冷凝器12A而言,优选为如图15(a)所示,沿着重力方向设置集管13,以向Z+方向(与纸面垂直的近前侧)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侧的集管13,且以向实线所示的Z+方向或虚线所示的X-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图示左侧的集管13。再者,图15示意性地表示从图14的箭头XV观察到的状态。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与上下地配置集管13的情况(参照图13(b))相比较,能够抑制发热对于机械室8的上部侧的储藏室10的影响。而且,温度较高的入口侧配置于外部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热对于储藏室10及机械室8内的其他组件的影响。
而且,将入口侧连接管16a配置于上方侧,将出口侧连接管16b配置于下方侧,因此,从气体状转变为液体状的冷媒的流动也不会因重力而受到妨碍。而且,在图14中的冷凝器12的图示下方侧存在比较空间,因此,容易确保设置空间,且容易连接配管17。即,认为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5(a)所示的配置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B而言,理想的是如图15(b)所示,沿着重力方向设置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图示右侧的集管13,并且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隔着密封部13a而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下方侧。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5(b)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C而言,可如图15(c)所示,以位于右侧板5侧的方式设置各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侧上部的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侧下部的集管13。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5(c)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D而言,可如图15(d)所示,以处于右侧板5侧与所述右侧板5侧的对角侧的方式设置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侧上部的集管13,并且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左侧下部的集管13。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5(b)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设置例B>
以下,参照图16、图17及图26来对设置例B进行说明。
图16表示设置例B,且示意性地表示了从上方观察机械室8的状态。在所述设置例B中,冷凝器12是以使本体部12a与机械室8前方的储藏室10大致垂直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情况下,从设置于底板7及右侧板5的开口部9吸入外部气体而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后,一面对压缩机11进行冷却,一面从设置于左侧板4的开口部9排气。换言之,处于如下状态,即,冷却风扇20配置于空气流的最上游侧,冷凝器12配置于所述冷却风扇20的下游侧,压缩机11配置于所述冷凝器12的更下游侧。
在所述情况下,认为若使冷凝器12的入口侧远离机械室8的前方侧的储藏室10,则由发热产生的影响会减少。而且,在冷凝器12的图示下方侧存在背板3,因此,认为难以在冷凝器12的图示下方侧确保设置空间。
在参考了这些注意点的情况下,例如对于冷凝器12A而言,优选为如图17(a)所示,以沿着重力方向,且使入口侧的集管13处于图示近前侧(图16中的图示下方侧)的方式设置集管13,以向如实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右方侧)或虚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即,优选为以与冷却风扇20的送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连接管(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再者,图17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图16的箭头XVII观察到的状态,并且在图17(a)中,利用虚线示意性地表示了集管13的方向。而且,为了表示集管13是处于图示近前侧,还是处于里侧,示意性地表示了连接管16连接于虚线所示的集管13的形态。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抑制发热对于机械室8的前方侧及上方侧的各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温度较高的入口侧配置于背板3侧,故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热对于储藏室10及机械室8内的其他组件的影响。而且,将入口侧连接管16a配置于上方侧,将出口侧连接管16b配置于下方侧,因此,从气体状转变为液体状的冷媒的流动也不会因重力而受到妨碍。
在所述情况下,将冷却风扇20设置于由入口侧连接管16a与出口侧连接管16b形成的空间(S),即,不足从本体部12a突出的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长度的范围。再者,冷却风扇20当然为能够收纳于空间(S)的大小。
由此,能够节省空间。而且,在图16中的冷凝器12的图示右方侧存在比较空间,因此,容易确保设置空间,且容易连接配管17。而且,在以向Z-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情况下,可将冷却风扇20设置于所述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侧,即,本体部12a的图示左方侧。即,认为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7(a)所示的配置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B而言,优选为如图17(b)所示,沿着重力方向设置集管13,以向如实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右方侧)或虚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图示近前侧的集管13。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7(b)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c而言,优选为如图17(c)所示,以位于背板3侧的方式设置各集管13,且以向实线所示的Z+方向或虚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上部的集管13,而且,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下方的集管13。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7(c)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D而言,优选为如图17(d)所示,以位于背板3侧的方式设置入口侧的集管13,以位于背板3侧的对角侧的方式设置出口侧的集管13,以向实线所示的Z+方向或虚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上部的集管13,而且,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下方的集管13。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D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7(d)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再者,所述设置例B在如图26所示地从图示左方侧配置压缩机11、冷却风扇20、冷凝器12的状态下也相同,换言之,在冷凝器12配置于空气流的最上游侧,冷却风扇20配置于所述冷凝器12的下游侧,压缩机11配置于所述冷却风扇20的更下游侧的状态下也相同。
<设置例c>
以下,参照图18及图19来对设置例C进行说明。
图18表示设置例c,且示意性地表示了从上方观察机械室8的状态。在所述设置例c中,冷凝器12是以使本体部12a与底板7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情况下,从设置于底板7的开口部9吸入外部气体而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后,一面对压缩机11进行冷却,一面从设置于左侧板4或背板3的开口部9排气。
在所述情况下,由于较靠近机械室8的前方侧的储藏室10,故而认为若尽可能地使冷凝器12的入口侧远离所述机械室8的前方侧的储藏室10,则由发热产生的影响会减少。而且,在冷凝器12的图示上方侧存在隔热分隔壁10b,因此,认为难以在冷凝器12的图示上方侧确保设置空间。
在参考了这些注意点的情况下,例如对于冷凝器12A而言,优选为如图19(a)所示,以与重力方向大致垂直,且使入口侧的集管13处于图示近前侧(图17中的图示下方侧)的方式设置集管13,以向如实线所示的Z+方向(图示上方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再者,图19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图18的箭头XIX观察到的状态,并且在图19(a)中,利用虚线示意性地表示了集管13的方向。而且,为了表示集管13是处于图示近前侧,还是处于里侧,示意性地表示了连接管16连接于虚线所示的集管13的形态。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抑制发热对于机械室8的前方侧的储藏室10的影响。而且,对温度相对升高的入口侧的集管13进行冷却后的空气逐步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发热对于机械室8内的其他组件的影响。在所述情况下,为了促使冷媒流动,也可使设置有入口侧连接管16a的集管13较设置有出口侧连接管16b的集管13稍向上方倾斜(参照图13(d))。
而且,将冷却风扇20设置于由入口侧连接管16a与出口侧连接管16b形成的空间(S)。由此,能够节省空间。而且,认为若从冷凝器12的上方进行连接,则容易连接配管17。即,认为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9(a)所示的配置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B而言,优选为如图19(b)所示,与重力方向大致垂直地设置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图示近前侧的集管13。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9(b)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C而言,优选为如图19(c)所示,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方即远离储藏室10的一侧的集管13,而且,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左方即靠近储藏室10的一侧的集管13。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9(c)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D而言,优选为如图19(d)所示,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近前侧即远离储藏室10的一侧的集管13。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D的情况下,如所述图19(d)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设置例D>
以下,参照图20及图21来对设置例D进行说明。
图20表示设置例D,且示意性地表示了从侧方观察机械室8的状态。在所述设置例D中,冷凝器12是以使本体部12a沿着隔热分隔壁10b的倾斜部分的方式,设置于大致靠近隔热分隔壁10b的上端的一侧。而且,图示虽已省略,但冷凝器12设置于靠近右侧板5的一侧。在所述情况下,从设置于底板7的开口部9吸入外部气体而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
在所述情况下,冷凝器12的集管13与机械室8前方的储藏室10之间的距离固定,另一方面,集管13与机械室8上部的储藏室10之间的距离根据集管13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在此种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将集管13设置于下方,能够抑制发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另一方面,若将入口侧的集管13配置于图示下方侧即重力方向上的下方侧,则有可能会阻碍冷媒的流动。
在参考了这些注意点的情况下,例如对于冷凝器12A而言,优选为如图21(a)所示,沿着隔热分隔壁10b配置集管13,并且以向Z+方向(大致为图示近前侧)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方即靠近侧板的一侧的集管13,以向实线所示的Z+方向(大致为图示近前侧)或虚线所示的X-方向(图示左方)延伸的方式,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左方侧的集管13。再者,图21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冰箱1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状态。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抑制发热对于机械室8的上方侧的储藏室10的影响。此时,若从侧方观察冷凝器12A,则其状态大致如图19(a)所示,冷却风扇20配置于由入口侧连接管16a与出口侧连接管16b形成的空间(S)。由此,能够节省空间。即,认为在冷凝器12A的情况下,如所述图21(a)所示的配置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B而言,优选为如图21(b)所示,沿着隔热分隔壁10b设置集管13,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图示右方侧的集管13。而且,在所述情况下,也优选为将冷却风扇20配置于由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形成的空间(S)。
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由于确保设置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故而能够容易地连接配管17,且能够节省空间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B的情况下,如所述图21(b)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C而言,优选为如图21(c)所示,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方的集管13,而且,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左方的集管13。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能够节省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C的情况下,如所述图21(c)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而且,例如对于冷凝器12D而言,优选为如图21(d)所示,以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将入口侧连接管16a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方的集管13,以向实线所示的Z+方向或虚线所示的X-方向(图示左方侧)延伸的方式,将出口侧连接管16b设置于处于本体部12a的图示右方的集管13。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进行设置,由此,能够获得与所述冷凝器12A相同的效果,能够抑制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且能够节省空间而不会妨碍冷媒流动等。即,认为在冷凝器12D的情况下,如所述图21(d)所示的设置方向及构造适当。
再者,在设置例D中设想了冷凝器12靠近右侧板5的状态,但在冷凝器12靠近左侧板4的状态的情况下,只要根据与所述各例相反的想法,对入口侧连接管16a及出口侧连接管16b的方向进行设定即可。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根据机械室8中的设置位置而采用不同构造的冷凝器12。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冰箱1使用多流型的冷凝器12进行冷冻循环21的热交换,所述多流型的冷凝器12包括:扁平管14,其形成为扁平状,且内部形成有冷媒所流经的多条流路;以及集管13,其成为流向扁平管14的冷媒的入口或出口。由此,多流型的冷凝器12小型且性能高,因此,能够设置于小型化后的机械室8内。因此,能够通过设置于机械室8内的冷凝器12来确保必需的散热量。
而且,能够期待多流型的冷凝器12产生相同体积的冷凝器的约2倍~3倍的散热效果,因此,无需以往设置的散热管,能够简化构造,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对于储藏库的热泄漏(heat leak)减少,也能够有助于节能。
冷凝器12可以使扁平管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冰箱1的设置面水平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使扁平管14的延伸方向与设置面垂直的方式配置,且可以使本体部12a与设置面水平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使本体部12a相对于设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即,能够根据机械室8的形状,或兼顾机械室8内的其他组件,对冷凝器12的设置方向进行设定。由此,能够提高设置的自由度。
冷凝器12在已设置的状态下,冷媒从上部侧流入。由此,冷凝而成为液体状的冷媒因重力而向下方移动,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使冷媒液化,即提高冷冻循环21的性能。
冷凝器12的冷媒入口侧向远离储藏室10的方向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储藏室10或隔热分隔壁10b因冷凝器12所发出的热而变暖,能够减少热泄漏。
冷凝器12配置于机械室8,所述机械室8设置于冰箱1的本体2内。在机械室8设置有用以对压缩机11进行冷却的开口部9,容易导入及排出外部气体。因此,通过将冷凝器12设置于机械室8,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以及效率良好地将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而被加热后的空气排出。
冷凝器12包括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为冷媒的入口或出口,且形成为从配置有扁平管14的本体部12a向X方向、Y方向或Z方向突出的长度。而且,对所述冷凝器12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20形成得较本体部12a的外形更小,且较连接管16的突出长度更薄,并且配置于在本体部12a与连接管16的前端之间形成的空间(S。空间)内。
由此,能够将冷却风扇20设置于设置冷凝器12时所必需的空间内,从而能够节省空间。
而且,如上所述,多流型的冷凝器12小型且性能高,并且即使风量较少,也能够有效果地进行热交换,因此,收纳于由本体部12a与连接管16形成的空间(S)内的冷却风扇20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冷却。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变形或扩展,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变形或扩展。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冷却风扇20来对一个冷凝器12进行冷却的例子,但例如也可设为如下构成,即,如图22所示,利用一个冷却风扇20来对两个以上的多个冷凝器12进行冷却。在所述情况下,例如也可如图22(a)所示,相对于冷却风扇20的送风面而倾斜地配置冷凝器12,且如箭头Y所示,使冷却风扇20所输送的风吹至各冷凝器12。而且,也可如图22(b)所示,将冷凝器12重叠地配置于送风面,使冷却风扇20所输送的风吹至各冷凝器12。而且,也可如图22(c)所示,将多个冷凝器12并排地配置于送风面。
以所述方式设置多个冷凝器12,由此,能够提高冷冻循环21的能力,并且利用一个冷却风扇20来对多个冷凝器12进行冷却,由此,能够节省空间。在所述情况下,可分别设置平行式或蜿蜒式的冷凝器,也可混合地设置平行式或蜿蜒式的冷凝器。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包括一个本体部12a的冷凝器12,但例如也可如图23所示,使用包括多个本体部12a的冷凝器12。由此,能够提高冷冻循环21的能力而不会导致冷凝器12过度地大型化。由此,能够增大冷凝器12的表面积,或使冷凝器12薄型化,从而能够减小冷凝器12所占据的空间。而且,也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再者,图23中表示了两个本体部12a,但也可包括3个以上的本体部12a。而且,也可并非如图23那样地折叠,而是对于本体部12a彼此设置角度。而且,多个本体部12a可串联地连接,也可并联地连接。
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冷却风扇20来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的例子,但例如也可如图24所示,设为使除霜水(W)从冷凝器12的上方滴下的构成。再者,除霜水是附着于未图示的冷却器的霜溶解时所产生的水。由此,能够通过除霜水来效率良好地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
此时,只要以使扁平管14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式来设定冷凝器12的方向,则能够促使除霜水利用重力而沿着扁平管14流下,冷却水不会滞留于散热片15,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冷却。
在所述情况下,也可设为如下构成,即,使除霜水从正面,即从实施方式中所述的Z轴的方向滴下至本体部12a。而且,可设为始终使除霜水(W)滴下的构成,也可设为定期地使除霜水(W)滴下的构成。由此,能够防止由灰尘等引起的散热片15的堵塞。
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冰箱1的构成为一例,储藏室10的数量也可不同,或者功能或配置也可不同,例如在最下部设置冷冻室等。而且,例如图2等示意性地表示了构成或构造,例如压缩机11与冷凝器、冷却风扇20与开口部9等的大小或设置部位等也可未必为图示的关系。
而且,如图25所示,也可为将机械室8设置于本体2内的上部的冰箱1。即,机械室8的形状或本体2内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形状或配置。在所述图25的情况下,使处于入口侧的集管13朝向上部部,使处于出口侧的集管13朝向下部,在从左侧板4侧观察的情况下,使冷凝器12大致朝向图17(a)所示的设置方向,由此,能够抑制对于储藏室10的影响,并且能够节省空间。
而且,如图27所示,也可将隔热构件30设置于冷凝器12、与设置有所述冷凝器12的设置部位的壁部例如机械室8的隔热分隔壁10b之间,所述隔热构件30堵住冷凝器12与隔热分隔壁10b之间的空间、或所述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例如考虑到配管的情况,在需要将温度相对高的入口侧连接管16a配置于隔热分隔壁10b侧的情况下等,能够抑制热从冷凝器12向储藏室10传递。再者,也可将隔热构件30设置于冷凝器12的上方侧的空间。
如此,以堵住冷凝器12与隔热分隔壁10b之间的空间的形态来设置隔热构件30,由此,能够抑制空气向冷凝器12与隔热分隔壁10b之间的空间流入。换言之,能够有效果地使冷却风扇20所输送的风集中于冷凝器12。由此,能够有效率地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
而且,如图28所示,也可以与设置有所述冷凝器12的设置部位的壁部例如机械室8的隔热分隔壁10b接触的状态,配置冷凝器12。在所述情况下,理想的是将温度相对低的出口侧连接管16b配置于隔热分隔壁10b侧。由此,能够抑制热从冷凝器12向储藏室10传递。而且,以使冷凝器12与隔热分隔壁10b接触的状态来配置所述冷凝器12,由此,能够抑制空气向冷凝器12与隔热分隔壁10b之间的空间流入,冷却风扇20所输送的风会有效果地集中于冷凝器12,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在所述情况下,也可将所述隔热构件30设置于接触部位以外的部位。
而且,在如所述图25那样,将机械室8设置于本体2内的上部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也可以使冷凝器12的上下与顶板侧的壁部及箱内侧的壁部接触的状态进行配置。在所述情况下,将温度相对低的出口侧连接管16b配置于箱内侧,由此,能够抑制热向储藏室10传递,并且使温度相对高的入口侧连接管16a与顶板侧接触,由此,也能够促使从手铐侧散热。
在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本体部12a形成为大致薄的长方体状的冷凝器12,但本体部12a也可为其他形状。
例如,如图30所示,在平行式的冷凝器12中,也可通过改变扁平管14的长度来倾斜地配置入口侧的集管13等,将本体部12a形成为一部分倾斜的形状。或者,如图31所示,在蜿蜒式的冷凝器12中,也可改变使扁平管14折返时的长度即转弯长度(turn length),由此,将本体部12a形成为一部分倾斜的形状。
若为如上所述的本体部12a的至少一部分已倾斜的冷凝器12,则例如,如图32所示,通过使已倾斜的部位沿着机械室8的壁部,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机械室8内的空间。换言之,能够减少无效空间(dead space),例如能够使储藏室10增大等。
而且,如图33所示,在折返式的冷凝器12中,也可使处于入口侧的图示左方上部的集管13、与处于出口的图示左方下部侧的集管13分开,且改变这些集管13与成为折返侧的图示右方侧的集管13之间的扁平管14的长度,由此,将本端部12a形成为阶差状。或者,如图34所示,在蜿蜒式的冷凝器12中,也可将扁平管14的转弯长度例如设定为两个阶段,由此,将本端部12a形成为阶差状。或,
若为如上所述的在本体部12a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阶差的冷凝器12,则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设置空间,例如能够避开未图示的其他机械组件或配管组件等。而且,本体部12a可为具有倾斜与阶差所述两者的形状,也可为例如成为一部分凹陷的大致U字状或c字状的形状等长方体状以外的异形状。即使在此种异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设置空间,例如能够避开其他机械组件或配管组件等。
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轴流风扇作为冷却风扇20的例子,但也可采用离心风扇作为冷却风扇。在离心风扇的情况下,空气从冷却风扇20的中心流向径向外侧。由此,例如,如图35所示,在设置多个冷凝器12的情况下,以与冷却风扇20相对向的方式,沿着圆周方向排列配置冷凝器12,由此,能够利用一个冷却风扇20来对多个冷凝器12进行冷却。
在所述情况下,如图36所示,也可将冷凝器12的本体部12a形成为沿着冷却风扇20的外形的曲面状,在所述情况下,形成为弓状。由此,能够利用从冷却风扇20的中心流向径向外侧的空气流,有效率地对冷凝器12进行冷却。而且,沿着圆周方向延长本体部12a,由此,能够减小冷凝器12的高度尺寸,从而能够节省空间。
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宗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使用多流型的冷凝器进行冷冻循环的热交换,所述多流型的冷凝器包括:扁平管,所述扁平管形成为扁平状,且其内部形成有冷媒所流经的多条流路;以及集管,成为流向所述扁平管的冷媒的入口或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是以使所述扁平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冰箱的设置面水平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是以使所述扁平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冰箱的设置面垂直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是以与所述冰箱的设置面水平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是以相对于所述冰箱的设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多个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是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并联地包括多个所述本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串联地包括多个所述本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的所述本体部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了所述冷凝器的状态下,使冷媒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侧流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冷媒的入口侧向远离储藏室的方向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冷凝器配置于机械室,所述机械室设置于所述冰箱的本体的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冷凝器配置于所述冰箱的本体内的上部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
所述冷凝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冷却风扇形成得较所述本体部的外形更小,且较所述连接管的突出长度更薄,并且配置于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管的前端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使除霜水从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滴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定期地使所述除霜水滴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扁平管平行地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扁平管垂直地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冷媒的入口侧与出口侧分别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扁平管平行或垂直地延伸,并且在入口侧与出口侧,相对于所述扁平管的方向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冷媒的入口侧与出口侧分别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部位即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在入口侧与出口侧,所述连接管从所述本体部突出的方向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
所述冷凝器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形成为从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部位即本体部突出的长度,且连接于外部的配管,
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冷却风扇的送风方向平行地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构件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与设置有所述冷凝器的设置部位的壁部之间,且堵住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壁部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为平行地配置有多根所述扁平管的平行式或折返式的冷凝器,通过改变所述扁平管的长度,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部位即本体部形成为阶差状、倾斜状、或包含阶差与倾斜两者的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为沿着厚度方向弯折一根所述扁平管而将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的蜿蜒式的冷凝器,通过改变所述扁平管的转弯长度,配置有所述扁平管的部位即本体部形成为阶差状、倾斜状、或包含阶差与倾斜两者的形状。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
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形成为沿着所述风扇的外形的曲面状。
CN201780026906.2A 2016-04-27 2017-04-21 冰箱 Pending CN109073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9338 2016-04-27
JP2016-089338 2016-04-27
JP2016-161225 2016-08-19
JP2016161225A JP6740057B2 (ja) 2016-04-27 2016-08-19 冷蔵庫
PCT/JP2017/016031 WO2017188146A1 (ja) 2016-04-27 2017-04-21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312A true CN109073312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26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875.9A Pending CN109073311A (zh) 2016-04-27 2017-04-21 冰箱
CN201780026906.2A Pending CN109073312A (zh) 2016-04-27 2017-04-21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875.9A Pending CN109073311A (zh) 2016-04-27 2017-04-21 冰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3450889A4 (zh)
JP (3) JP7164286B2 (zh)
CN (2) CN109073311A (zh)
TW (2) TWI7191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705A (zh) * 2019-05-13 2020-11-13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重力型回路热管及具有重力型回路热管的散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6564A (ja) * 2017-10-26 2019-05-23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2019219073A (ja) * 2018-06-15 2019-12-2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WO2020022238A1 (ja) * 2018-07-27 2020-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301137B2 (ja) * 2019-08-02 2023-06-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0612015B (zh) * 2019-08-05 2020-10-20 南京理工大学 具有叠层结构的相变型自然对流散热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0070A (ja) * 1991-05-15 1992-11-26 Showa Alum Corp 凝縮器
JPH0926252A (ja) * 1995-07-11 1997-01-28 Sharp Corp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CN103743164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微通道冷凝器
CN10449344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冷柜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的制造工艺
CN204830651U (zh) * 2014-03-18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5444472A (zh) * 2015-11-09 2016-03-30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6387U (ja) * 1982-06-04 1983-1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蔵庫
JPS6334466A (ja) * 1986-07-29 1988-02-1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凝縮器
JPH02115668U (zh) * 1989-02-28 1990-09-17
JP3129721B2 (ja) * 1989-07-26 2001-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凝縮器及び冷媒凝縮器のチューブ群数の設定方法
JP2517872Y2 (ja) * 1989-12-29 1996-11-20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633277U (ja) * 1992-10-06 1994-04-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自動販売機の冷却装置
JPH08105670A (ja) * 1994-10-04 1996-04-23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冷房装置用コンデンサ
JP3110650B2 (ja) * 1995-04-24 2000-11-20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GB2346680A (en) * 1999-02-11 2000-08-16 Llanelli Radiators Ltd Condenser
JP2001235255A (ja) * 2000-02-22 2001-08-31 Showa Denko Kk 凝縮器
JP2003004359A (ja) * 2001-06-22 2003-01-08 Hitachi Ltd 冷蔵庫
EP1329628B1 (de) 2002-01-16 2007-06-13 Wärtsilä Schweiz AG Zylinderdeckel mit einem Kühlkanalsystem für eine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JP2004150658A (ja) 2002-10-29 2004-05-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低温ショーケース
CN1781010A (zh) * 2003-04-28 2006-05-3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用于热交换器的侧板、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制造该热交换器的方法
EP1692437B1 (en) * 2003-11-20 2008-10-08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US7281387B2 (en) * 2004-04-29 2007-10-16 Carrie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Inc. Foul-resistant condenser using microchannel tubing
JP4609316B2 (ja) 2005-12-28 2011-01-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4989979B2 (ja) 2007-01-10 2012-08-0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08249284A (ja) * 2007-03-30 2008-10-16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凝縮器
CN101769656A (zh) * 2009-02-05 2010-07-07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冰箱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
JP201120890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装置
KR101786965B1 (ko) * 2010-10-28 2017-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JP2012200769A (ja) * 2011-03-25 2012-10-22 Mitsubishi Alum Co Ltd 熱交換器用扁平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55910A (ja) * 2012-01-30 2013-08-15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N104285116A (zh) * 2012-04-26 2015-0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室内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KR20140006681A (ko) * 2012-07-06 2014-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020680A (ja) * 2012-07-19 2014-02-03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14059073A (ja) * 2012-09-14 2014-04-03 Sharp Corp 凝縮装置および冷凍冷蔵庫
JP5578265B1 (ja) * 2012-12-27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301593B2 (ja) * 2013-06-07 2018-03-28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15052400A (ja) * 2013-09-05 2015-03-1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および冷蔵庫の製造方法
KR102168630B1 (ko) * 2013-11-05 2020-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의 냉각 사이클
CN203810801U (zh) * 2014-03-19 2014-09-03 海尔集团公司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冰箱
CN103925744A (zh) * 2014-05-05 2014-07-16 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及冰箱换热器
JP6373655B2 (ja) * 2014-06-26 2018-08-1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4390395A (zh) * 2014-11-19 2015-03-0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器和冰箱
CN104359255A (zh) 2014-11-19 2015-02-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凝器和冰箱
CN105180566A (zh) * 2015-10-22 2015-12-23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冷凝系统及其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0070A (ja) * 1991-05-15 1992-11-26 Showa Alum Corp 凝縮器
JPH0926252A (ja) * 1995-07-11 1997-01-28 Sharp Corp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CN103743164A (zh) * 2013-12-27 2014-04-23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微通道冷凝器
CN204830651U (zh) * 2014-03-18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4493449A (zh) * 2014-11-26 2015-04-08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冷柜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的制造工艺
CN105444472A (zh) * 2015-11-09 2016-03-30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用冷凝器组件、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705A (zh) * 2019-05-13 2020-11-13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重力型回路热管及具有重力型回路热管的散热装置
US11162738B2 (en) 2019-05-13 2021-11-02 Vast Glory Electronic & Hardware & Plastic (Hui Zhou) Ltd Gravity loop thermosyphon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1928705B (zh) * 2019-05-13 2022-03-25 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具有重力型回路热管的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0890A4 (en) 2020-01-08
EP3450889A1 (en) 2019-03-06
JP2020169814A (ja) 2020-10-15
EP3450890A1 (en) 2019-03-06
EP3450889A4 (en) 2020-01-08
JP6740057B2 (ja) 2020-08-12
JP7164286B2 (ja) 2022-11-01
TWI719196B (zh) 2021-02-21
TW201738517A (zh) 2017-11-01
TW201738518A (zh) 2017-11-01
CN109073311A (zh) 2018-12-21
JP2017201231A (ja) 2017-11-09
JP2017201230A (ja)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312A (zh) 冰箱
EP1872068B1 (en) Multi-part heat exchanger
US10655894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of refrigerator
CN100516726C (zh) 冰箱
US20150121949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of refrigerator
CN107407534A (zh) 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机
CN105229382B (zh) 用于空冷式冷却器的模块化盘管
AU2016340648B2 (en) Air conditioner
US9239179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421204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102338527B (zh) 冰箱
CN105466086B (zh) 热交换器
CN210569114U (zh) 具有排放盘的制冷系统
CN213630702U (zh) 移动式空调器
WO2017188146A1 (ja) 冷蔵庫
CN217952850U (zh) 一种导风式的制冷组件
WO2018040034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20958967U (zh) 制冷设备
JP2002235994A (ja) 熱交換器用伝熱管、その作製方法、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空調装置
CN213040656U (zh) 风管机
CN217541064U (zh) 一种中央空调器
CN219141422U (zh) 烘干机组风道结构
CN213872974U (zh) 一种带小型压缩机制冷的凉霸
US20220034558A1 (en) Refrig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