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3111A -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3111A
CN109853111A CN201910273041.0A CN201910273041A CN109853111A CN 109853111 A CN109853111 A CN 109853111A CN 201910273041 A CN201910273041 A CN 201910273041A CN 109853111 A CN109853111 A CN 109853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interior
track
bar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景涛
孙钦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reentown Home Furn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reentown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reentown Home Furn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reentown Home Furn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30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3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3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3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属于编织机械领域,用于筒状编织,其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通过顶升油缸和导向杆上下运动的内送线杆、外送线杆,在内送线杆和外送线杆的内部安装有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梭织装置,在轨道内部的区域的中心轴线上安装有中间内模具和下部外模具,中间内模具与下部外模具配合完成立体筒状编织物的编织。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能够通过模具与平面编织机的联动,进而在两者的配合下完成对筒状编织物的立体编织。

Description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编织机械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编织机只能够在平面方向上进行经纬编织,编织成平面织物后,再对平面织物进行加工,以获得立体的编织物,例如编织物构成的框体、袋体等。但是上述的生产加工方法在生产筒状框体、袋体的时候存在有通过连接线缝合的缝合处。如果该缝合处加工不完善,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容易发生开裂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能够通过模具与平面编织机的联动,进而在两者的配合下完成对筒状编织物的立体编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中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与之平行设置的外固定圈体、内固定圈体,内固定圈体位于外固定圈体的内部且与外固定圈体同轴;所述内固定圈体和外固定圈体均通过导向杆与底座连接;
在内固定圈体对应的底座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顶升油缸,内顶升油缸的顶部与内固定圈体连接;
在外固定圈体对应的底座的位置处设置有外顶升油缸,外顶升油缸的顶部与外固定圈体连接;
所述内固定圈体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内送线杆,在内送线杆的顶部开有贯通内送线杆的内送线孔;
所述在外固定圈体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外送线杆,在外送线杆的顶部开有贯通外送线杆的外送线孔;
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线处安装有中间支撑件,中间支撑件的顶部安装有与之固定的下部外模具,下部外模具与中间内模具配合,中间内模具与提升油缸连接,提升油缸固定在盖体的中心轴线处,且盖体通过盖体支撑杆与支撑圈体连接;
所述下部外模具、中间内模具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绕线导杆,绕线导杆的底部固定在外部外模具上,中间内模具沿着绕线导杆的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支撑圈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的下部支撑杆,下部支撑杆的另一端垂直设置在底座上;
所述下部支撑杆上还通过连接件与外送线杆限位圈连接;所述外送线杆限位圈上开有与外送线杆对应位置的通孔,外送线杆穿过外送线杆限位圈且外送线杆顶部的外送线孔位于外送线杆限位圈的上方;
在内送线杆与下部外模具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轨道,轨道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送线杆限位圈上,所述的轨道上安装有梭织装置;外送线孔和内送线孔均位于轨道的上方。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梭织装置包括开有放线口的梭子盒体,梭子盒体的顶部为梭子上盖体,在梭子盒体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放线轴,在放线轴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盘状的线轴限位板,限位板对应位置处的梭子盒体上安装有弹性板体,弹性板体的自由端与梭子盒体接触;所述放线轴在相邻的两个线轴限位板之间的位置上缠绕有线束;在梭子盒体的下端面安装有接触轮,接触轮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轨道为纵向截面为U型的环体结构,在环体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加工有轨道侧开口,在轨道的底面上设置有轨道送电部。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接触轮在轮体表面加工有凹槽,凹槽的下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接触孔,接触孔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并且导电材料与接触轮内部的环形状的导线块接触,所述的导线块内部开有连线孔。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下部外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为中心处开有模具通孔的锥台状结构,在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的向模具本体中心轴线处聚拢的模具弹性部。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模具弹性部为圆弧状的板体结构,其底部通过连接轴与模具本体上表面边沿处加工的缺口连接,并且连接轴与模具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卷簧。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外送线杆的顶部端面与杆体固定圈连接,杆体固定圈与外固定圈体、内固定圈体同轴。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中间支撑件的底部与底部支撑件连接,底部支撑件与底座之间安装有衬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对编织结构的改进以及对立体编织方向的创新,实现了筒状编织物的一体成型,进而避免了后续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缝合区域过多,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缩短筒状编织物的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经线送线装置。
图3是本申请中模具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梭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梭子盒体与放线轴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8是本申请中梭子盒体与放线轴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9是本申请中接触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申请中接触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提升油缸;2、提升油缸固定架;3、盖体;4、上部外模具;5、中间内模具;6、盖体支撑杆;7、支撑圈体;8、杆体固定圈;9、下部支撑杆;10、导向杆;11、底座;12、外固定圈体;13、内顶升油缸;14、外顶升油缸;15、外送线杆;16、下部外模具;17、轨道;18、连接件;19、外送线孔;20、内送线杆;21、内送线孔;22、模具本体;23、模具弹性部;24、模具通孔;25、轨道侧开口;26、轨道送电部;27、内固定圈体;28、中间支撑件;29、底部支撑件;30、衬板;31、绕线导杆;32、外送线杆限位圈;33、梭子上盖体;34、放线口;35、梭子盒体;36、接触轮;37、放线轴;38、线轴限位板;39、弹性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位“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上方安装有与之平行设置的外固定圈体12、内固定圈体27,内固定圈体27位于外固定圈体12的内部且与外固定圈体12同轴;所述内固定圈体27和外固定圈体12均通过导向杆10与底座11连接;在内固定圈体27对应的底座11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顶升油缸13,内顶升油缸13的顶部与内固定圈体27连接;在外固定圈体27对应的底座11的位置处设置有外顶升油缸14,外顶升油缸14的顶部与外固定圈体12连接;所述内固定圈体27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内送线杆20,在内送线杆20的顶部开有贯通内送线杆20的内送线孔21;所述在外固定圈体27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外送线杆15,在外送线杆15的顶部开有贯通外送线杆20的外送线孔19;所述底座11的中心轴线处安装有中间支撑件28,中间支撑件28的顶部安装有与之固定的下部外模具16,下部外模具16与中间内模具5配合,中间内模具5与提升油缸1连接,提升油缸1固定在盖体3的中心轴线处,且盖体3通过盖体支撑杆6与支撑圈体7连接;所述下部外模具16、中间内模具5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绕线导杆31,绕线导杆31的底部固定在外部外模具16上,中间内模具5沿着绕线导杆31的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支撑圈体7的下端面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的下部支撑杆9,下部支撑杆9的另一端垂直设置在底座11上;所述下部支撑杆9上还通过连接件18与外送线杆限位圈32连接;所述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开有与外送线杆15对应位置的通孔,外送线杆15穿过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且外送线杆15顶部的外送线孔19位于外送线杆限位圈32的上方;在内送线杆20与下部外模具16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轨道17,轨道17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所述的轨道17上安装有梭织装置;外送线孔19和内送线孔21均位于轨道17的上方。
实施例2: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中所述的所述梭织装置包括开有放线口34的梭子盒体35,梭子盒体35的顶部为梭子上盖体33,在梭子盒体35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放线轴37,在放线轴3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盘状的线轴限位板38,限位板38对应位置处的梭子盒体35上安装有弹性板体39,弹性板体39的自由端与梭子盒体35接触;所述放线轴37在相邻的两个线轴限位板38之间的位置上缠绕有线束;在梭子盒体35的下端面安装有接触轮36,接触轮36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轨道17为纵向截面为U型的环体结构,在环体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加工有轨道侧开口25,在轨道17的底面上设置有轨道送电部26。所述接触轮36在轮体表面加工有凹槽40,凹槽40的下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接触孔41,接触孔41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并且导电材料与接触轮36内部的环形状的导线块42接触,所述的导线块42内部开有连线孔43。所述下部外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2,模具本体22为中心处开有模具通孔24的锥台状结构,在模具本体22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的向模具本体22中心轴线处聚拢的模具弹性部23。所述模具弹性部23为圆弧状的板体结构,其底部通过连接轴与模具本体22上表面边沿处加工的缺口连接,并且连接轴与模具本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卷簧。所述外送线杆20的顶部端面与杆体固定圈8连接,杆体固定圈8与外固定圈体12、内固定圈体27同轴。所述中间支撑件28的底部与底部支撑件29连接,底部支撑件29与底座11之间安装有衬板30。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申请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经线采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来进行送线,具体来讲,所述的经线分别经过外送线杆15、内送线杆20上的外送线孔19、内送线孔21后汇集到整个编织机的中心点出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的内送线孔21和外送线孔19并非同轴心设置,而是内送线孔21与外送线孔19之间所送入的经线位置稍微错开,以避免两者在上下交错的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运动干涉。
上述段落中叙述的经过外送线孔19、内送线孔21送入的经线所汇集的点初始位置应当位于轨道17所处的平面位置。当不同的经线在随着外送线杆15、内送线杆20上下交替运动的过程中,其最低点的运动位置应当是经线搭在轨道17的轨道侧开口25内部。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防止经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与梭织装置发生运动干涉,影响两者动作的稳定性。
在上述段落中,所述的外送线杆15和内送线杆20的上下运动分别是通过底部的外顶升油缸14、内顶升油缸13以及各自的导向杆10来实现的。本申请中所述的内顶升油缸13、外顶升油缸14的活动端均是与内固定圈(图1和图2中外圈体12的内部区域与内送线杆20连接的板体)、外固定圈12来配合实现的。内固定圈和外固定圈12的作用在于能够固定各自安装的送线杆20的底端面,且能够与顶升机构(本申请中所述的内顶升油缸13、外顶升油缸14)连接,以实现各自区域内送线杆的上下运动。
由于机器型号的不同,在外送线杆15、内送线杆20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其在长度方向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此时,就需要在上述两者的上下运动的路径中添加外送线杆限位圈32、内送线杆限位圈(图中未示出,其位置应当在外送线杆限位圈32的内部区域中,且同样位于内送线孔19的下方和轨道17的下方。),在内送线杆限位圈、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分布有与送线杆相同分布状态的通孔,送线杆能够穿过该通孔并通过该通孔在沿着杆体的垂直方向上对其进行引导,以保证这个装置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纬线送线装置包括轨道17以及在轨道17上运动的梭织装置。如图5所示和图6-9所示,其中所述的轨道17整体为圆环形的轨道,在圆环形的轨道上部加工有向下的环形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的底面上分布有两条与上述圆环形的轨道同轴的轨道送电部26。在上述环形的凹槽结构两侧开有若干的轨道侧开口25。轨道侧开口25可以为圆弧形或矩形等结构,但是凹槽结构两侧的轨道侧开口25的中心点连线应当指向轨道17的中心轴线,以保证在上述段落中所述的经线能够落于轨道侧开口25中。
在上述段落中提及,所述的轨道17内凹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轨道送电部26,轨道送电部26的顶部不应高于凹槽结构的底面,以增加轨道17的安全性。本申请中所述的轨道17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的。用于固定轨道17和外送线杆限位圈32的连接件应当位于内送线杆20、外送线杆15之间,且不应当影响上述两者的运动。
如图6-9所示,与轨道17相配合的是梭织装置。本申请中所述的梭织装置包括梭子上盖体33和梭子盒体35构成的外壳体,梭子上盖33与梭子盒体35之间可以分离与固定,以便在梭子盒体35的内部安装有安装与固定纬线的放线轴37,在放线轴37的两端设置有圆盘状结构的线轴限位板38,线轴限位板38的作用在于固定其上的纬线线轴。在梭子盒体35相对于安装放线轴37的另一侧上开有放线口34。在使用时,放线口34的方向应当对着轨道17的中心轴线方向,以便于纬线能够在经线相互错开的情况下实现送入。
在梭子盒体35的底部,也就是梭子盒体35的下表面安装有接触轮36。接触轮36为带有驱动电机的轮体,其包括与轨道送电部26接触的凹槽40,在凹槽40的内部底面上加工有填充导电材料的接触孔41,接触孔41内的导电材料直接与接触轮36轴体内部的导线块42连接,导线块42内设置有连线孔43,连线孔43用以将轨道送电部26送入的电力送入到电机中。在本申请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梭织装置稳定的运动,其采用前驱的运动模式,即梭子盒体35的下表面安装有四个接触轮36,但是只有后面位置的两个接触轮36起到送电的作用,而前面起到牵引作用的接触轮36是没有上述段落中提及的导电作用的。
进一步讲,在上述段落中所述的梭织装置,其采用的是在梭子盒体35的内部放置带有线轴限位板38的放线轴37来实现纬线送线的。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放线轴37的两端是通过轴承结构固定在梭子盒体35的侧壁上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对放线轴37提供一定的阻尼,其必然无法保证送入纬线的松紧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弹性板体39,弹性限位板39为圆弧形结构,其能够与圆形的线轴限位板38进行相切。弹性板体39通过铆钉或者螺钉结构安装于线轴限位板38的一侧,其自由端搭接于线轴限位板38的外表面。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影响放线轴37正常转动的前提下,对放线轴37提供一定的阻尼作用,使其在沿着轨道17运动的过程中保证纬线适当的松紧程度,进而提高纬线的编织质量。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轨道17所在的中心轴线处还安装有下部外模具16。下部外模具16的中心轴线与轨道17的中心轴线重合。在下部外模具16的上方设置有中间内模具5,中间内模具5的中心轴线与下部外模具16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中间内模具5与提升油缸1的活动端通过连杆进行连接,而提升油缸1是通过提升油缸固定架2固定在盖体3上的。
上述段落中所述的下部外模具6包括模具本体22、模具弹性部23,模具弹性部23分布在模具本体22的周边且模具弹性部23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其远离模具本体22的自由端向着模具弹性部23的中心轴线处靠拢。在中间内模具5与下部外模具16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下部外模具16中的模具弹性部23是需要沿着中间内模具5的外表面向外扩张的。这就使得,在中间内模具5和下部外模具16之间能够构成压紧的工作状态,从而为后续的立体编织成型提供外部的作用力,防止织物在立体成型的过程中出现松垮等现象。
具体来讲,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下部外模具16是通过中空管状结构的中间支撑体28来实现制成与固定的,如图3所示。进一步可在中间支撑体28的下方安装有底部支撑件29和衬板30,以方便调节下部外模具16的高度以及相对于轨道17、中间内模具5的高度。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下部外模具16的中心轴线处开有通孔,也就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模具通孔24。模具通孔24位于模具本体22的中心轴线处。模具通孔24的内部可允许如图3所示的绕线导杆31通过,绕线导杆31为细长杆体,其与上述段落中所述的提升油缸1的活动端固定并连接,并且绕线导杆31并非是穿过中间内模具5的完整杆体,其实际为固定在中间内模具5上下两端且与中间内模具5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在中间内模具5的上方和下方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均安装有外模具的情形。本申请中所述的下部外模具16是安装于中间内模具5的下方的,而在中间内模具5的上方安装有上部外模具4,上述三个模具的中心轴线均重合。且上部外模具4与下部外模具16为相同的结构构造,这就使得中间内模具5也为对称体结构。
在上述对构成本申请的结构特征进行叙述的情况下,本申请继续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工作过程进行下列的描述。
本申请中所述的经线经过内送线孔21、外送线孔19后在轨道17的中心轴线处重合并结成一点。轨道17的中心轴线处同样为中间内模具5、上部外模具4、下部外模具16的中心轴线处。初始状态下,内送线杆20与外送线杆15之间是上下交错的状态,即内送线杆20上的内送线孔21位于外送线杆15的外送线孔19的上方,外送线杆15的外送线孔19位于轨道17上的轨道侧开口25的一侧且其中心点处与轨道侧开口25的底面平行。
上述经线的装线过程完成后,本申请中所述的纬线安装于梭织装置中的放线轴37上,放线轴37在梭子盒体35的内部,并且能够随着梭子盒体35一同运动。本申请中所述的梭子盒体35是通过底部的接触轮36来实现运动的。后部的接触轮36通过与轨道17内的轨道送电部26的接触来实现电力的接通与输入到前部接触轮36的驱动电机中,前部接触轮36通过驱动电机来实现两者的驱动。
梭织装置绕着轨道17运动一圈的过程中,其接触轮36是压着搭接在轨道侧开口25上的经线运动的,并且梭织装置的顶部远离顶部的经线,所以梭织装置并不会受到来自经线的阻扰或者两者发生运动过程中的干涉。梭织装置沿着轨道17运动一圈后,回到轨道17的起始位置。此段落中提及的梭织装置沿着轨道17运动一圈后停止运动,其可采用限位传感器的结构来实现。具体来说,当采用硬性限位的方式来实现梭织装置沿着轨道17运行一圈后停止,其需要在停止位置处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以光电传感器为例,当梭织装置沿着轨道17运动到该位置后,成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之间的光路被切断,光电传感器接收不到来自配对传感器的光信号,从而向控制装置发出切断轨道供电电源的信号,轨道17失电后,梭织装置缺少电力的供应而停止运动。轨道17断电后的时间点与内送线杆20、外送线杆15交替运动完成后的时间点构成时间差,该时间差一旦经过,控制器恢复对轨道17的供电。梭织装置接收到来自轨道17传递的电力后,继续沿着轨道17运动。重复上述过程。下述段落中提及的轨道内送线杆20、外送线杆15交替运动后的过程与该段落中叙述的过程相同,下述段落不再赘述。
此时,内送线杆20与外送线杆15再次动作,即内送线杆20中的内送线孔21由原本处于轨道17上方的位置变为内送线孔21的中心点处与轨道侧开口25的底面平行,外送线杆15的外送线孔19由原来的中心点处与轨道侧开口25的底面平行变为上升到轨道17的上方。
在内送线杆20与外送线杆15的动作完成后,梭织装置继续沿着轨道17运动一圈,运动一圈后,回到轨道17的起始位置。
上述内送线杆20、外送线杆15,梭织装置的动作过程交替进行,以完成平面织物的编织。
在平面编织物的编织面积达到中间内模具5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后,中间内模具5在提升油缸1的带动下向下动作。中间内模具5缓慢压着水平编织物向下运动,直至中间内模具5与下部外模具16上的若干的模具弹性部23的内表面发生接触。两者接触后,中间内模具5继续缓慢向下运动。
在中间内模具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中间内模具5与水平编织物的接触位置和中间内模具5与下部外模具16的接触位置相同,均处于轨道17的水平面上,因此不会影响水平面编织物的编织状态。
待中间内模具在编织物上编织完成后,操作人员向模具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收拢经线、纬线,收拢完成后切断与套在中间内模具上连接的经线、纬线。控制顶部的提升油缸1向上提起,使得中间内模具5与下部外模具16脱离,取下中间内模具5外部覆盖的编织物即可。
当本申请中采用上下设置的上部外模具4、下部外模具16时,其工作过程如下:
在上述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其不同之处在于,当操作人员向模具所在的中心轴线方向收拢经线和纬线时,其将收拢处聚集在中间内模具5上方的绕线导杆31上。由本申请说明书前述段落可知,其为安装于中间内模具5上部、下部的细长状杆体,用于对经线、纬线初始汇集点的固定,并且帮助经线、纬线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与中间内模具5表面的覆盖与连接。当操作人员将经线、纬线收拢至中间内模具5上方的绕线导杆31上后,其恢复至经线、纬线编织前的初始状态,纬线开始在梭织装置的带动下绕着轨道17开始运动,而经线则在内送线杆20和外送线杆15的带动下上下运动,在轨道17的水平面位置处开始平面编织物的编织作业。当平面编织物的面积达到中间内模具5在其所在平面的投影后,中间内模具5开始在提升油缸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从而与上部外模具4中的模具弹性部23内表面接触,进而重复立体的编织过程。
当编织物覆盖于中间内模具5的表面且达到编织要求后,操作人员收拢经线和纬线于中间内模具5下方的绕线导杆31处。收拢完成后,提升油缸1下降,中间内模具5从上方的上部外模具4中移出,将绕线导杆31分离,即可实现编织物从中间内模具5上方分离。
重复上述的编织步骤,即可完成下一次筒状立体编织物的编织作业。

Claims (8)

1.一种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上方安装有与之平行设置的外固定圈体(12)、内固定圈体(27),内固定圈体(27)位于外固定圈体(12)的内部且与外固定圈体(12)同轴;所述内固定圈体(27)和外固定圈体(12)均通过导向杆(10)与底座(11)连接;
在内固定圈体(27)对应的底座(11)的位置处设置有内顶升油缸(13),内顶升油缸(13)的顶部与内固定圈体(27)连接;
在外固定圈体(27)对应的底座(11)的位置处设置有外顶升油缸(14),外顶升油缸(14)的顶部与外固定圈体(12)连接;
所述内固定圈体(27)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内送线杆(20),在内送线杆(20)的顶部开有贯通内送线杆(20)的内送线孔(21);
所述在外固定圈体(27)上分布有若干的等间距排列的外送线杆(15),在外送线杆(15)的顶部开有贯通外送线杆(20)的外送线孔(19);
所述底座(11)的中心轴线处安装有中间支撑件(28),中间支撑件(28)的顶部安装有与之固定的下部外模具(16),下部外模具(16)与中间内模具(5)配合,中间内模具(5)与提升油缸(1)连接,提升油缸(1)固定在盖体(3)的中心轴线处,且盖体(3)通过盖体支撑杆(6)与支撑圈体(7)连接;
所述下部外模具(16)、中间内模具(5)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绕线导杆(31),绕线导杆(31)的底部固定在下部外模具(16)上,中间内模具(5)沿着绕线导杆(31)的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支撑圈体(7)的下端面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且垂直设置的下部支撑杆(9),下部支撑杆(9)的另一端垂直设置在底座(11)上;
所述下部支撑杆(9)上还通过连接件(18)与外送线杆限位圈(32)连接;所述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开有与外送线杆(15)对应位置的通孔,外送线杆(15)穿过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且外送线杆(15)顶部的外送线孔(19)位于外送线杆限位圈(32)的上方;
在内送线杆(20)与下部外模具(16)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轨道(17),轨道(17)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送线杆限位圈(32)上,所述的轨道(17)上安装有梭织装置;外送线孔(19)和内送线孔(21)均位于轨道(17)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梭织装置包括开有放线口(34)的梭子盒体(35),梭子盒体(35)的顶部为梭子上盖体(33),在梭子盒体(35)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放线轴(37),在放线轴(3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圆盘状的线轴限位板(38),限位板(38)对应位置处的梭子盒体(35)上安装有弹性板体(39),弹性板体(39)的自由端与梭子盒体(35)接触;所述放线轴(37)在相邻的两个线轴限位板(38)之间的位置上缠绕有线束;在梭子盒体(35)的下端面安装有接触轮(36),接触轮(36)与驱动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7)为纵向截面为U型的环体结构,在环体结构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加工有轨道侧开口(25),在轨道(17)的底面上设置有轨道送电部(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轮(36)在轮体表面加工有凹槽(40),凹槽(40)的下表面加工有贯通的接触孔(41),接触孔(41)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并且导电材料与接触轮(36)内部的环形状的导线块(42)接触,所述的导线块(42)内部开有连线孔(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外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2),模具本体(22)为中心处开有模具通孔(24)的锥台状结构,在模具本体(22)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的向模具本体(22)中心轴线处聚拢的模具弹性部(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弹性部(23)为圆弧状的板体结构,其底部通过连接轴与模具本体(22)上表面边沿处加工的缺口连接,并且连接轴与模具本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卷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线杆(20)的顶部端面与杆体固定圈(8)连接,杆体固定圈(8)与外固定圈体(12)、内固定圈体(27)同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件(28)的底部与底部支撑件(29)连接,底部支撑件(29)与底座(11)之间安装有衬板(30)。
CN201910273041.0A 2019-04-04 2019-04-04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Pending CN109853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041.0A CN109853111A (zh) 2019-04-04 2019-04-04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041.0A CN109853111A (zh) 2019-04-04 2019-04-04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3111A true CN109853111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903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041.0A Pending CN109853111A (zh) 2019-04-04 2019-04-04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3111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3853A (en) * 1922-02-27 1924-03-06 Jean Pierre Marie Joseph Guieu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ft replenishing devices for looms
CH146238A (de) * 1930-04-04 1931-04-15 Wismer Heinrich Rundwebstuhl zur Herstellung von Hüten und hutförmigen Gebilden mit drehbarer Hubvorrichtung für die Kettenfadenträger und Einrichtung zur Veränderung der Anzahl der Kettenfäden.
FR727618A (zh) * 1932-06-21
GB669051A (en) * 1948-01-31 1952-03-26 Saint Freres Circular weaving looms provided with means opera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ft thread for operating a warning device or weft stop motion
CH294313A (fr) * 1950-07-27 1953-11-15 Qualitex Societe Dunod & Cie Métier à tisser circulaire.
US3749135A (en) * 1969-12-17 1973-07-31 Fouquet Werk Frauz & Planck Apparatus forming sheds in looms having continuously progressing sheds
GB1344737A (en) * 1970-04-28 1974-01-23 Vyzk Ustav Bavlnarsky Shuttle for travelling wave shed looms
US3848641A (en) * 1972-06-12 1974-11-19 Vyzk Ustav Bavlnarsky Weft inserter for travelling-wave shedding looms
GB2063316A (en) * 1979-10-12 1981-06-03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A mechanism for stopping a circular loom
US4361172A (en) * 1978-08-25 1982-11-30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Ltd. Mechanism for stopping a circular loom during weaving operation
US4365651A (en) * 1978-11-29 1982-12-28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Ltd. Shuttle utilized for a circular loom
TWM251847U (en) * 2004-02-25 2004-12-01 Ichan Jenn Entpr Co Ltd The structure of steel reeds for a round knitter
CN201924138U (zh) * 2011-01-11 2011-08-10 黄美昌 一种麻袋圆织机的梭子及凹槽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
CN105442156A (zh) * 2016-01-15 2016-03-30 新绛县天利塑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透明编织袋四梭圆织机的梭子及轨道结构
CN109072505A (zh) * 2016-05-04 2018-12-21 因诺泰克轻量化工程与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CN209941205U (zh) * 2019-04-04 2020-01-14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27618A (zh) * 1932-06-21
GB193853A (en) * 1922-02-27 1924-03-06 Jean Pierre Marie Joseph Guieu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eft replenishing devices for looms
CH146238A (de) * 1930-04-04 1931-04-15 Wismer Heinrich Rundwebstuhl zur Herstellung von Hüten und hutförmigen Gebilden mit drehbarer Hubvorrichtung für die Kettenfadenträger und Einrichtung zur Veränderung der Anzahl der Kettenfäden.
GB669051A (en) * 1948-01-31 1952-03-26 Saint Freres Circular weaving looms provided with means opera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ft thread for operating a warning device or weft stop motion
CH294313A (fr) * 1950-07-27 1953-11-15 Qualitex Societe Dunod & Cie Métier à tisser circulaire.
US3749135A (en) * 1969-12-17 1973-07-31 Fouquet Werk Frauz & Planck Apparatus forming sheds in looms having continuously progressing sheds
GB1336440A (en) * 1969-12-17 1973-11-07 Linka A Travelling wave shedding looms
GB1344737A (en) * 1970-04-28 1974-01-23 Vyzk Ustav Bavlnarsky Shuttle for travelling wave shed looms
US3848641A (en) * 1972-06-12 1974-11-19 Vyzk Ustav Bavlnarsky Weft inserter for travelling-wave shedding looms
US4361172A (en) * 1978-08-25 1982-11-30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Ltd. Mechanism for stopping a circular loom during weaving operation
US4365651A (en) * 1978-11-29 1982-12-28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Ltd. Shuttle utilized for a circular loom
GB2063316A (en) * 1979-10-12 1981-06-03 Torii Winding Machine Co A mechanism for stopping a circular loom
TWM251847U (en) * 2004-02-25 2004-12-01 Ichan Jenn Entpr Co Ltd The structure of steel reeds for a round knitter
CN201924138U (zh) * 2011-01-11 2011-08-10 黄美昌 一种麻袋圆织机的梭子及凹槽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
CN105442156A (zh) * 2016-01-15 2016-03-30 新绛县天利塑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透明编织袋四梭圆织机的梭子及轨道结构
CN109072505A (zh) * 2016-05-04 2018-12-21 因诺泰克轻量化工程与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空心型材式织物的圆织机和方法
CN209941205U (zh) * 2019-04-04 2020-01-14 山东绿城家居有限公司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万里: "《中、高级接触网工操作技能问答》", vol. 1, 中国铁道出版社, pages: 48 - 4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1322B (zh) 螺旋箍筋连续同步加工机及加工方法
CN104294464B (zh) 三维筒状织机
CN201530908U (zh) 电脑新型绳带编织机
US20170159213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yarn pressing weave by using groove pin warp knitting machine based on servo driving
CN109868541A (zh) 经纬线送线装置
CN104773954A (zh) 玻璃纤维两用拉丝机
CN205188564U (zh) 一种针织机用纱线张力导向调节装置
CN109853111A (zh)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CN103934388B (zh) 一种钢丝骨架连续缠绕工艺
CN109853128A (zh) 用于筒状编织物的模具配合结构
CN209759690U (zh) 经纬线送线装置
CN209941205U (zh) 用于筒状编织物一体成型的编织机
CN210066106U (zh) 用于筒状编织物的模具配合结构
CN206680652U (zh) 一种用于织机的耐用型综丝
CN209024733U (zh) 一种三维结构缝编成型设备
CN203295776U (zh) 双针床经编机的经轴架
CN109629108A (zh) 一种使用闭合环状芯模的二维三向编织机
CN205979472U (zh) 一种升降式高杆灯
CN208309086U (zh) 一种带有电磁铁的编织机
CN208201260U (zh) 一种袜机生产用线筒固定支架
CN208430292U (zh) 编织机及线束生产装置
CN106098258A (zh) 一种中型双层高速编织机
CN206666757U (zh) 一种用于织机的新型停经片
CN208189390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四轴绕线机
CN106783141B (zh) 一种六轴飞叉式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