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2505A -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2505A
CN109072505A CN201780027266.7A CN201780027266A CN109072505A CN 109072505 A CN109072505 A CN 109072505A CN 201780027266 A CN201780027266 A CN 201780027266A CN 109072505 A CN109072505 A CN 10907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weaving machine
warp
shuttle
warp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72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2505B (zh
Inventor
W·胡芬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and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and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and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filed Critical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and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07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2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2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7/00Circular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织芯(1)上进行织造的圆织机,具有至少一个织梭(5),所述织梭具有纬纱管(7)并且能沿圆形的环绕路线绕织芯(1)运动,所述圆织机还具有多个经纱管装置(10),所述经纱管装置分别具有一个经纱管(11)。本发明提出,所述经纱管装置(10)构造成可移动的,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移动路径延伸通过由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包围的编织平面(6)。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造织芯的圆织机,具有至少一个织梭,所述织梭具有纬纱管并且能沿圆形的环绕路线绕织芯运动,所述圆织机还具有多个经纱管装置,所述经纱管装置分别具有一个经纱管。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利用所述类型的圆织机制造空心型材式的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圆织机和用于圆织机的织造方法通常用于制造软管式的用于消防水龙带、水软管、口袋等的织物。
所述类型的圆织机例如由文献EP 0080453A2已知。多个分别带有纬纱管(纬纱筒子)的所在沿圆形的环绕路线在上滚动环路和下滚动环路上滚动,所述纬纱管在圆形轨道上围绕织芯引导纬纱。织梭通过马达驱动的带有带动滚轮的转动件驱动。围绕环形滚道同心地设置经纱管装置,所述经纱管装置分别通过多个纱线转向结构从经纱管(经纱管)经由张紧装置和并丝导向件在上滚动环路和下滚动环路之间将经纱供应给织芯。织梭为了在织芯上构成织物而在交错扇形分布的经纱之间移动穿过,织梭的滚轮在位于下面的经纱上滚动。在所制成的织物连续地从织芯上抽出,从而形成连续的织物软管。
经纱多次转向并被滚压会使经纱产生明显的纤维负荷,这会导致经纱的高磨损。
特别敏感的纱线,如例如碳纤维由于这种损坏风险而不适于在圆织机上加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已知的圆织机在用于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纤维预制件的制造中的应用。
经纱必要的多次转向此外还不允许有高的纱线张力,此外,经纱的负载由于并丝导向会导致在织物中存在不均匀的纱线张力。因此,织物不能牢固地压紧在织芯的轮廓上,这对于通常连续地从静止的织芯上抽取连续织物软管是完全不实用的。但为了利用位置固定的织物在织芯上进行织造,特别是在具有变化的芯轮廓的织芯上进行织造,已知的圆织机并不适合。因此,利用已知的圆织机不能制造空心型材式的产品。
在根据文献FR 2339009 A1的圆织机中,经纱通过能倾斜地支承的经纱管和导丝管供应,所述经纱管和导丝管与用于使织梭环绕的滑槽交叉。所述滑槽为此被缝隙中断,导丝管沿所述缝隙占据其交变的位置。在这个结构形式中,避免了经纱被滚压并且避免了对经纱的并丝引导(Fachführung),这减小了纱线磨损。但在导丝管的摆动时经纱在管内壁上摩擦,这种摆动又会导致明显的纱线磨损。附加地,在导丝管圆弧状地摆动时,纱线张力在编织点处明显下降,这除了会导致疏松的织物以外还会导致不整齐的有缠乱的织造图案。织梭跳跃式地环绕经过所述缝隙又会附加地导致振动和纱线张力波动。
因此,这种已知的圆织机的可用性同样不利地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的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所述圆织机和方法扩展了已知圆织机的可用性并且特别是实现了能制造的织物结构和模式的更高的灵活性并且实现了能够在具有变化几何结构的织芯上进行织造。
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一种圆织机,在所述圆织机中,经纱管装置构造成能移动的,其中,带有经纱管的所述经纱管装置的移动路径延伸通过所述圆形环绕路线包围的编织平面。
一个或多个织梭以其纬纱管沿例如机械或电磁地构成的圆形环绕路线运动,所述环绕路线确定用于同心地绕织芯输送或引导织梭输送或导向线。
所述织梭可以主动地沿环绕路线运动,所述环绕路线构造成导向路线,或者所述一个或多个织梭可以被动地沿环绕路线被输送,此时,环绕路线构造成输送路线。
用于让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移动经过的可用的编织平面基本上通过用于输送或引导织梭的几何上确定的、圆形的环绕路线沿径向限定并且此外还由织梭的纬纱的分布走势确定。
在沿环绕路线环绕的织梭的纬纱无转向地分布时,编织平面限定了一个圆盘,所述圆盘由圆形的环绕路线包围并且纬纱在所述圆盘中延伸。
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优选设置成关于织芯的织造轴线沿径向(垂直于织造轴线)定向,由此得到圆织机的一种特别细长的构型。
对于织机确定的使用场合,可能有利的是,圆形的环绕路线准径向(与织造轴线成不等于90°的角)地设置。相应地,所形成的编织平面可以垂直于织造轴线也可以准径向(与织造轴线成不等于90°的角)地定向。
在一些情况下,织梭的纬纱的转向可以设置在圆形的环绕路线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由圆形的环绕路线包围的由纬纱走势确定的编织平面不是平坦的圆盘形的构造。编织平面此时对应于纬纱扭曲而发生扭曲。
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优选直接与编织平面相邻地设置,特别是设置在编织平面的侧向,以便使得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并且由此以较小的消耗重复地往复移动通过编织平面,以获得经纱交错的扇状分布,而在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的回转位置中,保证了织梭能移动经过。
经纱可以利用经纱管的位置交换而交错地相互分开,从而形成经纱并纱,此时经纱与行进穿过经纱并纱结构的纬纱发生交织,所述纬纱由沿环绕路线被引导的织梭的纬纱管上抽出。
根据经纱管交换其位置的顺序和工作循环,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织造图案。
借助于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穿过环绕路线包围的编织平面的直接可移动性,可以实现经纱与织梭输送或导向路线无接触的交叉。织梭的输送或导向路线上不存在横向通过的经纱或者不需要用于引导纱线的凹口。由于这种无中断的、均匀的输送或导向路线,可以非常快速且无振动地实现织梭的环绕并且此时保持纬纱具有高纱线张力。
经纱的供应可以在较短的路径上并且基本上没有转向地直接向编织点进行,在所述编织点处经纱与纬纱在织芯的表面上交织(unduliert),这能够明显降低经纱的纱线磨损并由此允许有高纱线张力。
经纱的侧向分开可以通过经纱管相对于编织平面变化的位置来影响并且此外还这样来优化,使得在保证织梭的通过空间的同时形成经纱相对于编织平面尽可能平的角度(织角),从而经纱的纱线张力在经纱管位置互换时基本上保持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几何设计结构特别是使得可以设置相对于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的定位路径大的用于输送或引导织梭的圆形环绕路线直径,由此可以实现经纱分布相对于编织平面的特别小的角度(织角),这种角度确保纱线张力有特别突出的均匀性。
结果就是,可以在纬纱和经纱有高纱线张力的同时实现特别高的环绕速度并且可以在没有纱线损失的情况下以高织造质量制造在织芯上绷紧的织物。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织造运行更为高效。
由于能实现纬纱和经纱的高纱线张力,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特别适于利用具有沿轴向延伸变化的横截面几何结构的织芯进行织造,因为绷紧地织造的纱线能够忠实于轮廓地贴靠到变化的织芯轮廓上。为了利用轮廓变化的织芯进行织造固定的、静止形成的织物,根据本发明,使织芯沿其转动轴线(织芯轴线)的方向或者说沿圆织机的重合的织造轴线的方向运动,以便能利用织芯的整个轮廓进行织造。经纱和纬纱在织芯表面交织的编织点此时沿织芯纵轴线移动。
通过保护性地引导纬纱和经纱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纱线材料、带材料或不同纤维粗细的纤维材料作为纬纱或经纱,如例如敏感的碳纤维,但也可以采用扁平带或其他织物束。所使用的经纱管和纬纱管也可以装载不同的纱线材料、带材料或不同纤维粗细的纤维材料。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特别是适于由纤维材料制成的空心型材式的、用于继续加工成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织物预制件,如例如用于制造用于纤维复合材料轮辋的织造的预制件。
圆织机的这种紧凑、同心的结构形式在两侧提供了特别方便的对编织平面和织芯的接近,从而织芯能够从两侧通过转交机构、如例如操作机器人引入圆织机中或取出。通过这种同心的结构形式提供的自由空间此外还使得能使用具有特别大直径的织芯。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可以设置多个圆形的环绕路线(输送和/或导向路线),沿所述环绕路线分别输送或引导一个或多个织梭并且所述环绕路线分别包围一个编织平面,经纱管交错和往复地移动通过所述编织平面。通过将多个圆形的环绕路线相互组合,使得可以实现多个具有不同环绕方向和环绕周期以及不同纱线材料、带材料或纤维材料的织梭的并行运行,由此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的纬纱并且可以实现可能的织造图案和织物特性更高的多样性。
用于输送和引导织梭的圆形的环绕路线优选可以相互平行地设置,但也可以相互不同定向地设置。特别是可以由此将相对于织造轴线沿径向定向的编织平面以及准径向定向的编织平面相互组合。
因此,可以设置圆形的环绕路线与集成的转向结构的组合,由此可以附加地将带有或内有扭曲的编织平面相组合。
根据所述圆织机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用于引导所述一个或多个织梭的圆形的环绕路线通过环形的导向轨道(导向路线)形成,在所述导向轨道中或上引导至少一个织梭。
此时,所述或各所述织梭通过滚动或滑动机构在环形的导向轨道(导向路线)中或上行进,所述导向轨道规定了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所述/各所述织梭沿所述环绕路线环绕,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在织梭通过之前或之后移动穿过所述编织平面,所述编织平面通过环形的导向轨道的内部空间沿径向限定并且由在环形的导向轨道内部的纬纱的走势形成。
这里经纱通过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的位置互换交错地在编织平面的两侧扇形分布,而不会以任何形式影响导向轨道的行进路线或织梭的通过。
纬纱管优选可以在环形的导向轨道的径向内侧边界的附近与编织平面相交,所述导向轨道限定编织平面的径向延伸。
所述导向轨道可以例如构造成内动子轨道,其中,织梭在由导向轨道沿径向限定的圆形环绕路线的内部并由此在编织平面中环绕。但导向轨道可以也可以构造成外动子轨道,其中,织梭在由导向轨道沿径向限定的圆形环绕路线的外部并且由此在编织平面的外部环绕。这样的构造形式也是可以设想的,其中织梭集成地设置在导向轨道的内部并由此同样不在编织平面内环绕。
导向轨道所有的情况下都提供了连续的无中断的行进路线,所述行进路线在纬纱具有均匀的高纱线张力的同时实现了织梭无振动的环绕,由此在高环绕速度的同时能实现均匀的织造运行。
如果所述导向轨道构造成外动子轨道,其中环绕的织梭在圆形的环绕路线和编织平面之外运动,则编织平面仅由纬纱管的纬纱穿过,从而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可以更靠近编织平面地定位。由此一方面可以将圆织机构造得更为紧凑。另一方面经纱与编织平面的最大织角可以更小,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纱线张力的均匀性。特别是,经纱的转交路径也变得更短,由此织造速度更高。
导向轨道有利地具有多个分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织梭沿其圆形的环绕路线(导向路线)由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引导,所述导向轨道由两个或更多个分轨道组成,这改进了对织梭的引导并且由此可以实现织梭明显低振动并且低噪音的环绕。隔开间距的分轨道的空隙使得例如纬纱在外动子导轨中可以通过或者例如使得可以接近织梭的驱动装置。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所述织梭分别通过直接驱动装置并且由此单独地驱动。在所述导向轨道(导向路线)中或上环绕的织梭可以为了构成具体希望的织造图案单独地操控并由此相互独立地以及暂时地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行或者暂时地停止。
备选地,织梭、优选多个织梭可以通过能旋转地支承的带动件单独或共同地驱动。在这个驱动形式中,沿导向轨道(导向路线)行进的织梭可以通过带动件的不同带动元件携带。多个织梭由此可以彼此同时并以保持不变的间距地环绕,由此相对于直接驱动装置可以使用于织梭的驱动装置的结构上的支出和位置需求最小化。带动件可以环形地构造成带动环。
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一个有利的备选实施形式,用于输送织梭/各织梭的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通过优选能旋转地支承在机架上的、环形的转动件(输送路线)构成,在所述转动件上固定至少一个织梭并且由此所述织梭能利用所述转动件输送。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沿共同的圆形环绕路线输送一个或多个固定在环形的转动件(转环)上的织梭,所述环绕路线通过转环确定。与在具有一个导向轨道的实施形式中不同,所述织梭不是主动地沿环绕路线(导向路线)被引导,而是与环绕路线(输送路线)固定连接地被动地被输送。
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移动穿过沿径向限定编织平面的转环的内部空间,此时,经纱通过经纱管重复的位置交换在由纬纱的走势在转环内部确定的编织平面的两侧交错地扇形分布,而不会以任何形式影响转环或织梭的环绕。
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可以优选在转环径向内侧的边界附近与编织平面交叉。
转环为了同时引导和驱动所有固定的织梭既用作导向机构也用作驱动机构。不需要分开的导轨和驱动装置,这带来了较小的结构上的支出。
转环可以通过固定在机架上的马达在中心或偏心地驱动。
由于织梭的环绕没有任何滚动或滑动阻力地进行,在高环绕速度的同时实现了特别均匀、无振动的织造运行。
由于织梭稳定地固定在转环上,可以带动特别大的纬纱管。
所述一个织梭或所述多个织梭可以沿径向设置在转环的内侧并由此在由转环限定的编织平面的内部环绕。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考虑到在编织平面中环绕的织梭的环绕空间的情况下定位在编织平面的侧向。
所述一个织梭或所述多个织梭也可以沿径向设置在转环的外侧并且由此在由转环限定的编织平面的外部环绕。
在这样设置织梭时,纬纱可以例如分别穿过转环中一个导丝孔并供应给编织平面。
如果织梭沿径向设置在转环的外侧,据此,织梭在由环形的环绕路线限定的编织平面的外部运动,编织平面类似于具有外动子导轨的实施形式仅由纬纱管的纬纱本身穿过,从而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可以在不必考虑织梭的环绕空间的情况下直接定位在编织平面上。由此得到与具有外动子导轨的实施形式相同的优点,这里参考该实施形式。
也可以设想侧向或集成地将所述一个织梭/所述多个织梭设置在转环上,此时,所述一个织梭/所述多个织梭同样不是在编织平面中环绕。
根据纬纱管在织梭上的布置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纬纱管的转动轴线沿织梭的转动方向绕织造轴线设置。换言之,纬纱管的转动轴线沿织梭的环绕路线的切向延伸。因此空间效率特别高地实现织梭的环绕,从而圆织机可以设计得更为紧凑。
备选地可能有利的是,纬纱管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织造轴线设置,此时,在纬纱管通过时,纬纱管与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发生较小的重叠并且为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的位置互换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根据所使用的织造材料和希望的制造结果,可能有利的是,经纱管的转动轴线基本上以沿平行于织造轴线(并且由此基本上垂直于编织平面)的定向或基本上以沿织造轴线的切向(并且因此基本上垂直于编织平面的)的定向设置。在这种布置结构中,经纱分别切向地并且由此没有转向地从经纱管上抽取,这对于使用非常脆弱的纤维、如高模量的碳纤维是有利的。
圆织机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设定,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移动路径构造成以保持相同的半径圆弧形地穿过编织平面。
通过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穿过编织平面的这种运动,从经纱管到编织点的经纱长度在经纱管的整个移动路径上保持恒定,从而为了使经纱分开而转交或接收经纱管期间可以防止纱线张力发生可能波动。由此可以实现特别均匀的固定的织物。
圆织机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设定,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构造成能沿运动路径在编织平面的侧面移动。
根据圆织机的这个实施形式,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既能移动穿过编织平面也能在编织平面旁边、优选平行于编织平面移动。
一个或多个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可以周期式地或连续地、反复或交替地、局部或完整地并且以相互间和到织造轴线变化的间距在圆织机的周边上环绕地被引导。
由此可以相对于织造轴线实现经纱任意的、可变的走势,这明显扩展了能够用所述圆织机实现的织物结构和织物图案方面的变型。
一个结构上有利的实施形式设定,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能借助于定位装置移动并定位在确定的互换位置中。所述定位装置将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沿预先确定的移动路径并且为了使经纱进行交替的侧面更替和扇形展开而带入编织平面两侧的互换位置中。
定位装置可以相对于机架固定地设置在圆织机的机壳上,例如设置在用于输送或导向路线的支架上,或者也可以活动地支承。定位装置具有用于使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移动和定位的机构。
在定位装置的一个实用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定位装置具有分别至少具有一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和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能移动的纱管抓具用于交替地将经纱管从一个互换位置转交到另一个互换位置,而静止的纱管抓具用于暂时地并且在一个互换位置中固定或锁定经纱管。
能移动的纱管抓具可以例如借助于受引导的由调节马达驱动的传动杆(导向杆)移动。由此可以在编织平面的两侧实现经纱管直线的、快速的位置更换。
备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具有至少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由此可以同时并且在一半移动路径上既从一个互换位置接收经纱管,还将经纱管转交到另一个互换位置中以及相反地进行。活动的纱管抓具为了接收/转交经纱管相向移动,从而每个活动的纱管抓具要走过的路程以及由此还有移动时间都缩短了一半。由此,使得通过连同经纱管一起移动通过的纱管抓具对织梭的环绕路线的占用时间变短,从而可以提高织梭的环绕速度或者环绕的织梭的数量。
将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与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相互组合和配合作用,可以实现局部地接收或转交经纱管,如例如在具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圆形环绕路线(输送和/或导向路线)的实施形式中,接收或转交到两个编织平面之间的中间位置中。
用于定位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定位装置的这个实施形式可以任意地通过多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和多个静止的纱管抓具来扩展。
根据圆织机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定位装置具有操作机器人或者设置在操作机器人上。
如果定位装置具有操作机器人,则所有的自由度都可以用于对纱管抓具并由此对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进行引导和定位。
如果定位装置设置在操作机器人上,则例如可以将定位装置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穿过编织平面的直线运动与定位装置在编织平面侧向的能自由选择的移动运动或位置改变相组合,据此,可以得到了用于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大量的运动路径组合。
根据所述圆织机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定位装置设置在绕织造轴线能旋转地支承的经纱管环上。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机构实现定位装置在编织平面的侧向沿确定半径绕织造轴线的旋转运动。
在经纱管环上可以设置多个定位装置并且这些定位装置同时以彼此间和到织造轴线的固定的间距运动。
经纱管环的运动并且由此还有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运动能通过驱动装置连续或不连续地、顺时针或逆时针地调整。
这个实施形式使得例如可以将多个定位装置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穿过编织平面的直线运动与定位装置在编织平面侧向的旋转运动相结合,据此同样可以得到了用于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大量的运动路径组合。
根据另一个实施形式设定,在交换位置中,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外轮廓到织造轴线的径向间距或定位装置的外轮廓到织造轴线的径向间距小于织梭的内轮廓到织造轴线的径向间距。
在机器元件的这种布置形式中,在编织平面中随纬纱管环绕的织梭与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相比与织造轴线隔开更大的半径,在这种布置形式中,在织梭和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之间尺寸和间距能互不影响地选择,而不会妨碍纬纱管的必要的环绕空间。
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基本上与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的位置需求无关地选择纬纱管的尺寸,并且反之亦然。也可以带动直径更大的纬纱管,而不必因此提高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到编织平面的侧向间距或定位装置到编织平面的侧向间距。利用大纬纱管和经纱管可以提高无中断的织造时长。
相反,还得到机器元件特别节省空间和紧凑的布置形式,因为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可以直接定位到带有穿过的纬纱的编织平面上。
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经纱管装置或经纱管较短的转交路径以及纱管抓具与此相关的较短的转交时间同时使得可以提高织造速度。
此外,还得到经纱到编织平面的特别小的织角,这确保了在经纱管位置交换时近似恒定地保持纱线张力并且此外还实现了均匀绷紧的织物。
备选地可以设定,织梭的外轮廓到织造轴线的径向间距小于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的内轮廓到织造轴线或定位装置的内轮廓到织造轴线的径向间距。
由此得到用于相互节省空间和紧凑地不是机器元件的另一个有利的变型方案。
在编织平面中随着纬纱管环绕的织梭例如可以通过加长的支座与引导或输送织梭的圆形环绕路线沿径向隔开间距,从而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可以布置在编织平面的位于圆形的环绕路线和织梭之间的径向区域中。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由此可以这样靠近编织平面地定位,使得通过所述带有经纱管的经纱管装置或定位装置恰好还能保证织梭在编织平面中环绕的支座的通过空间,并且通过经纱的并纱分开(Fachspreizung)恰好确保了织梭的通过空间。
在这种布置结构中,特别是作用在织梭上的离心力较小。由此所述圆织机可以在振动较小的同时以织梭的高环绕速度并且因此以高织造速度运行。此外,机架由于离心力较小可以设计得更轻。更小地作用的离心力防止纤维材料发生偏移。
根据所述圆织机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纬纱管可以借助于操作机器人设置在任意的织梭上。这使得可以自动地更换纬纱管并且特别是在制作织物期间可以任意地将带有纬纱的纬纱管定位在不同的织梭上。
由此,一方面可以将圆织机的运行设计得更为高效,并且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制作的织造图案和织物特性的灵活性。
优选织芯可以构造成能轴向移动和/或能转动的。
在能沿轴向移动的实施形式中,织芯可以相对于编织点沿其织芯轴线或织机的织造轴线移动,从而可以形成保留在织芯上的织物。就是说,织物静止地设置在织芯上,而不会被织芯输送,如在根据现有技术中那样进行常规的软管抽取。完成的织物可以在利用织芯进行织造之后取下或与织芯一起从圆织机中取出。这使得可以制造单独的、对应于相应使用的织芯构成的空心型材式的织造产品。
在组合的实施形式中,可以在轴向运动期间附加地设置织芯的转动,以便关于织造轴线产生经纱(和纬纱)在织芯上的相应角度位置,这特别是对于受到扭转载荷的织物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是有利的。
根据另一个实施形式设定,织芯具有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为了实现织物高的和均匀的纱线张力,还可以以绷紧地贴靠在织芯的横截面轮廓上的织物制造单独的空心型材式的织物产品。最终,可以采用精确地反映了织物产品的希望的几何形状的织芯。
如果织芯构造成多部分式的,则完成的织物、特别是具有变化横截面轮廓的织物可以较为容易地从织芯上取下。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还设定了一种用于利用根据装置权利要求之一的圆织机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方法,所述圆织机将前面说明的装置的优点转换为相应的方法技术上的优点。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在织造过程期间织芯连续地或不连续地沿轴向在其织芯轴线的方向上或者说沿着圆织机的重合的织造轴线移动和/或绕其织芯轴线或者说绕织造轴线转动。织芯所述轴向的和旋转的运动也包括相应的反向的返回运动。
据此,编织点关于织芯的定位总体上能可变地调整,从而织物的密度、分层和织造纱线沿织芯的定向是可变的并且可以产生确定的具有不同织物密度、织物层和织物结构的织物。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织芯可以在圆织机的两侧输入和输出。这是的可以通过由于圆织机的由此得到同心设计结构在织造轴线的侧向延长部中实现的大的位置供应,这个区域在圆织机的两侧可以用于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向圆织机供应和从圆织机导出织芯。这种运输可能性对于织芯更换过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由此要在圆织机中用于织造的织芯的更换可以有选择地以自动的在线(inline)或回线(returnline)地进行。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形式,可以以技术上有利的方式设定,织芯用作成型和固化芯。
为此,所产生的空心型材式的织物留在织芯上以便继续加工,并且在从圆织机中移除织芯之后与织芯一起直接供应的机械加工。
继续加工可以包括利用树脂对所制成的织物进行浸渍并进一步使经浸渍的织物固化,此时织芯继续用作成型芯和固化芯,只有在所述继续处理之后在能够从织芯上将完成的、硬化的空心型材式的织物产品脱模。
备选地可以设定,所产生织物在除去织芯之前,至少被带入自稳定的状态中并且作为自稳定的、空心成型的织物预制件继续加工成空心型材式的织物产品。织物预制件的自稳定的状态例如可以通过添加和熔入结合剂来实现,所述结合剂将所织造的纱线相互粘接。
所述特征和其他由权利要求、对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得出的特征可以分别本身独立地或相互组合地作为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实现,这里要求保护这些实施形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关的附图用示意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转环的圆织机的正视图,所述转环具有两个织梭,
图2a、b、c用利用织芯进行织造的三个工作阶段示出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侧视图,
图3示出在利用成型的两部分式的具有变化横截面的织芯进行织造时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其中设有备选的定位装置,
图4示出根据图1的带有经纱管装置的圆织机的半边的侧视图,其中,经纱管的转动轴线关于织造轴线切向设置,
图5示出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半边的侧视图,其中织梭关于织造轴线设置在经纱管装置的内轮廓的半径之内,
图6示出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半边的侧视图,其中定位装置具有能圆形移动的纱管抓具,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所述圆织机具有两个分别带有两个织梭的转环,
图8a示出根据图7的圆织机的半边的侧视图,其中设有第一备选定位装置,
图8b示出根据图7的圆织机的半边的侧视图,其中设有第二备选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备选定位装置具有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和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正视图,该圆织机具有沿该圆织机的轴向能移动地设置的定位装置,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正视图,该圆织机具有设置在至少一个能旋转地支承的经纱管环结构上的定位装置,
图11示出根据图10的圆织机的一个变型方案的半边侧视图,该圆织机具有多个经纱管环结构,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正视图,该圆织机具有多部分式的、环形的导向轨道,在所述导向轨道上引导五个织梭,
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圆织机的侧视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该圆织机具有三个多部分式的、环形的导向轨道,这些导向轨道分别具有两个织梭,
图15示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该圆织机具有一个多部分式的、环形的导向轨道,该导向轨道具有多个经纱管环结构,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该圆织机具有一个转环和具有操作机器人的定位装置,
图17示出根据图8b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所述圆织机具有用于更换纬纱管的操作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按照图1具有设置在中心的织芯1a和环形的转动件(转环)2,所述织芯具有圆柱形的横截面。所述织芯1a能绕织造轴线3旋转地并且能沿该织造轴线3移动地支承在圆织机的空心圆柱形的机壳4上。所述转环2同样能旋转地支承在机壳4上并且同心地绕织芯1a转动。
在转环2上固定两个相互错开180°并且由此彼此相对设置的织梭5,所述织梭由于转环2的旋转运动以彼此间保持相同的间距沿由转环2形成的圆形的环绕路线(输送路线)2围绕织芯1a被输送,织梭5的输送线通过转环(输送路线)的构造形状确定。在这个实施例中,转环2的内部空间沿径向延伸限定了圆织机的可用的编织平面6。
织梭5分别具有一个纬纱管(纬纱筒子)7,所述纬纱管的纬纱8为了在织芯1a上进行织造而以一定的纱线张力沿直线被引导到织芯1a上的编织点处。特别是由图2a、b、c所示,转动环2内部空间中的编织平面6的构型通过纬纱8的走势参与确定,所述编织平面基本上构造成圆盘状的,织梭5在该实施例中伸入转环2的内部空间并且因此在编织平面5的内部环绕。
如进一步由图1和2a、b、c所示,转环2由马达9通过例如齿轮传动装置驱动。转环2的转动支承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包围转环2的滚动轴承实现。
同心地绕织芯1a并且以彼此间相同的间距设置12的经纱管装置10,它们分别具有一个经纱管(经纱管)11,所述经纱管的经纱12为了在织芯1a上进行织造在确定的纱线张力下沿直线被引导到织芯1a上的编织点处。
经纱管装置10分别通过一个固定在机壳4上的定位装置13能基本上沿轴向、优选平行于织造轴线3移动并能定位在编织平面6旁边的两个互换位置中(见图1、2a、b、c)。
每个用于对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进行移动和定位的定位装置13根据图2设有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这些纱管抓具在转环2的两侧在圆织机的周边上分布地设置。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a、b、c中分别仅示出两个定位装置13,即围绕圆织机的圆柱形机壳4的周边均匀地设置的12的定位装置中6点钟位置和12点钟位置中的定位装置。
每个定位装置13的两个纱管抓具14a通过导向杆15能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机壳4上并且是能单独控制的。
为了重复地使经纱12交错,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通过纱管抓具14a平行于织造轴线3引导穿过编织平面6并交替地在编织平面6两侧定位至互换位置中。
经纱管11的经纱12此时以相对于编织平面6交替变化的角度16(织角)朝织芯1a上的编织点延伸,而纬纱8基本上垂直于织造轴线3延伸(见图2a、b、c)。
通过交错形成的经纱12的相互分开布置和沿转换2的旋转方向环绕的两个织梭5,经纱12与纬纱8相交织,以便在织芯1a上进行织造,从而制造空心型材式的织物17。
被织梭6带动的纬纱管7的转动轴线沿织梭5的周向上设置,而经纱管11的转动轴线基本上平行于编织平面6且垂直于织造轴线3设置。
利用纱线筒子7、11相对于编织平面6或织造轴线3的这种设置和定向,基本上以很少或没有转向地实现向织芯1a供应纬纱8和经纱12。
图2a、b、c示出在圆织机中在织梭5环绕180°期间经纱管装置10或纬纱管11互换的定位过程的三个阶段的瞬时图示。
图2a中,两个织梭5处于圆织机的6点钟位置和12点钟位置。在这个位置中,相应的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在图平面中在右边位于转换2旁边或在左边位于转环2旁边,从而通过经纱12从编织平面6分开而在形成并纱结构(Fachung)的情况下留出用于织梭5沿转环2围绕织造轴线3的旋转方向移动穿过的空间。
在织梭5移动通过6点钟位置或12点钟位置之后,定位装置13的纱管抓具14a相向移动并直接在编织平面6中相遇,以便接收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由此每个纱管抓具14a只需要大致移动经过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之间的互换位置之间的路段的一半,由此,位置交换可以较快地进行。
在根据图2c的工作阶段中,此前在图平面中定位在转环2的右边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处于转换2的左侧;同样,此前在图平面中定位在转环2的左边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处于转换2的右侧。通过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现在互换的位置,经纱12现在反向地从编织平面6张开并再次形成用于使织梭5再次移动穿过的并纱结构,这里,之前处于6点钟位置的织梭6移动通过12点钟位置,反之亦然。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交错也可以选择成在织梭5多次通过之后进行。
经纱12在前面所述的或其他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交错的模式中交错地反向分开,由此,经纱12与在转环2的环绕路线上被带动织梭5的纬纱8进行交织(Ondulierung),以制造具有希望的织造图案的织物17。
通过转环2的可操控的驱动马达9和纱管抓具14的单独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织造图案也可以在织造过程进行中改变。
通过固定地在环绕的转换2上固定的织梭5和直线地从被带动的纬纱管7分布到织芯1a的纬纱,可以建立纬纱8的高纱线张力,由此,能够在织芯1a上制造固定的织物17。
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直接与转环2的内部空间侧向相邻地设置并且由此位于编织平面6的附近,从而能够在较短的路径上实现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转交,并且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位置交换期间经纱12相对于编织平面6的织角出现较小的角度变化。
织芯1a可以在织造过程期间根据希望的织造结果例如静止地固定,此时,连续地沿轴向方向沿织造轴线3从织芯1a上拉下织物17。备选地,织芯1a可以沿轴向沿织造轴线3运动,此时,织物17位置固定/静止地布设在织芯1a上。织芯1a的轴向运动根据希望的织造结果可以例如准静止地、不连续地或连续地进行。织芯1a也可以进行往复运动,以便产生多个织物层17。
在其轴向运动期间,织芯1a可以附加地被置于绕织造轴线3的转动,以便在织芯1a上相对于织造轴线3产生经纱12和纬纱8的例如为+/-60°的变化的角度位置。
在对织芯1a进行织造之后,通过静止地保留在织芯1a上的织物17可以沿侧向从圆织机中取出织芯1a并且给圆织机装载另一个待织造的织芯1a。
在图3中示出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半边局部,所述圆织机示出在具有双抛物线形式(空竹形)的变化横截面的不均匀轮廓的织芯1b上的织造。所述具有不均匀轮廓的织芯1b在轴向上沿织造轴线3移动,此时织物17位置固定/静止地沿织芯1b布设。
下面仅说明与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区别。
绷紧地对纬纱8和经纱12进行导丝连同基本上没有转向的导丝和基本上均匀的纱线张力使得,即使在具有不均匀轮廓的织芯1b上也可以产生固定贴靠的并且轮廓相同地符合织芯1b的轮廓的织物17。
不均匀地成形的织芯1b为了便于使相应地成形的织物17脱模构造成两部分式的。织芯1b在该实施例中构成的横向分割结构使得,可以容易地从两侧将双抛物线式成形的织物17上分离。
类似于图2a、b、c,在图3中为了清楚起见在用于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所述12个定位装置13中仅示出一个,即设置在圆织机的12点钟位置中的定位装置13。
根据图3的定位装置13与根据图2a、b、c的实施形式不同分别仅设有一个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这里在图平面中位于右边),在编织平面6的另一侧并且相对设置的相配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在图平面中位于左边)相对于机架固定地固定在机壳4上。
在图平面中位于编织平面6右边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经纱管右侧的位置用R表示)为了交错地定位借助于可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引导穿过编织平面6并转交给编织平面6左边的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所述静止的纱管抓具在交错周期期间保持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经纱管11左侧位置用L表示)。在带有纬纱管7的织梭5移动通过之后,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从静止的纱管抓具14b上取下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并且使其移动回到初始的互换位置,在另一个织梭5移动通过之后,从这里重新将其转交给静止的纱管抓具14b。这里,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通过相应地延伸的导向杆15承担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两侧的互换位置之间的整个路段。以相对于织梭5的通行确定的交替模式重复这个过程。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与根据图2a、b、c的实施形式不同,只有所有纱管抓具14的一半构造成可移动的,据此,有利地降低了用于轴向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结构上的支出。
图4示出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半边局部,该圆织机具有根据图3的定位装置13。与图3不同,该圆织机具有不同的经纱管11的布置结构并且具有特别大的不均匀成形的织芯1b。
参考根据图4的圆织机,此外还示出定位机构13不同的运行循环,所述定位装置在织芯1b上产生可见的不同的织造图案。
下面应仅说明圆织机和织造方法的这些区别。
关于经纱管11的与根据图3的圆织机的布置结构,根据图4的经纱管11的转动轴线尽管同样以基本上平行于编织平面6但相对于织造轴线3沿切向的定向设置。经纱12在这种布置结构中由此完全没有转向地从经纱管11抽出,这实现了特别保护纱线的引导。
此外在图4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几何结构使得能够使用具有特别大的横截面的织芯1。织芯1的半径可以最大达到环绕的织梭5或纬纱管7的内半径或者达到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内半径,根据织造轴线3的哪个部分更为靠近。
利用根据图4的圆织机,按照织物17在织芯1b上可见的织造图案采用这样织造方法,其中,这样控制定位装置13,使得经纱管11在三次织梭通过(第一个织梭4通过、第二织梭5通过,第一个织梭5再次通过)之后才变换其位置,从而所制成的织物17具有较少的交织部。具有较少交织部的织物17以特别保护纤维的方式被处理,因为出现较少的弱化纤维的纤维转向部,这特别是在使用敏感的纤维材料时是有利的。
在图5中示出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半边局部,该圆织机具有根据图3的定位装置13并且具有环绕的织梭5在转环2上以及相对于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另一种布置结构。环绕的织梭5和经纱管装置10这里相对于织造轴线3处于明显不同的径向高度。
下面仅说明与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区别。
板条状延伸的支座18将织梭5与转环2连接并将织梭保持在到织造轴线3的确定的径向间距处。
织梭5或纬纱管7到织造轴线3的所述径向间距由此这样确定,使得所述间距小于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朝向织芯1b的外轮廓的径向间距。
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这样能更为靠近编织平面6定位,而不会与穿过的织梭5发生碰撞。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主体到织造轴线3的间距尺寸这样设计,使得用于让织梭5的板条状延伸支座18穿过并且让织梭5穿过的空间通过经纱12紧密的并纱结构来确保。
由此得到通过定位装置13沿轴向运动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更短的移动路径和移动时间,同时可以相应地提高织造速度。
定位装置13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的移动路径类似于图3通过相对于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更为紧密的定位变得明显更短并且使得可以实现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类似地快速的位置交换,如在根据图2a、b、c的具有两个配合作用的可移动的纱管抓具14a的定位装置13的实施形式中那样。
此外根据这个实施形式还得到经纱12相对于编织平面6特别小的织角16,相应地纱线张力有相应较小的波动。
图6示出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半边局部,类似于图5,该圆织机具有用于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定位装置13,与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不同,活动的纱管抓具14a的导向杆15和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的支座这样设置和设计,使得替代直线轴向的移动运动,实现活动的纱管抓具14a沿恒定的半径绕织芯1b上的编织点的圆弧形的移动路径。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经纱12在经纱管11和织芯1b上的编织点之间的长度在经纱管11移动路径的每个位置处都保持相同,从而由此纱线张力以与用于持续形状稳定地制造织物17相对应的优点在整个移动路径上保持恒定。
在图7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半边局部,该圆织机与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不同具有两个转环2.1、2.2,这两个转环以相互平行的布置形式能旋转地支承在空心圆柱形的机壳4上并绕不均匀地成型的具有变化横截面的织芯1b环绕。
下面仅说明与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区别。
这两个转环2.1、2.2构成两个圆形的环绕路线(输送路线)2.1、2.2,用于分别输送一个织梭对5,所述织梭对成对地在类似于根据图5、6的支座18上分别固定在一个转环2.1、2.2上并且以彼此间保持相同的间距以相应转环2.1、2.2的转动运动被带动。优选织梭对的织梭5相互错开180°并且由此相对置地设置在相应转环2.1、2.2中。
每个转环2.1、2.2的内部空间分别包围一个圆织机可用的编织平面6.1、6.2。利用两个转环2.1、2.2的织梭5引导的纬纱8沿直线延伸到织芯1b上的相同编织点处,从而编织平面6.1、6.2构造成基本上为圆盘形的并且是基本上相互平行的。
转环2.1、2.2可以通过分开的驱动马达9.1、9.2同向或反向地环绕以及以彼此不同的速度环绕,由此,与交替运动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相配合可以制造具有非常独特的织造图案并且具有不同的织物特性的织物17。
这个实施形式此外还使得能以彼此不同的纤维质量处理多个纬纱8。
类似于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该圆织机具有用于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定位装置13,并且类似于根据图5、6的实施形式具有织梭5在转换2.1、2.2上的布置结构。
为了通过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进行交错的定位,利用相应长形延伸的导向杆15沿轴向引导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经纱管11右边的位置用R表示)穿过两个编织平面6.1、6.2并将其转交给在两个编织平面6.1、6.2左侧的对应静止的纱管抓具14b,并且在这里在交错周期期间保持(经纱管11座边的位置用L表示)。在两个转环2.1、2.2的一个织梭5或多个织梭5按确定的模式移动通过之后,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同样按确定的交错的模式从静止纱管抓具14b接收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并使其移动返回初始互换位置。
图8a示出根据图7的圆织机的具有多个定位装置13的第一备选实施形式,所述定位装置与根据图3的定位装置13的实施形式不同除了分别具有一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和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14b以外还具有另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14b。
相对于根据图3的实施形式附加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可以设置在两个转环2.1、2.2之间的中点(位置M)处的中间互换位置中。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可以任意地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转交给左侧的互换位置(位置I)中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转交给中间的互换位置中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
由此提高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交变的灵活性,从而在织造图案的设计上实现了更多的灵活性。
图8b示出根据图7的具有定位装置13的圆织机的第二备选实施形式,所述定位装置与根据图1、2a、b、c的定位装置实施形式不同除了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还具有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14b。
相对于根据图1、2a、b、c的实施形式附加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在两个转环2.1、2.2之间设置在中间互换位置(位置M)中。
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可以在可选的交错模式中交错地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转交给处于中间位置中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转交给处于外部交换位置(位置R、L)中的相对置的能运动的纱管抓具14a。
在这个实施形式中也可以同时通过相同的定位装置13操作两个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如由图8b可见,两个定位在位置R和L上的经纱管11交错地转交给处于中间互换位置(位置M)中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从这个位置接收。
由此不仅提高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交错模式的灵活性连同后面织造图案设计提高的灵活性,而且还由于较短的且能同时执行的转交路径而提高了织造速度。
这种具有两个转环2.1、2.2和能灵活操作的定位装置13的双圆织机提高了可用的运行参数、材料和织造模式的组合可能性,用于实现具有多样化的织造图案和织物特性的织物17。
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可以装备任意多个转换2或编织平面6和装备具有任意多个纱管抓具元件的定位装置13。
图9示出一个圆织机,该圆织机类似于根据图1的圆织机具有一个转环2,该转环具有两个织梭4和12个分别带有一个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所述经纱管装置10通过各一个定位装置支承在圆织机的空心圆柱形机壳4上。
与根据图1的圆织机不同,所述12个定位装置13中的个别或多个定位装置构造成能沿机壳4的周边移动。
由此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通过能移动的定位装置13不仅沿轴向平行于织造轴线13移位,而且还能沿切向(周向)方向绕织造轴线3变化地移位。
下面应仅详细说明相对于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区别。作用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沿圆织机的周边能移动的定位装置13分别通过滑动或滚动元件19沿环绕的或局部的槽20或在空心圆柱形的机壳4中的孔式轨道中能移动或能滚动地支承并分别能利用(未示出)的调节马达操控。
由此能实现在圆织机的周边上分布设置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沿切向方向绕织芯1a的移位,如通过图9中的箭头示出的那样。这样,例如定位装置13可以对应于箭头从2点钟位置移动到1点钟位置以及移动返回,而相邻的定位装置13从1点钟位置定位到0点钟位置和1点钟位置之间以及定位返回。
定位装置13此外还可以在通过转环2和纬纱8构成的编织平面6的单侧或两侧能切向移动地设置在机壳4上。
在编织平面6一侧的定位装置13的相对于机架固定地或能切向移动地设置在机壳4上的抓具元件14特别是可以与编织平面6另一侧的定位装置13的相对于机架固定或能切向移动地设置的抓具元件14相互组合地配合作用(未示出)。
由此特别是得到,为了经纱12的反复交错,一个定位装置13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能沿轴向移动通过编织平面6的纱管抓具14a能与相邻定位装置13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能沿轴向移动通过编织平面6的纱管抓具14a进入作用连接。
定位装置13相对应的抓具元件14灵活的旋转位置和组合方案使得,经纱12相对于织造轴线3可以有可变的走势并且与纬纱8在织芯上编织的经纱12可以产生任意的成束或缺口布置形式,从而例如如图9所示,织物17中的开口或厚度可以机械式地并且以较少的支出构成。
根据图10的圆织机与根据图9的圆织机不同具有至少一个能旋转地支承在箱形的机壳4上的经纱管环21,一部分定位装置13或全部12个定位装置13设置在所述经纱管环上。这些定位装置13或另外的定位装置13备选地可以分布地设置在多个经纱管环21.1、21.2、21.3、21.4上。
经纱管环21或经纱管环21.1、21.2、21.3、21.4设置在通过转环2限定的编织平面6的侧向并分别同心地绕织造轴线3能转动地支承在机壳4上。经纱管环21或经纱管环21.1、21.2、21.3、21.4能旋转支承在该实施例中类似于转环2的旋转支承分别通过固定在机壳4上滚动轴承来实现(见图1)。
每个经纱管环21.1、21.2、21.3、21.4单独地分别用一个马达22并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驱动和控制,从而所述经纱管环连同位于其上的定位装置13能以确定的模式(周期式或连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并且定位装置13可以绕圆织机在周边上占据任意的旋转位置,如通过图10中的箭头示出的那样。
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通过能环绕移动的定位装置13一方面能沿轴向并且由此平行于织造轴线3移动,另一方面还能沿切向(周向)方向绕织造轴线3变化地移动。
以这种方式能旋转地支承的定位装置13的抓具元件14在编织平面6的一侧或两侧与相对于机架固定设置的定位装置13的抓具元件14相组合(未示出)。
这样,在编织平面6一侧的定位装置13的纱管抓具14设置在经纱管环21上,而在编织平面6另一侧的定位装置13的对应纱管抓具14关于机架固定地设置在机壳4上(未示出)。
如图11用根据图10的圆织机的半边侧视图示例性示出的那样,定位装置12可以设置在编织平面6的两侧支承的经纱管环21.1、21.2、21.3、21.4上,经纱管环21.1、21.2、21.3、21.4能周期性地或连续地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并且彼此同向或返向地旋转式地运动。
在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为了重复地交换经纱12,一个定位装置13的静止的或能沿轴向移动通过编织平面6的纱管抓具14a、14b能够选择与相邻的定位装置的静止的或能沿轴向移动通过编织平面6的纱管抓具14a、14b作用连接。
定位装置13的抓具元件14(纱管抓具14)的这种任意的旋转位置和组合可能性使得可以在与纬纱8交织时实现经纱12走势特别高的灵活性并且由此可能的织造图案的范围非常广。
图11详细示出根据图10的圆织机的一种可能的变型方案,该圆织机分别具有两个在编织平面6两侧能旋转地支承在机壳4上的经纱管环21.1、21.2、21.3、21.4,就是说两个经纱管环21.1、21.2在图平面中位于转环2和相关编织平面6的左侧,还有两个经纱管环21.3、21.4位于其右侧。
在每个经纱管环21.1、21.2、21.3、21.4上可以通过各一个定位装置13例如设置12个分别具有一个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1中仅示出位于圆织机的12点钟位置的两个定位装置13.1、13.2。
每个两个定位装置13.1、13.2设有两个能沿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和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所述纱管抓具在转环2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一个经纱管环21.1、21.2、21.3、21.4上。
在外部左侧的经纱管环21.1(图平面中左侧靠外)上设置第一定位装置13.1的能沿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在编织平面6的另一侧并且相对置地设置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设置在外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4(图平面中右侧靠外)上。
第二定位装置13.2的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设置在内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3(图平面中右侧靠内)上。在编织平面6的另一侧并且相对置地设置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设置在内部左侧的经纱管环21.2(图平面中左侧靠内)上。
定位装置13.1、13.2的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和经纱管环21.1、21.2、21.3、21.4是能单独控制的并且可以按任意的周期移动或转动。
在经纱管环21.1、21.2、21.3、21.4和两个定位装置13.1、13.2的纱管抓具14a、14b的当前位置中,根据图11,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由两个定位装置13.1、13.2的在图平面中在编织平面6右侧支承在两个经纱管环21.3,21.4(经纱管11右侧的位置用R表示)上的纱管抓具14a、14b保持。
在所示瞬时位置中处于内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3(在图平面中右侧靠内)上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可以为了其互换地定位而通过第二定位装置13.2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穿过编织平面6既转交给内部左侧经纱管环21.2(在图平面中左侧靠内)上的直接对应静止的纱管抓具14b,也转交给外部左侧的经纱管环21.1(在图平面中左侧靠外)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3.1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经纱管11左侧的位置分别用L表示)。
接下来,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从这里重新由内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3的第二定位装置13.2(或沿切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直接对应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接收,或者由外部左侧的经纱管环21.1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3.1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转交给外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4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3.1(或沿切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直接相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者也可以转交给内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3上的第二定位装置13.2(或沿切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未示出)。
类似地,在根据图11示出的瞬时位置中,由外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4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3.1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保持的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为了其交换的定位能穿过编织平面6由外部左侧的经纱管环21.1上的直接相对应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接收(经纱管左侧的位置用L标志)。
接下来,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可以从这里重新返回给外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4上的第一定位装置13.1(或沿切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对应的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者也可以转交给内部右侧的经纱管环21.3上的第二定位装置13.2(或沿切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未示出)。
通过经纱管环21.1、21.2、21.3、21.4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运动在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交换定位时沿周向相邻的定位装置13的相应静止的或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14b有选择地相互接合。
前面描述的在根据图11的圆织机上可能的方法进程表明,根据本发明圆织机具有更高的应用灵活性。
图12示出根据图1的圆织机的备选圆织机,该圆织机替代转动件3具有环形环绕的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所述导向轨道具有四个分轨道24,这些分轨道同心地并且关于机壳固定地绕圆柱形的织芯1a设置。
相同的功能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
沿导向轨道23引导五个织梭5,这些织梭分别设置在立方体形的织梭滑架25中,所述织梭滑架分别具有八个导向滚轮26,其中每两个导向滚轮26分别分配给导向轨道23的一个分轨道24。织梭5通过织梭滑架25在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的内部环绕,所述导向轨道构成用于引导环绕的织梭5的圆形的环绕路线23(导向路线)并确定织梭5的导向线。
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的两个指向织造轴线3方向的内部分轨道24限定环形环绕路线23的径向延伸的内部空间并且由此限制圆织机的可用编织平面6的径向延伸尺寸,织梭5在编织平面6之外环绕。
织梭5分别具有一个纬纱管7,所述纬纱管的纬纱为了在织芯1a上进行织造能在两个径向内部的分轨道24之间穿过沿直线被朝织芯1a上的编织点引导(在图13中可以很好地看出)。在环形的导向轨道23的径向内部空间中的编织平面6因此基本上构造成圆盘形的,所述编织平面由纬纱8的走势参与确定。
12个分别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同心地绕织芯1a并且以彼此间相同的间距设置,这些经纱管装置分别能通过一个定位装置13移动地支承在机壳4上。经纱管11的经纱12为了在织芯上进行织造1a同样沿直线并且以相对于编织平面6变化的织角16引向织芯1a上的编织点。
每个织梭5都单独地由各一个固定在织梭滑架25上的马达27驱动,所述马达通过滑环触点从相应的滑环获得电流和控制指令(在图13中可见)。
因此,织梭5可以相互独立地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在导向轨道23中滚动。
用于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定位装置13类似于根据图1、2a、b、c的圆织机的定位装置13构成并且如在图13中可见的那样,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分别定位在由导向轨道23的两个径向内部的分轨道24包围并由环绕的纬纱8构成的编织平面6的两侧。
为了使视图更为清楚,在图13中分别仅示出处于6点钟位置和12点钟位置的织梭5和定位装置13。
纬纱管7的转动轴线与根据图1的圆织机相同沿织梭5的周向设置,而经纱管11的转动轴线基本上平行于编织平面6并且垂直于织造轴线3设置,从而纬纱8和经纱12向织芯1a的供应基本上可以以很少的或没有转向地实现。
为了反复地使经纱2交错,每个经纱管装置10或每个经纱管11都通过定位装置13的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引导穿过编织平面6。
由于织梭5设置在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的内部结构空间中并且由此在由导向轨道23的径向内部分轨道24包围的编织平面6之外运行,因此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侧向位置不会受到织梭5必需的环绕空间影响。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只需要确保纬纱8能在编织平面6中行进通过并且因此可以尽可能靠近编织平面6定位;这带来了这样的优点: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交换移动路径特别短和织角16特别小地构成。
通过经纱12交错地张开,五个织梭5以彼此间对称或不对称的间距在导向轨道23中环绕,而经纱12以希望的织造结构与纬纱8交织,在图12、13中示出的均匀的织造模式即使在织造过程期间也能通过单独地驱动和控制织梭和定位装置13的纱管抓具14a来改变。
通过织梭滑架25在导向轨道23的分轨道24的槽中可靠地引导的织梭5可以在所带动的纬纱8上施加特别高的纱线张力,这使得可以用非常牢固的织物17在织芯1a上进行织造。
因此,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圆织机特别也适用于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轮廓等同的织物17在不均匀成型的织芯1b上进行织造。
图14示出扩展的圆织机的一个半边的局部,该圆织机类似于根据图12、13的圆织机构成,但具有三个多部分式的、环形环绕的导向轨道(导向路线)23.1、23.2、23.3,这些导向轨道平行地并排设置。这些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1、23.2、23.3与根据图12、13的导向轨道23相对应地构成并且分别装载两个织梭5(织梭对),这些织梭在多部分的导向轨道23.1、23.2、23.3的内部环绕。
下面应主要说明相对于根据图12、13的圆织机的实施形式的区别。
所述多部分式的、环形环绕的导向轨道23.1、23.2、23.3分别构成一个圆形的环绕路线(导向路线)23并且分别确定织梭5的平行延伸的导向线。
导向轨道23.1、23.2、23.3的两个指向织造轴线3的方向的内部分轨道24分别沿径向限定一个可能的可用的编织平面6.1、6.2、6.3,织梭5分别在这些编织平面6.1、6.2、6.3之外环绕。
中间的导向轨道23.2的织梭5将纬纱8在所属的内部分轨道24之间沿直线穿过地导向织芯1a上的编织点,以便对织芯1a进行织造覆盖。
两个侧面的导向轨道23.1、23.3纬纱8分别被引导经纱管纱线转向结构,以便接下来同样沿直线引向织芯1a上的编织点。
两个侧面的导向轨道23.1、23.3的纱线转向结构用于更为接近地合并平行环绕的织梭5的纬纱8并由此使三个通过导向轨道23.1、23.2、23.3和纬纱走势确定的编织平面6.1、6.2、6.3靠近。
用于移动和定位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定位装置13类似于根据图1、2a、b、c或根据图12和13的圆织机的定位装置13构成,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分别能定位在三个靠近的编织平面6.1、6.2、6.3的两侧。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4中仅示出在圆织机的12点钟位置中可见的三个平行延伸的织梭5和一个定位装置13。
经纱管11的经纱13沿直线并且以与编织平面6.1、6.2、6.3的变化的织角16引向织芯1a上的编织点,为了交错地张开经纱12,每个经纱管装置10或每个经纱管11都通过定位装置13的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沿两个方向同时被引导穿过三个编织平面6.1、6.2、6.3。编织平面6.1、6.2、6.3的合并降低了为了使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位置互换必要的交错移动路径。
在根据图14的织芯1a上示例性地示出具有一定织造图案的所制造的织物17,其中,所述织造模式设置将经纱互换设置在三个织梭5通过之后,从而这里分别由三圈纬纱同时与一个经纱12相编织。
这个织造模式可以以圆织机的不同运行方式产生,如例如在这样的运行方式中,其中,在经纱交换之间三个平行导向轨道23.1、23.2、23.3分别有一个织梭5移动通过。另一种运行方式也是可能,其中,在经纱更换之间实现中间的导向轨道23.2的快速环绕的织梭对5移动通过和一个在左侧相邻的导向轨道23.1上的较慢环绕的织梭5移动通过。然后在第二循环中,在经纱交换之后在中间的导向轨道23.2的快速环绕的织梭对5移动通过时,实现在右侧相邻的导向轨道23.1上的较慢环绕的织梭5移动通过。
通过平行的导向轨道23.1、23.2、23.3,织梭5可以以非常不同的环绕速度并行地运行,这特别是在加工由不同的织造材料制成的纬纱8时是特别重要的。
在平行的导向轨道23.1、23.2、23.3中运行的织梭5此外还可以根据希望的织物特性沿相同的环绕方向或者也可以沿相反的环绕方向环绕。
利用这个扩展的圆织机进一步提高了可用的运行参数和纱线材料的组合可能性,以便实现多样性的织造模式和织物特性。
图15示出一个圆织机的半边局部,该圆织机类似于根据图12、13的圆织机构成,但定位装置13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不同。
下面主要说明与根据图12、13的圆织机的实施形式的区别。
该圆织机在通过多部分式的导向轨道23和纬纱8的走势形成织造平面6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经纱管环21.1a、21.1b和21.2a、21.2b,这些经纱管环同心地并且相互级联地能绕织造轴线3转动地支承。
编织平面6每个侧面上的相应沿径向在内部的经纱管环21.1a、21.2a通过中间的滚动轴承相对于相应沿径向在外部的经纱管环21.1b、21.2b能转动地支承,而相应沿径向在外部的经纱管环21.1b、21.2b通过中间的滚动轴承相对于相应沿径向在内部的经纱管环21.1a、21.2a以及通过外部的滚动轴承相对于机壳4能转动地支承。
每个经纱管环21.1a、21.1b、21.2a、21.2b单独地通过各一个马达22驱动和控制。在经纱管环21.1a、21.1b和21.2a、21.2b上环绕地设置定位装置13,所述定位装置根据按图12、13的实施形式分别构造成具有两个能轴向移动的纱管抓具14a、14a。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5中仅示出在圆织机的12点钟位置处的织梭5和两个定位装置12。
设置在级联式支承的经纱管环21.1a、21.1b和21.2a、21.2b上的定位装置因此在两个沿径向分级排里的圆形平面中同心地绕织造轴线3并且在编织平面6的两侧设置,并且既实现了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的轴向移动也实现了其环绕的移动,从而具有前面所述的优点。
级联式设置的经纱管环21.1a、21.1b和21.2a、21.2b此外使得可以在极为狭窄的空间上设置多个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并且由此有利于实现圆织机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
在图16中示出具有一个转环2和两个随转换2环绕的织梭5的、类似于根据图1至4的转换2的实施形式的圆织机。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6中也仅示出了在圆织机的12点钟位置处的织梭5和两个定位装置13。
与根据图1的圆织机不同,定位装置13的设置在编织平面6两侧的抓具元件/纱管抓具14能分别通过一个操作机器人28单独地引导。
在定位装置13的这个实施形式中,每个经纱管装置10或经纱管11可以独立地并且相对于织造轴线3任意地沿轴向、径向和沿周向移动并且能够定位在编织平面6侧向的任意位置处。
操作机器人28对于经纱管11在编织平面6两侧的定位以及对于经纱管11通过编织平面6的移动实现了最大的自由度。
在图17中示出与根据图8b的具有两个转环2.1、2.2的圆织机类似的圆织机,补充于根据图8b的圆织机,附加地设有操作机器人29,所述操作机器人具有抓具元件,所述抓具元件在织梭5的静止状态下自动地从织梭上接收纬纱管7以及将纬纱管安放到织梭上。
这使得一方面可以自动更换用过的纬纱管7,并且另一方面自动实现了处于运行中的纬纱管7的位置交换,如例如两个转环2.1、2.2平行运行的织梭5的纬纱管7,如通过图17中的箭头示出的那样。由此可以实现纬纱8与经纱12的特殊的交织结构,特别是在经纱管11定位在两个转环2.1、2.2之间的中间位置中(位置M)时,这里,可以制造具有另外的特殊织造图案和织物特性的织物17。
在前面说明的实施例中详述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得到根据本发明的圆织机的其他有利的实施形式,这些实施形式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列表
1 织芯,圆柱形a,不均匀b
2 圆形的环绕路线、输送路线、转动件、转环.1、.2
3 织造轴线
4 机壳
5 织梭
6 编织平面.1、.2、.3
7 纬纱管、纬纱筒子
8 纬纱
9 转动件的马达.1、.2
10 经纱管装置
11 经纱管、经纱筒子
12 经纱
13 定位装置
14 纱管抓具、能移动的a、静止的b、抓具元件
15 导向杆
16 织角
17 空心型材式的织物
18 梭子的支座
19 滑动或滚动元件
20 槽
21 经纱管架.1、.2、.3、.4,径向内部a、径向外部b
22 经纱管架的马达
23 圆形的环绕路线、导向路线、导向轨道.1、.2、.3
24 分轨道
25 织梭滑架
26 导向滚轮
27 织梭的马达
28 定位装置的操作机器人
29 纬纱管操作机器人

Claims (23)

1.用于在织芯(1)上进行织造的圆织机,具有至少一个织梭(5),所述织梭具有纬纱管(7)并且能沿圆形的环绕路线绕织芯(1)运动,所述圆织机还具有多个经纱管装置(10),所述经纱管装置分别具有一个经纱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管装置(10)构造成可移动的,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移动路径延伸通过由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包围的编织平面(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和由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包围的编织平面(6)准径向地(与织造轴线(3)成不等于90°的角度)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分别有至少一个织梭(5)能沿这些圆形的环绕路线(2、23)运动,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移动路径延伸通过由各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包围的各编织平面(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通过环形的导向轨道(导向路线)(23)形成,在所述导向轨道中或上引导至少一个织梭(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23)具有多个分轨道(2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梭(5)分别通过直接驱动装置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梭(5)分别通过能旋转地支承的带动件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环绕路线(2、23)通过能旋转地支承的环形转动件(输送路线)(2)形成,利用所述转动件能输送至少一个织梭(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纬纱管(7)的转动轴线沿织梭(5)绕织造轴线(3)的旋转方向设置或垂直于织造轴线(3)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经纱管(11)的转动轴线以基本上平行于织造轴线(3)的定向设置或以基本上切向于织造轴线(3)的定向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的移动路径构造成以保持相同的半径圆弧形地通过编织平面(6)。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构造成能沿移动路径在编织平面(6)的侧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带有经纱管(11)的经纱管装置(10)通过定位装置(13)能移动以及能定位在可确定的互换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3)至少分别具有一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和一个静止的纱管抓具(14b)或者具有至少两个能移动的纱管抓具(14a)。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3)具有操作机器人(28)或设置在操作机器人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3)设置在能绕织造轴线(3)转动地支承经纱管凸缘(2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纬纱管(7)能通过操作机器人(29)设置在任意的织梭(5)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织芯(1)构造成能沿轴向移动和/或能旋转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其特征在于,织芯(1)具有变化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和/或构造成多件式的。
20.用于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的圆织机制造空心型材式的织物的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织造过程中,织芯(1)能连续或不连续地沿轴向移动和/或绕织造轴线(3)转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芯(1)在圆织机的两侧输入和输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芯(1)用作成形及固化芯。
CN201780027266.7A 2016-05-04 2017-05-03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Active CN109072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08359.3 2016-05-04
DE102016108359 2016-05-04
PCT/DE2017/100373 WO2017190739A1 (de) 2016-05-04 2017-05-03 Rundweb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ohlprofilartigen geweb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2505A true CN109072505A (zh) 2018-12-21
CN109072505B CN109072505B (zh) 2021-02-26

Family

ID=5899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7266.7A Active CN109072505B (zh) 2016-05-04 2017-05-03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1376B2 (zh)
EP (1) EP3452648B1 (zh)
JP (1) JP6827103B2 (zh)
KR (1) KR20190002679A (zh)
CN (1) CN109072505B (zh)
BR (1) BR112018072250A2 (zh)
DE (1) DE112017002308A5 (zh)
WO (1) WO201719073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5932A (zh) * 2019-01-23 2019-05-31 达亚帆布(上海)有限公司 圆筒形中空拉丝布及其织造方法、双面双梭斜经织布机
CN109853111A (zh) * 2019-04-04 2019-06-07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CN109868541A (zh) * 2019-04-04 2019-06-11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经纬线送线装置
CN113699651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唐雪峰 织物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3128A (zh) * 2019-04-04 2019-06-07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用于筒状编织物的模具配合结构
US11352721B2 (en) 2019-07-24 2022-06-07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Circular loom with orbit path
DE102019120035B3 (de) * 2019-07-24 2020-08-27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Rundwebmaschine mit Umlaufbahn
DE102019120037B3 (de) 2019-07-24 2020-06-25 Innotec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 Polymer Technology Gmbh Rundwebmaschine mit Umlaufbahn
RU2748555C1 (ru) * 2020-07-28 2021-05-26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Ураль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й тканой оболочки
TWI772991B (zh) 2020-12-02 2022-08-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編織路徑生成方法與裝置以及動態修正方法與編織系統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12615A (en) * 1932-12-31 1934-07-02 Weaving Machines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ircular looms
GB964417A (en) * 1959-08-04 1964-07-22 Sterimec A circular loom
FR2339009A1 (fr) * 1976-01-23 1977-08-19 Models Designs Dev Europ Perfectionnement aux machines a tisser circulaires
GB2036813A (en) * 1978-12-19 1980-07-02 Setafin Sa A Loom
KR880001722Y1 (ko) * 1983-07-20 1988-05-06 휘머 프란츠 원형직기
US5293906A (en) * 1989-12-18 1994-03-15 Quadrax Corporation Circular loom for and method of weaving ribbon-shaped weft
KR20010037753A (ko) * 1999-10-19 2001-05-15 김견목 원형직기
CN201817651U (zh) * 2010-08-24 2011-05-04 东华大学 一种生产管状立体织物的圆织机
CN201857476U (zh) * 2010-11-11 2011-06-08 常州市恒力机械有限公司 塑料圆筒编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62134A (en) * 1920-07-15 1920-12-14 Us Asbestos Company Loom for weaving flat rings
US1495177A (en) * 1920-08-13 1924-05-27 Eastern Tube And Tool Co Inc Loom for weaving tubular fabrics
US1830454A (en) * 1929-02-01 1931-11-03 Wismer Heinrich Circular loom for manufacturing hats and the like
US1947924A (en) * 1929-12-26 1934-02-20 Sarl Ets Rotatiss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fabric
US1990064A (en) * 1930-12-20 1935-02-05 Celanese Corp Circular loom for weaving
US1947976A (en) * 1931-08-11 1934-02-20 Celanese Corp Textile machinery
US1984798A (en) * 1932-06-10 1934-12-18 Celanese Corp Textile apparatus
US1965395A (en) * 1932-06-23 1934-07-03 Arthur W Shuttleworth Loom
US2335111A (en) * 1941-12-17 1943-11-23 Goodrich Co B F Circular loom
NO125237B (zh) * 1971-03-01 1972-08-07 Mandals Reberbane Christiansen
US3875973A (en) * 1972-10-13 1975-04-08 Mc Donnell Douglas Corp Shed mechanism for a weaving machine
JPS5576138A (en) * 1978-11-29 1980-06-09 Souichi Torii Shatle propelling system in circular loom
JPS5841271B2 (ja) * 1978-11-29 1983-09-10 宗一 鳥居 糸の張力調整送り装置
IT1134709B (it) * 1980-12-12 1986-08-13 Moplefan Spa Telaio circolare silenzioso ad alta velocita' per la produzione di tessuti tubolari costituiti da striscie fili e simili in materiale sintetico o naturale
AT371846B (de) 1981-11-25 1983-08-10 Chemiefaser Lenzing Ag Rundwebmaschine
CH663226A5 (de) 1984-06-08 1987-11-30 Huemer Franz Xaver Einrichtung zur ueberwachung der schussfaeden an einer rundwebmaschine.
CH663227A5 (de) * 1984-06-08 1987-11-30 Huemer Franz Xaver Rundwebmaschine.
US4977933A (en) * 1985-05-28 1990-12-18 Joss Company Circular loom for weaving ribbon-shaped materials
AT385783B (de) * 1986-07-14 1988-05-10 Chemiefaser Lenzing Ag Rundwebmaschine
AT385784B (de) * 1986-07-14 1988-05-10 Chemiefaser Lenzing Ag Rundwebmaschine
JPH0684574B2 (ja) * 1989-05-02 1994-10-26 株式会社鳥居鉄工所 円形織機の経糸開口装置
AT401065B (de) * 1994-10-20 1996-06-25 Starlinger & Co Gmbh Ein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schussfäden an einer rundwebmaschine
AT401064B (de) * 1994-10-20 1996-06-25 Starlinger & Co Gmbh Gewebeabzugseinrichtung an einer rundwebmaschine
JP4485473B2 (ja) * 2003-09-30 2010-06-23 櫻護謨株式会社 円筒ジャケット、ジャケットホース、サクションホース、及び円筒ジャケットの製造装置
US20090126823A1 (en) * 2005-01-28 2009-05-21 Devson Singh Yengkhom Machine for Weaving Seamless Garment, a Process Therefor and Seamless Garment Thus Obtained
US8082761B2 (en) * 2009-07-16 2011-12-27 Stoneferry Technology, LLC Method of forming integrated multilayer fabrics
EP2829645B1 (de) 2013-07-24 2018-09-05 Starlinger & Co Gesellschaft m.b.H. Rundweb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12615A (en) * 1932-12-31 1934-07-02 Weaving Machines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ircular looms
GB964417A (en) * 1959-08-04 1964-07-22 Sterimec A circular loom
FR2339009A1 (fr) * 1976-01-23 1977-08-19 Models Designs Dev Europ Perfectionnement aux machines a tisser circulaires
GB2036813A (en) * 1978-12-19 1980-07-02 Setafin Sa A Loom
KR880001722Y1 (ko) * 1983-07-20 1988-05-06 휘머 프란츠 원형직기
US5293906A (en) * 1989-12-18 1994-03-15 Quadrax Corporation Circular loom for and method of weaving ribbon-shaped weft
KR20010037753A (ko) * 1999-10-19 2001-05-15 김견목 원형직기
CN201817651U (zh) * 2010-08-24 2011-05-04 东华大学 一种生产管状立体织物的圆织机
CN201857476U (zh) * 2010-11-11 2011-06-08 常州市恒力机械有限公司 塑料圆筒编织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5932A (zh) * 2019-01-23 2019-05-31 达亚帆布(上海)有限公司 圆筒形中空拉丝布及其织造方法、双面双梭斜经织布机
CN109853111A (zh) * 2019-04-04 2019-06-07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CN109868541A (zh) * 2019-04-04 2019-06-11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经纬线送线装置
CN113699651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唐雪峰 织物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2648B1 (de) 2022-01-19
CN109072505B (zh) 2021-02-26
JP2019513917A (ja) 2019-05-30
DE112017002308A5 (de) 2019-03-14
KR20190002679A (ko) 2019-01-08
WO2017190739A1 (de) 2017-11-09
BR112018072250A2 (pt) 2019-02-12
EP3452648A1 (de) 2019-03-13
JP6827103B2 (ja) 2021-02-10
US20190153637A1 (en) 2019-05-23
US10711376B2 (en)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2505A (zh)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CN106436007B (zh) 具有多圈线轴的编织机
US4287808A (en) Drive mechanism
KR20010012478A (ko) 변화하는 폭을 갖는 직물
CN107624104A (zh) 卷绕机
US11352721B2 (en) Circular loom with orbit path
CN1066789C (zh) 用于在两个相互独立的针织区域中生产经编织品的设备
US3961498A (en) Machine for producing circular textile webs
CN110300821B (zh) 用于制造编织物的编织机和方法
US430300A (en) ehome
EP2130962B1 (en) Method to produce textile articles with warp-knitting machines and machine to carry out such a method
CN209024733U (zh) 一种三维结构缝编成型设备
CN106544919B (zh) 用于舒展辊的套体和舒展辊
JPH02293434A (ja) 三軸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3839769A (en) Apparatus to produce non-woven fabric
KR101310874B1 (ko) 털이 빠지지 아니하는 날개사 제조장치
KR101734497B1 (ko) 가변 패턴을 갖는 직물원단 제직용 연사 제조장치
US455464A (en) salisbury
DE102019120035B3 (de) Rundwebmaschine mit Umlaufbahn
DE102019120037B3 (de) Rundwebmaschine mit Umlaufbahn
USRE8952E (en) Improvement in circular looms
SU117352A1 (ru) Способ плетени полотен или изделий и плетельна машина дл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способа
JP2000314041A (ja) 織機のためのレノ糸を調製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29642A (en) Loom for weaving tubular fabrics.
CN113584682A (zh) 一种生产平面三向织物的圆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11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