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281A -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4281A
CN108884281A CN201780014010.2A CN201780014010A CN108884281A CN 108884281 A CN108884281 A CN 108884281A CN 201780014010 A CN201780014010 A CN 201780014010A CN 108884281 A CN108884281 A CN 108884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esin combination
acid
molecular weigh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40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浜口精隆
有留宪文
森丰郎
森丰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SE INDUSTRIAL Co Ltd
Sun Nan Chemical Co Ltd
Nagase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SE INDUSTRIAL Co Ltd
Sun Na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SE INDUSTRIAL Co Ltd, Sun Na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SE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7/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8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树脂组合物,其为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其能够不损失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优异特性地利用与常用聚乙烯同样的方法进行成型。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粘均分子量为3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和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该树脂(C)为烯烃系树脂。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例如30万以上的分子量,强度、耐磨损性、润滑性、卫生性等优异,广泛用作滑动材料等工业构件的材料。然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因其分子巨大而导致成型加工性差,存在难以适用常用聚乙烯通常采用的成型方法(例如挤出成型、注射成型)的问题。
作为改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加工性的方法,提出了:在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规定润滑材料的方法(专利文献1);添加石蜡、石油树脂或高级醇的方法(专利文献2);添加低分子量聚乙烯的方法(专利文献3)等。然而,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异特性与成型加工性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任一方法均无法在维持优异特性情况下,提升成型加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3-24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7-193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7-177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能够不损失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优异特性地利用与常用聚乙烯同样的方法进行成型。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粘均分子量为3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和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为30万~1500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该树脂(C)为烯烃系树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上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含有比例为20重量份~95重量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为2以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是缩合度为2以上的缩合羟基脂肪酸与醇的反应产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上述树脂(C)的含有比例为超过0重量份且80重量份以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成型体。该成型体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能够在不损失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异特性地,获得成型加工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利用与常用聚乙烯同样的方法(例如挤出成型、注射成型)良好地进行成型。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成型时防止出现剪切剥离、在薄片形成时能够形成薄膜等优点。并且,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的机械特性、耐磨损性、外观、自我润滑性、耐冲击性、外观等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A.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以下也简称“化合物(B)”)。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以下也简称“树脂(C)”)。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通过添加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能够不损失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优异特性地获得成型加工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成型加工性的优劣例如能够利用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评价。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在190℃、21.6kgf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g/10min以上、更优选为3g/10min以上、更加优选为5g/10min以上、特别优选为8g/10min以上。该熔体流动速率的上限为例如100g/10min。熔体流动速率能够通过根据JISK7210的方法测定。
A-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为30万以上。若使用这种分子量高的聚乙烯系树脂,则能够得到能够形成耐磨损性、自我润滑性、耐冲击性、低温特性、耐药性等优异的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1500万、更优选为50万~800万、更加优选为100万~600万。若在这种范围内,则能够获得能够以良好的加工性形成上述特性优异的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含有不同分子量的2种以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另外,上述粘均分子量(Mv)能够利用ASTMD4020所规定的粘度法测定。具体而言,能够根据ASTMD4020的粘度法测定特性粘度(η(dl/g)),由下式(1)求取粘均分子量(Mv)。
Mv=5.37×104η1.37···(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樹脂(A)的特性粘度为例如3.5dl/g以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特性粘度的上限为例如60dl/g以下。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是由以乙烯为主成分的单体组合物(全部单体中乙烯的含有比例最多的单体组合物)进行聚合而获得的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可以为乙烯的均聚物,也可以为乙烯和能够与该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中,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为95摩尔%以上。
作为能够与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碳原子数为3以上(优选碳原子数为3~20)的α-烯烃等。作为该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α-烯烃,可以列举例如: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能够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制造。例如能够利用日本特开昭58-83006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在任意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使上述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上述,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还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此情况下,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即树脂(A)和树脂(C)的合计量100重量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重量份~95重量份、更优选为30重量份~85重量份、更加优选为40重量份~80重量份。若在这种范围内,能够获得加工性特别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作为树脂成分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
A-2.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
在本发明中,通过含有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即使是作为树脂成分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树脂组合物,也能够获得能够利用与常用聚乙烯系树脂同样的成型方法(例如挤出成型、注射成型)进行加工的树脂组合物。
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能够将羟基脂肪酸进行脱水缩合而得到。例如能够通过在羟基脂肪酸中添加苛性钠等碱催化剂,在加热下除去反应水而进行脱水缩合,由此得到缩合羟基脂肪酸。
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为羟基脂肪酸的缩合物,其缩合度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缩合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的上限为例如20。其中,所谓“缩合度”能够由原料羟基脂肪酸的酸值和缩合反应后的酸值计算求得。
上述羟基脂肪酸为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羟基的脂肪酸。作为羟基脂肪酸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蓖麻酸、12-羟基硬脂酸、桧酸(sabinic acid)、2-羟基十四烷酸、牵牛脂次酸(ipurolic acid)、2-羟基十六烷酸、紫茉莉脑酸(jalapinolic acid)、刺柏酸(juniperic acid)、麝香梨酸、虫胶酸(aleuritic acid)、2-羟基十八烷酸、18-羟基十八烷酸、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8-羟基十八碳三烯酸(kamlolenic acid)、软木醇酸(phellonic acid)、脑酮酸等。羟基脂肪酸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能够通过使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与醇进行酯化反应而获得。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例如能够通过将上述缩合羟基脂肪酸与醇混合,在所得混合物中添加苛性钠等碱催化剂或磷酸等酸催化剂,在加热下除去反应水而获得。能够通过测定酸值、皂化值、羟值等来确认该反应中的酯化进行程度。对于此处所使用的缩合羟基脂肪酸,其缩合度也如上所述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
作为上述醇,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一元醇;乙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等。另外,作为上述醇也可以使用多元醇。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例如:季戊四醇、甘油等烷烃多元醇;作为该烷烃多元醇的聚合物的聚烷烃多元醇;蔗糖等糖类;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糖醇所代表的糖衍生物等。这些醇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以上述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由篦麻酸进行脱水缩合的缩合篦麻酸、由12-羟基硬脂酸进行脱水缩合的缩合12-羟基硬脂酸、作为缩合篦麻酸与甘油六聚体的六甘油的酯的缩合篦麻酸六甘油酯、作为缩合篦麻酸与甘油四聚体的四甘油的酯的缩合篦麻酸四甘油酯、作为缩合12-羟基硬脂酸与丙二醇的酯的缩合12-羟基硬脂酸丙二醇酯、作为缩合篦麻酸与丙二醇的酯的缩合亚油酸丙二醇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20重量份、更加优选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5重量份~8重量份、最优选为0.6重量份~6重量份。若在这种范围内,则能够获得能够以良好的加工性形成耐磨损性、自我润滑性、耐冲击性、低温特性、耐药性等特性特别优异的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所谓“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是指缩合羟基脂肪酸和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的合计含有比例。因此,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作为化合物(B)仅含缩合羟基脂肪酸的情况下,“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指缩合羟基脂肪酸的含有比例。另外,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作为化合物(B)仅含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的情况下,“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指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的含有比例。
A-3.树脂(C)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上述,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作为树脂(C)可以列举例如烯烃系树脂(例如α-烯烃的均聚物、由2种以上α-烯烃构成的共聚物等)。作为树脂(C)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树脂。
作为构成树脂(C)的α-烯烃,优选碳原子数为2~10的α-烯烃、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8的α-烯烃,更加优选为乙烯、丙烯或1-丁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树脂(C)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聚乙烯系树脂。该聚乙烯系树脂中,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为95摩尔%以上。
在树脂(C)为聚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其粘均分子量为例如20万以下。通过含有分子量比较低的树脂(C),更加提升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加工性。
作为树脂(C)使用的聚乙烯系树脂的190℃、2.16kgf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0.01g/10min~150g/min、更优选为0.1g/10min~100g/min、更加优选为10g/10min~90g/min、特别优选为20g/10min~80g/min。若在这种范围内,则能够获得成型加工性特别优异、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特性的树脂组合物。
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树脂(C)使用丙烯系树脂。从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A)的相容性良好的观点,优选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的均聚物;由丙烯与乙烯构成的无规聚丙烯;由丙烯与乙烯构成的嵌段聚丙烯;由丙烯、乙烯和1-丁烯构成的聚丙烯三元共聚物;间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长链支链聚丙烯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丙烯系树脂中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50摩尔%以上、更优选8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5摩尔%以上。
作为树脂(C)使用的丙烯系树脂的230℃、2.16kgf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0.1g/10min~100g/min、更优选为0.5g/10min~80g/min、更加优选为1g/10min~50g/min。若在这种范围,则能够获得成型加工性特别优异、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特性的树脂组合物。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树脂(C)的含有比例优选为超过0重量份且8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份~60重量份、更加优选为10重量份~50重量份。若在这种范围,则能够获得成型加工性特别优异、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特性的树脂组合物。
A-4.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还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流动改性剂、抗模口结块剂(メヤニ防止剤)、热稳定剂、耐候剂等稳定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滑剂、交联剂、交联助剂、防粘连剂、抗静电剂、防雾剂、有机填料、无机填料等。
作为流动改性剂可以列举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各种硅油、液态润滑剂、各种脂肪族化合物或其金属盐、脂环式化合物、各种蜡类、固态润滑剂、各种表面滑性剂、这些的混合物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作为流动改性剂使用脂肪酸酰胺(优选为芥酸酰胺)。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脂肪酸酰胺含有比例为例如0.05重量份~1重量份。若如此添加脂肪酸酰胺,则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得到改性、提升利用该树脂组合物的膜的薄膜成型性。
作为硅油可以列举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类、甲基氢化聚硅氧烷类、两末端氢化聚硅氧烷类、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类、烷基改性有机硅类、氨基改性有机硅类、羧基改性有机硅类、高级脂肪酸改性有机硅类、环氧改性有机硅类、含乙烯基的有机硅类、醇改性有机硅类、聚醚改性有机硅类、烷基·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氟改性有机硅类的硅油。
作为液态润滑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油、聚苯醚油、酯油、磷酸酯油、聚氯三氟乙烯油、氟酯油、氯化联苯油、硅油等合成润滑油、乙烯-α-烯烃共聚合成润滑油等。
作为脂肪族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脂肪酸;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亚乙基双油酸酰胺、癸酰胺、月桂酰胺、棕榈酰胺、硬脂酰胺等、山萮酸酰胺、羟基硬脂酸酰胺、N-油基棕榈酸酰胺、N-硬脂基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油酸酰胺、N-油基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芥酸酰胺、羟甲基硬脂酸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癸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山萮酸酰胺、六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六亚甲基双山萮酸酰胺、六亚甲基羟基硬脂酸酰胺、N,N'-二硬脂基己二酸酰胺、N,N'-二硬脂基癸二酸酰胺、亚乙基双芥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酸酰胺、N,N'-二油基癸二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二辛醚{(C8H17)2O}、二癸醚{(C10H25)2O}、双十二烷基醚{(C12H25)2O}、双十八烷基醚{(C18H37)2O}等脂肪酸的醚化合物;甲基十四烷基酮{CH3CO(CH2)13CH3}、正丙基十六烷基酮{CH3(CH2)2CO(CH2)15CH3}、双十二烷基酮{CH3(CH2)11CO(CH2)11CH3}、双十八烷基酮{CH3(CH2)17CO(CH2)17CH3}等脂肪酸的酮化合物;月桂酸辛酯{CH3(CH2)10COO(CH2)7CH3}、棕榈酸乙酯{CH3(CH2)14COOCH2CH3}、硬脂酸丁酯{CH3(CH2)16COO(CH2)3CH3}、硬脂酸辛酯{CH3(CH2)16COO(CH2)7CH3}等脂肪酸的酯化合物;月桂醇、肉豆蔻醇、鲸蜡醇(CH3(CH2)14CH2OH)、十七烷醇(CH3(CH2)15CH2OH)、硬脂醇(CH3(CH2)16CH2OH)、蜡醇(CH3(CH2)24CH2OH)、山萮醇(CH3(CH2)7C(CH)11CHOH)等脂肪族醇等。
作为脂肪酸的金属盐可以列举例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钡、硬脂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锌、月桂酸锌、山萮酸锌、褐煤酸钙、褐煤酸镁、褐煤酸钡、褐煤酸锂、褐煤酸钠、褐煤酸锌、山萮酸钙、山萮酸镁、山萮酸钡、山萮酸锂、山萮酸钠、山萮酸锌、月桂酸钙、月桂酸镁、月桂酸钡、月桂酸锂、月桂酸钠、月桂酸锌、12-羟基硬脂酸钙、12-羟基硬脂酸镁、12-羟基硬脂酸钡、12-羟基硬脂酸锂、12-羟基硬脂酸钠等。
作为脂环式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酯化松脂、环状萜烯树脂、萜烯树脂衍生物;以聚环戊二烯、氢化聚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为主成分,添加1,3-戊二烯或共轭二烯烃等进行聚合的聚环戊二烯系树脂;双环戊二烯系石油树脂等。
作为蜡类可以列举例如: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四烷、正十八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三十烷(triacontane)等碳原子数为22以上的正烷烃、或以这些为主成分的与低级正烷烃的混合物;由石油分离精制的所谓的石蜡;作为由乙烯、或者乙烯与其他α-烯烃进行共聚而获得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的中/低级聚乙烯蜡;高压法聚乙烯蜡、乙烯共聚蜡、或将中/低压法聚乙烯、高压法聚乙烯等聚乙烯通过进行热降解等降低分子量的蜡和这些蜡的氧化物或顺丁烯二酸改性等的氧化蜡;顺丁烯二酸改性蜡、褐煤酸酯系蜡、脂肪酸衍生物的蜡(例如:二羧酸酯、甘油脂肪酸酯、酰胺蜡)等。
作为固态润滑剂可以列举例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二硫化钨、氧化铅、玻璃粉、金属皂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棕榈固化油单甘油酯、油酸单甘油酯、菜籽固化油脂肪酸单/二甘油酯、自行乳化型硬脂酸单/二甘油酯、油酸单/二甘油酯、辛酸单甘油酯月桂酸单甘油酯、癸酸单甘油酯、辛酸单/二甘油酯、辛酸二甘油酯、单/二油酸二甘油酯、单/二硬脂酸二甘油酯、单硬脂酸二甘油酯、五油酸十聚甘油酯、五硬脂酸十聚甘油酯、五硬脂酸十聚甘油酯、十油酸十聚甘油酯、十硬脂酸十聚甘油酯、三油酸五甘油酯、六硬脂酸五甘油酯、单月桂酸十聚甘油酯、单肉豆蔻酸十聚甘油酯、单油酸十聚甘油酯、单硬脂酸十聚甘油酯、十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单月桂酸五甘油酯、单肉豆蔻酸五甘油酯、单油酸五甘油酯、单硬脂酸五甘油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单硬脂酸丙二醇酯、单油酸丙二醇酯等。
作为抗模口结块剂可以列举例如:氟系弹性体、12-羟基硬脂酸金属盐、碱性12-羟基硬脂酸金属盐、羧酸酰胺系蜡等。
作为抗静电剂可以列举例如:低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类的抗静电剂、高分子型类的抗静电剂等。作为低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类的抗静电剂系可以列举例如:具有季铵盐、吡啶鎓盐、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等阳离子性基团的阳离子性抗静电剂;具有磺酸根、硫酸酯根、磷酸酯根、磺酸根等阴离子性基团的阴离子性抗静电剂;氨基酸抗静电剂、氨基硫酸酯抗静电剂等两性抗静电剂;氨基醇抗静电剂、甘油抗静电剂、聚乙二醇抗静电剂等非离子性抗静电剂等。作为高分子型类抗静电剂可以列举例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乙二醇、聚醚酯酰胺、聚醚酯、聚醚聚烯烃、环氧乙烷·表氯醇系共聚物等非离子性高分子型抗静电剂;聚苯乙烯磺酸等阴离子性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含季铵碱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含季铵碱的苯乙烯聚合物、含季铵碱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等阳离子性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等。
另外,从赋予抗静电功能的观点考虑,能够使用导电性物质。作为导电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金属、金属氧化物、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包覆的颗粒、无机金属盐化合物、碳系材料、改性有机硅材料、离子性有机化合物、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导电性高分子、离子性液体等。作为金属可以列举例如:金、银、铂、铜、镍、铁、钯、铝、镓、铟、锡等。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锡、氧化铈、氧化铟、氧化铟锡(ITO)、掺杂金属的氧化锡、和掺杂金属的氧化锌等。作为掺杂金属的氧化锡可以列举例如掺杂锑的氧化锡(ATO)。作为无机金属盐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金属硅酸盐、金属钛酸盐、碱金属硫酸盐、碱金属硝酸盐、碱金属高氯酸盐、碱金属磺酸盐、碱金属羧酸盐、四氟硼酸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六氟磷酸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等。作为碳系材料可以列举例如:炭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作为赋予导电性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导电性填料。作为导电性填料可以列举例如碳系、金属系、金属氧化物系、金属包覆系的导电性填料。作为碳系导电性填料可以列举例如:科琴黑、乙炔黑、油炉黑等。作为构成金属系导电性填料的金属可以列举例如:Ag、Ni、Cu、Zn、Al、不锈钢等。作为构成金属氧化物系导电性填料的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SnO2、In2O3、ZnO等。作为金属包覆系导电性填料,可以采用例如作为包覆材料使用Ni、Al等、并且作为基质填料使用云母、玻璃珠、玻璃纤维、碳纤维、碳酸钙、氧化锌、氧化钛等的填料。
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碳系导电性填料(优选为科琴黑)。相对于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碳系导电性填料的含有比例为例如2重量份~20重量份。若如此添加碳系导电性填料,则能够获得能够形成适当设定表面电阻率(例如103Ω/□~105Ω/□)的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着色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苝红(C.I.Pigment Red178)、喹吖啶酮红(C.I.Pigment 122、202)、蒽醌黄(C.I.Pigment Yellow147)、苯并咪唑酮黄(C.I.PigmentYellow180、181)、单偶氮色淀黄(C.I.Pigment 183)、铜酞菁蓝(C.I.Pigment Blue15-1)、铜酞菁绿(C.I.Pigment Green7)等有机颜料;二氧化钛(C.I.Pigment White6)、硫化锌(C.I.Pigment White22)、炭黑(C.I.Pigment Black7)、煅烧黑(C.I.Pigment Black28)、钒酸铋黄(C.I.Pigment Yellow184)、镍钛黄(C.I.Pigment Yellow53)、铬钛黄(C.I.PigmentBrown24)、氧化铁红(C.I.Pigment Red101)、氧化铬(C.I.Pigment Green17)、钴绿(C.I.Pigment Green19)、群青(C.I.Pigment Blue29)、钴蓝(C.I.Pigment Blue28)、群青紫(C.I.Pigment Violet15)、和铝(C.I.Pigment matal1)等无机颜料等。
A-5.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制造。作为该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树脂(C),进行熔融混练的方法(熔融掺合法)。作为熔融混练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使用单轴挤出机、多轴挤出机、串联式挤出机、班伯里混合机等的方法。若在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存在下,将上述树脂进行熔融混练,则能够抑制块状物的产生,能够获得树脂分散状态良好的树脂组合物。
上述熔融混练的加工温度优选为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树脂能够熔融的温度。该温度为例如150℃~330℃。
B.成型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体。作为该成型体的成型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注射成型法、注射压缩成型法、异形挤出成型法、发泡成型法、柱塞式挤出成型法、固化挤出法(solidification extrusion)、筒(pipe)成型法、管(tube)成型法、异种成型体的包覆成型法、注射吹塑成型法、直接吹塑成型法、T模薄片或薄膜成型法、拉伸成型法、充气成型法、压延成型法、压制成型法、旋转成型法、真空成型法、压空成型法、熔融纺丝等。
上述成型体根据用途可以形成例如片状、膜状、棒状、管状、块状、异形状等。作为上述成型体的形态可以列举例如容器、冷冻袋、吹塑瓶、托盘、包装材、带(tape)、盖材等。另外,也能够作为包覆材料使用上述成型体。
上述成型体具有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特性(优异的机械特性、耐冲击性、耐磨损性、自我润滑性等),并且因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容易性而使外观也优异。
实施例
以下,针对本发明利用实施例进行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定。实施例的评价方法如下。另外,“份”和“%”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基于重量基准。
(1)流动性
针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根据JISK7210,使用立山科学工业公司制“L268”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评价流动性。树脂组合物的MFR试验的试验条件设为温度:190℃、负载:21.6kgf。
(2)挤出成型性
利用单轴挤出机(GSI Creos公司制、商品名“691C-EF049”、挤出温度:250℃),评价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型性。表1和表2中,将能够良好地进行挤出成型的情况评为“○”,将挤出成型出现不良情形的情况(树脂组合物无法吐出的情况)评为“×”。
(3)冲击强度
将树脂组合物根据JISK6936-2进行压缩成型,制作评价样品。针对该评价样品,根据JISK7111,使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公司制“DG-CB”评价夏比冲击特性。评价样品的形状和测定条件如下。表1中,将评价样品没有因该试验而被破坏的情况评为“非破坏”。另外,在评价样品被破坏的情况下,在表1中记载该评价样品的夏比冲击强度。
(评价样品)
·带缺口的样品
长度I:80.0±0.2cm
宽度b:10.0±0.2cm
厚度h:4.0±0.2cm
形成缺口后的剩余宽度bn:8.0±0.2cm
缺口:形状A(缺口前端半径rN:0.25±0.05mm)
(测定条件)
摆锤能量:4J
冲击速度:2.9m/s(±5%)。
(4)耐磨损性(磨损量)
分别将同量的水与磨粒(粒径200μm~1000μm硅砂)混合而获得混合液,将该混合液装入具备搅拌叶片的搅拌槽内。
利用压缩成型(JISK6936-2),获得宽度100mm×长度100mm×厚度4mm的评价样品。
以由该评价样品的宽度与长度所决定的面平行于搅拌叶片旋转轴的方式,将该评价样品安装在搅拌叶片上。
然后,以500rpm的旋转速度使搅拌叶片旋转60000转。
将上述试验前的评价样品重量与试验后的评价样品重量之差设为磨损量。
[实施例1]
将作为上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下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1)60重量份、作为上述树脂(C)的下述聚乙烯树脂(C1)40重量份、和作为上述化合物(B)的下述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B1)2重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东芝机械公司制、商品名“TEM37SS”)进行熔融混练,获得树脂组合物。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提供进行上述评价(1)~(4)。将结果示于表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1):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fine UH970”、粘均分子量:590万
聚乙烯树脂(C1):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tec J300”、MFR(190℃/2.16kgf):40g/10min
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B1):缩合篦麻酸四甘油酯(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10)
[实施例2~20、比较例1~14]
除了以表1所示的配合量使用表1所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2~A6)、聚乙烯树脂(C2~C6)、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混合品(C7)、化合物(B2、B3)和化合物(d1~d4)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获得树脂组合物。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提供进行上述评价(1)~(4)。将结果示于表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
A2: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fine UH950”、粘均分子量:450万
A3: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fine UH900”、粘均分子量:330万
A4: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fine UH850”、粘均分子量:200万
A5: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fine UH650”、粘均分子量:100万
A6:Celanese公司制、商品名“GUR5113”、粘均分子量:50万(树脂(C))
C2:聚乙烯树脂、Tosoh公司制、商品名“Nipolon Hard 4020”、MFR(190℃/2.16kgf):5.4g/10min
C3:聚乙烯树脂、Tosoh公司制、商品名“Nipolon Hard 7300A”、MFR(190℃/2.16kgf):0.05g/10min
C4:聚乙烯树脂、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VOLUE HSP50800P”、MFR(190℃/2.16kgf):135g/10min
C5:聚乙烯树脂、Tosoh公司制、商品名“Petrocene 203”、MFR(190℃/2.16kgf):8g/10min 12.5重量份、聚乙烯树脂、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tec J300”、MFR(190℃/2.16kgf):40g/10min 87.5重量份
C6:聚乙烯树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XCELLEN FX558”、MFR(190℃/2.16kgf):75g/10min 50重量份、聚乙烯树脂、旭化成化学公司制、商品名“Suntec J300”、MFR(190℃/2.16kgf):40g/10min 50重量份
C7: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商品名“NOVATEC BC2E”、MFR(230℃/2.16kgf):16g/10min 50重量份、聚乙烯树脂、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EO-ZEX45200”、MFR(190℃/2.16kgf):20g/10min 50重量份
(化合物(B))
B2:缩合篦麻酸丙二醇酯(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4)
B3:缩合12-羟基硬脂酸(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4)
(化合物(d))
d1:油酸甘油酯
d2:篦麻酸甘油酯
d3:油酸丙二醇酯
d4:硬脂酸六甘油酯。
[表1]
由表1得知,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不损失源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的优异特性(耐冲击性、磨损性)地利用与常用聚乙烯同样的方法进行成型,实用性极大。
[实施例21]
将作为上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3)60重量份、作为上述树脂(C)的聚乙烯树脂(C1)40重量份、作为上述化合物(B)的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B1)2重量份、和作为流动改性剂(E1)的芥酸酰胺(花王株式会社制、商品名“脂肪酸酰胺E”0.2重量份,使用双轴挤出机(东芝机械公司制、商品名“TEM26SS”)进行熔融混练,获得树脂组合物。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提供进行上述评价(1)~(2)。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2]
除了代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3)60重量份,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5)60重量份,且将醇酯(B1)的配合量设为0.5重量份之外,与实施例21同样操作,获得树脂组合物。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提供进行上述评价(1)~(2)。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由表2得知,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通过添加流动改性剂,更加提高流动性。
[成型体的制造例1:薄片]
将实施例6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利用单轴挤出机(GSI Creos公司制、商品名“691C-EF049”),通过使用T模的薄膜成型,在模宽300mm、模唇间隙0.5mm、加工温度250℃的条件下成型厚度300μm的薄片。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薄片的耐磨损性、滑动性、耐冲击性优异。
[成型体的制造例2:薄膜]
将实施例15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使用与成型体制造例1同样的设备,在模宽300mm、模唇间隙0.3mm、加工温度250℃的条件下成型厚度50μm的薄膜。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薄膜,从在保持磨损特性、滑动性、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同时能够进行薄膜成型性的方面优异,商品设计幅度特别宽广。
[成型体的制造例3:粘接胶带]
对由成型体的制造例1、2中所成型的基材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利用将粘接剂组合物溶液以直接涂布方式涂布且干燥的方法,制作粘接胶带。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例如:逆辊涂敷、凹版涂敷等辊涂法、旋涂法、网版涂敷法、喷泉涂敷法、浸渍法、喷涂法等。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所获得粘接胶带系具有优异的磨损特性、滑动性、及耐冲击性等性能。
[成型体的制造例4:保护用袋]
将实施例1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利用单层成型法、或与其他树脂的多层薄膜成型法制作薄膜,使用该薄膜利用热熔合等方法制作冷冻保存用袋(保护用袋)。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冷冻保存用袋(保护用袋)在保持滑动性、磨损特性、耐冲击性、耐寒冲击性、耐药性等方面优异,可有效使用为活体组织的冷冻保存袋、食品保存袋。
[成型体的制造例5:卡车车斗保护材]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利用异形挤出成型法成型为栈板状构件,通过组装制作卡车车斗的保护材。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保护材在保护卡车等的车斗因货物而遭受损伤,同时使货物容易滑动,从而搬运作业的效率也优异。
[成型体的制造例6:搬送托盘]
使用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通过与成型体制造例1同样方法进行成型的厚度1mm、2mm的薄片,以成型温度300~350℃进行真空成型,制作搬送用托盘。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搬送用托盘的磨损特性、滑动性和耐冲击性优异,能够实现制品的长寿命化。
[成型体的制造例7:发泡成型体]
将实施例1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添加化学发泡剂,利用异形挤出成型法制作板状成型体。表面未发泡的表皮层部分在维持磨损性和滑动性状态下,通过中心层发泡,实现成型品的轻量化。
[成型体的制造例8:中空托盘]
将实施例11中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利用吹塑成型法制作中空托盘。
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搬送用托盘的磨损特性、滑动性和耐冲击性优异,制品的长寿命、轻量化也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适用为例如:容器、冷冻袋、吹塑瓶、托盘、包装材、胶带、盖材等各种成型体的材料。

Claims (8)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粘均分子量为3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和
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为30万~1500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系树脂(A)以外的树脂(C),
该树脂(C)为烯烃系树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所述缩合羟基脂肪酸和/或其醇酯(B)的含有比例为0.1重量份~3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合羟基脂肪酸的缩合度为2以上。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合羟基脂肪酸的醇酯是缩合度为2以上的缩合羟基脂肪酸与醇的反应产物。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100重量份,所述树脂(C)的含有比例为超过0重量份且80重量份以下。
8.一种成型体,其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CN201780014010.2A 2016-02-29 2017-02-24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Pending CN1088842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7692 2016-02-29
JP2016037692 2016-02-29
PCT/JP2017/007034 WO2017150367A1 (ja) 2016-02-29 2017-02-24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4281A true CN108884281A (zh) 2018-11-23

Family

ID=5974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4010.2A Pending CN108884281A (zh) 2016-02-29 2017-02-24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55384A1 (zh)
EP (1) EP3425000A4 (zh)
JP (2) JP6359777B2 (zh)
CN (1) CN108884281A (zh)
TW (1) TW201803929A (zh)
WO (1) WO20171503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7608A (zh) * 2020-08-18 2023-03-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系聚合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6234955A (zh) * 2020-09-28 2023-06-06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以及合成纤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4732B2 (ja) * 2019-09-20 2023-12-26 東ソー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
JPWO2021246401A1 (zh) * 2020-06-05 2021-12-09
JP7425774B2 (ja) * 2021-07-12 2024-01-31 長瀬産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ポリマー造粒物および熱可塑性ポリマー造粒物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703A (ja) * 1996-07-04 1998-01-20 Taiyo Kagaku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2015134902A (ja) * 2013-12-16 2015-07-27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7036A (en) 1981-04-24 1982-10-30 Asahi Chem Ind Co Ltd 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JPS57193319A (en) 1981-05-23 1982-11-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Manufacture of super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heet
JPS5883006A (ja) 1981-11-13 1983-05-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インの重合方法
JPS6339941A (ja) * 1986-08-04 1988-02-20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超高分子量ポリオレフイン混合物の製造方法
JPH0791343B2 (ja) * 1987-07-17 1995-10-04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オレフイン変性物の製造方法
JPH0519422A (ja) * 1991-07-15 1993-01-29 Konica Corp フイルム収納容器本体
US6344509B1 (en) * 1994-12-22 2002-02-05 Taiyo Kagaku Co.,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s
JP2001001450A (ja) * 1999-06-24 2001-01-09 Mitsui Chemicals Inc 積層体
CN1473174A (zh) * 2001-09-06 2004-02-04 ������ѧ��ʽ���� 聚乙烯树脂组合物
JP6318649B2 (ja) * 2014-01-27 2018-05-09 東ソー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成形体
US10308737B2 (en) * 2014-09-30 2019-06-04 Borealis Ag Process for polymerising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703A (ja) * 1996-07-04 1998-01-20 Taiyo Kagaku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2015134902A (ja) * 2013-12-16 2015-07-27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7608A (zh) * 2020-08-18 2023-03-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乙烯系聚合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6234955A (zh) * 2020-09-28 2023-06-06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以及合成纤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55384A1 (en) 2019-02-21
EP3425000A4 (en) 2019-12-11
JP2018123329A (ja) 2018-08-09
EP3425000A1 (en) 2019-01-09
JPWO2017150367A1 (ja) 2018-03-15
TW201803929A (zh) 2018-02-01
JP6359777B2 (ja) 2018-07-18
WO2017150367A1 (ja) 2017-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281A (zh) 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CN102344603B (zh) 一种高低温下尺寸稳定的橡塑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5505B (zh) 一种滚塑级耐磨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3942C (zh) 一种与尼龙材料二次射粘用热塑性弹性体
CN104530542B (zh) 一种橡套电缆用无卤耐老化可剥离屏蔽料
TW409133B (e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CN107828118A (zh) 一种抗菌耐磨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608A (zh) 一种软质聚氯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0221A (zh) 一种含有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橡塑软管料
CN102643480A (zh) 防静电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12358724A (zh) 一种高耐磨低温升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34369B (zh) 一种耐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6020B (zh) 一种彩色塑料蜡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2479A (zh)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
CN102268207B (zh) 一种聚丙烯涂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94873A (zh) 行李箱密封条耐磨层tpe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46977A (zh) 一种pe/碳纳米管导电母粒
CN109776970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4023A (zh) 一种可粘附玻璃的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890A (zh) Pp/pvdf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5409A (zh) 一种高韧性耐寒填充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570172B2 (ja)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CN106479066A (zh) 一种同步带胶片材料以及同步带
CN105482256A (zh) 一种低缩痕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833A (zh) 一种用于耳机线的热塑性弹性体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